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梦-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芙蓉:“有吸引力,有很大的吸引力,正仕,我们到四川去,开辟一片新天地,为大清建功立业,为管家子孙后代建万世基业。”
正仕:“我听爹妈的,四川是我们的故乡,造福桑梓,子民之责,只是这摊子交给谁?而且秣陵古城的开放还有许多事。”
管世敦:“从今天到回四川至少有两个月时间,你们立即着手招聘秣陵古城的管理班子,我想让你余表叔去上海管海运的日常事务,让你二哥二嫂,回驻江宁,接受这一摊子,也兼管上海。都是管氏产业,谁管都可以。”
刘芳:“我们过去只是立足重庆,开发了江宁、京师、琼州三个点,现在加上川西第四个点,但这是一个转折点,川西开发出来,就立足川西,开发全川,然后立足全川,开发全国,在辅佐皇上建立太平盛世的过程中,确立起管家在全国首屈一指的经济地位。这就是你爹、你妈的理想和抱负。要实现这点要靠你们这一代的全体兄弟姊妹,靠为我们辛勤劳作的全体人员。”
管世敦:“现在,我们建立起一套招聘管理员工的办法,每个产业建立起一套管理班子,一个地区几个或十几个产业有一个总管事,将我们的管理简化到管理总管事一个人,这样再大的产业管起来都不很吃力,以后要成立个监督、检查班子,随时对每个班子进行检查。这个经验在开发川西时就可以运用,在开发中逐渐物色人,建立起管理班子,虽然增加了开支,但你可干大事,找大钱,找回来的是其好多倍。”
正仕:“爹,我们明白了,我们立即着手对古城秣陵管理班子的招聘。”
管世敦:“立即带信叫正玺来江宁。”
正玺立即赶来。
管世敦:“正玺,爹妈奉旨开发四川,并带你五弟正仕夫妇同去,江宁府这一片产业就交给你和岳虹进行管理,上海海运交给你余表叔,你那儿单纯,这儿共十三处产业,头绪多,所以调你们过来。这里除秣陵古城正在招聘管理人员组建管理班子外,其他皆已有现成的管理班子,并有一个总管事。现在你去找余表叔谈一下,然后带他去上海,把上海的事交给他,你就带岳虹回江宁来,你五弟俩口目前还不走,把你们带熟了才走。那至少是八月底以后了。”

第七十五章 历史转折

第四天,正玺就带岳虹搬回江宁来了,第五天管世敦夫妇便乘自己的坐船回重庆了。回重庆后随即去了川西,两个人是坐船去的,只带了几个随从,对成都以西的广大荒地进行考察,选中了广汉、温江、新津三县相连的一大片荒地约一百一十万亩,其中十万亩为桑园地。对个别地方有插花式的几户农家,管世敦说:“请知县给他们换块好地,我们再补偿点钱就解决了。”
在查看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大量的无主桑树、果树,刘芳说:“这太好了,把桑树全部移入桑园,把果树集中到一片山地,这样桑园也建起了,果园也建起了。”
接着他们又进入成都,看了过去锦官城。
刘芳:“这里规模太小,且在城内也施展不开,不如在桑园内选块地,建锦官城。”
大家回到划为桑园的大片地上,选定了东南角两条大路交角之处一千亩作锦官城,他俩主要看重它的交通便利,而且距岷江甚近。
在成都,他派人送了封信去保宁给查礼贤大人,谈了皇上即将作出的决定,请他考虑四川州、县官的人选,尤其是川西道,一定要选跟皇上一心一意的。
八月初,管世敦夫妇皆回到重庆,作迎接皇上、六部大员及十八省督抚的事,决定官员们在渝期间通远门酒楼停止对外营业,调整了厨师和服务人员。
还在八月初一,根据刘芳事前在京师就安排好的,由北海舰队司令官管正兴驾无极舰来京师永定门外的永定河上等皇上一行。到后即通过三哥正瑜,告知傅大将军。正瑜也派出了高级厨师和送上大量的食品及几个服务人员,重新铺垫了卧具。第二天。皇上带着除兵部之外的五位尚书,及二位内阁大学士,在大将军的陪送下登舰,管正兴等舰上官佑在甲板上跪迎,傅大将军向康熙帝介绍了管正兴。
“皇上,这是北海舰队司令官管正兴,他亲自驾无极舰送皇上去成都。”
康熙帝:“我怎么有点面熟呢?”
