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星际拓荒传奇-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星际拓荒传奇》
作者:骑白马的青蛙
第一章亚特兰蒂斯号
茫茫太空,无边无际,犹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的幕布,显得格外空阔,虚无,没有阳光,没有热量,没有空气,似乎也没有尘埃。只有极其遥远的恒星系,在那里散发着微弱的光线。似乎也只有这点点星光,才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在这片似乎完全虚无的空间中,一块硕大无比的“石头”静静地悬浮着。是的,这就是亚特兰蒂斯号,人类的第一艘星际载人远航舰。尽管它正在以每秒1000公里的速度向前飞驰,但与动辄以光年计算的漫长星际旅程来说,它又是如此的“龟速”啊!使人仿佛感觉不到它在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速度前进。
这是一块纺锤型的“石头”。是的,为了在太空中尽量减小受撞击面,它的设计者将它设计为流线型的风格,虽然在无比空阔的宇宙中,星舰受正面撞击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但正是这极其微小的概率让设计者们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哪怕是一个直径1厘米的宇宙漂浮物,极其偶然地与星舰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其高速运动在瞬间产生的能量,也足以让这个钢铁巨兽和它肚子里的几十万人遭受灭顶之灾。
亚特兰蒂斯号可谓是目前人类科技与工业技术发展的巅峰之作。在它之前,人类还从未制造出能与之媲美的作品,哪怕是遥远的20世纪M国所建造的最大排水量的航空母舰,在它的面前也只能算是一块小小的舢板,或许连舢板也算不上,确切地说,就如一幢摩天大厦与一间茅草棚。当初在设计建造它时,光图纸设计人员就达五万余人,这还是在超巨型计算机辅助下才能完成的,图纸资料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达到了惊人的一千零二十万T;为了建造这个巨无霸,动用了联邦所有有经验的造船工人,使用的新型合金达一千万余吨,耗费的电力足够全世界使用十年。而为了让它能够发射升空,更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设了一个庞大的空间站,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在地球上造好的零部件一点一点运上去,再组装成一个整体。
它整体长10公里,舰体最宽处的直径约4公里,在舰体内部,靠近舱壁处,设置有宽达300米的缓冲空间,其间填充有大量的阻燃、防撞击的泡沫样物质,这样,即使遭遇撞击,也不会立即引发舰体燃烧或爆炸,确保舰内损管人员有足够时间做出反应。
舰体内部,有着堪比一座中型城市的空间。可以说,亚特兰蒂斯号就是一座飞行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着多达50万的居民,或者说是50万的星际移民,星际拓荒者。他们是一群极富冒险精神、牺牲精神的人。他们来自于地球的各个大洲,分属于各个民族,身上流淌着不同的血统的血液。他们面临的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而是需要花费上千年,需要经历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接力远航。他们告别了熟悉的地球,告别了深爱着的家人朋友,满怀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踏上了这一注定不能回归的旅程。尽管他们知道,自己穷其一生,或许也只能走出小小的一步。
当然,看似庞大的星舰,相对50万人的生存需求来说就显得捉襟见肘了。毕竟,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要呼吸,要吃穿住行,要生存,只有生存下去,他们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要求星舰内自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包括适合人生存的生态系统和满足人最基本需要的社会系统。
星舰内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要求每一位“居民”都必须是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的杰出人才,能够为星舰的运行、城市的运转提供有益的服务。这里每一个人在年满16岁后都必须工作,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所需,同时支撑起星舰内这个小型社会的运转。
