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情缘-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望郑公子念我是痴情爱慕不能自拔,不再嫉恨于我。”
郑卿听了泪如雨下、涕不成声,紧紧握住她的手道,“莫干山、宣府城、居庸关三次舍身相救,皆是我对不住你,此番归乡后吾誓伴你终身,再不分开。”
雪娇拼着劲说,“此言差也,大丈夫应扬名立业,才不屈你文武之才,如今新皇登基,你平叛有功、前程无限,怎能为了我再蜗居乡野。”
郑卿怕她太激动伤及身心,忙安慰她净神休息,安心治愈毒伤、恢复身体,自己保证不负她所望。
不日船至山东境内韩庄码头,玉兰一行要登岸回兖州老家,郑卿送其下船,见她面色憔悴、举止乏力,昔日的英豪之气,荡然无存,知她内心苦不堪言。郑卿不禁心如刀绞,心想皆因自己与索乌托结仇,义弟才遭此意外,紧握玉兰双手,深情道,“回乡生活如有任何不便,务必传信告诉我,接你来湖州颐养,我要亲自教授安国良后人文武之学,告慰吾弟在天之灵。”
玉兰泪流满面,伏其肩膀,“多谢兄长关怀备至,今日之言,奴家一定铭记在心。”
送别玉兰,郑卿心潮起伏,通宵夜不能眠,心想兄弟三人曾经肝胆相照、驰骋疆场,如今贪官被除、朝政趋明,二弟却已魂归北岳,三弟又寄居漠北。于今眼见雪娇瘫痪在床,相恋十余年的慧芫也为自己殉情,忍不住出舱立于船首,浮想联翩、昂天长叹,吟诗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几日,船舟抵达湖州,郑卿将雪娇送入杨俯继续疗伤,拜见扬国清后,自己才复回郑家染房,与母亲和兄长相聚。郑母因连年操心离家在外的郑卿,已苍老许多,见他平安归乡,欣喜万分,亲自在家中摆宴,招呼左邻右舍和绸布庄客户,共聚一堂为儿子接风洗尘。
见家中染房规模扩大了许多,母亲和兄嫂身体无恙,经营有序、口碑具佳,郑卿心中略感宽慰,对母亲道,“孩儿已决定告别仕途,此番归家再不离开,专事帮助兄长经营染房、侍奉母亲。”
郑母听了满心欢喜,说,“如今新皇登基、天下太平,我听扬俯的人说,朝庭跟蒙古国也已议和罢兵,你在边关多载,出生入死、为国效力,如今归乡安享太平,已对得起自己文武才学和郑家祖祖宗了。”
郑卿起身搀扶着母亲道,“儿子自入九华山至今,常年漂泊在外,未能尽孝,又烦劳母亲日夜牵挂,十几年里我历尽坎坷、身经悲欢离合,早已彻底淡薄名利,只图家平人和、安于天命。”
郑母又拉着儿子的手,亲切地说,“吾儿还须早早成婚,我才能了却心愿、晚年颐享清福。”
听母亲提及自己的婚姻大事,郑卿此番主意已定,散席后搀扶着母亲回到寝室,详细对母亲说了这些年间与慧芫、雪娇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雪娇为救自己中了毒箭,如今依然未能愈痊、卧床不起。
郑母听了不免泪流满面,表示全力支持,待雪娇再回复数月,就筹办婚事,二人成亲后,让媳妇在郑家继续调养。
年末至腊月,郑母亲去扬俯,两亲家商定了迎娶日期,扬一清已从应天府返回湖州家中,心中格外欢畅,与兄长商议在扬俯摆戏三天、宴请全城宾朋。又恰逢朝庭首辅扬廷和南巡至应天府,专程赴湖州杨一清俯抵拜访,听说有郑卿娶扬一清侄女大喜之事,即刻接受邀请,为郑卿雪娇二人主婚,又亲书“郑家染房”牌扁送与郑家。
城中官员和富商听说内阁首辅大臣亲至扬俯主婚,纷纷携礼登门祝贺,有杭州府消息灵通的官员,也专程赶来,整个扬俯内外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其势绝不逊于王俯嫁女。郑母亲历如此场面,高兴得合不拢嘴,由亲家伴着乐滋滋的看了一整日的戏,才随着花轿回家,安排郑新郎新娘拜天地、入洞房。
其时雪娇毒功内脏、仍未康复,被丫环搀扶下轿,拼着力气行完礼数,已是浑身瘫软,郑卿心痛不已,舒展双臂将她抱入洞房,雪娇紧紧偎在他的怀中,虽有千言万语、早已泣不成声。
郑卿轻声问她,“大喜之日,为何又伤心泪下。”
雪娇擦去泪水,慎娇道,“看你说的,谁伤感了?本小姐是过于兴奋激动、忍俊不尽。”
郑卿这才笑逐颜开,轻轻掐下她的鼻尖,开玩笑说,“进了我郑家,可不许再耍大小姐脾气哦。”
雪娇撒娇道,“相公,我反正还是卧床不起,只能由你日夜伺候,时间长了不会嫌弃我吧?”
