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泱泱大唐-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公主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诈病,让王易为她诊查身体,这不,王易在隔了几天后,又屁颠颠地跑到淑景殿,为据受了寒的长乐公主诊查身体。

王易在诊查了一番后,并未发现异样,正想脱身离去,却被长乐公主叫住了。

长乐公主喝退身边的侍女,让她们在外殿能见到的地方候着,她要与王易单独话。

“晨阳,听拜李相为师了,向他学兵法?”

王易瞅着满是好奇神色的问他的长乐公主,“是怎么知道的?”

“我听父皇的罢!”长乐公主不以为然地撇撇嘴,横了王易一眼,又追问了一句,“是不是真的向李相学兵法去了?”

王易没直接回答,反问了一句,“公主怎么关心起这个来了?”

“是我先问,怎么反问起我来了,先回答我!”长乐公主有点没好气的样子。

“是的,李相乃我大唐最出色的大将,我不向他学兵法,还向谁学?”王易也学长乐公主般横了一眼,很骄傲地道:“能得李相门下当弟子,实是我王易这辈子最大的荣幸!这些天我已经向他学兵法了,还学了不少!”

“哼!”长乐公主翻了个可爱的白眼,“这有什么,不定以后还有更荣幸的事等着呢!”

“哦!?会有什么特别荣幸的事等着我?”王易心生好奇了。

“现在不告诉,以后就知道了!”

“切!这不是空口大话么!这样的话谁都会,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见王易这样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长乐公主有点着急,“不信?”

“我当然不信,我觉得能入李相门下当弟子,实是这辈子最大的荣幸!”

“那我告诉…哼,想诓我话,我偏不告诉!”长乐公主骄傲地仰起了头。

王易露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斜眸了一眼满脸可爱相的长乐公主,“不告诉就算,反正我知道这个人时常撒谎,连对自己的父皇和母后都撒谎,谁知道会不会骗我…”

王易的话还未完,马上被长乐公主打断了,“可不能乱话,我哪里和父皇、母后撒谎了?”

“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装病…”

“不许!乱话我要恼了…”听王易如此,长乐公主一下子跳了起来,跑到王易面前,想伸手来捂王易的嘴,不过想想又不合适,只得将手放下,但依然站在王易身边。

王易看着身边身高远比同龄人高一截的长乐公主,戏谑地道:“公主,我可没在父皇和母后面前什么坏话,不过呢…今日在下已经为诊查完毕了,是不是可以走了?”

“不行,我要再陪我一会话!”长乐公主拉住王易的衣襟,“我都好几天没进宫来看我了,今日来,就要多陪我一会,我这两天嗓子一直不太舒服,也时常喘不过气来,都没替我细瞧!”

王易看着脸有狡黠之色露出来的长乐公主,瞄了几眼边上站的远远的宫中侍女,吓唬一般挤了挤眉眼,“今日不是都替诊查过了吗?身体可是康健的很,不需要再查了!今日我在宫中已经呆了这么久,再呆下去,要被人闲话了,父亲和母后都不允许我再进宫来为诊查身体的!”

“这…这个…那好吧!”长乐公主不情愿地放开拉着王易衣襟的手,提高声音道:“不过再过几天,要再进宫来为本公主诊查身体,这段时间天凉了,容易得风寒,本公主身体弱,时常会得病,万一诊治不及时,病情加重,起不了身,父皇与母后可是要责罚的!”

“谨尊公主令!”王易退后一步,作了个礼,再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那公主,在下就告退了!”

面对王易这般笑容,长乐公主呆了一呆,然后想起什么一样,皱着眉头道:“晨阳,不要去学兵法好不好?”

“为什么?”

“学了兵法要上战场去打仗,那可…那可…一点都不好玩,我不希望去!”

“多谢公主的关心,学兵法只是学一门技能,没人规定学了兵法就一定要去领兵打仗的!就如学了画或者弹琴,不一定天天给人作画和弹琴一样!是不是?”

“可是…”王易这听着有理,但仔细想想却没什么道理的法让长乐公主公主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憋出了一句,“我不允许上战场去打仗,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我这个人福大命大,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有事的!我走了,就留步别送了…嘿嘿!”王易坏坏地笑了两下,就快步出了淑景殿。

长乐公主在后面追着叫,“晨阳,下次来,给我带点自己制作的菜来,可别忘记了哟!”

