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情缘-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银珠宝赴达尔罕城晋见小王子,酒席间离坐跪于小王子案前,命随丛献上聘礼,肯请迎娶夜莺莺公主。
小王子为加强鞑靼国各部的统一,自索乌托继位后也早有此意,心想此番联姻既可避免罗索忽部内乱,又可使其长久忠效自己,便当即收下聘礼、应允了索乌托。只是公主自去中原游历,已二年未归,迎娶之事还须等她回来才可安排,索乌托心中大喜,叩谢道,“一切听从父王安排。”
罗忽部各头领闻知小王子已将公主下嫁索乌,才个个臣服,索乌得以专心励兵牧马、积蓄箭粮,立誓来日再犯汉疆,报父亲被射杀之仇。
至初秋公主回到达尔罕城,小王子见女儿平安归来异常高兴,亲自在王俯中摆宴为她接风洗尘,公主便将游历中原城镇的见闻,详细说与父王和三位兄长,众人听了纷纷咋舌赞叹。
宴毕,小王子将公主领入后堂,说,“你回来得正好,我已将你许配给索罗忽部继任首领索乌托,过些日子就通知他来达尔罕城迎娶你。”
公主听了心中一百个不愿意,借口道,“孩儿还想陪在父王身边在待几年,多尽孝心。”
小王子叹了口气,说服安慰她道,“你母亲诞下你时难产亡故,你是跟着我在征战中长大,现在鞑靼国已统一,父王何尝不想你常年陪在我身边,只是你成年,不可能永远不嫁人,索罗忽部是我治下的一支重要力量,索乌托正当英武年华,你嫁与他,对于你和鞑靼国都百益无害。”
公主听了仍然不爽,低下头眼泪濮濮而下,哽咽道,“反正今年我是宁死也不出阁。”
小王子知她从小被自己溺爱,性格倔强好胜,不忍再逼她,就说,“婚嫁之事就依你意暂缓,你离开为父二年多,过两天带你去西南山中狩猎散心。”意欲在行猎时慢慢说服她。
公主这才破涕为笑,又拉着父王的手开始撒娇邀宠。
索乌托听说公主回国,立即派快马至达尔罕城请求迎娶公主。小王子专门谴信使告诉索乌托,拟于今秋末起兵犯明,胜归后即刻安排公主的婚嫁之事,如能掠得土地,新充疆域的二成,将全部做为陪嫁,归于索罗忽部。索乌托心中大喜,更加积极训练部族武士、准备随小王子出征。
几日后,小王子将国中之事托于三个儿子,自己知带随身数名亲兵,携了公主行至嘉峪关明疆以北的崇山峻岭中狩猎,在往西已是蒙古瓦刺国地域。众人在河边安下营帐,每日一早小王子领着公主去林中猎杀狍子、野兔、靡鹿等猎物,公主经过郑卿教授,射箭术更是大大长进,出箭既快又准,每每抢在父王之前射中猎物,引得小王子夸赞不已,公主更是舒畅欢快。
这日父女两向西追赶一头中箭的雄鹿,不知不觉已离开营地十几哩,突然间有数名蒙面歹徒窜出,提刀直奔小王子和公主,两人急忙拔剑迎战。
原来小王子统一鞑靼各部落后,势力渐大,不但阻碍了西部瓦刺国向东南发展的意图,还常有彪悍的鞑靼向西侵扰瓦刺国疆域,瓦刺国便深谋远虑,暗派密探混入小王子卫队,及时掌握小王子大军动向。这次小王子只带十余名亲兵,悄悄来鞑靼西北角边陲狩猎,瓦刺密探认为机不可失,前几日出城时已暗暗谴人密报瓦刺国王,速派杀手趁机行刺小王子,得手后再加祸明朝官兵。
