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阀-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张中彦擅自脱逃,却平安无事。姚平仲率部力战。差点全军覆没,居然被关起来,嘿嘿”徐原一阵怪笑,笑得直摇头。
“而现在李宣抚有书信来,问丹州之事,显然是不相信曲端一面之辞。而姓曲的想必也料到宣抚司会这样做,因此下给陕华帅司一道命令。让我等坚守浮桥壁垒,不得有失。这就是给我们一个警告,少管闲事?”徐胜分析道。
徐卫点了点头,因为就是个傻子也知道,敌人已经迂回绕到了你防线背后,那这条防线还有什么用?不管曲端为人如何,他打仗的本事还是有的,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之所以下这样的命令,无非让我好生为之罢了。
“九弟,你预备怎备办?”徐原问道。
徐卫还没回答,徐胜又道:“如果替姚平仲说话,等于是跟曲端对着干
“哈哈!”徐卫闻言大笑。“四哥,从河中府事件开始,我就已经跟他撕破脸了,还怕跟他对着干?更别说,他当初在泾原时已和大哥成水火之势。我已经复函宣抚司。详细说明了当日丹州之事。
并指出,姚平仲虽然违节,但战事瞬息万变,不可拘泥,领兵在外。需得灵活处理。曲端将他革职,已属不该,至于逮捕关押,分明就是越权,应该立即释放姚希晏,并复其原职。而后。严肃处理张中彦!”莫说是徐胜,就是徐原听了这话,也觉得奇怪。九弟向来低调从来不过问上头的事情,怎么这回一反常态?曲端若是知道此事,必定对他恨入之骨!
“九弟,你想过没有,曲端胆子为什么这大?在耀州,他敢处决秦凤将佐,兼并部队,在郡延,他敢不听号令,擅自退走。现在,又把姚平仲撤职关押。他所依仗的,除了手里的部队,那就是何少保的支持。其实六路帅心里雪亮,曲端就是何灌的马前卒。为他统一六路兵权充当急先锋。你这封信一捅上去。考虑过何少保的反应么?”徐原看似一介莽夫,但好歹在陕西呆了大半辈子,这些事情还是看得透彻的。
徐卫笑了笑,显得很随意:“这个,大哥倒不须担心。首先,上头虽然依重曲端,但李何二位长官心里应该清楚。他们最可靠的后盾。就是你我弟兄。现在,我替姚平仲出这个头,等于是向曲端宣告,陕西不是没了你就不行。这一点,何少保是乐于见到的。”
徐原徐胜听罢,都频频点头,不铣曲端在六路里基本没什么派系山头之类,但九弟是明摆着的东京派员,现在他手里马步军六万余众。两司长官为何总在第一时间下拨钱粮装备给他,还不是因为到了紧要关头,只有他才靠得住?
“姚古从前是熙河大帅,如今虽然罢了帅位,但旧部极多。姚平仲和你一般,是官家特意提拔的武臣。曲端弄不倒他。从前他和你有过节,如今拉他一把,不让他感恩戴德。至少也当捐弃前嫌。”徐原点头道。
徐卫也是这么个意思,不管从前跟姚平仲有多么不愉快。但一来到陕西,自己和他便是同样的人。这种时候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
“话说回来,就算有我替他申诉,姚希晏可能还是会受到处置。为了让曲端出兵,长安方面只能先委屈一下姚平仲了。”
徐原听后笑道:“那到不打紧。有没有用是一回事,你帮不帮他又是一回事。姚平仲这个人情,是欠定了。”
徐卫猜得没错,他的上报到了长安之后,姚平仲仍旧被免去了环州知州的差遣,还从预备节度使降为了团练使,成了挂空衔的闲官。但阶…汰徐卫外得知姚平仲是有冤屈的,只是为了让曲端出兵心洲忻不作这么一桩交易。可姚希晏毕竟不是普通人,思前想后,在对姚平仲的处置里加了一句“华州安置”
在宋代制度中,官员被免职、罢黜,朝廷会命令你居于何处。华州是什么地方?那是徐卫的防区。他就是华州的知州,将姚平仲安置在此处。一来,是让他脱离曲端的节制,逼曲端放人。二来,跟徐卫在一处,总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曲端对这个处置不太满意。因为宣抚司并没有任命他的亲信康随为环州知州。但姚平仲一应差遣职务都被罢免,这说明两司已经作出很大的让步,如果再不出兵,也实在说不过去了。