同样的,为了让星舰及其内部社会能正常工作、运转,整个星舰也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如动力维持系统,负责为星舰提供动力,为整个城市提供能源,位于星舰后方一个独立的区域,包括两台大功率太空主引擎,十二台用于调整星舰飞行姿态的小功率太空引擎,以及备份的四套引擎系统,还有重重保护的能源储存库,里面贮存了足以让星舰运转三千年的燃料。生态维持系统,在星舰内部,模拟地球的大气成分,水循环方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循环系统;物资生产系统,位于星舰的下层,分为农牧区、工业区,充分利用星舰内部空间及所构建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行农业、畜牧业生产,为所有人提供粮食、肉类产品,同时也成为整个生态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所种植的农作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工业生产部门则以农牧区的产品为原料生产食品、服装等,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指挥控制系统作为全舰最核心的部门,处于舰体中央,上下两层布署了大量的内卫部队和太空作战部队,以确保其安全性;该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央电脑控制系统和舰长指挥系统,秉承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的“数据公平”原则,中央电脑负责收集处理舰上所有人的数据信息,安排每个人的工作,确定其贡献值,并根据贡献值,进行物资分配、职务任命(包括舰长在内,毕竟在漫长的旅程中,不可能只有一任舰长);舰长则负责处理舰内各项事务和各类突发事件,并在中央电脑授权下行使军事、行政权力。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要支撑起星际远航舰上千年的正常运行,更要维持舰上人类社会上千年的正常运转。它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苍白的文字所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所幸的是,这一切,在亚特兰蒂斯号成功进入太空之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所有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乃至生命的人,也足以欣慰与自豪了。
第二章“羊倌”林峰
星历1000年1月1日亚特兰蒂斯号农牧D区尽管已经远离地球,星舰内也无所谓白昼与黑夜,但中央电脑在运转千年之后,仍然严谨地以地球标准来计算着时间。今天,颇具人性化的它也根据地球的传统,在星历第一个千禧年来临之际,给全舰上的人们放假一天。(当然,为了星舰的正常、安全运转,重要部门实行轮休。)
“今天到哪儿去娱乐呢?难得的一天假期啊!”躺在宿舍略显凌乱的床上,林峰茫然地想着。
林峰,16岁,农牧D区见习管理员,负责该区内各品种羊的饲养和管理,即俗称的“羊倌”。这是整个星舰内最不受人欢迎的职业之一。虽然星舰内各种生产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但也避免不了一些特殊状况的发生,比如哪一天某只母羊难产了,又有一天两只公羊因争夺配偶战斗受伤了,等等。这些情况下,管理员就得亲自上阵。因此他们身上始终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却令人敬而远之的味道,一年之中难得清新几天。
林峰是星舰内第十八代居民。限于星舰内部有限的空间及资源承受力,人们不可能大量的繁殖人口;同时,过低的生育率又可能危及到整个远航计划。因此,中央电脑规定:婚姻双方必须是不同民族,以尽可能避免各种遗传疾病的发生;结婚年龄40岁以上,生育年龄40——45岁,避免生育频繁导致人口压力加大;每对夫妇一生必须且只能生育两个子女,且最好是一子一女,以免性别比例失调。这种种看起来令人啼笑皆非的规定,在星舰上却是必不可少的。后来,随着太空中特殊环境对人类体质的改造,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法定的结婚年龄也不断地推迟,这极大程度地减小了星舰内整个系统所承受的压力。
林峰也说不清自己身上有着哪些民族的血统,毕竟经过十几代人上千年的融合,各种民族的特征已很不明显。但从延续下来的姓氏来看,他有很大可能是星舰第一代居民中一位华夏族人的后裔。
“哎,还是哪儿都不去的好,这一身的羊骚味儿……”林峰有些郁闷地想着。
林峰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他从小就梦想着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太空梭飞行员,翱翔于太空之中。可惜中央电脑严苛的检测程序无情地摧毁了他的美梦。