几名瓦刺国刺客个个身手不凡,小王子和公主虽奋力抵挡,终是寡不敌众,苦斗了一个多时晨,力敌数人的小王子身上已多处负伤,体力渐渐不知,二人危在旦夕。
正可谓:危机四伏真情见,两肋插刀岂为钱,莫道巾帼无烈女,一生痴情肝胆献。




 第二十八章 狼烟再起

小王子父女遭瓦刺国刺客围攻,千钧一发之际,五十余步外林中弓声响处,一名歹徒径部中箭立即毙命,另三人慌忙退出格斗,四望寻觅放箭之人。然林木茂密,未及探明隐藏的对手,又有一名歹徒胸部中箭倒地,小王子趁机跃上挥剑结果了另一人,那名与公主交手的歹徒,见状丢下公主窜入密林逃盾。
见是古兴儿从树后闪出,公主惊喜万分,小王子却因失血过多晕倒,二人忙扶起小王子包扎伤口止血,古兴儿将他伏在背上,急急返回狩猎营地。
原来古兴儿独自到了达尔罕城寻公主,见着在公主帐中相识的女弁,探知她跟父王来此处狩猎,便急急寻来。单人独骑在山林中四出寻找,恰巧听到不远处有撕杀之声,遂下马循声靠尽,见是公主父女被刺客围杀,悄悄潜至暗处放箭救了小王子一命。
回到营帐,亲兵将随身携带的金苍药调好敷在几处刀伤处,因都只是伤及皮肉,歇养了十几日,小王子已完全康复。养伤其间,公主把古兴儿介绍给父王,小王子见他体格魁梧、武功不逊,又救了自己一命,心中甚是喜爱,只是顾及他是汉人,暂时不便封赏官职。
又见古兴儿与公主常场无拘无束地嘻戏,已看出两人情恋,想到已将公主许配索乌托,免不了惆怅万分、心存缔结。公主告诉父王,古兴儿全家已被朝廷诛杀、流配,欲在鞑靼国暂时安身,小王子听了,欣然应允,即刻赐其武士身份,二人不免欢喜。
回到达尔罕城后,古兴儿便留换上蒙古服饰,留在小王子军帐前听令,闲暇之时少不了与公主娱乐,他天性豪爽豁达,不久就与身边的鞑靼武士混的透熟。
且说雪娇劫了刘汤,绕道延绥才折向东北,悄悄回到宣府,先将刘汤藏匿在城外荒辟处废弃的窑洞中,自己径去镇国俯拜会石文义。
石文义在湖州时曾与她打过交道,自然认识,前些日子又谴刘汤寻她追索慧芫,至今仍无消息,今见她突然登门拜访,心中担心刘汤在京中扬一清俯中惹上麻烦,遂拱手相迎道,“扬小姐驾到,有失远迎,昔日在湖州莫干山中多有冒犯,如今我与你舅舅同为皇上效力,扬小姐不是来找我算旧帐的吧。”
雪娇也不客气,进屋坐下直言,“湖州的旧帐我无暇跟你计较,今天找你要作一笔私下交易。”
石文义心中一惊,暗想十之八九是刘汤出了事,探试道,“你我能做什么交易?说来我听听。”
“刘汤在太行山中意图绑架我,反被我擒获,现在被扣我手中,你立即将郑卿放回京师刑部受审,我就把他交还给你。”雪娇直截了当地告诉他。
“滞留郑卿在宣府做苦役,是江彬大人所为,我可能无能为力?”石文义满脸奸笑,意欲推托。
“江彬和你本就一伙,二日内郑卿未启程回京,我就杀了刘汤喂狼,他早就死有余辜了。”雪娇不愿再多废话,起身告辞。
石文义忙说,“扬小姐说话可要算数,我马上就去说服江大人,放郑卿归京。”
“一言为定,我要亲自送他回京,只要郑卿和公差平安上路,我保证将刘汤活着交还于你。”
石文义无可奈何,为救刘汤性命,只好找江彬放归郑卿,正好江彬得知潘永业已回京,随时会来宣府,也不想惹出太多的麻烦,立即写了公文,将郑卿交宣府衙役解送京师刑部。雪娇为防意外,便贴身伴随郑卿,出城后才将囚禁地方告之石文义,让他自己去取人。