下令释放姚平仲之后,便谋划着出兵廊延。其实,他为什么要整姚平仲?倒不是因为当初在陕华时的旧怨,而是因为,他好不容易代管环庆一路了,又冒出个小太尉来,还被当成环庆帅臣来培养。这让他如何能安稳?上头虽然许了个嘟延帅位,但女真人一来,廊延保不保得住还是个问题,到时候让女真人占了去。我挂个空衔算怎么回事?还是实际一些,环庆小是小了点,可总归是陕西六路之一。
五月上旬,曲端未动一兵一卒之前。先给陕华的徐原徐卫两兄弟下了命令。让他们集结部队,准备在延安会战。并指定日期,要求他们在五月十八之前完成集结,开赴耀州会师。大概是知道曲端跟徐家兄弟关系不太好,这一去又是在曲端帐下听命,而且徐原还是曲端的老上司。李纲何灌分别去了书信,好言宽慰,一再提醒要以大局为重。
这个时候,延安城已经发发可危。此处是张深的根据所在,他自然是拼死抵抗,可进入五月以后。情况愈加恶化。友军皆观望不救。延安孤军奋战,女真人是象是吃定了西军不团结一般,没有任何顾忌,集中力量猛烈攻城。延安城墙上所有的敌楼都被摧毁,城里民房损毁无数,民心士气受到极大挫折。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退路顺畅,粘罕派完颜银术可引军取浮桥。在同州和张宪吴磷打了几天。各有胜负。不久,张吴二将接到徐卫手令。撤到渭水以南。银术可似乎也得到了军令,在陕华军撤退之时,并不加以追赶。
控制了陕西与河东之间的通道之后。粘罕放下心来。他料定延安必克,甚至还分出兵来,扫荡周边的陕西义军。自完颜委宿侵入关中以来,丹、嘟、坊、耀、同各州,义军蜂起。既为抗金,也为自保,因曲端是六路都统制,在耀州击败金军后威名远扬,各路义军都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号令。
妾宿败退陕州,盘踞洛阳之后,各州陆续都有义军进驻。占据城池。徐成率四千人马接手防务,受徐卫之命,招募义军入陕华帅司,但本着听其自愿的原则,并不强行兼并。可曲端不同,他将徐成“赶走”之后,便下令占据城池的各路义军必须如实上报兵力,不得隐瞒。而后,他又从自己的部队里挑选一批军官,到义军中任职。这一举动。招致了部分义军领袖的不满,因此弃城而走者不计其数。
及至粘罕卷土重来,很快占领了丹、廊、坊三州,金军游骑四出活动。那些离开城池,啸聚山林的义军便时常骚扰袭击,丹州的义军在首领张宗愕的指挥下,甚至一度攻下了城池。这让粘罕很是恼火。因此主力攻延安,遣偏师剿灭义军。
五月初十,曲端引张中享、张中彦、李彦琪等将,起马步军三万,前往耀州。同一天,徐原、徐胜、徐卫三兄弟,带张俊、徐严、杨荣、王彦、吴阶、张宪、杨彦、马泰、吴磷等数十员战将,起马步军四万,经华州,借道京兆府,往耀州集结。
所过之处,无论军民,见西军总算有所行动了,纷纷奔走呼告。各路义军听闻消息,也引颈以待。并各自派出人来联络,表示愿意协同官军作战。可让人奇怪的是,曲端才是总管诸军的都统制,可义军派出的人,大多却走徐家兄弟的门路。三徐才网出京兆府,前后来表示愿听号令的义军,竟有六七支之多。只因徐卫作为河东义军总管,已经名声在外了,听他的号令,至少不怕被火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肌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弈旬书晒细凹口混姗)不一样的体蛤
第三百一十六章争相投靠
刀二引。大概在后世的陕西省铜”市西南部。护卫着长且面所以,曲端两次在此集结大军。他从庆阳府出发,距离较近,因此先到。徐家兄弟从华州过来,正好在五月十八这一天抵达耀抖城下。
当时,这座城池已经被绵延数里的连营包围了一半。曲师尹率领的三万精兵早已扎下营帐,只等陕华和泾原两军到来。上午时分,徐原徐卫派出的前哨已经进城,报告说四万大军已经快到富平,今日之内肯定抵达集结地。曲端闻讯后便下令,泾原陕华两军不必再前往耀州,屯驻在富平即可,只须徐原、徐胜、徐卫三人前来商议军情。
