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见孙权微微一笑,拱手一拜:“公瑾,你回来了,兄长怎么样?”

周瑜冷冷一笑:“死了。”

孙权一愣,继而一阵尴尬,却让周瑜很是郁闷,你尴尬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周瑜一直没有注意的娄圭身后一个斜着的床榻上,一声威严而熟悉的声音:“公瑾,你动怒了。”

周瑜——吴王——????

 第十八章 :东吴巨变

“令,柴桑太守朱治,江夏太守凌*,加强戒备,兵马入城。任命太史慈为水军都督,镇守长江线,以二公子孙权为监国,行掌国家大权,一切人员号令,如同大王。”

“令程普为大将军,督节三军,镇守寿春,不得有误。”

周瑜进入军帐之后一个时辰之内,盖有吴王大印的命令接踵而出,三军动容。紧接着就是下令陈式令近卫军六百,将一座庭院大小的军帐团团围住,任何人不得进出。知道的人不由大惊,因为那座军帐据说是狩猎受伤的吴世子放进去的地方。

“令,黄盖将军领狩猎大军三千,分十八队,在东林之外驻扎,不得放任何人出来。”

军帐里面只有这么几个人,吴王孙坚,孙权,周瑜,娄圭,黄盖后来出来之后也被允许进去。此时只见娄圭和周瑜两人都面色瘫痪一般坐在地上,久久无语。还是娄圭身经百事,有点定力。回头又见黄盖扶起孙权,孙权此时腿部和腰部都受伤,但是不知名。

面色有点苍白的孙坚,呵呵一笑:“军师,公瑾,孤王知道你二人心中所想所虑,但是请助孤王一臂之力。”

只见娄圭,心中惨笑,经此一事,娄圭知道,吴王有意让自己退隐了。不是吴王不信任自己,而是在吴王心中,娄圭是属于孙坚这个年代的,而现在,应该让位给周瑜这样的小辈了。心中落定打算,娄圭站起来:“主公,但凡主公号令,圭,无有不从。圭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完成主公的任务。”

娄圭心中决意,同时他也明白,这将是自己最后一个任务。以后,自己就可以安心做个富贵翁了。此时只见孙坚呵呵一笑:“军师,事成之后,孤王与你在太湖每日钓鱼。”

娄圭大惊,不仅如此,周瑜也是一愣,还有就是孙权神色也动了一下。娄圭嘴角一动,尽管心中惊涛骇浪,但是只是轻轻的一笑:“那主公指不定还能钓大鱼啊。”

军帐远处吵闹大声,熙熙攘攘的。这时候特别明显,只听到一声大吼:“谁敢拦某,太史慈抢下冤鬼不多你一个,让某见大王。”

孙权一阵脸红,孙坚却笑笑:“外面要闹了,呵呵。仲谋,现在就看你的了。”然后对着周瑜等人:“还有你们。”

娄圭点点头,对门外:“太医进来。”接着就是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身后一个小童提着药箱,心惊胆战的进来。放眼进来,只见一员怒目金刚的大将,还有一个碧眼青年和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榻上一个浑身鲜血口部惨白的威武大汉,闭目不知生死,由一个看不出深浅的老者看着。

只见太医急忙跪下:“二公子,军师,黄将军,周先生,小的来了。”

孙权大急:“太医,快,快给父王看病。”只见娄圭:“你们都出去吧,二公子,大王既然令你监国,你速速出去安抚人心,大王——唉。”太医大惊,这,难道大王挺不过这关,那自己就要倒霉了。

孙权屋内,只好抓起吴王大印,冲出军帐。外头太史慈等将领此时急得就要造反了,一见孙权,尤其是太史慈,脸色十分不好。冷冷的说道:“二公子,大王是否无恙?还有,水军大都督?末将怕是当不成了吧,只要大王在,莫说水军大都督,就是一小兵,末将也愿意。”

“对,不知道二公子何意,竟然不让我等进去拜见大王?”

“就是,世子那边为何也被包围了,陈式历来负责主公安慰,为何偏偏要去保护世子?”