说着话,郑卿帮她宽衣解带,二人肌肤相亲、紧拥而卧。郑卿轻抚其裸露胸襟,右乳房箭伤之处,仍然一片乌紫,毒素尚未排尽。便俯首贴她耳根道,“你休想长期卧床让我伺候,开春后,我即去九华山化城寺求恩师无极长老,一定要治愈你体内的余毒。”
雪娇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将羞红的脸颊紧紧贴在郑卿坚实的胸肌上,自己舒展娇躯,任凭郑卿坚实的十指在自己白嫩的肌肤上滑动,激起胸中一股謦心热流,如游丝般穿越全身。
且说古兴儿,至宣府歇脚时突感心神不宁,悬空寺山门前的一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安国良舍身救自己一命,无论如何也要寻到他的全尸。遂书信告知公主,三兄弟在恒山遭遇的意外,自己暂不回达尔罕城,要先去大同,至恒山丛林中寻觅二哥。
第三十六章 魂归2
郑卿与雪娇圆房后,二人日夜恩爱、相敬如宾,染坊亦是井然有序、生意兴隆,扬廷和亲书牌扁更令郑家染房声名大振,无须出门揽活,生意也逐月更上一层。
至春末初夏,江南水乡桑林吐绿、禾苗茁壮,郑卿心情日渐舒畅,便择日收拾好行装马匹,晌午时告别母亲和雪娇出门,要去九华山化城寺找恩师,求取驱毒良药,以期彻底治愈雪娇。
刚刚离开家门向南行去,大道北端驰来两乘快骑,马上之人大呼,“大哥留步。”郑卿勒马回顾,似是古兴儿夫妇,英姿飒爽、人欢马嘶,顷刻间已至染房大院门前。
郑卿看清确是义弟夫妇,风尘仆仆而来,不禁大喜过望,忙回马将二人迎入家中,与母亲和雪娇相见。郑母认出,是正德五年曾在自家歇息的一对恋人,如今已成双成对赶来给儿子贺喜,自然满心欢喜,吩咐家人摆酒欢聚。
公主见他二人终于结成亢丽,十分愉悦,坐在榻旁安慰雪娇道,“你只安心调养,九华山无极长老道行深厚,定有绝世奇方令你康复。”
雪娇与古兴儿夫妇系久别重逢,心情自是格外高兴,说,“想不到古兴儿命中贵为附马,真是可喜可贺。”又问公主,“千里迢迢又来到江南,这次不是瞒着你父王吧。”
古兴儿忙回道,“这次是经他父王同意,专程陪我回乡,给母亲立墓祭拜,更是想探探你和大哥的现状,不然心中总是放不下。”
公主慎怒插言道,“我岂是专程陪你?实为探望郑大哥和雪娇姐姐,本公主才来的。”
古兴儿自知失言,忙躲过一旁去了。
众人在宽敞的厅房内落座,古兴儿细看郑家房舍,早已修缮一新,青砖绿瓦、木掾窗纱,满屋蜡漆家具,太师椅、八仙桌、铜烛台,一应物品,丝毫不逊江南乡绅富户宅邸。嘻嘻赞道,“大哥家的染坊蒸蒸日上,该有日进百两吧?”
