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一场人鬼之战-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13章 地狱之门

郎基努斯之枪被架设在罗得避难所的顶层小屋中央,枪头朝向北面,可以转动方向。

窗户处朝海岸方向的是一挺20公厘m61火神式六管旋转机炮,可以三百六十度的防御核避难所四周。

每天,有两名美国士兵轮流着带上望远镜到顶层小屋放哨。

2018年5月3日,约翰·潘兴(j)四星上将带领着美国太平洋第三舰队的海军军士们,回到了罗得避难所中,顶层放哨的士兵最先发现了这队人马。

我还是头一次见到拥有四星上将军衔的军官,事先完成打捞“嫦娥四号”宇宙飞船任务的就是这队海军军士们。

他们受到了美国总统的嘉许与重任,这支队伍中的人可谓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约翰·潘兴,美国海军太平洋第三舰队司令,一流的领导人。

他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北方人,长得瘦骨嶙峋,年近四十五岁,眼睛上的两道浓眉稍稍上竖,额头有些前倾,虽然眼角上已经显出几道淡淡的皱纹,却并没有减煞他的英武本色。

他的队员一个个光看外表,就知道是长期过惯严格军队生活的人,不管什么时候,皮带都扎得很整齐,身子全部都挺得直直的。

这只是他们第二次完成考察任务归来,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我们这些人非常震惊,约翰司令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经过三个月的远征,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地区航空航天局的建筑物中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隧道。

经我们随队的地质勘测师分析,这条隧道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也没有任何国家文件记录,但可以肯定它的深度到达了地心深处。

我们没有走完全程就返回了,不知道它的出口会在什么地方。请科研分析小组成员提供建议,以及评估这条隧道的勘测价值。

科研分析小组组长葛里菲兹给出的回答是:我要亲自去看看,因为现在我们拥有全地球最好的交通工具——诺亚方舟。葛里菲兹是个言出必行的人。

三日后,自愿去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人员,全部跟着葛里菲兹登上了诺亚方舟。

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我,还有和我在北极就在一起组队狩猎的几个同伴,外加上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的伏尼契教授,再就是必须跟去的科研考察人员。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位于墨西哥西部,从北端的蒂华纳到南端的圣卢卡角,全长1250公里,把太平洋与加利福尼亚湾分隔开来。这次行动的目的是弄清楚这个隧道的出口,看能否作为我们在地球上的另外一个藏身之地。

2018年5月6日,经过二个小时的飞行后,我们就到达了约翰上将所说的地点,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熔岩西流形成副半岛,特雷斯?维吉纳斯火山附近。

迎面也看到了他所说的那座奇怪的小山,以及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分局的建筑物,山体呈单一的铁绣色,光秃秃的连根腐烂的草都看不到。

葛里菲兹向小山一偏头说:“这是一座铁山,”看到我惊奇的目光,他又加上了一句,“就是一大块铁。”

我举目四望,发现这样的铁山正在附近还有几座,它们在特雷斯?维吉纳斯火山的岩浆红光映照中,以怪异的色彩突兀地立在这广阔的平原上,使这里有一种异域的景色。

我随着队伍走向远处的那座高大的航天分局建筑物,这个建筑物呈一个完美的圆柱形,有上百米高,表面光滑一体,没有任何开口,内部是依靠地热发电。

我们走近后,看到一扇沉重的铁门轰隆隆地向一边滑开,露出了一个出口,一行人走了进去,门在我们身后密实地关上了。

在手电的光线下,我看到我们身处一个像是密封舱的地方,光滑的白色墙壁上挂着一长排像太空服一样的密封装,按约翰上将说的,我们各自从墙上取下一套密封装穿了起来,在两个人的帮助下我也开始穿上其中的一件,这是为了进隧道之前做的准备。

据说,这条隧道中越往地心方向走,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温度就越高,而想要彻底探明这条隧道的出口,这些耐热的服装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过程中我们四下打量了下,看到对面还有一扇紧闭着的密封门,门上还亮着一盏红灯,红灯旁边有一个发光的数码显示,我看出显示的是大气压值。

