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与蒋介石-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月一日给彭雪枫发了电报:“南京并无毛出洋之条件,华北消息系误传。”种种传言,表明了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前景的关心,表明了人们对于毛泽东前途的猜测。
  第四部分:再度合作西子湖畔蒋—周会谈
  既然蒋介石愿意跟周恩来谈判,中共中央书记处也就同意了周恩来前往杭州与蒋介石谈判。
  中共中央书记处事先拟好了关于谈判的十五条意见,交周恩来带去。
  三月下旬,周恩来风尘仆仆乘飞机来到上海,先见宋美龄,把十五条意见交给了她。这样,当周恩来翌日飞抵西子湖畔时,蒋介石已经事先知道了毛泽东的意思。这一回,蒋介石见到周恩来,显得颇为高兴——三个多月前,他在西安跟周恩来见面的时候,是那般的尴尬。不过,周恩来果断、机智、干练地处理西安事变,给蒋介石这位黄埔军校的老校长留下很深的印象。关于这次“蒋介石—周恩来”谈判的内容,中共中央书记处于四月五日有过一份近五千字的报告给共产国际书记处,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同蒋介石谈判经过和我党对各方面策略方针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以下用引号标明的,均引自这一报告)。
  蒋介石见了周恩来,对中共说了一番好话。蒋介石说,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几个月来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这样的话,出自“剿共”领袖蒋介石之口确实难得。
  蒋介石“承认由于国共分家致十年来革命失败造成军阀割据帝国主义者占领中国的局面,但分家之责他却归过鲍罗廷。他指出彼此要检讨过去,承认他过去亦有错误,其最大失败在没有造出干部,他现在已有转变”。
  中共中央这份给共产国际的报告,显而易见出自周恩来的笔下。周恩来在报告中,还这么写及蒋介石的谈话:要我们不必谈与国民党合作,只是与他合作。一个党在环境变动时常改变其政策,但一个政策必须行之十年方能有效。人家都说共党说话不算话,他希望我们这次改变,要能与他永久合作,即使他死后也要不生分裂,免得因乱造成英日联合瓜分中国。
  周恩来还写道:蒋介石“要我们商量一永久合作的方法,恩来答以共同纲领是保证合作到底的一个最好办法,他要恩来赶快进来商量与他的关系及纲领问题,恩来再三问他尚有何具体办法,他均说没有,但要我们商量”。周恩来以为,“总观蒋的谈话意图中心在领袖问题”。因为蒋介石知道“共产党不会无条件地拥护他,而他又不能满足于党外合作”,“他认为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其他具体问题自可放松一些”。
  周恩来自然明白蒋介石的意思,表示中共可以负责起草纲领,可以写上“国共两党及赞成这个纲领的各党派及政治团体,共同推举蒋为领袖”。周恩来甚至还表示,“我们可答应赞助蒋为总统”!这对于蒋介石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他早就梦寐以求成为中国的总统。
  怪不得聪明的周恩来一眼就看出,“蒋的谈话意图中心在领袖问题”!
  但是,中共采取拥蒋立场显然是有条件的。于是,周恩来开始陈述中共中央书记处那十五条……这样,蒋介石和周恩来在谈了“理论性”问题之后,双方又开始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讨价还价……军队依然是讨价还价的核心。这一回,中共“提价”:“红军改编后的人数须四万余人。”这数字高于西安谈判达成的两万两千五百人——虽说尚低于毛泽东最初“开价”的五万人。蒋介石则“还价”,连声对周恩来说:“四万人太多了,最多两万。”也就是说,蒋介石“杀价”一半!如此“开价”、“提价”、“还价”、“杀价”,使国共谈判充满戏剧性!
