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情殇后宫-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妾知道,臣妾遵命,母后。”玉妃轻笑道。

“这才对嘛,来来,这些菜都是哀家吩咐御膳房做的,赶紧吃吧。”太后满心欢喜笑道。

“嗯。”玉妃夹起一块碧绿的青菜,放进口里慢慢咀嚼着。清脆的声音夹带鲜美的味道一下沾满玉妃的细胞,玉妃惊讶道,“母后,这是什么菜啊,进口清脆美味,好吃极了。”

“呵呵,你真是的,喜欢吃就吩咐下人去做,这道是西域的菜。喜欢吃就多吃点,小月,你去把小皇子抱来,哀家要哄他睡觉了。”太后慈爱的拍拍玉妃的手,转过身对小月道。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遭遇风寒

第一百一十六章 遭遇风寒

“臣妾谢过母后。”玉妃有些激动道。

“今晚哀家就是和你说这些事。哀家先去哄小皇孙了。这些都是哀家给你准备的,先吃吧。”太后说完转身就离开了。

立在铜镜前,玉妃对湖心小筑宴吃的记忆不断清晰了起来。整夜,太后一直未曾过来,似有若无的淡淡笑意,甚至最后扶住自己腰肢地那一刻无意叹息,所有画面一幕幕仿佛都在一瞬间,涌向了早已有些麻木的脑海中。

捂住心口,总觉得有什么堵在那里十分难受,玉妃推开窗栏,让清晨地凉风吹进屋子,吹走萦绕不开的那种莫名愁绪。

难道太后还对自己有戒心?

玉妃不敢相信,仔细回忆起昨夜两人说地每一句话,却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但太后眼神里隐隐流露出的怀疑,却怎么也无法让人安心。

揉着还有些发昏的额间,玉妃不愿再多想,只暗自告诫自己,千万别再在太后面前失态了。虽然不清楚她心里究竟如何想法,但必须得避免一些有可能发生的尴尬,否则,对于太后和豫妃来说。这层关系理不清,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关心的人。

小月和燕儿来到了寝屋门口,轻轻叩开了门。见玉妃竟立在窗边吹着冷风,赶紧过去扶了她过去坐好,接着燕儿递上的热茶奉上:“这是太后专门交代给娘娘熬的醒神茶,等会儿娘娘还得和太后一齐去看望那个小公主,脸色如此可不好。”

见玉妃埋头喝着茶,小月才过去和燕儿一起把铜壶的热水倒出来,拧了热帕子伺候梳洗。

将热茶一饮而尽,果然酸酸的,减轻了些晕沉沉的感觉,玉妃起身来坐到铜镜前,任小月亲自为她绾发:“太后可说见皇上所谓何事儿?”

“应该是皇上设宴和其他妃子聚聚罢了,太后也没细说。”小月熟练地为玉妃绾了个利落雅致的百合髻,打开妆匣子,按照燕儿挑出的服色,选了一对点翠蝴蝶簪别在玉妃发上,配上湖蓝锦裙和鹅黄挽带,显得极庄重又清雅,倒是极有眼光。

心中有所想,加上宿夜未眠,玉妃也顾不得欣赏小月给自己的装扮,起身来觉得头重脚轻,只好吩咐道:“殿里可有药散等提神的东西,光是这一碗茶可不成。”

一切都待自己做上皇后位置再说吧,至于这个太子,自己迟早会有办法弥补的。玉妃内心凌乱不已。只想等等大典快来。

“娘娘您不该吹冷风,要知道宿夜未眠之后最怕寒气上头,若是不好生伺候,轻则染上头风邪气,重则恐怕会昏厥不醒呢。”小月无不担心地看着许书颜,知道她头一回宿夜未眠,今儿个儿又得再次宴吃,赶忙又吩咐燕儿道:“你给娘娘去前头的院子找赵嬷嬷,拿一个厉害些的解困散过来。”

“娘娘,你没事儿吧。”燕儿担忧地看着她略有些青白的脸色,揪心死了。

小月扶着玉妃出了大门,却看到徐公公早就站在殿门外,秋风一过,衣角轻扬,一种说不出的阴森瞬间弥漫。

“燕儿,你先去好生照顾着娘娘,出发吧。”小月表情甚为担忧,对这燕儿叮嘱道,又看了徐公公,这才转头离开而去。只是因为看到她有些苍白的脸,眉头蹙起。后悔不能与她分担,燕儿知道自己今天能在宫女这些地位这么好,还不是凭眼前的她。

