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宏观经济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奖得主萨缪尔森经典著作:宏观经济学 作者:'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引言
如果注意观察宏观经济学有关联邦预算、税收政策或社会保障等关键问题的争论,你就会发现,除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之外,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存有争议。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减少政府债务,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主张降低税收以刺激长期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希望政府更积极地管理经济,而另一些则坚信政府规模越小和干预越少越好。难怪在本章开头萧伯纳曾经那样地打趣我们的经济学家们。
然而,透过这些争论,你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经济学家分成不同的学派。一个问题是关于总需求如何决定;另一个问题涉及价格弹性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围绕着人类如何形成预期和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而展开。
本书原则上综合考虑所有重要的流派。我们重视作为现代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学说,因为它能最好地解释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但在理解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时,我们认为最好还是采用新古典模型。为丰富这些基本分析工具,我们曾在第13章和第14章中用以讨论过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系列问题。
尽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宏观经济学的各主要学派,但经验告诉我们,兼听则明和博采众长十分重要。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个时代流行的正统思想被新的发现所推翻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经济学派像人一样容易患动脉硬化症。学生们从老师或经典课本那里学到了经过“防腐”处理的真理,正统信条中的不完美之处往往被忽视掉了。例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有史以来最着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曾在其1848年的经典着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值得欣慰的是,价值规律已臻完美,今天和未来的学者们无需再做探索。”而当他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还根本没有被发现!
科学史学家观察到科学的发展进程是不连续的。新的思潮学派出现、传播并影响于世,进而折服那些曾报有怀疑态度的人。也许本章所要讨论的宏观经济学派中,已经播下了新理论的火种,有可能在未来解决混合市场经济中许多令人头痛的两难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典学派兴起与凯恩斯革命(1)
古典学派的传统
自从两个世纪前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在争论:市场经济能否在不引入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自动实现长期的充分就业均衡。用现代经济学语言来讲,我们将那种强调经济中自我矫正力量的学说称为古典(classical)理论;古典学派学说认为,价格和工资是有弹性的,经济是稳定的,因而经济能够自动且迅速地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下文的讨论中,我们将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和说明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科学原理和政策含义。
萨伊的市场定律
在凯恩斯提出其宏观经济理论之前,主要的经济思想家所追随的,至少在经济繁荣时期,都是古典的经济学观点。早期的经济学家沉湎于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及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尽管这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商业周期的存在,但是他们将这种周期看作是一种可以自我矫正的暂时的偏离。
他们的分析都是围绕萨伊的市场定律(Say·蒺sLawofMarkets)展开的。这一定律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于1803年提出。他宣称,从本质上说,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这种观点有时被表述为:“供给自动创造对其自身的需求”。那么萨伊定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它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上: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工人有能力购买工厂所能生产的任何产品)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
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包括大卫·李嘉图(1817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48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等,都赞成古典学派的这种宏观经济观点,认为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甚至在大萧条期间,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庇古还曾这样清晰地阐释过古典理论的主要观点:
通过完全自由的竞争,充分就业的强大趋势将始终存在。现在的失业,与任何时候所存在的失业一样,完全是由于摩擦性阻力妨碍了工资和价格能迅速做出适当调整这一点所致。1
正如庇古这段话所暗示的,古典观点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工资和价格足够灵活,因而市场会很快“出清”,或回到均衡状态。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总是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运行。
