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军神-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痰谋涑闪巳ソ尤说摹O暮類冉康男悦苌梗闫鹄匆话牍楣τ谲鲝话牍楣τ谏喜浴

夏侯惇三人听完也捏了把冷汗,合着自己得救纯属巧合,不过总算是不用背水死战了。许褚和徐晃听完江都一战的状况也暗暗吐了口气,蓝火果真狡诈,贾诩军师也可悲可叹,算得上壮举了。

由于是前来支援作战,所以许褚的战船也只是承载一万精锐的数量,毕竟没想到夏侯惇他们遇到苦战要准备撤回曲阿。几位将军都苦恼了,这些战船要想让全体士兵回曲阿,只能分两拨,可是,万一蓝火在其中一拨走掉后回来攻击怎么办。在场的诸位都是打仗的好手,谋略方面就不足以和蓝火对抗了。

“我有一个办法。”徐晃的话将几人的目光都拉了过来,“既然不能确保安全返回,那不如我们派信兵给主公,让主公把军队全调过来可否?”

徐晃的意思就是做最后的总攻了,蓝火现有兵七万,若想攻下蓝火只能全军开来。实际上,蓝火受降了六千曹军后共有人马七万六千余人。而曹操损失之下,有人马七万四千余人,彼此差距几乎为零。

几人想了想,张辽觉得不妥,从这里到对岸得花些时间,等主公派兵赶来又得花些时间,如果中途蓝火发现自己士兵们都没渡江,派七万大军来围攻怎么办?那不就损伤更多了吗?

把不妥之处讲解了出来,张辽的话让几人又陷入沮丧,而且现在不能耽误时间了,等蓝火注意到情况后就为时已晚。

与此同时,还在途中的蓝火接到探兵来报,说夏侯惇等人还有援军都在岸边未动。蓝火立刻生疑,脑中思索着对方没离开的原因。

按理说,夏侯惇等人应当马上离开刻不容缓才对,蓝火可是七万大军虎视眈眈。而且,联系起许褚援军来蓝火也开始就觉得不对劲。在与贾诩一战时,蓝火的奇兵烧毁了战船,导致夏侯惇人马无法逃过岸,连情报也无法传达给对岸的曹操。那为何还有援军来呢?

蓝火想可能是贾诩出战江都前就发出过援军请求,恰巧赶上了救下夏侯惇等人。蓝火能想到的也只能这样了,荀彧来前线的事情实属突然蓝火也无从猜测,所以也没考虑到荀彧的原因。

那么,不管是蓝火所想的,还是许褚援军来这里的真实原因,都有个共同点,那即是许褚军不是来接应的是来支援的,是来打仗的。

马上,蓝火意识到了一次大战机就在眼前。既不是来接应夏侯惇等人的那战船数量必不够用,蓝火在极短的时间内理清了全部内容,叫了一名快骑道:“你火速去江都让陆翔和吴飞亲领五万大军赶来!”

后者领命后急忙赶去。

张啸不明所以:“怎么突然就要发兵?”

蓝火一笑,令全军调头往岸边方向开去,并对张啸说:“送到嘴边的绵羊可不能拒绝,就不客气地收下吧。”

绵羊指的是来支援的许褚徐晃军队,在这种境遇下,蓝火是不会放弃绝佳机会将曹操此战带来的几员猛将一并拿下的。

还是没有听懂蓝火的意思,张啸也没问,看蓝火的命令肯定是有仗可打了,能打仗就好。

一万蓝军用最快地速度返回岸边,曹军方面也是迫在眉睫。

“不能耽误时间了!我看还是我领五千人马留下!你们乘船快走!”徐晃下了决心坚定地说。战船只够承载一万人马,徐晃不得不留下五千人来。即便硬挤,战船总共也只可带走一万两千多人,硬挤的概念是能站脚的地方就站脚,挤得满满的,明显这会让船的行驶能力降低,速度大大下降后可能被蓝火追杀,到时全军受阻。更不符合实际,再者说,留下三千人也是死路。或是说带走夏侯惇,夏侯渊和张辽,把三千士兵留下等死,这也不是几位铮铮铁汉的将军所为之事。最主要的原因是,此时的情况下必须留一位将军和至少五千的人马指挥作战为逃军断后,不然如果蓝军杀来,还是会在水上追杀到。


第四十章 徐晃战死



蓝军的影子已经在远处呈现出来,徐晃大喝道:“快走!快上船!”这个时候是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的,必须要有名将军带领五千的人马断后。

