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朋友。
《中国少年报》曾刊登过湖南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写的一首小诗,题目是《我要做星星》,诗中写道:
我不愿做太阳/也不愿做月亮
做太阳太寂寞/做月亮太孤单
我要做星星/因为星星有无数朋友
黑夜点缀得更加美丽、漂亮
我们大人把独生子女比喻成“小太阳”,但是这些孩子却想做星星,因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友情。
一个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当他越来越大尤其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时,由于缺乏周围人群的喜欢和认可,在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易导致自卑、孤独甚至自闭,严重扭曲孩子的人格,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荀子说:“人不能生而无群。”人有社会属性,秦桧都有三个朋友,可见人人需要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的、苍白的、不幸的。
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朋友,和伙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种社会性的需要。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从心理方面讲,和伙伴一起学习和生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成熟的人格,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从情感发展方面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在心理上建立起对他人信任和尊重的情感;而且有伙伴一起玩耍,会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包容,并能在交往中提高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拥有朋友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从而远离孤独感,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良师更需要益友,没有伙伴,孤独和不快的情绪会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对其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让孩子陷入孤独状态的主观原因,则在于我们家长的种种顾虑。大部分母亲也知道孩子没有伙伴很孤独,可是极少有人支持孩子找同伴玩耍。因为母亲们认为,第一,孩子没有时间。每天放学回家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便双休日也要参加各种辅导班。第二,让孩子出去找同伴玩不放心。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以及交往的人缺乏辨别力和选择的能力,万一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孩子在一起玩,染上坏习气就得不偿失了。还有,孩子们在一起打闹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想想就觉得很危险,所以不敢放手让孩子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第三,孩子虽然没有伙伴,但自己可以陪他玩,况且还有那么多玩具,可玩的游戏内容和工具多着呢,孩子怎么会孤独呢?所以,能在家里开心地玩,就没有必要去找同伴一起玩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乐(2)
家长陪玩,当然也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可是,这替代不了同伴交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终日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孩子,家长能够给他爱,但给不了集体的归属感,能够和他一起做游戏,但制造不出集体活动的愉悦气氛。
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对我说,他为自己没有朋友而感到自卑和孤独。为了消除这种感觉,他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他的QQ好友很多,在网络中他觉得自己很受别人的欢迎。可是只要一离开那个虚拟的世界,他就会感到更严重的孤独。由于长时间靠敲击键盘和别人聊天,他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他越来越不会和别人说话了,因此也就越来越封闭自己了。他过得一点也不开心……
毋庸多言,孩子的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否则孤独感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将来孩子会因此无法和他人交往,无法适应社会。
想一下,我们也是从幼年一步步走过来的。是不是放学后,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走东家串西家召集小伙伴出来,或玩捉迷藏或玩老鹰捉小鸡,哪天自己被大家冷落了,就会不开心得连晚饭都吃得没有滋味?
既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要剥夺我们的孩子结交伙伴的权利?为什么要把他们变成“孤独的蚂蚁”?
孩子渴望交到自己的朋友,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他们以此来拓宽自己活动的空间,增加自己学习的机会。正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塞尔曼所说:“童年时代的友谊,是以后生活中所有其他亲密关系的演习。”只要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就会经常学习成人的行为,有分工,有合作,在他们的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幼年时期就开始领会到友谊与宽容,分工与协作,养成自己的群体意识、责任感和坚强性格。而缺少朋友的孩子,由于离群索居,往往会表现出孤独和懦弱,或者会表现出蛮横和霸道。
为了孩子能有自己的朋友,在此给各位家长几点建议。
1。 帮助孩子寻找朋友。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母亲要及时给以强化,比如对孩子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很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
比如让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最好是同龄或年龄相仿的。适时与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做出选择。帮孩子选择小朋友有两点应该注意,一是能够合得来,二是能够优势互补。孩子们的优点在互动过程中强化、发展,孩子们的缺点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克服。
2。 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
孩子交朋友,大人对孩子的朋友要当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而且要让孩子认真接待一番。一旦孩子们自己玩起来,学习起来,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了。孩子们时间观念不强,要适时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时间不早了,是不是约定下次来玩的时间,你们商量一下,好吗?”
3。 给孩子交朋友以具体指导。
孩子毕竟是孩子,与小朋友交往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该细心观察,给予指导。孩子们之间出现摩擦或者裂痕,家长应该了解原因,做出分析,指导孩子们化解矛盾。孩子们在一起时间过长,影响了学业,应跟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们认清利弊,主动采取措施。
4。 与孩子朋友的家长主动交往。
孩子们成了朋友,家长都有交往的需要,因为家长都存着某种担心。家长们来往之后,对孩子是一种促进,许多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样,可以共同指导孩子、带动孩子。
有朋友的孩子才快乐,快乐的孩子才能成才。

