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明末-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因为其中有两艘三桅大船是从赵三彭铜那缴获来的,在灭了赵三,彭铜后,他们将所有的福船都派回来保护他们的老巢了,而三桅大船就跟着那些海商的船队去了日本。”

“嗯!那他们的火炮数量应该不少吧?毕竟他们可是灭了三伙海盗啊!”孙新眼露凶光的问道。

“不少,大概有八十来门,大部分是从龙二那缴获来的,少部分是这次从赵三彭铜以及吴家那缴获来的。而且前几天有一伙小海盗想来抢劫他们,他们派出了六艘四百吨的那种大福船将对方给灭了。当时,他们每艘福船上大概有三门火炮,加上他们的六艘三桅大船上的火炮,应该是差不多。”

“不过如此,只是个比龙二他们稍微强上一些的海盗罢了?那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吗?”孙新基本上确定对方对自己这边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等这次的难关过去了,他们也会连同那些个海商一起消失。

“听说这伙人有一个小铁厂,还将从龙二那绑来的工匠集中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专门为他们修炼和建造船只的造船厂,不过由于没有造船的木材,所以现在只能对现有的船只进行修理。还有,他们好像正在建什么糖厂,但是还没建成呢?”

“嗯!我明白了。”

听到这里竟然有这些个工厂,孙新的心里开始活泛了起来。在他的眼中,联合护卫军的力量现在根本无法同自己这边相提并论,毕竟自己这边不管是在船只数量还是在火炮数量上,都是对方的三倍左右。在短时间内,这样的差距是根本无法弥补的。但是对方竟然建有铁厂,船厂和糖厂,那自己似乎该建议老大在这次的事情结束后,腾出手来,在这里建立份基业。

“好了,我们该去找那些个肥羊要这次的保护费了。”孙新考虑完毕后,心情轻松愉快的说道。

初航 第九十一章帮大明朝安定海疆?!

这场突然而来的海禁加严,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林辛老这样的大海盗,东番岛上在大陆没有根基的海商们所受的影响更加的大。

十月二十四号,萧明乾带领的船队刚刚到达了浙江海域,吴运东便急冲冲的来到了船队。

“吴先生,您怎么来了?”萧明乾没有想到吴运东会在这个时候上船。

“哎!督军大人,我是不来不行啊!现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后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意要难做了。”吴运东苦笑着说道。

“发生什么事了?难道林辛老现在就对我们动手了?”萧明乾大吃一惊,如果现在就跟林辛老杠上,那绝对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就有可能完全化为乌有。

“那倒不是!前几天,那林辛老的拜把子三弟孙新找到我们,要我们这次给出八十万两白银的保护费,在我们的哀求下减少到六十五万两,就回去了。而且我们的保密措施也起到了作用,他们没有再做出什么动作。”

“那什么事让您如此的焦虑?”林辛老没有动作,萧明乾就放心很多了。

“哎!前段时间浙江,福建,两广多名高官向朝廷奏报东南沿海倭寇贼民骚扰地方,要求朝廷下令加强海防,严行海禁。如果朝廷核准的话,那么东南数省的水师便会移驻沿海众岛屿。到时,我们要想去往大陆行商,就要花很多的银子去打通关节,而且危险也大了很多。”吴运东苦笑着说道。

“靠,又要加严海禁了?这,这---”萧明乾都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这件事情了。

说实话,大明朝的海禁骤严,现阶段对萧明乾是有很大的坏处的,毕竟现阶段自己的盟友---东番岛的海商们的生意肯定是难做了很多。而且自己想要从大陆引入人口物质也会难上很多。

“朝廷有正式的行文吗?”萧明乾问道。

“暂时还没有,不过我收到的消息是京城那里基本上已经定下了基调,同意沿海各省所请。所以我这次来就是要通知大家立即在浙江上岸,乘着朝廷正式行文还没有下,浙江这边也没有什么太过较真的官员,赶紧把今年的货物运到岸上去。上岸了以后就好办多了,可以慢慢的卖。”