图17-1显示的是萨伊定律和古典主义持久而正确的内核。图中所示的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该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由竞争性市场决定,并可以灵活地上下浮动,以消除任何额外的需求或供给。在AS-AD分析框架中,它可以用一条标准的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和一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来描述。
假设由于货币紧缩、出口下降或其他外部力量使得总需求下降。结果,如图17-1所示,AD曲线向左移动到AD′。在初始价格水平P上,总支出下降到B点。结果出现供给过剩,从而使总体价格水平从P降到P′。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在C点上又重新实现了充分就业。
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持久的影响。价格和工资的灵活变动能够维持充分就业。
政策结论
古典学派观点的下面两个结论对于经济政策至关重要。首先,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仅仅会在短期内暂时地偏离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不可能存在长期而持久的衰退或萧条,合格的劳工在现行的市场工资条件下能够迅速地找到工作。
古典学派兴起与凯恩斯革命(2)
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古典经济是无摩擦的完全竞争的天堂。在他们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由于人们正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转换而造成的摩擦性失业,也能够看到由于工会工人要求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市场力量会产生微观经济中的浪费、扭曲与无效率现象。但是,根据古典学派观点,经济不会出现普遍而持久的宏观经济的浪费现象,即由于总需求不足而造成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古典学派第二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是:总需求政策不能影响失业和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能影响的只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以及实际GDP的构成。这一古典命题也可以很容易地从图17-1中看出。以一个处于均衡点A的经济为例。假设中央银行决定紧缩货币供给以抑制通货膨胀。在初始价格水平P上,会出现短暂的超额供给。然而,随着价格和工资在供给过剩的压力下迅速下降,经济就会移向新的均衡点C。紧缩性经济政策降低了总体价格水平。但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弹性确保了经济由原均衡点向新均衡点顺利移动,产出与就业的水平在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动。
古典学派论点的核心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价格和工资是具有弹性的,而工资价格的这种弹性提供了一种自我矫正的机制,从而能够迅速恢复充分就业。正如我们在本章后一部分将会看到的,这种古典观点在今天的新古典学派着作中仍然是很有活力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超越了最简单的古典学说,考查了不完全信息、技术冲击的存在以及由于资源在产业之间进行转移所引起的摩擦等问题。但是,尽管披上了现代的外衣,他们的政策结论仍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紧密相联。
凯恩斯革命
尽管古典经济学家不断宣称持久的失业不可能出现,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们却很难忽视当时庞大的失业大军,那些在街角乞求工作或推销铅笔的人。经济学将如何解释这种大规模且持久的资源闲置现象呢?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提供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宏观经济理论,即一套观察经济政策和外部冲击影响的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实际上,凯恩斯革命将两种不同的因素结合在一起。首先,凯恩斯提出了我们在前几章已经深入探讨过的总需求概念。其次,另一革命性的内容是凯恩斯主义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古典学说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具有弹性的,从而总供给曲线(AS)是垂直的。相反,凯恩斯主义坚决主张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接近于水平或向上倾斜。根据凯恩斯学说,供给绝对不可能创造对其自身的需求;需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惊人的后果
通过将两个新因素结合在一起,凯恩斯给宏观经济学带来了一场真正的革命。图17-2展示的是凯恩斯观点的精髓,这幅图现在已为人们所熟悉。它将一条总需求曲线与一条凯恩斯主义的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可能会陷入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但产出水平却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且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例如,如果总需求不足(如图17-2中A点所示),那么经济就会长期(10年)在高失业率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由于并不存在引导经济回复到充分就业的自我矫正机制或“看不见的手”,因而一国经济有可能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停留在低产出、高失业的痛苦状态之中。
古典学派兴起与凯恩斯革命(3)
凯恩斯的第二个观察源于第一个观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例如,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即从AD增加到AD′,如图17-2所示。其结果将是产出从Q增加到Q′,从而缩小了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差距。
