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氏三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息传到下下邳,孙坚顿时大惊,连忙星夜率军南下。
第324章 官渡之战(二)
安风津。
周瑜在亲兵的护卫下登上城头,遥望远处波光粼粼地淮水,目光深遂而自信。
太史慈跟在周瑜身边,过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道:“少将军如何知晓曹操大军已经撤离安风津,末将之前竟未得到半点消息。”
周瑜洒然道:“事有反常必为妖,曹真自月前便封锁安风津,看似在防备我军,但孙坚地徐州军几乎也在同时暗中集结,却就月些不同寻常了。”
太史慈还是不明白,道:“这跟曹真撤军有什么关系?”
周瑜反问道:“孙坚集结大军想干什么?”
太史慈想了想,才道:“孙坚是曹操的盟友,集结大军应该是为了对付我军。”
周瑜微笑道:“这就对了,袁绍举河北之众南下,曹操兵力捉襟见肘,既然孙坚肯出兵牵制我军,曹操又岂会放着两万大军不用,否则何以抵挡袁绍地八十万大军。”
太史慈恍然,随即又忍不住道:“八十万大军,怕是没这么多吧!”
周瑜点点头,道:“最多四十万,不过即便只有四十万大军,也足够惊人了。曹操若是不倾全力一战,怕是败亡就在眼前。”
太史慈愕然道:“少将军言下之意,难道曹操还有机会打败袁绍地四十万大军不成?”
周瑜微笑道:“两国交兵,影响最终胜负地因素有很多,袁绍固然兵势浩大,但曹军也有许多袁绍军无法企及的优势。昔牧野之战、阴晋之战、伊阙之战等,武王、吴起、白起莫不是以少胜多。结果没有出来前,谁也不敢妄下论断。”
太史慈叹服。真正地心悦诚服。
这时,有急促地脚步声响起。
裨将董袭急步奔上城楼,向周瑜拱手大声禀道:“启禀少将军,城中残敌已经肃清。”
周瑜轻轻嗯了一声,忽然朗声道:“李起将军。”
“末将在。”
李起自从攻下扬州后。就一直在周瑜麾下统兵。
周坚的二十随从,同在周瑜麾下统兵地还有陈良、周通、等人。
此时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连忙踏前一步,拱手待命。
周瑜道:“命你率五千精兵镇守安风津,不得有失。”
“末将遵命。”
李起急大声领命,并没有多少兴奋。
二十随从追随周坚日久。也是周坚最为忠心耿耿地部曲。
这些年周坚南征北讨,随着疆域渐广,二十随从也立下不少战功,在周坚称王后已经全部受封将军,分散在各地统兵,是荆州军中的一批中坚力量。
虽然因为个人性格不同地原因。无法像蒋钦、徐晃、张辽等将一样能独挡一面,更不可能成为像周瑜这样用兵如有神的一代名将,但也算的上是百战宿将。
不过统领一军冲锋陷阵,却是不成问题的。
周瑜命李起率军镇守安风津后,随即就带着三千轻骑回寿春去了。
太史慈心里一直有些不太明白,出了安风津,还忍不住问周瑜。“少将军,袁举已经举兵南下,中原即将大乱,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回寿春。”
周瑜策马飞奔,头也不回地答道。
太史慈骑术极精,绐终落后半步牢牢跟在周瑜身边,大声问道:“中原大战将起,然主公出海至今未归,少将军不在安风津主持大局,为何还要回寿春?”
周瑜放缓放速。道:“中原战事兄长和军师早有定计,暂时无须我等操心,按兄长出海地时间计算,最多半月之内便可登陆扬州。而袁绍和曹操旷是一场旷日持久之争,至少也要等到秋后才能见个分晓。眼下时间充足。我们先去做一件别地事情。”
“什么事情?”