许褚几人为了顾全大局,总不能让全军都覆灭吧,于是忍痛带上一万精锐上了船,临别时非常不舍得看着徐晃,这一别将是永别,因为在几人看来徐晃不可能在蓝火大军下生还。

一万精锐是曹操军团的中坚力量,不能白白牺牲,所以留下的五千人马自然就是之前夏侯惇等人所带的五千人马。

夏侯惇对徐晃喊道:“尽量要活下来!”这句话说得连夏侯惇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徐晃没有回答,转过身,与五千士兵做好觉悟等待蓝军的到来。

……

江都城冲出五万大军,由陆翔和吴飞两人带领,军中还拉着不少战船,是在江都的日子里打造出来的新战船。粗大的绳索拴在士兵和战马的身上,在前面用劲最大力气拉着战船,后面是大量士兵再用力推船。在战船的底部,蓝火特地设计了一层滑面,为的就是将船容易些的拉到江面上。

陆翔得到蓝火的消息,分析了战情,于是毫不犹豫地把战船也送过去,以便追击可能逃走的敌军。

“一二一!一二一!”若是没有船底部的滑面,士兵们可能真的会吃力到腿软,眼下情况还算得上乐观,战船移动的速度也不慢。

陆翔负责运船,而吴飞提前领兵四万奔向长江。

蓝火的军队已然抵达了徐晃军前,蓝火打量起眼前的将军来,对方身披浅黄色铠甲,披着白色的披风,头上围着银白色的头巾,大有英雄风范。

徐晃刚刚摘下了头盔,把头盔扔掉,并戴上了头巾,准备死战。徐晃还记得,在自己刚被主公看重的那会,自己就是现在这样戴着头巾,只不过身上没有将军的铠甲和战袍而已。

“就让我为你效忠最后一次吧。”徐晃低声道,眼睛的色彩无疑说明了他的决心。

通过对方的外貌,蓝火判断出了对方的身份:“徐晃,徐公明……曹操后期的五子良将之一。”

凭借蓝火的聪明,马上看出徐晃是要为逃走的曹军付出生命,又是一个舍生取义的主。曹操不愧是三国时期最会用人的领袖。

“放马过来!”徐晃提起战斧,斧刃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幽冷的寒光,似乎很诡异,明明阳光是炽热的。

“啊!”士兵们也齐齐呐喊出声,为自己打气,提威。

张啸看着前面的死士们也有所动容,和他曾经见到的卑劣曹军一点儿也不搭调。可能张啸曾经见到的曹军是一小批不守军规的烂军队。

“好气魄!”程威点头称赞道。

蓝火望向江面,曹操的一万精锐是怎么也追不上了,于是也不急于干掉徐晃的五千部队,饶有兴趣地看着徐晃抛弃一切的英姿。

吴飞的四万大军赶至了,见徐晃手提战斧摆出副舍我其谁无所不惧的模样来,吴飞嚷嚷道:“大哥怎么不下令出战!要不让我领军一千去会会那头巾将军!”

头巾将军的称呼也就吴飞这没读过书的人起的出来。

蓝火策马上前,淡淡地对徐晃等人道:“投降吧,放弃无谓的抵抗。”

“放屁!”徐晃大声喝道,这让吴飞很不爽,冲出军中提着逆天斧杀向徐晃。

“站住。”蓝火不以为然,“徐公明是位豪杰,如果让他死,得给他一个恰当的选择。”

徐晃愤怒地瞪视着蓝火,他看得出对面没有穿盔甲只穿着黑色长袍的男子是蓝军的首脑蓝火,他也知道蓝火是何等的强悍,正因为这样他才更不愿意放弃。

又往前行走了几步,蓝火道:“徐公明,你是无法与我抗衡的,在你前面有两条路,一条前途无量,一条则没有前途……”

“废话少说!快来战!”徐晃歇斯底里地吼道,胸口剧烈起伏着。

蓝火微微一笑:“徐公明的忠心可比皓月,看来我给出的两条选择是多余的。”蓝火本想让徐晃或者归降或者自尽,如此看来,徐晃是不会归降的。自尽对徐晃来说可能是最光荣的死亡方式。

派出八十名索命弓箭手,蓝火麾下最厉害的弓箭队。

夸张的长弓令所有的敌军色变,蓝火手指轻轻一指,八十发索命箭破空射去,仅一轮攻击,敌军的三百多人命丧黄泉。

蓝军距离敌军七十步左右,索命箭即便不是蓝火使用,也能一箭射杀四至五名敌兵。

吴飞配合蓝火的战术,令两千名弓箭手迅速排开,呈弧形站成一条线,箭头尽皆对准敌军。这时候蓝火的一个命令,徐晃的五千人最快只需两发箭的时间就差不多会灭绝。

徐晃心中悲惨地吼着,他不敢使军队轻举妄动,否则根本冲不到蓝军前就会被射杀殆尽。正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给了徐晃一丝解脱感。