孙权一看,此时心中不住的嘲笑自己,多可笑啊。原以为自己只要在东林解决一些事情,就能接手东吴。此时眼前的景象让孙权知道,自己跟父亲,甚至兄长的距离在哪里。这些人,明显是怀疑自己的嘛,而且,摆明了他们似乎不愿意支持自己。

孙权一把举起吴王大印,太史慈等人大惊,急忙跪下。孙权:“父王狩猎遭遇刺客,已无大碍,但是仍需休养,兄长身受重伤,已命太医看护。为了防止刺客和过多的打扰,父王特令在行动不便之间,由本公子监国。”

“太史将军,尔等的命令皆是吴王之令,难道要不从?此时外敌环视,不可内生祸乱,诸位应当各司其职才对,怎么反而来此大喊大叫。此时太医正在给大王看伤,莫非诸位是要惊吓了大王不成?”

众人没有几个是心服口服的,但是此时吴王的命令又在,却不得不退下。接着孙权火速下令,免去周瑜所有职位,令其陪在孙策身边榻前。升任朱治为左将军,凌*为右将军等一系列的任命,同时令吴郡兵马六千立即赶来寿春。

吴王东林遇险,刺客仍在东林之内,于是监国下令,火烧东林。

吴王并无安危,但是吴世子生死难料,吴王伤心过度,日日陪伴在世子榻前,不接见任何人。而此时,见过下令近卫军镇守皇宫之处,任何人没有监国之令,不得接见吴王。

吴王遇险第二日,监国宣布将迎娶程普之幼女,同时程普接受大将军一职,与淮南陈兵布阵,死防魏国。

吴国这一系列的举动,全部发生在三天之内。但是仅仅三天,就已经传遍了天下。

曹*:“哈哈哈,成功了,哈哈哈,孙文台孙文台,哈哈哈。”却见郭嘉:“主公,东吴传出孙坚并没有死,现在笑是不是早了点。”

曹*摇摇头:“奉孝,你错了,呵呵,这就是孙仲谋小儿聪明的地方,哈哈哈。好,好,好个碧眼小儿,孤王要看看他这个弑父杀兄之人如何坐稳江东,哈哈哈。”

司马懿听闻之后,微微一笑,指着过万大军,挥手对着函谷关:“攻。”

大秦,汉中。

贾诩冲冲而来:“主公,主公,大事不好了,荆州急报,东吴巨变,吴王遇刺了,孙伯符身受重伤,现在孙权监国。”

陈林大惊,一把躲过去,张开越看越心惊。顿时大怒:“干什么,影子呢,侯三呢?不是说一切在掌握中吗。”

贾诩也是惊魂才定,说道:“主公,侯三现在自知成大错,已经亲自到寿春去了。据说我们的人都被曹孟德耍了一次。”

陈林大惊:“曹孟德?娘的。来人,传令荆州黄忠,加强石阳的兵力,令蔡瑁水军时刻关注东吴动向。”

贾诩:“主公,你说,大秦和东吴,真的到此了吗?”

陈林摇摇头:“孤王不希望,但是却不能不准备。新王登基,最需要的就是军功来压制部下,提升自己的威信,孤王不得不防啊。”

 第十九章 :反贼是忠臣

江东八十一州开始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流言,有说吴王其实已经死了,说吴王其实是被监国害的。吴世子也是一样,就连三公子虽然没有死在东林,但是现在已经被关了起来行动不得便。监国是要当王了,就是他杀死吴王和世子的,心狠手辣啊。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为但凡上层社会权威人士,都不会去说这些事情,之流传在低层百姓嘴中。如果连上层社会的人,比如说现在的将军,高官大臣啊,士族啊,也都是这么传的话,那么,这个不是流言,而是内幕消息。

吴王东林遇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孙权监国,不少的心怀鬼胎的人,都蠢蠢欲动。而精明的人,则更加的小心翼翼,等着看这些人的笑话。因为他们明白,这个念头,只有兵马才是最实在的,若是手头没有兵马,那你就乖乖的别乱动。

果然,一批趁机作乱的人,迅速的消失。见过孙坚对军队的控制十分的牢固,大将军程普站在监国这边,水军大都督太史慈虽然对吴王之事耿耿于怀,但是孙权更恨,直接将太史慈的家人接来寿春,一个都不剩,还让太史慈的长子留在身边当卫官。

柴桑太守朱治,江夏太守凌*,吴郡新任太守陆逊,还有寿春已经被孙权牢牢的控制住,东吴的大权,基本被稳定,就算是有动乱,也翻不了天。

此时,监国孙权在吴王王座之下做了一个略小的座位,孙权的心思,殿内大臣无有不知的。此时孙权正暴怒大吼:“数千人马竟然找不到一个小小的庞统,气死某也。”原来,东林事变之后,庞统果断的消息。回头孙权一想,立马感觉不对,此人不可靠。