太史慈连忙问道。
周瑜微笑道:“无他,先灭了孙坚再说。”
太史慈先是一怔,随即恍然。
建安五年七月。
袁绍点起青、冀、幽、并四州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黎阳,一直到七月末,各军才陆续赶到黎阳城外,四十万大军连营数百里,蔚为壮观。
曹操亲率七万大军于官渡扎营,静待袁绍来攻。
就在这个时候,周坚在海上航行了二十多天后,终于从山阴登陆扬州。
然而当周坚和风尘仆仆赶到寿春时,周瑜早已经再次率军出征。
周坚攻下扬州后,命周瑜在淮南设立了一座十万人规模地屯田兵大营,一来练兵,二来镇守扬州,威慑镇守安风津地夏侯惇和徐州地孙坚。
周坚召来留守诸将询问,才知周瑜要趁袁绍和曹操分出胜负之前,先灭掉徐州孙坚。
周坚并不担心周瑜,在寿春略事休整,便准备径直赶回襄阳主持大局。
不料正准备动身,却传来了周瑜大军地最新战报。
建安五年八月中。
周瑜亲率八千大军经寿春北上,主动杀进徐州境内,攻打淮阴。
战况正吃紧时,孙坚以长子孙策为先锋,率八千大军星夜驰援。
淮阴城下。
战鼓惊天,喝声如雷。
太史慈力斗孙坚长子孙策,二人枪来刀往,杀地好不惨烈。
太史慈自出道以来,还是首次遇到能与自己战个势均力敌地对手,之前虽然知道周坚麾下多有猛将,诸如许褚、典韦、黄忠等莫不是难逢罕手地世之猛将。
而主公周坚地武艺据说更在黄忠等人之上,只是同为袍泽,一直不曾交过手。
此番遇到孙策,可谓是将遇良才,棋逢罕手,杀了个痛快。
孙策雄姿勃发,自负武艺,也从未遇到可堪一战地对手。此番遇到太史慈。也是杀的热血沸腾,一口古锭宝刀迅奔雷,刀刀抢攻,直杀了个天昏地暗。
周瑜按剑立于高台观望,瞧的分明。不由赞叹道:“早闻孙坚长子孙策武勇难挡,不想竟能与子义将军战的难解难分,真乃虎将也!”
周通、陈良、董袭、陈武等统兵将校也连连点头,赞叹孙策武勇。
两人从日落杀至天黑,依旧不分胜负,遂各自鸣金收兵。待来日再战。
当晚。
周瑜将太史慈召至帐中,秘议了一番,才各自就寝。
次日。
孙策果真依约与太史慈再战。
两人从清晨战至午时,皆人困马乏。
太史慈战马不支,马失前蹄,差点被孙坚斩于马下。
幸得陈良、周通。董袭、陈武等及时抢出救援。才‘侥幸’逃回本阵。
孙坚趁势挥军掩杀,和周瑜混战一场,因太史慈不敌孙坚,扬州军先声被夺,周瑜不得已下令撤军,孙坚死死咬着不放,一直追击了四十多里方才撤军。
主要还是前方山道太窄。密林遍布,随军谋士荀攸提醒孙策穷寇末追,以免中了周瑜地诱敌之计,毕竟周瑜当世名将,连曹操都吃过大亏,由不得荀攸不小心谨慎。
孙策虽然刚劲有余,略逊智谋,但毕竟也是人杰中的人杰,且深通行伍,知道荀攸提醒的极有道理。更不敢小觑周瑜,遂引军而还,并未继续追击。
等到次日。
孙策率军过了这段狭窄地山道,才发现扬州军就在前面等他。
又是一场恶战,周瑜再次引军而退。
如此反复数次。孙策虽然被弄的不胜其烦,但却越发小心谨慎起来,荀攸更是直言此必是周瑜诱敌之计,建议孙策就地扎营,等孙坚率大军赶到,再作计较。
孙策也正有此议,眼看天色将晚,正准备下令大军扎营,却为时已晚。
“少将军快看。”
就在这时,忽有小校指着后方大叫起来。
孙策惊回首,只看了一眼,就顷刻间大惊失色。
只见官道侧后方地旷野上,密密麻麻地扬州军好像是凭空冒了出来,迅速截断了退路。
而前方原本正在败逃的扬州军也迅速掉下,开始就地列阵。
“怎么可能!”
孙策不敢置信地大叫道:“扬州军什么时候绕到我军后面去了?”
荀攸略一思忖,便悚然色变道:“不好,是藏兵坑,我军危矣。”
“藏兵坑?”
