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女卷-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读书外,她似乎更喜欢音乐歌舞,曾跟从当时的琵琶圣手张野狐研习音乐,又随宫中著名的舞伎谢阿蛮学习舞蹈,都能很快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万春公主的青春年华正值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顶峰时期,唐玄宗喜文学歌舞,因此在宫中设置了左右教坊,专门教习和演奏器乐歌舞;还设有丽正书院,广聚文学之士,作诗论文,宫廷内外文学和音乐气氛极浓。这种气氛正合万春公主的心意,她时常随父皇出入教坊和书院中,参加音乐演奏和歌舞,与知名文人切磋诗文。长安城中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艺的公主,虽然倾慕者甚多,但竟没有人胆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龄的万春公主的亲事竟耽搁了下来。
  天宝四年秋天,原为寿王妃的杨玉环,在经过了一段短暂的女道士生活之后,终于被老当益壮的唐玄宗册封为贵妃,杨贵妃也是一个慧黠的女子,通晓音律,擅长舞蹈,除了学问稍逊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万春公主相似。虽说论辈份杨贵妃要长一辈,但实际上两人年岁相仿,加之爱好和性情相近,所以成了宫中的一对密友。她们一起弹奏乐器,一起嬉笑玩乐,象是在后宫中刮起了阵阵清新爽朗的春风。据说流传后世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就是根据唐玄宗的构思,由杨贵妃和万春公主揣摩编排而成的,后世多把它们作为杨贵妃的功劳,其实里面也包含了万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心力呢!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自然忘不了一直无人敢折的名花万春公主,由她引线撮合,二十三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二十五岁的杨炪。杨炪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一门显贵的杨氏家族中,杨炪的风仪绝佳,不但气度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的人物,所以杨贵妃认准了只有他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炪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大唐皇朝国力强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鸿胪寺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杨炪因经常接触性情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炪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在鸿胪寺的职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以他一个二十五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万春公主与杨炪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这对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因为杨炪担任鸿胪寺卿,所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番邦与外夷文化传统与中国绝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一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都是夫妻双双手挽手而至。万春公主与杨炪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感到很能体现夫妻的恩爱,因此也如法炮制,两人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外来人士对杨炪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漂亮大度又热情爽朗,与一般中国人的恭谦含蓄大不尽相同;但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频呼:“简直是不成体统!”但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她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换各种见闻与观点,她发现汉族人一味地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点,不但太过武断,而且甚至是愚昧。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他们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有很多值得中士借鉴的优点。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杨炪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于是杨炪便把这一情况向他作宰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准备付诸实践,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化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炪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驻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万春公主与杨炪自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于是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陷落。