如此之下,孙权当然要抓拿此人,不料,淮南被翻了个遍都没有庞统的踪迹。而庞统又是个孤家寡人,家庭就算有,也是在荆州。孙权一挥手,喝道:“没事都退了吧。

众人忐忑不安依次退下,其中有一人,脸色如常,恭恭敬敬的退出皇宫。站在宫门口,往内宫方向看了一眼,只有自己能听得到的声音:“主公,末将纵死也要为你报仇,手刃此窃国之贼。”

此人不是别人,却是孙坚一手提拨起来的小将,丁奉也是,大吴中郎将。丁奉赶马回到家中,大府门一关上,轰的一下,但见里面的景象决然不同外面的平静和稀松平常。只见院中清一色男子精壮,人人肩上白布,手中利刃。

丁奉:“护卫,家人都安排了吗?”

就见一员魁梧的大将模样之人,身穿精甲上前,虎声说道:“禀老爷,已经安排好了。老夫人和夫人还有少爷一共二十七个人,在管家的保护下已经秘密离开寿春了,回安丰去了。”

丁奉点点头,眼中热泪,说道:“忠孝两难全,罢了罢了。”

护卫又上前:“老爷,府上已经召集了三百二十七人,全部刀剑在身,只等老爷号令。”

丁奉坚毅的站上假山,低声喝道:“大王功高盖世,宽仁有加,待丁某更恩同再造。如今大王竟然遭屑小无耻之徒暗算,弑父杀兄,如此人岂能当我东吴国君,势起兵伐之。尔等可愿助某?”

唤来一阵大吼,这里的人,都是丁奉的私兵,岂能不为丁奉卖命。丁奉满意的点点头,跳下假山,与护卫一起,说道:“等会我就回军营,麾下三千人马,应该能说动半数以上。今夜午夜,你领着众人从后门出发,直奔东门,但听到城外大吼进攻之声,你等就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护卫点点头:“是,老爷,只是老爷,就算我们能控制城门,可是这终究只有一两千人,皇宫近卫就有三千,陈式可不是好相与的人,我们能攻进去吗?”

丁奉一瞪眼:“某丁奉只忠于一人,若是他孙权乃是大王亲自任命的监国,那怕立为世子,将来继承大王之位。丁奉都无话可说,但是此时却是残暴而来。窃国之君,某誓不两立,纵然不成功,今夜就死在万箭之下。”

护卫一惊,同时也正色应道:“是,老爷。”

丁奉外松内紧,府内甲兵林立,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熙攘。这样的气氛漫过很多人,但是,也有细心的人还是看出了不对路的地方。

“这个丁承渊要干什么?他府内只怕已经没有一个家眷了吧,唉,他是要逃离吴国吗,真舍得啊。”

“可不是嘛,他丁家在寿春在吴国少说也有十几万亩地,说走就走,唉。监国虽然来路不正,但是,唉,本老爷却是舍不得啊。”

“老爷,那我们要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明天本老爷照样上朝,本老爷什么也没有发现,谁能说什么?”

不仅有一些混斗官场的文官政客看出来,就连有些带兵的武将也能看出来。

“老爷,你说丁将军也算是个武人,怎么这么鲁莽?”

“唉,算了,算了,本将与他也算同僚一场,他要走就让他走吧。你走一趟军营,传本将命令去,今夜没有本将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出军营。”

“啊?老爷,这,要是监国追究起来?”

“追究什么?本将又不是这寿春城的守将,本将乃是客将,这兵马调动要吴王命令,若是有吴王命令,本将才动,没有,那就不能动。”

皇宫之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孙权大惊:“谁?”

陈式:“监国,陈式。”

孙权:“陈式?进来,这么晚了,有何大事这么冲忙?”

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竟然也在内,周瑜。这个传言因为跟孙策关系太好的才子,此时已经被监国软禁了。

陈式:“监国,丁奉今晚叛乱。”

孙权:“什么?”