“好的,一定!”王易脚步没停,只是转身,在回了声后,即步跑出了长乐公主所居的淑景殿,同时也长长地舒了口气,看看边上没什么人,再放慢脚步,一边走一边想着事。

这段时间,王易才真正见识到了长乐公主另一面的性子,可以是“成熟”表现。

因为前些时候,王易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建议在天热,人体阳气最盛时候,对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这样的哮喘患者施以治疗手段,谓之“冬病夏治”手段,孙思邈也建议采取此道。

李世民在听了王易和孙思邈的提议后,几乎没做考虑就同意了。

冬病夏治是全新的理念,放眼全大唐的医者,能理解并接受的人并不多,或许只有孙思邈这样的异人能很快接受下来,并很有兴致地与王易研究一番后,一道进宫为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诊治。

治疗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惊喜,效果非常不错,长孙皇后身上哮喘的症状几乎消除了,原本症状就不太明显的长乐公主更是不用,这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王易越加的欣赏。

只不过这段时间,长乐公主时常因为晚上踢被子等原因受寒得病,疼爱女儿的长孙皇后怕她有意外,请求王易和孙思邈进宫为她诊查,孙思邈在诊查后都是笑而不语。王易也知道,这女孩很多时候是在装病,特别是在孙思邈有事回终南山后,长乐公主的感冒更加“频发”,王易进宫为长乐公主诊查的次数更多了。

长乐公主时常生病,让长孙皇后忧心忡忡,一个劲地叮嘱王易,要细细为她诊查,但王易却知道,这个鬼精灵的公主,哪里是真正的病,大多时候都是装病的,只是希望他进宫去看她而已。

长乐公主如此的举动,让王易不禁想起当日长孙凌所的话,这个才十岁的公主,心机果然不似这个年龄女孩子应该有的,成熟的出乎他的意外。

他也相信了长孙凌所的话,这个公主,真的可能喜欢上他了,而且不是那种女孩对年长男子普通的喜欢,而是另外方式的喜欢,这让王易得意的同时,也很惶然和不安,他不敢去想太多。

但因为早就有过的一些邪恶念头在心里作祟,他也期望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往可能方向发展…

   

第一百二十章 大丰收之年

第一百二十章大丰收之年

“二公子,有您的信!”

“搁案上吧!”正在校对书稿的王易抬起头,示意进来的王听将信放一边案上。首。发

王听依言将信放了下来,马上退了出去。

王易将最后一张书稿校对了一遍,站起身,扭了两下有点酸痛的脖子,走了两步到窗户边,看了看院子里一道在练琴的苏燕和王昙还在,又走回到案边,将散乱的书稿整理好。

这部按孙思邈要求写的医学书稿,王易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差不多写好,当然,动笔的主要是苏燕和王昙这两个女人,王易偷懒,只写了部分,不过校对的事需要他自己负责。

这部差不多集后世时候内、外、妇、儿等科知识,观点远异于现代医者对疾病认识的医学著作,王易相信会让这个时代及后人震撼的。

后世的王易最引以为傲的一点就是记性特别好,学过的东西基本不会忘记,他在医学院所学的专业知识,这么多年过去,大部都记着,也能把他们写出来,但他也只写那些常见疾病的原理和诊治要点,一些古代不见记载的病,并没有记述。

而且王易也尽量用这个时代流行的语句和写作方法写,这可是件挺费神的事,所幸终于完成了。

在校对完成后,这本书稿就会拿去印刷,以供其他人参考,因此这些天,王易更加忙了。

书印出来后,最先是满足孙思邈的好奇心,让他先拿回去研究一番,这老道早已经预约过了。

在王易写作的过程中,孙思邈就差不多把书稿内容粗粗看过一遍,问了王易不计其数的问题,王易在最初时候很有兴趣回到,到后来耐着性子回答,再到后来有点躲着这老道了。孙思邈的问题太多,许多王易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回答不了的,他只有以他只记着内容,为何这样写并不是很清楚当借口来解释。

