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代仕女育成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兰屏显然也对此早有耳闻,她点点头,叹了口气说:
“谁说不是呢!只是按太祖遗令,藩王宗亲若犯下罪行,都要由地方大员承担,所以人也不敢管他们,自然由得那些不安生的闹得不像话。王爷每次提起这些,都是气得不行,说是人有礼义廉耻,方能立足于世,更何况身为宗亲,更要恪守本分才是,岂能这样乱来。他们的妃嫔也是可怜,守着这么个人,哪怕有朝廷敕封的诰命、天天锦衣玉食,又有何用?”
“所以才更显得王爷难得,不仅从不胡来,又满腹文章、性子又好,只娶了这么几房,换作是那些人,还不是整天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真叫人拿他没法子。”于大妗子似乎想到了什么,只是顿了一顿才又开口:“娘娘休要笑话,以娘娘如今这般身份,就算要侍侯王爷的那几房人弄走,也不是难事。”
“瞧嫂子说的,”王妃不禁笑了起来,跟身旁的李妈互看了一眼。“以王爷的为人,自然不好色。只是在府中,若连几个身边人也没有,就算传到外头别人不笑话我是妒妇,也要笑话王爷惧内。我的面子事小,但王爷的面子可不能有损。”
这番话要是被现代的人听见了,肯定会说这个王妃是个深受封建毒害之人。可是来到明代已经有一段时间的璇真,却能明白她这么做的苦心。在这个时代,男人可以名正言顺地三妻四妾,而且还是受到法律和舆论的保护,就算女人心里再不甘心,也没有任何人会站在她这边为她说话,劝男人要专一——这根本就是扯淡——所以,当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时候,就只能选择改变自己去适应。而且璇真还觉得,还没生下儿子的王妃能够牢牢地控制住丈夫对自己的信任(就算爱情方面稍有欠缺好了)和尊敬、牢牢地控制住王府里的权力,也算很不简单了。娘即使心里想的不是那么一回事,但刚才所说的那番话,可以看作是她爱护丈夫的表现,而且如果一旦这些话传到外头去,对她也是有好处而无坏处,这么看来,王妃也是个难得的聪明女人了。
“娘娘说得是,我这点小见识,让娘娘笑话了。”喝了口茶,于大妗子仿佛又想起什么似的,说:“说起这房里人,虽说是人家的家事,可有的差不多的人家,居然还真有人不曾纳过妾哩!”
“是谁家?”
“就是淮阴的辅国公,他家祖上因为辅佐成祖平叛有功,所以子孙都袭了爵位。”
“哦,是姓牟那家子吧。”不知想到了什么,王妃于氏忍不住笑了一笑。“他们那家还是老样子?还是只有一位夫人?”
 
第六回 母亲与女儿(4) 
   “如今这位辅国公,好几年前就袭了位。家里替他安排亲事,娶的是本地乡绅之女李氏。也不知道这李氏是不是真那么有法子还是辅国公太惧内,成亲这么多年了,连一个房里人也没有。若是一般的人家倒也罢了,只是他家好歹也是名门府第,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似的!”
“有几个孩儿了?”
“说是生了两个,都是男孩。辅国公宝贝得他们不得了,不过仿佛听说他夫人不知怎么的,好像只宠着小的那个,对大的倒不闻不问,连府里都有些闲话,她呀,照旧听不进去。”
“心疼小儿子,也是人之常情。辅国公惧内,而他夫人又疼小儿子,以后只怕这爵位,没准就传到他手里去了。”
“嗳,这倒未必。人都说这辅国公惧内,可是说来也怪,唯独在这事上,他就是不肯听人劝,只看重长子,说什么都要让他袭了爵位。小儿子也是疼爱,可是一比起来,就知道高下了。”
于氏听了,不禁点点头。“他倒也没那么糊涂,知道长幼有序。也怪不得他老婆会正眼也不瞧大儿子,只怕是心里在埋怨他夺了他家老爷的宠哩。”
“大概也有这意思,只是还不止呢,说是辅国公风度翩翩、他夫人也是长得容貌出众,可不知怎么,大儿子相貌平平,连小儿子一个脚指头也比不上呢。大概那家夫人看到亲儿子长成这副德行,心有不甘,所以才格外疼爱小儿子去了。”
“岂有此理!都是自家儿子,怎么这般偏心。”
得知个中还有这种内幕,王妃对此十分不以为然,边说边摇头。于大妗子也说:
“反正那一家子就她为大,她要是闹上天去也没人管。只是摊上这么个老婆,也算辅国公府倒了霉,日后还不知会怎么样呢。”
“有道是上行下效,如今连圣上也如此,底下人也就这般这般效法起来。没准这事儿要是让宫里头知道了,弄不好,不仅没罚的份儿,只怕还有赏赐的份哩!”