周瑜却丝毫没有点点被软禁的意思,皱着眉头:“丁奉?城东有他三千人马,不可小看。”

孙权:“丁奉怎么能反了呢,他乃是父王一手提拨——”说道这里的时候,孙权唰的一下停住了。似乎明白了,就是因为人家是孙坚一手带起来的,所以才反呢。

周瑜也明白孙权的尴尬,说道:“监国,这件事情,只怕要大王亲自过问才行。

孙权:“此时过去,只怕被宫中其他人知道,要是传出去—”

周瑜:“监国不用担心,某能过来,你就能过去。”

孙权现在要演戏啊,孙权现在就是一个篡位的人,岂能去见病重的孙坚。但是周瑜只有他自己的一套,能瞒过宫中的耳目。

于是三人到孙坚那里去了,商量这个丁奉反贼的事情,可偏偏,这个不是简单的反贼,他是个忠臣反贼。

 第二十章 :让他去荆州

曹*几乎是张着大嘴哈哈哈大笑:“河北兄弟相残,没想到江东一夜之间就上演了一幕更血腥的无情霸道。呵呵,好,好,如此,孤王后方无忧矣,哈哈哈,哈哈哈。”

郭嘉看着曹*猖狂的大笑,心中却不是一般的心思。曹*笑别人,可是自己家却也不见得好的到哪里去啊。袁绍废长立幼,孙坚家门不幸,可是曹*这边,唉,曹丕现在可是得意着呢。孙权的事情,会不会很大程度上刺激曹丕这个非长子。郭嘉心里没底,郭嘉很少掺乎曹家的家事,可是,这终究是事关国事啊。

郭嘉不能在这个时候说这些,曹*正高兴呢,就算是郭嘉,也不会这么傻。虽然就算郭嘉说了,曹*也不会对郭嘉怎么样,但是,终究是不好的。

郭嘉摇摇头,只好把自己的心思放回来,望在河北的方向。郭嘉:“主公,臧霸将军占南皮之后,摆出一个西进与夏侯将军夹击高干的样子,却不料枪头一转,三天两夜就把渤海拿下了。只怕就算嘉是河北人,也防不住臧霸将军啊。”

曹*哈哈哈大笑:“宣高乃稳重智将是也,哈哈哈,好,这一次渤海一下,进可攻退可守。在命夏侯惇过河,高干不是想北上平乱吗,孤王要看看,他是回军不回军,呵呵。”

郭嘉一看曹*指点的方向,说道:“主公只怕是想让臧霸将军再立一功吧。”

曹*哈哈哈笑:“孤王这点粗浅的道行,岂能瞒得过奉孝,哈哈哈。没错,只要高干回头,这就是臧霸的机会。孤王也不用给他命令,他若是连这点都看不到,也就枉费孤王对他的重用了,哈哈哈。”

郭嘉:“主公,昨夜许昌荀彧大人来信,说我军不宜过早突破邺城,嘉并非如此想法。”

曹*一扭头:“哦?文若的意思,孤王倒是明白的,孤王也深觉有道理。邺城,乃是齐国之首,邺城一下,齐国也算完了。但是攻破邺城之后,袁尚必定与北方的袁熙联合。袁熙也深感我军的压力,所以两人必定会联通一起,如此一来,我军北伐将难上加难。所以不如对邺城围而不攻,先将邺城之后的兵力一一消灭,甚至将袁熙赶回北平。如此一来日后纵然袁熙袁尚去到北平,也不过一个苦寒之地。”

郭嘉点点头:“对,主公英明。“

曹*呵呵一笑,突然恼怒扭头:“好你个浪子郭奉孝,孤王还英明,你刚才还说不同意这个做法,说,你有何看法?”

郭嘉呵呵一笑,丝毫不在意曹*的责备,这是对郭嘉的一种亲赖:“主公,嘉所虑者,东吴,司马懿而已。”

曹*:“东吴一小儿当权,有何可怕的,司马懿—嗯,这个倒是为难,可是这有何关系啊。”

郭嘉:“主公,嘉以为,我军突破邺城之后,当暂停进攻。”

曹*一阵惊骇,这,这曹*和魏国上下都是一片积极的要一统河北,郭嘉这个时候说只打一半,如何不让曹*惊骇。

郭嘉:“主公,请听嘉与你一一说来。”

郭嘉说什么,孙权孙坚都不可能知道,此时孙坚跟孙权初次听到丁奉的事情是一样的。愤怒?没有理由,激动?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剩下的只有深思。

孙坚最后:“承渊断然是不能有事的,但是若是我们做得不好,只怕就要穿帮了。公瑾,你有何妙计?”