一些东西受过后世现代教育的人很容易理解,因为有其他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可以信托,但身处在唐朝时候,许多原理没有办法解释。

孙思邈也知道王易有点怕他追问,到后来也很少去问王易,只要求王易将书校对好,印刷出来后,一定要先让他过目,王易当然是答应了。

巨大的工程差不多完工了,王易心情也非常不错,在将手边的那些已经校对的差不多的医学书稿叠整齐,与前面的书稿放在一起后,才去将信拿了过来。

看到信封上那娟秀的字体,王易脸上露出一点甜蜜的笑容。

这是长孙凌写给他的,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五封信了。

自上次王易与长孙涣那一群人起冲突,把长孙涣打了一顿后,他与长孙凌已经很久没见过面了,长孙凌在派人偷偷给王易送来的信中告诉他,这段时间,她的父亲和两个哥哥对她监看的很严,不让她出府游玩,甚至进宫陪长乐公主的机会都没有,但她在信中也告诉王易,安慰王易,一切都没事的,待过段时间,一切就会好的,她希望在今年的冬天,还要能王易府上来赏雪。

有长孙凌的信送来,王易也都回了信,并在其间赠长孙凌以一词,就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给长孙凌,在七夕时候送给她,长孙凌这妮子在收到那词后,异常的激动,当即回赋了一首,起誓地表露了情意,在随后,给王易的信越加的频繁,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情意让王易很觉得温馨。

不过因为这段时间感觉到长乐公主的变化,再加上上次酒后李世民曾有过那番胡话,让王易心思也有了不少的起伏,他真怕万一有那么一天,有些事变成了事实,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对长孙凌。

王易叹了口气,抽出了信看了起来,信写了好几张纸,除了表述情意,长孙凌还在信中了一些让她觉得惊喜的事,那就是她的父亲,还有两位哥哥,对她的监看松懈去了,想着过段时间,她不能出府游玩了,长孙凌告诉王易,若她能出府,第一时间就到王易府中,过来看看他。

长孙凌知道这段时间王易很忙,在以前的信中,也一再叮嘱王易,要他注意休息,别累了身子,这封信中也调皮地,她要来看看,王易是不是因为劳累瘦了很多。

王易看完信,嘴角露出一点温情的笑容,想了一会,也提笔蘸墨,给长孙凌写回信,让王听送过去,交到这段时间一直当信使的长孙平手中,让他转交给长孙凌。

王听按吩咐跑出府去后,王易随后也出了书房,往院子里走去。

时间已经是十月中,初冬时节,风吹来,有些凉了,走出室外的王易感觉到有些凉,也拉紧了衣服,往院中正在晒太阳弹乐的苏燕和王昙所坐之处走去。

比刚来长安时候娇媚了许多的苏燕看到王易过来,赶紧迎了过来,王昙也蹦蹦跳跳跟着过来。

“公子,快过来坐一会吧,想必累着了!”苏燕扶着王易的胳膊,将他按到一躺椅上。

王易也没推辞,一屁股坐了下来后,即斜躺起来,“燕儿,昙儿,们今日在弹什么乐?”

王昙蹲在王易身边,娇声道:“二哥,昙儿在和燕儿姐学那高山流水,一会我们弹给二哥听听,评鉴一下,我们弹的如何,好不好?”

“好,今日二哥就不出府了,听们两人弹乐,”王易捏捏王昙那粉嫩的脸庞,再转向一边的苏燕,“不过们要弹最好听的曲乐给我听,好不好?”

“公子有兴趣听,我们一定用心弹!”苏燕着,即位着王昙过去,在王易不远处席地而坐。

随着几声前奏拔弹的乐声起来,王易也闭上眼睛,让自己身体休息的同时,静怕听两女弹乐。

潺潺淙淙的高山流水曲乐接着而来,虽然王昙刚刚学弹,稍稍有些生涩,但因为苏燕弹的娴熟,在王易耳中,听着还是很有味,他也渐渐沉迷了进去。

整个下午时间,王易就在府中,听苏燕和王昙弹乐,间或和两女调笑一番,感觉非常的闲适舒服,苏燕也非常满足,王易能在府中,与她这般相处。

这段时间,王易事儿多,即使在府中,也没什么空闲,今日这样是难得。

只不过,这样难得的温馨时光并不多,接下来一段时间,王易又有事儿了。

很快就是隆冬时节,又一个大朝会日,王易随同百官一道,在太极殿参加朝会。

在朝会刚开始时候,王易听到了一个让他激动的声音。

“各位爱卿,朕今日有一个特大的好消息要告诉各位,秋收已经结束,各地的收入都已经统计上报,今年各地上报的收成,远出朕的意外,下面就让民部戴尚书,向各位爱卿通报今年全年的收成情况!”殿上的李世民用中气十足的声音道。

