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枭-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莽古尔泰昏迷三天不醒,来到了盖州城外,阿敏看到自己的弟弟竟然遭受这样的打击后,心里大惊,刚开始看到这支从来以勇悍著称的部队,这次竟然伤亡惨重,好多人根本不成人形。
 个个脸上露出惊恐之色,显然是被钱虎给打怕了,钱虎的名字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成为的恶魔。想起在那个夹道上,一具具死得憋屈的兄弟,他们便莫名的战栗起来。
 这是面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在听到这个中年儒生的解说后,可以从这个汉人儒生中感受他同样恐惧的眼神,说话时打颤的声音。他不知道弟弟到底遭受了钱虎什么样的待遇,按说不会导致这么恐怖存在才是。
 他在盖州并没有遇到诉说中的那种武器,可以密密麻麻的扔到你身边然后爆炸的利器。不过在盖州倒是遭受到了无穷无尽的炮火轰击,阿敏能接受,伤亡同样的惨重。所以现在才停止下来,没有进攻,他比起这个弟弟可要有脑子多了。在不可为之下,绝不会盲目的进攻。
 “这次失败并不是我们无能,而是钱虎手中掌握这样的利器,我在盖州虽然没有见到你们说的那种武器,但是盖州这里,火炮则百多门,我的兵主要是伤亡在这里,现在我已经停止了进攻,等待皇上把汉军旗和朝鲜旗及其蒙古旗都调到这里,然后让他们进攻,我们损失不起,进攻的时候,还是让这些奴才来消耗,作为炮灰。”
 阿敏现在很后悔没有把从属军调来,可以帮助他们消耗钱虎的实力。可惜当时听到钱虎竟然进兵这里,他们为了震慑,而没有调动其它从属军队过来,也是为了展示我大清真正精锐的强大。
 威慑那些投靠过来的汉人,朝鲜和蒙古人而为。可是得到的效果却是非常的失败,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夺回城池,围歼钱虎的所有的部队,反而损兵则将。
 阿敏心里还有怒气,不是愤怒钱虎的阴险,而是愤怒多尔衮这个混球,竟然不告诉他们钱虎的军队的真实情况。其实他也冤枉了多尔衮,多尔衮虽然是鞑子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他旗下的人在登州根本没有一个活着回去,全部被钱虎屠杀一空。
 便是他最为难堪的福晋,也被钱虎俘虏,然后纳为小妾。他在族人中的脸面已经丢尽了,可是他却忍耐了下来,能把他麾下的两个得力干将全歼,说明钱虎当时大清未来的劲敌,而不是族人中那些短视的人那般把大明看得过于不堪。
 便是现在,皇太极也不敢说可以直接南下中原,真正的进入到争霸中原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中原,大明的地面太大了,他们即便是打下来,也无人管理,兵力将会被分散,到时候一旦遭到汉军的反击,很有灭族的危险。
 九州之地,汉人江山,谁人不愿意,他们也希望做第二个铁木真,做第二个异族统治中原的种族,完成第二个历史轮回。
 多尔衮没有言语,是因为害怕皇太极对他产生杀心,便是在这次出击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的语言,保持了沉默。甚至一步不出自己的王爷府,有种韬光养晦的趋势。
 皇太极也无办法夺取多尔衮手中的兵权,毕竟目前比起多尔衮来,其它的阿哥也不是省油的灯,首当其冲便是莽古尔泰最是跟他唱反调的一个,从来对他的指令不理不睬。
 这些阿哥中除了代善和济尔哈朗两旗的人马听从他调动外,其余的都是协商,而不是直接调动会是人事变更。




第二百零五章 血染辽东(8)(1)