  第四部分:再度合作毛泽东笑谈“换帽子”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日,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彭德怀、林伯渠、萧劲光来到延安那简陋的黄土机场,不时望着天空。
  一架双引擎的螺旋桨飞机,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徐徐降落,扬起满天黄尘。穿着一身飞行服的周恩来,走下飞机,受到毛泽东等的热烈欢迎。
  周恩来的手,才和蒋介石握别,又和毛泽东握会。
  周恩来把来自西子湖畔的信息,带到了延安窑洞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自三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刚刚开过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如今,又聚集在窑洞里,听取周恩来的报告。毛泽东听得非常仔细,他作出了重要判断:“三中全会是国民党国策基本转变的开始。”那时的中共中央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共和蒋介石谈判,必须把情况向共产国际报告。于是,四月五日,由周恩来执笔,毛泽东改定,发出了那份长长的给共产国际的报告。
  既然蒋介石要求中共起草国共共同纲领,毛泽东也就召集政治局委员们于四月七日、二十日两度开会,进行讨论。这时的毛泽东,在中共政治局内的地位得以巩固。他的政敌张国焘,在政治局受到批判。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给了张国焘以沉重一击。
  张国焘、王明对于毛泽东,犹如汪精卫、胡汉民之于蒋介石。不过,此时张国焘在党内的地位,只是动摇了,并未彻底垮台,犹如汪精卫此时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也真有趣,中共“一大”的主持者是张国焘,国民党“一全”大会的主持者之一是汪精卫,他们在党内的地位都曾高于毛泽东、蒋介石,又都被毛泽东、蒋介石所战胜。
  张国焘和汪精卫此后的命运;又是那么相似:张国焘背叛中共,投奔蒋介石,当特务去了;汪精卫则背叛国民党,投奔日本,当汉奸去了……国共合作的消息,在延安传开,许多人想不开,一度引起了思想混乱。有人说,我们斗来斗去,斗得红帽子换成了国民党帽子!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二日,毛泽东在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论述了“帽子”问题: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这个思想在过去是很对的,因为那时三民主义帽子确实戴不得。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苏维埃改制,红军改名,并受南京国民政府指挥,就是为了这个意义。毛泽东接着又说及了中共为什么要和国民党携手:过去因为国民党背叛革命,所以共产党不得不负起革命的责任。现在呢?国民党又开始转变到抗日的方面来,所以我们极力主张国共合作,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精神,国共两党与全国人民,大家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主幸福而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五册,一九八五年版。
  一向喊惯了“打倒蒋介石”,以至把蒋介石喊成“蒋该死”,如今一下子要“拥护蒋委员长”,要“服从蒋委员长”,许多中共党员思想转不过弯来。为此,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告全党同志书》。这一长达万言的文件,向中共党员们解释了种种关于国共合作的疑虑,诸如是不是“共产党的投降”等等。这一文件明确指出: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这一回,周恩来带来了蒋介石的密码。于是,国共之间接通了“热线”……既然中共拟出了国共共同纲领草案,周恩来也就决定离开延安,再晤蒋介石。
  四月二十五日,就在周恩来由延安前往西安途中,一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第四部分:再度合作枪林弹雨突然朝周恩来袭来
  那天,西安七贤庄红军办事处里,一片紧张气氛。电台台长林青不断和延安联络,因为周恩来未能按时到达西安,会不会半途出了意外?这时,延安也一片紧张。因为延安已经得知周恩来半途遇险,已派出了骑兵救援,尚不知详情如何。已经迁入延安北门内凤凰山下凤凰村窑洞的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着关于周恩来的消息……突如其来的袭击,使延安产生疑虑:会不会是蒋介石在玩弄什么花招?那天,周恩来在副官陈有才和中央警卫营两个班战士等护送下,一行二十五人,乘了一辆大卡车,从延安朝西安前进。