看来无论是现代也好古代也罢,女人们都喜欢说些家长里短,来打发时间。璇真心想:要是你们知道三四百年后的中国,男女平等,不许纳妾,不知会惊讶成什么样子。
“二夫人、三夫人来了。”
“请她们进来。”
里间的暖帘掀起,二夫人和三夫人缓缓走了进来,向王妃磕了头,然后又朝于大妗子拜了四拜。当她们走进来的时候,璇真觉得眼前一亮。懿安堂二夫人头戴金丝[髟狄]髻,青宝石耳坠子,穿着白绫袄子,紫色亮闪闪的比甲(璇真猜这件比甲的面料应该就是女人们口中曾经提到过的“遍地金料子”了),玉色绫宽遥棺印K涫且凰〗牛勺咂鹇防聪褚徽蠓缢频模胬煤堋V劣谌蛉怂┑陌诅卑雷印⒙瘫榈亟鸨燃祝轿迫棺樱蘼鄞用媪匣故切寤ㄉ隙疾换崾涓蛉耍墒遣恢趺吹模┰谒砩弦坏阋膊幌匝郏嗳俗⒁獾哪抗猓跃墒锹湓诙蛉松砩稀
“娘娘身子可好?这几日没见娘娘,一心要来请安,又怕吵着娘娘,只好在屋子里干着急。刚才听说大妗子也来了,于是和三妹妹两个一定要过来拜见,才能安心呢。”
二夫人说话的时候不仅脸上带着笑容,连声音中也带有一种让人感到放松的笑意。似乎是受到她的感染,连屋里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了。璇真看着这位二夫人,脑袋里忽然掠过一个念头:要是生下儿子的不是三夫人而是她,恐怕她现在早就已经成为这个王府里仅次于娘之下的次妃了。要不是因为没有儿子的话……不过,也不一定是这样。璇真想了想,否定了之前的那个念头。娘不用说,虽是王妃但没有儿子,曾经得宠的四夫人和如今正得宠的五夫人,甚至还没生过孩子,可是王府男主人并不曾因为后嗣的问题而对她们颇为不满。也许能不能成为次妃,不是只看有没有儿子的,想要坐上这府里第二女主人的位置,主要还得看王爷本人的意思。听她们刚才说过,德王如今都已经年过四十了,可是所娶的姬妾并不多,而且至今为止除了王妃以外,连一个次妃也不曾封过。看起来,德王不仅对女色并不像那些亲戚们那么热衷,而且对于名份之类的事情也是很谨慎小心。
“娘娘安然无恙,我们也放心了。”
三夫人一边说,一边用汗巾子擦擦眼角,边擦还边低下头,仿佛是因为被人看到自己流泪而很不好意思。不过在璇真看来,二夫人的反应仍然是个中翘楚:她一边笑同行的三夫人“瞧你,娘娘平安这是天大的喜事,哭什么!”,可是一回头,自己也流下了泪水。王妃于氏看上去不胜感动的样子,说:
“你们这般为我着想,我又怎么会不清楚呢。快别哭了,咱们姐妹也好久不曾坐下同桌吃饭了,今天你们可要陪我了。”
“这是当然!”
