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见鬼实录我和我身边人-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古时,怎样的情况才能大赦天下?只有两种:一、老皇帝驾崩,新君登基;二、委任太子,普天同庆!在我的印象中,这明朝的万历皇帝在位时间较长,所以,那一段时间被判了死缓的死刑犯们比较痛苦,有的还没熬到万历皇帝去世,自己就先去了!

张家父子觉得这知府说得有理,看着这知府是明白人,远比颜炳闻那个“蚊子”要“可爱”的多,于是就同意了!那知府见张家父子同意。连连夸奖张家父子明道理,识大体。在夸奖的同时也把所要处决死刑犯的名字报给了张家父子,张家父子熟稔那人的名字,随即用一个炮仗沾了尸体的鲜血后,口中念了两句:“司大酉,快去阎罗大殿做马牛。”在炮仗的“砰啪”声中,张家父子很笃定地方恢复那知府道:“回禀老爷,你让我们的诅咒的司大酉已经完成了!”就在这个时候,只见那躺在地上的两具尸体突然高速腐烂起来,特别是那个婴儿。腐烂的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不一会儿,就变成黑褐色的样子,干瘪的厉害。再看那张正荣的妻子,由于是成人尸体。身上所具备的脂肪远比那婴儿要多的多,所以。她的腐烂并没有婴儿那样。变成黑褐色的样子,而是黄中带有一些绿,这个颜色就如同一个烟民,喉中有痰,然后久咳不出,一日清早。一个咳嗽,将淤积在喉中多日的浓痰给咳了出来,这个浓痰的颜色就是跟这张正荣妻子尸体腐烂的颜色差不多。

让人奇怪的是,这尸体腐烂后。竟然没有散发出恶臭。这是非常令人不解的。这事我也问过艾教授。艾教授给我回答很简洁:一具有怨念的尸体,用什么方式来达到它的怨念报复?我大概预料到了,我就说是不是“尸臭”。艾教授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你碰到一具不存在尸臭的尸体,那这多具尸体曾经必定爆发过极重的怨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我们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如果一具有怨念的尸体是网络游戏得到身份是法师,那这尸体的“尸臭”就是这具尸体的“法术值”。

看来,张正荣的媳妇和孩子在托梦中没有交代错误,就是报复五个人,报复完后,这母子俩的两具尸体也就能“寿终正寝”了!那知府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不免吃惊,这张家父子要是有点奸猾,掌握着五条人命的生杀大权,不只有多少人会折服于他们,为奴为仆。张家父子显然没有这知府想的那么多,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要准备给这母子俩的尸体给埋葬,算是有个善终。那知府倒也通情达理,命令自己的随从,让其给张家父子准备四口棺材,给其厚葬。张家父子大惊,“知府老爷,这棺材要不了四口?”

“哎!怎么就要不了四口呢?你们一家四口,不是正好吗?”那知府很笃定的说道:

此言一出,张家父子再怎么老实也顿时明白,这知府是要杀人灭口呀?张家父子愤怒的问道:“知府老爷,我们一切都按照你的吩咐去做的,怎么?小民做错了什么了吗?非得要把我们张家给灭门?”

那知府不为所动,一脸平静的说道:“国家法纪不容亵渎,你们聚众谋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本府给你们厚葬,已经是特别的宽待了!”

张家父子这个时候方知为时已晚,出于本能,将手中剩余的鞭炮赶紧点燃,一边点燃一边呼喊,希望这鞭炮还能起到“救命”的效果。但是没有沾染尸体之血的鞭炮点将起来,跟普通的鞭炮没有任何区别,除了能带来一个响以外,没有任何价值。那知府气定神闲,让随从先把那两具尸体控制起来,再让护卫把张家父子给逮了起来。

“棺材准备好了吗?”那知府假惺惺的问道:

“这街头就是冯家开的棺材铺,那边有四口棺材!”其中一名随从说道:

“行,把张家父子带去冯家,就在冯家门口就地正法还有张家母子俩就不用搬来搬去了,死者为大,来人呀,去冯家带两口棺材来!”那知府这么说完,似是了了一桩心事,然后一个人,独自坐回到轿子中去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下人所办的事情了,很麻烦,先是把张家父子拖到棺材铺冯家的门口,当着众乡亲的面,一刀一个,将张家父子随手杀害,这冯家见状,赶紧根据官家的要求,拿出四口棺材,赶紧的,把尸体给拿开,挡在门口。不仅妨碍生意,还非常的不吉利。或许有人会问,这棺材铺不就是喜欢看到死人吗?怎么就怕这个不吉利呢?这里我还得说一下古时候棺材铺的一些背景资料。