因有内阁重臣扬一清府中的小姐伴护,两名衙役一路小心谨慎、不敢怠慢,吃住行止、敷药疗伤,皆听雪娇吩咐。到达京城时,郑卿身体已恢复逾半,进了刑部监房侯审,又有杨一清和安国良来狱中探视问候,狱头狱卒谁敢刁难,雪娇常陪了慧芫来狱中送饭,不免赏些银两给狱头,郑卿落得好吃好睡,身体渐渐开始复原。
正德九年夏末,潘永受内阁委托,携了秀秀和一行宫中随丛出京,来到宣府后入镇国俯见驾,见武宗一身威武大将军衣冠,甚是惊讶。
叩头行礼后,先将西征土藩大捷奏报和欲封赏名册奉上,武宗详细看了道,“爱卿鞍马千里,远征将士一举平定哈蜜和土藩,震我大明国威,圣意甚慰,所报封赏名册一槪照准,孤明日就下旨着朝中阁臣办理。”
潘永复又叩头,代表众将士谢恩,礼毕亲扶武宗回内室,问候道,“皇上久留宣府,镇国俯中衣食居行、奴裨伺候,怕是比不得京师宫中,奴才十分牵挂龙体是否安康。”
正德满脸兴奋,“爱卿不必多滤,孤已不是少年天子了,我要效仿先皇成祖,安边拓疆、扬名千古,此地有江彬处处悉心安排,未有不便之处。”
“我已将秀秀和几名皇上用惯的裨女、厨师一同带来,这样我才放心得下。”潘永利用主管内宫之便,无时不忘谗媚献殷。
武宗听了心中大悦,镇国俯中的裨女以鞑靼女俘充任、厨师是暂从军中借用,确实不称心意,此番以威武大将军仪仗出京,未带嫔妃随身伺候,日子久了竟时时念起秀秀,遂想潘永不愧东宫旧人,对自己体察关怀微至。
赐其坐曰,“你伺候我时间最长,升任司礼监后,对朝中之事应该已熟悉,我在京城宫禁之中,言行举止多受六部和内阁的重臣挚肘,移驾出京才觉无拘无束、舒畅自由。”
潘永自东宫时已伺候皇上,刘瑾被除后又升任司礼监,最善于洞察圣上内心想法和好恶,心知武宗已至成年,生性好强争胜、肆意张扬,不免事时时欲摆脱内阁挚肘。
只是明朝自朱隶以后,朝制严明、内阁权力逾大,这本身也加固了明朝政权的稳定,即使皇帝不理政事,国家机器也运转无恙。潘永夹在皇帝和内阁之间,一直小心维系平衡,如与朝臣为敌,必得刘瑾下场,因而自领职司礼监后,处处礼待内阁大臣,远不似刘瑾那般猖狂。
今见江彬利用的皇上宠信,勾结钱宁绕过内阁,蛊或武宗、干预朝政,潘永心中也有微辞,便奏道,“皇上离京日久,不仅朝臣纷纷柬归,皇太后也十分牵挂,命奴才一定要接回圣驾,不如先移驾回京,待边关战事起时,再领兵亲征不迟。”
武宗沉闷不语,沉思片刻道,“容我来日出城狩猎时再问问江彬,你明天携我圣旨先行回京,协助内阁六部封赏西征将士,赐地之事就依杨一清主意,以鼓励官军多在边疆屯田,才可永固边防。”
潘永知他次日还要出城狩猎,不便再多言,传秀秀及裨女入内伺驾,自己叩头退下。
翌日,江彬陪伴着武宗出城往西百余里狩猎,午间歇息时,听圣上说皇太后催其返京还宫,江彬赶忙奏道,“近日我已接报,小王子正在聚集各部落军马,欲在秋熟之际再犯我边疆。”
“既然如此,回京之事暂缓,你抓紧训练四镇官兵,我领威武大将军职御驾亲征、指挥歼敌。”
至九年秋熟之季,鞑靼国小王子传令阿罗出、满鲁都、迎思兰、索罗忽各部落,趁着水草丰盛、人强马壮之际,尽起军马在东胜集结,准备进袭大同、宣府。古兴儿和公主亦随小王子大军出征,欲寻江彬、石文义为被掠牧民报仇。