当我那沉重的头盔被旋紧后,在面罩的右上角出现一块透明的液晶显示区,显示出飞快变化的数字和图形,我只看出这是这套密封装内部各个系统的自检情况。

接着,我听到外面响起低沉的嗡嗡声,像是什么设备启动了。

然后,注意到对面那扇门上方显示的大气压值在迅速减小,在大约三分钟之后减到了零,旁边的红灯转为了绿灯,门开了,露出了这个密封建筑物黑洞洞的内部。

葛里菲兹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是一个由大气区域进入真空区域的过渡舱,如此说来,这个巨大圆柱体的内部完全是真空的。

一行人走进了那个入口,门又在后面关上了,我们身处浓浓的黑暗之中,有几个人的密封装上头盔上的灯亮了起来,黑暗中出现几道更亮的光柱,那是葛里菲兹和卡尔手中离子手电筒的光线。

一种熟悉的感觉出现了,和在沙斯塔山吸血鬼基地时一样的感觉,我不由打了个寒战,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

“向前走。”我的耳机中响起了依诺船长的声音,头灯的光晕在前方照出了一条架空的管道,不到一米宽,葛里菲兹已经从上面爬了过去,管道的另一头伸进黑暗中。

所以,看不清楚有多长,管道的下方漆黑一片。

我双手抱住管道,一点点的往前挪动,十分钟后,终于爬当了对面。

我走过出几米,回过头来想看看后面的人是否跟上来了。

这时候所有人的头灯同时熄灭了,只剩下了手电的两个光源。

但这持续了几秒钟,管道下面突然出现了绿色的亮光。

我回头看,只有我和葛里菲兹爬过了管道,其他人都挤在管道上看着我,在从下向上照的绿光中,趴在管道之上的人都像一群匍匐前进的幽灵。

我扶着管道这面的栏杆向下看去,几乎使血液凝固的恐惧攫住了我。

我们刚爬过的管道下方,正是约翰上将口中所说的隧道入口!

这隧道入口的直径约二十多米,隧道里每搁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环饶光圈,在黑暗中标示出隧道入口的存在。

从我这个角度看去,隧道深不见底,隧道里的墙壁上无数的光圈渐渐缩小,直至成为一个微弱的光点,我如同在俯视着一个发着绿光的巨大靶标。

二十分钟后,全部人员才爬出了隧道入口上的管道。

虽然,这条垂直的隧道里面没有火,但可以清楚地听到从隧道深处传来的隆隆声。

但是,没有任何地震或者火山即将爆发的征兆:既看不到一丝烟雾,也感觉不到隧道周围的地面发烫。

隧道的一侧有梯子,我们一个接一个地攀爬下去,我是第二个下去的。

向下看,可以看到一串扑面而来的发着绿光的同心圆,在圆心处不断有新的小圆环出现并很快的扩大:向上看,也有一个同心圆,但其运动是前一个画面的反演。

“这隧道到底有多深?”我边往下爬边问道。

“按约翰上将的说法,大概四百多米的样子就到底了,接着就是四十五度角的斜坡。”下面的葛里菲兹回答说。

这时候,我注意到面罩右上角的那块液晶显示区又出现了,居然是一整套地下隧道的平面地图,上面正在移动的发光小红点,就是我自己,并且还有英文说明:您现在已经到达376米的深度,速度3米/秒,您已经正式进入地心隧道系统。我感觉这东西就像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活点地图一样神奇。

“依诺?葛里菲兹!”我喊道。

“不用喊,我的也有显示,这下方便多了。”依诺船长在我上面说道。

“真是通向地心的?那我们岂不是会被熔化掉,这出口不就没什么意义了。”

“不对,有岔路。孙,你仔细看地图。”葛里菲兹说。原来是这样的,只不过名字叫地心隧道,但其构造还是有其他的岔路可以选择,这是数条贯穿地球的隧道工程。

“其实这面罩上的地图标明了出口的位置,只不过这个语言……这个语言是……跟刚开始显示的文字不是同一种。”

“埃及语,西元前2000年至前1300年使用的中古埃及语。我说的没错吧,葛里菲兹?”伏尼契教授问。

“是的,教授说的很正确。我也只是略懂点这种语言的皮毛而已,”葛里菲兹回答说,“难怪约翰上将说自己没有看明白意思,那么教授你看这个……”