富平,历史上宋金大战之地,十八万西军在此惨败给八万金军,从此陕西全境几乎都沦入女真人之手,大宋失去了西部最重要的一处壁垒,自这以后就只能全线进入守势。以至于岳武穆的北伐之举,只能是孤军奋战。
城外,泾原陕华两军正在扎营,徐家兄弟还没来得及进城,正指挥部将们好生安顿。
徐卫全身湿透,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满是汗水,扯开领口,吩咐道:“子才兄,你去盯着点,千万注意火器。这天干物燥的,出不得半点差池。”现在虎捷的火器可不比以往了,万一哪个粗手笨脚的军汉弄出点纸漏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王彦领命而去。徐卫又嘱咐将佐们几句。正想去见泾原军营地见徐大,却见一彪人马匆匆而来,先在前头的是负责警戒的张宪,后面跟着数人。都骑着马,并不认识。奔到徐卫面前数步之外。这行人都下了马。张宪大步而上,抱拳道:“大帅,丹州义军首领率部曲求见。”
徐卫朝他身后望去,只见为首一人四十多岁年纪,上半身就穿一件铁甲,连件短衫也没有。露出精壮的肌肉。四方脸,额头凸出,眼如铜铃,满面的胡须如扫帚一把!腰里椅把刀尤其弓人注目。因为那柄刀,是女真知惯使的弯刀。其他几个。也都是神情刻悍,披甲执兵之人。义军,徐卫见得多了,但象眼前几位这般风貌的,倒是稀奇。
张宪说罢之后,那几人上得前来,单腿一曲,抱拳半跪道:“小人拜见经略相公!”
“请起,本帅听说,丹州有支义军,一度攻下城池,赶走金军,可是你等?”徐卫作了个手势问道。
对方起身后,为首那人一俯首:“正是小人张宗玛,本脚州人士,金狗寇陕西,陷嘟州小人双亲妻儿均遭屠戮,誓与北夷不共戴天!乃聚忠义之士举义旗,募得勇壮两千人,转战各处,日前,探得金人在丹州兵力空虚,遂趁机袭取。后金狗大举来攻,不得已,退出城池。
闻泾原徐大帅和相公出兵耀州。特赶来效命!但凡大帅一声令下,小人所部三千人,断头洒血。再所不辞”。
看他模样,似乎粗矿,听他谈吐,又象是读过几句书。徐卫因此特别留意了一下,等他说完后,问道:“曲都统早已陈兵耀州,你为何不去投他?”
谁料,这句话一问出,张宗愕竟一声冷笑。徐卫眉头一皱:“为何发笑?”
“回大帅,早前陕西十数路义军,数万人马聚集在耀州,都愿听曲端节制,共抗金贼!谁晓得,曲都统突然引军进驻宁州。我等也跟随前往,但一到宁州之后,曲都统就以宴请为名,召各路义军统领前往。席间有并军之意。我不从,又恐激怒于他,遂引军出走,进了廊城。哪知前些时日,大帅麾下那位徐统制前脚一走,他立马遣人召我去见。我恐他有加害之心,不往,又了军往东。谁料,曲都统居然派兵来追!杀我弟兄百余人!似这等志在并军,避战不前之人,小人如何肯投?”张宗愕说这话时,一脸的义愤!
其实,和他抱着同样想法的义军领袖大有人在。当初,他们都是被那句“有文有武是曲大”所感召,众星拱月般来到曲端的身边。满心希望曲都统能率领他们报仇雪恨。反击金贼。谁知道,他们手里的人马,成了正大肆扩兵的曲端眼中肥肉。
徐卫听罢,轻笑道:“那你来投我,不怕被我火并么?”
张宗愕听了这话,再度半跪下去,抱拳行礼道:“久闻紫金虎大名,如雷贯耳!定戎一战。相公飞渡大河,一举击溃金贼主力。我等实是钦佩。更早闻河东义军之事,不胜向往!因此弟兄们一合计,都愿到大帅帐下听命!”
徐卫点点头,伸手扶起他。鼓励道:“好,但凡铁心抗金之人,本帅都欢迎!”语至此处,想了想后补充道“这样,目前已有数路义师随大军同行,你且去外围扎营,率所部协助官军搬运粮草如何?。
这些义军,激于国仇家恨举兵抗金,其志可嘉。但说到底,义军到底是义军,真要硬碰硬的干,还是得靠正规部队。所以,帮忙打打杂吧,也算是为抗金尽一份心力。
不过,张宗愕此来倒不象是来当杂工的。正色道:“大帅,我部虽只数千人,但已与金狗打过七八仗,断不是那种望风而逃,一触即溃的散兵。而且。小人十分清楚嘟延金军态势,必能助大帅一臂之力!”
