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个三位一体的男主角就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中心。但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能这么触动我们的心灵呢?因为不管你是基督教里面的玛利亚,还是佛袓,或者是其他教派的先知,它们讲的都是一种跟自然的通灵的关系,就是跟自然是合一的。这种合一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发展被阻断了。以前的这些古人写的《黄帝内经》、《易经》的内容,实际上都跟《阿凡达》里边的理念是一样的——对自然的珍惜。在电影中,当他们杀死一个动物的时候,你看他们在膜拜,说“你是勇敢的”,“谢谢你把你的身体给我”。你看,甚至为了救这个阿凡达,女主角杀死了几只狼,她说,狼不该死,就是你的愚蠢让这些狼死的,这代表她珍惜自然所孕育的万物,也就是它透过这个电影表达环保的一种态度,从而感动了我们。
中国的这些导演,比如冯小刚,就说《阿凡达》这个故事,实际上在他看来很一般。他说得也对,也不对。《阿凡达》的故事元素,实际上以前都用过了,比方说《与狼共舞》、《最后一个武士》也是类似的故事,因此故事毫无新意。而且,卡梅隆导演在《泰坦尼克号》十四年归来之后用重金砸出潘多拉的3D瑰丽世界也不是个重点,这种砸重金的做。法,在中国导演身上包括张艺谋等人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都不是重点:其实中国导演的可悲之处包括冯小刚等人没有搞清楚的就是《阿凡达》的真正灵魂就是让基督教这种大爱,加上罗斯福这种奋斗,再加上摩尔根这种救世情怀,帮助落后民族维护属于他们的大自然。我很担忧我们中国的导演看不到灵魂,而将注意力都放到了时尚的3D的话,那就太遗憾了,因为3D只是技术的空壳,没有灵魂。
此外,当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一看,我心里就笑了。笑什么,你知道吗?纳维人不就是落后民族吗?男主角不就是一个罗斯福的化身、怀揣一个基督教的救世情怀、一个摩尔根的救世情怀,来帮助落后民族吗?我们中华民族不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落后民族——纳维族吗?男主角杰克来拯救我们这些落后民族了,然后我们这些落后民族的人看这部电影还看得挺高兴,你说是不是很讽剌、很好笑。
我想让读者了解一下美国的几次对外战争,包括打日本、打伊拉克、打阿富汗,都有它的先头部队。先头部队不是海军陆战队,而是一帮人类学家,也就是电影中那个女科学家的形象,他们先去研究这个民族的民族性,这一招很厉害。我再给各位读者举个例子,美国打日本之前,美国军方就资助本尼迪克特对日木人的民族性作了深入的科学调研,从而写出一本巨著《菊与刀》,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伟大文献。
二、创造力与艺术情怀:中国文化人的悲哀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孔子》这个电影。我们不要讲它的拍摄技巧,不要讲它的故事情节,《论语》里面怎么讲,它就怎么拍,那些我们不谈了,都是技术性的细节。我想请问你,《孔子》跟《阿凡达》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你把阿凡达这个人转化成为罗斯福,拍了一个《罗斯福传》来宣扬美国文化,这就是我们《孔子》在干的事。我请问你,如果你拍个罗斯福传记的话,有没有人会看这个电影?基本没人会看。我们还会像疯子一样每天排那么长队看3D的《罗斯福传》吗?
