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阀-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提起父亲,徐卫一时不知语从何起,那个倔老头的面容立时清晰地浮现在面前。
“倒是有些遗憾,家乡沦于北夷之手,父亲至今不能归葬乡里。你我为人子,心中也愧疚。”徐四语气低沉道。
徐九见兄长情绪低落,宽慰道:“哥哥休要悲伤,早晚有一天,咱们会打回去。”
听了这句,徐四顿时鼓舞起来:“那倒是!如今西军二十万,训练有素,士气高涨,假以时日,光复之期不远了。”
徐卫笑笑,没说什么。
“哎,对了,先前子才兄一直在寻你,你见到没有?”,徐四突然问道。
“哦,他刚走。”徐卫点头道。
“九弟,绵州方面调兵,这事给你报告过吧?”,徐四随口问道。他其实知道这是多此一问,怎么可能不报告?
不料,徐卫摇了摇头。
“什么?不,这,怎么可能?”徐胜也晕了。“这事,路数不对呀。你,你现在是川陕宣抚处置司唯一的长官,而且我司兵马是受陕西制置司节制的,怎么会不向你请示?哎,对了,我记得命令上头盖的是宣抚司好大印啊。如果不是这样,谁敢调兵给他?”
徐卫面sè如常,淡然道:“这事可大可xiǎo,不过我情愿往xiǎo了想”
徐胜是两兴安抚副使,他如何不知道这问题的xìng质?往xiǎo了说,就是疏漏,往大了说,这是有人nòng权。如果是前者还好,大家几句话把误会解释清楚就对了,如果是后者……
“九弟,这事肯定有误会,你也别生气,肯定是误会,向绵州方面厘清事实就行了。”徐四是个老实人,绝计不愿把人想得太坏。
徐卫点点头道:“我晓得。,!。
。16kbook。
第六百二十四章文武争权
第六百二十四章 文武争权
在四哥家里住了一晚后,妻妾nv儿继续在徐四府上作客,徐卫自己就开始视察兴元府军民两政。民政他重点视察流民回乡事宜,兴元府是陕西逃亡百姓首选之地,据统计,在战争期间,至少有数十万人涌进了汉中盆地,部分人从此进入四川。现在陕西极力动员百姓还乡重建,作为陕西军政主管,他对此事非常重视。
至于军事方面,两兴安抚司的军队就是原来徐绍一手建立的宣抚司直属部队,最鼎盛时,达四万步骑。但随着陕西全境光复,四川的mén户已经不需要再重兵防守,所以徐五带走的部队就留在了鄜延,成为鄜延军。徐卫此来,便是检查剩下部队的驻防和训练。
在忙这些的同时,他也一直在考虑绵州方面绕过他调兵这件事情。最开始,他想行文绵州,让有关人等拿话来说,并借此震慑四川官员。但后来觉得没有必要。我与其下文责备他们一番,不如干脆一点。
有鉴于此,徐卫以“川陕宣抚处置副使”身份,向绵州本部发出命令,让主持宣抚司日常事务的官员,马上把大印送到兴元府来。他要正式接管川陕两地的权力。这件事情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因为现在川陕只有他一个长官。而且,他极有可能很快就会被扶正。
但徐卫这道命令发出去以后,直到他结束在兴元府的视察,都还没有收到消息。兴元府到绵州多远,不到八百里,快马加鞭不到三天的路程。虽说徐卫的命令没有用银牌加急,但也不至于拖到现在?这不禁让徐九有些恼火……
绵州,川陕宣抚处置司。
自王庶还在绵州时,因已向朝廷奏请退休,所以那段时期他就处于半退隐状态,本司事务,由参议张浚,参议王次翁等人主持。王庶虽然离开了绵州,但宣抚处置司事务还是处理得井井有条。各幕僚佐官自司其职,倒也相安无事。直到徐卫的命令送抵绵州,这才在宣抚司挑起剧烈争执。
这日上行,绵州百姓仍和往常一样,优哉游哉,虽然才是上午,但茶馆里已经人满为患。四川这个地方,因为是盆地,四周阻隔,再加上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所以造就四川人闲散的作风。不管是这个时代的四川人,还是后世由湖广填来的四川人。
宣抚处置司里也有一样,官员们泡上茶,在开始办公之前,三三两两地聚作一处,吹牛闲聊。反正现在也没甚大事,仗不打了,钱粮也不用愁了,是该放松放松了。
在二堂里,那些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干办公事等佐官都聚首闲谈。所说的,无非都是些官场上的新旧事情。正说得起劲时,忽听mén响,众官扭头看去,只见一名驿卒,满头大汗,xiōng前的衣裳都被汗水浸透,身背信匣,在官员们转过头来后,他在堂外俯首抱拳道:“宣抚相公银牌加急送件。”语毕,取下背上信匣。
一名干办公事上前接过,折身回来,一边看那信匣,口中道:“徐太尉银牌加急,不知何事?”