学会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喜悦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一种人,他看到他人的长处,心里像爬满了虫子,怎么都不舒服。在他看来,除了他自己之外,任何一个人都不应有优点。
这些人在蹉跎岁月后,猛然抬头发现与他原本同在一起点上的人都跑到前面去了,心里的平静被打破了,失去自我平衡,心境被浮躁与焦虑统治着,慢慢地迷失了自我,于是有了“小人常戚戚”状。由于做什么事都无法静下心来,到头来又是一无所获,加剧了心态的不平衡,产生了嫉妒心理。在失落与抱怨中,心灵花园荒芜了,长满了杂草,再也没有心境与能力欣赏他人的美丽。
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嫉妒心理,只不过有的人强一些,有的人弱一些。嫉妒心强是心理发育不完善的表现。有人把嫉妒心严重的人称为不成熟的人或缺乏社会性的人。这种人女性多于男性,而且多半是独生子女、家里最小的孩子或娇生惯养、缺乏修养的人。
嫉妒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而又不大正常的心理,它不同于正常的好胜心和进取心。正常的好胜心和进取心,是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心胸豁达,用心找到自己不如人的薄弱环节,力争创造条件超越别人。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中充满了忌恨,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是眼睛发红、嘴里嘀咕、心中怨恨、行为冲动,严重的甚至百般诋毁别人,不把别人搞垮不罢休。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嫉妒的漩涡里挣扎,甚至被它所湮灭。三国时,吴国都督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他对才能学识、胸怀度量比他强的诸葛亮充满怨恨之情,并多次企图置诸葛亮于死地。战国时期,孙膑英才益世,却被同窗学友庞涓嫉妒,庞涓经常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并捏造罪名,唆使惠王对孙膑处以极刑。可见,嫉妒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危害匪浅。家长发现孩子有嫉妒心理时,绝对不可忽视,必须有意识地适时适当地指导孩子加以克服。
比如,教给孩子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孩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从家长的处世哲学中,认识到一个人的才华、能力再多再强也是有限的;在大千世界中,强中更有强中手,人人不如己,处处占上风,事事要拔尖的人,事实上是没有的,因为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拿第一。
此外还要陶冶孩子的海涵度量和气质风度,使孩子具有博大的胸怀。
一般情况下,有嫉妒心理的孩子,自身都有一定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让所有人围着自己转;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喜欢受人称赞,当听到有人夸别人时,就不高兴;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
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家长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
只有克服嫉妒的人才能欣赏他人的美丽。
其实,一个人学会欣赏他人的美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们可以从张三身上看到他服务大众的远大志向,从李四身上看到他经商理财的精明能干,从王五身上看到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超人的智慧。我们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吸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就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吸取了众人之长,脚踏实地地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不懈地努力中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一天你也成了别人的风景,能够给予他人启迪,生命会因此而充实。
学会了欣赏他人的美丽,在现实生活中,就像置身于一个美不胜收的大花园,处处是绿草茵茵,满眼是繁花绚丽,内心充满愉悦,充满爱与包容,不再苛求他人,少了许多焦虑与烦躁,就会觉得世上处处皆美。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别人也是肯定了自己,诚如爱默生所言:“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时常听到一些人抱怨,抱怨上天不公,抱怨别人得到的总比自己多;也有人目光短浅,短浅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因此,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讨教。这两种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愿意承认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更不愿意欣赏别人或者赞美别人。
其实,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礼节,一种涵养,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欣赏是对人的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一种祝福。聪明的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懂得欣赏,我们才会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才能真正地从别人身上发现并汲取向上的力量,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欣赏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法宝。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分享他人的成功,欣赏他人的美丽,在分享与欣赏中健康地成长!