许书颜看着比翼姣的脸蛋,尖尖的下巴,一恍然间竟觉得她埋头不语的样子和自己竟有两分相似,不由得一愣,心中升起一股莫名怪异的感觉,随即别开了眼,暗自告诫不要多想,轻声道:“我和王爷提过了,让你回去伺候他。”

“奴婢谢郡主成全!”比翼欢喜地赶忙跪起来磕了两个头。两颊含笑。露出浅浅梨涡。真真是个让人难以忽视地美人儿。

“今儿个回去了。你就收拾好搬回王爷地绣斋去吧。”书颜说了。觉得有些乏。示意比翼不用在身旁伺候。又闭目养起了神来。

瑶华殿离得玉妃的住殿并不远,不一会就到了。

瑶华殿是皇帝特意吩咐做的,比一般的宫殿还要宏碁。经过昨晚之事。这后殿便是帝妃起居的寝宫。与前殿相连,照顾沫月十分方便。

看到正巧到来的太后,玉妃微微一笑,上前施礼道:“臣妾给太后请安。”

“怎么了,又忘记了昨晚哀家说的话啦?”太后提醒道。

“臣妾不敢,母后。”玉妃慌忙改正道。

“这才是嘛,来,看看小皇子吧。”太后将玉妃的皇儿递过去道。

母后,哼。一旁的丽妃无比气愤,这个老东西是时候离开了。眼中闪过狠毒的寒光,丽妃再也无法忍受了,这些日子自己一直沉默,有些人就爬到头上去了。

眉头蹙起,丽妃两三步跨上前去,笑道:“臣妾给太后请安。”

“嗯嗯,都一起进去吧。看看这个幸运的小女孩,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太后之看一眼就转过身扶着玉妃一起走进去了。将丽妃无情的落在后面。

现在什么情况,竟敢如此对我,丽妃内心的怒火差点就把她烧毁了。暗暗发誓,今**们的得逞要用十倍痛苦来尝还。

忽然,玉妃眼前一黑直接倒下去了,吓得一旁的燕儿赶紧上前扶着。

“怎么了?快传太医。”太后慌忙蹲下去,轻轻的抚摸着玉妃的脸。

将手背放在玉妃额间,果火烫得吓人,太后也焦急起来,捉住了她的双肩,轻轻摇晃:“玉妃,你怎么了,可是难受地紧?”

迷迷糊糊中,玉妃只觉得浑身起了寒颤,面上却烧的慌,头愈发昏沉无力,本想就此睡过去,却被一阵外力摇醒,缓缓地睁开眼:“我冷”

太后见此情形,赶紧把披风替她裹了裹,转头对着燕儿吩咐道:“你去找太医,顺便带上玉妃的披风过来。”

燕儿一时候有些慌了:“娘娘怎么了,先前还是好好的。一转间却……”

太后沉声打断了燕儿道:“你还磨蹭什么,快照哀家说的去做!”

“是,奴婢这就去。”燕儿曾经也时候过太后,还从未见过太后如此紧张严肃,不敢再耽搁,赶紧向外面跑下去,因为太过惊慌脚都有些抖了。

这又怎么回事?丽妃厌烦地睨一眼地上的玉妃不屑暗道。你就演吧,现在又这个老东西疼爱着,你怎么演她都会当你是宝贝的。谁叫你命好,生了个皇儿。

“快点帮忙扶起玉妃,进去啊!”太后对着外面的站着内侍喊了一声。

玉妃此时在半昏半醒的状态。只觉得浑身冷得打颤,不禁双手抱胸,溢出了声:“冷”

太后看着她脸色愈发潮红,却浑身都在颤抖,内心焦急得不得了。感觉自己生病也没那么焦急过,这到底是怎么了。太后紧紧的帮玉妃拉紧那件披风,一脸焦急。

刚来的皇上不知道发生什么事,赶紧上前跑过去,看到地上的玉妃赶紧道:“母后,这是怎么回事?”

“玉妃她染上风寒了,你看,在发冷。”太后让出一个位置,皇上焦急蹲下去,抱起玉妃。

低首看着怀中人儿,皇上心中焦急,却又被玉妃骤冷骤热的娇躯所迷惑,感觉手掌下纤细的腰肢有种说不出的魔力,犹豫间,将她抱得更紧了些。嗅着她茵茵飘散地发香,低首,眼前玉妃一张红润燥热的脸庞离得自己极近,呼吸间几乎能感到她从鼻端呼出的热气。

这个玉妃也是自己爱过的人,如今看到她如此辛苦,还真的不舍,起码她还给自己添了一个皇儿。

总算觉得温暖了些,玉妃迷糊间溢出一声“嘤咛”,薄薄唇瓣微微开启,竟似邀请一般,让皇上眼眸迷离,心口一沉,忍不住又贴近了两分,将唇,轻轻地触碰在了一起。

沉重的呼吸从皇上的喉间溢出,自己动心地人儿如今揽在怀中。皇上转过身问道:“传太医了吗?”