凯恩斯的分析发起了宏观经济学的革命,特别是那些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并意识到古典学派模型存在某种严重错误的年轻经济学家们对此更有深刻体会。当然,古典综合理论的缺陷并非直到大萧条发生时才首次暴露。任何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到,经济萧条阶段存在着大规模的非自愿失业。然而直到大萧条时期,古典学派才第一次遇到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分析。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它席卷了整个经济学界,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家和政府关于商业周期和经济政策的思维方式。
理论与政策
在经济学中,人们对政策的看法往往取决于他们所持的理论观点。一位总统、议员或宏观经济学家是倾向于古典学派还是凯恩斯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往往能表明这个人对当今经济政策领域的主要论战所持的基本态度。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倾向于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常常会怀疑政府稳定商业周期的必要性。他们认为,旨在增加总需求的政府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升级。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看来,凯恩斯的药方会减缓长期经济增长。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担心政府行为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例如,他们认为,政府赤字会挤出私人投资;花费在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上的公共支出的增加,会使资源由对工厂、机器方面的私人投资转向公共部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观点则恰好相反。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在运行中很容易出现商业周期问题,投机和通货膨胀之后,会紧随着出现高水平的失业,二者上下反复不断交替。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家将经济视为一个有节制的人,每天只饮用必需的矿泉水和维他命;那么,凯恩斯主义者则将经济描述为一个躁狂抑郁病患者,他会周期性地、无节制地狂饮作乐,然后很快陷入抑郁的昏醉中。事实上,一位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曾说过,联储所要做的就是在大家酒兴正酣之际将餐桌上的鸡尾酒杯统统撤掉。
凯恩斯主义者坚信,政府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总需求,进而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现代的凯恩斯主义者赞成:在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应采取措施抑制总需求,而在经济衰退时应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在美国,这些经济学家逐渐倾向于用货币政策稳定商业周期。但他们同时坚持财政政策作为自动稳定器的重要性,认为它可以削弱意外冲击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他们还强烈反对要求平衡预算的宪法修正案等政策,因为这将使财政政策加剧商业周期波动。
凯恩斯主义者与古典经济学家争论的核心,是经济是否具有强大的自我矫正机制,即能否通过富有弹性的价格和工资来维持充分就业水平。古典主义学说一般强调长期经济增长,主张放弃稳定商业周期的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则主张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去调控商业周期,以稳定经济增长。
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货币主义(1)
通货膨胀是而且也只能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造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永远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米尔顿·弗里德曼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1987年)
金融与货币体系不能管理自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政府机构必须制定货币标准,决定货币供给量,设定汇率规则,控制国际资本流量,决定货币和信贷的紧缩程度。关于管理货币的最佳途径问题,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反其道而行之”的积极政策,即一旦存在通货膨胀的威胁,就减缓货币增长的速度;反之亦然。另一些人则怀疑政策制定者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运用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和失业进行“微调”,他们主张将货币政策局限在控制通货膨胀这样一个职能上。最极端的货币主义者则早就主张,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应该由固定的货币规则取而代之。
如若首先考查关于货币和价格关系的古老的数量论(通常称为货币数量论),并追溯货币主义学派的历史,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货币主义,从而也能够发现它与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主义的根源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主张,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GDP短期变动和价格长期变动的主要因素。当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承认货币在决定总需求时所起的关键作用。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总需求的决定这一点所持的观点不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认为,除货币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总需求;而货币主义者则强调说,只有货币供给的变动才是决定产出和价格变动的首要因素。
为理解货币主义学说,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方程式(交易方程式),一个新的概念(货币周转率),并评述一种新的关系(货币数量论)。
交易方程式和货币周转率