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到此算是划上了悲惨的句号。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炪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猛然传来了意外的消息,他们当然不敢作飞蛾扑火了,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惶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她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汉中,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一路上尽力打听,但始终没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成了过街的老鼠。长安兴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丝毫杨炪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日本去了。失去了恩爱相伴的丈夫,万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乐天派的模样,过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
  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她的心情越加萧索落寞。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父皇在逃难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调充满了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她就象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凤骤雨。风吹雨打花瓣飘零,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
  就在这时,她家门上来了一位客人,他是此时杨家唯一未受累而死的人——杨锜。杨锜是杨炪的堂叔是位福人,又是唐玄宗与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的丈夫,太华公主已在大乱中丧生,杨锜同样落入孤寂之中,于是经常来探望万春公主。论起关系来,若按万春公主夫家的辈份算,杨炪是叔父辈;若以她娘家的关系来看,他又是她的姐夫。此时两人同病相怜,互相慰藉,也算给彼此的生活添了一丝温情;慢慢地,一种互相眷恋的情儒在两人之间滋生了。
  也许是万春公主对于丈夫杨炪还存有一丝希望,也许是杨炪对自己的生世还有一些顾虑;至于辈份相差一代,在思想开放的唐朝,是不会成为婚嫁的阻碍的。总之,一直拖过了几年,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唐玄宗与唐肃宗父子相继病死之后,万春公主与杨锜才二度梅开,男娶女嫁,彼此填补了对方生活中的空缺。
  天宝年间的杨家风光已不复见,前代的恩恩怨怨也逐渐被时光冲淡。杨锜虽与杨国忠是堂兄弟,但关系并不亲密,所以大乱之时得以保住了一条性命。中间赋闲了一段时间,如今朝代更替,他又被任命为太仆寺卿,掌管了朝廷要务,生活又可以恢复往日的繁华。
  经过了世事的沧桑,年逾不惑的杨炪与将近四旬的万春公主,性情已由热烈归于平静,彼此互相关怀着,没有激越的情兴,也没有无聊的猜忌与怨尤,只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一如极平凡的一对夫妻。
  大约万春公主始终抹不掉与杨炪当年恩爱火热的记忆,杨锜也忘不了昔日的风光与繁华,两人不免各怀心思,虽然彼此尽量地加以掩饰,但终究解不开心中的那一个结。只不过五年时间,万春公主便在悒郁中去世了。第二次花开,毕竟没有了第一次的冲动与激情,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了。
  升平公主被打成贤妻
  有一出京剧名本叫“打金枝”,讲的是驸马爷郭暖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出手痛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在帝王时代,打皇帝的女儿可算是犯了杀头抄家之罪,甚至可以诛连九族,然而,郭暖并没获罪,反而使升平公主成了个温顺贤淑的妻子。之所以事情会发展得这么蹊跷,全是因为郭家与当朝皇帝有一段颇深的渊源。
  故事的根源,要从郭暖的父亲郭子仪说起。郭子仪在唐玄宗时代是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当“安史之乱”暴发时,年老心疲、醉心酒色的唐玄宗撇下帝京,只顾携带家小往西蜀逃命,在忠国大臣们的苦苦挽留下,才勉强把太子李享留下,以便稳住民心和军心。太子李享移驾灵武,为了号召天下勤王义师,众大臣把他推上皇位,立为唐肃宗,尊西去的玄宗为太上皇帝。新的朝廷既经成立,天下人心为之一振,郭子仪领精兵五万由河北赶到灵武助阵,大大增加了唐肃宗的实力,为大唐兴复提供了基础。
  于是,唐肃宗任命大儿子广平王李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以郭子仪为副元帅。其实,年轻识浅的广平王哪里懂得什么用兵布阵,更不用说是冲锋陷阵了,一切全得仰仗于身经百战的老将郭子仪。广平王做大元帅只是名义,实权全在于郭子仪,从此也可见唐肃宗对他的信赖,郭子仪为唐朝建立不朽功勋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首先,唐肃宗下令他们统兵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他郑重地对郭子仪说:“复国事成与否,全在此举!”郭子仪当然也明白此战的重要性,但这时安禄山的军队气势正旺,能否拿得下来,还是个未知数。既然皇上委以重任,身为副元帅的他也只能在所不辞,因而悲壮地回答:“此行不捷。臣必死之!”他把自己的生死与皇朝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忠心可鉴,令唐肃宗感叹赞赏不已。