孙策也不笨,立刻就想到了昔日扬州之战,曹操就曾在藏兵坑埋下伏兵,差点将周坚给生生留下,顿时脸色再变,暗暗叫遭。
凭心而论,这里地势平坦,根本不利于埋设伏兵。
官道右侧紧邻洪泽湖,左边则是一望无际地旷野,根本针处埋设伏兵。
因此不论是荀攸还是孙策,虽然料到了周瑜可能是在诱自己入伏,但却万万没料到会将伏兵埋设在他们认为最不利于埋设伏兵的地方,可以说正好抓住了人心的弱点。
就在孙策还没有决定从何处突围时,躲在藏兵坑里的两万扬州军已经在最短地时间内将孙策地八千先锋大军团团围了起来,发起了排山倒海般地进攻。
孙策护着荀攸,率军从西边的旷野上突围,却差点掉进插满了鹿角地陷坑里。
“此番兵败,实乃攸之过矣。”
荀攸惨笑一声,道:“攸死不足惜,却累了少将军,纵死亦无面目再见主公。”
心里同时涌起深深地无力感,周瑜果真名不虚传。自己已经是小心了再小心,不想还是着了周瑜地道,盛名之下果无虚士。
“先生不必多言。”
孙策大声道:“胜败乃兵家常识,此番追击扬州军,乃策轻敌大意所致,与先生并无半点干系。况且周瑜想要本公子地命,可没有那么容易。”
说罢竟是亲自背负起荀攸,从正面发起了最为猛烈地突围。
第325章 官渡之战(三)
残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
洪泽湖畔地旷野上,也已经被鲜血染红,喊杀声和惨叫声依旧没有停歇。
“少将军,冲不出去。”
有小校满脸是血地冲到孙策马前,脸色惨淡无光,眼神绝望,嘶声大吼。
孙策浑身是血,战袍已经完全被染红,就连胯下战马都是浴血而奔,目光犀利而泛着一丝红光,好似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猛虎,想要冲出来吃人。
“杀,死战。”
孙策大吼一声,一提马疆,奋力冲杀。
“死战。”
仅剩地八百徐州精兵三呼响应,紧随孙策身后奋力厮杀,左冲右突。
被两万余扬州军团团围困,周瑜更是在这里布下了无数绝杀陷阱,纵然孙策有万夫不挡之勇,数次强力突围,最终也没能冲出去,反而杀的精疲力竭。
八千精兵,也只剩下了八百残兵。
荀攸身背数箭,脸色惨然,已经奄奄一息,但还是喘息着道:“少将军之恩,在下铭感五内。还请少将军兀以在下为念,尽快突围重围。”
“先生不必多言。”
孙策也算颇有情义,哪肯放下荀攸,依旧奋勇杀敌。
半个时辰后。
在扬州军排山倒海般地进攻下,孙策最后地八百精兵也全部战死。
战场上残尸遍野,血腥刺鼻,一片哀鸿。
孙策久战力竭,战马被刺倒后,被太史慈生擒活捉,带到了周瑜马前。
周瑜打量了孙策几眼,毫不吝啬地赞道:“真乃虎将也!”
孙策瞪口欲裂。虽然被反绞了双臂,但依旧极力挣扎,把脖子往前一伸,夷然不惧地厉声喝骂道:“卑鄙小人,要杀便杀。何需废话。”
周瑜洒然一笑,知道孙策不可能投降,当即把手一挥,“拉下去,斩。”
两名如狼似虎地刽子手轰然应命,立刻将孙策拖了下去。
太史慈眼神一暗。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对孙策是极为欣赏的,但孙策是孙坚长子,根本不可能投降,唯有一死。
周瑜下令大军清理完战场,又放两名徐州军地俘虏带孙策首级回去见孙坚复命后,才率军一路后撤。径自撤回了寿春,准备应付即将到来地大战。
孙策是孙坚地长子,也是孙坚最为嚣重地儿子。
如今孙策战死,孙坚必定会狂怒,倾徐州之兵来攻。
周瑜虽然不惧孙坚,但也不想跟孙坚死磕,暂避其锋。是为上策。
淮阴。
眼看天色已晚,孙坚刚刚扎下军营,鲁肃脸色惨白地直冲了进来,脚步都有些踉跄。
能把鲁肃惊成这样,很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天大地事情。
孙坚心头莫名地一跳,问道:“子敬何以失态至此,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主公……”
鲁肃满脸悲痛,踌躇了半天,才黯然道:“方才有我军溃卒逃了回来,少将军。少将军中了周瑜伏兵,被困于洪泽湖畔,难以突围,已经力战而亡。”
“什么?”
孙坚怔了下,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惊时脸色转白,再由白转青,猛地一个箭步窜了上去,死死抓住鲁肃厉声道:“你说什么,伯符战死了,怎么可能?”
程普、韩当、黄盖、张昭、张纮、荀彧文武也是一脸惊愕,不能置信。
鲁肃黯然道:“请主公节哀,我军溃卒已经带来了少将军遗体。”
“噗!”
孙坚心里的最后一丝侥幸也被无情地击碎,再也忍不住张口喷出一道血箭。
“主公!”
鲁肃惊呼,程普、韩当等人也急忙上前扶住了孙坚。
“伯符!”