“还能什么事?就上次那桩。”一名准备差使随口道。
“按道理来说,现在川陕没有主管,应当……”这人刚开口,就被同僚打断。咱们还是别讨论这事,几位长官正为这个争执呢。
那干办公事将急件jiāo给主管机宜,后者又拿了往里头送。张浚因公还没有到衙mén,他遂将这急件送到了参议官王次翁手里。
王次翁,齐州历城人,也就是后世的山东济南,进士出身。他本来在别处作官,因为徐处仁为首相时,他作过秘书少监,起草行文很有一手,给徐处仁留下了印象。当徐公任重新出山,任四川宣抚使时,他正落难赋闲,所以徐处仁将他举为四川宣抚司参谋,后转参议。
王庶不理政务时,曾经让张浚主持,但张浚在四川毕竟资历太浅,很多事情要借重王次翁。所以实际上,现在川陕宣抚司的公务主要是由他和张浚共理。
王次翁年近六十,因为山东人的缘故,身材还算tǐng拔,也有些威仪。当徐卫的银牌加急件送到他手里时,他看了一眼,放在案桌上,坐去,继续笔走龙蛇,似乎没太当回事。
过了许久,张浚还衙,听说徐卫有急件送到,这才到了王次翁办公堂,问道:“王参议,徐宣抚有急件?”
“嗯?哦,有。”王次翁指了指案头的信匣说道。
张浚走上前拿起一看,那信匣还没有开封,遂亲自启开,拿出里头的急件看毕,神情凝重。王次翁抬头看他一眼,又低下头去,随口问道:“说什么?”
“还是上次那事,让绵州本部将宣抚处置司大印,送到秦州。”张浚低声说道。
听到这里,王次翁放下笔,沉yín道:“看来,徐宣抚还当了真了。”
“正是,上次他传令下来,咱们没办。此番银牌加急,恐怕拖延不过。”张浚道。
王次翁想了片刻:“那就给他回个消息,就说这于制度不合。”
张浚摇摇头:“没有这么简单,我曾在徐宣抚帐下短暂效过力,此人作派雷厉风行,他此番银牌加急传来命令,已经说明他不太高兴了。”
王次翁眉头一皱,起身道:“德远啊,这朝廷自有法度在,徐太尉虽然是你我长官,但宣抚处置司的大印岂能说jiāo就jiāo?这一方印,关系到川陕两地的权柄,怎么能给他?”
“但他如今是本司唯一长官,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上jiāo大印才是。”张浚为难道。
王次翁摇了摇头,以一种前辈看后生的目光注视着对方,笑道:“德远此言差矣,虽说于情于理该这样,但于法则不通。”
“为何不通?”张浚问道。
“你忘了?我不是说过么。徐太尉虽充本司宣抚副使,但朝廷有明令,让他‘免签书本司公事,专一措置缘边战守’,也就是说他是带宣抚副使头衔,但不管宣抚日常事务。”王次翁解释道。
张浚眉头拧成一团:“但后来朝廷明诏里,已经没有强调这一点。只说仍充川陕宣抚副使,而现在本司又只有他一个是长官,岂不就……”
“唉,你怎么就转不过弯来?进行虽然没有强调,但也没有明确指出就他参与本司日常事务吧?”王次翁道。
张浚想了想,还是觉得不靠谱:“可他上次以宣抚副使身份行文川陕两地,要求各府州军县开始办理流民返乡的事宜。王宣抚也没说不合制度吧?”
王次翁笑着摇了摇头:“王宣抚的xìng格你还不知道?他是个忠厚之人,实诚君子,不想跟徐卫有冲突,所以纵容了他。可咱们现在既然主管本司,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再说了,又这不是一块石头,这可是大印!”