第二百零五章 血染辽东(8)
 当皇太极以为捷报传来的时候,满朝文武大臣眺首亟待。多尔衮却不会相信钱虎这么容易被打败,索尼和鳌拜的能力他心里清楚,在这些阿哥中,比起豪格来还要更加有勇略和统帅的才能。
 在他认知中索尼和鳌拜稍微比多铎欠缺些火候和磨练,实乃族中的良将和实干之才,其索尼更是得到他的青睐,可惜死于一次救援中,被钱虎一次击杀,一甲喇的人马再也不复存在。
 整个大清,在去年都是高歌猛进,个个都打了打胜仗,便是豪格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唯独他们损兵则将不说,连自己的福晋也被人家给俘虏,并且现在还成为了进攻辽东的反击者。
 他去年是他一生中最为黑暗的年月,从来没有那么窝囊过,也从没有被人在茶饭后的闲谈对象,绿帽子王爷,多么屈辱的名号。
 可惜说,在鞑子中谁最恨钱虎,非他多尔衮莫属。他一切的不幸便是从钱虎开始,现在老婆还怂恿着钱虎出兵,他心里知道小玉儿是在报复他。同时也在报复整个大清,报复整个科尔沁部落的人。
 其实,现在他心里同样后悔,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发现整个贱人这么有头脑,而他当时则是在痴恋着大玉儿,现在发现其实小玉儿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其才智不弱于大玉儿。当时自己便鬼迷心窍,从来没有去认认真真的正视她,体贴她。
 “报!”一个传令使急匆匆的从外面送来战报,脸色惨白,显然被请报上的军情吓到。这个传令兵也害怕皇太极在看到战报后,会不会一时怒火攻心,然后拿他来泄愤。
 这样的事情在鞑子中又不是没有出现过,站在大殿中的李永芳也感到诡异。他是第一个大明将领投降鞑子的第一人,从而得到了努尔哈赤这个野猪皮的重视,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招为驸马,加以安抚。在鞑子中算是活得最不错的一个汉奸人物,比起范文程还有地位。
 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他,深知大清内部中各个阿哥争权夺利,从来不参合进去。一直都置身事外,谁也不得罪。便是几个儿子,也是在他的汉军旗下当差。未曾做出任何过激的行为,小心翼翼的跟随鞑子南征北战,立下不少的汗马功劳。
 跪在大殿下的信使,没有出声,而是恭敬的把信件通过太监送上去后,使劲的把头抵到了地上,莫不出声,他不敢出声,害怕引起全群攻击他,把他撕成几大块。
 身子颤抖个不停,多尔衮看着这个信使有些于心不忍,当即朝这个信使踹了一脚,骂道:“还不滚出去,难道要等本王请你出去啊。”
 “谢王爷,小的这就出去。”说着,一个激灵,转身便走出了大殿,出大殿后,身上的冷汗已经淋透了整个身子,深深呼出了口气。心想终于躲过一劫了,他哪里不知道多尔衮是在救他,虽然言辞严厉,但是可以感受得出他是无辜的。




第二百零五章 血染辽东(8)(2)

 “啊,钱虎,朕誓杀尔也。”说完,当即一口血喷洒出来,顿时昏死了过去。这是气急攻心所致,他凑从来没有想到大明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悍将,竟然损失了他们那么多的精锐,这些都是鞑子中的精锐啊,又是最为可靠的部队,竟然栽在了钱虎手中。
 便是钱虎夺取了盖州等地,他也没有放在心上,那点人他损失得起,以为可以把钱虎消灭在盖州最好,可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把钱虎消灭掉,反而损兵折将。
 看到战报,他根本无法想象,钱虎竟然在盖州把阿敏的队伍消灭了三千余人,而莽古尔泰同样损失过半,这样伤亡恒古未有,自起兵以来最大的哀号。
 “皇上!”身边服侍的太监见皇上气急而昏死过去,显然知道这个消息打击太大了,便是下面的大臣个个都跪了下来,然后不停的呼喊着。
 下面大臣又不敢上去,只得在下面跪等,大家心里都知道定是阿敏和莽古尔泰两人一定发生不可想象的大事,否则皇太极不会这样的反应,钱虎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令当今大清皇帝如此反应呢?
 下面的不论是汉臣还是满臣,又或是蒙古大臣,都平息呼吸,眼中都能看到对方的震惊和不信。现在若是还不知道事情的眼中,那么他们也不配跪在这里。
 多尔衮心里突兀起来,心里不停的转动心思,猜测其中的情报。一直避而不出的他,从来没有过问过朝中的事情,这是在避嫌,同时也是做给皇太极看,他没有任何的野心,同时也没有跟钱虎勾结。
 待御医一番治疗后,皇太极才苏醒过来,皇太极平息了呼吸,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太监的服侍下坐到了龙椅上,脸色苍白,毫无血色。
 眼睛扫了下面各大臣一眼后,才开口道:“朕刚才看到了情报,莽古尔泰和阿敏都遭到了败绩,莽古尔泰被钱虎诱敌深入,随后遭到钱虎的埋伏差点全军覆没。阿敏攻打盖州,同样损失惨重。这是我大清建国以来未成有过的巨大伤亡,想不到我大清的两员虎将竟然都栽到了钱虎此人手中。”
 说完眼中杀机尽显,下面的大臣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他们不跟相信,钱虎竟然如此凶残,皇太极其实很想隐瞒下去,可是这么大的事情,又发生自家的管辖内,根本无法掩饰过去。
 有如遮掩,不如直接吐露出来为好。这对军心的打击很大,还有对那些刚刚投靠过来的蒙古人也有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可是他没有办法,便是那些汉军旗也是如此。
 人心不稳,以前汉人、蒙古人及其朝鲜投靠他们,便是看到他们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还有这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传言,这话在鞑子中也是也中自豪,同时他们也是如此称呼。
 然而号称大清第一劲旅竟然遭到了重击,被钱虎直接大臣残废,八千余人,如今损失了四千多,阿敏这段时间损失的两千多人,再加上盖州中的一甲喇编制,将军一旗的人马损失。