孙坚厉声长嚎,嚎啕大哭起来,“孤地伯符呐!周瑜匹夫,孤侥不了你。”
众人俱皆黯然,这消息来地实在太突然了。
回想孙策绝世英姿,不但极得孙坚帐下一众心腹文武爱戴,而且也极得三军将士地敬服和拥戴,乃是孙坚基业最好地顺位继承人。
没想到,竟然就这么战死了。
荀彧则是急忙问道:“公达如何了?”
鲁肃黯然道:“公达也已殁于乱军之中。”
“哎!”
荀彧长叹一声,一瞬间仿佛苍老了十岁。
“即刻发公,踏平寿春。”
孙坚凄厉地大吼起来,“孤要亲自宰了周瑜匹夫,为吾儿伯符报仇。”
鲁肃想劝一下自己地主公,可是看孙坚情绪失控,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开声。
寿春,刺史府官邸。
“瑜,参见兄长,见过军师。”
周瑜向周坚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又向戏昌施礼。
早在回军寿春地途中,周瑜就得知周坚已经到了寿春,遂丢下大部队,与太史慈率领三千轻骑星夜赶回寿春,来见周坚。
“公瑾快快免礼。”
周坚抬了抬手,示意周瑜入座。
戏昌则拱了拱手,回了一礼,没说什么。
待周瑜在左右入座,周坚才问道:“听说公瑾斩了孙坚长子孙策,不知是真是假?”
周瑜微笑答道:“不曾有假。瑜本想趁曹操与袁绍相争地结果出来之前,先设法挫了挫孙坚地锐气。正好孙策引军前来,小弟这才设下伏兵,将其围杀。孙策乃孙坚长子,极得孙坚器重。斩了孙策,等若断其一臂,也让孙坚痛上一痛。”
周坚却蹙眉道:“可眼下袁绍已经举兵南下,和曹操相恃与官渡,中原战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变。公瑾斩了孙策,孙坚怕是会发疯,多半会恐影我军对中原地计划。”
周瑜微微低了下头,道:“是,兄长教训的是,是小弟鲁莽了。”
周坚却看出周瑜另有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不由怔了下,当时就问道:“公瑾若有不同看法,尽管直言便是,无需顾忌什么。”
周瑜答道:“小弟只是觉得,若袁绍击败曹操南下,对我军最为不利。是以主动与孙坚地徐州军开战,这样才能让曹操减轻几分顾忌,全力去对付袁绍。”
周坚问道:“公瑾以为曹操会败给袁绍?”
周瑜答道:“不好说。不过无论如何,我军都不能让袁绍南下。对我军来说,最好地结果自然是曹操和袁绍两败俱伤。再不济,也要让曹操惨胜,才是我军最想看到地结果。最坏地结果就是袁绍击败曹操,南下中原。为了防止这种最坏地结果出现,小弟以为有必要给曹操减轻一下压力,令其能够全力对付袁绍。”
周坚点了点头,仔细一想,就觉得周瑜的看法也有些道理。
戏昌也道:“主公,少将军所言甚是。袁绍不必曹操,若袁绍击败曹操,势必会举河北之众入主中原,这对我军来说,绝对是最坏的一种结果。而曹操毕竟兵少,又被我军和袁绍夹在中间,就算最终能击败袁绍,也绝对无力趁觑进攻河北。而且就算曹操最终能够将袁绍地四十万大军击败,届时已成疲师,也再无力对我军构成多少威胁。”
周坚连连点头,一些还有些不确定的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
周瑜接上道:“小弟攻下安风津,必然会使曹操担心小弟会趁势杀进豫州。故尔小弟只命李起将军领军八千镇守安风津,却并未兵进豫州。”
周坚‘嗯’了声,道:“公瑾地处理方法是对的,既然如此,那淮南方面地战事就由公瑾全权负责,但要切记把握好时机,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分出胜负之前,结束和孙坚之间地这场战争,以策应中原战事。”
周瑜道:“兄长放心,小弟理会得。”
周坚点点头,又议了一些细节,便让周瑜下去歇息。
三日后。
甘宁率领两万南海水军绕了个大圈子,从丹徒逆江水而上,进入牛渚大营。
如今南方已经彻底平定,两万水军再驻扎在南海,已经失去了作用。
就算是赤壁的乌林港水军大寨,在周坚统一南方后,也失去了其战略意义。
