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汉-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天下荀氏和蒯越家族比起来更加有名望,而且蒯越得罪了刘琮,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如今荀彧虽然与刘琮在朝堂上有争议,但现在荀彧主动退隐,如果刘琮再赶尽杀绝,只怕是让天下士子寒心!让北方的士族们望而却步!
为了阻止荀彧归隐,就废立天子或者清洗荀氏,刘琮绝对做不出来,理由也不够充分,这确实容易让刘琮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且法正如此早早的提出废立汉天子,如果自己不加以制止,必定会引起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反感。无论如何,现在的天子,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在他们看来,皇帝沉迷于女色,最多算是不贤远没有到必须废弃的地步。而最主要的是现在刘琮手中只有两州之地。如果能够收复江东,而北方的曹操称王或者称帝的话,诸葛亮等人或许会考虑新立贤君以正超纲,压制曹操!
见法正有心认错,刘琮也不好继续板着脸训人,语气缓和了一些叮嘱法正:“今日之事到此为止,切不可再与外人说起!”
“正明白!”法正也长舒一口气,退了下去。他和荀彧说过的话,如果不及时禀告刘琮,必定很快就会被刘琮从其他渠道知道,如果是这样,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几句责怪了。如今,刘琮只是让他莫要再提及,算是非常宽大。
法正这一关算是过去了,但荀彧却陷入了两难!法正胆大、直白的相告,确实让这位以睿智著称中男人,真的没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荀彧永汉元年(189),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董卓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暴弊,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后来曹操占据了中原,拥立了天子,重用荀彧,荀氏族人又陆续回到颍川。如今荀彧再次归隐,刘琮却是不让!如果碰到诸葛亮,荀彧还有一百个理由说服诸葛亮。可法正来了,说的都是一些混账话,蛮不讲理,却戳中了荀彧的软肋!
对于皇帝,荀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法正却给他指了条明路。刘琮是个明主!荀彧想要归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法正却警告他,他敢如此,法正就能怂恿主公灭了荀氏一族!
可是如果就此归顺刘琮,那这些年自己不是在瞎忙活吗?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激烈的反对曹操?为什么要陪着皇帝南下来襄阳?法正走后,荀彧在府中茶饭不思,他想要彻底想明白!何处何从,或许不一定关系到大汉朝廷,但却是让荀氏一族命悬一线!!
刘琮看起来斯斯文文,但如果法正说的没错,那可是堪比当年的董卓。而且董卓对于荀彧的辞官可是视而不见,毕竟那时候他人微言轻,如今已经名满天下!有时候,声望也是一种负担!
荀彧正在犹豫之间,张颌前来拜访。张颌是听到消息,从江陵赶过来的。虽然在襄阳朝廷各为其主,但毕竟刘琮和荀彧还没撕破脸皮针锋相对。而张颌与荀彧在许昌共事多年,当然不希望荀彧出事。
“先生,您切记莫要误会了丞相。当初颌听闻母亲和妻儿来了襄阳第一反应也是他拿我家眷性命做要挟,后来才知道是误会了。母亲告诉我,他们在许昌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是丞相安排人将他们救出。
丞相当初为了先生族人,可是动用了五千骑兵,并且损失了十几名锦衣卫,锦衣卫统领都因此受重伤。颌以为丞相此举绝不是为了今天要挟先生!而当今天下仍是诸侯众多,先生有济世之才,怎么就此归隐?颌是一介武夫,当初先生都劝我要留着这副身躯,为重整河山贡献力量……”
张颌也想不到,才不到一年时间,当初荀彧对自己讲过的话,现如今又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张颌倒是没有非得劝荀彧归顺刘琮。他只是觉得荀彧是大才,不能就此埋没了。
荀彧也是知道张颌一片好心,便是苦笑的答道:“多谢儁乂一番好意,彧虽一心重整朝纲,奈何天子沉迷女色,无意朝政。丞相大人却是越来越超纲独断!早晚有一日与那曹操无异!”
“先生,丞相与曹公不同。丞相是汉室宗亲,刘氏子孙。这汉室江山是刘氏的,皇帝昏庸,做丞相的尽力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张颌是武将,虽然爱结交儒士,但毕竟观念还没有僵化,倒是和法正有几分相近,只是他没有法正那么立场鲜明,说得那么直白!
