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烽火-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文程还在跪着,一脸的焦急之色。多尔衮知道范文程急急而来,一定是有什么事的,便问:“范先生,你来找本王,一定是有什么事的?是不是为张必武公布崇祯的遗诏之事而来呢?”
范文程坚定地把头一点,回答:“是的!没有错!摄政王!”范文程掏出了一封信,说:“这是洪大人所写的,里面的意见,我是非常赞成的,和我所想的是一样!”
多尔衮一听,他便把信给接过来,拆开来看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
范文程见到多尔衮看信的表情是阴晴不定的,他就为洪承畴捏把汗,可是他知道生死关头,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范文程也跪下下来,对多尔衮说:“摄政王,如今形势不利于我大清啊!必须做出改变啊!要想前进,那就必须先后退,现在的后退就是为了以后能大进一步,甚至进更多的步!”
多尔衮在沉默着,他思考着,想着洪承畴所说的,他是不是应该听从洪承畴的呢?
他又看着范文程,一声也不吭。范文程见到多尔衮的眼神之中带着柔和,他就知道此事有戏了!只要按着洪承畴所说的去办,那么满清就能把一切都给扳回来了。
“唉!”多尔衮长叹一声,说:“真是没办法啊!被逼到这种程度!哈哈!要是皇太极还活着,不!他在天上看着,他一定在笑我的!好吧!皇太极啊,你在世的时候也拿张必武没有办法,而我则能屡次三番地逼得张必武入绝境,怎么说我也比你有本事了!”
多尔衮说到这,他是充满了自豪感,说:“好吧!一切为了大清!”
范文程一听,高兴得直叩头,说:“摄政王英明!英明!”
“李自成!”多尔衮的目光南望,“李自成啊,你听到了张必武拿出崇祯的遗诏,你是不是会很恼火呢?嘻嘻!”
多尔衮所料的一点也不错!张必武公布遗诏,令得李自成大为恼火!他看着“凡驱除鞑虏,保我汉家江山者,可代大明为天下之主!”这一句,他叹气了。
李自成不由联想到了崇祯的遗诏上所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叹气了,说:“还真是像极了崇祯的作为啊!崇祯啊崇祯,你居然还留了一手!在我攻破燕京城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张必武或许是偷偷地潜入过燕京!现在想想还真有可能!就是那时张必武便逼得你写下了这份遗诏!而且在崇祯吊死的歪脖子槐树上刻的字,一定是你张必武所为吧?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都是要与朕争天下!”
此时,李自成还想起了李岩对着崇祯的尸体一直看,他一回忆起,便自语:“对!或许当时张必武就是受了李岩的指使,要不,就是两人合谋,套取崇祯的血诏!李岩当时一定是知道了血诏的内容!而且还隐藏起来了,就是让朕败于满清,然后他们大败满清,以夺取天下!一定是这样的!他们歹毒用心啊!”
李自成一想到这,怒不可遏,他一脚就踢掉了眼前的脚架,大吼起来:“张必武!我就知道你是想跟朕争天下的!朕当初就该杀了你!不然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了!还有李岩,你口口声声说是朕的忠臣,可是你干的都是些什么事!朕真想把你二人给杀了!可是现在的形势……”
李自成想到自己坐困此地,他真的是太难了,他又能怎么样啊?他与张必武必须联合,要是不联合的话,他就有被灭的可能啊。
宋献策看着李自成,他叹气了,为什么人一登上帝位,就变得与众不同呢?以前在困难中英明的李自成去哪里了?一成了大顺皇帝,怎么会变得这样小肚鸡肠啊?以前的李自成是多么地胸怀广阔啊!
如今连一点点的容人雅量都没有了吗?啊!难怪别人常说权力使人疯狂啊!
宋献策不想与张必武闹翻,怎么说,他们现在也是得靠张必武。于是宋献策便说:“皇上,就算是对张必武有再多的怨言,可是现在的形势并不容许我们与张必武闹翻啊!前段时间,他不是感谢我们,从而送了很多的财物!包括李军师也表示,他留在张必武那里全是为了能为我们牵制住清军啊!以后还是会回归大顺的!”