星舰内不养闲人。每当一个婴儿出生,都会送到星舰的医疗部门进行身体素质潜能检测,6岁以后由教育部门进行智力素质潜能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因材施教”,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林峰就属于既不强壮又不聪明的那一类。因此,在他授受完基础教育之后,就被送到职业培训学校,授受了两年的畜牧学专业教育,毕业后就当了一名“臭名昭著”的“羊倌”。当然,在一般人眼中看来,有了这一份工作,平凡、普通的林峰基本可保一生衣食无忧了。
“哈,对了,去找陈大力,好久没有找那家伙了。”林峰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在职业学校的一位好朋友。
陈大力可谓与林峰同病相怜,在职业学校学了三年的农业知识后,被分配到了更为底层的农牧E区,当了一名“太空农民”,整天伺候一些农作物、果树、牧草,其境遇更加令人同情。
想到就做,林峰从来就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他猛一翻身,从床上跃了起来,胡乱穿了身衣物,快步走到离宿舍不远的工作间,将一天的工作安排给计算机完成后,又顺便用智能腕表给陈大力发了份邮件。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D2号通道。
星舰内部空间有限。为了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空间,整个城市设计为层级结构,层与层之间由分布均匀的升降机来沟通。距离林峰最近的升降机序号为D2,只需步行500米即可到达。
“不知道大力他最近怎么样了。呵,想起他那副倒霉催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林峰抽了抽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
……
亚特兰蒂斯号农牧E区
“哈,好久没有见到你了,你这个泥腿子!”看到在升降机不远处等候的陈大力,林峰哈哈笑着,快步迎了上去,伸出双臂,准备给对方一个大大的熊抱。
“哎,别,你这个小牧羊犬,满身的羊骚味儿,最好离我远一点!”高高瘦瘦的陈大力满脸笑容,却猛的一抽鼻子,躲向了一边,开着玩笑道。
“你还好意思嫌弃我。你说说,面包与羊肉,哪个营养价值更高?”林峰猛地捶了陈大力一拳,笑呵呵地说道,“闻起来越难闻,吃起来味更美,听说过臭豆腐吗?”
两人嘻嘻哈哈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朝陈大力的宿舍走去。
回到宿舍,林峰“呼”地一下跃到陈大力的床上,不满地说道:“你这儿比我的住处还要脏,还要乱,也不知道收拾一下。当心今后没小姑娘会瞧得上你!”
“切,你甭说我,瞧你长得又矮又矬,一副猥琐的样子,哪像我,高大英俊、玉树临风……”陈大力毫不客气地反击,却猛然间住了嘴,这一刹那,他忽然想起这位朋友最大的忌讳。
林峰的心情也一下变得糟糕起来。
“我说,咱们就别说这些不愉快的事了。对了,你这儿有酒吗?”
“有啊!知道你要来,我专门跑了一趟商店,买了两瓶,挺烈的,包你喝过瘾。”陈大力摆出一副肉痛的样子,说道,“这可是花了我两个月积攒下来的贡献点啊!”
星舰内各种物资都极端重要,不可能大量生产与日常基本生活用品无关的消费品,酒类更是严加控制,轻易是买不到的。同时,地球上的货币在这里毫无用处,人们需要什么东西只能用贡献点去换取。而贡献点则是由中央电脑根据每个人的工作性质、贡献大小,每周发放到个人帐户中。这也算是鼓励、刺激人们努力工作的一种手段吧。
“好啊,你出酒,我出菜,咱俩今天一醉方休!”林峰指了指桌上的食品盒,豪气干云地说道。
“好!咱俩今天一醉方休!”
……
酒过三巡,二人已略有醉意。林峰瞪着一双发红的眼睛,似在问陈大力,又似在问自己:“你说咱俩到底咋回事呢?你我的父母身体都健康、壮实得很,脑袋也挺聪明,可咱俩怎么就没他们一丁点的优点呢?”
“是啊,有时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可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你说,咱们该不是变异了,出现了返祖现象吧。”陈大力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
“变异你个头啊!还返祖,你变成个大猩猩让我瞧瞧。”林峰笑骂道,“依我看啊,是贼老天看咱俩不顺眼,要让咱俩先把苦头吃够了,才给一点甜头。”
“呵呵,你说得更不靠谱,还老天呢,你咋不说上帝、真主、玉皇大帝呀!”
“我就说贼……贼……贼老天,我还要骂这个老……老家伙呢。”林峰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该死的老天爷不让老子好过,老子就靠自己……靠自己来改变这一切!”
“难啊!你能改变吗?你又怎么改变?”