“投降者不杀。”蓝火道,眼睛看着内心挣扎地徐晃。

沉默了片刻,徐晃嚷道:“都放下兵器!”这是唯一的解脱,必死无疑的五千人马只得投降。

“主公,末将无能,先走一步,望来世继续跟随你纵横天下!”徐晃的斧刃眨眼间抹掉了自己的脖颈,还没等鲜血洒出来徐晃就倒下身去。

士兵们颤粟着,没有了将军他们完全失去了士气和战心,纷纷丢下手中兵器,表示投降。

蓝火跳下马,缓缓走向徐晃的尸体,一代英杰被逼到绝境而死,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代英杰誓死不会投靠蓝火。

蹲下身,蓝火看到了徐晃那双没有闭上的双眼,尽管人死了,可眼中的神采依然浓郁,是悲哀,是坚定。

伸手为徐晃轻轻合上眼睛,蓝火站起身环视那些投降的士兵道:“现在开始,你们是我蓝火的部下,徐晃仍然是你们的将军,你们永远不能忘记他。”

逐渐柔和的西北方向的风,让每一名士兵都肃然起敬。


第四十一章 悲伤弥漫



蓝火决定为徐晃进行一次厚葬,命人把徐晃的尸体抬回江都,不能有一点儿亵渎徐晃的意思,士兵们必须轻轻地抬。

陆翔的战船送到长江的时候,蓝火和吴飞的队伍刚好要返回。陆翔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心中对徐晃也不禁佩服,自尽于长江岸边的英雄事迹,或许会永久地流传下去。徐晃用自己一条生命争取的是曹营几员猛将和上万将士的生命。

夜深了,所有的蓝军站在校场上,四周贴满了白色的布条,摆着大大小小的纸人等等,那在火把照射下显得耀眼的白色与夜空的黑似乎是两个世界。

蓝火,陆翔,吴飞,张啸,甘宁,程威,凌统,陈武,贾诩,鲁肃站在一具木棺的前面,身穿孝衣,静静地站立着,谁也不率先打破场面的寂静。

“徐公明,乃真英雄,他的死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奉献。”蓝火慢条斯理地说着,夜风也很配合地微微吹起,所有人的衣襟都轻轻摆动起来,白色的布条也似乎在呼唤那飘走世间的灵魂。

除了贾诩和鲁肃两名智者外,其余的人不懂为什么徐晃是敌军部将,蓝火还会为其进行这么庄重的葬礼。

陆翔几人的脸上没有惋惜,倒有几丝赞佩和欣赏,同为武将,徐晃的行为确实是当今天下少数人能做到的,忠心和义气都是令人遥不可及。

看着站在最前面的蓝火,鲁肃对前者的看法继上次民心事件之后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鲁肃心中,蓝火变得心胸宽阔,讲忠信和义气,不然也不会为敌军死去的将领厚葬。

贾诩低声叹了口气,他还差点在江都城门前自尽,行为可谓和徐晃大相径庭,可能他如果当时死掉了蓝火也会为他举行这样的葬礼以表敬畏吧。蓝火求贤若渴的精神也感动了贾诩,为了让贾诩能成为蓝火自己的谋士,不惜让人们觉得蓝火是个不择手段的奸雄。

之前,蓝火也想过让贾诩假装战死,可想来不是个好办法,纸是保不住火的,曹操早晚会看透贾诩假死的真相,那样对贾诩的看法就彻底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所以蓝火还是决定按照起初的方法,是自己威胁贾诩招降的。

此次与曹操的战斗,贾诩暂不打算出谋划策,不想与昔日的主公兵锋相对。蓝火答应了,他理解后者的心情,曹操不昏庸,反而吸纳人才,像贾诩这样的人才肯定也不想轻易叛离曹操。

众人行了丧礼,蓝火亲自火葬了徐晃的尸体,这也算是为自己所看好的良将送最后一行吧。

……

曹营,气氛极度的紧张,所有的人都不敢出声,就连呼吸都无法做到跟平时一样自然。唯独荀彧能保持平时的样子,眼中饱含惋惜和悲哀。

“你们是怎么做事的!怎么能让公明一人留在那里!”曹操度着步严厉道,眼神可怕得让所有人都不敢直视。

几位将军回来后将情况全部禀报给了曹操,当下曹操就火冒三丈,推翻了案桌,还险些气得昏倒。

“是谁决定留下徐晃断后的!”曹操喝道,目光扫视几位将军。

许褚,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四人无一敢作答,低着头仿佛犯下了滔天罪过一般。他们还是首次见到主公这么生气,哪怕是赤壁大败也没有过。

曹操又喝道:“我问你们话!为何不答!”

