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压寨美人们-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包拯点了点头道:“你遇到的那个身受重伤的人是朝廷的人。前些日子皇上偶然间得到了一部分藏宝图的下落,便派人前去将其取回。没想西夏方面也得到了消息,半路拦截,派去的人都牺牲了。幸好遇见了你,我大宋的瑰宝才没有落在西夏人手里。老夫这次来河南府就是为了这部分藏宝图,不知莫小兄弟能否将藏宝图献给朝廷?”
暗部成员的令牌包拯有幸见过一次,莫问一将令牌拿出来他就认出来了。如此也肯定了莫问手里那张兽皮就是皇上让他找的藏宝图。只是这东西若落到其他任何人手里,包拯肯定都会直接抬出朝廷,用强硬的手段将之取回来。但是偏偏这东西落在了莫问的手里,而包拯对莫问的了解是,这人向来吃软不吃硬。
更重要的是莫问没有直接将藏宝图给他,而是这样迂回地引出藏宝图的存在,明显是在说藏宝图我一定会给你,但是我却不是白给的,我是有要求的。
而包拯以商量的语气问能否将藏宝图给朝廷,便是询问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出来,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都会满足你。
于是莫问满意了,笑眯眯地道:“小子是大宋的一份子,这东西献给朝廷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只是内人家里不小心得罪了庞太师,小子甚为忧心,不知大人能否帮衬一二。”
莫问觉得自己这个要求十分简单,这藏宝图简直就是白送,包拯肯定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虽然在庞太师的手里保住柳家对包拯来说有些困难,但是这藏宝图本来就是皇上要的东西,这出面保柳家的自然也会是皇帝。只要皇帝不开口,不管庞太师如何陷害,柳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是个谜团 (4)
包拯虽然是进士出身,却不是那种只会夸夸其谈的所谓“读书人”。在他尚未参加科举之前,就曾经东奔西走为皇上办了不少的事情。在办事的过程中,他对大宋目前的状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对于周边的小国来说,大宋的面积很大,物产丰富,可谓地大物博。可是这片土地刚刚结束战乱不到百年,还有周围那些虎视眈眈的国家不停地骚扰,单单是澶渊之盟定下的每年给大辽的岁币就让大宋入不敷出了。
也因此,西夏立国不过两三年就敢跟大宋叫板。不过一个贫瘠之地的弹丸小国,态度竟然如此嚣张,当今皇上虽然是千古难得的仁义之君,却也不能不动怒。可是面对紧俏的国库,就算再怒皇帝也只能忍。
作为皇帝的心腹大臣,皇帝偶尔也会将自己的苦闷说给他听。是以包拯虽然是主战派,但是却没有在朝堂上对皇帝施加压力,因为他明白皇帝的苦处。
这个时候若大宋能够获得南唐遗留下来的宝藏,不喾于久旱逢甘霖。包拯以为莫问拿藏宝图来和朝廷谈条件,必定是要狮子大开口一番了,却没想到他竟然提出了如此简单的一个条件。
“你拿手里的一部分藏宝图,只换皇上保住柳家?”饶是心思缜密的包拯也忍不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莫问点了点头,十分诚实地道:“包大人也说了,这只是藏宝图的一部分。虽然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但是毕竟过了这么多年,地形早就发生了变化,光靠着这么一小部分藏宝图想要找到宝藏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目前小子身边加上自己也就四个人,还有两个是弱女子,就算找到了宝藏也带不走,更保不住。”
将手里的折扇再换了只手,莫问接着道:“我现在过得逍遥自在,什么都不缺,唯一需要别人帮忙的就是保护柳氏一族的安危的事情了。”
包拯觉得莫问说到那张藏宝图的时候,很有一种这本来就不是我的东西,所以怎么用我都不心疼的感觉。而且他觉得若不是莫问正好有求于皇上,这藏宝图怕是不会落在朝廷的手里。他虽然没见识过莫问的手段,却总觉得就算是号称没有破不了的案子的自己也可能会栽在这个少年的手里。
幸好,幸好这小子恰好有求于皇上,包拯抚着胡须庆幸地想到。旋即又想起,这柳家似乎是得罪了庞籍,包拯就禁不住更想笑了。看来这次自己能这么顺利地办成这件事,还要感谢庞太师呀。
包拯心情大好,不由戏谑地道:“你可想好了?老夫给你透个信儿,这藏宝图对朝廷十分重要,皇上也很是重视,就算你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皇上也会答应。你真的确定就只要求保住柳家吗?”包拯这样问,也是存了一份试探之意在里面。他想看看,莫问是不是真的像表现出来的这般无欲无求。莫问听了包拯的话,忽然一改在人前温文尔雅的形象,笑得邪肆而恣意,“我手中的钱财足够我奢侈无度地挥霍几辈子了,身边的两位佳人怕是皇上后宫的妃子也比不上,皇上还能给我什么。可别跟我说权力,皇上给的权力再大,也不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归上面还有个人压着。包大人认为我是那种敢于屈居人下的人吗?”