“我……我……”扑通一声,林峰还没有说完,就晕晕乎乎地趴到了桌子底下,呼呼大睡了起来。
陈大力无奈地摇摇头,也晃晃悠悠地走到床头,一屁股坐了下去。
窗外,智能控制的光线逐渐暗淡,直至漆黑一片……
第三章来自地球的拳谱
“嘟嘟——嘟嘟嘟——”
一阵尖锐刺耳的蜂鸣声突然响起。林峰猛然睁开眼睛,上身下意识地一挺,想要坐起来,却听得“咚”的一声,额头撞在桌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于“哎哟,疼死我了。”林峰不由得叫了起来。
声音惊醒了正在酣睡的陈大力。看着林峰的窘态,他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林峰使劲地揉了揉额头,抬手看了看智能腕表,惊呼一声:“糟了,都七点了,快迟到了。我得马上走。”
“走就走吧,还搞得惊天动地的。”陈大力在一边小声嘟囔着。
“那我走了,有空上来玩。”林峰指了指上面。
“知道你高高在上,就别拿来刺激我了。”陈大力不满地咧咧嘴,说道。“哦,对了,念在你和我一样无聊、空虚、寂寞,这里有一本书,你拿去混一下时间。”说着返身从枕头下翻出一本颜色泛黄、边角有些破烂,显得很是老旧的书来,递给林峰。
“哦,还有书啊,这倒是稀奇玩艺儿。”林峰心不在焉地接过。
的确,在星舰上还能见到纸质书,还真是稀罕事。从星历前300年左右,人类就发明了电子存储介质,一个小小的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可以存储一个大型图书馆的所有图书。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这种堪称古董的东西了。无论是学习、娱乐,还是查资料、传公文,甚至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都依赖于手腕上那与中央电脑连接的智能腕表。中央电脑更是汇集了人类到目前为止所创造的所有文明成果,堪称包罗万象,无物不知。
“这东西也是我偶然打扫宿舍卫生,在床旮旯发现的。你知道,住这儿的人懒得出奇,可能他们从来都不会打扫床下面的卫生吧,灰尘都积了半尺厚。”
是啊,近千年不打扫,灰尘不厚才怪。
接过书,林峰走出房间,回头挥了挥手,以作告别。然后飞奔向D2升降机……
回到农牧D区自己的工作间,林峰不禁舒了口气,7:58,好悬,差一点半个月的贡献点就泡汤了。
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林峰疲惫地回到宿舍,身子一斜,就躺在了床上。忽然想起大力送的书,便拿了出来,百无聊赖地翻看起来。
书没有封面,自然也就不知道书名,内容却简单之极,就粗线条地画着一个光脑袋的小人,摆出不同的动作,一会儿出拳,一会儿踢腿,一会儿下蹲,一会儿跳跃。
“没意思,还说无聊的时候看,看了更无聊。”林峰不禁暗自腹诽自己的好友。
又翻看了一会,没什么发现,林峰就将书扔在一边,准备睡觉了。
朦朦胧胧中,林峰的心思又回到了那本书上,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却又迅速模糊,捉摸不定。
“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不对,整个星舰所需要的资料都能在中央电脑上查到,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这本书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它又确实存在,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这本书有秘密。秘密就是——它的用途。”
“对,关键就在于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再进一步分析,这本书或许对舰上其他人没有用,但对带它上舰的那个人却用处极大,否则也不会珍而重之地将它带上如此重要的星舰上来。”
林峰越想越觉得接近了事情的真相。他不禁兴奋起来,睡意全无。
既然睡不着,那干脆就不睡了。他从床上翻身而起,打开灯,再次仔仔细细地翻看起来,翻来覆去不知多少遍,终于在书的夹缝中发现了几个细小的汉字:少林伏虎。
“这是什么意思?”林峰有些茫然。自然,时隔千余年,林峰不知道这几个字意味着什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查一下?”林峰有些犹豫,毕竟查找一些重要资料也是要支付贡献点的。
狠狠心,林峰做出了决定:大不了今后几天吃简单一些,先把事情弄明白再说,免得自己心里老记挂着这件事,连觉都睡不好。
林峰这样想着,抬起手腕,对着腕表发出简单的指令:查询:少林、伏虎。几乎是一瞬间,林峰面前出现了一个蓝色的虚拟光屏,上面罗列了与“少林”有关的大量信息。
林峰用手指在光屏上不停地虚点,一页页翻看下去。终于在某一页的一条信息中,看到了五个字:“少林伏虎拳”。
点开这个页面,光屏再次变化,展示的内容已变成了对少林伏虎拳的详细介绍。林峰阅读了一小半,就明白了。
“原来是一套古代的拳法。可这对目前的我来说,又有什么价值呢?”
