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断情殇-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关,段家四人就住在孟家,并不嫌简陋。次日道别,江南致歉道:“小侄囊中羞涩,招待不周,还望世伯多多包涵。”
段沣等谦逊了一番,道:“贤侄文武双全,等我们回去合计一下,请贤侄帮我们打理一些生意,贤侄不要嫌弃我们生意小,薪水低才好。”
江南道:“我现在答应帮胡大人打击倭寇,待战事一罢,小侄自当效力。”
段沣等回到住处,段澍道:“二哥,你把我家宝剑给了人,半句承诺也没捞到,这剑不是白给了?”
段沣道:“这个你不用管,山人自有妙计。而且孟江南本就不愿接受宝剑,你要他承诺什么,他更加不会要了,只要他接受了宝剑,自然欠了咱们的情,以后也就不便随口拒绝咱们的要求。就算他不肯造反,咱们也不要他造反,就让他帮咱们干些具体的事,何必一定说是造反呢。”
却说江南得了一柄宝剑,心中着实高兴,从此,天下可以与自己争锋者恐怕没有几人了。江南自幼习武,武功曾有几次飞跃,第一次是学习了无相心法,一下子就从第四代弟子中脱颖而出,此后武功突飞猛进,很快和点苍四剑接近。而后因清儿之死险些毙命,但因祸得福,武功有了第二次飞跃,已在点苍四剑之上。之后马一笑传功又有第三次飞跃。然后在江湖上与高手过招,对武功有了新的领悟。在诏狱奇侠指点之下武功有了第四次飞跃。现在的江南,武功远胜江湖上的一流高手,除了传说中的宇文垂、梅寒林、马一笑估计谁也不是他的敌手,现在他宝剑在手,更是如虎添翼。何况,江南有一项别的高手没有的绝艺,就是射箭,所以江南在江湖上可以算是一号人物了。江南虽然天性淡泊,对名利不是十分热衷,但年纪轻轻有如此成就,不免还是有些得意。
段钊因和江南是把兄弟,就一起住在江南家里,段家富可敌国,段钊的到来没有给江南带来负担,反使江南日子好过起来。江南、段钊、吴氏兄弟、每日研讨武功各有进益。得到江南指点,段钊武功大进,在段家第二代子侄中堪称翘楚,直逼段氏三杰。
李月娥仍是时常梦到清儿,按李铁嘴说法,须得江南有很高的功名,为她讨得诰封才能超生,但封公封侯几乎是不可能的。江南看看没有希望,也就暂且放下,还是每日到总督府点卯,下班回家,晚上还要练功,日子平淡而充实。
这一日,江南又来到总督府,从里面走出一群下级官员,有一名县令盯着江南看了又看,好像认识他似的。欲言又止,终于叹了一口气,走了出去。下午,忽有江宁县令的一名手下来见,说是县尊想见一见他。江南艺高人胆大,也不怕有什么陷阱,也就跟去了,见了县令,那县令道:“这位公子很面熟,不知阁下可是姓孟?”
江南道:“是,小生姓孟,大人如何知道?”




第三十一回 宝剑总使英雄配 遗

“令尊是否名讳廷龙,字佐臣?”
“是,大人可是先父故交?”
“哎!我和你父亲是同科进士,一起进的翰林,一起上书参劾严某,一起被贬,令尊已逝,老夫独活,老夫,老夫……”言未已,双手颤抖,老泪纵横,唏嘘不能言。然后说:“好,好,好,故人有后,一表人才,和你父亲年轻时候很像。”然后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稍停了停,道:“老夫名叫秦安邦,和你父亲一起被贬,已做了十几年县令,为官也还清正,没什么东西可以送你,只有这支湖笔是当年令尊赠与我的,一直没舍得用,现在回赠与你吧。”说罢,拿出一支湖笔,虽是好笔,却不名贵,可见秦安邦确实为官清廉。
江南接过湖笔,看着先人遗物,泪水滚滚而下,当年年幼,为了生活,变卖了许多东西过活,自己手中已没有先人的遗物了。此时得到此笔,觉得极为珍贵,应该作为传家之宝了。这只笔虽然算不上什么珍贵礼物,但在江南心中,这笔却可以同“寒霜”剑相提并论。江南稳定了一下情绪,问道:“南京吏部李大人也是先父故交,您被贬多年,为什么不找找他?说不定可以起复。”
秦安邦道:“我不认识他,不便相求,再说,我做官也不愿找门路。孟贤侄,你做人可要有骨气呀,不要为了一点点名利,连操守都不要,这个如何了得,如何去见令尊?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江南道:“您不是和他一科的进士吗?找一找同年,那也没什么。”
秦安邦道:“同科进士?不是,嗯——,他好像是个捐官,不是进士吧?”