包拯被莫问最后那句话问的一凛,禁不住重新审视起莫问。他一直以为对这个少年已经足够了解,此时才发现自己看到的那些不过是表面而已。这个少年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当你以为自己已经将他全部解开的时候,才发现里面还别有洞天。
他是甘愿屈居人下的人吗?包拯很肯定地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很显然不是。这样的人若是真的进了朝堂,包拯觉得那很可能是一个灾难。他甚至还有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莫问很可能为了没人再管着他而谋朝篡位。包拯脸色变了一下,觉得自己有些思虑过重了,心底却又觉得自己猜得没错。只是不论怎样,他心中再没了劝说莫问入朝为官的念头了。
“你说柳家得罪了庞太师,不知是何原因?”因为要瞒着柳晗月,所以柳家和庞家联姻的事一直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出来。再加上那段时间包拯正在外代天子巡狩,回到京城只逗留了那么一小会儿又匆匆离开了,还真不知道这回事。此时为了转移话题,也是真的有些好奇,禁不住就问了出来。
莫问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这话还真不好回。要怎么说呢?难道说庞家和柳家订了亲,结果新娘被自己拐走了?饶是以莫问的厚脸皮也不好意思这么说。
幸好莫问脑子转的快,旋即便道:“包大人应该也知道那庞家二公子庞昱的品行,这一切的祸端却是在晗月的身上。”
莫问说的模糊,却没有一句假话。这祸端确实是柳晗月,庞昱自从无意间见过柳晗月一次便朝思暮想,一心要娶她为妻。当然若不是柳家也存了攀附权贵的心,事情也不至于闹成这样。只是莫问一句也没提这是柳家自愿的,却重点强调了庞昱的品行。凡是了解庞昱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再联系到柳晗月绝色的容颜,很容易就想到了恶霸逼婚,烈女誓死不从的故事情节。
于是莫问觉得,这个脑补的方向实在是不错。而且就算是将来包拯知道了真相,那也找不出他的错处。毕竟他可没说柳家是被逼的,这一切都是你们自己想象的嘛。
本小利大的产业 (1)
莫问对于喜怒不形于色这方面早已登峰造极,就算是算计了别人仍然能让人觉得他待人是十二分的真诚。起码包拯现在的思维就完全按照莫问所预料的那个方向发展而去,没有一点拐弯。
“好,我代皇上答应你的要求了。”包拯觉得莫问提出的要求实在没什么困难,自己代皇上答应了也没什么。
莫问听到包拯应下,也没有质疑他是否能代替皇上做决定,便取出了身上那块破烂的兽皮,直接递给了包拯。对于包拯年轻时和皇帝结下的友情,莫问还是知道一二的。虽说这件事算是大大地削了庞太师的面子,恐怕他绝对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不过那也无所谓,他的要求很低,只要保住柳家人的性命即可,至于他们的荣华富贵那就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了。
在莫问看来,柳明正已经被权势蒙住了眼,迷失了本性。若是没了这些挂碍,说不定能够迷途知返。他毕竟是柳晗月的父亲,莫问也不想看着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包拯接过莫问递来的兽皮,仔细地看了看。在皇宫的时候皇上给他看过宫里收藏的那三块藏宝图,他一看到这兽皮的样子就肯定了这是那藏宝图的一部分。再看上面的纹路还有那醒目的红点,饶是以包拯的心性,也禁不住喜上眉梢。莫问果然没有说错,这张真的是藏宝图最重要的一部分。四张藏宝图已经是整张藏宝图的一多半,还有一张最关键的,说不定不需要找齐所有的藏宝图便能够找到宝藏了。
赵受益印四个古篆体字映入眼帘,包拯的瞳孔禁不住缩了缩,脸色却是分毫未变,连莫问都没有看出他的异样。
包拯看完若无其事地将折扇递还给莫问,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刚才这折扇入手颇重,不知是什么材质?”
