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周氏三国-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晖蹙眉道:“这个理由并不充分,眼下西川局势已经稳定,不论是否攻下汉中,主公也将会被所有诸侯忌惮。而且就算主公攻下汉中,最着急的也该是刘备,曹操应该很乐意让刘备牵制我荆州军。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又岂会白白便宜别人。”

周瑜淡然一笑,说出一番石破天惊的话来,“如果曹操志在南阳呢?”

“什么?”

周晖大吃一惊,悚然变色。

周瑜凝声道:“三兄可别忘了,曹操这几年之所以按兵不动,在攻占豫州前几乎从来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实力不济,而是受制于民生,没有钱粮养军。否则兖州虽然数遭涂炭,但治下至少也有数百万人口,招募军队还是很容易。若是有足够的钱粮,以曹操的能耐,又岂会容忍郭汜等辈欺上门来,怕是早就出兵灭掉刘表了。”

“不错。”

周晖点点头,深以为然。

周瑜继续道:“南阳这些年来广施仁政,收容流民,兴修水利,可以说是兄长治下最大的粮仓,只是一郡岁粮,便可供养十余万大军。曹操、刘备、袁术等人不可能不眼红,只是实力不足以争抢而已。然而若是有机会,眼下兄长领军在外,南阳仅有万余兵卒,可谓是袭占南阳最好的机会。若是错过这次,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小弟不相信曹操不会动心。”

周晖蹙眉凝思,虽然觉得周瑜的设想未免有些太过大胆,但仔细一想,也未必就没有这个可能,只要能攻占宛城,就可以牢牢扼住荆州军北上的门户。

到时就算周坚举兵十余万还攻,曹操也可以联合刘备、袁术等人共抗周坚。

周晖越想就越觉的这个可有性不小,不过,宛城可是有名的坚城,又有重兵驻守,就算曹操举数万大军攻来,想要攻破宛城也绝没有那么容易。

想到这里,周晖又略略放心,微笑道:“瑜弟放心,宛城本有八千精兵,而且为兄又让黄忠将军征召了八千屯田兵,纵算刘备、曹操引军来攻,亦可保无虑。”

周瑜摇了摇头,道:“还是不妥。”

周晖蹙眉疲乏:“有何不妥?”

周瑜反问道:“若刘备引军出武关来攻,曹操按兵不动,三兄该如何?”

“这……”

周晖毕竟不善军略,思索了一阵,道:“若曹操不引军来犯,为兄自然要将来犯敌军阻之门外,不能让刘备踏过丹水半步。但若曹操引军来攻,就只能据宛城自保了。”

周瑜又问道:“若兄长谴军出宛城迎击刘备,曹操再出兵偷袭宛城呢?”

“这……”

周晖脸变再变,沉声道:“既然如此,为求稳妥,那就只能据宛城自保了。而且,刘备也不是傻子,又岂会为曹操诱敌,甘愿被曹操当枪使。”

周瑜道:“话虽如此,但也要看什么时候。对于刘备来说,现在最要紧的是逼兄长从汉吵退兵,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就足够了。而且以刘备现在的实力,他还没那个胆子跟荆州军全面开战,因此不会对南阳报有什么幻想。既然如此,被曹操利用一下又何妨,让曹操袭占了宛城,还可以缓解荆州军对他的压力,何乐而不为。”

“这,瑜弟此言在理。”

周晖悚然色变,终于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看了一眼信心满满,侃侃而谈的周瑜,眼里不由掠过一抹欣慰。

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番见识,对局势细微之处的把握甚至在自己之上,的确不凡。

庐江周氏若想实现那个目标,这样的子弟自然是越多越好。

周晖虽然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但也并不怎么担心,毕竟南阳有重兵驻守,要是不能将敌军阻之国门外,那就据宛城坚守,等主公大军平定汉中,敌军自会嫁去。

至于其他的损失,也顾不上了,只要能守住宛城便好。

周晖并不擅长军事,压根就没想过要主动出击。

周瑜察言观色,似是猜到了周晖在想什么,又道:“据坚城死守固然稳妥,但被动挨打并不是上上之策,况且曹操若真想趁机袭战宛城,未必便没有其他准备。兄长能以奇兵袭破成都,宛城也未必稳如泰山,三兄难道就没有想过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

周晖眼神一凝,沉声道:“刘备、曹操没有一个是好惹的,特别是曹操此人,主动出击固然能将敌军阻之国门外,但若稍有不慎,便会与敌可趁之机,风险太大了。”

周瑜洒然一笑,道:“小弟一直有个愿望,想为兄长成就千秋伟业尽一分力,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不知兄长能否给小弟个机会,让小弟验证所学,顺便也好立些功勋。”

第275章 周坚手谕

“什么?”