所以《阿凡达》它把罗斯福升华了,升华成阿凡达。但是我们呢? 是把阿凡达退化了,变成罗斯福,变成了拍罗斯福的纪录片。这就是《孔子》不受欢迎的原因。我们是在用一种非常现实、毫无创造力的手法,想用“孔子”这两个字来传达我们的文化,是绝对失败的。想想看为什么会失败呢?你会不会去看《耶稣救世》?会不会看《罗斯福传》?会不会看《摩尔根传》?你不会看,你觉得无聊。但是我们《孔子》干的就是这种事。
我们的《孔子》是把《阿凡达》给世俗化了,把阿凡达回归成一个凡人,叫做摩尔根,叫做罗斯福。而且即便是回归,它回归得也不好。即便还原,也还原得不好。那种《论语》片段化式的处理,存在好多硬伤,有好多技术性的问题我都懒得说了。举例而言,片子中有一个噱头,叫“子见南子”,把周迅跟周润发作为主角。咱先不说历史上有没有“子见南子”这回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情节就是当时周迅跟周润发交流,说《诗》三百篇里面很多都是描述男欢女爱的,然后周润发是这么响应的,他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叫“情思绵绵,没有邪念”。其实你回过头来真的去读《论语》的话,就发现它的还原都有问题。《论语》中“思无邪”的思,其实是一个发语词,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他把“思”一个发语词解释为情思绵绵,真是误读无处不在。而且整部片子对于“圣人”的解读竟然是从我们可笑的官本位的角度出发的。孔圣人为什么是圣人,就是因为他非常坚持自己的理想,有教无类传播自己的思想。你再看看这部电影呢?孔子丢了官位,就受不了了,驱驶着马车在雨中狂奔,然后车子陷在泥里了就仰天大哭,你不觉得这是什么韩剧里面的情节吗?韩剧啊,还是为了爱情呀什么的有点理想的东西,你这里却就是为了官位,你想想看,这还是圣人吗?这是我们官员干的事。
正是因为导演连这个都没搞清楚,所以下面的情节都是非常荒谬的。孔子明明是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在这部电影里却被拍成逃难的了。圣人在没饭吃的时候,把最后一碗汤跟同志们分了。这个不是圣人的作为,所以你发现孔子又被拍成了一个跟手下同甘共苦的大官了。圣人的神圣在哪里?不在于这时候给大家兄弟般的关怀,也不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这是我们官员们想的事。而圣人就是要坚持并且有教无类的传播自己的理想。
而且你想想看,我们现在是一个讨厌说教的时代。我看这个电影,看得都睡着了,痛苦不堪。片子中的孔子在任何时候都站在一个高处,用一种说教的语言来跟你讲话,你说烦不烦人呢。你再看《阿凡达》里面,它不是用说教的形式,而是用现代的科幻,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把它想表达的理念,透过这几个人物,非常深刻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水平的差别。
而且说到故事,其实只有简单的故事才可以传播。《阿凡达》里面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就那么几个人。但因为孔子的学生“四科十哲”,子路啊,子贡啊,太多了,而且长相都差不多,看《孔子》的观众,看了半天也没有搞清楚谁是谁。
周润发讲了一句话,你还记不记得?他说,看《孔子》不落泪者不是人。你晓得我什么感觉?周润发这一群人看起来就像地产开发商,没有学者儒雅的气质,他这么说只是让我感到一丝的恶心。
咱们平心而论,从《孔子》这部片子,我是能够感觉到中国这批文化人内心的这种焦虑。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已经离我们原来基本的价值观走得太远了,完全是跟着西方的生活方式走。那我们怎么办呢?于是去拉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来救我们。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荒唐的命题。即便找孔子救你,你也应该是在自己能够对孔子的内涵有所发现的前提下,这样才能找到一种跟现代的人对接的口径。
而且我们现在的艺术家,包括一些导演,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就是没有一点艺术的情怀。比如说张艺谋,拍了《三枪拍案惊奇》之后,那么多人骂他,那完全是商业片。你发现他没有任何反思,反而他觉得恨正常。他的目的完全就是要赚到钱。你赚钱没有错,可是你有没有想到,以你如此地位崇高的一位导演,到最后你做的事情是这么样的拜金主义,你能拍出什么片子?你能拍的片子,差不多就是我们讲的像《孔子》这类的片子,用非常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一切,没有办法带领中国的艺术产生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的高度。而这种高度是我们的导演、我们的艺术家基本做不到的。
而且张艺谋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不仅仅是奥运会的开幕式,还有包括之前那个《英雄》。他是非常典型的找出几个中国文化的标识,几个“logo(商标)”,然后把它们攒在一起,搞个琴棋书画、刀光剑影。