“传了,赶紧进去吧。”太后也帮忙扶着玉妃说道。

听到外面的吵闹,帝妃也赶紧跑出来,看着倒在皇上身上的玉妃就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赶紧跑过去说道:“让我来。她脸色这么差,一定是染上了风寒。”

皇上记起来,帝妃是个医女,就不由得立即让帝妃扶走了。眼里尽是对帝妃的溺爱,这个妃子还真帮来自己不少。

梁太医深得皇上喜欢,如今已是四品的医士,专门负责给贵妃诊脉,顺便帮助院使大人照料后宫妃子的。

时值深秋,后宫里感染风寒的宫女不少,梁太医问过院使的意思,刚刚开好了一剂汤药,让煎药房分发下去给各宫。走出内堂,迎面就看到宫女急急跑来,看那女人轮廓,竟和玉妃有几分相似,赶忙迎了出去。

太医院人多,见宫女紧蹙俊眉,神色焦急的,都停下步子望过去,好奇为了何事。

“梁太医,玉妃晕倒,太后急宣你过去。在瑶华殿,快。”燕儿喘气道。

“什么?玉妃晕倒?好,我马上过去。”梁太医听到后也焦急起来。

“玉妃可快贵为皇后了,这怎么能怠慢啊,药童你赶紧带上药箱过来。”梁太医顾不得再多说,打发了那药童几句就跟着跑了出去。

这边帝妃正在为玉妃把脉,那些虚弱的脉象,让帝妃深感迷糊,怎么会如此虚弱的。

帝妃皱着眉头问道:“昨夜玉妃姐姐做了什么,怎么脉象虚弱无力的,想经过极为疲累的工作一样。”

“昨夜她吹了风,一直到早上都没有睡眠,今早的时候还好好地。没想来刚到瑶华殿就昏过去了。怎么叫都不醒。还浑身发冷发热地。甚为古怪。”一旁的刚刚跑回来的燕儿紧急回答道。帝妃紧蹙眉头,见玉妃额上细汗已经将几缕青丝沾湿。赶紧从怀中掏出手帕替她拭汗,动作充满关爱。

“帝妃娘娘退后些吧。让臣为玉妃娘娘把脉。”匆匆跑过来的梁太医跑过去搭起三指在玉妃地手腕内侧。一时间诊室内异常安静。只有玉妃呼吸之声渐次沉重。

“玉妃娘娘可曾吹过冷风?”梁太医放开手。回头问道。

“听伺候她地宫女说。今日一早就有些昏沉沉地。没怎么在意。只取了提神地解困散给她配着。”帝妃如是回答。

“解困散在哪儿。可否让臣看看。”梁太医说着。

“就是一贴,娘娘已经用完了。”燕儿害怕的回答道。

“这是普遍的风寒,只是受累严重了。太医还是赶紧开药方吧,玉妃姐姐现在病情不是追究起因的时候。”帝妃无视太医的追问,因为在第费看来,这些都是与病情无关的,只有赶紧让玉妃退烧才是道理。

最近又多宫女犯这病,估计得预防一下。在帝妃看来,这些只不过是作为意者基本要做的事。

“娘娘说的也是,药童,赶紧去煎一贴退烧的药汁过来,给玉妃娘娘服下。”梁太医也知道帝妃是一个医女,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再说她也是皇上特别喜欢的一个妃子。怎么能得罪啊。

PS:写到这里,或许大家会有点不明白,其实玉妃并不是单一的感染风寒,剧情会发展到更为诡异。就在丽妃以为自己才是最后的胜者的时候,又横生出风波,在这个后宫,谁也顾不了谁的时候,丽妃才明白那个洛皇爷才是自己的最爱。

书下个月初九可能完本了,这一路走来,很感谢大家支持。最近课程很多,所以更新有点慢了,单价不要怪罪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更新的。

在此我想说的是,帝妃只是我心目中的一个追随,是我心目中的一个灵魂,她代表了我所混乱的思想。曾经有人说过,小说都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说的很好,我一直都是想表达这种境界,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

顺便弱弱说一句,大家赶紧投粉红,推荐支持吧,某妃感激道。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燕儿受审

第一百一十七章  燕儿受审

明日将军皱着眉头思考着。他双手轻轻的捧着茶杯,时不时的埋下头浅浅的抿一口,先是将那香茶在口腔中轮回一转,使得满口醇香了后才缓缓的咽下茶水,时而又放下茶杯,伸出手在书桌上毫无规律的敲动着,然后叹口气,这人实在实在是难找啊,既要能有地位,又要有能力。

想到这里,明日将军眉毛不由自主的动了动,真恨不得给自己这脑袋一下,刚才还只是想的派去北方大草原的使者只需要有地位,有学问,又能随机应变就行了,但是现在却发现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不怕死!