“出口的名称吗?有三个出口,第一个是地心,第二个是在阿根廷南部,第三个是在……南极。”

“南极?”我问。

“是的,上面标明的就是南极。”

“好像是穿过安第斯山脉到达南极大陆,出口在前苏联东方考察站附近的位置,”葛里菲兹补充道,“呵……我们下到底了。”

隧道的底部连接着两条通道,一条是去阿根廷和地心的,一条是去南极的。

我们选择了可以走到南极大陆的通道,原因是那里还有人类的避难点。

当然,这是我们重新回到诺亚方舟后,才做出的决定,毕竟要穿越整个南美洲大陆,用两条腿走?

那是开玩笑。

葛里菲兹把诺亚方舟驾驶到了隧道入口处,纺锤形的舰身在葛里菲兹的控制下,站立了起来,向着笔直的隧道扎了下去。

随后进入了对诺亚方舟来说并不宽敞的通道,在通道狭窄的石壁上,我只看到了由于高速而摩擦出来的点点火星、笔直的痕迹和火痕。我的心嘭彭地跳着,我用手压住胸口。

诺亚方舟上的3d地图只能显示出周围的地形与地脉,并不能显示隧道的具体结构,我重新戴上了那个头盔。

只见显示区地图上的红点,一下消失,一下出现,每次出现时,就离上次出现的位置相隔甚远。

不到二十五分钟,诺亚方舟在南极大陆上破冰而出。

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也是最靠近南极点的一个考察站,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在它的附近,以前我们放在诺亚方舟内,在北极生活时穿的皮袄子又派上了用场。

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所以大家都尽量不做太激烈的动作。

本来想要在黑暗时代到达南极的话,必须穿过南极外围的岩浆带,这条不知道哪个国家或者个人打造的隧道,免去了我们需要在那高温环境中行驶的冒险尝试。

“这条隧道简直是地球上的第八大奇迹!”一路上一直保持沉默的雅格布终于忍不住赞道。

“不知道这条隧道到底是任何建成的……”我喃喃道。

“可能是我的父亲,对,很可能就是他。”葛里菲兹看着远处一些浮动的冰山说道。

“你的……父亲?”

“嗯。”葛里菲兹转过身来说道,“我的父亲以前就是那个nAsA分局的局长,他所参与的研究项目一直都是保密的。”

“那他现在?”

“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已经有十年没见到他了,”葛里菲兹似乎有点很不耐烦,“不过我大概知道这些隧道是如何建造的,是沉箱基础。”

“沉箱基础?”

“是的,是用沉箱基础,1945年美国蒙哥马利闸采用沉井作为承重防渗基础。沉箱又叫气压沉箱,它的形状、结构、用途与沉井类似,只是在井筒下端设有密闭的工作室,下沉时,把压缩空气压入工作室内,防止水和土从底部流入,工人就可直接在工作室内干燥状态下施工。”

“那这条隧道具体是怎么利用这个技术的呢?”

“这个……说起来倒是很简单,做起来却很困难。首先是从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南极将气压沉箱沉入地层,并拼接成贯穿地球的一条线,第二步是将拼接后的沉箱中的地层物质掏空,隧道就形成了。我们先前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看到的那些铁山,就是由从隧道的不同地层中掏出的赤铁矿(fe2o3)、菱铁矿(feco3)还有黄铁矿(fes2)堆积而成的。具体施工要用地下钻土机来进行,这种能在地壳中行驶的机器前面装有电磁炮一样的钻头,大部分金属、岩石在这种钻头下都能变成气体蒸发掉。”

“这样算起来要几十万个沉箱吧?组长。”卡尔问道。

“不清楚,我只是想有可能是用这个办法,说不定我的父亲有更好的方法。”

此时,诺亚方舟上的温度计指示在零下五摄氏度,周身的生物光球跟在北极的时候不一样,全部都在冰层的上方飘动着,可以看到冰山的更远处,是一片辽阔的大海。

按深度的不同,颜色由深蓝色逐渐转为橄榄绿色,然后就是一成不变的漆黑。

北面的天边勾划着一群远远的大浮冰的轮廓,虽然是接近极点,但现在这里就像是封闭在大浮冰群后面相对温暖的春天。

我和依诺船长商量好了,大家会从这里继续乘诺亚方舟飞行到前苏联的东方考察站。

不知道在南极各个考察站避难的人们现在正在期待些什么,或者又知道些什么。

是跟我们以前在北极一样,艰难的靠狩猎来维持着生活?

