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危掩护主将撤退,又汝南平黄巾有功,特召即日进京面圣。
陈林知道需要面圣,说明朝廷至少也要封自己一个太守,而汉中郡隶属益州,乃是朝廷不甚看重的郡,想必不会触犯了谁的利益,有恩师在,想必不难得到汉中太守之位。若是陈林要争个什么南阳、汝南郡之类的太守,只怕要头破血流。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陈林回到洛阳了。
第十七章:巧匠师徒
这一日陈林等人回到扶风与冯翊交界处一座县城,正在县城内休息。陈林前去县府拜见县令回来,得了县府一些支持的金子,此时正在客栈内食用,陈林与黄燕、周仓、贾诩三人正在饮酒叙话,一路上陈林因得贾诩辅助,都满是开怀,众人受感染,兴致也很高。陈林数十人就将客栈占满了,还好此时行人略少,不会有甚客人光顾,倒也方便店家放心招待陈林等人。
正当店家高高兴兴的招待陈林一行人时,外间伴着声音走进来两人,一老一少。老的那人说:“德衡啊,指南车虽说民间多有传说,可终究记载的文献不足,如今又不见有谁说能造出指南车来,这指南车多半是谣传而已。”
那少的满是倔强的说:“师…师。。傅,虽说指…南车造术……。已失传,但我我…。辈岂能不如先人,只…只。。要细心…。专研,德衡相信必有一…一……一。。日可以将…指…指…南车重现于…。世。”说话竟然有些结巴。
此时师傅也似乎知道自己徒弟的脾气,换了口气对少年说:“德衡,此次为师好不容易造出这翻车,此去洛阳希望能得朝廷重视,加以,如此乃是百姓之福啊。”
师徒两人一面低头讨论一面往里走,突然才发现客栈内全是兵甲在身的军士,已经是挤满客栈,哪里还有师徒二人吃饭的地方。店家一脸苦涩走过去,满是歉意对师徒说:“客官实在是不好意思了,客栈已经客满了,要不两位客官稍等片刻,对不住了。”
陈林在老少进门时就注意到此二人了,隐约间听到他们的谈话,陈林甚是对这“翻车”感兴趣。此时见店家与老少三人都在为难,于是出声道:“老先生,出门在外多有不便,若是不嫌弃,不妨过来同坐,只是须得挤一挤。”陈林一脸微笑的看着老少二人,贾诩见陈林说话,看看老少二人,略有深意的望着陈林。
店家与师徒二人转头向陈林望来,老者似乎看出陈林乃是此处的头领,又见四下都是汉军模样打扮,此青年只怕来头不小。此番进京正需有人引荐,不如就结识一番也不错。于是老者过来对着陈林拱手施礼:“老朽毕岚,乃是扶风匠人。”
原来这老少都是扶风人,老者名叫毕岚,出神贫贱,并无表字,一身奇*技巧之术,却又不似铁匠那般受人重视,于是郁郁不得志。前年收得一名弟子,马鈞字德衡,也是扶风人。马鈞却是当地的大户子弟,不喜诗经,却偏爱这受人不屑的奇*技巧之术。遇见毕岚时恰好父母过世一年余,马鈞见毕岚技艺高超,于是散尽家财助毕岚研究,并拜其为师,师徒二人一番努力,终于造出“翻车”,正要前去洛阳献宝,走到此处。
陈林命二人坐下,并送上食物,陈林问:“某乃是汝南陈林陈伯至,前番随司空大人往凉州平乱,此次却是回京面圣。方才听老先生说甚‘翻车’‘指南车’的,是何物,翻车与指南车可是同一物?”