草原上旗幡招展、万马嘶鸣,十余日内已聚齐十万人军马,小王子兴致勃勃,在东胜城外操兵点将,命阿罗出二万为右军、索罗忽二万为左军,从南北包抄大同城,自己率鞑靼主力和满鲁都部、迎思兰部共六万人马,由北向南正面攻击大同城。
探得鞑靼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杀来,大同镇守急命三百里内长城各墩守军,全部退回大同城固守,又快马急报宣府左都指挥使江彬调兵增援。
求救信使刚出大同城垣,鞑靼大军已将大同城团团围住。城外剑戟闪烁、号角彻天,小王子吸取上次围困平凉城失利的教训,在达尔罕城造好数十辆攻城战车,用马拉着随军出征。
越日清晨,鞑靼兵卒如潮水般涌至,依托战车开始正面攻城,守将王勋见敌方有战车助攻,心中大骇,忙增调军士至正面城墙之上,拼死守城。鞑靼射手个个善射,城廓上箭如雨至,双方战得异常艰苦,城墙几番失守、复又夺回,明军死伤众多。
急战至第三日中午,鞑靼又在东西城墙同时用战车攻城,城内守军仅二万人马,实是寡不敌众,明军浴血奋战,免强坚持到天黑鞑靼军收兵回营。王勋担心次日鞑靼兵破城全军覆没,收集剩余人马,于后半夜打开东门突围,鞑靼军马从四面八方围杀过来,明军死伤无数,只数千余人冲出包围圈,逃向宣府,至中午,才撞见前来救援的明军。
原来江彬接大同守军告急,立即传令调蓟州、延绥两镇军马救援,自己伴圣驾,率宣府驻军,举起镇国将军帅旗,向大同城进发迎战小王子。
因蓟州、延绥距离较远,江彬牵挂武宗安危,担心自己孤军深入,如不敌鞑靼大军,或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思忖大同城墙坚固,坚持十余日不成问题,便命军马缓缓推进,谁知大同城三日已失守,城中辎重尽归小王子,江彬懊悔不及,请旨将大同镇守革职查办。
遂收集城中逃出的残兵,命大军就地安营扎寨,等候另外两路兵马到,共同迎敌。驻守延绥的游击将军仇钺,因染重疾卧床、已回京调养,由延绥总兵官率三万守军星夜驰援大同,才出了宁武关,探知大同城已陷落,便在大同城外百余里处住扎,总兵官领百余卫士,亲自急驰江彬大营听命。不日,蘇州援军二万军马经居庸关赶到,与宣府大军合兵一处。
江彬见三处军马已齐,升帐商议破敌之策,延绥总兵官提议道,“如今大同城池已失,三镇兵仅十万之众,在草原旷野之上,无高墙依托,恐难敌鞑靼悍马雄兵,不如暂时退守宁武、宣府一线,居险扼守,请朝庭增调太原和京师雄兵十万,然后东南夹击,才有把握在旷野上击败鞑靼兵马。”
江彬心想,皇上此刻正坐镇军中,十万大军未战就退兵固守,怎好向武宗交代,如硬是驱兵攻敌,百里草原旷野,鞑靼骑兵必占上峰,自己又分兵两处,稍不留神就会全军溃败。
蓟州总兵官见江彬踌眉不语,道,“两军尚未交锋,何言退守关益?我愿亲率一万骑兵,明日进袭鞑靼大营,等我冲开敌营辕栏,趁其混乱之时,延绥和宣府两路大军从东南两侧杀入,定可击败小王子。”
江彬久经沙场,曾在塞外与蒙古骑兵数度交手,深知小王子十万大军依托大同城扎营,鞑靼铁骑个个骁勇善战,一万骑兵冲击敌营,无异于以卵击石,如败下阵来、溃兵祸及明军大营,必反被鞑靼骑兵趁势掩杀。