江南大惊,不是同科进士,那说明这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不是先父故交。可是自己无权无势,怎么会有人冒充世交,而冒充世交的人并没有向自己要过什么好处。当下也不说破,应付了一番,吃了晚饭,乘着城门未关,回到自己家中。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江南的父亲孟廷龙为官清廉,家里面十分清贫,只有一妻一妾,一个老奴,自孟廷龙死后,家里连变卖的东西都没有。(注:廉吏也可能有妾,连海瑞也是有的。)江南自幼贫困,没有能力入学,都是老奴自己叫他读书。那个李尚书却是十分富有,家里三妻四妾,奴仆丫鬟成群,不像个为官清廉的人。这个秦安邦倒有几分相似,他穷得连礼物也送的是江南父亲的遗物,衣服上竟然有补丁,他的话听起来要真实些。而且他见到自己是一副悲喜交集的样子,不似李尚书那样,有些故意要哭的样子。自己初次见到李尚书时,李尚书哭得很假,自己觉得李尚书要哭也是场面上的事,哭不出也是应该的,但见到秦安邦,却见他真的痛哭起来。
江南想了一夜,第二日忙去拜访秦安邦,结果秦知县已经回任所去了。江南便想去追,但他已经怀疑李尚书的真实性,也就不想让李月娥知道自己去找秦知县。便回去告诉李月娥自己要出去送信,然后才上路去追秦安邦。因为秦安邦出城已久,虽然骑的是一般的马,江南施展轻功也追了半日有余。追到一个驿站,秦安邦果然在里面,急忙进去见他。秦安邦掏出二钱碎银为江南付食宿的钱,不愿占驿站的便宜,这个细节让江南相信他的清廉绝非假装。
吃过饭,江南和秦安邦谈起父亲,两人又痛苦了一场。江南问起李尚书的事,秦安邦反复细数,觉得李尚书就是捐官,绝非同科。江南又问起指腹为婚的事,秦安邦道:“贤侄,他说是令尊故知我不敢说假,令尊结交其他官员我不可能都知道,李尚书说他是进士也可能是因为他以捐官为耻,故意说自己是进士也是有的,但联姻一事肯定是假的。”
江南道:“为什么?您既然说不知道先父是否结交其他官员,但又怎么知道他不可能和李尚书订婚?”
秦安邦道:“因为你是和小女订婚的。”
江南脑袋“嗡”的一声,那个李月娥不是先父所定,那么自己和鹤鸣的亲事岂不是白白耽误了,两个人难道是女儿嫁不出去,非要说是和自己定了亲的。江南很快回过神来,说道:“秦世伯,那你为什么昨日不说?”
秦安邦忍不住又哭起来,呜咽道:“小女已经过世了。”
江南“啊”了一声,他既然开始不说,等自己逼问才说,那就一定是真的,而且他的女儿已经去世,没必要拿死者骗人,江南登时迷惘。只见秦安邦打开包袱,拿出一个金锁,道:“贤侄也有这个吧?”
江南接过来一看,那金锁很旧,和自己的一样,上面写着:“箫吹弄玉,丝还系罗。”江南拿出自己的一看,上面写的是:“扇咏何郎,鱼既得水。”两个金锁对仗工整,显是一对,而李尚书的那个和自己的一模一样,李月娥佩戴起来有点不伦不类,多半是有人根据自己的金锁假造。江南顿时如坠五里雾中,李月娥和清儿长得很像,又是先人故旧,自己本以为是前世奇缘,舍去了鹤鸣,尚且情有可原,如果此事是假,自己岂不太对不起鹤鸣?
此时天色已晚,江南便住在驿站,幸好他没有急着赶回去,当晚竟然有人刺杀秦知县,由于江南在场,三招两式制服两人。
秦安邦问两名刺客道:“你二人为何来刺杀本官?”