毕岚一听“面圣”,急忙拉着马鈞站起来,就对陈林跪下:“草民不知大人官职,罪过罪过。”陈林呵呵一笑,连连拉着毕岚二人同坐,毕岚不敢与官同席,要推辞。周仓大喝一声:“某家大少爷要汝坐汝就坐,贼是啰嗦。”周仓声大,吓得毕岚二人急忙坐下。陈林大怒喝住周仓,见毕岚坐下,也不再追究,只是又问:“但请老先生告知,这‘翻车’与‘指南车’是何物,某也算读过经书,却不知此二物是何。”
毕岚还来不及说话,旁边马鈞已经开口:“翻。。翻车就是。。是将河水提。。提上岸的车。”毕岚急忙喝住马鈞:“大人面前休得胡语”毕岚却是深怕马鈞的结巴会让陈林动怒,马鈞这个结巴不知让多少权贵不喜。毕岚喝住马鈞,偷偷看陈林,却见陈林一脸温和,全然不似厌恶模样。
陈林好奇:“将河水提上岸的车?”这回连贾诩三人都好奇起来,都是侧耳倾听。毕岚见陈林等人如此向往,心中也有些自豪,于是说:“翻车乃是老朽见许多百姓田地因大旱而不得不搁置,如此良田却不能为民所用,实在是可惜。老朽便想着,若是能将河水引上来灌溉,岂不是美事,于是老朽与劣徒日夜深思所以造出此车。此车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斜置在水边,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动轮;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拐木四根;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
陈林越听越钦佩,如果毕岚师徒真能造出这翻车来,那百姓劳作岂不是又多了一道与天对抗的利器,陈林满脸的激动。而贾诩也是惊心不已,不过贾诩却想着如何将此二人留在陈林身边,为陈林所用。日后陈林争霸天下,当以粮草为先,毕岚师徒就是陈林治下产粮的极大助力,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贾诩知道毕岚所说要去洛阳献宝,此去必定不会收到朝廷的重视,朝廷如今只知争权夺势,哪里会顾得上这些。毕岚师徒定然不能如愿,只怕在洛阳会遇到有些见识且野心之徒,会招揽毕岚二人。贾诩呵呵安乐,既然先让我等遇到,那就是天意将此送与主公了。于是贾诩不等陈林开口,就说:“某家主公也是要回洛阳,老先生不如一通上路,也好有个照应。”
贾诩一说完,那边黄燕不解的望着贾诩,心道贾诩不是如此不知礼仪不知进退的人啊,大少爷都没说话,贾诩怎么敢抢话。陈林倒不在意贾诩的行为,反而顺着贾诩的话:“是极,老先生不若一同上路,恰好可以向老先生询问一些问题。”陈林说的真诚不虚,让毕岚心中大惊。毕岚看得出陈林乃是士族子弟,如今进京又是面圣,想必也是位高权重之人,竟然如此对待一名四处受人鄙夷的老头,如此胸怀,世所罕见啊。
陈林又问那“指南车”又是何物。毕岚一一道来,原来对于这个指南车,毕岚却与弟子马鈞又不一样的看法,东汉时期有个大匠张衡,据说造出了始终指向南面的车,不让人迷途。可是多年来已失传,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张衡真的造出了此物,认为此不过是民间传说,而马鈞却认为,即便是假的,只要认真研究,说不定就能变成真的。指南车对于行军作战的人来说,那可是无价之宝,尤其是深入大漠的大军,绝对不会再迷路。须知我大汉多次进攻大漠,多半是迷路所致,让胡人劫掠粮道,而最终失败。
贾诩此时更是眼睛一亮,先前的想法更加强烈,绝对不能让此二人落入他手。而陈林对马鈞这种精神也是极为赞同,忍不住转头对马鈞说:“好,难得汝如此执着,当为我辈少年楷模啊。”
最终毕岚师徒还是跟随陈林众人一同上路,而贾诩更加是主动将马车让与毕岚乘坐,自己下车上马。让陈林也是一阵惊讶,贾诩哈哈大笑:“主公不知,诩乃是西凉人,岂能不懂骑马。老先生年老,路途遥远,就让老先生上车马。”陈林听得哈哈哈大笑,那边毕岚感动不已,不想此番却有如此际遇,得此荣幸。
队伍起行,马车外,陈林对贾诩呵呵的笑:“文和有何事瞒我?”贾诩一惊,继而释然,陈林不是傻子,贾诩一连串的动作,陈林虽嘴上不说,却看得明白。贾诩也是呵呵的乐:“主公慧眼,诩要留此二人为主公所用。”
陈林一听,大为感动,贾诩归认不久,就能为主谋选人才,陈林道:“某有文和,如高祖得萧何啊。”刘邦争霸天下,萧何可是为刘邦寻找了不少人才。贾诩一听陈林将自己比作萧何,呵呵笑道:“诩不敢自比,萧丞相精于内政,诩却只略知军谋,岂能相比,主公过誉了。”陈林说的无意,贾诩却听得高兴,不是因为陈林讲自己比作萧何,而是陈林说自己是高祖,高祖是谁?逐鹿中原之人。
陈林望着身后这数十骑兵,这些人都不愿再回西凉了,愿跟随陈林。多日的相处让这些汉子对陈林是钦佩十足,如此善待士卒的将领,实在难得,当兵的遇到一名正直的好上司,即便是遇到再苦的战役都不怕。陈林要收留这些人也是简单的很,只要对张温说一声就好,这些人舍命为张温断后,张温也不会为难他们,听说陈林回归中原,想必这些士卒跟回去也有个好日子。于是这下身经百战的大汉精锐,一摇身变成了陈林的私部。
第十八章:洛阳新局势
陈林再一次回到洛阳城,已经是中平二年四月份。陈林刚回到洛阳陈府,府内留守的仆人喜冲冲的跑出来迎接,大声高呼:“大少爷回来,大少爷回来了。”陈林刚下马一众仆人急急跪下拜见,都是欢声喜悦的,其中一位小管事的更是大声说:“恭喜大少爷,恭喜大少爷。”陈林听得纳闷,平安回归洛阳是好事,可也不用恭喜吧,黄燕等人也是好奇的看着。陈林问:“喜从何来啊?”