其实它没有灵魂,至多也就是中国文化的装修。所以他接下来很可能干什么?他会去拍3D,搞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武侠片,什么刀光剑影啊,就在那3D片里面杀来杀去,缺乏灵魂。就等于把《阿凡达》这个电影分为《三枪拍案惊奇》,第一枪,拍摩尔根,第二枪,拍罗斯福,第三枪,拍圣母,三个合在一起,上中下三枪,构成了一部电影,然后找小沈阳和赵本山来拍。
《孔子》这部电影跟《阿凡达》同一个档期上映,也被看作是中国本土文化人的一次反击。问题在于咱们是没有境外野心的,美国人是有境外野心的。它拍的《阿凡达》是未来的视野、全球的视野,甚至都已经超出地球了,这是一个境外的野心。咱们还是一个民族的叙事,最多是围绕着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围绕着春秋战国那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囿于民族,囿于自己的文化,哪里有国际化的视野呢?
而且我们这个《孔子》应该以《阿凡达》为我们的目标,如何用这种卡通化、幻觉式的人物把孔子的思想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你可以请章子怡去表达,你也可以请更漂亮的明星去表达,表达的手段是无所谓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理念跟精神,透过这些人,这些传达者,像《阿凡达》一样用所谓三位一体的创造性方式表达出来呢。
我们的《黄帝内经》、《易经》里边所表达的人和自然那种关系,要比《阿凡达》这个电影表现的深刻得多。但是如何把它影像化、艺术化,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是什么?真正的高科技!真正的高科技不是3D这种高科技,是如何把理念跟精神完全升华,用一种特殊的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做不到的,这是真真正正的高科技,叫软件的高科技。
其实关于传播效果和表达效果之前有过公案,就是北大中文系的张颐武,一位文化学者,他前两年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论语》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有未来。他这前半部分讲的是对的,后半部分是胡说八道。话不能这么说的。不是说重视章子怡是因为章子怡代表中华文化,而是章子怡本人透过她的演技,把中华文化像《阿凡达》一样表现出来,这才是你该追求的事,而不是追捧个人,张教授完全搞错了。还是回归到我刚才一再批评的,你又把这个人当成了一个目标,讲到的还是个表面现象,而没有讲到真正灵魂的问题。章子怡不重要,问题是章子怡如何透过演技,把孔子用最简单而且愉悦、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老百姓能够接受。
其实,教授文化要用一种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孔子怎么数码化?至少要在理念的表现方式中减少说教,这是一个关键。实际上以前我们很多的文化人也做过类似的尝试,比如说台湾的漫画家蔡志忠,他画了一系列的《老子》、《列子》、《孔子》,都很好啊,用简单的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喜闻乐见的。我觉得新一代的西方人看了这种东西,是可能接受的。
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实际上是有很多有趣故事的。比如说,他们周游列国,最后落魄街头的时候,孔子让他的弟子去化缘。到了一个饼店,孔子说你们谁去把饼要过来?第一个弟子就去了,然后饼屋的老板就说,我写一个字看你认识不认识。这个老板写了一个“真”字,真假的真,然后这个弟子就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想他肯定不会是让我就真说“真”字吧,他肯定是在考验我,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于是这个弟子就说,这是个“假”字。那个老板说,你走吧走吧,连“真”字你都不认识,你还配当孔子的学生?这个饼你吃不着了。弟子回来跟孔子说了事情的经过,不行,饼没要回来。孔子说,哎呀,连“真”字你都不认识啊!下一个谁去?另外一个弟子去了,那个老板又说了,这个字认识不认识?还是那个“真”字。这个弟子这时候就两难了,心想怎么又拿出这个“真”字来,他不敢说,答不出来。弟子回来以后,孔子说,哎呀,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还认什么真啦”!实际上这个是对他自己周游列国十四年的一个总结,一个反讽。这个故事把孔子“累累如丧家之犬”推销不了自己的理念,影像化了。用这种故事方式来表达,比《孔子》这个电影的表达要更高一个境界。但是这种表达离《阿凡达》还是有一大段的距离。但是如果能够用《阿凡达》的方式,那观众的兴趣会更大。
?
