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御史台的礼仪,唐朝官职设置,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通谓之五院御史,唐朝只有三个人都经历过五院的。这三个人是李尚隐、张延赏、温造。
韩皋
韩皋为御史中丞,常有所陈,必于紫宸殿,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上谓之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当与卿从容,或无遗事。”亲友或谓皋曰:“自乾元已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处庭,对众官以陈之,无失于慎密乎?”韩曰:“御史天下之持平也。摧(”摧“原作”权“,据许刻本改)刚直枉,唯在公共。所言之事,贵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臣僚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求恩宠,欲尽其身。奈何以此为望哉!”(出《传载》)
韩皋为御史中丞时,常向皇帝奏事,每朝见皇帝都在紫宸殿,面对百官,未曾到便殿去上奏。皇上有时对韩说:“我和你说话,在这说不完,可以到延英殿去说。我和你可以慢慢讲,或许不能遗漏。”韩皋的亲友有的对韩皋说,自乾元(唐肃宗李亨年号)以来,群臣启事都到延英殿去奏,才能详尽。你为什么独于外庭面对百官向皇帝陈述呢,不怕泄秘吗?韩皋说:“御史这个官职应该本着公平正直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不畏强暴,大家公认合乎情理,所说的事情最好让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去便殿,躲避百官私语,以国家法律为自己谋私利?况且设置延英殿本意是肃宗皇帝因为苗晋卿年老步艰,所以才建这座殿。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假公济私,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从中自己得到好处,为什么以此为荣耀呢?”
杂说
谏院以章疏之故,忧患略同。台中则务纠举。省中多事,旨趋不一,故言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轻。(出《国史补》)
谏院(谏官官署)因为屡上奏章的缘故,他们担心大体相同。御史同僚之间常闹意见。
门下省工作任务繁重,大家的意见经常不一致。所以说拾遗(谏官名)、补阙(谏官名)互相友爱;御史之间互相憎恨;郎官(郎中、员外郎)之间互相轻视。
使职
开元已前,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于是有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有佩印至三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今在朝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监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街。外任则节度、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略、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有时而置者。则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复、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此其大略。经置而废者不录。宦(“宦”原作“官”,据国史补改)官内外悉谓之使。旧为权臣所绾,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出《国史补》)