时间已经十一月中,全国大部地方的夏收、秋收都已经结束,并进行了统计,冬种也都展开了。各地在开始冬种的同时,也按朝廷的要求,将统计好的收成情况,以最快的速度上报至民部。

民部的官员,也在第一时间,将各地上报的收成情况整理完整,交给李世民过目,李世民在看到戴胄所呈交的收成情况后,大喜之下又很是疑惑,一再问询其中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得到戴胄保证绝不会有错后,这才拿到朝会上来向众大臣宣布的。

戴胄因为早很多日子就知道了统计的结果,惊喜的感觉已经过去,因此今日应李世民的令,走到殿前宣布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情流露出来。

“据各州上报的全年总收成情况统计,今年全国总粮食收入,是贞观三年的一倍多,总产量为…”

随着戴胄将民部所统计的数据报告出来,殿中百官的嘴巴都随着张大,吃惊的神色越来越浓。

戴胄所报告的数据中,全国粮食总产量近三亿石,而贞观三年,才一亿多石,只过了一年,所统计的粮食产量竟然翻了一番,也可以天下的粮食产量成倍增加了,对于上一年末,还非常缺少粮食的大唐来,这样的数据如何不让关心朝事的百官惊喜。

三亿石粮食,也就是三百多亿斤,按大唐如今人口约两千余万算,折算到每个人头上,都有一千四、五百斤左右,若这个数据是真实可靠,没有虚报,没有报错的话,那今年百姓的吃饭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了,皇帝和百官再也不用为粮食短缺问题担忧了。

戴胄在报告中,还特别列举了一些特别的州,比如江南道的杭州、越州、婺州、湖州、扬州等地的粮食收成情况,这些地方的粮食收成,相比去年,更是数倍地增长。

这些地方粮食收成能如此迅速地增长,正是因为在这些州府,采取了两季水稻,一季麦或者其他作物的复种技术,三季的收成,与上一年除杭州外基本是单季的种植模式,再加上这些州是首先推广种植占城稻的地方,收成自然成倍地增加了。

民部所统计的资料是根据各州上报的数据相加的,几个月前,在得到李世民的同意后,以朝廷诏命的形式,下令各州各县的官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收成情况统计上报,以备民部统计需要。

大唐数百个州,统计数据呈上来,交到民部,再由民部官员校对,数据量并不算很繁杂,但因为统计方法落后,还要核实数据,统计还是挺费时间的,再加上戴胄力求不出差错,更加的费神。

幸好有朝廷的诏令下达到诸州,各地的数据回报很及时,差不多比往年早了一个月左右上报朝廷,那是因为第一年在许多州县推广复种技术,朝廷或者皇帝李世民急切需要实际的数据,服朝中官员,还有天下百姓,接受这种新的种植技术,因此在年初就严令各地官员,每季收割后,已经统计数据,以急报的形式上报朝廷,才能在十一月中就得出了全年的收成情况。

并不知其中具体情况的王易非常惊异现在官员的办事效率,特别是民部官员的办事能力。秋收过去才不到两个月,就将全国大概的收成情况统计出来了,但他也知道,如今的统计手段落后,朝廷所得的统计资料并不会很准确,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即使是后世时候,也是如此。