“那明年的货物呢?”萧明乾关心的问道,如果没有货物,那明年的贸易岂不是要停下。

“之前,我们因为担心会受到吴家的打压,所以已经在离吴家势力较远的江浙购进了大批的货物,足够明年跑一趟的了,现在趁着行为还未正式下来,紧急买入,勉强可以凑足两趟的货物。但是如果海禁一直这么下去,我们就非常的难做了,即使勉强的购进了货物,成本也会非常的高。”

卢运东非常的不爽大明朝的海禁。海禁,海禁!只禁百姓,不禁豪族。每次这样的海禁都是小老百姓和他们这样的没有官方根基的商人吃亏。

“既然这样,我们就在这里分开好了,将所有内地招来的人集中到我们的船上。你们带着货物在浙江上岸,嗯!我派六百护卫队员跟着你们进行护卫应该足够了,毕竟已经靠近大陆了。”既然形势已经是这样了,萧明乾也没办法。

大明朝还是很强大的,稍微跺跺脚,沿海的这些海商海盗就得被震个天翻地覆。如果大明朝的眼界在开一些,遇到倭寇海盗上岸的时候不是用这种一叶遮目似的海禁来处理事情,而是积极增强自己的海洋力量,扫平海外敌对势力,那么萧明乾也就不必做这种造反的准备了。

哎,看来要想让大明朝以后不再像抽风一样时不时的来这么一下严格的海禁,就必须让东南海域不再有这么多影响那些个豪族海商出海贸易的海盗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明朝放开对沿海的控制,让海商们能够教为自由的进行贸易。

但是要想做到这点,靠大明朝肯定是不行的,只能靠自己了。大明朝的海域安宁竟然要我这样一个注定要造大明反的人操心,可真够扯淡的!

那些大明朝的官老爷们也不想想海禁的本质:建个围墙,挡住了临近的疯狗的同时,也挡住了自己了解外面气象的视线。直到狂风暴雨将这堵围墙冲垮,并把自己的国家也个冲刷得千疮百孔。

在将运来的两万六千多人秘密运送到基隆后,萧明乾终于成功的结束了为期一个月又十天的护航里程,完成了联合护卫军的第一次初航。

“督军大人,这就是东番岛?”何耀泉震撼的看着眼前的场景。虽然一眼所及,多数地方还是莽莽深林,但是在这个被称为基隆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一片占地大概有数十平方公里的居民区。

鳞次栉比的居民区,房屋虽然都是一个模样,但是近万的一个模样的砖瓦结构的房屋非常有条理的聚集在一起,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的让人震惊的。

萧明乾看到眼前的场景也感到非常的满意。在离开之前,萧明乾便把建设基隆的任务交给了唐洪生。之前萧明乾还想把居民区的房屋都建成独立的两层小楼,但是被唐洪生,赵守富毫不犹豫的给否决了。有房子住就不错了,还小楼!难道不要钱啊!

经过五千多海商带来的大陆移民和三四千海盗俘虏的一个多月的以工代赈的努力下终于将基隆规划中的居民区给大体建成了。

“没错,这里只是刚刚开始。何先生,人是不应该被尿给憋死的,既然大明活不下去,那就走出来,外面的天地大得很,只要肯努力,就有让大家活得更好的地方。安土重迁,那根本是人们最求更幸福生活的枷锁。困字一个框,框外才有好风景啊!”萧明乾转身对旁边的何耀泉说道。

何耀泉满含深意的看着萧明乾,在上船之前,何耀泉还以为萧明乾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被有大势力的家族派出来历练。

初航 第九十二章东番岛内的发展

但是上到船上,他才从联合护卫军的战士那里打听到他只有八岁,或者说大概有九岁了的少年。当然还有那传奇般的经历:在危急中建立了一个拥有四千多队员,十数艘大船,百多门威力惊人的火炮的联合护卫军,极短时间内成为了这片海域数一数二的势力。

最关键的是,他没有那些个海盗的那种稍微有点实力便会或横行四处,或聚敛财富,或安于享受的缺点。买人,造船,建厂,开发荒地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个毫无大志的海盗会做的。

但是,何耀泉心里也有些忧虑。萧明乾所做的这些,是东番岛这个大明朝根本没有放在眼中的岛上进行的。只要不被大明朝得知,那就一切无碍。但是大明朝会一直这样无视下去嘛?