三、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差距何在
说起孔子学院,也是一样,我们又把孔子拿出去,建了孔子学院。中国的文化人一受伤,就会到老袓宗那里寻找资源,发现孔子是我们共同维系的一个纽带、一个标识、一个招牌。
其实世界各地都在推它们自己的“孔子学院”,像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文化协会,法国的语文学院。大家都在推,但是你看我们的形象,就是一个作揖行礼的老者,实际上西方人是看不懂你这个动作的。但是你看歌德学院在中国推广德国形象的时候,它用的是歌德一个什么形象?手里拿一个手机,而且还是智慧手机,膝盖上放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然后旁边是一些经典古籍。这么一个歌德,就是一个数码化的歌德,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形象语言。拿我们和别人一比,这里边存在巨大的反差。但有意思的是,其实现在德国大学里的很多教授和学者是特别讨厌用手机的。德国的教授,尤其那些哲学的、社会学的教授,他们会认为用手机是一种耻辱,是对他们的人格,包括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侮辱。但是在推广他们的文化、推广他们的语言的时候,还是用到了流行语言。
而现在学者们对于孔子学院的评论是,它仅仅还处在教汉语和太极拳的阶段。如果中国文化有“术”跟“道”的区分的话,那就是迄今为止,孔子学院还停留在教“术”这个技术层面上。汤一介就直接评论说,对于全球开花的孔子学院,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教语言,而文化教得太少。而且这些“术”,包括太极拳、汉语,都是我们老袓宗留下来的。我们就不太明白怎么输出和解读我们自己的观念,《孔子》这部电影对中国人都没法传递这套思想。而孔子学院则是在对外输出的时候也很失败。你觉得,在美国能有多少人知道孔子呢?你想想看,如果美国要在中国建立“苏格拉底学院”或者“林肯学院”,能做过新东方吗?最简单的例子,你去看看雅思考试,这个背后的机构就是英国大使馆下设的英国文化协会,可是他们有自己去开办什么“英国学院”吗?没有!反而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环球雅思这类中国本土的英语培训机构。
据新华社报导,截至2009年12月,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成效是吧?可是你知道真实的处境吗?
首先是成本,新华社报导说,每个孔子学院的成本就是10万美元。换句话说,不算在中学里开办的孔子课堂,仅仅是孔子学院的成本就有2 800多万美元。在财政部网站中标公告中的“网络孔子学院网站”,中标金额则高达3520万美元。
但是平心而论,要是真能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这钱花得也算值了。可是现在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处境却非常尴尬。孔子学院主要就是在三个地方——东南亚、欧洲,还有北美。东南亚把这个当成了孔教,北美当成了情报机构,欧洲就完全没当回事儿。
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孔子学院存在着警惕和防备的心态。2008年,在越南国内就河内大学要不要建孔子学院引起了公开的大规模辩论。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孔子学院在当地被视作“孔教”,而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对外来宗教组织的建设和传播非常谨慎。后来虽然越南大学也达成了办学意向书,可是越南教育部就是不同意,直到2009年,越南大学校长阮春旺当上越南教育部高管这事儿才定下来。孔子学院在印度尼西亚的处境更糟糕。为什么呢?因为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文化非常浓厚的国家。就算是万隆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作为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学也在教育部的严令禁止下,不得不停止挂牌。而玛琅国立大学作为印度尼西亚教育部直属大学,更是不肯挂牌。最后只能找个民间的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来挂牌。
2008年,加拿大各大报纸均转载了一则“惊人”的消息——“中国利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笼络人心”。据加拿大新闻社报导,2008年5月底披露的一份加拿大保安情报局的解密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目的就是施展‘软功’,争取全世界的民心。”加保安情报局负责人贾德甚至还承认,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监控中国方面的活动。