棺材,音取“官”和“财”,这名字虽然吉利,但无人什么人,包括皇帝老儿在内,都是非常忌讳这个名词的,棺材铺都讨厌,但大家都需要。所以没办法,这讨厌的东西就有存在的价值,但存在何处?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谁家都不愿意自己家旁边是开棺材铺的,那得多晦气呀?那棺材铺开哪呢?或许有人认为这棺材铺开在城郊外不是挺好?接近树林,能就地取材。还远离人口聚集区,这样也能避免忌讳。但古时候的现实是远没有那么简单。你开店就必须在“市肆”中开。这对官方而言。是便于管理,便于掌控,你一棺材铺开到荒郊野外,谁知道你在那边干嘛呢?囤积兵粮,造反吗?对于棺材铺的老板而言,也不愿意开到荒郊野外去呀!那个年头。离开城郭以外,就属于无人管辖的区域,盗匪流寇猖獗,谁能保证你的安全?更为关键的。也加大了棺材铺的人力成本。人家城里死了人,问你买一口棺材,你得送过去,那大老远的,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物流水准,一口棺材得运一天。死者家属不愿意,棺材铺老板也不愿意,所以,棺材铺开在哪里?当时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

一般而言,特别是明清以后,整个国家的运力已经大大不如唐宋的繁盛时期,城郭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小,什么意思呢?就是以邬熙为例:唐宋时期的邬熙,或许得一万平方公里,到明清以后,邬熙的占地面积或许只有六千平方公里了。为何会这样呢?一个是行政细化,面积变小,地方更容易管理。另一方面是便于中央掌控集权,你地方上造反的威慑力就大大的减小了!这个变化就大大的发展了中国的棺材铺行业,制造棺材的原材料就这么几片树林,但一个城市怎么也得放上一个棺材铺吧?随着城市的减小,棺材铺和棺材铺之间的距离也就在逐渐的缩小,那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到了最后,棺材铺成为中国经济史上第一个生产和销售分离出来的行业。在城市内,都是棺材铺的销售点,而生产区域就放在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树林里,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棺材铺老板的运作成本,只要一门心思做好自己的销售工作就行了!

那在城市中的棺材铺销售点,虽然不用囤放棺材,但老百姓还是会觉得不吉利,因此,这样的棺材店一般法放在城口的位置,相对远离市中心,棺材铺老板也棺材铺老板,而是成为“白事”操办人。为何叫“白事”?那是因为“白”和“百”就差一划,死去的人差一岁就“长命百岁”了,所以也算是变相的“喜事”。现如今,还有很多地方活到九十九的老人家都会做寿,这样的寿成为“白寿”,和八十八岁做“米寿”是差不多的意思。