妙计?周瑜一愣,你们两个,为了你们疯狂,连孙策现在都生死未仆呢,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现在反倒为了一个丁奉而为难。不过周瑜却不能不说话,说道:“大王,丁将军今夜之事,既然已经被我等知晓,断无成功之可能。不如就此镇压,岂不是更能掩饰监国之意图,迷惑世人。只是对于丁将军,放了,或者擒来面见大王,一切明了。”

周瑜一说,孙权心中就一动,唉,这个周瑜,对自己始终是恨意那么大。别看周瑜这个计划中规中矩的,其实对孙权却是十分不利,恶毒着呢。

试想,镇压丁奉,那一定是孙权镇压啊。到时候杀的人能少吗,就算日后丁奉知道这是不得已而演的一场戏。可是丁奉是个凡人啊,有感情的啊,表面上不会对孙权有什么,但是内心绝对是对孙权要恨死的,你杀我那么多人。如此一来,丁奉日后只能是投靠与孙策了呗。说到底,周瑜还是孙策一派的。

孙权没有说话,孙坚心中一想,点点头,又摇摇头,不知道是否同意,还是反对。最后,孙坚:“孤王出宫。”

孙权和周瑜都是大吃一惊,孙坚却摆摆手:“要大将军也来见孤王,要先和大将军商量先啊。”周瑜一喜,心中已经想到孙坚的计划。放丁奉走,孙坚要放丁奉走。但是却要让丁奉明白真相。然后让丁奉假装东吴的叛将,转而投靠到其他地方去,这样一来,丁奉就算是一个公开进入敌营的内奸了。

这样的安排,周瑜高兴什么呢。高兴的是,就算放,也是先镇压一阵吧,才能让丁奉看起来像是造反失败然后逃跑的样子。这么一镇压,先前周瑜的预谋就达到了,好吧孙权,你自己头痛去吧。

程普很快就来,只身前来。众人又商议了一段,最后一个挺拔的身影,跟着程普离开了皇宫,并没有什么人注意。

丁奉,丁奉退朝之后回家,然后赶马来军营。身为中郎将,又是有领兵的资格,麾下这三千人也跟了丁奉两年了。丁奉自信能控制得住,至少能控制一半,而让另一半不会反对自己。

丁奉先是召集了八个校尉,其中三个是丁奉的亲信。校尉一进军帐,外头虎的一下就围过来近百的刀斧手。

这一切,虽然丁奉没有大喝大叫,但是外头的身影却让校尉心中忐忑不安。半个时辰之后,丁奉:“如此,也不为难两位,但是今夜,两位将军还请不要离开这个军帐,明天之后,你们便可自由。”

两个显然死也不会跟着丁奉的人,低头不语,能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没杀自己。

东门城门,内街一排民房内,此时却早已经没有半个百姓,全部是挤得满满当当的兵甲武士。只听到一间房间内,只有三两个人,可见是将领的地方。一个声音:“主公,承渊——”

另一个声音急忙:“他会理解的,等会你麾下八个金刚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活擒他来这里。只要来到这里,一切可定。”

“那主公,日后—”

“荆州,让他先去荆州吧,事成之后,孤王为他封侯。”

听到这个,旁边的大将一惊,封侯?封侯啊,东吴,现在只有三个异姓侯爷,这是第四个吧。

 第二十一章 :同盟谋荆州

丁奉没有想过要谋求什么高职位,更不是说为了什么富贵权力之类的。可是丁奉也不认为自己是大义,至少不全部是。连丁奉都觉得自己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孙坚的一个忠臣,这个忠诚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天色越来越黑,太阳一点点的下山,偌大的军营在东门之外不到五里的地方,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其内是八百被缴了械的士兵,还有两千出头整装待发的复仇之军。丁奉静静的站在辕门下,望着夕下的太阳,微微一笑,竟然感觉有一种轻松。

远方跑过来一个人:“禀将军,城中丁府一切准备就绪。”丁奉回头看了一眼军营,轻轻说了一句:“牵马。”牵马,就是出发的意思。两千大军,两千毫无征兆的大军就这样慢慢的向着寿春而去。

半个时辰前的斥候如常飞奔在大地上,而此时,却突然之间被丁奉下令斩杀或者关押,只是为了不让城中知道丁奉无令而行。其实这斥候要是不回城,一定会引起城中人的注意,只不过,时间太短,就算有人注意,估计也想不到是‘自己人’叛乱。

丁奉走得慢,所谓兵贵神速,但是丁奉却走的慢慢的。副将没有催促,他们此时心中也跟丁奉是一样,攻打自己的国家,谁也高兴不起来。尤其是他们现在目的竟然只是为了杀孙权。

没有火把,寿春城东门一片安静,只有啪啪的几个火把在墙头亮着。丁奉一回神,回头点点头,就见一群小校往后跑,各自回到队伍,低喝声就开始传过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