唐玄宗开元以前,皇帝亲自任命的官员为使臣,不是这样的不能称使。自从国内设置八个节度使、十路采访使,从此节度使和采访使都有了固定辖区和治地。此后各种使臣名目繁多。于是兼任使臣的官员被人们看重,不兼任使臣的一般官员被人们轻视。所以到天宝(玄宗年号)年间,有的官员佩戴官印竟有三十枚之多,到代宗大历年间有人兼职俸禄到千贯以上的。今在朝的有太清宫、太微宫、度支、盐铁、转运、知苑、闲厩、左右巡、分察、监察、馆驿、监仓、监库、左右街,这些都是采访使。外任则为节度使,如观察、诸军、押蕃、防御、团练、经略、镇遏、招讨、榷盐、水陆运、营田、给纳、监牧、长春宫等。有临时设置的,则有大礼、礼仪、会盟、删定、三司、黜陟、巡抚、宣慰、推覆、选补、礼会、册立、吊祭、供军、粮料、和籴等。这些都是大体上设置的衙门,还有一些设置的衙门后来废除的,尚不包括在内。宦官无论在宫中任职或在外任职也一律称使。过去由重臣所司的职务,州县官所处理的事务,由宦官来管理的也有。
尚书省
郎官故事:吏部郎中二厅,先小铨,次格式;员外郎二厅,先南曹,次废置。刑部分四复;户部分两赋。其制尚矣。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省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廊”原作“廓”,据明抄本改)下食。以饭从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省中语曰:后行祠屯,不博中行都门;中行礼部,(明抄本“部”作“户”。)不博前行驾库。(出《国史补》)
郎中官和员外官旧例:吏部郎中有两个办公地点,遇有掌选时先初次考绩、考论文、核查资历、以后再考试有关官署制度、官员职权等法规,员外郎也有两个办公衙署,先到掌选的吏部员外郎铨选,以后决定去留;刑部分刑部、都官、比部、门司四司,户部按职务性质可分两赋:田赋、贡赋。过去的说法认为吏部是尚书省的省眼。吏部下设考功司(掌考课官吏黜陟升降等事宜)、度支司(掌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称之为振行。刑部的比部司的官员可以在廊下就食,司以下其他官员陪同吃饭的叫作比盘。尚书省下有六部(即户、礼、兵、刑、工、吏部)每部分四司,一共有二十四衙署。衙署的官员之间,相互称呼为都公。尚书省内有这种说法:后行工部、不换中行礼部,中行礼部不换兵部、吏部。(唐把六部分成三等即前行、中行、后行)
崔日知
崔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卿,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
时人谓之崔公望省楼。(出《国史异纂》)
崔日知在京城任官,也在地方任过官,可就是没有任过左仆射和右仆射及六部尚书,感到很遗憾。到他任太常卿(官名)时,在都司厅事后营建一座楼。这所楼正与尚书省官署相望,当时人们称为崔公望省楼。
度支
故事,度支案,郎中判入,员外判出,侍郎总疏押案而已。贞元以后,始为使额。郎官当直,发敕为重。水部员外郎刘约值宿,会河北系囚配流岭南,夜发敕,直宿令史不更事,唯下(“下”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岭南,不下河北。旬月后,本州闻奏,约遂出官。(出《国史补》)
惯例,度支衙门,郎中主管收入,员外郎主管支出,由总管的侍郎签字画押。唐德宗贞元之后,专门设使,称为度支使,由郎官值班处理具体事务。其职事中最重要的是颁布皇帝的有关命令。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掌有关水道的政令)员外郎刘约值班。恰赶上河北向岭南发配囚徒。夜间皇帝颁布发配命令,值宿的下级令使是个糊涂人,只给岭南传达了命令,而没有给河北传达命令。经过一段时间,河北官员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刘约被免去职务。
柳辟
吏部甲库有朱泚伪黄案数百道,省中常取戏玩,已而藏之。柳辟知甲库,始白执政,于都堂集八座丞郎焚之。(出《国史补》)
吏部储藏甲胄的仓库里面有朱泚(原任唐卢龙节度使,后叛唐,称帝为大秦。)叛唐案卷数百件。尚书省中的官员常常拿来取乐,玩完了就收藏起来。柳辟知道这件事,对主管尚书省的官说。命令在尚书令的大厅内把尚书省左右仆射、左右丞及六部侍郎都召集来,当着这些人的面,把朱泚伪黄案卷焚烧了。