好感人,的确很感人,如果璇真还只是一个小孩子的话,搞不好真的会因为自己母亲和身边的人都流泪而也开始流泪甚至哭起来,可是,她很清楚自己已经不是个小孩了。璇真凝视着二夫人的侧脸,心里冒出一个声音:
“要是你知道娘是那样的怀疑着你,你还会哭得出来吗?不,搞不好,她已经知道了……”
没有人知道在洋溢着如此和睦气氛的荣德殿里,大殿女主人唯一的女儿,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她眼神里偶尔流露出来的光芒,完全不是一个五岁小女孩所应有的神情。严格来说,璇真与她在现代时所做的那份工作,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一样都是人,就一样都会有那些逃不掉的纷争。只是谁也不知道,谁会是纷争中下一个获胜者,谁又将是下一个失败者……
只是在其中唯一有一件事是璇真能够确定的,那就是在自己原本认为这里是无依无靠的明代,自己还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第七回 德王(1) 
   弘治三年初春二月,山东济南德王府、德王的嫡女正式步入了她来到人世的第六个年头。本来璇真还一直以为自己所附身的这个小女孩真的如身边人所说的那样,有5岁年纪了,不过后来她才想起并发现,这里的人所说的年纪,其实是虚岁。也就是说,她刚附身到对方身上的时候,这女孩其实才4岁,而如今过了年后,才满5岁。但是这里的人说起年纪都是以虚岁来算的,所以即使本来不怎么习惯的璇真,现在也渐渐适应了这种算岁数的方法。
虽然5岁在明代不算什么重要的年纪,但是由于她的身份,这一年刚开始对璇真来说,还是挺特别的。因为皇室宗亲的后代一旦到了满5岁的年纪,就会由王府去奏请朝廷的翰林院,请他们依照辈份按照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为偏旁为孩子取名字,然后再请皇帝从这些拟选的字中钦点一个,下旨颁敕,这个才是璇真日后正式的名字。因当今皇上的格外隆恩,德王的女儿们也获颁名,与其兄及其长姐相同。此旨一下,王府上下皆感恩戴德不尽。因此,璇真也属于“祐”字辈,应用“木”字为偏旁取名。
也正是在这个寒冷开始渐渐消散的季节里,王府得到朝廷的敕令,德王仍未有正式名字的两个女儿,终于得到了自己的本名。由王妃于氏所生的女儿,获颁名为:祐槙;而由德王姬妾懿安堂二夫人江氏所生的女儿,则颁名为:祐棪。随着钦点之名字而来的,还有两份来自皇城的按照惯例赏赐的礼物。礼物虽然不多,但也表示了皇室向这两个小女孩的祝福,所以德王府照旧也要让下属的长史拟好谢恩表,再进献上去。
而这名字与同时下发的,还有德王为自己的女儿们所选定的字。古代人既有名,亦有字和号。像德王的庶长女祐梅,她的字“孟媛”,这就是其父亲自所起的。而如今德王也照样给女儿们取字,表示对她们的期许。璇真在女儿中排行第二,字仲媛,最小的女儿祐棪,字季媛。往后虽有正名,但旁人称呼,也以其字为主,璇真仍以其号呼之。
至此,德王的五个子女,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宗人的一员。璇真和二夫人的小女儿也在那一天身着由母亲为她们准备的盛装,在王府外庭的承运殿下跪迎接圣旨,事后再由她们的父亲带领着,来到王府的家庙向祖先祷告。为此,璇真不得不一大早——才四更天——就被奶妈叫醒,然后被宫女们服侍着换上新衣,前去迎接圣旨。那些仪式既啰嗦又漫长,而且即使璇真在裤子上已经绑上了线捺护膝,也是弄得膝盖生疼。再加上那双无时无刻都在制造着疼痛的小脚,当璇真终于参加完这些仪式时,简直觉得自己都快累得瘫倒了。
“还好朝廷没有等到冬天才来颁名下旨,不然的话,我就算没被冻死,也会被冻僵了。”
不过现在她们还没办法马上回去休息,因为这两个小女孩的父亲、王府绝对的主人德王,带着她们来到自己居住的正礼殿,少有地问候起两个女儿来。当然,在场的并不只有小孩子,王妃于氏也早早在此等候了。今天的她,看起来已经完全脱离了难产、失去孩子的痛苦和憔悴,容光焕发的脸上,带着慈爱的微笑望着自己唯一的女儿。
不依靠身边的奶娘和宫女,璇真头一次自己下跪向父亲磕头。而她身边的小妹妹季媛也是这么做的,只是她的动作并不怎么熟练,让人看了不免有点担心。德王今天身穿大红缎过肩蟒袍,脚穿粉底皂靴,端坐在正中央的交椅中。而坐在王爷身边的王妃,同样是盛装打扮,坐在另一张位置较后、体积也稍小的交椅上。
“起来吧。”
得到父亲的吩咐后,两个女孩才敢站起来。在站起来的时候,季媛脚下一绊,险些摔倒,殿内的太监宫女见了,都捏着一把汗。还好,德王并没有生气,仍然保持着浅浅的笑容。反倒是他这个最小的女儿,自己差点闯了祸还不清不楚的样子,照旧四处张望。德王对季媛的反应略显无奈地笑了笑,朝身边的王妃低声的说了句“三丫头还是老样子,整日好动”,之后,他的眼光,落在了璇真的身上。
“你们好造化,当今各府之中,有哪个如你们几姐妹一般能得圣上钦准颁名?如今你们都已有正名,可要好好记住,千万不能辜负圣恩。只是既是圣上所赐,理当礼尊。因此往后你们私下里,只唤各自的字便是了。”
“是,父亲,孩儿一定铭记在心。”
璇真的声音清脆,咬字清晰,博得德王又是一笑。“记得以前二丫头也站不稳,如今倒好,稳稳当当的。你现是姐姐,三丫头还小,要多看顾她些,姐妹和睦才好。”
“是,父亲。”
“你虽说是妹妹,可也要爱护姐姐,”德王又转而看着最小的女儿。“兄弟姐妹之间和和气气,方是对父母的孝顺。”
“是,父亲,孩儿记下了。孩儿以后一定会跟二姐姐一块儿玩的!”