第二百零五章 血染辽东(8)(3)

 这些还不算钱虎从盖州中掠夺的物资和战马资源,还有盖州的鞑子同样被屠戮一空。一直处于交通要到中的榆林堡、熊岳驿和得利赢城依然在他们手中掌握着,这些都是物资的中转站,同样损失巨大,通往复州的唯一要道被掐断。
 哪里的情况,他还没有得到消息,不过定然好不到哪里去。从情报中得知,钱虎可是把登州中的军队几乎都调动了过来,从海上进入。这是他们未曾想过还有这样的打法,可以从海上而来,像几颗钉子钉死住他们的进攻的步法。
 钱虎给所有人的感觉便是恐怖,竟然有这样的本事,把大清最为精锐的部队大臣这样,而且还不知道城中的敌人倒地有多少损失都不得而知。
 大清的无敌论由此被拖下神坛,再也不复存在不可战胜的神话了。虽然损失他能接受,可是政治上的负面影响才是最为可怕,若是钱虎连这些都考虑到了,那么钱虎此人太可怕了。
 范文程和李永芳等投靠过来的汉奸们,看到请报上的纤细战报,看到钱虎对待这些汉奸的处罚之严酷令他们感受到脖子凉飕飕的,好像下一个便是他们了。
 李永芳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现,但是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他背着汉奸的压力其实心里也承受不小,可是大明的越来越虚弱,故此,这个心病才慢慢的抹除,可是大明现在在袁崇焕死后,竟然又出来一个更加妖孽的人物。
 汉奸是什么,是因为他们怕死,所以才会投降。现在看到钱虎对他们这群投降的人那种讨厌,甚至到了饮其血的地步,如何不叫他们寝食难安。
 范文程也不外如是,他同样是贪生怕死,没有其祖范文正公那般浩然正气,他投降了,做了汉奸,以前认为他的选择是明智的,虽然心中的挣扎和包袱不小,可是感受到鞑子一天天的变强,一天天的政权稳固,心也变了不少。
 觉得只要鞑子今后得天下,那么他可以为其正名,反正历史都是胜利者为其书写,待大清得天下后,他便可以歌功颂德,然后修正自己的负面影响。
 真正的有才之士,那个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历史这个玩意儿,其实除了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是对的外,其它的都是假的,有利益胜利的者大书特书,大肆鼓吹,负面可以转变过来,黑的可以说成白的。
 这就是历史,整个历史上的史官,除了一个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历史有着一定的修正,站在公平的角度上评价外,其余的大多历史都有着很大的水分,至少里面灌水很浓厚。
 是故,范文程才会不留余力的辅佐皇太极,然后图谋中原,至今他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汉人,把自己当成了鞑子中的奴才来看待了。
 甚至,这些汉人都从心里奴化,讨厌自己汉人的身份。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甚至已经被鞑子们加为旗人而自豪。
 不再把自己看做一个汉人,汉人似乎在这里是一个奴隶者的身份,被奴役的命运和名族。便是蒙古人的地位也比汉人的地位高,同样是朝鲜的地位也比这里的汉人高了很多。




第二百零六章 血染辽东(9)(1)