  幸运的是,不久安禄山之部发生内政,安禄山被宦官李猪儿杀害,叛军群龙无首,势力大减;唐军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势如破竹,三月之内,连克东西两京,奠定了中兴唐室的基础。肃宗回到长安后,亲自到灞上去慰问攻城的将士,当着广平王的面,肃宗称赞郭子仪道:“中兴唐室,皆卿之功。”于是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驻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叛军余孽。
  后来,因郭子仪功高位显,受到宦官鱼朝恩等的嫉妒,他们上奏唐肃宗道:“郭子仪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实为朝廷隐患!”唐肃宗一时听信了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不久,由于战况需要,又不得不再度拜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并进封为汾阳王。等到肃宗驾崩,李俶继位为代宗,郭子仪又被削去兵权,改任看守肃宗坟茔的山陵使。再往后,又有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绝进攻长安,郭子仪再一次被朝廷征召出山为统兵大元帅,仅凭他的威名,不费一兵一卒就再度保全了京城。郭子仪几起几落,却仍忠心耿耿效命朝廷,唐代宗这才深悔不该对他横加猜忌,因而赐予他“铁券”,意即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再加罪于他。
  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唐代宗除了对他给予优厚的礼遇外,还将自己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幼子郭暖为妻。升平公主是唐代宗与沈后的女儿,沈后曾一度堪称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贤淑,曾深得唐代宗之宠。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沈后却失落民间,行踪不明,唐代宗便把对沈后的宠爱转移到升平公主身上,升平公主原本从母亲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的娇宠,使她养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公主脾气,时不时撒娇发横,宫中的人都得依着她的性子来。
  以惯例而言,娶得皇帝的女儿,成为皇家的娇客,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特权,但也决不是一件轻松自得的事,做公主的丈夫,必须低眉俯首,言听计从,端不得丝毫大丈夫的架子。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抱有攀附之心,为了荣华富贵,受些窝囊气也就认了。而这个郭暖,生就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借助皇家谋取什么名利,因而也就不准备怎么样地宽纵升平公主。再说心高气傲的升平公主,听说要下嫁尚无功名的郭暖,心中就有些不满,但婚姻大事也由不得自己,只好遵奉父皇之命。如此一来,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头就潜伏了矛盾的火种,只待某一天爆发出来。
  新婚燕尔,升平公主见夫君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不禁转忧为喜,对郭暖也算体贴温柔。郭暖则被升平公主的美艳吸引住了,再加上她那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性格,也使得这个将门虎子颇感新鲜可爱。这对小夫妻陶醉在粉红色的新婚梦中,也着实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
  然而,日子一长,升平公主的公主脾气又开始发作了,驸马爷郭暖可真有点不耐消受。按照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面前请安;而郭暖与升平公主居住的驸马府离郭府较远,每日请安实为不使,于是郭家特别对他俩破例,允许他们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问候家翁,以尽子媳之道。对这个规定,升平公主无话可说,同意执行,但每次临行前,洗漱梳妆,总是拖拖拉拉,在郭暖的紧催慢催中勉强起程,到了郭府,总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门下等候很久了。为此,郭暖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强没有追究,只是每次加紧了催促。
  唐代宗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是郭子仪的七十寿诞,郭暖与升平公主本已商量好,这天清晨两人一道赶往郭府为家翁祝寿。这天郭暖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叫升平公主起身时,升平公主却推说受风头痛,不愿起来,叫郭暖一人带礼品去祝寿,代她向家翁问安。郭暖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平日里你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父,亲大寿吉日,你竟想躲懒不去!”于是往日的怨气连同今日的怒气一一同爆发出来,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吼道:“你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还不愿做那皇帝呢!”讲出这样的话,实在是过于冲动,口不择言,如此糟踏皇帝,简直是大逆不道,罪当诛首。
  难怪升平公主听了气得面色发白,声色俱厉地指着郭暖反击道:“欺君罔上,罪当诛杀九族!”