正在左右为难之时,锦衣卫指挥使石文义出列提议,“东南两处大军不如都在原地驻守,垒土筑栏、加固营辕防卫,我军以逸待劳,如鞑靼兵攻东营,延绥军可从后袭击,反之鞑靼兵攻南侧明军,东营大军从后袭击,使敌首尾不能相顾。”
江彬听了大喜,依从石文义之计,严令各将不得擅自出兵,吩咐两处明军兵弁日夜垒土筑栏、加固营辕。
鞑靼军在平凉之役蛮干吃了大亏,这次本想已侵入外长城占了大同城,只等明军主力进袭,在旷野上以自己的骑兵优势,冲乱明军阵队取胜。岂料江彬并不进攻,两路援军只在大同城东南百余里外,分别扎营,日夜加固辕垒,意图扼守住自己东进和南下的通道。
小王子无奈,对着地图彻夜苦思,决定驱兵佯攻明军东营,设伏围歼南面援军。
明军主帅江彬,因武宗坐镇军中,反倒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害怕大军有闪失而不敢主动出击,竟给鞑靼兵有可趁之机。这日,接报小王子主力倾巢出营,从正面向自己营垒推进,江彬吩咐蓟州总兵官领军出营布阵迎敌,自己披甲登上辕门观战,阵前鼓声震天、号角齐鸣,两军将士往来冲突、杀声不绝,激战之黄昏未分胜负,便各自鸣金收军回营。
入夜,江彬派石文义执自己令剑,悄悄出营急奔大同南面延绥援军大营,命其全军明日黎明悄悄出营,务必于黄昏前赶到鞑靼侧后方,日落前听得阵前鸣金收兵之时,立即放号炮攻敌,正面明军主力趁机冲营掩杀,届时突然前后夹击破敌。
第二日,两军复又出营对垒,午后江彬命宣府主力马甲齐备,掩在辕墙后准备出击,激战至黄昏,双方鸣金收兵之时,鞑靼大营后突然号炮升天、杀声聚起,明军辕墙上鼓声震天,回营的前军避往两侧,数万主力骑兵从营中杀出,直冲小王子大营。
鞑靼之兵不及回身抵挡,循败退之军竟穿营而过,明军主力冲入鞑靼营中,才发现其中空无一人,领将见状心知有诈,急忙勒马传令,命全军速速回撤。
原来小王子派二万人马,在正面佯攻江彬大营,仅留一千军驻守大同城,八万主力借着深秋草密径高,早已在南侧明军营外五十余哩处设伏、以逸待劳。
次日辰午时分,延绥三万援军正在急行军途中,被小王子八万大军三面包围,明军来不及布阵迎敌,已被鞑靼铁蹄冲散。旷野之上,鞑靼骑兵纵横往来、明军首尾不得相顾、左右无能协力,一时间刀光剑影、人喊马嘶,明军将士虽顽强抵抗,终是阵乱队散,又三面受敌、寡不敌众,激战约一个时辰,已伤亡万余人马,余众纷纷丢盔弃甲向宁武关溃退。
小王子吩咐索罗忽部二万人马继续趁胜追击,自己收拢大军,急急回驰东侧明军江彬主力正面战场,黄昏前在自己营外两侧埋伏,遂假冒延绥在营后放炮,专诱江彬大军冲营。又暗暗通知与江彬交战的阿罗出部,故意弃帐穿营,诱使明军深入。
此刻,小王子见明军止住战马准备回撤,立即下令鼓号齐鸣,鞑靼兵从左右两侧蜂拥而上,阿罗出部军马听到鼓号,亦返身杀回营中。
见鞑靼骑兵已从三面杀至,明军只好奋力拼杀、且战且退,撤至江彬大营辕前已损失过半,依仗辕墙上数千弓箭手,放箭止住追兵,剩余军马才安全进入营中。
翌日一早,石文义只身仓皇返回大营,向江彬秉报,延绥援军中鞑靼大军埋伏,已被击败,退守宁武关隘。江彬见自己这边宣府主力也损失近半,如再孤军扼守旷野中的营寨,免不了凶多吉少,便趁着小王子大战后修整兵马,立即劝驾携大军回撤宣府,依托关隘、凭险倨守。