不可能!只要萧明乾的力量继续增强,那么大明朝迟早会发现的。只要一发现,那以大明朝的力量,就算是一下子无法战而胜之,慢慢磨也能把他给磨死。

“何先生是不是担心以后我会像王直那样被大明朝给消灭了?”

看着何耀泉阴晴不定的脸色,萧明乾如何能不知道何耀泉的担忧。通过这些天的接触,萧明乾发现何耀泉是个不错的谋略型人才。他甚至看到了东北这些年来,努尔哈赤势力壮大所带来的隐患。

但是他毕竟不是先知先觉的人,他看不到以后几十年的天气巨变导致的长时间的自然灾害,和由此带来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看不到后面的几年时间的朝廷震荡。在他看来,即使努尔哈赤成功的造反了,也会在大明朝强大的实力面前被再次驯服,毕竟大明朝刚刚在朝鲜将来犯的几十万日本的百战精锐给灭了大部。

“呵呵!督军大人说笑了,何某没有那个意思。”何耀泉讪笑着回答。整个人稍稍弯了弯腰,表示自己的恭敬。

“何先生不必否认,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等我出现在大明君臣的眼中的时候,有的是让他们头疼的事。那时他们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去对付我了。”

现在已经是万历四十年了,虽然具体时间萧明乾不知道,但是绝对肯定的是十年内万历皇帝就得死了。那时关外的后金,朝堂的党争,北方的民乱,以及因为党争而带来的军队的快速腐化。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会让大明朝失去对东南沿海的强大控制力。

所以萧明乾只要在十年的时间内不进入大明朝的眼界,那他就安全了。到时,萧明乾的实力也会强上太多,他也不会再惧怕大明朝,只要他不傻到立即举旗造反,就能够有很长的布置时间。

“哦!督军大人如何能如此笃定?”何耀泉疑惑的问道。

“呵呵!现在说这些还太早,我们还是先处理眼前的事情吧?毕竟现在之基石,未来之广厦。”萧明乾顾作高深的说道。

何耀泉疑惑的看了看神情笃定的萧明乾,心中相当的疑惑,但是既然萧明乾没有提出要他效力,那他也就乐得就这么下去。虽然离开了大明,成为了在大明无法立足之人,但是传统的思想,让何耀泉不想这么块的就投入到一个有谋反倾向的势力中去。毕竟他何耀泉并不是无牵无挂的人,除了女儿,大明那里还有不少的亲戚呢。

“督军大人,唐先生来了。”石元禀报道。

“太好了,有了唐先生,这里的事情就能轻松很多了。”两万六千多人的安置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没有专门的人来统筹,可是相当的混乱的。

“洪生见过督军大人,恭贺大人凯旋归来。”唐洪生一见到萧明乾便恭敬的行礼道。

“先生,不必如此多礼。这段时间东番岛的事情让先生费心了。”萧明乾赶紧把唐洪生托住。

“这是洪生该做的。”

“先生,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来自山东的何先生。何先生,这位是我的老师唐先生。”萧明乾介绍道。

“何耀泉见过唐先生!”一听对方是萧明乾的老师,何耀泉立即恭敬的行了个礼。

“何先生不必多礼,我叫唐洪生。督军大人天纵之姿,唐某实在每有教授督军大人之能力,实在汗颜啊!”唐洪生感叹的说道。

“先生就不必如此谦虚了。嗯!我们还是谈正事吧!我此番离开,东番岛内的事情是否顺利?”萧明乾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上来,毕竟他对这段时间内东番岛内的事情还是非常挂心的,之前遇到吴运东之所以没问,是因为很多的事情,吴运东并不会很清楚。

何耀泉没有想到萧明乾会当着他的面问这些问题,当场就感到有些尴尬,走也不是,留也觉得有些不妥。他心里清楚,萧明乾这是在逼着自己向他投诚呢!而唐洪生当然也看出萧明乾对这个何耀泉有招揽之意,所以也没有任何的不妥直接向萧明乾汇报这段时间的各项事务。