郑卿唾他道,“虽无日进白两,一年下来也有千余两的收益,”又言,“家母天性行善,每年结余都要专藏,欲修桥捐庙、造福乡里。”
公主便拿雪娇说笑,“姐姐出身大家闺秀,如此寒舍,可住的习惯?”
雪娇知她打趣,并不恼怒,指着窗外道,“你们看,院后的那片竹子林,我让郑公子时时打理,新建凉亭和靑石座椅,比得上京城王府花园。”
“不如就去竹园凉亭中,更是畅快,”古兴儿说罢,急忙拉了大哥去后院,“我曾在此跟兄长习武,仿佛就在昨日。”
公主也搀扶雪娇至竹园凉亭中坐下,郑卿吩咐家人,在亭内摆上桌椅,不多时酒菜备齐,四人便伴着竹叶清香,举杯行箸、饮酒叙旧。
郑卿告诉他俩,自己正要去九华山向恩师寻药、医治雪娇,古兴儿听了坚持要与大哥同往,公主怕雪娇一人寂寞,表示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单独跟大嫂说,愿意留在郑家陪伴雪娇。说笑间,郑卿叹道,“如吾二弟能同聚一堂,该有多好。”
古兴儿听了,忙将自己入大同城,深入恒山腹地,寻觅安国良一节,详细说予三人。
去年在京城分手后,古兴儿先在大同城中歇息之时,因心中二哥下落,遂深入恒山之腹地,独自翻山越岭一个多月,遍访山中猎户和采药之家,探寻安国良踪迹。
转眼已至秋末,一场大雪突然降临,古兴儿赶紧退至最近的国道,寻到一猎户人家避雪。因山区湿润空气与寒风相交,鹅毛大的雪花整整落了五日。
猎户陪他饮酒时曾说,“吾有一弟,独居深山腹地狩猎,猎物皮毛均是托我转售,他常去悬空寺附近的山坳中寻觅猎物,如能寻到他,官人的下落或许可知,可惜如今大雪封山,须得明年春末雪融,才可进山寻他。”
古兴儿听了,心中甚为惋惜,暗自祈祷二哥命大福大,或能躲过此劫。
等到雪过天晴,漫山遍野早已是银装素裹,入山小道全部封塞。古兴儿无可奈何,想着公主必定日夜牵挂自己,只得沿国道折返大同城,出关赶回鞑靼国去了。
三人听罢,无不惆怅、惋惜。因古兴儿千里迢迢而来,不免人乏马疲,便在郑家又歇息了十余日,兄弟二人才辞别夫人,结伴往九华山而去。
蜿蜒数日抵达池州,二人也不休息,立时拾阶登山,但见,满山遍野鸟语花香、草木芬芳,越往上走,更是风声缭绕、云雾迷漫,正似人间仙境、世外桃源。郑卿心情畅快,便一路向义弟介绍,九华山共有大小九十九峰,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九峰最为雄伟。昔日盛唐时,诗仙李白曾游历九华,留下千古绝句,“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古兴儿拍手大赞义兄博古通今、满腹文章。
二人一路畅谈,日落时已到化城寺佛地,无极长老将二人迎入后堂,听郑卿介绍了雪娇的毒伤,判断可能是被草原上特有的蝎毒侵入五赃,命僧人取出自己配置的解毒药,道,“因中毒时间太久,还须配以十王峰绝壁上的百年灵芝,才可彻底化解病人内赃的毒素。”
无极长老解释自己因年高迈体,已有几年未再攀绝壁采药了,寺中的武僧轻功,都未到攀崖绝技的火侯,寺中残存的灵芝,这几年都给了上山求药的香客。如今只有郑卿自己凭着轻功,趁着夏季野藤茂盛,攀十王峰采摘百年灵芝配药,才能治愈雪娇的毒伤。
次日清晨,恰逢阳光明媚,郑卿随师傅先登天台峰,三人在天台禅寺内凭窗眺望,只见正南面的十王峰,峭壁嶙峋嵯峨,十分险峻。因无石阶或小路通顶,十王峰历来鲜有人至,虽然偶有采药之人,攀山寻觅奇花异草,而峰峦北侧的百丈绝壁,一直无人敢入,故而有百年灵芝留存。