荀彧听得此言,更是在心中叹气,是皇帝刘协的所作所为,让一个原本还带有点中立立场的张颌彻底倒向了刘琮。这一年这样的文武官员比比皆是,这也是荀彧难以开展工作,萌生退意的症结所在。
而张颌心里也是十分复杂,看到一脸愁容的荀彧,暗自庆幸当初没有接受荀彧的游说站在刘琮的对立面,自己可没有荀彧这样的才华和名望,也没有这样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如果刘琮一狠心,可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两个曾经都是曹操旧部的人各怀心思在一起又聊了些朝廷当中的琐事,张颌便起身告辞,临行时将荀彧那句话送给了荀彧,希望他保重!
看着张颌意气风发的离开,荀彧心中像是吞了一口莲子一般却无处倾诉!

第362章图谋江东

法正的威吓,张颌的劝说,让荀彧暂时留在了襄阳。如此一来,皇帝高兴,刘琮也高兴。刘协知道荀彧虽然啰嗦了点,但整个大汉只怕找不出几个如此对待自己的人了。
而刘琮则在荀彧犹豫的同时,开始了另外几个计划。那就是攻伐江东孙权!现存的几个诸侯当中,张鲁、马超已经不足惧,尤其是张鲁,区区一郡之地,带甲十万,只会让汉中逐渐没落。而且张鲁的存在也已与曹操起一个缓冲作用。
而马超则是以骑兵见长,对于曹操威胁更大一些,而同样会受限于刘琮地盘上的纵横交错的江河。远在辽东的公孙氏,刘琮也够不着。与曹操缔结三年和约,可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浪费掉。所以刘琮将目标锁定了江东,自己的“盟友”孙权!
刘琮明白,在这个乱世,实力为王!孙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自己联盟,是因为北方的曹操过于强大。而孙权又自知一时无法吞并刘琮。但一直以来,孙权从未放弃西进的打算。刘琮何尝不明白,孙权心中有企图,自己比曹操要弱,如果让孙权不断壮大,有朝一日有实力进攻的话,一定会选择较弱的了刘琮,被扬州、交州包围的荆州!
与其等到哪一天,不如趁早,趁着曹操没有积蓄足够的力量拿下江东才有足够的资本与曹操对峙。刘琮将自己的战略计划说给诸葛亮、法正时,两人也不约而同的赞成。
不过这一次刘琮并不是直接出兵,而是将歩流铭找来。歩流铭逃离江东之后,一心为父亲许昌复仇,只是如今孙策已死,孙权尚在。当年歩流铭在逃离扬州之后隐姓埋名来到汉中,短短数年就崭露头角,被张鲁看中擢升为上庸令。后来刘琮入蜀,他在伏击魏延、于禁之后率部投降刘琮,被刘琮委任为上庸郡太守。
刘琮夺下益州回师襄阳时,歩流铭也跟着来到了襄阳,在襄阳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而歩流铭的族亲许靖更是位列三公。但歩流铭从未忘记自己的复仇。就在歩流铭以为刘琮已经将自己的往事淡忘的时候,刘琮召见了他。
“流铭,本相想近期讨伐江东,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主公?此事当真?”歩流铭原本以为刘琮贵为当朝丞相,对于当初自己的凄惨往事,原本刘琮也没有承诺过他什么,只是希望他安心做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听闻刘琮要东征,歩流铭自然很激动!
刘琮得胜之时,自己只要恳请将孙氏一族交由自己处置,那自己父亲的大仇不就能够报了吗?
“此等大事,本相岂能当儿戏说着玩?”
“不是,不是,主公,我是太激动了。主公要东征,流铭愿为先锋!”
“战场上自有将军们,本相找你来是想了解下孙权和江东的文臣武将,你能否给本相讲讲?”
“没问题,没问题!主公,虽然我离开扬州已经数十年了,但时常有人给我递消息,绝对不会输给主公的锦衣卫的……主公你是想要?”