还是和我们现在一样,早已凭着幸运的契机,找寻到了离开南极圈的方法呢?

第014章 南极小城

南极东方考察站那儿应该住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学、环境学和冰川学方面的研究,而剩下的人全部都是来考察站避难的普通老百姓。

南极的科学考察站按理来说都只配备有履带式的雪上汽车,没有雪橇可以使用。

这是因为,南极大陆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没有狗的地区。

“国际南极条约组织”出于保护南极环境考虑,1991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南极禁狗令:“狗不宜再引进南极大陆和冰架,南极区域所有的狗都要在1994年4月前离开。”

遵照禁令,当时各国南极考察队员都依依不舍地送走犬只,与向带来欢乐和情感慰藉的爱犬们说再见,送它们离开南极。

所有的狗只于1994年初就全部撤离南极地区。

此后驻扎在南极的各国考察研究队伍就没有任何的犬只陪伴。

不过,那些雪上汽车到现在肯定已经是没有燃料,不能再使用了的。

2013年5月5日,南半球当时运载避难人员的交通工具分别是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巴西的“圣保罗”号航空母舰,还有当时正好在太平洋待命的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

三艘属于不同国家的大型航空母舰头一次齐聚一堂,包括它们的战斗群,满载着三千二百多名老百姓和应急物资抵达南极,避难的人被分配到了各个国家的南极科学考察站,或者临时搭建的房屋内。

我们在前苏联东方科学考察站l形的米黄色房屋前停了下来,考察站前前后后都点上了蜡烛,迎风的几处还有尖锥形的透明塑料纸灯罩卫护,就像中国古时候的灯笼。

暖黄的烛光紧贴着雪地,广阔无垠的雪地在房屋上的烛光下泛起一种飘渺的光晕,支撑起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冰上童话。

东方考察站的主人是个专门研究南极冰芯的俄罗斯科学家,奇怪的是这座考察站里就他一个人,他戴着长毛皮帽,名叫米哈依尔,库洛夫斯基是他的姓。

正半眯着眼睛看着我们,显示出追根究底的神情,他的性格也如他的神情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

伏尼契教授用他那半吊子的俄语,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跟这位中年男人解释清楚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但,这个俄国佬居然还不太相信我们。

我这时候想,如果我们的那位俄罗斯小厨师在这里就好了,可以充当我们的翻译。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当米哈依尔的目光扫到人群当中的葛里菲兹之后,马上对我们这群人换了个态度,就像是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热情的招待了我们。

可能是葛里菲兹这个年轻的科学新星在行内很是知名,被这位长期驻扎在南极的俄罗斯科学家认了出来。

从米哈依尔不断比划出的古怪肢体语言中,我看明白了他现在正在表达的意思,米哈依尔是要我们现在就跟着他出去。

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当米哈依尔看到我们的诺亚方舟后,完全没有露出什么惊叹、诧异的神色,反而表现的很自然,就像是早几年前就见过诺亚方舟一样,还在前面招呼我们跟着他重新回到诺亚方舟内。

之后,他见到了伏尼契教授跟他说的3d地图,指着影像上的一座冰山,让我们看。

原来米哈依尔正指着另外一个冰上建筑,看样子比前苏联的东方考察站体积大上了好多倍。

三分钟后,我们的诺亚方舟下腾起阵阵雪雾,朝米哈依尔所指的建筑飞去,水晶房间外就像生出了一团又一团不断远去的飞云。

这座建筑物比我想象的还要巨大,还要不合常理。

这是一座金属风格的钢铁之城,全城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居然就是那运输避难人员到达南极的三艘航空母舰,所有军舰的甲板都被焊接在了一起。