无极长老遥指曰,“此绝壁之上,才有百年灵芝,徒弟可有信心?如能采回灵芝,师傅向你保证,雪娇毒伤定可痊愈。”
郑卿听了默默点头。
三人下了天台峰,至十王峰北侧绝壁底部,昂首仰望,石壁如刀锋般呈九十度向上,古兴儿不禁暗暗咂舌。郑卿举目观察片刻,遂背负药篓,扎紧衣衫,借力藤蔓、施展轻功绝技,纵身向上攀登,约半个时辰,已身处绝壁之巅。
郑卿攀住粗大的野藤,稍稍歇息后,方开始寻觅,果然在壁凹之处,多有奇花异草,心中大喜,立即选了灵芝摘入背篓。旋即顺藤滑至谷底,无极长老见了,也朗声夸赞,“徒儿果真功夫依旧。”
古兴儿目睹大哥轻功如此了得,忍不住拍手叫绝,叹息道,“我如有大哥一半的身手,在北岳格斗时也不会险些坠崖,拖累二位兄长。”
采到了百年灵芝,郑卿心中始安,众人顺来路返化城寺,正行在山道间,迎面撞见一群几名后山庵中的尼姑,三人忙闪到路边让道,及至近前,郑卿和古兴儿同时看见,其中一人竟极似慧芫。
郑卿大惊失色,竟忍不住疾声大呼,“慧芫妹妹留步。”
众尼姑听了并未听步,只是放缓了步履望了望三人,其中一名年长尼姑答道,“客官认错人了,我庵中无慧芫之人。”说罢一行人蜿蜒而去。
郑卿想是自己思念慧芫心切,才唐突冒失、无礼搅扰,转念仍想跟去探个究竟,却被无极长老伸手阻住。对二人道,“徒儿敬佛八年,又历尽十多年坎坷,岂不知:前世姻缘皆命中定,磨难沧桑亦难强求。”
郑卿听了,翻然醒悟,望着众尼姑渐渐远去的背影,无奈地长长叹了口气,又想到二弟安国良生死不明,玉兰凄凉之情更胜,感慨曰:
“铁血情缘梦已尽,莫如来世再续吟,才子佳人楼阁幻,祈求红尘不再行。”
《铁血情缘》上部完。
后记 诗汇1
七言诗汇1
第一章:一见钟情千古恋,痴心不枉少女怜,春心荡漾凡花季,年华难负心漪涟。
第二章:少年壮志不言愁,寒舍孝子亦远游,殊途异姓同一梦,状元英名盖世求。
第三章:闭月羞花命含冤,芳心不改情随缘,青梅竹马何处有,终身牵挂难夙愿。
第四章:窈窕淑女君子求,红颜祸水几时休,钱财之上贪美色,刀光剑影争劣优。
第五章:敬佛八载心未寒,哪知世间少平安,朗朗乾坤壮士泪,一腔热血辨恶善。
第六章:义结金兰命中缘,颠沛流离谁如愿,怀春岂是身外物,忠孝情仇古难全。
第七章:春光明媚忆时有,太湖明月几消愁,寒风漫漫三千里,万千将士醉梦游。
第八章:曾经十年寒窗苦,刀光剑影悲情出,沧桑无奈铁血缘,何日再归田园路。
第九章:风雨祥和百业新,署衙朱门几重金,为官千里功名纸,仁义不抵钱财清。
第十章:泱泱帝国普天行,朗朗乾坤广夏新,黑云压城冤情泪,阉人蔽日六部淫。
第十一章:遭劫难归故乡晚,全巢尽覆卵无完,慈母娇妻今安在,剑出晴天日月还。
第十二章:遥遥千里心相连,比翼江面南飞燕,血雨腥风几苍悲,壮士豪情遗绝恋。
第十三章:千军万马憾乾坤,歌舞粉妓君王昏,民脂岂容奸臣壑,忠骨烈魂疆场闻。
第十四章:水能载舟亦覆舟,戍边将士几多仇,风云突起忠奸醒,旌旗十万王朝寿。
第十五章:相见时难别亦难,恩怨情仇始缘来,梅花腊月独自秀,覆霜傲寒愈灿烂。
第十六章:漫漫岁月风雨换,世外桃源夕阳晚,仕途不避刀剑客,卿卿我我落日环。
第十七章:礼孝仁义千年书,钱财万贯恶胆竖,自古无毒岂丈夫,江山不乏英雄出。
第十八章:红颜薄命不足奇,冥冥姻缘无可欺,仕途磨难仍未了,佛门弟子终皈弃。
后记 诗汇2
第十九章:钱财本为身外物,朱门酒肉谁言苦,一朝树倒猢狲散,儿孙妻妾劫满屋。