当然,去棺材铺买棺材的人也不会说:“老板,我要买口棺材!”那太挫,这样的话棺材铺的老板也不敢接。真正买棺材的流程是,买棺材的人进棺材铺,不能说话,得先让棺材铺的老板主动问话:“要置怎样的家?”这个“家”是什么意思,大家都能明白,那买棺材的人也不能直说,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说,譬如说,“置一个宽松一点的家!”这个话棺材铺的老板就能明白了,买棺材这人家境一般,买一个松木做的棺材就成了!如果说“南边的家不错,就置那边吧!”得这买棺材的家人家境必定殷实,一开口就要楠木做的棺材。当然古时候也有土豪的人,他们选用棺材,基本上可以跟王亲贵族用一样的棺材——石棺。这个就如同现今做场白事得花上几百万的代价,那是了不得的事情,但这种情况很少,老百姓的说法叫“不怕贼惦记?”老百姓为何这么说?古时候,等级森严,你是什么背景才能用什么东西,你一平头老百姓,不能用黄色的东西,你一七品芝麻官总不能穿蟒袍吧?即便是住房,你多大的身份才能住多大的宅子,如果你是一小老百姓,即便是有人送你一品大员级别的宅子,你都不敢要。怎么说呢?就是你身上穿的。嘴里吃的,头上戴的官府都给你规定的死死的,不能越雷池一步。但惟独你死后的棺材没有给你定制。为何呢?这就有点你结婚那天,就相当于七品官员的级别,可以乘高头大马,一般的官员见到你都要主动让路的意思,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大家都能理解。人死后,官府没有“定制”,那是因为官府掌握了“死者为大”的古训。你活在那边,我可以对你严刑峻法,但你死后,我还能那你怎样?你不来找我,我就谢天谢地了。所以。棺材是封建社会中最平等的一个体现!你只要有钱,打造一个金棺也没问题。可要命的是:你棺材可以随便选。但墓穴有官府的“定制”。其实不用我去说,中国的文字就能体现出来,陵、墓、坟这些字眼大家一看就看得出来,意思差不多,但有很大的区别,不说其他的。就“陵”不知道要比“坟”要大多少。你用金棺没问题,但你身份是平民,不好意思,就只能是“坟”的规格。老百姓的那句“不怕贼惦记”的意思很明确。你这棺材是漂亮了,但墓穴的级别不高,防盗性能就差,在古时候,盗墓贼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你这棺材能不被贼惦记吗?就如同一个小屁孩,抱着一块金砖在深山老林里走,太遭贼眼了!所以,一般而言,普通的老百姓,棺木到楠木这个级别就差不多了。再高上去,也就是官、王、皇的级别了,墓穴的级别也会跟着上去,老百姓犯不着。被人盗了墓,失点钱财倒无所谓,就怕死后不安生,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说了棺材铺的一些特点,还得将棺材铺的一些“习俗”,棺材铺虽然是经营死人的东西,但最忌讳的就是死人。为何?这棺材铺是卖棺材给活人的,用来赚钱,但天天招死人来所要棺材,那还不得亏死。就如同你是饭馆的老板,饭菜倒不缺,但天天来的是讨饭的乞丐,你这老板怎么想?有个故事我可以放在这个章节里简单说一下,《南玄庸记》(编者按:为防止读者对号入座、百度搜索,故在这里使用的是化名,这个笔记出自一名史官之手,记录的是一些不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件,但鉴于这是出自史官之手,想必还是比较可信的。)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某县一棺材铺老板是金,叫金望时,为人比较刻薄小气,店里就自己一人打点,不曾请过雇员。一日,来了一名镇上有名的孝子方清易,绵连悲痛,说自己的母亲因病身亡,要给母亲添置一副棺材。金望时见生意上门,也知道这是方清易是一名孝子,故就有了宰客的想法,于是就蛊惑方清易买一口上好的棺材:楠木棺。这方清易当然同意,就花高价买了这副楠木棺。金望时心中大喜,但面上故作悲痛:“节哀顺变,今晚,我就让伙计给你送去!”

由于金望时未请雇员,这送棺之事,只能临时到城门外去请劳力。那天城门口不知道怎么了,原本坐满了苦力的人,却只有四人。金望时见没得选,只能硬的头皮去跟那四名苦力商量,每人五十个大钱,送一口棺材到城西方清易家。那四个苦力显然对这棺材这一行门清,均异口同声说道:“什么棺材?”这四个苦力为何会这么问?那是因为棺材的质地不同,轻重就不同,石棺当然要比木棺重,搬石棺的价格肯定要比搬木棺的价格要贵得多。即便是木棺,里面也有很大的差异,楠木棺就比松木馆、柏木棺重的多,搬楠木棺的价格就远比其他木棺的价格要高的多。金望时见四个苦力这么问,脑子里就打了一个转,随后说道:“松木棺,薄皮棺材一口,轻的很!”结果那四个苦力不信,“金老板,你这话不是玷污了孝子方清易吗?整个城里都知道,方清易的母亲久病不起,方清易天天跪在床头,给自己的母亲端茶递水,熬汤喂药,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炎暑三伏,都是三年如一日,不曾亏待自己的母亲,今早全城得知方清易母亲病逝,这才有方清易去你金老板的棺材铺买棺材,怎么?就这么一个服侍了三年病在床头母亲的大孝子,才在你金老板处买了一口松木做的薄皮棺材?是不是你金老板为了省钱才骗我们这么说的?”