学会感恩与奉献(1)
“学习雷锋好榜样,爱憎分明不忘本……”当这首歌在你的耳边萦绕时,你是否想起了那乐于助人的雷锋叔叔?
一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小男孩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孕妇,然而没想到这位孕妇不但没正面看一眼小男孩,而且连句感谢话也没说,就心安理得地坐下了。男孩下车后问妈妈,为什么我让座了,那个阿姨不说声“谢谢”呢?
我宁愿把那位孕妇的麻木行为看做是一时的疏忽,而非内心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绝不是为了换取一句感谢的话语才让座的,他的让座行为完全是自愿的。从功利角度来看,一声谢谢,其实并无多少实际价值,然而,这声道谢又是无价的,因为它象征着对社会美德的认同。
施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
中国有古语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他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浅显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难以施行呢?为什么不断出现被救者冷漠绝情的声音?为什么知恩、报恩的声音越来越少?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就是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十分必要。
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这会导致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那么,要想使孩子不被这种溺爱宠坏,感恩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感恩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  。。 
学会感恩与奉献(2)
首先,家长要结合家庭生活中的点滴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被关心、被爱护、被帮助”,形成孩子积极的情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不是保姆、书童、随从,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的,孩子应该懂得感谢。
其次,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并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可以说很开放,他们可以大方地与班上同学开玩笑说“喜欢你”之类的话,却不会与自己的父母或长辈说,觉得“说不出口”。我觉得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家庭中没有这样的习惯和氛围,家长自己从不在孩子或自己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是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应该要感谢。所以,家长适时的引导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再次,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从家中的亲人到朋友( 包括自己的老师、同学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对你有帮助的任何人 ),从对一个人的感恩到对一件事或一个现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种美丽的景色……这些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从单纯的感谢开始到懂得“感受到别人的关心牵挂并能给予回应”也是感恩和责任心的表现。家长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必然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社会、感谢自然……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会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一个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人为他付出过很多。而现在的孩子几乎成了家里的中心,时间一长,许多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这样下去会使他们缺少爱心,缺少责任感。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我认为做人才是第一重要的事。
言传身教像春雨润物,浸透到孩子的心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夫妻之间的行为对孩子也有较大影响,所以即便是夫妻之间,也不要吝啬说一句“谢谢”。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蛮横、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
有一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母亲是残疾人,常常生病,常年吃药,只能靠父亲干苦力勉强维持生计。由于中年得子,对孩子比较宠爱,可孩子并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穿着讲究,不让自己的母亲在学校门口做生意,如果要做,就不能向别人介绍自己,更不能在校门口和他说话。有一次,这位学生的妈妈为他买了一双两百多元钱的鞋,可他居然嫌便宜,把鞋送给了同学,还每天跟父母闹,吵着要重买。
做家长的竭尽所有,用爱和物质为孩子铺设锦绣前程,但是由于我们在引导上的失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自私、怯懦、狭隘与麻木也随之滋生,面对任何事情,他们不再有心灵的感动。
现在的不少孩子在生活小事中,往往会表现出自私的苗头,而他们的父母对这些小“自私鬼”,多半报以宽容的一笑。那一笑就是说,谁让他是自己的孩子呢?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们怎能走出自私的阴影,学会从小主动地付出自己的爱呢?
事实上,很多家长无私地付出了爱,可得到的却是亲骨肉的冷漠或者背叛,怎么不让人焦急和伤心?有的父母自己劝慰自己,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他长大了,学会独立思考了。可事实上,孩子的一些不听话的行为,只是反映了他们更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而已。
为此,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你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也从父母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他们才能学会关心人、体贴人,并让朋友、家人感受到这种关心。
在此,我想提醒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你们在为培养孩子的智商努力时,也要注重他们情商的培养,教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学会爱与同情。
行文至此,本该打住,可突然想起 2008年11月27日的事。
女儿依依依然是快快乐乐地放学回家,然后吃饭、看电视、看书。在要上床休息时,她收到了一条短信,看过短信,她迅速地拿起床头的日历牌:“啊,老爸,抱歉,我都忙忘了,感恩节快乐!”现在制作礼物( 此前,她送我的礼物大都是她自己制作的 )来不及了,她拿了一个香蕉剥开恭恭敬敬地递到我面前,我无限幸福地把孩子揽在了怀里……
愿天下所有的家长,都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exe'



  
  书籍名称: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作者:东子
  
  本书籍由网友“雨林木风”上传  日期:2010/1/1 10:01:17
  
   。。  。。   TXT电子书免费分享平台
  Web2。0小说网站,和好友一起上传、下载、分享TXT全本小说。
  
  所有小说仅供试阅,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阅读全本请购买实体书。
  


〃     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