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创业之初你不可不知的融资知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品应该遭到很多创业者的唾弃才对,但通常很少有VC会让创业者因此而憎恨自己,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推卸责任。即便是某个VC自己觉得某个项目不好,当他拒绝的时候,也会跟创业者说:“我很喜欢你们公司和你们的团队,但是我们内部讨论没通过。”这样拒绝,会让创业者觉得他人不错,认可你的公司,但VC公司的“其他人”不认可,所以不要怪他。当然他们还有其他理由,总之,VC会让创业者觉得,不是某个VC让你受委屈,而是背后的VC公司的项目决策机制未能让你通过,要怪就怪VC公司吧。因此,常常会听到很多创业者骂VC公司,但骂具体某个VC合伙人、投资经理的却不多。真正挨骂的VC可能是两种人:一种是VC圈最善良的人,他们愿意告诉你VC拒绝的真实理由,并给你提出一堆建议;另一种是确实啥也不懂的一帮人。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这个项目太早期了。”“我很喜欢你们公司,但合伙人投票3∶2没通过。”“你的融资额度太低了,我们不投1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通常情况下,潜台词是:“这是个烂项目,我根本就看不上!”
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34)
184如果有人领投,我们跟
众所周知,VC都是非常贪婪的,他们整天都梦想着能够投资下一个梦工厂,获得几百、上千倍的投资回报。可现实是,真正获得超过10倍回报的项目都可以被VC称之为“明星”案例了。既然VC是贪婪的,那么当他们遇到好项目的时候,只有独享才能保证利益最大。VC说愿意跟投就如同是婉转拒绝,这种忽悠话,比“保持联系”更加*和讨厌。
VC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投资前尽量做足工作,避免出现投资风险,对拟投资项目作尽职调查就是VC避免投资风险的一个惯用手段。但有很多懒惰的、水平和眼光很差的VC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跟着大牌VC走或者随大流。像红杉资本、鼎晖投资、IDG、赛富投资等大牌VC都看好的项目,他们一定哭着喊着要跟投,但是就怕人家不会带他玩。所以,如果有VC跟你说“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下,但是如果你能够让红杉资本领投,我们愿意跟投”,你就可以直接跟这家VC说再见。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某家VC知道你同时还在跟很多其他的VC沟通,但是这家VC愿意独自投这一轮,并且创业者的融资额度他可以独自消化,那么创业者才有理由相信这家VC是有诚意的。或者有VC说“如果你们还没有人领投,我们愿意。”这样的VC也是真正认可你的公司的投资人。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我们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但是想跟一家更了解这个行业的VC一起做。”“我们的单笔投资额度没有这么大,你要是能找一个联合投资者,我们就投。”通常情况下,潜台词是:“你这个烂项目,能找到VC投资,那是活见鬼了!”
185我们最看重的是团队
每家VC都有自己的投资准则,而他们也有各自的评判项目的标准,包括投资领域、投资额度、投资阶段等。可是,几乎所有的VC都会声称自己评判项目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团队”。
这句忽悠话不知道让多少创业者误入歧途,很多创业者为了以后便于向VC融资,创业之初就拼凑所谓的“梦幻团队”,但这样的团队绝大部分很难产生公司经营方面预期的效果,当然这也对融资没有帮助。现在VC基本都一窝蜂地看传统行业的成熟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创始人团队和管理团队中,很多人甚至是农民创业者,没什么学历,不懂什么管理学,但有的是一身的市场打拼经验、胆量和魄力。他们在5年前、10年前创业的时候,没有人会说他们“团队很强”。甚至像腾讯、百度等成功企业,在当初创业的时候,又有谁说过他们的团队很好,在VC投资的时候,这些创业的毛头小伙怎么看都不是“团队很强”。
所以,“团队很强”其实有点儿“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如果你说不清它怎么成功的,就可以归功于“团队很强”。另外,从那些成功的企业里出来的人,在VC眼里,也可以作为好的团队的必要条件。可是这些所谓“团队很强”的团队,除了比较成功地拿到VC的钱之外,到底有几个团队把公司做成功了呢?而连续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又有几个呢?
VC说“我们看重的是团队”,其实这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尽管他们确实是想投资这个团队,但创业者千万不要以为VC不会抛弃你,也许VC是因为你和你的团队才决定投资,似乎没有理由抛弃你,但VC隐去的后半句是:“如果公司运作良好,我们是投资你们的团队,否则,我们会抛弃你,因为没有谁是不可缺少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35)
VC说看重的是团队,就像姑娘说看重的是小伙儿的人品;VC说你的团队不错,就等于姑娘说小伙子“人好”。可大家都知道,只有没钱、没好工作、没好家境、没长相、没学历……什么都没有的人,才会被姑娘用“人好”来“夸奖”的。因此,当VC真的这么“夸”你的时候,你也就知道他其实是想说什么了。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我们不会干预创业者对企业的管理。”“我们评估项目主要看三点:第一是人、第二也是人、第三还是人。”“我相信你们的团队可以带领公司成功上市。”通常情况下,潜台词是:“你们这帮傻帽儿,要是能把公司做大,算我瞎了眼!”