周晖闻言一怔,愕然道:“你想领军出击?”

也不怪他会有这副表情,实在是周瑜的这个请求实在有点大出意料之外。

兵者,国之大事也,又岂能当作儿戏。

别说周瑜只是个从没上过战场的新丁,就算是沙场宿将,也不敢把战场视为儿戏,况且对手又是刘备和曹操这样的枭雄,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就算周坚亲自领军,也得谨慎小心,以免阴沟里翻船。

毕竟战征不是儿戏,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周瑜连个新丁都算不上,就算读了些兵书,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就想引军出征,委实有些儿戏了,周晖性沉稳,在他看来,周瑜未免有些浮燥。

“请三兄成全。”

周瑜拱了拱手,脸色淡定自如,似是并不知道周晖在想什么。

“不行。”

周晖想也不想,便断然道:“军国之事,非同小可,岂能视同儿戏。瑜弟就算想要建功立业,也当在军中锻炼两年,岂事为兄万万不能答应。”

周瑜早料到周晖不会答应,当下也不在意,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给周晖道:“三兄先别急,小弟有兄长手谕在此,请三兄过目。”

周晖又是一怔,接过书信拆开视之,不禁愣住了。

果真是周坚的亲笔手谕无误,内容很简单,若荆州有战事发生,可授从弟周瑜以便宜行事之事,并加封周瑜为护军校尉。可独自领军。

周晖唯恐手谕人假,仔细看了好几遍,笔迹没错,印签也无误,确是周坚手谕。

然而让他难以理解的是。周坚为何会给周瑜这样的一封手谕。

在他看来,让周瑜这样从来没上过战场的菜鸟领军,那是极其不靠谱的。

毕竟读再多的兵书,也未必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历史上纸上谈兵例子不少,赵括就是一个典型。真正的统兵将领,都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让周瑜这样一个毛头小子领军,那不是开玩笑么?

然而即有周坚手谕在此,却让他无法拒绝。

周瑜面带微笑,丝毫不担心周晖拒绝。

周坚身为主君,任何事情一旦作出了决定。是容不得半点质疑的。不是周晖不敢,而是不能。若是连周晖这样的宗族亲信都带头质疑周坚的决定,让外姓的文臣武将怎么看?

公然质疑周坚的决定,就等于是在挑衅周坚这个主君的权威,后果会很严重。

那怕周坚的决定是错误的,一旦命令下达,周晖也得毫不犹豫地坚决执行。维护周坚的威严和声望,进而牢牢稳固周氏宗族在这个军事集团中的统治地位。

周晖善政,对这些得失自然看的十分清楚。

况且就算赔掉个数千上万军队,也不会动摇根本。

周晖合上书信,问道:“给你兵马可以,但你老实告诉为兄,主公怎么会给你这样的一份手谕。还有,你是如何讨得这份手谕的?”

周瑜洒然笑道:“让三兄见笑了,向兄长讨得这份手谕,小弟也是取了些巧。只是想在军中立些功勋,求了兄长好多次,才求得这份手谕。”

这话到是不假,只是其中的一些细节,他并没有说出来。

早在去岁周坚兵围临江时。周瑜曾给周坚去过一份家信,表露了想要从军的想法,更在书信中谈及,若周坚攻下西川,天下局势很有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

最有可能的,就是随着周坚势力的迅速膨胀,袁术、曹操等诸侯会感受到威胁,极有可能将周坚当成头号大敌,在战略上将荆州军当成一致的打压目标。

周坚对瑜有其他人难以想象的期望,当时就手谕加封周瑜为校尉,并授以周瑜临机便宜行事之权和领军之权,为的就是锻炼周瑜。

在周坚看来,只要能让周瑜尽快成长起来,就算赔掉万把军队,也绝对值得。

要知道,历史上的周瑜可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名将之一,也是一直以来他心目中最得力的臂助之力,只要能让周瑜成长起来,付出一些小小的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换了其他的武将也一样,不怕你打败仗,就怕是庸才,付出代价也成长不起来。

“罢了。”

周晖喟然一叹,道:“即有主公手谕在此,为兄也不好说什么。不过,南阳乃是我军北方门户,容不得半点差迟,因此,南阳之兵要镇守宛城,为兄不能交给你。南阳的屯田兵大营尚有万余军卒,为兄给你八千兵马,望你好自为之。”

“多谢兄长!”