“这扇骨是寒铁所制,扇面是金蚕丝。”莫问觉得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便毫无隐瞒地说了。寒铁和金蚕丝虽然贵重,用途却并不广泛,况且只有这么一点,什么也做不了。最主要的是莫问相信包拯的人品,他不是会强取豪夺的人,更不会四处八卦。
“这两样可都是千金难求的贵重之物,在配上这名家书画,小公子还真是大手笔。”包拯戏谑地说道。他很想直接问着东西是哪里来的,可是又怕打草惊蛇,只能想尽办法的迂回。
莫问这回终于和包拯默契了一回,听到他这么说,淡淡地笑道:“这扇子甚合我的心意,若是我手里有这些东西怕也是会这么用。不过这寒铁和金蚕丝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贵重物品,小子长这么大还没见着一星半点。这扇子还是家母留下的遗物,据说是家母和家父的定情信物。”说道最后,莫问隐约地急着那位早逝的母亲好像提过定情信物什么的,便随口说了出来。他一心回忆当时的情形,却没看到在他说出这话时,包拯忍不住抽搐的嘴角。
包拯不着痕迹地将莫问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眼中精光连闪。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第一次见到莫问就觉得他眼熟,莫问这长相可不是七分随了高高在上的那位。往自己和那位还是少年之交,竟然此时才发现。
想到莫问和那位之间可能的关系,包拯心里就忍不住叹气。包拯和少年相交,他们之间的关系亦君亦友。纵观古今,并不是说他私心偏颇,那位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仁君。可就是有一样让包拯忍不住头疼,那位对女色这方面实在是没有什么抵抗力,更加没有自制力。所以说在外面有个私生子什么的,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包拯对莫问很是欣赏,从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这少年通古博今,在这个年纪是难得的学识渊博。到如今,包拯对莫问的好印象又加上了有勇有谋,而且身上有一股浑然天成的上位者气势。
想想京城里那两位殿下,包拯就禁不住为大宋的未来担忧。皇上子嗣单薄,而且仅有的两位皇子那身体更是比纸还脆弱。按照大宋前面几位先帝的寿数来看,皇上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而仅有的这两位殿下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承继大统的样子。主弱而奴大,进而天下乱。
包拯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好官,自然不希望看到有那么一天。但是皇帝也是人,是人都会有私心。就算是那些子侄和自己也是有血缘关系的,但是却总比不上直系血缘的儿子。
莫问轻轻一抖手,耍帅般地打开手里的折扇,轻轻地摇了摇道:“包大人已经看过了,此物的真假想必已经心中有数,那么在下的事情就摆脱包大人了。”莫问一边装13地摇着折扇一边想,这眼看着就到冬天了,天冷了,就不能再拿出这折扇招摇了。到时候若还是拿着折扇乱扇,那就不是装13,而是真的13了。
包拯刚要说什么,却禁不住被扇面角落里那一个小小的印章吸引了视线。有些不确定地对莫问说道:“小公子这折扇上的画可是名家手笔,难得一见啊。不知可否让老夫仔细观赏一番?”