186我们的基金投过×××等很多成功的项目
几年前,VC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的时候,拿着大把美元的外资VC是大爷,融资的企业得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找到机会跟VC见上一面。现在的世道反过来了,在国内A股和创业板的推动下,满世界都是投资公司、VC基金、个人投资者。只要是好项目,就轮到项目方说了算了,该投资人、VC做自我推介,说服创业者来接受他的投资、拿他的钱。
这个时候就是投资人之间的竞争了,他们比拼的是什么呢?除了投资价格之外,主要就是所谓的“实力”和“业绩”了。说到实力,对VC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资金规模了,这个外资基金有优势。一般的外资VC基金动辄三五亿美元,超过10亿美元的基金也绝不在少数。而本土的大部分人民币VC基金则没有这么大的盘子。于是,VC在各种场合鼓吹自己的时候,开口就会说自己手下管理着几只基金、合计有多大规模。可是这家VC管理的基金是面对全球投资,还是专注中国市场?真正可以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比例有多少?单个项目能够投资额度有多大?这些才是创业者关心的。
另外,VC的业绩不是表现在管理多少钱、投了多少项目,而是成功了多少个、投资回报情况怎么样。很多VC就靠着5年前、10年前的某个成功项目赚足名声,满世界忽悠,可是从此再也投不到一个像样的项目了;还有很多VC就靠着“傍大款”,跟着大牌VC屁股后面投,也能侥幸拣点漏;也有很多“成功”的VC,只做两三轮投资,甚至只做preIPO投资,一两年之内没有上市可能的项目根本不看。创业者不要看VC吹嘘自己的投资业绩有多么成功,只需要问他几个小问题:“您公司上一个成功的项目是几年前上市的?是在第几轮投资进去的?投资后多久上市的?您本人有过成功的项目吗?”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我们有20家公司IPO了。”“我们正在募集一个20亿的人民币基金。”“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投资失败的案例。”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这么牛的VC,怎么听起来不像我们自己啊!”
187我们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看到这里,你也许稍微有点印象,因为我之前告诉过你VC的真相。VC的钱其实跟别人差不多,比如山西煤老板、江浙富二代,但VC自己绝对不会这么看,他们常常号称他们的钱更有价值,除了钱之外,他们还会附上“增值服务”。
VC公司的一个合伙人往往需要“照顾”10个左右的“孩子”——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VC合伙人要是能够为每家企业每月花5到10个小时去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就算是尽职尽责了。这些VC每天还要忙着见一大堆新项目,能够带来的“增值服务”可能仅仅是为企业省了一点儿广告费而已。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36)
当然,也有少数真的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VC,但数量少得可怜,应该不超过十分之一。如果某个VC刚好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或者认识某个不错的职业经理人,也许还真的会给企业提供一点帮助。这些有价值的VC通常有过多年创业并创业成功的经历,但他们中的大部分远离企业管理岗位多年,对市场的感觉已经与实际脱节。绝大部分VC所谓的“行业经验”,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你是做新能源的,他也认识一个煤老板;你是做医疗器械的,他投资过保健品公司;你是做B2C电子商务的,他看过十几家垂直B2B网站。最可怕的是那种投行出身或VC公司成长起来的VC合伙人,他们毫无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却可以拿被投资企业做试验田,给企业提供所谓“战略规划”方面的“增值服务”,因此,他们常常会把企业整到沟里去。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我们在这个行业有很多经验。”“我们能够给公司带来战略价值。”“我们跟红杉、鼎晖这些VC也很熟,跟摩根、高盛这些投行的人很熟,以后的融资、上市我们很容易搞定。”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我们其实都是MBA出身,做过几年投行券商,没有经营过企业,什么行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我们统统不懂!赶紧上市捞一笔就好了。”
188这是标准的条款
VC通常有一套所谓“标准的”的投资文件,包括“股东协议”、“股份购买协议”、“公司章程”等,这些文件是他们VC行业长期形成的,但是:
这些文件通常是对VC有利的。
这些文件通常非常冗长、啰嗦。
这些文件是对Term Sheet的细化,并采用法律语言来表述。
所以,创业者要亲自与VC谈判Term Sheet,落实具体条款的用途和目的,然后由律师将你的真实意思转换成法律文件。
创业者在拿到VC的Term Sheet的时候,是既高兴又发愁的。高兴的是,终于得到VC的一个书面的投资承诺(尽管没有法律效力,并且还有一些前提条件),融资成功就近在眼前了;发愁的是,Term Sheet里的条款稀里糊涂的,搞不明白其中的奥秘。
自己搞不懂那就请律师帮忙吧,可是律师的费用对于创业者来说实在是太贵了,动辄几万美元或者几十万人民币。于是VC就说了,“其实这些条款都是标准条款,也没什么好谈的,让我的律师给你解释一下就行了。”有一些对法律语言本来就感觉无所适从的创业者,稀里糊涂就答应了。VC说得没错,他给你的条款基本都是标准条款,但是这只是VC保护自己的标准条款,这些条款都是大量的VC通过大量的案例,并且经过费用昂贵的律师设计出来的,这样的条款确实是可以“标准化”地维护VC的利益,可是创业者的利益呢?这也是为什么创业者也需要自己的律师。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我们所有项目的投资协议都是这么签的。”“这个条款绝对是不能修改的,这是行业惯例。”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我们就指望这些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了,你千万别找个高明的律师来帮忙,不然就露馅儿了!”