周瑜拱了拱手,心下暗暗松了口气。

周晖话风一转,又肃然道:“不过,你要牢记,战征不是儿戏,你的一个命令,就决定着八千将士的生死存亡,而不是你一个人的安危。就算你读了不少兵书,但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你预料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为兄不求你能打什么胜仗,只要能将八千将士们带回来,就已经很满意了。”

“兄长放心,小弟理会的。”

周瑜虚心受教,虽然他有自信,但也不会傲慢自得。

南阳的屯田兵大营有两万屯兵田,之前黄忠征召了八千屯田兵镇守宛城,营中还有一万两千军卒,并且随时都处于征召待命状态,召集大军并不麻烦。

至于武器铠甲,这两年毛四手下的匠人越来越多,已经有了数千人之多,南阳府库中早就储备了足以装备三万大军的兵器铠甲,很快就将八千大军武装了起来。

周晖为恐周瑜有个闪失,让周通、王猛等周坚的四名随从各领一营兵马,辅助周瑜。

军营中。

周瑜穿上了一身甲胃,身披锦袍。头盔银盔,显的英姿飒爽,向周通、王猛等四名领军将校拱手道:“瑜年轻识浅,初次领军,若有思考不周之处。还望四位将军多多提点。”

“不敢。”

王猛四人连忙回礼,他们可是周坚一手培养出来的绝对心腹,对周坚的忠诚从小就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从来都不可置疑周坚的任何决定,哪怕决定是荒谬错误的。

既然主公让周瑜领军,他们自然要绝对的服从。尽最大的努力辅助周瑜。

其他人不知道周瑜是何许人,但二十随从却早在周瑜早年列出的一封名单上,看到过周瑜的名字,这些年来,那份名单上的名字也一一得到了证实。

当年被周坚列在名单上的那些名字,如今无一不是厉害人物。

二十随从不知道主公是否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毫无疑问,被周坚列上名单的那些名字没有一个是平凡之辈,周瑜能出现在名单人,自然不会是平凡之辈。

“四位将军不必客气。”

周瑜洒然笑道:“瑜虽读了几本兵书,但并无临阵决断的经验,若两军交战,难免会思虑不周。不过四位将军都是主公心腹爱将。且久经沙场,料来就算瑜偶有思虑不周,有四位将军在旁辅助,也不致酿成大祸。”

“少将军客气了,末将愧不敢当。”

周通、王猛四人连忙拱手谦虚,不过见周瑜如此谦虚客气,心里却是好感大增。

周瑜道:“即如此,瑜也不矫情了,请四位将军整点兵马,明晚出兵。”

“这……”

四人闻言一愣。周通连忙问道:“敢问少将军,我军欲往何处?”

周瑜道:“瑜预刘备最晚十日之内便会自武关出兵,故主动前往迎击。四位将军可率所部兵马于夜间行军,赶到顺阳集结,切记不可被刘备军细作发现我军行迹。”

“末将遵命。”

周通四人铿然拱手领命。虽然有些惊讶周瑜的猜测,也不怎么相信,但是却没有人出来质疑,而是选择了绝对服从。

周瑜这才暗暗松了口气,还好,一切顺利。

虽然他很有自信,根本就不怕一些军中的刺头,但四将如此干脆,没有丝毫犹豫地遵从了他的军令,却能免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只要这些统兵将校能够坚决执行他的每一条军令,周瑜有信失不会吃败仗。

南郑,周坚八万大军围城半月,丝毫也不着急。

在周坚看来,张鲁就是一只被关进了笼里里的兔子,就算再怎么蹦跶,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只等张鲁和汉中士族认清形势,南郑自然会不战而下。

就算张鲁想要顽抗到底,他手下的汉中士族也绝对不会和荆州军与石俱焚。

中军大帐。

戏昌对周坚道:“主公,刚刚南阳传来八百里加急,袁术五万大军兵分两路,从宜春和寻阳两路进犯,看来有些人不希望看到主公顺利攻下汉中呐!”

“嗯?竟有此事?”