一说到李岩,李自成的面部更加变化无常的,对于李岩是忠心还是不忠心,他刚才认为不忠心,可现在听宋献策一说,也认为是忠心,一时之间还真拿不准了。
李自成再细想想宋献策所说完全在理啊!也是他心中所虑啊!
李自成叹气了,说:“是啊!大顺坐困孤地,就像人的手脚被缚死了,不得不依靠张必武啊!以后争天下,张必武会是朕的劲敌!小不忍则乱大谋,好!朕就暂时再宽容张必武……”说到这话的时候,李自成是极不情愿的。
“皇上!”牛金星急速而来了,李自成看着牛金星,他不知道牛金星所来何事。
牛金星带着一个使者,李自成看着那使者不知是何人,一看,有些眼熟,李自成却又想不起是谁。
从对方的施礼中可以知道对方的身份了:“臣党崇雅参见大顺皇帝陛下!”
“党崇雅?好熟悉的名字啊!好像在哪里听过,而且见过你!”李自成想了想,随之回忆起来了,毕竟李自成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
“哦!对了!你就是万历四十年的进士,后来官至户部督饷侍郎,在朕破燕京之时,你在通州被擒,后来投降了朕!现在你又做了鞑子的官啊!哼哼!按你们明臣无耻的说法,鞑子是要剿灭我,是在帮明朝报仇,所以你们投降鞑子,也是就是在为明朝尽忠啊!一个个的像孙之獬之类的人多不胜举,无耻至极!”
李自成是很鄙视地看了一眼党崇雅,没有好话。
“咣啷”身边的侍从卫都拔出了佩刀,只要有令,他们就把党崇雅给斩杀。
党崇雅的脸色难看,他确实感到羞耻,说:“当初在通州抗拒天兵,本是臣的职分所在!幸蒙陛下不杀之恩,臣求之不得!如今臣是为了报恩而来!”
“哼!”李自成冷笑一声,说:“党崇雅啊,你少骗人了!你来报我的恩?哈!你在燕京城和你的同僚少诅咒我,少骂我,我都该感谢你了!怎么?你不是参加编写了《大清律集解附例》,怎么得罪了清廷?来我这了?”
党崇雅却无奈地一笑,说:“陛下,我之所以主持,就是想把斩立决能改成斩立决和监候,只要是监候的话,就能少造些冤狱,少死些人!我知道我所做的是被你们所不耻!不过我也不想再为自己辩解什么了!我这一次真的是为报陛下之恩而来!”
李自成没好气地说:“有屁快放,有话快说!”
党崇雅实说了:“陛下,大清愿意与你交好,大清的敌人只有张必武!所以愿意把襄阳和南阳府等地都让给陛下!英亲王将会去到大同坐镇以防张必武进入晋地。”
“什么!”李自成大惊失色,他不敢相信所听到的,于是指着党崇雅再说:“你再说一遍!”党崇雅便又重复了一遍。
李自成不由是充满了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满清要让出襄阳和南阳府给他呢?
按说只要据有这些地方,他李自成死困于武昌,不能舒展,时间越久,军心越乱,要是能占据了襄阳和南阳的话,对李自成来说或许是一个能活动拳脚的好时机!
真不知道满清在打些什么主意啊?以前自己出动人马,经过几十战,连一县一地都夺不去,可现在满清就平白无故地让出来了?这不是放虎归山,反贻大患给自己吗?满清傻了?脑袋被驴给踢了?
党崇雅自然知道李自成是充满了疑惑的,便说:“大清与张必武是结有深怨。在陕州之战,多罗饶余郡王重伤而死。皇上感悲于伯王之逝,加上以摄政王为首的百官也感念劳苦功高的多罗饶余郡王为国殉难,都义愤填膺,举国上下一致认为张必武在先前屡杀皇室宗亲,与大清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必须尽全力剿灭!况且江南这一边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李自成听着党崇雅的话,他还是有些不相信,就算是有仇,也不会把地盘给让出来的。虽然党崇雅所说的困难是有的,不算他嘴里所说的是一些小麻烦而已。

第六十七章 退让襄阳以酿形势恶化

党崇雅明知李自成还处于迟疑之中,但是他得继续说下去:“我们与陛下并没有怨仇,只是受了张必武的迷惑才与大顺作战的。现在我们决定要以这些地方作为赔礼!请大王笑纳!迅速地接收,切莫让张必武给夺了去!”