189现在估值太高对公司没有好处
估值问题通常是创业者在向VC融资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他们最为迷惑的问题。一方面他们不懂估值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VC提出的估值结果,他们也不知道是否合适。尽管VC有自己的一套估值方法,但估值通常是一件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事情,对初创、没有利润、没有收入的企业,更是艺术性大于科学性,也就是所谓的“拍脑袋”。既然是拍脑袋,VC拍的和创业者拍的一定是不同的脑袋,双方的结果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通常,企业估值的最终确定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  。。  想看书来
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37)
VC即使确定对所准备投资的企业比较有信心,但是他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地降低估值,以更好的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来降低风险。VC通常比较讨厌企业方聘请的融资顾问,因为顾问是按融资额度拿佣金的,所以他们才有动力帮助企业炒高价格。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现在估值低有利于后续融资。”“现在的P/E倍数最多只能做到5倍。”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你要的价格也太高了,我还怎么赚100倍啊!”
1810我们投资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谈判结束了,文件也都签署了,VC和企业双方得庆祝一下,VC免不了要拍着创业者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真的就是一家人了吗?当然不是!
如果把VC与企业的“结合”比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合的话,那VC跟企业“结婚”的唯一目的是尽快“离婚”,并瓜分家产。他们甚至都不愿意跟企业多培养几年感情,因为他们不是长线投资者。VC基金的生命周期只有8~10年,这就决定了VC不可能跟企业真正成为过日子的“一家人”。他们如果高兴,可能双方能够一起工作三五年;他们如果不高兴,1年都会嫌长。
VC想要让创业者认为自己以后是一家人,无非是想创业者以后不要把他当作外人,公司经营管理、业务、财务等方面的信息不要对VC隐瞒,日常的事务定期汇报、重大事项单独汇报。因为总有一些公司会做假账、欺瞒VC,VC是防不胜防的,VC希望投资进来以后,财务方面的事就不要对他隐瞒了——大不了大家一起做假账!
其实,VC在投资之前,想得最多的根本不是怎么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而是有没有机会退出、怎么退出。VC要是发现短期内企业没有希望上市、被并购,那他就会千方百计忽悠别的VC进来,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一旦有上市机会,不管他是NASDAQ、香港创业板、英国AIM,还是其他没有融资能力的资本市场,只要能让自己的股份可以流通变现,VC也会逼着企业去上市。一旦有买家感兴趣,VC因为有优先权的保护,通常可以廉价将公司卖掉还能有不错的收益,但这样可能就给创业者剩不下什么了。
跟这个忽悠用语类似的话还包括:“咱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公司以后遇到困难,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的。”通常情况下,这类忽悠的潜台词是:“只要公司按照你说的方向和速度发展,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否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19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可能是美国人富于冒险的精神,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创业,并形成了硅谷这种非常适合创业的环境和土壤,使得很多有梦想、有创意的年轻人找到伯乐,美国因此也成为风险投资最为发达的国家。在VC的支持下,美国诞生了诸如微软、Intel、Yahoo、苹果这样的商业巨头,他们对科技和社会的贡献无法估量。
中国是个新兴的市场,消费基础大、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强,无论是新的商业模式,还是成熟市场的传统商业模式,在中国都有许多的投资机会。
另外,由于整体上中国VC行业发展水平不高,中国VC更加注重短期业绩表现和规避投资风险,短、平、快为指导方针,导致绝大部分VC的投资区间在后移,VC基金都在投资成熟的项目,甚至IPO之前的项目,2~3年就退出的情况屡见不鲜,而真正需要VC支持的创业企业很难获得VC的青睐。 。  。。  想看书来
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38)
191著名VC支持的公司
VC在美国的一些典型胜利成果如图121所示。
图121VC在美国支持的部分公司
VC在中国的一些典型TMT类投资案例,如图122所示。
IPO之前:PreIPO。