省桥
尚书省东南隅通衢有小桥,相目为拗项桥,言侍御史及殿中久次者至此,必拗项南望南宫也。都堂南门道东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郎有入相者,欲谓之音声。祠部呼为水(去声)厅,言其清且冷也。(出《因话录》)
尚书省东南角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有座小桥,大家都叫它“拗项桥”,是因为侍御史和殿中侍御史经常走到这里必定回过头来望尚书省。尚书省尚书令大厅的南门道东有棵古槐树。
这棵树遮荫覆盖面积很大,相传夜深人静时听到有奏乐的声音。门下省的侍中有入朝当宰相的,通常说它是音声。祠部叫作水厅(祠部官名属于礼部,专掌祠记、享祭、天文、漏刻、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是说祠部冷冷清清的意思。
秘书省
唐初,秘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迥无统摄官署。望虽清雅,而实非要剧。权贵子弟及好利夸侈者率不好此职。流俗以监为宰相病坊,少监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秘书郎及著作左郎为监察御史病坊。言从职不任繁剧者,当改入此省。然其职在图史,非复喧(明抄本“喧”作“纤”。)卑,故好学君子厌于趋竞者,亦求为此职焉。(出《两京记》)
唐初年,秘书省工作只管主写书、贮藏图书、校对勘误而已。因此挺清闲,门庭冷落,一向没有统领它的官署。虽然名声清廉,可是不是重要的部门。有权有钱的人家子弟及好名利,好夸富的人,大多数不愿意干这个差使。当时流行的俗语说,监(官署名,如中书监、秘书监的官署)为宰相的病房,少监(秘书监的副手的衙署)为给事中、中书舍人的病房,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著作郎(主管著作局)的官署是尚书郎(郎中任职满一年为尚书郎)
的病房,秘书郎(属秘书省的官员)及著作郎的官署也是监察御史的病房。凡是任职不胜任工作的,都到这个秘书省。秘书省的主要职务是掌管图书史料,衙署清静无喧闹声。因此好学的正人君子、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也有愿意任这个职务的。
鱼袋
朝仪鱼袋之饰,唯金银二等。至武后,乃改五品以铜。中宗反正,从旧。(出《国史异纂》)
唐时朝廷规定的礼仪,要朝臣腰中悬挂鱼袋饰物,标志着官的品位的高低。鱼袋只有金银两个等级。到武则天称帝时,改五品官为铜鱼袋。唐中宗即位,乃恢复旧例。
莎厅
京兆府判司,特云西法士。此两厅事多。东士曹厅,时号为念珠厅,盖判案一百八道;西士曹厅为莎厅,厅前有莎,周回可十五步。京兆府,时云不立两县令,不坐两少尹。两县引马到府门,传门而报。两尹入厅,大尹亦到厅,不得候两尹坐后出,不得候两尹立后出。
其京兆府县之重,亦表大尹之尊。京兆府掾曹,时人云倚团省郎。河中府司录厅亦有绿莎。
昔好事者相承常溉灌。天佑已后,为不好事者除之。(出《闻奇录》)
京兆(长安为京兆)府尹下属佐官叫判司,特称为西法士。判司有两个衙署:东士曹厅和西士曹厅。东士曹厅,当时叫作念珠厅,因判案一百零八道(念珠数壹百零八颗,与判案数合,所以叫念珠厅)。西士曹厅为莎厅,因为厅前有棵莎树,周围有十五步,所以叫莎厅。京兆府立下这样规矩:不能同时来两县令,不能同时接待两府尹。两县令骑马到京兆府门前,须要一个先报,接待完了,再接待另一个。两外府府尹入厅,不得两尹同时坐、同时出,须一人坐,一人立。从这个规矩中可以看出京兆府县的重要和京兆府尹的尊严。京兆府掾曹(辅佐京兆府尹的官吏),当时人们都叫依团省郎。河中府司录厅也有棵绿莎,过去有人经常浇灌它。唐哀帝李柷天佑以后,被不爱莎树的人除掉了。
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幸
张易之 王准 王毛仲 李林甫 卢绚 李辅国 韦渠牟 鱼朝恩 元载
路岩 高湘 卢隐
张易之
张易之、昌宗,时初入朝,官位尚卑,谄附者乃呼为五郎、六郎。自后因以成俗。张昌仪兄弟恃易之、昌宗之宠,所居奢溢,逾于王者。末年,有人题其门曰:一两丝,能得几时络?昌仪见之,遽命笔续其下曰:一日即足。未几祸及。张昌宗之贵也,武三思谓之王子晋后身,为诗以赠之,诗至今犹存。(出《国史异纂》)