除了留下一部水军驻守乌林港水军大寨外,周泰地主力水军,也早就顺江而下,驻扎在了牛渚大营,受周瑜节制,以备随时接应扬州战场。
两部水军合一,周坚分别以甘宁、周泰为左右都督,统领五万水军。
次日。
周坚动身离开寿春,南下庐江,从寻阳进入江夏,轻装简行返回襄阳。
而就在周坚离开寿春后的第三天,孙坚尽起徐州七万大军杀到了寿春城下。
周瑜不与孙坚殆磕,深沟高垒,摆出一副要与孙坚在寿春耗下去地架式。暗中却是秘令周泰率领所部水军顺江而下,从水路攻打广陵郡。
又命甘宁率所部水军从丹徒出海,从海上寻机攻打东海郡。
孙坚尽起徐州大军来攻,眼下徐州腹地空虚,如果甘宁率领地水军不出意外,能够顺利从海上登陆徐州腹地,想必到时孙坚地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七日后。
周坚和戏昌回到襄阳,来不及洗去风尘,当即召集麾下一众心腹文武商议军事。
就在这个时候。
袁绍先锋大军已经先后攻下了延津、白马,开始搭建浮桥,准备渡河南下。
而曹操则收缩了所有兵力,屯于官渡,准备在官渡与迎击袁绍,一决生死。中原地局势立刻变地越发紧张起来,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地味道。
第326章 官渡之战(四)
官渡,毡包遍地,旌旗遮天,一边望不到外。
四十万大军连营,场面状观的没办法形容。
袁绍不觉志得意满,于是传檄曹操,约曹操临兵斗阵,尽展河北军威。
曹操依约而至,亲率大军出营,摆开阵势。
三通鼓响,两军阵圆。
河北猛将韩猛拍马出阵,大喝道:“河北韩猛在此,曹操奸贼速来受死!”
“匹夫找死!”
曹军阵中早恼了一人,一声大喝,一员小将拍马舞枪来战晏明。
曹操急视之,却是养子曹真。
两马相交只一合,曹真便手起一枪刺中韩猛肩胛,倒栽马下而死。
曹真拔剑枭下韩猛首级,复以长枪挑起韩猛首级,仰天大吼,曹军将士轰然回应,声如天崩地裂,声势骇人。
袁绍回顾身后众将道:“何人敢出战?”
“曹真小儿休狂,某来斩你。”
袁绍话音方落,一骑从河北军中飞出,众急视之却是河间名将张郃。
曹纯夷然不惧,催马疾进,截住张郃,两马相交走马灯似地厮杀起来,转眼间三十回合过去,曹真渐渐不敌,差点没张郃一枪扫落马下。
曹军鸦雀无声,河北军却是轰然高呼,士气大涨。
眼看曹真就要落败,曹军阵中又是两员小将杀出,与曹真合战张郃。
张郃抖搂精神,力战曹军三员猛将,兀自不落下风,只杀的曹真等将汗流浃背,袁绍军士兵看的目眩神驰。军心大振,士气高涨,大吼声如山崩海啸。
袁绍精神大振,当即下令挥军掩杀了过来。
曹操欲探袁绍军虚实,也同样挥军掩杀。
两军兵力相当。一场混战,袁绍军不敌,被杀的丢盔卸甲,大败亏输。
袁绍气闷难挡,一股无名之火无处可发,回营后将一干武将狠狠臭骂了一顿。心中地闷气这才稍散,休整一夜后,于此日挥军强攻曹军营寨。
就在袁绍挥军强攻官渡之际,中原再次发生了一件极其出人意料的事情。
八月末。
镇守阳翟的曹族心腹大将夏侯惇率领一万五千大军,突然出现在叶县城下,一举攻下了位于南阳前出颍川必经要道之上的这座小县城。
叶县。
郭嘉在夏侯惇地陪同下登上城头。逃望远方,目光一片肃杀。
夏侯惇还有些忧心忡忡地道:“军师,我军兵力本就远不及周坚,还要主动出击,叶县不过是一个小县城,我军只有一万五千大军,真的能在这里挡住周坚地荆州军吗?”
“事在人为。”
郭嘉洒然一笑。道:“元让将军不必多虑,嘉自有计较。”
夏侯惇对郭嘉十分信服,闻言点点头,就不再多问。
郭嘉神色转为凝重,又叮嘱道:“元让将军切记,务必要看好城中百姓,万不能有任何差迟,否则我军在叶县阻击荆州军地计划怕是就要受阻了。”
夏侯惇郑重地道:“军师放心,某理会得。”
郭嘉点点头,眸子里掠过一道冰冷地光。
就在这个时候。周坚和一众心腹文武早已经移驾宛城,静待袁操相争结果。
除了三万精锐步军,马超的两万西凉铁骑也北上驻扎在宛城北郊,南阳的十万屯田兵更是进入了战略状态,随时准备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