管正兴:“皇上不记得末将了,当年太姥姥的猫爬上树不下来,是我捉下来的。后来有个大内侍卫不服,要跟我比武,比试。”
康熙帝:“我记起来了,你一回合就把他打的跪在地上,那时你才十三岁,是个小不点,一晃几年,你就成为朕的手下大将,好好干。一定前途无量。”
管正兴:“谢谢皇上的恩德,一定好好干,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傅大将军:“皇上,要开船了。属下就告辞了,一路保重。”
康熙帝:“你也要保重。”
由一艘战列舰在前面开道,无极舰迅速南下。五天后便到达江宁,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江宁知府等皆在码头迎候。随即上船参见了康熙帝,管正玺、管正仕、郁芙蓉在无极舰中间大厅设宴招待皇上和所有官员。
第二天在两江督抚、江宁知府陪同下。上午参观了造船坊和八阵图,下午参观了莫愁园,莫愁园附近的五千亩养鱼塘,观看了二万亩高粱地一望无边的红高粱像一片燃烧的火焰,还看了大型养猪场,接着参观了肉牛养殖场,金陵大曲酒作坊。
回到舰上,康熙帝感慨无限地说道:
“什么是治世,什么是盛世,我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有点谱谱了,江宁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玲琅,酒楼饭店,这是繁华,但造船坊、烤酒坊、养牛场、养猪场、养鱼塘、万亩高粱地这才是兴盛,有各种种植、养殖,各种制作,产出大量的东西,市场才会繁荣,百姓才有用的。东西多了,人人都在做事,都有收入,哪的还会有盗贼,盗贼失踪,自然就会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贞观之治所记载的情况。”
第二天又去看了秦淮河上的延缘园、横岭山顶秦淮明珠及秣陵古城,大员们更有感触,昔日纸醉金迷,腐朽糜烂的销金窟而今变成清新繁荣、健康向上的游乐园。
康熙帝对臣子们说道:“我们要实现天下大治的盛世局面,但绝不要前朝那种腐朽、奢靡的秦淮河,而是现在这种清新高雅的秦淮河,这个界限一定要划清楚。”
什么叫天下大治,通过两天来的参观,大家心里逐渐明确些了。
康熙帝:“众爱卿,看来,江宁这两天没白参观,明天我们就离开江宁去重庆了。”
八月十五,康熙帝召开的关于促进国家迅速发展,实现天下大治的直隶和十八省督抚的重要会议准时在重庆五福宫召开。
康熙帝:“朕作为一国之君,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将建立太平盛世,实现天下大治的群臣会议放到我大清西南重镇重庆召开,不仅大清立国以来是第一次,而且怕有史以来也是第一次,无论成康之治,文景之治亦或贞观之治或开元之治,都是后人的评价,后人的褒奖。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提出建立大治之世,建立康熙之治?用我们君臣之力,用百姓之力把这个目标实现呢?前人回避这个问题,多数都是昏君庸臣,他们根本不想为四民百姓建立治世,有的则认为几千年才出现四次,自开元之治以来,已达千年,都未出现过,因而放弃了朝这方面的努力。朕敢为天下先,主动提出建立治世,并带领全国臣民实现它,让全国百姓都过上太平盛世的好日子!”
众臣:“皇上英明,决策英明。”
康熙帝:“什么是太平盛世,今天每人发了本《贞观政要》,上面写的有,但这是书上写的,从明天起我们要在重庆参观,大家会明白太平盛世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努力,完全能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各省督抚这才明白皇上到重庆来的深意。
午饭后。以皇上为首,带着群臣。从通远门漫步到朝天门、看到重庆城繁华的街道,丰盛的店铺,焕然一新的门面,金碧辉煌的衙门、城门,清洁的街道,人们各事其业,对他们这一行只是拱拱手,报以善意的微笑,更无叫花子和衣衫特别破旧的人。在朝天门看了雄伟的两江汇流,并在朝天门酒楼七楼的贵宾厅由管世敦设宴招待大家。
吃晚饭时,康熙帝说道:“今天下午看了重庆城,大家有什么感触呀?”
