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机关的机关-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告诉你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机关的机关 作者:张传禄
密切联系领导(1)
在权力运作过程中,领导干部是决策层、指示层,机关干部是操作层、落实层,没有擅自决定事宜的权力。如果与领导联系不经常,就得不到领导的指示和支持,工作就会失去依据和遵循;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密切,沟通不够,就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也就难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长此以往,你在机关就很难脱颖而出。
大概是在几年前,有人针对领导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改写为“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戏称为“新三大作风”,以示讥讽和批评。
“新三大作风”从总体上来讲是消极、颓废的东西,是不宜提倡的东西。但就具体来讲,它其中也有个别积极的因素在里面,比如“密切联系领导”,对机关干部来讲,应该是正确和必要的。为什么?这是由机关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任何一级机关,都是党委和首长的办事机关、职能部门。机关干部的工作,绝大多数是依据党委的决定和单位领导的指示而行。说得更直接一些,领导是决策层、指示层,机关是操作层、落实层,没有擅自决定事宜的权力。如果与领导联系不频繁,就得不到领导的指示和支持,工作就会失去依据和遵循;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密切,就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也就难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长此以往,你在机关就很难有所作为。
需要申明的是,机关干部的“密切联系领导”,要做得恰到好处。要对“密切”二字有正确的理解,如果在这方面稍微做得过一点,就会成为奴颜婢膝溜须拍马,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如果是这样,对自己带来的危害就大了。这首先是影响自己的形象,一个形象恶劣的机关干部,必然制约着自己工作、事业的成功。其次是给自己带来巨大风险。虽然有的机关干部以不正当的手段搞卖身投靠那一套,得到某些好处,带来一时风光,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风险。如果不正派投靠能够成功,说明所投靠的那位领导人也不够正派,至少不够严格。常言讲,“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有不正派的领导到头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投靠者与之俱荣的希望,很可能最后产生的是与之俱损的结果。第三,在机关工作,你投靠这位领导他投靠那位领导于是你成了A的人,他成了B的人。我国领导体制的特点是,领导干部流动快,机关干部稳定性强,当领导干部发生变化时,当你投靠的某位领导落马或退休以后,如果你除了投靠别无其他能耐,是不可能有好结局的。第四,一个人如果把学问精力都用在与别人结党营私上或投靠权势上了,宝贵时间花在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情上头了,心理承受能力支付在不正派的上下关系所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上了,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历练真本事?
综上所述,我们这里所谓的“密切联系领导”,绝不是搞诸如阿谀奉承、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卖身投靠等庸俗的东西,而是依靠高质量的工作赢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
坚决服从领导
大凡到过西柏坡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中央军委指挥所:一间土坯砌成的房子里,摆放着一张满是洞疤的长方形桌子,挂着几乎一面墙大的军用地图。有谁会想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据解说员介绍,当时这里在物质方面几乎什么也没有———没有雄厚兵力支援前方,没有武器弹药供给前方,没有军饷给养保障前方。有的只是源源不断的电报,把作战命令、指示下达给前线各路指挥员。那时,各野战军的条件都相当艰难,但接到中央的指示、命令,无一人叫困苦,喊困难,谈条件,讲价钱。没有兵力自己招募,没有粮草自己征集,没有弹药自己想办法。中央不负责诸如此类的具体事宜,只管发指示,下命令,收捷报。这真是:上级下达指示无商量,下级坚决执行无条件。
坚决服从领导是密切联系领导的重要一环。机关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对领导做出的决定、指示和要求,要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认真贯彻执行。
。。 。。
密切联系领导(2)
“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机关干部在接受领导交给的任务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的困难再多,付出的代价再大,也不要强调客观理由。如果时常“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首先会给领导落下“执行指示不坚决”的印象,其次还会给领导落下“此人太无能”的印象。实际上,领导交代任何任务,都会明了其中的难处,正因为有困难,才交给你去完成,这既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考验和培养。仔细琢磨一下,如果你遇事总爱强调客观,畏难发愁,办事总是失败而归,你在领导的心目中必然是个难受重托、难当大任的形象,你在领导的视野中就会慢慢消逝。有了好处和难处,领导都不会记起你,你和领导的关系也就很难亲近和密切了。