徐卫见他既然敢说大话,想必有些本事。便笑道:“那你倒说说看。”
。大帅容禀,目下,金狗主力都在围攻延安。其帅府,设在嘟州,丹州和坊州都只有数千兵马,主要对付义军,脚延境内的义军大多转入山区。但近半个月来,北夷难耐酷暑。已经很少出城张宗愕沉声说道。
虽然对方说的这些,自己早就知道,但徐卫还是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本帅倒小瞧你了。罢,便准你与正军一道吧
张宗愕闻言大喜,再三拜谢。徐卫吩咐他妥善安置之后,便寻了徐胜,共投泾原军营而去。
第三百一十七章无事献殷勤
:数骑飞驰干旷野!间,马卜骑十皆未穿铠甲,尤以二代谋四可人注目。一人服紫,乃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常服。五十多岁年纪,相貌极其威猛。一把长须颇有三国关云长之风。另两人都穿朱红。也系金带顶纱帽,容貌有几分神似。一看便知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
这三人,便是陕西诸路中泾原陕华两路的帅臣,徐原、徐胜、徐卫。
虽是夏季。但骏马奔驰于原野,扑面的劲风让人感觉分外凉爽。偶尔扭头,看着飞速向后倒去的田地。在田边地头查看庄稼的农夫。似早已习惯了金戈铁马,并不曾抬头看上一眼。地里金灿灿的麦稳迎风飘荡。去年冬季那场瑞雪就已经决定了今年是个好年景。宋朝虽然工商业高度发达,但农业毕竟还是立国之本。
“耍是女真人这个,时候来抢粮,可就苦了百姓一年劳作恐怕不止一个人这么想着。
徐卫很是惬意,骑马和从前坐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这种征服感是无可比拟的。男人就应该跨着骏马,挥着大刀,攻城掠地,名扬四海!
他这种心情。显然和此去的目的很不相称。他们这是前往耀州。曲端下发命令。让他们兄弟把军队屯于富平,而后前往耀州帅府商议军情。但不知为何。此三人都是西军高级将领。且与曲端有过节,却只带不足十人的随扈。很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势。
不多时,耀州城已经在望,那城池周边。完全被绵延数里的连营所包围。大热的天。曲端所部士卒居然头顶毒日如常操练,喊杀声直入云霄!徐卫勒停缰绳,战马原地打了个转。他的眼睛却一直盯在那些操练部队的身上。曲端治军果然严整。以他这种严肃的风格,说张巾彦会擅自弃城逃跑,谁信?八成是出发之前就已经得到命令。所以才敢行如此大胆之事,而回环庆后才不受处分。曲师尹为了扩充实力,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徐原徐胜同时停下,看了片刻,徐四道:“曲端命我弟兄将部队屯在富平,只身前来。我们竟然还真就来了
徐原在马背上大笑:“我还怕他吃了我是怎地?借他姓曲的一个,胆,他也不敢!走!”
一行人快马加鞭。眨眼之间便到耀州城下。此时。耀州已经完全进入战备状态,进入盘查极其严格。把守城门的官兵早就看到他们十余骑疾驰而来,因此网一勒停战马。便有一军官上前抱拳问道:“敢问几位长官从何处来?”
“华州徐原朗声回答道。
听了这两个。字。不止那军官,城门口所有士卒,甚至是百姓都转过头来注意着三个身着官服的官人。其中最年轻那一个。显然是焦点。这便是紫金虎么?竟比想象中更年轻一些!有二十五么?看来这陕西六路最年轻的帅臣当真不是吹出来的!好相貌,好风采!