多数人皆赞扬重庆经济繁荣,街道整齐,百姓有礼貌,民风纯正。
也有的认为,皇上穿行于百姓之中太危险。
康熙帝:“天下臣民的皇上,穿行在臣民之中。有什么危险?你以为人人都会犯上作乱?人们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他会犯上作乱吗?不客气地说。在别的地方我要被保护在铁甲战舰里,但在重庆没得这个必要,这里没有游手好闲的人。都吃得起饭,安全的很。我不止一次在这里和商界巨子们同桌共饮。他们许多人都知道我是谁,他们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当作他们自己的兄弟,有许多生意上的事向我倾述,我也力所能及的帮他们解决,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兄弟情谊。我怕什么?你们大胆地去逛街,买东西、讨价还价,没得事。”
第二天骑马去青木关,看了几十里果林带,你想吃水果,可以自己摘,也有人帮你摘,大家看了六千亩鱼塘捕鱼,看了酒厂,也上山看了养羊场,养牛场,养鱼池,并在避暑楼吃了丰盛的中饭。
第三天去了合川,看了最大的七万亩的大稻田,看了万亩养鱼池,看了制盐作坊,也看了军马场和宝马场。
康熙帝:“这个军马场在对吴战争时,主要用马都是由这儿提供的。看完后便从合川一船坐船回重庆城。
在船上,康熙帝说道:“在重庆你们看到了什么?”
甘肃巡抚:“陛下,我像闻到了一个治世的气息,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江西巡抚:“陛下,我拿《贞观政要》记的对比了一下,简直有点像上面记的一样。”
康熙帝:“二位说得对,这里可以闻到太平盛世的气息,这里与《贞观政要》记载的有些一样,但我并没有说这里已进入盛世时代,我只想说明,只要我们努力,太平盛世是可以在我们手头实现的,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众臣:“是的,通过努力,我们也可建成太平盛世,重庆就是样子。”
接着两广、直隶、两江及浙闽四位总督介绍了他们的设想,有的很有新意,引起大家热议,受到启发。
康熙帝:“四位总督讲的都各有特点,可见都认真执行朕的旨意,更多的省没有讲,两月后,各省皆要把你们怎样实现治世的规划报给朕,朕认真评阅,然后发还给你们执行。明天我们去成都,看看天府之国是怎么回事,大家饱读载籍,对自李冰治蜀以后的川西平原大坝的描述,都没有忘记吧!”
众臣:“没有忘记。”
有的当即背出:“都江堰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也有的随口吟出:“从此以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还有人背出宋人郭允滔的评价:“秦用李冰治平水患,蜀自是安宁,而汉高帝用之以取三秦,其所系不亦重乎。”
五天后,船到成都,大家看到的是都江堰年久失修,水网淤塞,土地荒芜,农桑不举,人烟稀少,大家为之不解。
纷纷说道:“陛下,定鼎这么多年了,修复都江堰这项重要而并不太难的事怎么都没有做,这个官是怎么当的。”
有的说:“这哪的是陆海,完全是荒漠,这么好的田都荒着,简直是暴殄天物。”
湖广总督:“我们湖广填四川,来了这么多人到哪的去了?原以为我们的人把川西已恢复成天府之国,一看还是这样,太令人气愤了。”
有的说:“四川督抚呢?让他给大家解释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有的说:“皇上把这么好的地方交给他,他却玩忽职守。这样的人怎配当总督巡抚,应该革职拿问才是。”
康熙帝:“对勤谨治事。朕不吝爵赏,对玩忽职守者,朕绝不姑息。现已将二人革职拿问了,对他们那一伙祸国殃民之徒,朕一个都不放过。朕将立即组成新的治理班子,恢复四川天府之国的地位,大家放心。”
众人:“皇上英明,四川有救也!”
无极舰载着皇上及各省督抚沿岷江支流进入成都,在谭虓的带领下进入四川总督府。康熙帝在公案后面的座位上坐定后,对侍卫道:“把玩忽职守的原四川总督鲁元朗及原四川巡抚赵同芳押上来。
一会儿被夺了官帽、官服的鲁元朗、赵同芳被押了进来,一见皇上坐在上面,知道大势不好,立即伏在地上连喊“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康熙帝:“朕把偌大一个四川交给你二人,你二人却搞的水利废弛,田园荒芜,百姓失业。四川一片萧条,你怎么给朕解释?”
二人:“臣玩忽职守,臣知罪。”
这时,一个侍卫进来递给皇上一个纸条。皇上看后,说道:“难道光是玩忽职守,还有其他没有?”