歩流铭可没吹牛,他一心想着复仇,人又十分聪明,加上当上县令之后也有了资本。所以他向扬州派出了不少人马,对于扬州和孙氏一族的监视可是从未间断,而且十分有针对性。加上歩流铭从小在扬州长大,在父亲许昌出事之前也算得上一个大族,自然对扬州了解更加详细。
“本相东征,本不惧孙权,取胜自然不在话下。只是不想消耗太多,以防曹操趁机南下,所以如果能够从内部……”
“主公真是英明!流铭一定知无不言,知无不言。”
“嗯,那你说说,如果本相东征,有哪些扬州家族可以值得拉拢或者争取的。就算不能站出来支持本相,私底下分散一下孙权的力量也是好的。”
“属下明白。那属下就啰嗦几句……要说这江东,陆、顾、张……这其中陆家自不必说多说,主公的妹夫陆伯言如今是陆家的头面人物,前庐江太守陆康嫡子陆绩尚年幼……不过相信主公也知道,你这位妹夫如今在江东可是过得不怎么如意啊。”
刘琮问这扬州有哪些人可以利用,可以分化,歩流铭自然第一个想起了陆逊,而事实上,孙权因为陆逊是刘琮妹夫的缘故,自曹操从合肥回师对付刘琮之后,陆逊就被削去官爵,只是鲁肃不仁大才埋没才留在自己身边做了主薄。
在歩流铭看来,孙权既然将陆逊往外推,刘琮就应该极力争取。关于陆逊的事情,锦衣卫也时常有汇报,不过大部分是过滤过的,刘雯对于潜伏在江东的锦衣卫还是施加了影响。因而刘琮听到的大部分是关于夫妻二人正面的消息。
歩流铭这么一提醒,刘琮倒是觉得陆逊的确可以争取,不过为了自己的妹妹刘雯,为了陆逊。在正式开战之前,这事还是谨慎为妙。
“嗯,你接着说。”
“第二个嘛……就是孙绍!”
“没错,他是孙策之子。当初孙策被我重创,但不久身亡此事太过蹊跷。连我这个当事人都以为是孙策将计就计蒙骗于我。主公,试想下,连我都感觉孙策死的蹊跷。那孙绍必定也会怀疑,加上前几年,周瑜在并没有战事的情况,突然病死在柴桑。
主公,流铭愿意先行潜回扬州,散布一些关于孙策和周瑜死于非命的谣言,想必那孙权必定会对孙绍加以防范,而孙绍自然不必他人提醒……如果能够让他们叔侄反目,主公大军未行,江东必定会先陷入内乱!”
“不错,孙策之死确实可以大做文章,不过无需你亲自去实施,你只要将更多的细节交代给锦衣卫,相信锦衣卫能够办好此事。”
“多谢主公,孙权以及孙氏一族杀了家父,为了报仇,流铭死不足惜!”
“此事从长计议,你接着说。”
“主公,还有一人可以争取。”
“何人?”
“尚书令之兄!”
“诸葛瑾?”
“正是!虽然诸葛瑾仕孙氏在先。但主公与孔明先生既是姻亲,又是主仆关系。而且孔明先生备受主公信任,相信孔明先生也寄希望于主公一统华夏。
既然孔明先生同意主公东征,必定认为主公能够取胜。如此一来,其兄长便会处于尴尬的境地。不如主公请孔明先生出面,直接让其兄效力主公……”
“此时恐怕不易……”不得不说,歩流铭的意见还是十分给力的。诸葛亮现在已经相当于刘琮的大管家了。有朝一日刘琮若是登基,诸葛亮必定位列三公,甚至丞相。而兄弟二人各为其主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何况诸葛瑾不比陆逊,在孙权集团还是受重视的。如果能够争取过来,也算是卸了孙权的翅膀。
“主公,事在人为。主公可请孔明先生出面,能够争取自然好。不能争取也算是给了孔明先生面子,他日兵戎相见也不至于尴尬!”