夏侯惇偷偷瞟了曹操一眼,发觉后者脸色阴沉,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

“许褚你来说!”曹操连称呼都变了,一般的时候都管许褚叫仲康,除了在颁布军令时不叫出字号,通常都称呼仲康。

从曹操的问话中,许褚也感到了压力,就像心头上有座高山,曹操现在不是在询问,而是……质问军情,不,比质问军情显得更加严肃。

既然曹操主动点名要问许褚了,许褚也不敢不答,语气全然没有以往虎将的风采:“是徐晃自己要留下来的。”

“胡说!”曹操抬手指着许褚喊道,“公明难道是傻瓜吗!死也要留下来!”

“主公,许褚将军说的没错,是徐晃将军自己要留下的。”张辽想让主公认清实情。

曹操怎又不知,从徐晃的消息传到耳边的时候,曹操就知道是徐晃自己要牺牲的,许褚几人都是有骨气有义气的将领,怎会让徐晃去送死,除非是徐晃强行留下。其实曹操坚持要问几人原因是全是由于曹操心中的伤心和气愤,才故意来发泄心中怒火。

“你们几个干什么吃的!怎不一块留下来抵抗蓝火!难道你们就那么害怕蓝火吗!”曹操用手指着四人道,嘴唇哆哆嗦嗦地连话都没说得很清楚。

荀彧看出四位将军没人能平息曹操的怒火,就上前劝慰道:“主公,节哀顺便吧,徐晃将军的死是为了能让主公的大部分人马安然无恙地回来,让主公为他报仇,所以主公就别怪罪四位将军了,他们没有错。或许,当时的情况,四位将军也想着自己留下来,形势所需,是必须要有一人留下的。”荀彧知道曹操现在说的话都是生气的话,也没有劝说曹操什么当时情况走为上策为妙,因为曹操也懂,只不过是要发泄情绪而已。

曹操无力地踉跄了两步,转头看向桌上的一封信,那是在许褚等人回来后不久蓝火的人送来的,上面详细叙述了贾诩的情况。曹操眼睛无神,喃喃道:“贾诩被逼归降,徐晃自尽而死……我与蓝火势不两立!”

提到蓝火,四位将军表情上都流露出了强烈的憎恨,这一切都是蓝火造成的,他们要报仇雪恨,要杀死蓝火。

“主公,发兵吧!末将愿前往与蓝火决战!”许褚拱手说道。

夏侯惇,夏侯渊,张辽三人也同时请命,发誓斩除蓝火。

荀彧走出来对四位将军说:“将军们不要心急,我们不能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失去判断力。不管是贾诩先生还是徐晃将军,他们二人都肯定希望主公踏平蓝军。如我们冲动行事,那不仅杀不了蓝火,还会中了蓝火的诡计,蓝火不正希望我们失去冷静失去判断吗。”

表面上曹操发狂了,可心中他比谁都清楚,越是这样的情况越要冷静,打仗不是比谁更加愤怒,是比得沉着稳重。稳中求胜,心境平稳了才能有准确的应敌之策,不要命地冲锋陷阵只会增加没必要的伤亡。

曹操走到一张凳子上,那个位置正是商讨军事时徐晃所做的座位。曹操俯身摸着登面,每一次手掌的滑动都会让曹操脑中闪现出徐晃的一次功绩。

从不起眼的军人到领兵作战的将军,都是靠着奋勇杀敌踏着敌人的尸体一步步走过来的,眼看曹操距离荡平四海更近的时候,徐晃却永远的离开了,并是为的曹操的部队而离开的。

徐晃一直被曹操所看重,曹操将徐晃看成自己的周亚夫,此番伐蓝之战,曹操特地让徐晃跟来,为的就是让后者建功立业。曹操认为江东就成自己的地盘了,到时真正是占天下三分之二,无人敢争锋。

不料,徐晃死了,曹操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位为自己死去的忠将。曹操边抚摸着凳子便说:“本想给你加官进爵,你怎么能离开呢……我会让皇帝追封你为左将军,会让你名垂青史。”曹操说要封徐晃的将,听起来更像是安慰他自己。