第二十章:万水千山风雨腥,步入朝堂蓦然醒,结义金兰似骨肉,壮士无奈儿女情。
第二十一章:自古红颜多薄命,前世今生真情拼,茫茫一生无几泪,千里铁血姻缘明。
第二十二章:立业成家功名赋,豪府娇妻毕生福,昔日同游报国志,遥遥千里难相逢。
第二十三章:花容月貌娇为谁,千媚百态未曾醉,异样美人心两愿,禁宫佳丽不言瑞。
第二十四章:十年苦寂求功名,冷甲寒戬镜中命,满目金银觅前景,忠孝怡情缘自明。
第二十五章:正气浩然壮士魂,安民盛世夫子文,自古君王好媚谄,一腔热血何如问。
第二十六章:壮士落难痴心碎,黑云压城情欲摧,正不压邪泪满目,血染剑袍践约归。
第二十七章:危机四伏真情见,两肋插刀岂为钱,莫道巾帼无烈女,一生痴情肝胆献。
第二十八章:铁蹄践踏狼烟起,剑戟遍地春风息,边军十万溃千里,镇国府外鞑靼旗。
第二十九章:铁刃金戈无所惧,缭缭手足情可依,刀斧相逢不胜寒,一腔热血功名祭。
第三十章:壮士一剑为红颜,家仇情恨岂等闲,诛杀恶魔士无悔,铁骨铮铮地狱炼。
第三十一章:十年痴情不觉梦,一生情义不负盟,腥风血雨泪已尽,天涯咫尺枉然懵。
第三十二章:七尺男儿泪无拭,只是未到伤心时,淘尽世俗成恶梦,情破红尘觉醒迟。
第三十三章:飞英塔内豪气痕,光岳楼上咏忠魂,心绝意冷情已灭,觉海寺中颂经文。
第三十四章:紫禁城垣杀声起,关隘雄踞卫京畿,仇怨终有偿还日,赤胆忠心为谁祭。
第三十五章:风雨飘渺十五载,手足齐心聚首再,沧海桑田人间事,无怨不悔只凭才。
第三十六章:铁血情缘梦已尽,莫如来世再续吟,才子佳人楼阁幻,祈求红尘不再行。
闲话朱棣1
明成祖朱棣,是大明朝第三代皇帝,关于他在位期间的永乐盛世,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被挖掘、渲染。看到朱棣残忍、暴政的形象,开始逐渐淡化,我感觉特别欢畅。
纵观明清两朝,本人一贯认为,无论是英名盖世的创业枭雄,还是繁荣昌盛的治国明君,几位脍炙人口的清朝皇帝,都远远比不上曾经默默无闻的明成祖朱棣。得益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清朝的文人和修史官,为了给满族统治汉人造舆论,故意贬低大明朝历代皇权和朝政,在今天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上世纪末,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基本上是清朝的最多,次之为隋、唐、宋的历史传说,明朝的故事,除朱元璋外,聊若星辰。一方面是因为民国的文化传承,多渊源于清朝末年,而清朝,又是最排斥和贬低大明王朝的;另一方面,时逢文化繁荣之始,有大量的清朝故事、传说、历史,可以去写去演;再往上追溯,隋、唐、宋不少原有的传奇故事,也还能反复演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清朝皇帝已经被演透了、清朝的故事基本被写绝了,而隋、唐、宋三朝,终究离我们太远,除了翻版原有的故事外,很难深度发掘出新的传奇,于是,一批史学家和文学家,开始挖掘离我们最近的汉族王朝,延续二百多年的泱泱大明。
然而,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快餐文化时代,把细化明朝故事、构筑神奇传说的文学创作魅力,无情地抛弃了,朱棣、解晋、郑和、张居正,多种版本的作品,献给读者的都只是干瘪瘪的‘历史人物’,跟承传于清末明初的历史经典故事相比,后者才堪称文学创作下的传奇人物、传奇故事,读起来回肠荡气、栩栩如生。