两人不语,江南点了他们的麻痒穴,两人还是忍住不说。江南便道:“你二人也算是一条汉子,这样吧,我放你们回去,你们就说已经得手,如若不然,我点了二位的麻痒穴,让你们饿死。”
两人迟疑半天道:“多谢英雄不杀之恩,我们只能这么说,不然小命不保,请英雄放心。”
两人去后,江南还是不放心,亲自送秦安邦回去了,而且让秦安邦的随从去找来段钊保护秦安邦,自己方才放心离开。秦安邦派人到自己家里来找过自己,便有人要杀他,多半是因为有人知道秦安邦真是先父故交,而且有人随时在监视自己,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幸亏自己飞速来追秦安邦,没有人跟得上自己,也就没人知道自己竟然和秦安邦在一起,所以派来的两名杀手也并不高明。他想去问李尚书,但转念一想,李尚书一定不会承认,他们既然有什么阴谋,自然是安排好了的,也问不出什么,反而会打草惊蛇。
江南会到家中,也不动声色,只是暗自小心,倒要看看敌人到底有什么阴谋。过了几日,胡总督那边说是要到各处视察,因为出门在外,需要高手保镖,江南便跟着他去了。眼看清明,南直隶要祭祀皇陵,胡总督身为浙直总督,自当去南京,为防倭寇派人刺杀,江南同他一道上路,段钊已经另派人保护秦安邦,便和江南一起去了。夜宿昆山,江南正要沉沉睡去,忽听有两人从远处屋顶奔来,段钊却没听见,江南一下蹿出屋外,仔细一听,来人前者似是忍着身法,后者武功极高,却不故意隐藏,简直深不可测。
江南轻轻抄到前面,埋伏在忍者的前方。不时,前面的忍者从屋顶落下,江南劈空一掌,那人顺势飞出,却不着力,看身法果然是个忍者。面蒙黑罩,手持短刀,也是忍者服侍,那忍者连续向江南掷出三枚暗器,江南此时武功已非昔日可比,轻轻的就接了过来,手法轻柔,避免被刺破皮肤,手中运足内劲,以防毒物侵入。没将眼前这名忍者放在心上,心中注意后面的那名高手,那人夜间飞奔,速度很快,却无意隐藏,如此托大,必是高手,奔跑的速度还在自己之上,若是动武,自己未必能胜。
眼前忍者看他不管自己,连滚带爬溜了出去,跃上屋顶,飞速逃走。后面那人却又抄到忍着前面,两人在屋顶一个照面,忍者不敌,不得已只得又往江南这边逃过来。刚刚逃到近处,却被那人追上,一脚踢了下来,忍者武功虽高,在那人面前立时成了三脚猫,只有咬破了自己已含在口中的毒药自杀。
后面跃下来一个人,此人夜行毫不压低声音,而且居然穿着一身白衣,果然是艺高人胆大,江南不禁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




第三十二回 仙姝神威破倭寇 侠

来人白衣胜雪,笑吟吟的看着他,容颜俏丽,无半点人间烟火之色,却不是若雪是谁,除了她还有几个人有如此轻功,还有几个人敢在夜间白衣飘飘,是对手为无物?江南自己虽然有此境界,但江南一向谨慎,不会如此招摇。若雪剑法虽然不及江南,但天生就有一种狂傲的气质,从未将别人放在眼里,梅寒林的女儿,能怕谁呢?
话说梅若雪同江南分手后,跟父亲回了家。她从小占着家学渊源,资质甚高,从未认真习武。此时和鹤鸣一样,以练剑来压抑自己心中的苦闷,又有父亲指点,进境之快,一日千里,剑法本来已在诏狱奇侠之上的她,此时江湖上能敌的恐怕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虽然年纪尚幼,功力有限,但练习轻功却极有天赋,几乎可说是天下独步。
若雪一见江南几乎哭了,说道:“江南哥哥,我几乎见不到你了。”江南急忙安慰,问起缘由,原来她因为思念江南,就独自来杭州找他。见了他一面之后,不知应该怎样,便又离开江南,独自游荡,不知该去哪里。她喜欢海,就沿着海边慢慢走,她想去找他,却又觉得不该去,所以在海边游荡了数日。这一天,正在独自走着,忽然前面有人叫道:“花姑娘的!大大的美人!”她一看,见是一群倭寇,她此时有些心灰意懒,不想动手,转身就走,那群倭寇从后面逼了上来。若雪虽然武功极高,但看见大群倭寇狞笑着涌上来,还是有些害怕,一名少女,看见如此多的男人不怀好意的围过来,一时竟忘了应该动手,慌忙逃窜。