鲁元朗:“臣忠于皇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康熙帝:“这是你的夹墙里抄出来的东西中发现的。你在康熙十年,广西巡抚任上。曾收受吴世У幕呗福逋蛄剑衷谝嗑呋瘢阍趺此担坷慈耍舛舜蛉胨览危厝ソ恍滩可笪剩槌囊镒式缓笕巫骺⑺拇ㄖ谩O衷谇肜舨砍檀笕诵岭薜奈乌椤
吏部尚书程必答打开诏书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委任原云贵总督刘汉章为四川总督,原川北道道台查礼贤为四川巡抚,原驻成都的谭虓将军为四川提督,钦此。”
三人出班,伏地谢恩,三呼万岁。
接着又打开第二份诏书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委任江苏巡抚骆东升为云贵总督,原江宁知府李远浩升任江苏巡抚,原江宁县周泽民为江宁府知府,钦此。”
骆东升跪地谢恩。
康熙帝:“刘汉章,查礼贤,谭虓你们都是在重庆任过职的老熟人,现在朕把整个四川交给你们三人,你们知道该怎么做,朕就不多言。你们首先要清查鲁元朗、赵同芳二人的死党,营造一个利于大规模开发四川的大好环境,首先在川西见上成效,然后逐步开发全川。
刘汉章、查礼贤、谭虓:“谢皇上教诲,臣等一定在三年之内大见成效,请皇上放心。“三人恭送皇上和众位大人直到清水河边,看着皇上的无极舰起锚南下。
三人回到衙中,商量落实皇上的旨意。
查礼贤:“我们这个班子的形成主要是刘芳刘大人对皇上的举荐,皇上在几个月前由刘大人陪同巡查川西时,已交给管家协助我们开发川西的指令,现管大人和刘大人他们已有一个很细致的但很辉煌的计划,就等我们三人上任后立即执行。现在他们已随皇上到成都,坐船就在这不远的地方。”
刘汉章:“原来皇上点明仍用重庆的方法,他已是胸有成竹了。谭大人你知道他们停船的地方吗,如知道,立即请他们俩来衙门一叙。”
查礼贤:“刘大人,大家都是老朋友,不如我们直接去到他们的坐船上,拜访他们。更何况这个衙门都是原总督的人,你这么放心啦?”
刘汉章:“查大人说的有理,走,这就去!”
三顶骄子很快便走到刘芳的坐船边,老朋友见面分外亲热,刘芳拿出了酒,端出了厨子准备的菜,拿出江宁酿造的金陵大曲,大家畅饮起来。
刘汉章:“二位大人结交江宁新朋友时,不忘老朋友,首先感谢二位举荐之恩,大家干杯。”
大家:“干杯。”
刘芳:“三位大人都长期在川西任过职,对川西绝对有感情,由天府之国。水旱从人的陆海,变为如今的不毛之地。谁不心痛?所以皇上把川西开发的重任交给我和世敦时,我的先决条件两点。一是开发不当官,以百姓身份进行;二是彻底重组四川的主官队伍,皇上早在四月份就视查了都江堰灌溉系流,看见昔日的几百万亩良田的荒芜现状,当时就准备换人,换谁?皇上当时要听取我的意见,我就举荐了三位,皇上当即同意,我又建议用现在这种方式进行更换。以便教育十八省的督抚,对皇上的宏图大业阳奉阴违,玩忽职守者,这就是下场。”
刘大人:“在查抄中发现了鲁元朗与吴世Ч唇岬闹ぞ荨!
刘芳:“我估计你总督衙门的府库也不是怎么充裕,照此线索追下去,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查抄的金银珠宝玉器等物资就够你总督衙门开张了,查大人也要顺藤摸瓜,换掉一批府县官吏。这样你的巡抚也好当了。”
刘大人、查大人:“谢谢刘大人指点,我将对这批人先打一百杀威棍再说。”
管世敦:“把一些关键县的官换好了,我们的开发才谈的上。”
刘大人:“管大人、刘大人,听查大人说你们已有一个开发川西的计划。给我们讲讲,我们也好配合。”
刘芳:“三位大人,是的。是有一个计划,简单来讲就是首先修复都江堰灌溉系统。然后开发一百万亩稻田,建十万亩桑田。养蚕子,然后重建锦官城,发展成都的丝织业,一句话恢复自古农桑甲天府的优良传统。”
查大人:“刘大人,具体讲我们三人怎么做?”