一众仆人咧着嘴笑:“前几日安阳来信说,大少奶奶为大少爷生了位公子,肥肥胖胖的。”陈林一听,脑子轰得一下,止不住的喜悦,急忙不顾形象的冲上前:“信件何在,信件何在?”仆人急忙拿出写给洛阳陈府的信件,黄燕等人也是满是高兴,陈林有后,这些追随陈林的人才有盼头。陈林那边手哆嗦着展开信布,嘴上哈哈傻乐,最后一丢信布大声高叫:“某要当爹了,哈哈哈哈哈哈,某要当爹了,传令,陈家上下无论安阳、洛阳,人人赏千文钱,哈哈哈,佃农赏百文,都赏,都赏,哈哈哈哈哈哈哈。”张氏产子的消息直乐得陈林语无伦次。一众人急忙再次谢恩,陈林一甩身回头,对数十骑兵:“汝等也是陈家人,千文赏钱。”一众西凉的军士想不到刚刚加入陈家也能拿到同样的待遇,心中直呼跟随对了。
陈林会洛阳自然第一时间要去拜见杨赐,杨赐前些日子以为陈林死了,这时陈林回来,让杨赐这位老人直流泪。杨赐平生只有两名弟子,一是陈林,另一人乃是东海人王朗王景兴,年比陈林小一岁,现在洛阳为郎官。而杨赐对陈林最是偏爱,认为陈林文武双全。杨赐见陈林平安归来,又听说陈林喜得贵子,更是大为开心。
陈林聊到开心,忙说:“老师,不如由老师来给小儿取个名字吧。”杨赐一听也是大喜,呵呵笑着捋胡子,嗯嗯的乐个不停,嘴中说:“伯至向来是文武双全,深得为师满意,不若伯至之子就叫‘斌’吧,取文武双全之意,只愿此子也能如伯至一般,能为我大汉建功立业啊。”杨赐绝对是忠于大汉的老人,连给陈林儿子取名都不忘说上一句忠君之语。
陈林急忙接话:“斌?文武双全,好,就以‘斌’为名,伯至当不负恩师教诲,日后定全力教导此子,使其为百姓谋福。”师徒二人说得不是哈哈大笑,又不时长叹短切,只因如今大汉已经岌岌可危一般。
原来此时朝中仍然是宦官弄权,外戚何进无谋,虽也是位高权重,却不至于祸害大汉。那宦官却不是,以十常侍为首宦官如今竟然以平黄巾之乱为由,都封侯了,无数真正为平黄巾而厮杀无数的忠义之士反而只是轻微的赏赐,更有些被吞没功劳的。现下大汉四处贼起,朝廷不思改过,反而变本加厉,收刮钱财。许多忠臣不是流放就是遭迁,连袁隗都被置闲在家了。
陈林叹了一口气,对杨赐说:“老师,伯至不愿留在洛阳,只愿外出为大汉平乱,前番同老师说过要去汉中就是如此,汉中郡乃是大汉通往益州的咽喉,如今竟然被米贼占据,如此益州岂不成了国中国。”
杨赐大惊,从未想到过此种情况,说:“伯至所说可是真的,汉中当真被米贼占据?”看来朝廷真的是不在乎汉中这个地方,竟然连杨赐都不知五斗米的事情。陈林只好将所知道的关于五斗米的事情又说了一遍,杨赐听完,急忙说:“如此明日面圣为师定为伯至力争汉中太守之位。”
陈林倒不担心这个,汉中郡谁也看不上眼,不会有什么难度的,这些陈林早就想好了。为了避嫌,从杨府出来后,陈林一路回归陈府,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四处拜访。陈林刚回到陈府,就有仆人报说杨府有人来,陈林奇怪,不是刚从杨府回来吗,莫非老师忘记什么重要的事情了。急忙招进来,原来却是杨赐命人送来贺礼的,陈林喜得贵子,杨赐送了千两黄金百匹布,陈林呵呵纳下,又对杨府下人说了些好话。
送走那人后,陈林一个人坐在大厅深思,如今的洛阳,如今的大汉,真的让陈林不知所措。陈林既不愿意卷入纷争中去,又不愿看着大汉衰败羸弱,陈林很是苦恼。此时的陈林才一一将当年阿爷对他说的话回忆起来,当年陈林满不在乎,现在的局势却是一步一步的往阿爷所说的方向发展,一丝不差。陈林心中苦问,阿爷啊阿爷,莫非真如汝老所说的大汉要乱不成,伯至该往哪里走。如今已经开始了按阿爷所说的进入汉中郡,只是大汉当真不能回到汉武时期吗,大汉乱了,刘氏失权,又该由谁来主掌?宦官?袁氏?杨氏?何氏?还是如今的反贼?