“主公……”荀彧走到曹操前,对其担忧。四位将军也想安慰曹操两句,可由于事情跟自己脱不了干系,也就不敢出声。

曹操挺直身子,抬头深吸了口气,将所有的不快全部抛去,很快又成了那位纵横天下的汉相。

“文若啊,你看我们该如何应战蓝火,你有何良策。”曹操的口气恢复如初,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般。

荀彧心中松了口气,能看到主公没事就好,说道:“主公,蓝火现今的情况与往日不同了。如今,蓝火在江都拥兵七万,我们不能跨江而战,最好是把蓝火引到长江这边才对我们有利。”

曹操细细琢磨起来,在问荀彧之前他也想到了这个方略,可脑中依然思不出引来蓝火的方法,便道:“那依你之见呢。”

“呵呵,其实对手是蓝火的话,我们完全不用去引他。”荀彧老练多谋地说,“主公知道,蓝火好不容易击败周瑜和陆逊才占据江东。在蓝火就差最后一步手到擒来的时候,主公大军开至,将蓝火逼到了江都。我想蓝火肯定一直想方设法要在江东赶走主公,来重新占据江东。”

曹操点点头:“恩,蓝火有了七万人马,他肯定早坐不住了。那我们怎样迎战才能战胜蓝火。”

比对两方的势力,蓝火七万多人马,徐晃死时受降曹军五千变成了八万左右。而曹操势力相对削弱,变为了六万多人马。这会要想消灭蓝火必须要有套管用的战略方案。


第四十二章 吕蒙进曹营



荀彧似乎是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胸有成竹地说:“我们最佳的战机是在水上对蓝军进行阻击,蓝军虽势大,但无一水兵,曾经的一万军队是主公派给他的北方人马,新增的六万也都是没接受过水上训练的新兵。我相信,在水上的话,我们只须派一千水兵便能伤及蓝火一部分人马。”

“话是这么说……”曹操若有所思,“可我们不也是没有水兵吗。”

荀彧笑了笑:“主公难道忘记曹洪将军在前不久攻破江东东面城池的时候所受降的一千多名人马了?”

曹操会意地睁大些眼睛:“文若指的是……”

“在占据富春的时候,那里的守将带着一千多守军主动投降,那一千多人马正是水兵,虽没有周瑜曾经的水师出色,可用来阻击不懂水战的蓝军也绰绰有余。”荀彧面带微笑,所说的计策是他之前就设计好的,从曹洪嘴中听说这一千多水兵的事后,才忽然想到这一方略。

水上的战斗不比陆地,胜负并不主要取决于人数。水战要通晓战船更要习水性,在江面上百万北方军队也不过是只能射箭,不具备相对的战斗力。

曹操是感同身受,赤壁战时,若自己的军队习水性,就不至于那般狼狈了。

正当曹操认为计策万无一失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战船自然没问题,水兵也有了,可水将呢,总要有人来带领打仗吧,富春的守将也习水性,可极其不擅长打仗,到时面对蓝火几十倍于己方的七万大军早就吓得尿裤子了,不然也不会主动投降曹洪

“你的计策很好,但我不得不指出,没有一个合格的将领指挥,再多的人马也发挥不出力量来。”曹操刚出现在脸上的喜色转眼变为了惋惜。

荀彧仍挂着微笑,走到曹操面前提醒道:“主公莫不是忘了那几个人?”

抬起头,曹操的眼睛对上了荀彧的眼睛,从后者的眼中看出了话意所指。那几个人,他们会帮忙吗……

“主公何不试试,我相信会得到同意的。”荀彧道。

曹操深吸了口气,想起自己的军队攻破蓝火曾占据的江东数座城池时,竟在牢狱中发现了几位了不得的人物,他们都曾是江东的中流砥柱。

张昭,张子布,孙策托孤时就将孙权托付给了两个人,一是周瑜,另一位就是张昭。周瑜主要负责外面的军事,张昭负责内部的政治,治政方面能如张昭之人天下寥寥无几。曹操多次想写信给孙权让其杀掉张昭,就是因为曹操担忧张昭的才能给江东带来昌盛,治国之能臣当世能有几人,张昭就是其中之一。现张昭已成阶下囚,曹操也很想为之己用,能得张昭那自己内政问题就再也不用多虑了,便能放心挥师天下。

剩下的还有吕蒙吕子明,黄盖黄公覆,以及江东朝政中的大小官员众多位,曹操都早将他们接到了舒适的府宅中,不过是从囚禁转成了软禁。

蓝火的人马已经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