莫问没有仔细看过扇子上的画,只是打眼看过,觉得还不错而已。此时看着包拯一副急欲观看的样子,也不疑有他,随意就将扇子递了过去。虽然他打算将这折扇作为自己的秘密武器,但是却并不觉得有瞒着包拯的必要,毕竟他这辈子应该遇不到和包拯为敌的时候了。
包拯接过莫问递来的折扇,先是因为没有预料到那不同寻常的重量,差点失手掉在地上。幸好他反应不较快,才没有失礼。莫问将折扇拿在手中,装模作样地仔细地看着扇面上的书画,注意力却着重放在了那角落的落款和印章上。
本小利大的产业 (2)
现在终于有一个皇上直系血缘的儿子,而且还是个身体健康,各方面都十分出色的儿子。按理说包拯应该高兴,可是身为皇帝若是传出私生子的名声,怕是难以服众。况且若是莫问的身上安上了私生子的名头,就算他再出色,要登上皇位也很困难,怕是要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包拯也不想看着一个好好的少年俊才就这么毁了。可是包拯忽然又想起柳明正昨日的表现,以他对柳明正这人的了解,他昨天的表现明显有些不符合他一向的性格。包拯很了解那些家族出身的人的想法,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家族的利益,其他的一切都要靠后。
虽说庞昱的相貌品性都不是女婿的好选择,但是就目前来说他的家世是除了皇家之外最好的。以柳明正的性格来说,肯定是巴不得将女儿送上去才对。昨天他带着一百多人跑过来就很能表明这一点,但是后来却就这么巴巴地走了就有些不正常了。
包拯忽然记起,这柳明正年少时可不是做过皇上的伴读,怕不是从莫问的长相上看出了写什么吧。如此就算自己想瞒,这件事恐怕也瞒不住。包拯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将这件事告诉皇上。他的脑子只适合破案,皇家内部那些弯弯绕绕的事情还是交给皇帝比较好。
包拯忽然没了声音,莫问禁不住向他看去,却发现包拯竟然在自己面前走神了,而且脸色变幻不定的,似乎是犹豫不决的样子,不由地有些奇怪。暗想,刚刚还好好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这样了?视线不经意扫过手上的折扇,想到,这包拯似乎是听到自己说起折扇的来历之后才这样的。难不成这折扇还藏着什么秘密?
莫问将折扇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鉴于原主闭门读书十几年,莫问也认识了古篆体,赵受益印四个字他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知道这人是谁。莫问是曾经熟读二十四史,但是毕竟不是什么实用的书籍,也不过是涉猎罢了,他还真没记住宋仁宗他爹给他赐名赵祯之前他是叫赵受益的。
包拯看着莫问在那翻弄着那把扇子,却一脸迷惑的样子,不由会心地笑了笑。这个少年总是一副老成的样子,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他露出属于这个年纪的表情。
“老夫的任务已经完成,明日便启程回开封了,小公子有什么去处吗?”包拯想着怎样将莫问拐去开封。这种事情还是让皇上亲自看一看,问一问比较好。
莫问一点没有察觉包拯的用心,想了想道:“我还要在这里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吧。之后想去江南看看,听说那里要举行武林大会,我也想去凑凑热闹。”
本来莫问还真想去参观一下开封府,见识见识清明上河图中所描述的繁华景象。只是他现在怕是已经上了庞太师的黑名单,以他如今的实力冒然跑去京城跟找死差不多。用一片藏宝图换来了柳家的安全,莫问就不需要冒险做什么刺杀庞太师的事情了。现阶段对于庞太师,莫问奉行一个方针-躲。
莫问已经有了打算,包拯又急于回京复命,短时间内还真是想不出什么理由让莫问随自己回开封。抚了抚下颌的胡须,包拯想着,反正莫问还要在这里留一段时间,到时候也不至于找不到人,自己只要传达一番就可以了。
京兆府的官道上,一行三十多人纵马飞驰着,领头的竟然是一个容颜绝美的女孩子。只是那女子一脸冰冷傲然的神色,让人不敢直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行人也终于赶到了投宿的客栈。女孩绝美的容貌吸引了不少注视的目光,只是女孩好像对这些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一般,等着手下的人订好了房间,便目不斜视地上了楼。
这女孩正是从西夏来的百花公主一行。这百花公主是西夏王李元昊最疼爱的女儿,年纪不大,却是不输男儿,不仅文武双全,更是智计无双。南唐的宝藏对西夏来说比对大宋更加重要,李元昊很清楚,如果大宋得了这批宝藏,西夏绝没有好日子过。若不是他身份太过敏感,他都想亲自率人过来。最后还是这百花公主亲自请命,李元昊考虑再三才答应让她带队。
百花公主这一队人和宿飞鸾带领的那一群人的状况可是大不相同,百花公主虽然年幼,但是跟着她来到大宋的这些人却没有一个敢小瞧了这位公主殿下的,心里对她那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是前段时间收到的消息公主却一直没有说她的打算,只是让大家不停地赶路,众人心里都有些蠢蠢欲动。
百花公主看着跟在自己身后转悠了大半天的心腹侍卫,禁不住皱了皱眉头问道:“阿大,你到底有什么话要说?”