于是,大同至宁武,内长城之外千里沃野,尽陷鞑靼之手。小王子令索乌托在宁武关外扎营固寨,压制南面明军,自己率大军推至宣府城下安营,筹备攻城战车,寻机突破城垣、杀入宣府。
镇国府中,武宗见明军十万军马,仅迎战十余日就败退关隘,竟让鞑靼军马兵临城下,不免大怒,斥骂主帅江彬无能,急命快马传旨朝中扬一清和潘永,速调山西和京师驻军十万,收复大同、恭卫宣府。
这正是:铁蹄践踏狼烟起,剑戟遍地春风息,边军十万千里溃,镇国府外鞑靼旗。




 第二十九章 鏖战

扬一清和潘永接旨后商议,命安国良聚集山西和陕甘西北疆各镇卫共六万大军,由潘永率京师禁军三万,汇合后以安国良为总兵官、潘永为监军,挥师直出雁门关,进袭小王子。
安国良趁机亲保郑卿戴罪立功,随军证讨鞑靼,扬一清心知郑卿被江彬诬陷,借此理由游说潘永,以监军之名将郑卿从刑部大狱释放,让他随禁军出京,担纲前军先锋主帅。
索乌托探知明军由雁门出关,直取自己,忙急报小王子,又趁着胜军骄悍,竟率本部人马单独迎击安国良大军。安国良命郑卿领一万精骑攻敌,自己驱大军随后压上。索乌托第一次与明军正面交锋,缺少经验,仍将骑兵在旷野上一字排开,郑卿见状,命所领精骑以三角队形冲击敌阵,自己亲率数十名武艺高强的将佐冲在三角队形的顶端,顷刻间从中间突入索乌托军阵,后续骑兵紧跟杀入。
鞑靼骑兵素来英勇惯战,阵形虽被突破,却并不怯弱,个个驱马挥刀与明军骑兵杀得难解难分,战场上鼓号彻天、尘土飞扬,双方将士浴血奋战,直杀得天昏地暗。
明军骑兵久居关内,体质大多弱于常年在草原驰骋的鞑靼骑兵,因而拼得异常艰苦,靠着郑卿与数十名武艺高强的将佐,在乱军中横冲直撞、奋力撕杀,才不至溃败。双方鏊战了约一个时辰,南方天际旗戬闪烁,安国良大军将至,索乌托见势不妙,收拢军马向大同城退去,明军也已是人疲马乏、伤者甚众,郑卿不敢冒然追击,与安国良大军汇合后,原地修整人马,翌日才继续向推进。
小王子接报后立即向大同城方向退兵,收缩聚集兵马,迎战安国良大军。江彬见宣府城外鞑靼兵突然退去,怕再被小王子伏兵袭击,竟不敢出兵追击,只是固守关隘,静侯安国良大军战报,错失两军夹击鞑靼兵的良机,安国良和潘永虽愤恨不已,因他有武宗宠信,也无可奈何。
安国良和潘永领大军接近大同时,小王子已聚齐全部兵马,在旷野上依托大同城,分左中右三军扎好营寨、迎击明军。安国良不敢轻敌,命大军距鞑靼营十余哩下寨,也分为左中右三军连夜垒土筑辕,迎战小王子。
隔日辰午,小王子安排好弓箭手凭辕守营,自己领三万主力骑兵至明军营前叫阵,安国良携郑卿率军出营布阵迎敌,两军主帅和将领至阵前对峙,但见小王子金冠金甲,立于五彩华盖之下,左边是同在中军的满鲁都、迎思兰首领及战将立马持械排开,右侧是统帅鞑靼主力的两个王子和随军出怔的公主及古兴儿依次昂立,个个英武雄壮、威风凛凛。
明军这边,安国良和郑卿全身披挂立马与帅旗之下,十余名将校分立两侧,安国良和郑卿驱马出阵,郑卿对小王子大喊,“平凉之战你已败得丢盔弃甲,如今又来侵我大明疆土,不惜枉送鞑靼武士性命?”
小王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