那军官心头一震。赶紧问道:“可是泾原徐经略,陕华徐大帅及徐副帅?。
“正是徐胜点头道。忽然想起什么,又补了一句“莫不是想验我等印章?。第一次到华州城拜会曲端时。他们就遇到过这么一桩。
那军官慌忙一拜,连声道:“岂敢,岂敢!三位长官。请”。语毕,侧过身喝令士兵百姓让道。徐家哥仁入得城中。这战事一起。刻,不比从前了。并不先到馆驿歇息。而是直奔曲端的帅府。
三兄弟带着随从侍卫,在士兵引领下来到帅府之前。徐卫老远就,看到一个)人很面善。还没到那人便从帅府门口的台阶下来。立在街边迎候。
“卑职环州兵马锋辖康随。见过三位经略相公。”待徐卫等人下马之后,那人快步上前,大声说道。
哦,对了。曲端刚一上任。便召陕华辖区里各地守将前去相见。到定戎来传话的,便是这位康随。那时徐卫刻,觉得。此人不同寻常,一个武臣却始终笑眯眯的。就跟那站在柜台后头的掌柜一般。果不其然。他现在就顶了姚平仲的位置。
徐原从前是曲端的上峰。而康随又是曲端的属下,他自然不屑于搭理他。徐胜跟他不认识。也不理会。径直上了台阶。只有徐卫笑道:“你堂堂一州兵马锋辖,怎敢劳你亲自迎候?”
康随笑得跟朵花儿,作揖点头道:“能站在此处迎候大帅,乃是帛职的荣幸,别人想这么个。差事还不成呢
徐卫一听便笑了起来,康随猫着腰,侧过身请徐卫入内。至门口时,示子二忽地回身道!”不是听说入曲都统的节堂,律不昨刃么?。
康随面色不改:“如今大帅贵为一路经略安抚使,紫金虎的威名震慑两河陕西,那些规矩岂能用在大帅身上?”
这厮真是生得张巧嘴,看来曲端麾下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徐卫又笑几声。方才往里走去,却见老大折身回来小声道:“九弟,一会儿见到曲端,他问什么你说便是。我懒得跟他聒噪。”
徐大从前是曲端的长官,现在曲端却成了他的上司,况且两个往日有仇。心情可以理解。徐卫遂应了下来,心里却想着,曲端见了我,只怕更没有好脸色。
不过,他似乎猜错了,进入节堂之后,曲端并没有坐堂。他兄弟三人坐定,待佐官去通报,不多时。来了一个,却不是曲端。
五十来岁模样,亦着朱红官服。所不同的是,他腰间的金带上还拴着一个鱼袋。面容和蔼,一笑起来,仿佛连胡须头发也都跟着动。徐卫觉得他又有些面善,仔细一想,记起他是谁来。
上回在河中府抓了张中彦,跟曲端闹得不可开交。当时,陕西方面宣抚、转运、提刑三司派员下来调查。这个人,就是当时转运司的官员。据说是“权转运判官。”名唤张彬。转运司,又叫“漕司。”本来最开始是朝廷派往地方上供办军需的机构。事毕即罢。后来为了分节度使的权,成为常设。除了原有职能之外,还掌管一路或数路的财赋,并考察官员,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等,权力非常大。
张彬一进来,身为文官,却老远就抱着拳,大声道:“三位大帅一路劳苦
徐家兄弟同时起身还礼,徐卫因认得他,回了一句:“张判多日不见
“哈哈,子昂己为一路帅守。军务何等繁重。却还记得。难怪本官出长安时,宣相再三嘱咐,说遇事可与徐家兄弟商量着办。”张彬笑容可掬。
徐卫当然不会被他真诚的笑容所迷惑,曲端没出来,张彬先来打头阵。这倒是怪了。联想到今天进城和入堂,没有受到任何刁难,反而通行无阻,礼遇有加,让他更加小心提防。
双方坐定,又叙了几句旧,张彬对徐九赞不绝口。尤其提到当初徐卫接受调查时,还要往返于定戎华州之间处理公事,不愧是朝廷悉心栽培的武臣。
徐原是个急性子。听不得他东拉西扯,直接问道:“张判,曲都统何在?”“哦,曲都统有要紧的事情须得立即处理,一时脱不开身。本官得知三位抵达,特来相见,宣相有一言,交待我务必说与三位大帅听张彬回答道。
“哦,愿闻其详?。徐原道。
张彬干咳了一声,双手虽然平放在膝盖上,却不时拍打着,想了一阵,方才开口道:“金贼狰狞。延安危在旦夕,两司长官为此事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如今曲都统和三位都出兵集结于耀州,必将予金人迎头痛击,解张深之围。但宣抚相公和制置少保担心”因公废私
说白了,还是怕徐家兄弟和曲端有过节,不能精诚团结,共赴国难。
“这个张判无须忧虑,平戎御寇是我辈职责所在徐胜插话道。
张彬赞了一声,还是象有些不放心,笑道:“徐家兄弟忠勇之心,本官素有所闻。只是。延安为六路咽喉之地。万不容失,”
“张判,我等奉命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