“公主怎么知道阿大有话要说?”呆侍卫摸了摸光亮的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心里想着,公主就是聪明,他什么都没说,公主就知道他是有话要说了。
百花公主嘴角抽了抽,好不容易维持住脸上冷冰冰的神态。她真不知该怎么说自己这个心腹侍卫了,这阿大的衷心是绝对不需要怀疑的,就是这脑子实在是太呆了一点。就他刚才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谁还看不出他是有话要说啊。
阿大看着百花公主冷冷的目光,憨憨地笑了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前天咱们不是收到消息说知道杀死图塔几人的凶手是谁了吗。可是公主直说赶路,都没说要怎么办呢?”其实他想着,自己根本不需要管那么多,到时候公主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公主没说,他就等着。可是一起来的那些人都撺掇着他来问公主的意思,他就只好问了。
本小利大的产业 (3)
百花公主看了他一眼道:“是那些家伙让你来问的吧。”
“公主果然是什么都知道的。”阿大眼神亮晶晶地说道,就像一只憨憨的大狗。
百花公主对自己这个心腹侍卫的老实程度十分头疼,幸好一起来的这些人都是对王室死忠的,不会有害他的心思,否则这呆侍卫还不得被算计死啊。
“你去把拓跋叫过来。”百花公主对阿大说道。这件事情她思索了一路,终于有些头绪了,只是还不肯定,想着还是将父王为自己安排的谋士叫过来商量一下为好。
阿大也不在乎公主有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听到公主的吩咐便很老实地去传达问题了。
拓跋谦是西夏王李元昊的谋士之一,李元昊虽然对自己的宝贝女儿十分信任,但是百花公主毕竟年纪还小,阅历不足,便又将自己的谋士拨了一个给她。百花公主虽然自傲,但是面对李元昊特意安排的谋士却很是谦虚地承认了自己的弱点,对他很是尊重。
作为谋士的拓跋谦自然也有自己的骄傲,听说自己要伺候一个小女孩的时候还有些不愿意,但是一路上和百花公主先出下来,便也禁不住被这女孩儿的机智和谋略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她驱使。听到公主召见,便急匆匆地过来了。
拓跋谦对百花公主行了一礼后,便恭敬地问道:“不知公主召属下前来有何事吩咐?”
百花公主虚虚地扶了他一下道:“先生不必多礼,请坐。本宫叫你来是想听听先生对于前天收到的那个消息的看法。”
“想必公主心里已经有结论了,在下就说说看看是否跟公主想的一样。”拓跋谦也没有推辞,施施然地坐下说道:“依属下看,这个消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传消息给我们的是什么人,又为什么传消息给我们。还有莫问这个名字属下从来没有听说过,显然这人并不是大宋江湖上有名的人物。图塔等人怎么说也是高手,怎么会被一个无名小卒轻而易举地杀死?还有图塔等人身上的任务会不会已经泄露了,若是这样的话,这个消息很可能是大宋给我们布下的陷阱。”
百花公主听了拓跋谦的分析,禁不住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本宫也担心这是大宋皇帝为我们设下的陷阱。只是本宫此来大宋可是光明正大的,如果大宋皇帝不想引起两国战争的话,应该不会明目张胆地对付我们吧?”
说到这里百花公主也没有什么底气,毕竟两国的关系看着还算平和,内里却早已在暗地里斗了不知道多少回,就差光明正大地撕破脸皮了。要是大宋皇帝得到宝藏,立刻对西夏翻脸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自己这个父王最疼爱的公主,岂不就是最好的人质吗?“大宋没有打算对西夏懂兵戈之前应该不会对我们做什么。”拓跋谦肯定地说道:“这件事属下想着无非是两个可能。一个就是给我们消息的人本身就是凶手,那个叫做莫问的不过是个替死鬼,或者是这莫问碍了别人的眼。不过那幕后之人却是不好确定身份。第二个可能,就是这莫问确实是凶手,不知道用什么手段杀害了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