例如“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火烧赤壁”、“玄武门之变”、“狸猫换太子”、“岳母刺字”、“杨家将”、“唐伯虎点秋香”、“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明知故事细节基本是虚构,却仍然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难道当代的作者,就不能嫁接传奇故事,去挖掘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吗?就不能像金庸写清朝一样,用生动跌荡的主角经历,去渲染明朝的历史故事吗?是掌握历史的人缺乏想象力,还是才华横溢的作者缺乏历史知识?我们看到,有很多写穿越小说的作者,想象力异常勃发,但是又太“架空历史”了,完全抛弃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根本不能让读者在娱乐中,去回味历史。
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和《康熙大帝》写得非常精彩,《乾隆皇帝》太雷同于‘历史人物’,就逊色了许多。
以现在作家的智商和历史知识,为啥没有一部作品,能把朱棣写得像曹操一样栩栩如生?把解晋写得如唐伯虎一般脍炙人口?
我衷心地期待这样的作品出现。
闲话朱棣2
作者网中的朋友提示我,朱棣五大伟业:五征塞北,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平定安南、修建紫禁城。有谁又细想过,这五大伟业背后的国力支撑?富民才能强国,这是颠簸不破的历史规律,唐朝是盛世,引来四海膜拜、学习、臣服,国家的财力呢?能证实的有修建宏大的阿房宫和唐陵园,对外的扩疆征讨,好像并没有加大汉朝的版图。
朱棣在位43年,仅仅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所需的财力,就能让康熙朝望而生畏,修建紫禁城,更是空前绝后,投入的财力、人力、技术,完全可以同古代罗马城相媲美。真正难得的是,永乐年间,并没有大量的土地荒废、饥民遍野,说明朝廷的财力,来源于丰衣足食的百姓、来源于欣欣向荣的经济环境。
这只能证明,朱棣推行的政体、法律,远远优于民国之前的各朝、各代,所谓康乾盛世和盛唐,也都无法与其一比。永乐盛世是被清代的文人所埋没,现在,请广大文学爱好者把它全部发掘出来,展现汉族伟大王朝的灿烂辉煌。
首先,从建文帝削藩,到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直至朱棣登基,要演义成“隋唐英雄传”一样,人物栩栩如生、故事跌宕起伏;其次,朱棣生母之谜,也可以演义成“狸猫换太子”一般,吸人眼球。
朱棣本人和他的重要辅臣、强大对手,都要在曲折委婉的故事中,让更多的人认识、传颂。
朱棣五征塞北,最终驾崩疆场,更是可歌可泣,中国历史上,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