“督军大人离开的这段时间,依照督军大人的要求,钢铁厂再次建造了一座高炉,炼钢能力增加了一倍。若原料充足,现每天最多可炼钢铁八万斤。

两座糖厂业已建造完成,原料充足的话可年产糖七十五万斤左右。不过因为人手原因,只能先将从东番岛各地收购之甘蔗先制成原糖,现成品糖数量还不多。另外据汇集而来的信息看,东番岛内的甘蔗种植不是很多,这两座糖厂已经将今年收割的甘蔗大部分都给消耗了,还远远不足。”

“没关系,现在我们人多了。可以鼓励他们种植一定比例的甘蔗。”农产品得原材料问题只要有人有地,就不是个问题。

“另外,造船厂现已有六艘三桅大船在建,预计年前能够完工。并且在海商的帮助下又有一艘船的所需木材已经收集齐全,不过近期因为有大明要严行海禁的风声,故而以后一段时间内,造船木材的收集将会非常的困难。”唐洪生忧虑的说道。

发展 第九十三章一个国家里不应有太多的兄弟

“此次到日本,我特地收购了足够建造八艘三桅大船的木材,应该能够让我们的实力达到自保的程度。再将手中的那些福船改造一下,我们足以面对任何势力的挑战了。”

此次的海禁加严短时间内给萧明乾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但是萧明乾毕竟还能够从日本得到一些材料。不过,依靠外界毕竟不保险,所以萧明乾已经在积极的思考储备造船用木材了,虽然短时间内并不能增强他的实力,但是未来可是要面对日本,荷兰,西班牙这样的势力的。现在早做准备,总比一直受制于外界来得好。

“那还好。另外海商们这段时间内也积极的配合我们,从大明购进了大概五万石的粮食,使得我们控制区域的粮食储备更加的丰富。现我已将其全部以一两银子一石三的价格收购了下来。而且还在他们的帮助下,从大明购进了一千多头耕牛。有了这些耕牛,接下来的人口安置和恢复耕作要容易很多。”对于这些海商的积极帮忙,唐洪生也没有吝啬,以相当高的价格全部收购了进来。

“先生,这基隆港的工程进行得怎样了?”

岛内的事务,唐洪生都处理的非常好。萧明乾非常的庆幸能够得到这么一个内政型的人才。最后,他直接把话题转到了基隆港的建设中来,虽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事务还没提到,比如说医院的事情,学校的事情,但萧明乾对唐洪生非常的放心。

虽然眼前的居民区从远处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这基隆港可是萧明乾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其中可是有很多的基础设施需要建造的。

“由于时间较短,前段时间又有秋收需要人手,所以这基隆港只有居民区完成了一半,建造了九千六百来间民居和两千来间各种规格的商业铺面。另外联合护卫军的驻地也已经完成。并未港口周围也业已建造完成了十二个防卫炮台,共有火炮四十八门。

但规划中的港口和工厂区,现因为不属急需,故现除港口有简易设施外,工厂区完全没有动工。”唐洪生简单的汇报道。

“嗯!港口和工厂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非常长得建设时间。现在还不用急着去建。不过,现在有了这两万六千多人,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人来。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工程的进度应该能够加快了。”

“没错,有督军大人带回之粮食及各种物质,之后一年内,基隆港所需之各色设施将会不亚于大明的任何一个港口,甚至更佳。只是人气上,短期内恐尚无法与之相比。”唐洪生满是骄傲的说道。

“呵呵!我们也不需要在近几年内让外人知道基隆港的繁华。先将其作为联合护卫军专属的秘密基地,等将来有必要了,再向外人开放。在正式向外开放之前,所有靠近基隆的船只,不管有没有敌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一律扣押。船上人员全部控制在特定区域。”让外人知道这里如此的繁华,那还得了。现在萧明乾的力量还无法对付大明,荷兰,西班牙甚至是日本中的任何一方。所以这里只能先作为军事基地了。

“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相当的棘手。”唐洪生皱着眉头说道。

“因我等向岛内南部的扩张,无可避免的于当地番人产生了一些摩擦。众人主张通过武力将这些番人赶走。但是我没同意,这尚需督军大人定夺。”这样的民族政策,唐洪生虽然也有一定的考虑,但是最终还是要萧明乾来拿主意的。