“坚决服从领导”,不仅是机关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一条世界通行的准则。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说过:“惟一雷打不动的原则是:一旦最高的领导人做出决定,争辩就停止,所有的人都必须支持他的决定。”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也重述:“在某个问题上,副总统可以与总统持不同见解,并把这种不同见解在决策的过程中表达出来。但是,一旦总统最终做出决定,分歧就不复存在了。”
这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我们,对领导坚决服从,应是一个牢记心中的常识性问题,领导的意图符合自己心愿时是这样,不符合自己心愿时也应如此。当然,这里所说的服从,是指在工作中的关系。若离开了工作,就个人而言,不论职务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服从谁的问题。
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具体工作的特殊性,领导的指示有时不一定符合实际,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与失误。机关干部在执行指示的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倘若认为领导的决定、指示不正确或有错误,应当通过正常渠道、正当手段,反映和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请求予以改变。有一种说法,机关干部有三次建议权,该陈述的时候要反复陈述,但却不能自以为是,自视高明。在领导未改变之前,工作中还要坚决服从,绝不可消极怠工,阳奉阴违,随意散布不满的情绪,更不能擅作主张,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还有一种说法,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理解的要自觉执行,不理解的也要自觉执行,不必三番五次地去干扰领导的决心。
遇事不擅作主张,主动向领导请示报告,这是机关干部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无可非议的。需要防止的问题是,不能把请示作为上交矛盾的手段,更不能借请示制造矛盾。在请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按程序办事,一级对一级负责。一件事情下来,要向分管的领导报告,分管的领导确定要不要再报告其他领导同志。特别是当领导同志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绝对不允许再到其他领导那里捣鼓。不同领导掌握情况的程度不一样,如果你请示这个领导他没有同意,你又去请示另一个领导,这个领导不了解情况,又同意了,这样无形中就给领导之间制造了矛盾,损害了领导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你在领导那里的印象大打折扣,如此蠢事坚决不能干。
妥善处置领导间的分歧
假若你在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你所面对的领导,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每个领导的话都要听,每个领导的指示都要执行。如果领导之间的意见一致时,落实起来一般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领导们的学识经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相互之间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有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干部应该如何处置?据一些行家里手介绍,对领导意见出现非原则性分歧的处理方法,有这么几种:
一是按“时间先后”来处理。即哪个领导先说了就按照哪个领导的意见办。这实际上是不等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就执行,可以避免听谁的话不听谁的话之嫌。
二是按“职务高低”来处理。也就是谁的职务高就主听谁的。虽然职级低的领导心里不高兴,但是不能完全埋怨机关干部,即使有意见也摆不到桌面上来。
三是按“实效大小”来处理。也就是你认为哪个领导的意见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就按哪个领导的意见来办,并把自己的认识向持有不同意见的领导讲清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密切联系领导(3)
四是按“兼顾左右”来处理。也就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领导的意见尽量照顾到。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某单位对营院整修时,两位主要领导在如何修排水沟上意见发生分歧:一位要求修明沟,认为这样节省经费;一位要求修暗沟,认为这样美观。两位领导的意见都有道理,而且互不退让,都要机关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办。负责施工的机关干部便来了一个折中方案,营院道路边的一半修成暗沟,房后不引人注意的一半修成明沟。既没有得罪某个领导,又把任务完成了。
以上这几种方法都是可行的,有些情况下恐怕也只能如此。因为等领导们的意见统一起来再办,大概早已时过境迁了。工作毕竟不是儿戏,耽误不得。而有些问题本来就有多种答案,不存在谁对谁错,共识的形成往往只能在结果出来之后。当然,这几种办法又各有利弊,不能说是最佳的方法。
比如说,“按职务高低来处理”,从原则上讲没有错,但只照顾了职级高的领导,你的直接领导和职级相对低的领导会对你有看法:这样的机关干部只知照令行事,没有明确的是非正误感,眼中只有某某领导,没有我们这些人。时间一久,就会对你产生不良看法,待某某领导调离后,日子恐怕不怎么好过。
又比如,“按实效大小来处理”,虽然可以避免上述办法的弊端,但这个“实效大小”是虚拟的,实际上是你对事物实质的判断结论,而不是真正的实效。因此,这样做不但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刚直不阿的胆识与勇气,而且需要良好的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善于斡旋的本领。不然就不要这样去做,即使做了,也往往事与愿违。
如果再深一步研究,其实还有一些相对更高明的处置办法:
一是事前影响法。机关干部承办事情,力争想在领导之前,不仅预想出工作本身应该怎样做,充分准备方案和建议,力求使之切合客观实际,而且要预测出哪些环节意见不容易统一,领导各自对此事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在方案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适当有所照顾和体现。没有照顾和体现的,一旦他们提出来,该如何解释,去说服他们放弃这部分意见,使他们能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去办。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矛盾,利于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弥合领导之间的分歧,使领导都对你产生信任感。困难在于你必须充分了解领导,熟悉工作,有过人的眼光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二是适当缓办法。有时不等你想好事情办法,领导就把意图交代下来了,这个说这么干,那个说那么干,弄得你左右为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情并非十分紧迫,可以放一放,搁置一段时间再说。事后当领导问起时,可在适当的场合与时机解释一下:一来这件事对推动单位建设作用不大,或者说时机尚不成熟,应该适当推迟一下,二来领导意见不统一,我们贯彻起来有困难,并恳切希望领导部署工作要尽量一致起来,以利于工作的展开和单位建设。只要对单位建设造不成危害,机关干部应该有这么点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不怕领导误解的精神。实践中有些同志这样做了,而且效果不错。
唱好领导难唱的曲
在机关工作,经常遇到棘手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具有复杂性、严重性、敏感性的特征。把担风险、得罪人的事情办好,是机关干部赢得领导青睐的重要方面。
一位老将军倾诉的苦衷及忠告,很值得机关工作人员深思———
我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经常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受到处分的、被清退不合理住房的、确定转业复员的一些同志,直接找到我,说这一切都是我定的。这些敏感的问题大都是集体研究决定,怎能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仔细一想,很可能是机关干部为了好做工作,有意无意把领导当成了“挡箭牌”。同样,机关工作没有做好,把责任推到下面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上推下卸的做法,是机关工作一大忌。其中上推的问题,尤应注意。机关干部一定要注意讲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当首长不甚清楚下面的事情,或者下面不甚领会首长的意图时,机关干部应多做沟通的工作,起到桥梁作用,使上下之间协调一致。
密切联系领导(4)
当贯彻涉及诸如官兵职级调整、纪律处分、转业复员等切身利益的组织决定时,机关干部应多做疏导工作,起到必要的掩护作用,不能动不动就把首长推到第一线,以使工作留有回旋余地。
当首长的意图与下面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产生强烈反映时,机关干部应多做化解的工作,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及时查清情况,提出建议,力避产生对立情绪。
一位有着丰富机关工作经验的老首长告诉我,机关干部在处理棘手问题的过程中,应主要发挥好分责、缓冲、匡正三个方面的作用。所谓“分责”,就是在工作中要抢挑重担,知难而进,为单位领导分忧;所谓“缓冲”,就是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和容易激化的矛盾时,要打头阵,给领导最后决策留下缓冲的余地和充裕的时间;所谓“匡正”,就是对领导的一些失误和不完善的决定,要出以公心进行纠正和补充,当上级考虑或处理问题有所不周时,要主动提醒,防止造成失误。
敢向领导进忠言
人类大多数终生都是小学生,领导也不例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领导,也有考虑问题不全面,处理事情不周到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机关干部应注意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主见。如果事事都顺着领导的话说,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知是错,将错就错,这样建立起来的上下级关系,根本谈不上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陈毅元帅曾告诫机关参谋人员:“对首长要服从,但也要有‘强就’的责任,并不是明明看着首长把问题搞错了,你也不作声,要有‘强就’首长采纳正确意见的责任心。”
事实上,在一项措施尚未实施前发表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指出问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应该这样做,这样不行,这一点一定要这样改”等等,在上级有明显失误时严肃地提出批评、告诫,既是下属的权利和义务,又是证明自己才能、获得上级好感和认可的一条重要途径。
古语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领导之所以也要不断提醒,是因为他是当局者,有时身陷迷宫,尚不自知,他人及时提醒一下,就会蓦然醒悟。更重要的是领导者所面临的环境非常特殊,不利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容易飘飘然,需要有人从真心关爱的角度,不时进言提醒。常见的不良现象有,一是官当大了,抬轿子的人多了。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有这么一些迎合型的人,为了走捷径,捞取实惠,刻意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周围这样的人多了,容易使人在头脑中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在能力和水平上都高人一头,不会犯错误,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二是领导干部所处的位置居高临下,监督的人少了。如果没有知心人经常拉拉袖子,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机关干部离领导最近,有责任提醒领导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机关干部处在工作一线,对实际问题体会更真切,更直接,了解更透彻,发现领导的决心有哪些不妥当的,不能一任事态的发展,这是有事业心责任感的标志。