虽然,甲板上的rBu-12000十联装火箭深弹发射器、sps-52c/d三座标对空雷达、mr-360“十字剑”火控雷达现在被当成了衣架,挂满了换洗的衣物。

但这座由三国航空母舰并排着所连接成的钢铁城市,依然看起来是剑拔弩张、气势恢宏。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全长306。3米,舰宽73米,吃水10米;“圣保罗”号航空母舰舰长265米,宽31。7米,吃水8米;“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全长195。5米,宽24。3米,吃水9。4米,满载排水量16900吨。

这座高耸着的钢铁城市,它的宽度有100多米,最长处是“库兹涅佐夫”号的舰尾,三艘航空母舰的舰身因为长年累月没有移动,已经与南极大陆的冰原还有背后所靠的那座冰山合为一体,再也不能分开。

我们一行人从“圣保罗”号船舷一侧的梯子攀上了飞行甲板,这是人类的完美杰作,三艘航空母舰所组成的城市体形远远超过了最宏伟的南极平顶冰山。

发光细菌使舰身下的冰层散射出令人兴奋的明亮红色,南极冰层上流lang的皇帝企鹅因为这新景观而迷失了熟路。

新出现的奇特人造建筑物彻底改造了这附近的原始地貌,使几亿年来大自然在这一块冰土之上的工作变得毫无意义。

离我们不远处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里,有火光透过窗户闪动,门上的字是葡萄牙文,不认识,但可以猜测这是在南极居住的人使用的公共场所。

米哈依尔推门而入,里面点着很多南极居民自制的平头蜡烛,这是用油脂做成的蜡烛,由于里面有甘油,燃烧时火焰带烟,气味难闻。

但房间里面明显比外面温暖很多,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

说不清这是什么场所,反正是什么都有。牌桌、简单的餐食、厕所,每个窗都严严实实两层玻璃,各种摆设陈旧而舒适。

见我们进去,里面的几个巴西人两眼发光,定定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数,在这建筑里的至少也有十来个人。

我的同伴去问房间中唯一的一位英国女士,谁知她笑着说:“在‘圣保罗’号上的大概有800多人,对面库兹涅佐夫号上的人更多,总共有2000多人,剩下的1000多人都分配在了各个国家的南极考察站。”

交谈中,我们知道今天我们这一哨人马吵吵嚷嚷蜂拥而入,在这里可是一件不小的事情。

据这位英国女士说,刚才有两位正在打牌的巴西老人,已经急急地摸回甲板下的机库去通知自己的太太了,要她们赶快来凑热闹。

我身边伙伴也很快的和这些热情的巴西人打成一片,有的打牌,有的在走国际象棋,有的甚至玩起了台球,房间里的老人们都兴致勃勃地围在一旁看着,很想插话又觉得不应该干扰。

我离开牌桌去上厕所,一位年轻的巴西小伙子跟了进来,大概他觉得这里总没有什么不可干扰的正事了,是一个谈话的好地方。

他大声地用葡萄牙语和我聊天,我用英语搭话他听不懂,一上来就撞到了死角。

但他不相信有人竟然会完全不懂葡萄牙语,正像我不相信这儿的人完全不懂英语,彼此寻找着最简单的字句努力了很久,最后他只能打起了手语。

看起来他对与我无法交流感到很遗憾,但仍然在滔滔不绝地讲着。

用手指着航空母舰边上的诺亚方舟,用食指做了个钩子的形状,我知道这是个问号。

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跟他表达清楚,我只得用右手在胸前画了个十字,而后也指了指诺亚方舟,没想到这个巴西小伙子看起来好像明白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露出了惊叹的表情。

中国与巴西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交往,建在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公园的中国亭是对于1812年来此传艺的中国茶农永久的纪念。

一百多年过去了,两国的后代却依然只能用手语交流,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从厕所出来,我看到葛里菲兹正与一位巴西老人对弈国际象棋。

我知道,所谓的国际象棋几乎就是融艺术、科学、知识和灵感为一炉的一种游戏。

分析对局时,是一种逻辑的实验使用,而在攻王的战斗中和战略问题的运筹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创造性的灵感。

不过,国际象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