张易之、昌宗,初入朝廷时,官位尚低微,谄媚者称他们为五郎、六郎,后来,大家也都这样叫了。张昌仪兄弟依仗张易之、昌宗的宠幸,住宅过份豪华,超过一般王公。武则天末年,有人在他大门上写道:“一两丝能纺几日线?”张昌仪看到,立刻命人拿笔在下面写道:一日即足。不久,遭了祸,身败名裂。张昌宗的显贵,武三思说他象周灵王太子晋一样短寿,并写诗赠给他,这诗至今仍然存在。
王准
王鉷之子准为卫尉少卿,出入宫中,以斗鸡侍帝左右。时李林甫方持权恃势。林甫子岫为将作监,以入侍帷幄。岫常为准所侮,而不敢发一言。一旦准尽率其徒过驸马王瑶私(“私”原作“弘”,据许刻本改)第。瑶望尘趋拜,准挟弹,命中于瑶巾冠之上,因折其玉簪,以为簪(明皇杂录“簪”作“取”)笑乐。遂致酒张乐,永穆公主亲御匕,公主即帝之长女也,仁孝端淑,颇推于戚里,帝特所钟爱。准既去,或有谓瑶曰:“鼠辈虽恃其父势,然长公主,帝爱女,君待之或阙,帝岂不介意邪?”瑶曰:“天子怒,无所畏;但性命系七郎,安敢不尔?”时人多呼为七郎。其盛势横暴,人之所畏也如是。(出《明皇杂录》)
王鉷的儿子王准任卫尉少卿,经常出入宫中,他会斗鸡,经常在皇帝左右侍候。当时李林甫刚有权势,他的儿子李岫任主将监军,经常出入皇帝的内室。李岫常受王准的欺侮,而不敢发一言。一天,王准率领他的一伙人经过驸马王瑶的住处。王瑶看到王准的影儿赶紧快走上前叩拜。王准用弹弓打王瑶,弹丸打在王瑶的帽子上,打断了玉簪,还拿折断的玉簪取笑。王瑶并摆设酒宴让王准寻欢作乐。永穆公主亲自把勺侍候他们。永穆公主是皇帝的长女,为人仁义孝顺,端庄贤淑,被人们称赞,皇帝也特别喜爱她,亲戚邻居都尊敬他。王准走后,有人对王瑶说:“这些鼠辈,依仗他父亲的权势作威作福,可是,大公主是皇帝的爱女,你对待她象对待下人似的让她侍候王准,皇帝能不介意吗?”王瑶说:“皇帝发怒,我不怕。但我的性命系在七郎(王准)的手里,我敢不那样做吗?”当时人们都把王准叫七郎,他盛气凌人,横暴一方,人们非常畏惧他。就象王瑶畏惧他一样。
王毛仲
王毛仲本高丽人,玄宗在藩邸,与李宜得服勤左右,帝皆爱之。每待宴,与姜皎同榻,坐于帝前。既而贵倨恃旧,益为不法。帝常优容之,每遣中官问讯。毛仲受命之后,稍不如意,必恣其凌辱,而后遣还。高力士、杨思勖忌之颇深,而未尝敢言于帝。毛仲妻李氏既诞育三日,帝命力士赐以酒食金帛甚厚,仍命其子为五品官。力士既还,帝曰:“毛仲喜否,复有何词?”力士曰:“出其儿以示臣,熟眄褓中曰:”此儿岂不消三品官?“帝大怒曰:”往诛韦氏,此贼尚持两端,避事不入,我未尝言之。今敢以赤子恨我邪?“由是恩义益衰。帝自先天在位后十五年,至开府者唯四人。后父王仁皎、姚崇、宋璟、王毛仲而已。
(出《明皇杂录》)
王毛仲是高丽人,玄宗做藩王的时候,他和李宜得在皇帝左右服侍,皇帝非常喜爱他,每当侍宴时,他和姜皎同坐一床,坐在皇帝面前。因此,他在同僚中很傲慢,做一些不法的事,皇帝常常宽容他。皇帝每次有事派宦官去他家里,他受命之后,稍不如意,必然要随意凌辱宦官,而后把宦官撵走。高力士、杨思勖非常憎恨他,却没敢向皇帝说。王毛仲的妻子生子三天,皇帝命令高力士送去了很多酒食和金银布匹,又任命他儿子为五品官。力士回来时,皇帝问。“毛仲高兴不?他说什么了?”力士说:“他抱出婴儿给我看,自己注视着襁褓中的小儿,说:‘这个孩子起码也应是三品官。’”玄宗大怒,说:“以前诛杀韦氏时,此贼两面讨好,避事不介入,我未曾说他,现在,他竟敢因为孩子事恨我。”从此,皇帝对他的恩宠逐渐减弱。皇帝从先天年间开始在位的十五年中做到开府的只有四人。这四人是皇后父亲王仁皎、姚崇、宋璟、王毛仲。
李林甫
张九龄在相位,有謇谔匪躬之诚。玄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李林甫时方同列,闻帝意,阴欲中之。时欲加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实封,九龄因称其不可。甚不叶帝意。他日,林甫请见,屡陈九龄颇怀诽谤。于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归燕诗以贻林甫,其诗曰: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九龄洎裴耀卿罢免之日,自中书至月华门,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林甫处其中,抑扬自得。观者窃谓一雕挟两兔。俄而诏张裴为左右仆射,罢知政事。林甫视其诏,大怒曰:“犹为左右丞相邪?”二人趋就本班,林甫目送之。公卿已下视之,不觉股栗。(出《明皇杂录》)