陈林头脑一遍混乱,这时候贾诩走了进来,见陈林一脸的苦色,笑吟吟的走上前:“诩拜见主公”陈林听到声音,抬头看,见是贾诩,立马恢复一副笑脸模样,让贾诩看见陈林心情转化之快,目瞪口呆,同时贾诩也相当满意陈林这种气质。陈林:“文和来了,如今暂时住在府内,日后到了汉中或者别地,安顿下来,再为文和置办府邸,现在只好委屈文和了。”
贾诩呵呵笑,哪里在乎这些,贾诩可不是贪财之人,贾诩师出寒门,只想一身所学能得以施展,足矣。贾诩:“诩此次来却是想和主公商议一番毕岚先生的事情,次也是小事,更重要是如何让主公立足汉中。”
陈林见贾诩说得淡定,有心考验:“文和为何断定某一定能当上这汉中太守?又为何说毕岚先生之事乃是小事?”
贾诩一笑,知道陈林的意思,也不点破:“先说这毕先生之事,如今朝中大司农又怎会理睬毕先生,诩断定毕先生洛阳之行必是失败。不过主公须得防他人也看中毕先生,让毕先生为别人所招揽而去,不过主公有恩与毕先生,一路上主公已使毕先生折服,想必毕先生在朝中得不到重视,此时主公再稍加劝说,毕先生定不会推脱,故而此时乃是小事。再说诩说主公会当上汉中太守,试想如今朝中连汉中大闹米贼都所知不多,又有谁愿意与主公争夺这太守之位。”说完一脸淡定的看着陈林。
贾诩分析的与陈林所想的一模一样,陈林又说:“那依文和只见,我等若是到了汉中,要如何行事?”
贾诩:“汉中郡原先民不过六万户,口不足四十万,天下众人自然瞧不起这一郡。诩料定此番中原大乱,必有不少百姓自南阳欲逃亡益州,而恰好汉中米贼起,定然被阻挡在汉中。只要主公到了汉中能及时加以利诱安顿,必可争取不少百姓。民乃是一切之源头,只有拥有百姓,才有一切的发生,望主公重视百姓。”
陈林一听大声说:“文和所说与某不谋而合,故而在安阳之时,某便四下收拢流民,如今安阳县内,文和可知我陈家有私家佃农多少?”陈林说完一脸得意的看着贾诩。贾诩并不是很了解安阳陈家的事情,自然不知道这些,陈林继而开口说:“五万,整整五万,文和,某欲抢迁此五万人随去汉中,可行?”