季媛还没完全弄明白这种场合的严肃性,如此天真地回答着,让周围的下人们暗暗偷笑。还没等父亲说话,小女孩又说:
“禀告父亲,孩儿今天一整天都站着跪着,如今倒内急起来了,所以还是下次再找姐姐玩吧。”
她话音刚落,殿外一个小太监听到这句话,由不得扑哧一笑,结果被正礼殿执事太监狠狠瞪了一眼,吓得赶紧低下头。德王没有生气,边笑边摇头让下人们接这小丫头回去。看到季媛那扭来扭去的身子和那单纯的神情,一旁的璇真忍不住想:她那个样子才是一个五岁女孩的正常表现,相比之下,自己会不会显得太老成了呢?
“王爷,平日家里随便些就好了,还是叫她们的小名吧。”
听到王妃这么说,德王想了想才点点头,那样子好像在说“这样也可以”。于是他又看向仍然站在面前的女儿,说:
“璇真跪得久了吧,也急不急?”
“回父亲,孩儿在迎旨前已经解过手了,所以不急。”
“哦,是这样。”德王看看王妃,又看看女儿,笑了。“璇真模样长得像你,又识大礼,这也像你。”
 
第七回 德王(2) 
   “依我看,她有时那样子,倒像王爷哩。”
得到父母的允许,璇真走上前来。德王问她:“如今可认得多少个字了?看过的书能背不?”
幸好这里的生活平日里很无聊,再加上现在这个小孩子的身分,所以璇真也没什么好消遣的,闲暇时便将那本千字文翻来覆去地看——三字经她倒没什么兴趣——倒也记住了不少句子,因此点点头,回答说:
“孩儿也不记得到底认得了几个字。千字文看得多些,倒记得住。”
“哦?你能背千字文?那念几句我听听。”
在王爷好奇的目光和王妃鼓励的笑容中,璇真开始在大殿上用清脆的童音背诵起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的声音在安静的殿阁内显得分外清晰,璇真虽说能记下的句子有不少,可是她想到自己如今毕竟只是个小孩,背太多反而不自然,因此她只背到了“昼眠夕寐,蓝筍象床”就停下了。听到女儿背书背到这儿,王爷显得很高兴,连声说:
“咱们璇真才这么小小年纪,倒能记下这许多句子,记得当年世子六岁时,连三字经也是背得磕磕绊绊,如今璇真比她哥强多了。”
“王爷过奖了,璇真一个小丫头子,闲来无事才念两句,跟世子所学的济世之学又怎能相提并论。”
德王显然并不像妻子那样,对于女儿会认字这件事表现得太谨慎,相反,他还少有的兴致勃勃地问璇真:
“知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意思?”
璇真摇摇头,王爷有些意外,又问:“那你又怎么会认得这些字呢?”
“那是孩儿平日里喜欢看,又不知道该怎么念,于是拿描花样子的纸把不认得的字描下来,再让人到外边请教教授长史的。至于说的是什么道理,孩儿并不知道。”
听到这番回答,德王愣了一下,他身边的王妃于氏忙打圆场说:“王爷休怪这丫头,她年小不懂事,才让下人去外庭请教别人,真是不知轻重。”
“这有什么,倒是我这个做父亲的疏忽了,只顾得赏她书本,却顾不上女儿会不会念。”王爷吁了口气,似乎感到歉意。“璇真,来、来。”
璇真被父亲抱着坐到他的膝盖上,同时王爷吩咐近侍“把我案上那汝窑笔洗旁用黄绫盖着的那本书拿来”。当太监回来后,将一本书呈给王爷,然后又退站到一旁。璇真还没什么反应,他身边的于氏就先吃了一惊似的,说:
“王爷,这不是……”
“这是我小时念过的千字文,每个字都有注解,看了就知道怎么念、说的是何意。你以后就拿这个看吧。”
“可是王爷,这书不仅贵重,又是您的东西,怎么能让二丫头拿了去?”