第二百零六章 血染辽东(9)
 “皇上,钱虎此人留不得,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必须把钱虎留下。否则后患无穷,他将会成为我大清进攻中原的主要障碍。有此人在一天,我大清便存在一天的危险。现在知道了钱虎的厉害,那么我们还有时间和精力把他们留在辽东。”范文程当即上前道。
 他已经想好了,现在他没有了选择,况且皇太极乃一代雄主。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他的选择,在大明的时候,他不过是一个不得志的小秀才而已,在这里他可以一展平生抱负。
 目前在鞑子中效力的两个大汉奸,其中一个便是范文程,另一个便是李永芳了。这两人在等鞑子混得最好的两个,同时也是汉人中的领头羊,李永芳是汉人中的武将领头人,而范文程则是汉人中的文人领头人。
 两人都是皇太极的心腹,深得皇太极的重视。现在看到汉臣中的范文程率先提出建议,多尔衮深吸了一口,这个钱虎太可怕了。他一直高估了钱虎,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钱虎的能力。
 难道他天生便是我大清的克星,为什么我大清的勇士,一旦遇到了钱虎的军队便那么不堪一击。这样打击太大了,虽然他不太喜欢范文程这个阴险的家伙,在这里,他地位虽然不高,可是深得皇太极的信任,一直躲入背后,暗中为皇太极出谋划策。其功勋不小,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便是去年出兵朝鲜也是出自此人之手,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奇才。
 皇太极没有表示,脸色一直都不好,而是保持沉默,继续听着下面的大臣各抒己见。他想看看下面大臣到底有几个可堪大用,这是一个王朝能否兴盛的必备条件。
 李永芳同样跟着第二个出列,道:“皇上,老臣愿望,不灭钱虎此人,誓不回朝。”李永芳也没有办法了,他虽然得到了鞑子中的大多数人看好,但是他毕竟是汉人。如今掌握汉军旗,虽然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可是立下的战功也不少,去年攻打朝鲜,他便立下不少的功勋,儿子跟随豪格同样立功。
 皇太极看到出列的两人都是汉人,心里有些失望,不过没有表现在外面,而是继续沉默,其后看到代善出列,冷然道:“皇上也愿望,此次若是让钱虎逃走,那么我大清今后很难再次南下中原,欲灭大明,必先灭钱虎此人,只要钱虎一天不死,那么我大清休想一统中原。此人才是我大清的劲敌,其余大明都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之辈。”
 代善在朝中算是最拥护皇太极的一个王爷,在朝中的威望很高,虽然很少出征,但是其地位同样无人撼动,便是多尔衮逊色三分。在政治威望上相差甚多,不过多尔衮却是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代善的眼光还是不错,深谋远虑,从钱虎几次作战,便可看出钱虎此人的不凡。皇太极终于点头,赞许代善这个大哥的看法,不过眼光又落到了多尔衮身上。




第二百零六章 血染辽东(9)(2)