周坚眼神一凝,随即就反应过来,沉声道:“开春曹操还和袁术打的你死我活,现在袁术却反过来兵犯荆州,看来曹阿瞒在里面也没起什么好作用。”

戏昌点头道:“主公英明,从眼下的局势来看,最不想看到主公攻下汉中的,肯定是占据关中的刘备,只是没想到曹操也是同样的心思。至于袁术,此人少谋无断,多半还是受了曹操的挑拨,否则又岂会轻易和曹操罢兵,反攻荆州。”

周坚的目光有些冷,“看来,刘备和曹操也极有可能会给本将军制造些麻烦,至少不会让本军顺顺利利的进驻汉中,看来南阳要有战事了。”

“正是如此。”

戏昌道:“在下已谴人前往南阳,提醒子安兄严防曹操和刘备出兵偷袭。”

周坚‘嗯’了声,道:“子安善政而不善军事,虽然性稳,但论阴谋诡计,比曹操和刘备这两个玩弄阴谋的高手终究差了些,是得提醒他一下,免得被曹操和刘备所趁。不过以子安之能,守住宛城不难,但想让南阳不遭兵灾,怕是力有不逮。”

说到这里,心里却是想起了已经十八岁的周瑜。

早在去岁兵围临江时,周瑜就给他写了封家信,还说起了一些局势变化,没想到还真给周瑜说中了,攻下西川后,攻下西川后,曹操、袁术等人果然开始隐隐针对自己。

周坚又想起自己当时还给周瑜回了封信,不但加封周瑜为护军校尉,并授以周瑜临机便宜行事之权,委实有点率性了。

不过再想想,周瑜已经十八岁了,也是时候让他进入军伍锻炼了。

周坚对周瑜的期望有多高,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等这次讨平汉中,回到荆州后,一定要多找几个机会,让周瑜好好锻炼一下,尽快成长起来。

ps:需要

第276章 算计

汝南,三万大军集结已经半个多月了,曹操依旧没有要出兵的意思。

夏侯惇实在憋不住了,便来中军大帐问曹操,“孟德,我军何时出兵?”

曹操道:“元让休急,现在还不到时候。”

夏侯惇握拳击掌,嘿的一声道:“可是大军集结待命半月有余,日耗钱粮无算,迟迟不见军令下达,军中将校心生疑惑,又不能将实情告之,拖的久了对士气不利。”

曹操蹙眉道:“急什么,刘备不出兵,我军哪有机会袭破宛城?”

“这……”

夏侯惇怔了怔,即而恍然道:“某明白了,孟德是在等刘备将宛城大军引开。”

曹操道:“知道就好,元让还是去稳定军心吧!”

夏侯惇迟疑道:“可是,刘备也不是傻子,会为我军打头阵吗?”

曹操笑呵呵地道:“刘备不出兵,那就等着张鲁投降,周坚进占汉中吧!”

夏侯惇心中大定,这才离帐而去,前往稳定军心。

武关。

刘备在贾诩、张飞地陪同下肃立城头,遥望滚滚南下的丹水,出神了一阵,才扭头向贾诩道:“军师敢确定,曹操肯定会出兵偷袭宛城?”

贾诩笑道:“诩只是根据当前局势及曹操此人喜性推断,虽然不敢曹操肯定出兵,但也有七成把握。而且曹军虽然没有什么动静,但三万大军却驻在汝南,足以说明问题。”

刘备点点头,“七成把握也够了,只是。曹操按兵不动,我军若是率先出兵,难免会为曹操作了嫁衣,实非备之所愿呐!”

贾诩道:“不管曹操是否出兵,主公也要出兵南阳。阻止周坚进占汉中,而且眼下我军也无力攻略荆州,就算为曹操作了嫁衣,让曹操攻下南阳,也是利大于弊。至少还可以让曹操帮主公分担荆州军的压力,正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主公不必忧心。”

刘备点点头,这才对张飞道:“翼德速去整点兵马,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兵。”

“遵命。”

张飞大声应命,随即奔下城头去了。

中平九年四月初。

就在袁术气势汹汹。兵分两路下荆州不久,占据关中的刘备也随后出兵,亲率两万大军出武关杀进南阳境内,兵逼南阳北部军事重镇南乡。

自刘备袭破武关后,为防刘备军出武关袭扰南阳,周晖就调谴了三千步卒进驻南乡。

刘备此番出兵南阳,目的很明确。就是逼周坚从汉中退兵,大军并非隐匿形迹,荆州军斥侯早就探得动静,飞马报到宛城。

三户亭以北十里处,官道上扬尘滚滚,张飞率领五千先锋铁骑正向南疾行。

官道西侧的小山包上,一处密林里。

周瑜按剑而立,正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官道上疾行的五千骑兵。

王猛持刀站在周瑜身边,望着五千气势汹汹的骑兵,忍不住舔了舔嘴唇。要是能灭掉刘备的这五千骑兵,也是大功一件,不由扭头问周瑜,“少将军,要不要掘开河堤?”