  离延安四十多华里处的甘泉县北之劳山,有一极为险峻之处。笔者曾踏勘过那里。那是陡峭的峡谷,公路从中间通过。周恩来的卡车,正是从谷底驶来。猛然间,从左边射来密集的枪弹,枪声震撼着山谷。据周恩来的同行者孔石泉回忆,枪弹首先击中了司机的大腿。“吱”的一声,卡车急刹车。这下子,卡车成了枪林弹雨的中心。约莫二三百人,从前、后、左三个方向射来枪弹。显然,他们早已居高临下在此等候。周恩来的卡车进入了他们的“口袋”——伏击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显示了他的沉着、坚毅,他第一个从卡车上跳了下来,指挥战斗。战士们在他的指挥下,纷纷跳下车来,拔枪还击。无奈,周恩来他们所持大多是驳壳枪,何况是仓促应战,又身居谷底;对方则使用机枪、步枪,地势又极其有利。在战斗一开始,大批红军战士已倒在血泊里。
  周恩来见右壁无敌,迅即率领战士弃车向右侧突围,很快占领了右面山头。然后,朝来路边打边退,这样,才逐渐摆脱了敌人密集的火力圈。枪声惊动了附近的红军,急派骑兵来救援。那股敌兵见大批援军赶到,不得不撤走了。经清点,周恩来的警卫十七人牺牲,内中包括他的副官、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有才,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刘九洲脱险。这是周恩来一生当中,又一次遇险——前一次,一九三一年四月由于顾顺章叛变,周恩来在上海差一点落进国民党特务手中。由于遇险,周恩来不得不折回延安。毛泽东见到周恩来安全归来,松了一口气。
  那股伏击者是谁?是不是蒋介石派人暗杀周恩来?因为周恩来的行踪,西安方面是知道的。审问了俘虏,这才水落石出。原来,那是当地的一股土匪,企图拦车劫财。他们既不知道车上坐的是周恩来,也与蒋介石无关。虽然遇险,经历了一番浴血奋战,周恩来毫不在意,要求西安方面派飞机来,他于翌日再登旅程。翌日,一架飞机自西安来。周恩来在延安登上飞机,直飞西安。
  据电台台长林青回忆,当周恩来这一回出现在西安七贤庄时,“呼啦”一声,红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把他紧紧包围起来,显得那般的兴奋……
  蒋介石告知,他不久要去洛阳巡视,周恩来可去洛阳和他见面。
  这样,周恩来在西安七贤庄住了下来。他会晤了顾祝同、张冲,把准备同蒋介石谈判的意见先跟他们交换。五月二十三日,周恩来和林伯渠到洛阳晤见蒋介石。蒋介石说:“这里谈话不方便。国民党不久将在庐山召集一次全国各界人士的救国谈话会,我们也到庐山去谈判吧!”周恩来表示同意,然后迅即电告毛泽东。翌日晚七时,署名“洛、博、毛”(即洛甫、博古、毛泽东)的电报,从延安发给周恩来。电报全文如下:
  周:
  我们觉得此次见蒋须谈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纲领及区、红军、共犯、党报、经费、防地等问题;
  第二方面,对日、对英、对苏外交,国防军事、国防经济及国民大会、人民自由、政治犯等问题。请将你对上述两方面如何提法之意见电告,我们将于二十七日以前有一电报给你。因此请你准备二十八日飞沪。
  五月二十五日,“洛、博、毛”再度给周恩来发来很长的电报,规定了在与蒋介石谈判时的条件。其中,“须力争办到者”有五条,现照录两条:特区政府委员九人名单为林伯渠、张国焘、秦邦宪、徐特立、董必武、郭洪涛、高岗、张冲、杜斌丞。
  红军设某路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但准备让步设总指挥部)。至少四个师,一师长林彪,二师长贺龙,三师长徐向前,四师长刘伯承,先发表上述六人,余俟后呈请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五册,一九八五年版。这样,周恩来再度负命穿梭于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也就在这些日子里,延安打开了大门,欢迎第一批国民党客人的到来,表明了国共之间的冰河开始解冻。前来延安访问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考察团”,简称“中央考察团”。国民党客人受到了中共的友善欢迎。国民党中央考察团的团长为涂思宗。中共中央派出了叶剑英、陈赓陪同考察。延安城头,高悬起“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巩固国内和平,实行对日抗战”大字标语。
  五月二十九日,毛泽东在欢迎国民党中央考察团的晚会上致辞:“过去十年两党没有团结,现在情形变了,如两党再不团结,国家就要灭亡。“第一次大革命就是国共两党搞起来的,今天为了抵御敌寇,两党团结一致,其作用和意义就更大了。