“这倒也是!嗯,你接着说……”刘琮也没想到,看来这歩流铭虽然人在襄阳,对江东确实是了如指掌啊。
“张昭!”歩流铭这回只说了两个字。
“张昭?”刘琮一脸的疑惑。
“没错,这张子布原本是徐州人,为躲避战火,而举家南迁至扬州。孙策起兵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可以说,扬州百姓可能不知孙权为谁,但一定知晓张昭,可见其在江东的名望……
不过此人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有自知之明,却十分不喜欢战争。每每有战事起,张昭都是主和派。无论孙策在时,还是周瑜领兵,张昭始终以为,扬州终究是汉室扬州。孙氏虽然有才而居之,但理应顺应天命,与朝廷议和。
如今主公拥立天子,若是以天子名义收复扬州。这张昭只怕还是力荐孙权服从主公。主公只需派人将主公与曹操缔结和约的内情告知,并向天下人展示匡扶汉室之决心。主公兴雄兵之时必定是张昭、孙权失和之际!”
刘琮听罢,心中暗叹,尽管自己早有准备,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歩流铭啊,这江东四大家族,要是按照歩流铭的说法,可是能够争取到一两家中立,张昭之于孙权犹如当年荀彧之于曹操,又好比现在的诸葛之于自己。若是能够让君臣失和,孙权军中士气必定大受打击!
陆逊、诸葛瑾、张昭!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江东也是颇有名望和才干的人,若是能够争取到其中的一两个,将来治理江东也会轻松许多啊。
大战在即,臣下倒戈必定会让孙权方寸大乱。若是孙绍在这个时候也来捣乱的话……再加上张昭在朝堂上的鼓噪……刘琮似乎看到了孙权气急败坏,众叛亲离的样子。
“嗯,看来你对江东确实十分熟悉,有你从旁协助,本相此次东征必定会胜算大增!”

第363章刘繇后人

召见歩流铭,刘琮可谓收获颇丰,而歩流铭也因为刘琮即将东征而跃跃欲试!在家中思考几日之后,便又前来拜见刘琮。
“主公东征在即,流铭自知统兵和谋略方面都不如主公麾下的猛将、智囊。流铭想先行潜回扬州,一方面替主公联络江东对孙氏不满的人士,一方面寻找自己失散的亲属!”
“你有此意甚好,不过你要记住,切不可轻举妄动。复仇之事自有本相替你做主。他日兵临城下,那孙氏一族便交由你处置!在江东遇到什么困难就去找锦衣卫。具体的联络方法,你去找一找黄统领……”
“流铭在此先行谢过主公。请主公放心,流铭一定竭尽全力摸清江东的情况为主公东征提供详尽的情报!”
“你要去本相自然支持你,不过你的家眷还是留在襄阳比较好。毕竟太尉大人与你也算是远亲,而你此行可谓是凶险万分!就算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有人照顾不是?”
“多谢主公!”不是刘琮乌鸦嘴,这时代,信息闭塞,想要搞到敌人详细的情报,一般都要派出不少细作。而如果对手警觉一些的话,大部分细作都可能暴露。一旦暴露身份,自然凶多吉少。而歩流铭的身手却是无法与锦衣卫相比。
刘琮最后给了歩流铭五十斤黄金,让其以商人的身份逐渐进入江东。在送走歩流铭之后,黄权又求见。黄权自从一年多前在许昌郊外受伤,在襄阳静养了八个月,如今又是生龙活虎。刘琮要东征,他这个锦衣卫的头头自然要先动起来。
“主公,刘铄、刘尚已经抵达襄阳。”黄权此前两个月奉命带领锦衣卫在江东寻找另外一个曾经的诸侯,汉室宗亲刘繇的后代。可惜长子已经病逝,只找到刘铄、刘尚。刘琮这个时候让他们来襄阳,自然还是针对孙权。
因为他们的父亲刘繇就曾经是扬州牧!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东汉末年人物,汉室宗亲。
最初被推举为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长,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于淮浦。诏书任命其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朝廷加其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
别看孙策早死,他可是留下不少债!这次刘琮找来刘繇的两个儿子,自然是想让他们跟歩流铭一样向江东孙氏讨债。
刘繇是汉朝皇室的远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19岁时因为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其堂叔,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后而出名。由于其表现深受乡民爱戴,因而推举其为孝廉,拜郎中。
后来迁任下邑长,因为拒绝权贵的请托而弃职逃离。又被州里征辟,巡行至济南,济南相是中常侍之子,刘繇发现他贪赃枉法,于是立即将其奏免。平原人陶丘洪想要让刺史举其为茂才,刺史说:“去年已经举荐了公山(刘繇兄刘岱),怎么现在又要举荐正礼(刘繇表字)呢?”