货币的周转有时非常缓慢,在两次交易之间,它会在储蓄罐里或银行账户上滞留很长的时间。而在另一些时候,特别是在急剧的通货膨胀期间,人们会迅速地抛出货币,因而它会在人们的手上迅速地流转。货币周转的速度通常用货币周转率这一概念加以表述,它是在20世纪初由剑桥大学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首次提出来的。货币周转率用于衡量货币供应中平均意义上的每1美元在一年当中被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相对于支出流量而言,当货币数量很大的时候,其流通速度就会很低;而当货币转手十分迅速时,其周转率就会很高。
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是在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中正式提出的。其表达式为:
MV≡PQ≡(p1q1+p2q2+…)
其中,M代表货币供给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水平,Q代表实际产出水平。两边除以M后,它可被重新表述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
V≡■
我们通常将PQ定义为总收入或总产出(GDP),相关的周转率概念为:货币收入周转率。
周转率是货币在经济中周转的速度。货币收入周转率(inevelocityofmoney)是指名义GDP与货币存量的比率。2
从直觉上讲,我们可以将货币的收入周转率理解为货币在经济中转手的速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经济中只生产面包,并且GDP由4800万块面包构成,每个售价为1美元,因此GDP=PQ=4800万美元/年。如果货币供给量为400万美元,那么根据定义,V=4800万美元/400万美元=12次/年。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每个月用其收入购买面包,货币每个月周转1次。3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货币主义(2)
图17-3显示的是交易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收入周转率的历史情况。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M2的周转率惊人地保持着稳定,而M1的周转率却在最近50年内迅速上升。货币周转率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问题是宏观经济政策关注的核心。
价格数量论
定义了周转率这一有趣的新变量之后,我们现在要描述一下,早期的货币主义专家如何运用周转率的概念来解释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关键性的假设是:货币周转率相对稳定,并且可以预测。根据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货币周转率之所以稳定,是因为它主要反映的是人们何时收入何时支出的节奏和规律。如果人们每月得到一笔收入,并倾向于在一个月中平均地花完其全部收入,那么一年的收入周转率就是12次。收入可能会翻番,价格也许会上涨20%,GDP也许会增加许多倍但是,只要这种支出方式保持不变,货币的收入周转率就不会改变。只有当个人或企业改变其支出模式或付款方式时,收入周转率才会发生变化。
基于上述关于周转率相对稳定的观点,一些早期的经济学家运用周转率来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动。这种方法称为货币和价格的数量论(quantitytheoryofmoneyandprices),它将周转率的定义改写如下:
P≡■≡(■)M≡kM
这一方程式是由周转率的原始定义得出的,这个表达式是以变量k(更简洁地)替换了原先方程中的V/Q,然后解出P。我们将方程写成这种形式,是因为许多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交易方式是稳定的,k就会成为常数,或保持相对稳定。此外,他们往往还假定就业是充分的,即实际产出平稳增长,并且势必与潜在GDP相等。将这两个假定条件结合起来,k(=V/Q)在短期内就接近常数,长期内则会稳定地增长。
数量论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上述方程式中看出,如果k为常数,价格水平的变动就会与货币供给量成比例。稳定的货币供给量将会带来稳定的价格;而当货币供给迅速增长时,价格也会同样地变动。同理,如果货币供给扩大10倍或100倍,则经济就会发生急剧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事实上,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数量论可以得到最生动的体现。回到图16-5,请注意当德国魏玛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大量印刷纸币时,其价格如何上涨了数十亿倍。这就是最极端情况下的数量论。
要理解货币数量论,必须记住,货币与面包、汽车等普通商品具有根本的区别。我们需要面包是为了食用,需要汽车是为了行路;但我们需要货币却仅仅是因为用它能够买到面包或汽车。如果俄罗斯现在的物价是几年前的
1000倍,那么,人们自然会需要1000倍的货币才能购买到他们以前所能购买到的物品。货币数量论的核心就在于:货币需求量与价格水平成比例上升。
货币和价格的数量论认为,价格变动与货币供给变动成比例。尽管这种理论只是一种粗略和近似的判断,但它的确有助于解释货币增长缓慢的国家会出现温和的通货膨胀,而在货币增长迅速的国家中物价水平则会急剧上涨。
现代货币主义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学是二战后由芝加哥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其众多的同行和追随者们发展起来的。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货币主义者向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并强调了货币政策在稳定宏观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大约20年前,货币主义学派出现了不同的分支。其中一个分支坚持原有的传统,下面我们将会讨论。另一个较年轻的分支成为今天颇具影响的新古典学派,我们将在本章后一部分加以分析。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货币主义(3)
货币主义学说假设货币的增长在短期内决定名义GDP,而在长期内决定价格水平。这种分析是在货币价格数量论的框架中进行的,并且依赖于周转率变动趋势的分析。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周转率是稳定的(或曰在极端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如果这种观点成立,则其含义将非常深刻。因为货币数量方程式表明,如果V是常数,M的变动就会成比例地影响PQ(或名义GDP)。
货币主义的精髓
同一切严谨的思想学派一样,货币主义有其不同的重点和层次。以下是货币学派思想的核心内容:
1。货币供给增长是决定名义GDP增长的主要的系统性因素。货币主义认为,名义总需求主要受货币供给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