在欧洲人看来呢?“孔子学院”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校舍、没有教师的“三无学院”。所谓“没有法律保证”是指“孔子学院”没有国家间条约或协议的保证。所有的“孔子学院”都只是在人家已有的单位挂块牌子,无一例外。“汉办”总是使用“挂牌”这个词,倒也恰当。我们本来要抄袭德国“歌德学院”的模式,可是歌德学院共有3000多个员工,而“孔子学院”可以说一个教师也没有。“孔子学院”的实质性工作是:中国大学的对外汉语院系向国外有汉语教学的地方派汉语教师或专家,这些教师或专家在那里从事教学、教材、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现在,中国设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校有几百所,它们都与国外院校(院系)有校际交流关系。只要双方达成协议,中国的学校随时可以派教师出国教学。这个工作,中国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以往出国教书,只要带上必要的数据就行了,现在则可能还得扛块“孔子学院”的牌子。
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方面的校际交流根本没有区别。不对,我差点儿忘了,“孔子学院”和校际交流有一个重大区别:在校际交流中,中国派教师,洋人往往要付工资的;“孔子学院”是我们付给洋人钱——毕竟人家挂了我们的牌子!
四、如何推广中华文化的理念
我们自己作个总结,我们自己的文化招牌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西方呢?美国把咱们的一些文化要素拿过去,把它拍成影片,比如《功夫熊猫》、比如《花木兰》,反而会再席卷我们,倒过来摧枯拉朽式地搞垮我们的票房。
卡梅隆的《阿凡达》这部片子,说是反人类,我觉得它是人类自己跟自己的战争。它表现的那个星球,恰恰就是我们远古时代地球的样子。
那棵大树轰然倒塌的过程非常壮观,那个壮观,压缩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在做摧毁这个大树的事。这个过程,用高科技的手段压缩成了短短的3个小时。
一部片子所以伟大,不是靠3D,不是靠简单的主人翁,不是靠故事情节,而是能不能够打中这个时代的灵魂,或者叫做“集体人格”。那么这个片子可贵在哪里呢?大树倒塌的那一刹那,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朋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面那种痛会油然而生,会想到什么呢,哎呀,我们的环境被破坏了,我们的文明破坏了多少东西?这些坏人又在破坏一个原始社会,一个美丽社会,一个大树。这不是我们正在干的事吗?这就是击中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人格。因此整个《阿凡达》的成功,就是 “三位一体”击中了我们的灵魂,击中了我们的集体人格,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阿凡达》。
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导演们去做经典阅读,真正去读我们最根本的那些东西,而不要去看这些所谓流行的东西。你去跟,那永远跟不上。你要超越,怎么超越你知道吗?我觉得我们的导演以后要开始把你们的理念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击中这个社会最关切的话题。你不要直接讲,哎呀,不要污染,不要怎样,讲这个就太差了。如何像《阿凡达》一样,透过一种形象的表示,击中我们的集体人格,这才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
延伸阅读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功夫熊猫》之所以所有的观众都欢迎,一定是因为它刺激到了整个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或者叫做文化。中国人的文化有两面,一个是隐藏的爱,一个是黑暗面。黑暗面大家都看得很透彻——自私无情,就是以大龙为代表;另一面是熊猫阿宝,虽然解读的水平不如阿Q精神那么透彻,但是也批评到了一部分。我认为最感动的地方就是,师父对于大龙始终不变的爱和阿宝在成功以后依然渴望得到爸爸的赞许,这一点隐藏性的爱的突出,使得我们更加认同这个电影。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一生拍的所有电影里面,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