张浚一时无言以对,王次翁见状,宽慰道:“你不用担心,你我又不是有什么异心。我们暂时掌管印绶,等到新任宣抚使来,自然就要移jiāo。”
“可徐宣抚极有可能扶正,你应该知道吧?”张浚问道。
王次翁肩膀一耸,显然有些不以为然,口中却道:“那就到时候再说,反正现在,是无论如何不能jiāo印给他,除非有杭州行朝的命令。”
张浚思之再三,权衡又权衡,还是道:“王参议,这事我始终觉得……”
“唉,罢了罢了,若徐太尉怪罪下来,我担着就是,如何?”王次翁像是有些烦了。
张浚脸sè微变,解释道:“我并非这个意思。”
“来,不说这个了。我这正有件事要跟你商量。”王次翁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久纠缠,岔开了话题。语毕,拿起桌上刚才写好的公文,递到张浚面前。
趁张浚看的时候人,他在一旁道:“两兴安抚司驻汉中,所节部队也是原来陕西宣抚司的直属部队。为了抗金之故,归给徐太尉节制。但现在战事已经结束,蜀口不再需要重兵防守。王彦一军,是不是就应该还给宣抚处置司直接节制?”
张浚览毕,作难道:“道理上是这样,但是……”剩下的话他不太好说。你想想,刚刚拒绝jiāo印给徐太尉,现在又提将王彦一军脱离陕西制置司节制,还给川陕宣抚司,这怕是要引得徐宣抚不快啊。
王次翁终于有些不耐烦了:“德远啊德远,我怎么觉得你有些惧怕徐太尉?我们又不是故意和他为难,这都是按制度在办事。再说了,你我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受天子诏经营地方,徐太尉帅臣而已,你怕他作甚?”
张浚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作sè道:“我不是怕他!而是……罢了罢了,就依王参议所说吧。”
就这么地,徐卫以银牌快马加急送往四川的命令,仍旧没有得到执行。绵州方面坚持的理由是,虽然说官家晋升徐卫为“枢密副使”的诏书中,并没有再强调让他“免签书本司公事”,但也确实没有明确规定他可以参与本司行政。大印事关权柄,所不能轻易jiāo付。
张浚遂以宣抚处置司的名义回复徐卫,委婉地指出,这恐怕跟制度不合。至于王彦一军划归宣抚处置司直辖一事,张浚死活不肯参与,王次翁书生意气,干脆自己出面,行文兴元府。
王彦一接到命令,心知事情要闹大,派人飞奔秦州,向徐卫请示。
秦州城,徐卫官邸。
在紫金虎那个摆满各种典籍,但永远只看史书兵书的书房里,他正埋首案间,一边看一边记。那模样,绝对比前一世上学时认真多了。
几声细微的敲mén声响起,徐卫起初没听真切,直到对方又响两下,他才抬起头。一看,有些意外,笑道:“进来。”
来的,便是他的xiǎo妻祝季兰。嫁到徐府日久,如今她倒也不像原来那般拘谨。因为她渐渐发现,徐卫虽是个武夫,但却并非狂躁粗鲁之辈。肚子里或许没有多少诗书,但说话作事却也得体。而府中的nv主人张九月,虽然也是大字不识几个,但却是个心地善良,没有心计的好人。男nv主人都如此,府中的仆从们也都忠厚踏实。
“你怎么来了?”徐卫笑问道。
“这几日除了偶尔陪姐姐出mén以外,剩下的时间都闲着,听说太尉书房里典籍众多,所以,奴家想来借阅几本。”祝季兰轻声道,语气虽轻,却不似从前那般紧张惶恐了。
徐卫听得笑出声来:“借阅?书架上自己拿吧,想看什么拿什么,也不用还了。”
祝季兰一笑,便道:“太尉不必管奴家。”
徐卫也不跟她多说,又埋头忙自己的。祝季兰轻移莲步,到书架前,只见那满架的书,虽然说堆放得整齐,又打扫得干净,但随便chōu出哪一部,都没有翻阅的痕迹,显然,太尉从来,或者说很少看过。
选了几本,大多是些解闷逗乐的杂书,拿在手里,正要出去。但看到徐卫专心致志的模样,不由得好奇。心想,太尉在家时,除了陪家人以外,很多时间都在书房里。你看他现在埋首案间,好似用心治学一般,不知在看什么书?