“不妨事,书不是光摆在那儿的,该用来念的才是。”说完,德王将那本书递给璇真,说:“你拿着吧,以后若是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可以去再去请教人也不迟。”
“是,谢父亲赏赐。”
璇真接过书,又磕了个头。她把拿在手里的书看了一看,才发现这本也是六体千字文,跟自己房里的那本是一样的。但是从那略有泛黄的纸质来看,显然这本书已经有一定年纪了。再翻开里头,只见扉页上有一个朱红的印鉴,因为是古体字所以她花了一点功夫才勉强认出来:芒翁拙印——幸好自己以前在上小学的时候被妈妈逼着到少年宫学写毛笔字,所以也认得不少字体,璇真想起现代的事情,真有种庆幸之感。
“这是你皇祖父以前赐给我的,现在你用它好好识字,更要好好爱护。”
皇祖父?这么说……璇真抬头看着父亲,王爷看着书页上的那个朱印,仿佛想起了许多往事似的,说:
“这是你皇祖父的宝印,你认不认得这字?”
当看到女儿摇晃着小小的脑袋后,王爷笑了起来。“可不是,这是篆体,你还不曾学过,当然也看不懂了。以后你若是学得好了,我再教你写。”
“王爷,璇丫头还太小,这般贵重的书,您倒给了她,会不会……”
显然口头上是担心,不过看于氏的神情,对于王爷的赏赐是非常高兴的。王爷又让璇真翻开头一页,问她:
“你寻常看这千字文时,可有没有看过这上面所写的落款?”
“有的,父亲。”
“念一念我听。”
“是。‘延祐七年秋九月二四五日吴兴赵孟……’”
“怎么?是不认得这字?”王爷看了看女儿指的那个“睢弊郑恢裁矗牡男α恕K徽庑Γ幌伦酉缘媚昵崃耸辍!胺蛉四牛幌氲借嬉埠臀乙谎疾换崮钫庾帧<堑靡郧霸诟湛凑馇ё治牡氖焙颍褪钦狻’字不认识,当时先帝看了,教我念的。璇真确实像我,连这个也像。”
“她若有什么不懂的,还请王爷教导教导这丫头吧。”
“来人,抬书案来。”德王让女儿坐到自己怀中,教她这字该怎么念。等到璇真学着他的读音正确地将字念过好几遍,他才满意地点点头,又拿起案上的毛笔醮墨,在纸上运笔写下一个工整的楷书“睢保⑶叶澡嫠担骸罢悦项是宋代皇族,曾在前朝任职,他的字画造诣颇高,这千字文便是他抄录的。”
“赵孟钏涫钦允匣首逯耍丛谠耸窒伦鍪拢惨蛭飧觯抢床簧俜且椤V皇怯钟兴苊靼祝砦首澹揪蜕聿挥扇耍慰稣悦项肯为元官,也是抱着造福百姓之心,多出一分力罢了,反而被人耻笑辱骂,真是天道无常。”德王又对自己的女儿说:“再念念我听。”
“是。”璇真将那里的题字重新念了一遍:“延祐七年秋九月二四五日吴兴赵孟钍榇饲木次较壬佟!
见女儿能识得这么多字,德王不禁拈须微笑,不住地点头。赵孟畹氖录#嬖谥醒У睦房巍囊绽嗟摹У焦褂械阌∠蟆V皇侨盟醯靡馔獾氖牵缃竦峦跆钙鹫馕煌凶呕首迳矸莸恼悦项,会如此的感慨,难道是想到了自己吗?
在回到荣德殿之后,璇真头一次仔细打量父亲赐给她的这本千字文。里面每一页都有关于某个字的详细注解,是用小楷写的是,字迹很清秀,看得也很清楚。这本书,从小就一直陪伴着父亲,没想到,他却会把它送给自己。璇真想到这里,也觉得感动。她翻到扉页,又一次看到了那个朱印,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其中一个名字引起了她的好奇。那上面写着“见潾”,璇真心想,这可能是父亲的名字——后来果然得到了证实。她的目光,又落到那个朱印上头。
 
第七回 德王(3) 
   “芒翁拙印,也就是说,这是那个名为‘芒翁’的人的印鉴。既然父亲说过,这书是皇祖父赏赐给他的,那么这印章不是祖父的就是父亲的。不过从王爷的年纪看,怎么也不会到自称老翁的地步吧,而且这书又是祖父赏赐的,身为儿子的不大可能会在上面胡乱盖下印章。也就是说,这朱印很有可能是皇祖父、也就是先帝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