第785章 “鬼东西”系列之鬼炮仗(六)

金望时胸有成竹的说道:“我要骗你们干嘛?你们自己去掂量一下就行,要是重了,我给你加钱,要是轻的,就按每人五十个大钱给,怎么样?”被金望时这么一说,那四个苦力倒也无话可说,都互相对望了一眼后,点着头说道:“那行!就按金掌柜的意思去做!”

金望时带着这四名苦力来到了棺材铺,头也不回,指了指其中的一口棺材说道:“喏,就是这口!”那四名苦力看到了,赶紧摇头说道:“金掌柜,你在拿我们寻开心吧?这口棺材一看就知道是楠木做的,怎么可能是松木做的薄皮棺材呢?”那金望时神秘兮兮的拉着那四名苦力,来到那口楠木棺材的旁边,“你们推一下这棺盖试试看!”那四名苦力不明所以,纷纷都上前用劲的推了一下棺盖,原以为要用很大力的,结果只需要用一半力,就能将棺盖推开了?那些苦力非常有经验,第一时间就判断道:“这棺材肯定有诈!绝对不是纯楠木的。”

金望时也不怕被这四名苦力识破,很自信的说道:“不瞒几位,很多事情都是在商言商的,这口棺材,外表用了楠木的,里面是用的松木,没办法,现如今生意难做,只能在这方面讨点巧。重量绝对不是楠木棺材的重量,所以五十个大钱你们应该能接受吧?”

“金掌柜,你这钱都赚到死人的头上了?难道不怕遭报应?”那四名苦力同时问道:

“这个你们就不用管了!报应也不会报应到你们的头上,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就今天这个活,你们四人干不干?”金望时似乎压根就不信“报应”这个东西!

那四名苦力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后对着金望时说道:“我们四人商量了一下,这口棺材虽然不是楠木棺材,但还是比一般的薄皮棺材要重一点。金掌柜,你看,六十个大钱行不行?”

“精打细算”的金望时,可不愿意随随便便的就加四十个大钱,“每人六十个大钱?不行,不行,太多了!这样吧,我今天也让一点,再给你们加每人二个大钱,五十二个大钱怎样?”

那四名苦力。虽然是靠出卖力气赚钱,但脑子并不傻,今城门外就只有我们四个苦力,严格意义上来说,就算是卖方市场。你还跟我们来讨价还价?门都没有。要是差的不多,大家或许还能让让步。但你这开的价钱和自己预想的价钱差距也太大了。四名苦力话都没留,转身就走。意思很明确,你金掌柜的生意我们不接了!金掌柜见状,那还了得?城门外就你们四个苦力,你们都不做了,那我今天这生意都得泡汤。人家方清易可是付了定金的,拍了板的,这违约的事情还是小事,人家的白事要是少了口棺材。耽误了事,非得跟你拼命不可?于是金望时连忙跑到了四名苦力的头里,一脸为难的说道:“哥几个,这样吧,你看我给你们每人五十五个大钱,这事就算定了,怎么样?”

那四个苦力依旧没有理会,准备往前走,这一来可真要金望时的老命了,一咬牙一跺脚的说道:“五十五个大钱真不能再多了,要不这样,这事成之后,我老金再额外给大伙每人买两个包子,吃的饱饱的!怎么样?”

四个苦力中其中一个比较干练的中年男子说道:“金掌柜,这活这不是因为今天苦力少而跟你漫天要价。你要知道,这事是缺德事,你要是骗为富不仁人家的钱,那我们无话可说,你不要说五十个大钱,就是五个大钱我们也给你做,我们就要看亲眼看一下,平日里吆五喝六的那些人,是怎么被我们挨宰的!但如今,你金老板不识时务,连全城闻名的大孝子你也骗?这就是真缺德了!我们是要赚钱养家糊口,但也不能胡来呀?换位想一下,我们都是有爹妈的人,这事要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哪个人情感上能接受得了?要不是我们这几天真没开张,家里老小都饿着肚子,就你这活,就算是你给我们五百个大钱,我们都不做!”那人都把这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这金望时似乎还不死心,他还在抱着“少一文是一文”的心理问道:“哥几个,这真不能让步了吗?”