她一逃,使出家传轻功,她的轻功尚在江南之上,倭寇岂能追得上,立时被甩了,却见前面又涌出一批,她转向又逃,不一时,前面又涌出一群。跑了一阵,才发现自己已被包围,围住自己的倭寇不下数千。若雪登时很绝望,心想,今天可能逃不了了,只有力战,战至力尽就自杀,仔细想想倒也没什么,从此可以解脱,不必再受相思之苦。她既然视死如归,心中再也没有什么牵挂,出于一种空明的状态这正是动手的最佳状态。
她凄美地冷笑一声,拔出长剑。她的美貌就如她的武功一样,天下没几个人能比。此时一笑,那一笑的凄美,让倭寇也几乎倾倒。她看了看倭寇的包围圈子,并没有立时围上,数千人的包围自不会是为自己而设,此时她已经冷静了下来,看了看周遭的形势,自己只要强攻,完全有可能冲出去,一咬牙,提剑望南方冲去。南方的倭寇看她奔跑之快,已知不易应付,但想她一个女孩儿,能有多大的本事,也不放在心上。待她来到近处,方欲拔刀时,数名倭寇已是中剑倒地,旁边的人还没看清是怎么一回事。以若雪的剑法,击败倭寇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倭寇也不是好相与的,虽然有了伤亡,却也并不害怕,周围数十人已经围上,不闻刀剑相交之声,但见倭寇纷纷倒地,就像快刀割麦一样。
倭寇虽然悍勇,也只是不怕死而已,如此一招不交就立刻给人杀了,倭寇再胆大也吓得后退。若雪也没想到自己的武功如此之高,向前一冲,倭寇纷纷逃避,立时冲出,奔出几里路,心情终于渐渐平静下来,对刚才的事兀自心有余悸。
逃出数里,却见前面来了一队官军,打着“戚”字旗号,是戚总兵的部队。若雪冰雪聪明,立时想到那些倭寇是埋伏这队官军的,忙向前报告,几名官军不知她是何人,上前阻拦,被她一下绕过,一晃眼,已站在戚总兵面前,说了前面有倭寇的埋伏。
戚总兵只见前面白影一闪,忽然一个仙女般的少女站在面前,吃了一惊,问道:“姑娘何许人?有什么事?”
若雪道:“前面有数千倭寇,依我看,肯定是要伏击你们。”
戚总兵本待不信,但眼前这个姑娘简直就是忽然出现,根本看不清她的身法,若非武功极高,就是仙女下凡,令人不得不信,便问道:“姑娘何以知道?”
若雪道:“他们本来想抓住我,结果给我逃了出来。”
旁边一个偏将喝道:“胡说!几千倭寇围住,你如何出得来。”
若雪道:“我刚才绕到总兵大人面前,你们又有谁能拦得住了。”
戚总兵想想也对,小心是不会错的,于是便派人上前侦察,不一时回报:“总兵大人,前面道路脚印凌乱,林中没有鸟鸣,隐隐可以闻到烟火气息,若非大队人马刚刚通过,便是有人在林中埋伏,这位姑娘说的,应该是真的。”
戚总兵派出一队人在前,令其如遇埋伏必须死战,去的人都是精兵,任务是歼敌,不是送死,临行前戚总兵亲自训话,以示鼓舞,提高士气。戚总兵乃是一代名将,训话果然很能鼓舞士气,连若雪听了也是十分激动,便说道:“我也去!”
戚总兵道:“我等同倭寇作战,就是为了保护百姓,姑娘逃出了魔掌,岂能再去?”
若雪道:“几个倭寇也为难不了我,我一个人也闯出来了,现在和这么多士兵同去,哪能反而有危险了。”
戚总兵道:“那就拜托姑娘了。”
众士兵看她娇滴滴的模样,无不为她担心,只有前面带队的刚才看到过她的身法,知她厉害,但既然总兵大人同意她去,别人也不好说什么。若雪随队前进,只见士兵五到七人一组,一人扛着一根竹子,连枝叶都没有修,两人持刀,两人持长枪,还有两人持弓箭,还有些人专门抬着辎重火器。人马前进了一段路,若雪说就要到了,那带队的千总大声喝道:“全体戒备!”人人刀出鞘,弓上弦戒备前进,到了一个洼地,若雪道:“我刚才就是在这里看到倭寇的。”
那千总道:“布阵!”
若雪道:“你们抬着根竹子干什么,难道竹子比兵器还厉害?”
那千总道:“姑娘,这竹子有个名堂,叫做狼筅,是咱们戚总兵的发明,专门对付倭寇用的。若是做成铁器,自然厉害,不过没有几个人抬得动,派不上用场。姑娘且看待会儿我们杀敌,这狼筅厉害得很呢!”
近千人立时围成环形,这时倭寇已冲出树林,围了上来,此处果是埋伏的好地方,四面高中间低。一名倭寇走上前来,若雪看了,居然见过,正是那次逃掉的丰臣秀泽。丰臣用蹩脚的汉语道:“我还以为会来多少官军,才有千把人,快快投降,否则杀无赦!”