 这个时候,多尔衮不得不出列,这是大清能否壮大,关乎大清今后的气运,他也不敢弄一些小动作,大局观念他不必代善差。
 “臣弟也认为此时正是除掉钱虎此人的最佳时机,毕竟钱虎进攻辽东,但是其后勤艰难,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充,而且辽东明军至今迟迟未动,显然他们也不希望钱虎在此次可以脱身。钱虎此人很强,便是臣弟也在他手里吃了一个大亏,可惜此人蜗居登州,我大清铁骑根本无法从海上进攻并登陆登州,致使我大清无力过海直逼登州,导致钱虎此人在短短的一年多内壮大如斯。”
 多尔衮顿了顿,接着又道:“从他出兵辽东,显然意图是在于掠夺我大清的战马,目前大明其它军队急缺战马,他已经看出了大明的最大的弱点,在野战没有多少战斗力。故此,钱虎才会在我大清没有看清他的实力和能力,还没有取得我大清的重视,没有摸清他的作战风格极其性格,才会有今日之祸。
 三年前,袁崇焕算是我大清第一个绊脚石,那么钱虎是第二个,又是最厉害的一个。目前在大明中,算是大明年轻将领中的便有吴三桂、左良玉、祖大寿等悍将,可是跟钱虎比起来,都相差很多,钱虎同时又得到了崇祯的重视和宠幸。这次出击辽东,想来也是崇祯同意,而没有通知辽东军,显然他们已经怀疑辽东军中已经有着一部分将领在想着投靠我大清的消息泄露了。”
 关于辽东一部分将领投靠大清,皇太极一直没有透露,但是多尔衮却能看出此点,可见其人的才智非同小可。
 皇太极脸色聚变,眼睛直直的看着多尔衮这个不安分的弟弟,他是如何得知这些秘密。目前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有范文程和他知道,最多加上一个大玉儿而已。
 可是多尔衮却能知道,已经看出了他的意图和手臂,不过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位将领而已,若是多尔衮稍微留意,或是重点关注,不难看出。
 若钱虎真的有多尔衮这么厉害,那么大清真的遇到对手了。皇太极不动声色,笑道:“皇弟是如何知道辽东军有着投靠我大清的事情?”
 “皇上,这不难猜测,臣弟是从钱虎此人作战的保密上猜测出来的。若是钱虎不知道辽东军中有我大清的人在里面,那么必然会联合辽东军,然后一起出兵,这样一来更好牵制住我军的一部分的军力,更加易于他在盖州和复州的一切行动。压力大减,可是他们没有,从大凌河一带没有发现明军的异动,便可瞧出钱虎看破了辽东军中在袁崇焕死后,已经动摇了军心,一部分辽军已经不是那么忠于大明了。”
 “妙哉!妙哉!不愧是大清的麒麟儿,一语中的。钱虎此人的确可怕,朕若是没有遇到此次事件,依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见钱虎对大清各位接触的将领了如指掌,故此才会有个莽古尔泰这个莽撞之人的败绩,若是莽古尔泰稍微清醒一点,不要急功近利,那么不会由此祸事。显然是钱虎已经摸清了莽古尔泰的性格,很有黑张飞的特点,所以才会领着莽古尔泰不停的兜圈子,最后在莽古尔泰的耐性消磨后,方才一击必中。”




第二百零六章 血染辽东(9)(3)

 对于钱虎,皇太极已经没有在有任何的轻视自信,他不会承认自己的过失。也不会承认自己的轻视错误,没有把钱虎放入到一个厉害的角色上来关注,致使此次损兵则将。
 他本身具备了一个小熊角色,不会因为钱虎给他一次重击而就此消沉下去。否则,他也不会在众多阿哥中脱颖而出,利用有限的资源,从而夺得汗位,随后改后金后大清,从而走向了一个帝国的正规渠道上来。
 八旗制度在手中更是应用到了极致,可见他眼光之毒,诗人和用人的英明程度,可以缓和汉人与鞑子间的矛盾,可以把蒙古人收服得服服帖帖,没有一点超远的手段,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虽然他很想为豪格这个大儿子剪除后患,但是多尔衮就是一个滚刀肉,他无从下手,似乎在他敢要动手的时候,多尔衮便已经采取了守势,而让你无功而返。
 至今,还有莽古尔泰和阿敏挡在多尔衮的前面,皇太极若是要剪除内患,首先得把莽古尔泰给踢出局,但是现在莽古尔泰依然活蹦乱跳,手中的兵力不弱,根本不敢正面动手,只得徐徐图之,然后掺沙子的办法,一点点的吞噬莽古尔泰手中的兵力。
 现在是最佳时机,可惜却失去了剪除莽古尔泰的先手,若是现在动手,那么他会在所有人中看出他的阴狠,不顾兄弟情义,得到的薄情寡义之名。
 阿敏聪明,所以没有任何的隐瞒,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他倒是很光棍,直接和莽古尔泰请求皇太极另选贤能,他们自动让出兵权。可是皇太极会这么做吗?若是皇太极同意了,下面派出的将领同样那钱虎没撤,说明皇太极无识人之明。
 阿敏看到这里,所以才会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这是跟随莽古尔泰前来这个中年儒生提出的建议,他可不会跟莽古尔泰同样的鄙视此人。
 汉人在谋略和阴人上,的确有着独到之处,否则汉人也不会一直延续到现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多少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独汉人一直传承了下来,一直处于强势地位。
 若不是大明皇帝中,前几代皇帝的无能,致使大明衰退下来,也不会有今天的大清。但是大清虽然看不起大明,觉得他们就是一群绵羊,但是大明的地盘太大。以大清如今的实力和兵力,根本吞不下这头肥羊。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蛇吞大象,似乎胃口太小,一口吃不下这么大的肉。搞不好还会撑死,这个中年儒生,其实也是没有任何办法,这次他和阿敏莽古尔泰都是一根绳线上的蚂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