四个苦力见着金掌柜也算是够坚持了人,先前那人只能无奈的说道:“这样吧,金掌柜,看在你以后会给我们介绍生意的份上,这次我们四人让点步,那包子你也甭买了,就每人五十八的大钱,那是不能再少了!否则就不用谈了!”金望时见确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也只能是勉强的点头同意。

既然这事商定了,也就事不宜迟,按照规矩,给人家送棺材上门,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送的,得有一套流程!首先棺材出门得放炮。一来警示大家,忌讳的话,大家赶紧回避一下,不忌讳的也别堵着,这棺材是大玩意,那个年代可没有四车道、八车道的说法,一个棺材能占据一半街面!这送棺材所放的炮仗,和我们一般婚庆、过年、开门大吉所放的炮仗不一样,得是“行炮”,这个“行炮”是什么个意思呢?就是这炮仗不能放在地上放,得一边往前走,一边放,基本上每个几百米就要放一个,按习俗来讲,这棺材就算是易主了,但这样的易主是买卖,不是不吉利,买的人家不要觉得忌讳,而我卖家、送货上门的人也不会因为是送棺材的,而就是惹人厌,低人一等什么的!更为关键的是,这放炮还有一个迷信的寓意:驱鬼莫上棺。怎么说呢?就是这送棺材的一路上有很多孤魂野鬼,它看到有一棺材路过,都纷纷会往棺材上爬,想“据为己有”,这棺材毕竟不是给孤魂野鬼的,所以得赶掉,怎么赶?那就是放炮仗呀!这炮仗本身就有驱邪的作用。金望时是小气的人。也不太相信这个迷信说法,按照规定,每两百多米就要放一个炮,但在金望时这里,非要五百多米放一个,这样一来,三千多米的路省了金望时十来个炮仗。省是省了一点,但也容易出事呀这事先暂且不表,还是得先说金望时将棺材送到方清易的家中,发生了诡异的事情:方清易远远听到鞭炮声。就知道棺材铺的金老板送棺材来了,于是连忙组织亲朋“接方”。这“接方”的“方”就是棺材的意思,“接方”就是接棺材。送棺材不能送到人家的门口,只能放到巷口,然后有死者家属派人过来接。这“接方”也有很多讲究,譬如说棺材不能落定。扛“方”之人必须在生辰八字要和死者的生辰八字比较和。必须是男子这个我就不一一详述了,反正就是那方清易安排好了人过来“接方”,金望时送走了棺材,带着那四名苦力象征性的前往方清易母亲的灵堂,丢下“白包”(就是给死者的白份钱,一般给的数额为单数。譬如现在通常是101元、201元等等,在这里,既然是规矩和象征性的,那金望时和四名苦力给的白包也不会包很多。基本上是一个铜钱。),磕了头过后,这才是方清易跟金望时结账的时候。作为是死者家属给的钱,一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随手接,因为这是死人用的棺材,子女表孝心用,所以,方清易会把买棺材的钱放在祭台上,然后由金望时在死者的尸体面前说两句客套话,譬如:谢老太太最后一次赏、老太太用的舒心就行说完后,直接将祭台上的棺材钱拿走,这买卖棺材的过程就算是结束了。对于金望时而言,这笔生意他算是做好了,但对于方清易这里而言,棺材的流程还没有结束,他得做开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把棺盖取下来,它得有形,把这棺盖移到棺口的三分之一处,这就算是开棺了,反正棺盖和棺箱自始自终都不能分开)、暖棺(就是把棺材里的味道和湿气弄干净了)、铺棺(在棺材里铺设一点垫物,要让死者睡的舒服,一般棺材铺里的老板会在棺材里放好枕头、铺垫物,但都是叠放整齐的,让死者家属铺垫,这就说明这棺材没有用过,全新出品。)、入棺(就是把死者放进棺材,这里有很多规矩,不一一详说了,譬如要掐准点,三人放,先放死者的头反正大家能去百度搜索,这玩意我个人认为是折腾活人的,没有太过实际的意义。)、封棺(这个最讲究,一般先用铆钉钉死棺盖和棺箱,然后用火漆将棺盖和棺箱的接缝处一并上封,非常的细致。),封棺工序做完后,就能摆设正式的灵堂了,放到头七过后,就要正式出殡“入土为安”了。

可方清易在“封棺”的这一步骤犯了难,在封棺的时候,怎么打铆钉都打不上,倒不是因为金望时的棺材质量有问题。金望时其实作假做的很高明,他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