TMT:Tele;Media;Techlology。图122VC在中国支持的TMT公司
国内的VC对很多传统项目也情有独钟,比如农业、教育、连锁、服装、医药等。一些典型投资案例如图123所示。
图123VC投资的传统类项目
192失败的VC投资案例
图124失败的投资案例VC界有个流传已久的“悖论”:最耀眼的案子从来都不是成功的案子。下面就是几个当年最为风光的投资案例,而投资他们的VC也有响当当的名头(见图124)。
2000年的亿唐,创始团队里有3个名校MBA,使德丰杰等投资人的4800万美元化为乌有,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
2003年的尚阳科技,其创始人是网通的前首席运营官,还有一拨微软、IBM出来的牛人,花掉了华登国际、Doll资本、NEA等投资商的5800万美元。
2005年的博客网,创始人号称是“中国博客之父”的清华大学博士,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 Capital、软银亚洲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得到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而现在也落得“解散”的下场。
2007年VC界最为热门和抢手的项目非PPG莫属,号称获得华盈创投、集富亚洲、凯鹏华盈、三山投资等三轮超过8000万美元的投资,掀起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投资热潮,而目前也是四面楚歌了。
这只是失败案例的代表,更多失败的案例可能永远不会被人提起。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向VC要了多少钱?思科——200万美元;YAHOO——200万美元;百丽——2300万港币;蒙牛——2600万美元。
193VC投资分众传媒的融资故事
VC每天都在帮助创业者制造神话,同时也期望获得“神话”一样的回报。对于国内的VC来说,第一波互联网时代的VC并没有对这个行业造成多少影响,而分众传媒的成功融资及上市,无疑是VC在中国突破性大发展中最具代表的里程碑。
2005年7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8点30分,分众传媒创始人,32岁的财富新贵江南春,站在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门前,仰望着那个早已为国人熟识的巨大的电子屏。也就在这一天,分众传媒股票(FMCN)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从此在中国创造了一个传媒帝国。
大学时代,江南春是颇有名气的华东师大“夏雨诗社”社长,并且他还出过一本诗集《抒情时代》。江南春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中。据说,江南春的胜利主要得益于他的口才和事先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当时江南春找了很多系的学生会主席,一顿十块、十几块钱地请吃饭,沟通想法兼拉票。
江南春上任不久,上影属下的一家广告公司到学生会招聘兼职拉广告。由于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是江南春的校友,并且还是他的前任诗社社长,江南春的应聘自然顺利。他的第一个客户是汇联商厦,并且给了1500块让他作影视广告策划。江南春连夜写了剧本,随后客户痛快地投入了十几万拍广告。第一单的成功,让原本准备只干一个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过惬意生活的念头,于是他把学生会的工作放下,全身心干广告,沿着淮海路“扫”商厦。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其中150万来自江南春的贡献。
风险投资是怎么一回事(39)
1994年,当他到大学三年级时,21岁的江南春筹资100多万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到1998年,永怡已经占据了95%以上的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营业额达到6000万至7000万元人民币,到了2001年,收入达到了15亿。永怡的辉煌持续了几年,终于在中国互联网严冬到来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在2001年后,成千上万的网站纷纷倒闭,江南春的广告公司利润一落千丈。为了维持运转,习惯做大买卖的江南春也接起了餐厅的小广告,这一年里他每天都在熬日子。
然而在广告代理业辛苦打拼七八年的江南春,却清醒地意识到一点:在广告产业的价值链中,广告代理公司处于最下游,是最脆弱的一环,赚很少的钱,付出最多的劳动。作为其广告客户和好朋友的陈天桥的一席话,更触动了江南春转型的念头:为什么非要一直在广告代理的战术层面上反复纠缠,不跳到产业的战略层面上去做一些事情呢?因此在2002年,江南春决定另辟蹊径,开创一个新的媒体产业。
其实这个想法源于一次偶然,那天他正百无聊赖地等电梯,他不经意间发现围在等电梯的人都同样无聊,而这时大家眼前的电梯门不就是很好的广告投放点吗!?
2002年5月,29岁的江南春把自己2000万的家底全部拿出来,锁定上海最高级的50栋商业楼宇安装液晶显示屏。但是面对这种全新的广告投放模式,客户们并没有忙着掏腰包,大家都在观望。如果没有客户投放,对江南春来说就等于每天在烧钱。
2003年5月,江南春把永怡传媒公司更名为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之后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