试想想看,一个有能力的人在面对另外一个人的时间,也许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让人心生仰慕;也许在面对数个人的时候还能侃侃而谈,还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说还能超常发挥他的能力。把事情完美的解决好;但是如果这个有能力的人面对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数个人,而是一大群人,成千上万的人的时候呢?一般人的话早就口吐不清,面色涨红,脑袋里什么也不知道想,手上什么也不知道做,心里那是一片茫然,两股颤颤的了(亲们得注意哦,这里的股可不是臀部的意思,而是大腿的意思!亲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口技》么?说那些听口技的人,两股颤颤,几欲先走!就是说俩大腿在打颤,想跑了的意思!嘿嘿!)

在面对成千上万的人的时间就这副表情了,那在上万把剑持弓的,一副很想杀人的战士面前还能做什么?在那股让人胆寒的气势下,一般人能不立刻跪地求饶就不错了。到了那时候还能奢望他们给你办什么事情?还能奢望他们脑筋很聪明的去给你与敌人周旋而争取最大的利益?

所以啊,明日将军觉得很苦恼。

………………………………………………………………………………………………………

一般没这方面经历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是在说着玩的,但举个比较贴切的例子如果是一个男人,在众多美女的注视下走路的话,那男的走着走着就会步子紊乱,那就是那男人头脑现在已经什么都不会思考了,只是下意识的在前进罢了。

曾经有个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某年,这大英帝国派了个使者马戛尔尼来中原给当时中原的霸主大清帝国的当朝皇帝乾隆皇帝进行通商协定,而那年,乾隆帝已经八十岁了—大清帝国的官员都认为英国人是给皇上贺寿来了。

在出发9个月之后。英国人终于来到了大清帝国的海面。他们在澳门停泊数日后,便北上天津,前往觐见中原帝国的皇帝。但让英国人不快的是,刚一上岸,他们的队伍便被大清帝国的官员不由分说地插上几面彩旗,上面用中文写着几个大字:‘英吉利贡使‘。无论在旗上还是礼品清单上,中国官员都把‘礼物‘改成‘贡物‘。在天朝,送给皇帝的礼品从来都叫做‘贡‘。 当然了,大英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那也是相当有实力的!(尤其是这日不落帝国的称呼还不是大英帝国自己封的,而是其他国家送的),身为大英帝国的使者,马戛尔尼并不认为自己是临时的贡使,他是作为大英帝国首任常驻大使派往中国的。但中国人从一开始就不接受这种区分,和对其他国家的使团一样,他们对英国人采用的是同样的措辞和礼仪。在这些中原人眼里,管你什么帝国,那都是番邦!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中原帝国的附庸国!

问题很快就来了。大清帝国的接待官员发现英国人不肯向皇帝下跪叩头,要知道,其他国家的贡使和传教士以前都是下跪的。但这次是马戛尔尼。无论是他本国的礼节习俗,还是他的资历性格。都决定了他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叩头。要知道,即使在英国国王面前,马戛尔尼也只是行单膝下跪礼,只有在上帝的面前,他才会双膝下跪,他声称,自己决不对别国君主施高过自己国君的礼节。

身为大清帝国主宰的乾隆帝听到后很不高兴,但英国人不远万里前来,他还是格外恩准了马戛尔尼只单膝下跪的要求。在乾隆皇帝眼里,能格外恩准让这些化外之民来天朝上国觐见一次就是天大恩赐了,现在这些蛮夷居然还不知道感恩?居然还大不敬!要不是顾及到天朝上国的颜面的话,乾隆皇帝真想直接下令将这些不懂规矩,不知礼仪的蛮夷给处决了这些家伙死有余辜!