她站在徐卫身后,稍稍探出脖子,只见徐卫左手按着一本书,右手在空纸上飞快地写着。老实说,她觉得太尉的一笔字实在是,不堪入目。且不说笔力,构架什么的,光是工整都谈不上。偏生他又一派飘逸的手法,那字写得是大的大,xiǎo的xiǎo,满篇看去,就跟jī爪扒出来似的。再看内容,看到“张义cháo”“归义军”等字样,也不知道是史籍还是什么。
徐卫心无旁骛,写了一阵,突然发现祝季兰怎么没动静。刚一侧首,怎料对方在她身后,不禁骇了一跳。若是从前,祝季兰肯定惊慌失措地告罪,但这次,她却忍不住想笑。因为在她印象里,徐卫是军队统帅,杀人不眨眼的。怎知这样的人也会被吓到?
“我说你怎么在我背后半点声响也没有?看啥呢?”徐卫苦笑道。
“奴家是在看太尉治何经典,也好学习一二。”祝季兰道。
“得,你就算了吧。我读的书,加起来可能还没你多,还谈什么治学?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几年戎马倥偬之间,这笔字长进了不少,你觉得呢?”徐卫抬起刚写好的稿子问对方道。
祝季兰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尴尬地笑笑,勉强道:“写得,还是比较顺。”
“顺?什么意思?你是说我写得快?”徐卫很认真地问道。
“太尉用笔就跟使刀一般,迅捷如风,但……”祝季兰干笑着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徐卫忽地叹了口气:“行了,你也不用勉强,我这笔字,有时候自己都看不太明白。”按说各人写的字,就算再差,至少自己认识。但徐卫却有这个困扰。因为他抄的笔记全部都是按照书本上的字体,也就是繁体,再加上写得潦草,有时候自己都不认识了。
“那太尉可以专mén请人教啊。”祝季兰建议道,但话出口,不得徐卫回答,又自顾道“哦,是了,太尉事务繁忙,根本没有那个空闲。”
语毕,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自告奋勇道:“对了,不如太尉将写好的文稿jiāo给奴家,由奴家再誊抄一次,如何?”
“你字比我写得好?”徐卫问道。
“太尉一看便知。”祝季兰嫣然一笑。
徐卫不多说,直接起身让了座,指着刚抄完的那一篇道:“你把这篇誊抄下来我看看。”
祝季兰应一声,端正坐姿,铺平纸张,又将镇尺压上,然后取了笔,细细地沾上墨汁,这才一丝不苟地写了起来。
徐卫在后头看着,只见笔尖轻颤之际,那一个个娟秀的xiǎo字就落在纸上。而且她写得还不慢,一转眼就是一行。比起自己的那笔字来,一个是宫里金枝yù叶的帝姬,一个是乡间捡牛粪的柴禾妞。
看了一阵,啧啧称赞道:“到底是书香mén第。”
祝季兰抿嘴一笔,手中笔却丝毫未停。徐子看了一阵,身子渐渐下俯,目光渐渐上移,落在她的侧面。只见祝季兰十分专注,所谓认真的nv人最美,这个时候的nv人,既不矫róu造作,也不扭捏作态。那张粉里透红的侧脸,配上清澈的眼神,倒是让人心动。
祝季兰本来心无杂念地写着,但渐渐的,刀子感觉到有一股热量越来越近,心中便不那么淡定了。越往后,那感觉赵明显,最终,她就已经听到了呼吸声。显然,徐卫的头,就在她的头上。
心里头不禁有些慌了,手中的笔也开始不听使唤,突然,听得徐卫道:“你这字,有渐渐向我靠拢的趋势。”
抬起头来,看了太尉一眼,又赶紧低下去,祝季兰有些不自然地说道:“写字最要紧的便是专心,所以……”
话没说完,徐卫的脸贴了上来:“所以什么?”
。16kbook。
第六百二十五章以退为进
第六百二十五章以退为进
“太尉,张三官人来了。”正当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外头响起。
徐卫这才直起身来,颇有些扫兴,祝季兰则放下笔起身道:“那奴家就先行去了。”
“嗯,好。”徐卫微笑道。
祝季兰身子一动,却又转回来看了案上一眼,继而道:“若太尉不急着看,奴家就将这些文稿拿去,等誊抄完了再送回来了,不知……”
“最好不过,那我就提前谢你了?”徐卫道。祝季兰一笑,便将案桌上的文稿叠整齐,连同着选的那几本书一齐带走。
“叫他们请张三到我书房来。”徐卫在背后说道。
不一阵,张庆快步而入,一进来脸上似笑非笑:“太尉,家中多了个抬笔杆的,如何?”