陶丘洪说道:“如果使君您举荐公山在前,提拔正礼于后,这正是所谓的在长途中驾驭二龙,使千里马驰骋,这难道不可以吗!”可见刘繇之才并不输给其兄刘岱。
不久刘繇就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除任侍御史,刘繇都未到任,转而避乱淮浦。
兴平元年,朝廷命刘繇继陈温为扬州刺史。本来扬州刺史的驻地在寿春,但当时政局混乱,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于是刘繇只好撤到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
当时曲阿为孙策的舅舅吴景的势力,由于吴景与袁术关系不错,所以与孙策的表兄孙贲一起弹压刘繇,将刘繇赶走。之后袁术自命扬州刺史,并且与吴景、孙贲合攻张英、樊能。双方胜负难分,处于胶着状态。不久,朝廷加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刘繇拥众数万。
建安元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
这也是刘繇命运的转折点,众所周知,太史慈之勇猛在当时并不输给孙策,甚至与荆州甘宁、刘磐等人也是不相上下。如果太史慈没有投降孙策,后来刘繇兵败时,至少也能够在他的护送下逃离扬州。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大败之后的刘繇接受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投靠刘表,但当时豫章太守周术因病而死之后,太守之位悬空,以刘表的后援来说理应以诸葛玄(诸葛亮、诸葛瑾之叔父)成为太守。
但是汉室朝廷却命朱皓(朱俊之子)为太守,导致为争夺豫章太守而有多次冲突,刘繇后来出兵协助朱皓当上太守,将诸葛玄赶回襄阳刘表身边。又进攻诈杀朱皓的笮融,首战被笮融击破,但很快刘繇就再次收集军队,大败笮融。
后来的事情就不是刘繇所能掌控的了。孙策在周瑜、鲁肃、张昭等人协助下,武有黄盖、太史慈很快席卷江东,败王朗,破严白虎,最后在豫章大败刘繇。刘繇在战斗中丧命,留下妻儿尽数被孙策俘虏!或许是孙策知道自己在江东杀戮过多,又或许是刘繇太弱,其子尚幼,孙策这一次没有赶尽杀绝!
成王败寇,在这个乱世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刘琮并没有放弃。这次将刘繇的两个儿子找来就是要告诉他们,自己要出兵江东了,想复仇的话就合作吧。
“参见丞相!”刘铄、刘尚两兄弟虽然也算是皇亲,但这是生平第一次进大都市,当年父亲战死沙场时,两兄弟不过十来岁。
“起来,起来。你我皆是刘氏后人,无需如此多礼!来,座。”刘见二人年纪与自己差不多,相貌也是相当清秀,倒是有几分好感。
“多谢丞相!”兄弟二人虽然从小丧父,但到底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理。
“不必再丞相,丞相的叫。琮与你们相差不了几岁,若是愿意,以后就兄弟相称吧。琮虚长几岁,就权且做你们的大哥!”刘琮满脸微笑的看着兄弟二人。
“这……”兄弟二人面面相觑,他们万万想不到,堂堂的大汉丞相大老远将他们找来居然是认亲?
“这什么这?难道你们认为琮不配做你们的大哥么?”
“不是,不是……”两兄弟连连挥手示意。
“那就这样定了,别说你们二人。当初琮孤身进许昌拜见陛下,陛下都不拘细节,非要与琮称兄道弟。这次叫你们二人来,是有件事情要告诉你们。当年令尊出事时,琮与你们二人一样还是个孩童。所以帮不上什么忙,如今家父仙去。琮也幸运的成了大汉丞相,不忍心汉室宗亲到处流浪……所以,今后你们二人就在襄阳住下吧。”
“多谢丞相!”两兄弟感激的望了一眼刘琮,这个宗亲还真是给力啊,居然大老远将自己接到都城来!
“还叫丞相?”
“多谢大哥!”两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