贾诩也是被这数字吓了一跳,转眼就恢复,回答陈林的问题:“粮食,主公,粮食乃是根本,只要粮食足够,一切无妨。若是能将此五万人尽数迁往汉中,对主公主掌汉中却是极大的助力,此些人已跟随陈家多年,自然支持主公在汉中的掌握。”
陈林又是哈哈笑的说起了当年陈家囤粮的事情,现在连年大灾人祸的,到处都是停产了,陈家却有囤粮支持。贾诩听说这又是老太爷的主意,对这位过世的老人家更是钦佩不已。于是贾诩说:“既然如此,诩建议主公如今便命安阳做好准备,多备大车、牛马,更要做好军事防备,到时数万人穿过颍川、南阳二郡,少不得要出些乱子。到了汉中后,如今主公只宜以上庸县为主,西城与防陵两县为辅。此三城恰好成掎角之势,上庸可西进南郑,西城可防南阳,防陵以汉水守住荆州。汉中郡又是三面环山,那时主公缓缓攻略汉中西部,治理百姓,吸纳流民,可完成老太爷所愿。”贾诩也是说得不自觉的激动起来。
陈林贾诩两人又商量了一些别的事情,最后陈林按照贾诩所说的,立马写信派人回安阳,要安阳立即做好迁移的准备,任何人不去也得去,粮食足够,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抗拒。陈林决定像当年阿爷从平興迁到安阳一样,是全部迁移,变卖一切财产,数万亩良田估计也能卖上不少钱。
随着陈林书信的发出,安阳陈家即刻动员起来,陈林更是要舅舅林德例外再组织青壮三千,组成临时护院,虽比不得真正的护院,但是将来迁移时一路上维持治安却总是足够的。陈家搬迁,林德自然也是跟着走的。汝南郡谁都看得出来,陈家是有大动作了,只是不知道要作甚而已。
第十九章:汉中太守
当日陈林与贾诩二人在大厅上直聊到夜色降临才罢,也大致确定了陈林入汉中后的发展,首要之务就是得到太守之位,还有就是安全将安阳数万人迁移到汉中,这一项工程少不要要两三个月,耗粮十余万石。两三个月还只能是将人迁移到汉中,陈林多年囤积的粮食却不是两三个月就能运完的,即便陈家能凑出三千辆大车,一趟也不过只能运送十余万石粮食,而陈林在安阳足足囤积有近百万石粮食。
陈林与贾诩商议第一趟百姓迁移可分部分粮食与百姓,让其自行携带,如此高顺与林德可运送粮食随行,待百姓到了汉中也不至于断粮。而后高顺再次回转安阳,专门运送粮食,如此往复几次也能将粮食全部送到汉中,只不过少不得要一年半载的。
第二日天明,陈林便早早起身,因为今日要进宫等候面圣。而贾诩,则也是早早起身,打的却是毕岚师徒的主意,陈林也不过多问,多日相处,陈林知道贾诩的能耐。陈林这是第二次进宫,当年举孝廉时也是在宫中为官,只是这次陈林却决定这皇宫尽是死寂一般的气息。
陈林真在宫门前打量这看似辉煌的大汉皇宫,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浓厚的笑声:“此不正是伯至?”陈林回头一看,却是大将军何进。如今的何进与几年前那是大为不同,整个人都肥胖了起来不说,脸上也显示出久混官场的油滑和奸诈。
陈林急忙拜见:“下官拜见大将军。”何进呵呵笑:“自伯至辞官后,也有好几年未见伯至了啊,此番进京怎不抽个空上府来走走啊,莫非伯至如今建了大功,就不记得某这个老上官了?”何进一脸详怒道。陈林苦笑,如今两人身份都大不同从前,陈林可不敢随意拜见,又怕惹恼了何进,刚要急忙解释,突然身后想起了一声:“哈哈哈,大将军却是错怪伯至了,伯至昨日刚至,却在老夫府中与老夫叙旧,分别时已是天黑之后啊。”原来是杨赐。
陈林急忙拜见,这时陆陆续续也有官员要进宫早朝,有些陈林认得,有些不认得。陈林只好陪着老师等人往里走,到了大殿外,陈林只能留步,在偏殿等候灵帝的召见,而杨赐等人自然入殿上朝去了。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早朝就要散了,偏殿外才传来一声公鸭叫唤的声音:“宣,汝南陈林陈伯至进殿。”紧接着就有一个小公公小跑进来喊:“快,快,莫要陛下久等了。”
陈林急忙正衣而行,快步随那位公公进去,在大殿门口脱下鞋子,才在软绵绵的金娟上,低着头入内,眼中只能看着两旁朝臣的脚,见公公停下来,陈林急忙跪下,也不敢抬头看上头,纳头便拜:“臣,汝南陈林陈伯至,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也不知道上头到底有没有人在,喊完也不敢抬头,就趴在地上,等候。
一会才传来一声疲懒的声音,说明灵帝真的在殿内龙座上:“抬起头来,让朕瞧瞧。”陈林连忙抬头,这才瞧见龙座上那人,面无表情,正是灵帝。灵帝又开口了:“朕听说爱卿在汝南时抗拒黄巾贼,抬着棺木上城墙的,可是有此事?”陈林急忙答道:“回陛下,有此事,那时贼军众,我军少,臣料想坚守不过,却深思我皇之恩,故而以死之心势必与反贼周旋,才将棺木抬上城墙,以名死志。”
“好,好,甚好,赵太守与司空大人都上表说了爱卿的功劳,斩杀彭贼,以死掩护司空大人,都是大功。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赏赐陈爱卿啊?”后半句却是灵帝问向满朝文武。灵帝早在黄巾起之时就承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