不过以同样方式统计的数据,与往年一比较,那还是有参考意义的,特别是各州县具体数据的比较,就可以基本清楚今年与去年相比,收成增加还是减少了,幅度有多大。

王易在听了戴胄所作的报告后,心中长舒了口气,他在入长安时候,向李世民所提的奏议,在实施一年,并且是范围实施后,粮食产量就以如此的幅度增长,还真是个奇迹。

在大部田地靠天吃饭的年代,受天气因素的影响,收成原本就有很大起伏的。前几年天下遭灾,收成下降,今年的天气可以用风调雨顺来形容,利于生产,再加上南方许多州府都广种一年几熟,还推广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诸多有利因素夹杂在一起,收成自然大幅增加。

推广稻麦复种技术的这些州府,粮食收成有这番增长,让朝中大臣们惊叹不已,但王易并不觉得奇怪。正因为以前大多采取单季种植的模式,使得每亩地每年的产量很低,亩产的基数低,粮食大幅增长了,相比较增长率就非常可观了,就如原来每亩一年产量才五百斤,但现在一季就可以收入六百斤,一年三季可在达一千五百斤左右,增长率就是好几倍了,让人听着自然触目惊心。

这是极大的好事,王易从朝臣们那惊喜至极的神情上明白过来,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唐的历史,从民生方面改变着历史。

殿前戴胄已经将收成情况通报完毕,众臣们还沉浸在惊讶中,没有人站出来奏言,这时李世民开口了,李世民脸上一副掩饰不住的喜悦,从御座上走了下来,站到殿前,朗声道:“诸位爱卿,们可知道,今年粮食收成为何会如此大幅增长吗?们可能不一定知道,此都因为是一人提议之故,正是因为他提议的新的种植方式,才让天下出现如此丰产的情况,哈哈!”李世民大笑了两声,再大声地喝道:“朝散大夫王易何在…”

   

第三卷 长安风流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升官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升官了



正留神倾听的王易听到如此喝声,忙大声地应道:“臣在!”

着即从班列中站出来,大步往殿前走去。

从所站之处往殿前走去的时候,王易能感觉到殿上不同品级大臣向他投来含义各异的眼神,被人关注的感觉还真的好,特别是得到这些在大唐一朝能呼风唤雨的人的关注,越加让人飘飘然。

王易行到殿前,站定,向离开御座的皇帝李世民行朝礼。

“王爱卿!朕得所提之推广稻麦复种之建议,将其在诸道试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天下间,粮食如此丰产,爱卿之功不可没,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朕自有重赏!”

“多谢陛下褒奖,为大唐的繁荣献计献策,为陛下分忧,此乃臣之本份,”王易直起身子,瞄了眼神情大悦的李世民,再作礼道:“今岁天下丰产,除风调雨顺的原因外,与陛下面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极力谋取利国利民之策有最大之关系,陛下闻听诸多有利于民生的良策,即立即采纳,并责令在最快时间内付诸实施,陛下勤政,百官司于职守,我大唐君臣一心,才有这般成就,并不是臣之功!陛下给予臣的恩典已经足够多了,臣微末之功,实不敢再受陛下奖赏!”

王易在故作谦虚的同时,也给李世民戴了顶高帽,他看的出来,今天李世民心情非常好,自己再锦上添花,对他恭维几句,这皇帝有可能心血来潮,晋授自己官职都不一定。

王易话完后,等着李世民对他的继续称赞,但他并没等来李世民接下来的称赞,因为在他完后,朝臣队列中马上就有一位官员站出来奏言了,那是民部尚书戴胄。

戴胄走到殿前,在王易边上站定,对殿上的李世民作礼,“陛下,臣觉得,依朝散大夫王易所提之稻麦复种技术种植的诸州,粮食产量比上一年翻了好几番,从此情况可以看出来,王大夫所提之建议,对提高我大唐粮食产量,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实是最根本之举,因此臣建议,陛下应该给予王大夫重奖,以鼓励朝中大臣再有好的计策敬献出来…”

“戴爱卿所提之议,朕甚是认同,有如此利国利民之计提出来者,若朕不给予重奖,那定会让提议者寒心,并让其他有建议者,失去向朕上奏的积极性,今日朕定有重赏!”李世民话间斜了两眼王易,嘴角有点抽,表示对王易一种挺满意的态度。

“陛下英明!”戴胄再施礼后直起了身,“陛下,今年在诸州试行的稻麦复种技术,可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广为民间百姓赞成和拥护、彩纳,因此臣也建议,来年在更多的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