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只是设想在江南打个大战役,于是决定由粟裕率华野一兵团共三个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各省战场,直逼南京、上海,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有利条件。粟裕接到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熟筹待复”的电令后,思虑再三,认为渡江南进不一定达到吸引蒋军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我军压力的目的,三个纵队、十万大军渡江,反而削弱了中原我军的力量。于是他在深思熟虑、综合分析我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歼灭战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向中央军委写出报告,提出了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力争将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大胆建议。结果被中央军委采纳,进而形成了淮海战役的伟大决策。
培根说过,过分恭维别人,等于贱卖自己的人格。没有人格的人是最叫人瞧不起的。相反,你做人有原则,有个性,既是对上级的真心尊敬,也能赢得上级的尊敬。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总经理威廉·杰佛斯搭乘该公司铁路专车公出。在某一站,车上司机到他的专用车厢来找他,有事询问。当时,杰佛斯正忙于拟一份电报稿,所以随便答应,没有正面看那司机。司机傲然地说:“你这态度很不够意思,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忙,留些时间给自己思考。”说完掉头就走了。总经理觉得这话一针见血,听了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肃然起敬,就浓缩他话中的精义,制成精致的卡片,压在玻璃板底下;作为座右铭:“人生何必太匆匆,留些时间思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密切联系领导(5)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在向领导进言提出意见时,所提的必须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言论,切忌不负责任地空谈。另外,作为下属在提出意见时,不要有损于上级的尊严,不能让上级“下不了台”,或表现得你比上级精明。同时,不要强调自我的私怨,不要给领导留下这样的印象:你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才提出这个意见。
简而言之,对领导服从不是不动脑筋,照抄照搬,被动应付,盲目服从;而是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完善上级的意图,发展上级的意图,矫正上级的意图,落实上级的意图。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三加两减”,即加长领导的手,加大领导的脑,加亮领导的眼;减少领导的工作量,减少领导的工作失误。
不犯“抗上”的低级错误
参加过饭局的人,都会听到这样一句戏言:“直接领导不敬,早晚是块心病。”仔细想一想,还真有些道理。
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维护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睡和性的要求等。安全的需要是维护生命安全,摆脱失业和财产等威胁的要求等。情感的需要可以归纳为归属和社交等。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被人尊重等。自尊是指“在现实环境中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和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被人尊重就是“要求有名誉和威望,可看成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赏识、关心和高度评价”。尊重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感,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势力,有能力,有用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能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据研究,不同层次的人,对这五种需要的指数是不同的。在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阶层里,生理需要的指数占据首位,因为他首先关心的是有吃的、有住的、有穿的、能成家立业等。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他首先考虑填饱肚子,如叫花子,首先需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不是是否受人尊敬。然而,物质生活得到保证,工作、财产得到保证的阶层,考虑的就是获得尊重等精神方面的需要。
领导干部都是这个阶层的人,特别是又处在受尊敬的环境里,尊重需要的指数非常高。所以,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有的人工作水平一般,但善于在领导面前吹吹拍拍,鞍前马后忙个不停,满足了领导的“尊重需要”,深得领导欢心,捞到不少好处。有的人工作水平很高,政绩也比较突出,就是不能善解人意,不明白领导有高指数的“尊重需要”,干活挺卖力,说话不中听。不顺心了,时不时还要跟领导顶上几句,还挺自负地坦言:“不媚上,敢抗上。”殊不知,可能一时发泄了心中的闷气,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这样做的结果是,怎么也得不到领导的垂青。于是乎,便始终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状态:出力流汗、脏活苦活可能被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