“tǐng好,不错。”徐卫连连点头。张庆哈哈一笑,两人都坐了下来,不等徐卫开口去问,张三已经从袖子里拿出一件东西来,一边递给对方一边道:“说来也怪,刚刚收到王彦和徐四哥报来的急件,说是绵州方面下文给他们,让两当安抚司以后听绵州节制。”
徐卫本来脸上一派和气,听到这话,顿时严肃起来。展看公文看毕,勃然sè变道:“这帮竖儒”
张庆打量他几眼,道:“我也觉得这事作得有些过了,两兴安抚司虽说是由从前的宣抚司直属部队组成,但一直是受制置司节制的。再说了,太尉如今是川陕长官,这还不是一样么?何必多此一举?”
徐卫一声冷哼:“你有所不知,在此前,绵州那帮人背着我调了两兴安抚司两千人马。我去兴元府时得悉此事,便命他们将大印jiāo出来。前后两次命令,人家充耳不闻现在又来这手,摆明了,是要跟我过不去”
张庆并不知道还有这一桩,听罢细想,也觉得不对。收到王彦和徐四哥这封急件时,自己还认为事情可大可xiǎo,但现在看来,这事不可能xiǎo。四川官员是想挑战太尉的权威
“不行宣抚处置司的大印我必须接掌否则,任由他们发号司令还得了?”徐卫斩钉截铁地说道。
张庆摆摆手:“太尉先别急,这事不太对。他们为何这般作?现在是张浚等人在主持宣抚司日常事务吧?他怎么……”
“哼哼,张德远想管干宣抚司?他还差得远我作陕南招讨使时,他不过是我的幕僚”徐卫看来是真有些光火。
张庆想得出了神,喃喃道:“还是不对,徐宣抚和王宣抚俱已退休,你是宣抚司唯一长官,他们没理由这么作啊。要不,太尉亲自去趟绵州?”
“我没那么闲你给我下文绵州宣抚司,让主管官员马上到秦州来娘的,平日里老子对他们和和气气,这帮撮鸟还登鼻子上脸了”徐卫怒道。
张庆应下,随即又道:“那王彦和徐四哥怎么办?怎么回复他们?”
徐卫一时沉默,按说吧两兴安抚司是受陕西制置司节制,王彦是我的老部下,四哥那就更不用说了,而且两兴安抚司的部队当初组建时,也是我秦凤将士占大头。我一句命令,谁敢擅自调动部队?但话转过来说,这件事情有可能会闹到杭州去,我不能作得太绝了。否则,当时行朝那帮人又该有想法。
正这么想时,张庆建议道:“我的看法是,还是让王彦回复绵州,表示遵从节制。因为毕竟宣抚处置司是川陕两地主管衙mén,而且他们又盖着大印,用宣抚处置司的名义下的令。至于账,慢慢算不迟,太尉意下如何?”
这跟徐卫的想法不谋而合,紫金虎当即应允道:“对,就这么办,免以授人以口实。”
“那好,我回去衙mén就给两司行文。”张庆道。
当以徐卫名义发出的征召传到绵州时,张浚知道徐宣抚肯定怒了,本想亲自到绵州向长官解释原由,但又有些畏惧。王次翁则说,不必去,咱们把事情向他报告清楚也就是了。直到这时,绵州方面才以书面的形式向徐卫解释为什么不jiāo印。徐卫收到他们的报告以后,怒归怒,但对方有一点说得却是实情。尽管自己入朝觐见后,官家下诏擢自己为“枢密副使”,并且将陕西诸司都归制置司节制,进而没有再重申说什么“免签书本司公事”这样的话。但也确实没有明确规定就让自己参与宣抚司决策。不过,张浚等人不请示自己,就擅自以宣抚司的名义下令,就算制度上没错,道理上也说不过去。
不管绵州那些人是有意钻空子,跟自己对着干,还是真的恪守制度,这件事情都必须尽快nòng明白。有鉴于此,徐卫决定上奏行在。
六月七月两个月,宋金双方在襄汉和淮南两地全面接战。完颜宗弼夺取随州和光化军以后,开始全力进攻襄阳城。岳飞退到郢州后重整兵马,打算夺回随州,但此时何灌下令给他,让他先不要着急。眼下金军攻襄阳正急,以韩世忠和刘佥的手段再加上襄阳城防的坚固,金军想拿下来还缺副好牙口。我们暂时等上一段时间,待其士气低落时再作计较。
何灌这个做法,不仅仅是想等金军士气受挫,更重要的是,他在等折家军。从前,襄阳一旦有事,折家就从江西驰援。但这一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