  “十年内战已成过去,两党团结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毛泽东这番话,说出了国共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第四部分:再度合作蒋介石居然要毛泽东“出洋”
  在中国千山万岭之中,唯一一座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偏爱的山,是庐山。在中国千屋万厦之中,唯一一座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垂青的房子,是美庐。毛泽东喜爱庐山,住美庐,是后话。他曾在庐山主持召开了三次庐山会议,内中一九五九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批判了彭德怀;一九七○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批判林彪、陈伯达,震撼了全国……蒋介石也跟庐山结下深缘。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二十多次,也有人说三十多次。笔者在庐山上查阅了线装的《庐山续志稿》,见到其中还有专门的《蒋公历年驻山起居日录》,详细记载了蒋介石历年在庐山的活动日程。
  蒋介石如此看重庐山,其实是因为那时没有冷气机,而作为国民党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又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庐山是一片清凉世界,离南京又不远,自然而然被选为“夏都”。每逢酷暑,不仅蒋介石上庐山,就连国民党政府的各个部门也上山办公,而美庐则成了蒋介石的总统官邸。蒋介石上庐山,原本住庐山东侧、青玉峡旁、观音桥附近等处的行宫。美庐原是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建于一九二二年。赫莉太太和她的丈夫都是医生,在庐山上开设“赫莉医院”。赫莉太太的私宅,是当时庐山上最豪华、最宽敞的一幢,宋美龄甚为喜欢。于是,赫莉太太有意将此宅献给中国第一夫人。蒋介石看此屋,最初并不中意,但是他颇信风水,以为此屋大吉大利:背有“靠山”,左右也有所依,而前有东谷河,表明“蛟龙出水”……如此这般,蒋介石也就深爱此屋,由励志社出面向赫莉太太购屋,而名义上则是赫莉太太赠屋。于是,此屋改名美庐,含义双关:既表明此屋甚美,又表明纪念宋美龄。蒋介石选择了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一九三三年八月八日,乔迁美庐。
  美庐绿门、绿窗、绿顶、绿柱,楼上有宽敞的阳台,四周有一万五千平方米的花园,幽雅、清新、恬静、俊美。蒋介石在园中植白竹,宋美龄则种凌霄花。一九三七年六月四日,周恩来由上海抵达庐山。八日,周恩来前往仙境般的美庐——这与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所住的黄土窑洞,无疑有着天壤之别。在当时,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毛泽东会成为美庐的主人。
  蒋介石在美庐的宽敞的青石台阶前,恭候周恩来的到来。“蒋介石—周恩来”会谈,就在美庐里进行。国共谈判,从来曲曲折折,从未痛痛快快。照例,这一回也是如此。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就下了一步使周恩来难堪的棋:上一回说好,由中共方面起草国共共同纲领。为此,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和周恩来反复切磋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反复研究着,这才写出了《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
  无可否认,在起草文件之类方面,毛泽东要比蒋介石在行得多。大约也正是看中毛泽东这位当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这一“特长”,蒋介石让中共起草纲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这一纲领,多达五十二条!本来,周恩来上山,是准备就这五十二条,跟“老校长”讨价还价一番……可是,蒋介石就像庐山的云雾一样变化莫测。蒋介石竟然说,这一回不讨论纲领!蒋介石的一句话,把毛泽东煞费苦心主持起草的五十二条,扔进了废纸篓!无奈,那时蒋强毛弱,两人的力量之比,犹如庐山美庐与延安窑洞之比。周恩来不得不迁就那反复无常的蒋介石。所幸,周恩来的涵养功夫挺不错,强压住心头的怒火。