李自成一听,却没有出声,他知道党崇雅嘴里所说的在江南遇见的是小麻烦,不过是好话罢了!实际上江南的反清,令得满清是焦头烂额的,不是受制于江南,满清才不会提出和好,还给予这么好的丰厚条件呢!
李自成又怎么能不心动呢?而且他知道满清在江南真的是调动了大量的军兵南下,要是让他再各路作战,满清还真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呢!
李自成便点头了,说:“哼!你们不要以为朕怕了你们!就算是阿济格在,朕的大顺军队也能将襄阳等地攻占!”
党崇雅接连点头:“是!陛下所言极是!既然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臣也要告辞了。”
李自成问了:“多尔衮怎么派你来,而不派个满臣呢?”
党崇雅回答:“摄政王说了,汉人有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我们投降过大顺皇帝,在大顺皇帝麾下为臣已达一个月了,我们也算是食了大顺的恩了,那就得回报大顺!因此,摄政王觉得有必要给投降过大顺的汉臣来给这一份好处大顺,以此来算是报恩!有恩必报,这是做人的准则!”
“啊!”李自成一听一惊,真没想到多尔衮居然是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了!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难怪自己一直都败在多尔衮的手上,一点也不冤呢!
党崇雅再向李自成作揖,一拜再拜,便说:“保重!”他便是转身而走了。
李自成转向他的文武要员问道:“大家认为党崇雅所说的值不值得信任啊?我们是不是能夺取襄京?”
诸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能先出声,他们知道这事关着大顺的生死,谁也定不了。
牛金星一锤定音:“可信!我们只须多派人去密探阿济格的消息,那就可以了!况且我们先派少量军兵去接收,真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损失也不大!”
宋献策也接口:“对!丞相所言极是!陛下可以采用!”李自成也说:“好的!其实我也认为可信!真不知多尔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哪怕他把襄京等还给了朕,朕也不会对他感恩戴德的!毕竟他们在各地制造了**,杀我子民,朕还是得找他算账的!”
还别说!阿济格真的不含乎啊,他退出了襄阳,而且是一个军兵也不剩下的退出了。刘芳亮所部迅速地占据了襄阳。
随之,阿济格军在与张必武军对峙的时候,他们也迅速地退出了南阳府,紧跟在尾巴后面的大顺军乘机攻取了南阳府,如此一来就与张必武相接壤了。
而张必武想要夺取南阳府的企图也就失效了,李自成与张必武相邻,这还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呢。
张必武一直都在纳闷,满清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让阿济格退军,把襄阳重地给让出来了?全给了李自成?按说满清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他们不应该这么做才对啊!可现在怎么做出了这样的事来呢?
哪怕江南的形势再紧张,满清也不该会如此的啊!让出军事重镇襄阳,可是给了李自成生路啊,能让张必武与他联合,满清想消灭他们是非常困难了。满清这是怎么了?
张必武真的是想不通,更让张必武惊讶的是使者来了,永历帝和绍武**同时派出了使者前来。
永历帝和绍武帝的使者都是让张必武攻击李自成,因为李自成与鞑子已达成协议,李自成将会与鞑子夹击他!
李自成得到的利益就是襄阳等地,他是贼寇,什么事也做得出来!张必武必须先发制人,以攻击李自成,那么南明的军队会向李自成发起攻击,从而消灭李自成,为崇祯报仇。
张必武只是表面上表示,他会去攻打李自成的,可是他的心却感到难受。
都什么时候了,你们两个南明皇帝能不能看清形势啊?不要再和李自成开战了,先想着怎么抗击清军,而且为被清军所**的百姓报仇,才是当务之急啊!
可惜啊!可惜!两个没有长远目光的朝廷啊!