那千户道:“你要降就降,不降赶快上来送死!”
丰臣道:“好!”然后转身叽里咕噜说了些日语,倭寇就冲了上来。那千户对若雪道:“姑娘且观战,杀这些畜生,没的污了姑娘的剑,姑娘天仙般的人物,不要让倭寇的血溅了。这是戚总兵新发明的阵法,不会有什么差池的,姑娘只管看就是了。”
若雪听他会说话,道:“好,就看将军杀敌。”
倭寇已冲上了,只见持着竹子的人把竹子放平,那竹子没修枝叶,前端却是削尖的,倭寇冲上来,那持竹子的士兵就用尖端去刺他,平时倭寇多能连滚带爬绕过来伤人,现在有竹子的侧枝挡住,根本过不了。即使没给竹子刺到也给挡住了,倭寇挥刀砍着枝叶前进,持竹子的士兵身后使长枪的人长枪刺出,持弓的近距离射箭,持竹子的士兵挥动竹子,就算伤不了倭寇也干扰他和其他人对敌,冲头阵的倭寇全部倒地。后面的冲上来也好不到哪去,好容易冲近的,已是受了伤,持短刀的立刻砍倒。
顷刻之间,倭寇已是伤亡百余,丰臣大喝督战,倭寇奋力向前,结果伤亡更大。明军或有受伤的,后面预备队立时补上,不让倭寇有机可乘。若雪见丰臣在一个小丘上指挥,想起江南若在,只需一箭就可解决了他。想起江南,一时痴了,置身事外,心中只有江南。忽听有人喝道:“姑娘小心!”若雪也觉身后有风声,头都没回,身体一侧,回身一剑,一柄倭刀贴着她的面颊砍下,而她的一剑刺进那倭寇的心脏。




第三十二回 仙姝神威破倭寇 侠

只见几名倭寇已经冲进来,阵法已有了一个漏洞,后面倭寇层层涌来。官军预备队呐喊冲上,准备堵住漏洞。却见若雪剑若飞雪,人影一晃,剑光闪处,十余名倭寇立时倒地,没人接得住一招,连兵器相交的声音也没听到,明军乘势反击,缺口也就补上了。若雪醒过神来,提剑沿着战阵的边沿游走,稍有空隙立时一剑。众军见她美若天仙,衣袂飘飘之间,倭寇望风披靡,剑法如落英、如飞雪,身法似行云、似流水,真如天仙下凡一般,许多战士深信是天降神女助战,士气大振。倭寇成片倒下,但明军也有伤亡,而且随着竹子被倭寇砍断,可用的竹子越来越少,明军只有缩小阵型。正在危急时刻,戚总兵率大军已把倭寇反包围,大片明军抬着竹子,布成战阵步步为营,围了上来,倭寇大败,丰臣仅以身免,落荒而逃。
明军伤亡极小,若雪连血也没溅到一点,并没与人搭话,轻飘飘越过人群独自去了,此时无论明军官兵,还是被俘海盗,都以为是天仙下凡,不少人跪下朝她去的方向膜拜。戚总兵望着她去的背影,喃喃道:“难道真是仙女下凡?若是武林高手,哪能再无声无息中轻而易举消灭如此多的倭寇?”于是把海盗放了,海盗回去一传,听说天女下凡来剿倭寇,不少海盗瓦解,应了孙子兵法中攻心为上的妙法。
若雪帮忙打了倭寇,心情好了一些。不一日来到杭州,想起自己逼杜鹤鸣不得嫁给江南,给杜鹤鸣的伤害很大,她既然答应江南不在为难杜鹤鸣,便上门去找鹤鸣,两人便去调查李月娥,结果没有拿到若任何证据。一天,正巧听到两个江南的仆人说江南到南京去了,于是跟来。途中发现几名忍者,说些日语,她也听不懂,忍者武功非一般倭寇可比,被她一路追杀居然还是来到了昆山,终于被江南截住杀死。此时两人相见,想想前事,只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两人对望良久,没有说话,他们一向心有灵犀,这时还有什么话需要说?两人默默对望,慢慢的手拉手,终于相拥在了一起,若雪泪已落下,江南也是强忍,真是造化弄人。为何偏让他们相遇,而且是在遇到了鹤鸣之后?中间又跳出个李月娥,竟然是江南先父故交,和江南指腹为婚了的,难道这就是天意,这就是缘?
泪水一旦流下,就如决堤的洪水,再也忍禁不住。两人相拥而泣,若雪是伤心而绝望,江南是伤心而愧疚。良久,忽听金鸡唱晓,天已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