“不用。放他们过去。”

周瑜洒然一笑,道:“钓鱼就要钓大的,此乃渔翁皆知之理,我等身为统兵将校,岂能连渔翁也不如。要是淹了张飞地这五千骑兵,岂不是要放过刘备的本部大军。”

“少将军说的是。”

王猛嘿嘿一笑,又有些担心地道:“我军筑坝拦河,这一带水位上涨的厉害,要是被刘备军斥侯发现水位异常就遭了,末将还是觉得不如先淹了张飞的五千骑兵好。”

周瑜问道:“刘备和贾诩会想到我军会在这里伏击他们吗?”

王猛想也不想便摇头道:“不会,周晖大人大军未动,少将军初次引军,刘备和贾诩又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哪会想到我军在这里伏击他们。”

“那不就是了。”

周瑜道:“既然刘备想不到我军会在这里伏击他们,必然毫无防备,等到大军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地点,就算他发现水位有异常,也来不及撤军了。”

王猛道:“就算刘备想不到少将军会在这里伏击他,但这里距南乡仅有数十里,张飞赶到牧羊渡后,发现水位有异,肯定会报于刘备军中。”

周瑜道:“无妨,这里距武关也不远,刘备大军与张飞五千先锋轻骑同时出兵,最多也就差上一个时辰的路程。只要我军在此期间拦杀张飞掉张飞派往刘备军中的斥侯即可,等到刘备等不到按时传讯的斥侯,发觉有异时,也该进入我军的伏击地了。”

王猛想想也是,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等了快一个时辰,眼看日正中天。

官道上一骑飞驰而来,到了密林边,斥侯兵才翻下马背,疾步冲进密林,单膝及地对周瑜拱手大声道:“启禀少将军,刘备大军已到二十里外。”

“好,传令周通将军按计划行事。”

周瑜精神一振,不疾不徐地吩咐身后的传令兵。

“遵命。”

传令兵领了箭令,当即奔出密林去了。

三户亭是丹水以北的一处渡口,北往关中或者是从关中来南阳交易货物的商人大多都从这里渡河,也是南阳北部一处比较繁华的镇集。

没有战征的时候,这里客商不绝,十分热闹。

不过三户亭一带的丹水虽然河面不宽,但水深却足有五六丈。虽有不少船只,但也只能勉强供商人渔民使用,根本不足以支撑军队渡河。

因此,若有战事发生,军队一般都从南乡以北的牧羊渡口渡河。

牧羊渡口一带地势开阔,而且河面极宽,只要从上游筑坝拦河,军队就可以直接趟着河水渡过丹水,并且不用担心会被敌军伏击。

最近半个多月来,三户亭萧条了许多。

自从刘备大军在武关集结,对战征十分敏感的百姓和商人就纷纷避走他乡,昔日繁盛热闹的三户亭立刻人畜绝迹,只有路过的飞鸟偶尔在上空盘旋。

官道上,旌旗遮天,扬尘弥漫。

刘备亲率一万五千大军往南疾行,大军刚过三户亭,贾诩忽然皱了皱眉头。

“主公且慢。”

贾诩纵马上前,连忙向刘备叫了一声。

刘备勒住战马,回头问道:“怎么了,军师?”

贾诩不答,叫过值令官问道:“三将军斥侯可有军情传回?”

值令官答道:“回军师,还没有。”

贾诩又问,“逾时多久了?”

值令官复答道:“还不到半个时辰。”

贾诩刹时眉头一蹙,张飞的五千先锋轻骑和刘备大军每一个时辰,便会派出斥侯兵互传讯息,此乃用兵行军之道,为的就是妨止一外发生,以便遇到变故能及时做出决定。

按照军规,如果超过规定互传军情时间半个时辰,还接不到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