………………………………………………………………………………………………………

当然,在形式上,马戛尔尼好像取得了胜利,但也为这次外交失败埋下伏笔,虽然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英国人认为特使单腿下跪是对大国皇帝表示尊重的合适方法,但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表示臣服的粗野方式。

后来,英国人被安排在大喜日子去谒见皇帝,不过,这个庆典不是为他们,而是为乾隆帝准备的,英国人和其他贡使一样,不过是给节目增加点异国风味罢了。那天的凌晨…钟,在清朝接待官员的催促下,马戛尔尼和他的随行人员身着礼服向皇宫出发。英国人在一片漆黑中走了4公里多的路,据当时随行人员的描述,“队伍乱成一片。一些狗、猪和驴竟混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了中国的动物都是夜中之王”。

四点左右,英国人终于来到灯火辉煌的宫殿前,但他们的队伍已乱成一团。上千名的天朝官员、各国贡使和仆役,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皇帝的到来。英国人第一次见识中国的早朝制度,幸好周围看不太清楚,倒没有太多的人注意到英国人的狼狈。在灯笼的微弱灯光下,英国人赶忙整理自己的衣服,免得自己过于失态。

在静静的等待中,天色渐亮,曙光出现,皇帝来了!全体人员呼喇喇地跪下,英国人也照样做了,但只是单腿下跪。当大家在叩头时,英国人只是低下头;大家抬起身子,英国人也抬起了头。当大家又重新趴下时,英国人低头;大家站起来时,他们也就站了起来。

瞧,多么醒目的一群人!在皇帝的眼中,这群人是多么的无礼,大家下跪叩头的时候,他们居然比周围的人高出许多!

当时乾隆皇帝心里的怒火那是腾腾腾的往上升着,这群蛮子!这样不给大清帝国面子!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当然了,乾隆皇帝并未做出什么过火的行动来。毕竟不可能为了礼仪而把自己的大寿给破坏了。

当乾隆皇帝的銮驾行至大英帝国使节不远处的时候,大英帝国使节马戛尔尼待到这时候才看清楚了乾隆皇帝的銮驾居然是三十二个壮汉一齐抬的一个大桥!看那轿子的尺度,再看那三十二个大汉额头隐隐出现的虚汗,估计那三十二个大汉是少一个也抬不动轿子的能在这里抬轿子的那都是孔武有力的人!也由此可以看出这台轿子是何等的充满威仪和威慑力!

马戛尔尼本来是一直坚持自己不下跪的,但在这时,看见那威仪的仪仗,再看看皇帝周围那一个个威武的侍卫,居然一时间给骇住了请注意,不是吓住了,而是骇住了!

于是马戛尔尼居然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马戛尔尼居然两腿一软,双膝直接跪在了地上。然后不由自主的行起了跪拜大礼完全是不由自主!

结果乾隆皇帝看着这马戛尔尼居然如此上道,那立刻就“龙颜大悦”了,居然让轿子抬到了马戛尔尼前面来,乾隆缓缓的下了銮驾,用手轻轻抚摸马戛尔尼的头,大声称赞马戛尔尼知书达礼。这一动作居然让马戛尔尼热泪盈眶,自己居然得了文明之邦的皇帝的称赞!马戛尔尼在那一时刻是完全的跟随着乾隆的动作而行动的,完全没了自己的意识。

于是乎,一个自认为来自文明之邦的人马戛尔尼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赞成对方大清帝国才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而自己的大英帝国真的是蛮夷了!

随后,马戛尔尼向天朝的皇帝呈递了英王的信,并送了几只西洋表作为礼品。皇帝回赠了大使一件雕刻得十分精致的蛇纹石礼品。接着,大英帝国的副使者斯当东父子上前向皇帝致礼,乾隆帝也赠给斯当东先生一块与大使一样的玉石,皇帝对小斯当东很感兴趣,于是把小朋友召了过去,并解下他身上的一只黄色荷包,送给了这可爱的小朋友。

想必乾隆帝已经知道小斯当东会讲中文,很想亲耳听听,于是小斯当东用中文感谢皇帝送他礼品。看来,在乾隆帝的眼中,小斯当东比那些讨厌的英国大人懂礼貌多了。

觐见后,乾隆帝命大臣陪英国使团参观行宫。英国人看到园内的楼里都放着西洋的玩具、挂钟和地球仪,感到十分扫兴,因为这些东西让他们的礼品顿时黯然失色。陪同马戛尔尼游览的官员还告诉他,比起圆明园内西洋珍宝馆收藏的东西,这些都算不了什么。英国人一阵尴尬的沉默,中国居然到处有英国人引以为荣的礼品物件。

进而更加对自己的国家失望,甚至自卑,从而对对方国家提出来的任何无礼的问题和礼节都是基本上的接受,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