林峰的想法不无道理。经过漫长的星际旅行和一代一代的体质改善的不断积累,现在星舰上的人们,其身体素质比起第一代远航者们来说,已经好上了太多太多,无论是爆发力还是敏捷度都有了质的提高。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地球上星历以前的历届奥运会百米短跑项目,世界纪录在9秒上下,能跑到10秒以内的运动员就可称之为“飞人”,而现在的星舰上,就连林峰的百米短跑也能在8秒左右拿下,其他人,如太空梭飞行员,基本要求是6秒5!这不是短短的三秒时间所能体现的差距,这意味着,在星空这一特殊环境下,人类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有人要问:有没有考虑重力、风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呢?可以说,除了外部环境之外,星舰的内部环境与地球完全一样。如果做不到这点,又如何能让人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生存繁衍千年呢。
既然人类的身体素质已经强到如此程度,那么,来自人类古代社会的拳谱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还能再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吗?这,也正是林峰所担心的。
第四章美梦与现实
林峰看着手上那古旧的拳谱,有点儿泄气,更加可惜自己所付出的那些贡献点,那可意味着好几份味道鲜美的荤菜啊。
林峰越想越不是滋味,既然花了那么大的代价,那就更不能浪费了,干脆,把这份资料看完,就当是长见识吧。
放开了心思,看起来就更轻松。可随着了解的深入,他的兴趣却逐渐浓厚了起来。看来,这少林寺还真是挺神秘,吸引力挺大的,就连斗大的汉字不识一个的外国佬都要跑去拜师学艺。这其中固然有博取眼球的因素,但也不能否认少林寺的魅力,少林功夫还是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的。
再回头看看自己,从小身体素质就远不如其他同龄伙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说,还得在这儿整天伺候一群羊。自己的境遇还能再糟糕一点吗?俗话说“死马当做活马医”,既然练习拳法不会使自己的境况更糟糕,甚至还有一丝改善的可能,那干嘛不练?练,一定要练,哪怕是极为微小的机会也要抓住,不能让它从自己的手中溜走。
林峰一边看资料,一边下了练拳的决心。他却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出现在这星舰上的,到底该怎么去练。当然,第一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千年的时光过去了,很多的事情都无法追根溯源,何况一本破烂古旧的小人书?第二个问题也是林峰无法回答的,估计全星舰都找不到一个懂得少林拳法的人,你让他问谁去?固然,舰上的人们都崇拜力量,追求强大,但这都是基于自身身体素质的强健,再加以持久的锻炼,还从未听说有人通过练习古拳法而走向强大之路的。因此,一切都得靠在自己一点一点摸索。
当然,自己练拳的事情一定要保密,连爹妈都不能告诉,否则,辛苦锻炼了几年,一点长进都没有,岂不让人笑话?
林峰毕竟只有16岁,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很简单,那就是按着自己的心意去做。时间,他有的是;耐心,他也有,他相信自己也遗传了父母坚定的性格,“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至于结果,那就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了。
做出了决定,林峰也就不再纠结。他放下拳谱,平复了一下自己略微有些激动的心情,闭上眼睛,沉沉地睡去。
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一个令他兴奋不已、激动不已的梦:他跟他那个当太空战机部队司令官的老爹扳手腕、比格斗,甚至比空战,无一败绩,直杀得老爹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整个晚上,宿舍里始终回响着诡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
林峰美美地睡了一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