张九龄任宰相时,非常正直、刚毅,尽职尽责。唐玄宗在位年久,对于朝政有些松懈。
张九龄每次见到皇帝,他都能把朝廷的得失说出来,当时,李林甫刚到相位,他想暗地里中伤张九龄,迎合帝意。当时皇帝要对朔方节度使牛仙客进行实封。九龄说不行,很不合皇帝的旨意。另一天,李林甫请见皇帝时,对张九龄进行了诽谤。初秋的时候,皇帝命高力士赐给张九龄白羽扇,这里面寄寓了皇帝不用张九龄的意思。张九龄接到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也很恐慌,因此他作了一篇赋献给了皇帝。又给李林甫写了一首《归燕诗》。这首诗是:“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李林甫一看,知道了张九龄必退,愤怒才有所缓解。张九龄和裴耀卿被罢免那天,从中书省到月华门,站在班列之中,二人鞠躬时非常谦卑,李林甫也在其中,非常傲慢。旁观者窃语说:“这是一雕挟两兔。”一会儿,皇帝下诏,命张九龄,裴耀卿为左右仆射,罢掉了宰相之职。李林甫大怒说。这还不是左右丞相吗?李林甫目送张、裴二人急步回到班列。公卿以下的诸官看到李林甫这副凶相,不觉两腿发颤。
卢绚
玄宗宴于勤政楼下,巷无居人。宴罢,帝犹垂帘以观。兵部侍郎卢绚谓帝已归宫掖,垂鞭按辔,横纵楼下。绚负文雅之称,而复风标清粹。帝一见,不觉目送之,问左右曰:“谁?”近臣具以绚名氏对之。帝亟称其蕴藉。是时林甫方持权忌能,帝之左右宠幸,未尝不厚以金帛为贿。由是帝之动静,林甫无不知之。翌日,林甫召绚之子弟谓曰:“贤尊以素望清崇,今南方藉才,圣上有交广之寄,可乎?若惮遐方,即当请老。不然,以宾詹仍分务东洛,亦优贤之命也。”子归而具道建议可否,于是绚以宾詹为请。林甫恐乖众望,出于华州刺史。不旬月,诬其有疾,为郡不理,授太子詹事,员外安置(出《明皇杂录》)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胡同里没有老百姓。宴会结束,皇帝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卢绚平时就很文雅,而又风度高洁,仪表俊逸,皇帝一见,不自觉地目送了他一段。皇帝问左右近臣:“这是谁?”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皇帝非常称赞他含蓄宽容。这时李林甫正掌权,他嫉贤妒能,他以金银财物买通皇帝的宠幸者,因此,皇帝的一言一行,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第二天,李林甫把卢绚的儿子找来对他说:“你父亲威望很高,受到人们的尊崇,现在南方缺乏人才,皇帝把这事寄托在你父亲身上,可以吗?若是怕远的话,就应该以老请退,不然的话,以”宾詹“
的身份到东都洛阳去。这是对你父亲的优待。你回去把这件事完完全全对你父亲讲述一遍。
可以吗?“于是卢绚请求担任”宾詹“。李林甫怕有悖于众望,让卢绚出任华州刺史。不过一个月,又诬卢绚有病不能管理郡事,授他任太子詹事(总管太子东宫内外庶务),只是一个员外,不是正经官职。
李辅国
玄宗为太上皇,在兴庆宫居。久雨初晴,幸勤政楼。楼下市人及街中往来者,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见太平天子。”传呼万岁,声动天地。时肃宗不豫,李辅国诬奏云:此皆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之异谋也。下矫诏迁太上皇于西内,给(明抄本“给”作“绝”)其扈从部曲,不过老弱三二十人。及中逵,攒刃曜日,辅国统之。太上皇惊,欲坠马数四,赖左右扶持乃上。高力士跃马而前,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汝旧臣,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辅国不觉失辔而下。宣太上皇诰曰:将士各得好生。(明抄本“生”作“在否”二字)于是辅国令兵士咸韬刃于鞘中,齐声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