“不,单纯的武力驱逐绝不可取,我们的目标不是眼前的这么大点地方,最终是要将整个东番岛都收入囊中的,到时还要将那些番人往哪赶。这样吧!我们召集各村的村长和海商,并邀请那些番人的头人什么的,一起来协商解决番汉之间的冲突。

嗯!不,不应该这么说。从来都不存在什么番人,他们都是华夏先民和历朝历代从大陆搬过来的先人后代,所以他们也是华夏之人。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只是不同地域的百姓之间的冲突而已。”萧明乾想了一会,坚定的说道。

唐洪生没有想到萧明乾会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就这么定了。我们可以同他们定下约定,鼓励他们同我们混居,给予他们同我们同等的权利;让他们的孩子同样拥有进入我们的学堂接受教育!只要他们同意,他们甚至有入股我们任何一个民办工厂的权利。所以,这东番岛就不要再叫东番岛了,从今天开始,就叫它台湾岛好了。”

萧明乾的这段话让唐洪生当场石化,他有些想不通,不管在哪朝哪代,对于番人都是施以压制政策的啊!而且这样的决定,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的。

“督军大人的意思是淡化岛内之原住民同我们之间的隔阂,慢慢的同化他们,使得他们彻底的融入到我们中来。”何耀泉眼露精光的说道。

“没错!先生,一个家庭如果有很多个兄弟,到最后都会生出很多的矛盾,甚至祸起萧墙。更何况是一个国家!民族分得多了,迟早会发生祸事的。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人为的分出太多的民族出来,反而是应该尽量的减少民族的数量。将那些没有自己文字甚至是自己语言的民族彻底的融入进来,这才是解决未来隐患的最佳办法。”

当然,萧明乾心中加了一句:那些同我们有明显生体容貌区别或是有较长时间的文明传承的民族不在此列。该如何对待他们,那就得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了。

“明白了,待安置了眼前的大陆之人,我便邀请当地原住民的头人,且将督军大人之意向传达与众人。”虽然有些反应不过来,但是唐洪生还是能够理解萧明乾的想法的。

“不,邀请他们,他们也不一定会来,而且也体现不出我们的诚意。这样好了,等岛内的事务稳定了,我亲自去一趟他们那里。”

发展 第九十四章宁静祥和的清晨

“不可!督军大人,那些人都是好勇斗狠之辈。其脸上多有刺纹,且稍有违背其习俗之举动,便会刀兵相见。”唐洪生听到萧明乾想要亲自去那些原住民的地方,不加考虑的提出了反对。

“这样啊!嗯,去是肯定要去的。但如果因为习俗上的误会而引起冲突也不行。这样好了,就让人收集他们的习俗,等准备好了再去,尽量不引起他们的误会。”从唐洪生的描述看来,这些原住民的社会形态还非常原始,很像是吴越地域的远古习俗。所以还是了解了他们的习俗,做好准备的好。

“岛内之事,大体如此。督军大人若无他事,洪生便去安排了。”

“有劳先生了!”

对于山东来的那两万六千多人来说,眼前的一切都像是在梦中。

数年的大灾,让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有不少人的亲人被饿死在自己的面前。他们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年景,竟然有人会大量的招人,而且还是男女不限,老幼皆可。

不少人是怀着不管怎样,总比饿死强的心态接受那些东番岛海商的招募的。当初刚上海船的时候,那些东番岛的商人对大家说到了东番岛会有一个叫督军大人的人会给大家每人五亩良田,不分男女,并且会免费提供农具和种子。

当时根本没人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但好在上了船以后,那些海商对自己这些人还不错,每天都能吃饱。虽然因为海上太过颠簸,不少人都生病了。但是在船上的大夫的医治下,只有十几个人因为实在是撑不住而死去,其他人都挺了过来。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东番岛以后,哦!不!刚才那个唐大人说这是台湾岛。到了台湾岛后,督军大人竟然立刻分给了每家每户一栋大瓦房,虽然粗糙了点,但总比茅草房要好吧。而自己所需做的仅仅是在未来一年里,在农闲的时候,为督军大人完成一些劳役。更何况,每个月,都会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