  郭暖这时正在气头上,听了公主的话也决不相让,心想:“你们皇家诛不诛得了我郭家,还是问题!”因而又接着教训道:“皇帝又怎样?你在我这里就是郭家的媳妇,不遵孝道,我不但骂得,还能打得!”说着说着,愈发激动,一跃而起,上前抓住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升平公主见他竟然还敢动手,也更加愤怒,大声叫道:“看我杀了你们郭家!”郭暖闻言更加气愤,不由地对她拳脚相加,直打得公主鼻青眼肿才住手。
  “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呢,如今竟敢打到我皇帝女儿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升平公主趁郭暖转身往郭府拜寿之机,哭哭啼啼地乘车回到皇宫,一见到父皇,升平公主悲不自胜地扑倒在父皇脚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她在驸马府挨打的事,并坚决要求父皇惩办郭家。
  唐代宗见自小娇惯的女儿被驸马打成这副可怜模样,自然心痛不已,也决心好好教训一个这个胆大妄为的附马;然而转念审情度势,觉得还是不要扩大事态为宜,以免弄僵了与郭家的关系。主意既定,他先对女儿好言安慰一番,然后心平气和地劝解道:“就算事情如你所述的那样,为父也不便过于帮你。做天子并不是天下尽归你所有,也不可为所欲为,这个你不能不了解。你是郭暖的妻子,就应谨守妇道,依从夫君,夫妻和睦为是。”待升平公主怨气稍平,就命她速回驸马府,不可再事喧闹。
  升平公主虽然心有不甘,但见父皇尚对郭家忍气吞声不予计较,自己如果不知趣地再闹下去,不但没有娘家可资倚仗,到头来还得吃亏。升平公主毕竟是个聪明人,她赶紧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表面的态度,乖乖地离开皇宫,返回了驸马府。
  就在公主回宫告状之际,郭暖前去给郭子仪拜寿,郭子仪见他只身而来,又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虑,一再追问,才问明了原由。郭子仪听说儿子居然打了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惊惧之余,立刻命人将胆大包天的逆子用绳索绑了,亲自押解上殿,到唐代宗面前请罪。郭子仪跪在殿下,叩头称罪,惊慌不已;座上唐代宗却哈哈大笑,命左右扶起郭子仪,并为郭暖松绑,若无其事地开说道:“俗语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事,何足计较。”郭子仪见皇上心存大度,不予追究,心绪也放宽了不少,称谢回府后,仍然把郭暖痛打了一顿,以示教训。从此后,郭子仪对唐皇朝更加忠贞不二,他的行为也带动了一大批与他有关系的将领,忠心耿耿地为皇朝效命。
  经过这一次的折腾与教训,升平公主好似脱抬换骨般地发生了改变,性情柔顺,端庄贤淑,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循规蹈规地扮演着郭家媳妇的角色。
  在她的教育下,他们的一双儿女也都安份守纪不辱家风。儿子作到大司农,一生忠耿清廉,一丝不苟;女儿嫁给唐宪宗为后,就是历史上以贤德著称的郭太后,在唐宪宗驾崩时,她年幼的儿子唐穆宗继位,宦官们要求她临朝听政,郭太后则称:“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类也。太子虽幼,但有贤相辅之,何患国之不安?”而郭氏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也由郭太后之兄郭钊领衔启奏云:“为避嫌隙,臣请先率诸子辞官归田。”郭氏家风,由于升平公主的收敛从贤而流布后代。因此,郭暖“打金枝”的故事也流传后世,为人津津乐道。
  同昌公主死后的冤案
  同昌公主温文娴雅,既不放荡骄纵,也不结私弄权,只因体虚多病而年华早逝,却不料无端地给朝中留下祸患。因为她的死,二十多位御医惨遭斩刑,亲族三百余人牵连入狱,朝中数十位大臣横遭贬谪,弄得朝廷中一时乌烟瘴气。而造致这一切的原由,竟然是她皇帝父亲的一片爱心。
  唐懿宗李推共有八个女儿,同昌公主居长,也是最受懿宗疼爱的一个公主。同昌公主闺名李梅灵,母亲是号称长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在李漼为郓王时,郭氏是郓王府中的一位待姬,因美俏绝伦,蒙郓王垂青,生下了女儿梅灵;李漼贵为大唐天子后,水涨船高,郭氏被封为淑妃,梅灵则成了同昌公主。同昌公主从母亲身生禀受了天生丽质,明眸秀靥,玲成可爱,而且性格温顺,善解人意,从小就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母亲郭淑妃也不出老,与二八佳龄的女儿站一起,竟象两朵娇艳的姐妹花,有了这两朵花儿,唐细宗心满意足,朝事之余,几乎全部时间都与这母女俩腻在一处,据笑逗趣,乐不知疲。
  毕竟女儿大了不中留,唐迹宗无论怎么钟爱同昌公主,也不能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咸通七年秋天,在皇父的百般不舍中,同昌公主还是离开了皇宫,嫁进了名门之后,新科进士韦保衡府中。出嫁时,唐统宗赐下的嫁妆简直可以在韦驸马家开一个百宝库,有水晶云母、琉璃玳瑁、犀角象牙、装翠宝石等不计其数,更有衡世罕见的金龟、银鹿、金表、银粟、如意枕、鹤鹊枕、龙凤帐、九玉钦、琴瑟幕、文布巾、火蚕衣等,至于金银钱币、缓罗绸缎和豪华家俱器皿,则更不在话下。这些东西搬到韦家后,韦家原本宽敝的府第竟装摆不下,只好请来工匠,日夜扩建府第,才算把这一切安置下来。唐懿宗对同昌公主的宠爱,就此可见一斑。
  韦保衡娶了这金枝玉叶的妻子,算是三生有幸,沾尽了光彩。两年之中,几乎不停的升迁,由翰林学士开始,升到郎中、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承旨、开国侯,一直到集贤殿大学士,年纪轻轻的就缺身于宰辅的高位了,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他有一个好妻子,确切地说,是有一个好岳父。同昌公主本身也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妻子,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性情温婉,乖巧宜人,绝没有一般皇家公主那般刁蛮任性。韦家见娶进了这么一位能给自家带来无限荣耀和好处的高贵媳妇,自然上上下下乐不可支,在生活上尽量安排得极尽奢华、舒适,以免亏待了公主。出入有车辇,行止有仆人,简直不让她走动一下,生怕累着她、摔着她;吃的是难以想象的山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