刘芳:“首先动用谭大人的三万人修复都江堰,工程并不复杂,只是疏通灌溉系统;第二把我们选中的郫县、温江、新津三县的一百一十万亩划给我们,迁出上面零散的农户,下面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只是谭大人的军队还要继续用,一是留二千人作都江堰灌溉系统的日常维护,二主要是用来挖连接涪江、沱江、岷江三大水系的运河,让三江能互相通航,说清楚,虽然这两大工程都是造福广大川西百姓,大家受益,但所需费用仍由我们一家出。”
管世敦:“三位大人,我仍想沿重庆之例,把川西各县无主的桑树和果树让我移栽到我的桑园和果园,这样我就能把锦官城很快建起来,而且织出丝绸,你们也好向皇上交代。”
刘大人:“这几点没有任何问题,查大人,这三县的知县,你熟不熟,怎么样?”
查大人:“刘大人,其中温江、新津是我任川西道道台时的老部下,没问题,另一个是我走后才上任的。”
刘大人:“立即换一个你原来熟悉的,关系好的老部下,绝不能在管大人他们要用的三个县出任何问题,最近几天就解决好,报上来。谭大人,你的士兵首先把这三县的渠道疏通好。都江堰工程复杂,先把水弄进来再说。管大人好早些耕出来,把田坎这些整好,总之,刘芳大人是这方面的内行,多向他请教,听他指挥。”
查大人、谭大人:“是!”
刘大人:“管大人、刘大人,我想问一下要种粮食你们准备投入多少人力?”
管世敦:“如耕牛充分,最多五万人,这包括种菜养猪的,种桑养蚕的。”
刘大人:“据我了解,都江堰在古代都是灌溉三百万亩,也就是还有二百万亩空起,是不是这样?”
刘芳:“由于你们的前任玩忽职守,造成无序移民,插花式的,加上本地农户,其分布可能在一百五十万亩以上,使空地分散,难于统一耕作和统一管理。”
刘大人:“由督抚发出指令,对移民重新统一安排,形成村社,既腾出土地,又便于管理他们,我想我是有这个权力的。如果又腾出一百万亩,给予管大人、刘大人经营,这样,川西平原的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管大人、刘大人你们看是不是这样?”
刘芳:“不客气地说,再给一百万亩我也收的下,多迁几万人过来就行。问题是会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管世敦:“我们再给要移出家庭一些钱作搬迁费,可能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刘大人:“这又要你们破费了。如果管大人、刘大人接受这种安排。就请二位大人先把地看好,划出来。我们再将百姓安排在不占的地方。路归路,桥归桥。互不影响。”
刘芳:“最好以县划分,他们在川西坝的东边几个县,我们占川西坝中间和西边的县份的地。刘大人,对那些移民百姓,最好有个亩数限制,以户计算或五十亩、七十亩,先划好,再进行有序安置。反正,川西坝的土地都一样。无所谓优劣好坏。刘大人你看如何?”
刘大人:“你说这两点都很好,把州县官吏调整好了,我们就解决腾土地的问题。”
刘芳:“我立即与谭大人去灌县作修复都江堰的准备工作,世敦立即回重庆通知正仕夫妇立即来成都,先对二百万亩进行划片设点,以五万亩一个点,应有四十个点,世敦再回去组织四到五万长工时,配备好每点的管事。同时准备耕牛农具,然后正仕负责找成都附近各州县木工邦,石工邦立即修整或修建各点的住房,猪圈、牛圈、芙蓉则负责桑园和果园的移栽。”
刘大人:“刘芳安排是合理的。就这样办。我立即出榜晓谕川西各县就我驻军修复都江堰灌区,望各县官绅百姓,配合支持。敢有阻拦破坏者,严惩不贷。同时。等州县官吏调整好后同样要出告示,新移民前来大规模垦植。将对老的移民按每户百亩到指定地点安家落户,总之各级官吏要主动配合与支持,这是年终考绩的重要内容,各人按说好了的办。”
第二天,管世敦带着自己的侍卫策马东下,刘芳和谭虓带几十位部将立即去都江堰,到了二王庙,向李冰父子上了香,刘芳当时拿出千两银票给庙祝,请修缮一下。
大家往上游走,过安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