  这一回,蒋介石撂下共同纲领不谈,却提出了一个新主意,说是国共要合作,那就得成立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没办法,只好听蒋介石的,周恩来只得就这个“国民革命同盟会”,跟蒋介石切磋起来。切磋的结果,可从中共中央六月十七日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查到:
  一、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蒋指定国民党的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推出同等数目之干部合组之,蒋为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二、两党一切对外行动及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关于纲领问题,亦由同盟会加以讨论。
  三、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将来视情况许可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
  四、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可与第三国际发生代替共党关系,并由此坚固联俄政策,形成民族国家间的联合。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关于这“国民革命同盟”,蒋介石跟周恩来在庐山上研究了许久,周恩来又电告毛泽东,毛泽东琢磨了许久。结果呢?还是老样子,扔进了废纸篓!尽管蒋介石今日这花样,明日那花样,不断翻新着,不过,周恩来的报告中,有一段“蒋又告宋子文声明”,倒是说出了他的本意:一、共党目前不要太大,易引起外间恐惧。
  二、共党应首先取得全国信用。
  三、共党不要使蒋太为难,以便将来发展。
  蒋介石还向周恩来提及关于毛泽东未来的安排。这是一个敏感问题。蒋介石说道:“朱毛两同志须出来做事。”②蒋介石的意思是毛泽东、朱德不要“坐镇”延安,应该到南京来,在蒋介石手下混个一官半职。有趣的是,蒋介石居然称毛泽东、朱德为“同志”!这在几个月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蒋介石要“朱毛两同志”“出来做事”,自然有他的算盘。他甚至把话说得更清楚,要安排朱、毛“出洋考察”。怪不得此前就传出毛泽东“出洋”的“马路消息”!蒋介石的“出洋考察”,其实早有先例:当年,蒋介石借廖仲恺被刺案,迫使政敌胡汉民“出洋考察”;眼下,蒋介石正要杨虎城将军“出洋考察”——五月二十七日,周恩来正是和杨虎城及夫人谢葆真一起从西安乘欧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上海。后来,杨虎城将军在六月二十九日偕夫人一起“出洋考察”……蒋介石如今要毛泽东、朱德“出洋考察”,无非是“驱逐出境”!
  周恩来理所当然拒绝了蒋介石这等无理要求。
  这一回,庐山上的谈判,倒退了!
  第四部分:再度合作蒋介石—周恩来庐山会谈 1
  周恩来在庐山和延安之间穿梭。带着庐山的雾气,他在六月十八日回到延安,和毛泽东商讨蒋介石提出的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的问题。刚刚有了眉目,蒋介石于六月二十六日又给周恩来发来电报,邀他再上庐山。于是,周恩来带着在延安起草的新文件,和博古、林伯渠一起,于七月四日到达西安。就在周恩来一行到达上海的那一天,形势急转直下。
  那一天——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天。所谓“八年抗战”,就是从这一天算起。这天夜里十时,位于北平西南十五公里处、宛平县境内的卢沟桥,一片紧张气氛,正在那里进行军事演习的日军,声称有一名士兵失踪,需进入城内搜索。国民党军队理所当然地拒绝这一要求。八日凌晨四时,卢沟桥畔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当地国民党驻军二十九军吉星文团长率部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七月八日晨,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急电庐山,向蒋介石报告“卢沟桥事变”。这一回,蒋介石的态度比六年前“九一八事变”时要好得多了。他在当天,致电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鲜明地指出:“宛平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这与“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我方应不予抵抗”的《铣电》,迥然不同。
  毛泽东也迅速作出了反应。延安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