张必武不会去听永历和绍武二帝的。现在张必武想明白了,为什么满清会让出襄阳等地给李自成,为的就是让李自成和自己打起来,从而让满清坐收渔人之利。
练同已经成为了张必武的斥侯,他把最先的消息给了张必武。
张必武一看,这是关于坤兴公主和周世显的证明,说他和坤兴公主可以证实,崇祯并没有写下过这一份血诏,张必武所持的血诏是假的。
至于张必武保护了太子和永王等,他们说是有这血诏,这是因为他们被张必武所劫持,为了保不得不为之!
张必武却是一笑,他并没有恨坤兴公主和周世显,怎么说他们被满清所挟持,他们不想出来作证也由不得他们啊!不能怪坤兴公主和周世显。虽然黄起在旁表示很不满地,认为坤兴公主和周世显太无耻。
只是张必武有一点,觉得自己在亮出血诏的时候,没有想到保护坤兴公主,当然他和坤兴公主已无瓜葛,没有想到,那也不能怪张必武的。
禤建豪最了解张必武的心,便说:“主公啊,我说一句,政治家是不能有感情的!政治家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汉高祖刘邦连老父亲和妻子都可以不要,包括追兵在后,他还亲自把自己的儿女给推下车去。由此可知,政治家是很无奈的,他必须要什么都能牺牲,必须要够残忍和残酷!”
张必武一听,在叹气,要他做到,还真是难呢!
禤建豪继续说:“李自成就是太重兄弟情了!明明天下大定了,他还重武轻文,灭不过私人的感情,没有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利益!这就是牛金星以前对他亲戚说过的,整个大顺朝廷是一个没有长远目光的政治家,就算是攻下燕京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刘宗敏的逼饷做得很过分,李自成也懂,却因是老伙计,老兄弟,便说了一句不好插手。这才败出燕京,现在被逼得险些被灭!李自成真不是一个政治家,他得不了天下也是情理之中!”
这就是无奈,争夺天下将会让霸主失去很多。一句至理名言——男人不狠,江山不稳!
张必武苦笑着点了点头,他能明白,只要你一踏上了争霸之途,就由不得你了!你想退下来,拜托!别傻了!不可能!你只能是一咕脑地走下去!哪怕是如刘邦一样地残忍,牺牲父亲、妻子、儿女!这就是要夺天下的帝王所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禤建豪说出了宽慰的话:“主公,虽然坤兴公主以前对您有恩!可是您对她做的事已是仁至义尽了!哪怕是因为血诏一事,令得坤兴公主有什么不测,您也没有什么错误!您现在是为了我们全军,为了汉人的江山,为了整个大明所有的人而奋斗,而去战斗!”
“一个女人,又能有什么不可牺牲的呢?何况她还曾经是大明的公主,她身为一国的公主,她就得有为国牺牲的觉悟!这就是你公主身份的无奈和归宿!身为一名公主,你就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绝不能只想着自己,绝不能任意妄为!”
话锋一转:“主公啊,我能断定,坤兴公主和周世显夫妇听从了多尔衮的话,出来指责你的血诏是假的!你是乱臣贼子。那么他俩的姓命就能保住了!本来主公亮出血诏,天下震动!只是多尔衮再让坤兴公主和周世显演这么一出戏就能让他们获得很好的利益了!”
“为了把戏给做得逼真,多尔衮是绝对不能杀坤兴公主和周世显,反而会更加地厚待他们,以显示他是为明朝报仇攻打李自成的正义使者形像。可以说,主公的血诏一出,反而对坤兴公主和周世显有利呢!”
“啊?”张必武便问:“此话何解?”张必武心中也是放心了,他并没有亮出血诏害死坤兴公主和周世显夫妇,反而是帮助了他们。
禤建豪回答:“既然坤兴公主和周世显能指责太子和永王是被劫持而说血诏是真的。自然也有人说坤兴公主和周世显是被劫持的。似此情况下,就会令得人们之中有人思想动摇了。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啊?毕竟自崇祯驾崩之后,也有不少的人托名崇祯的遗诏啊!会有人怀疑主公你的血诏是假的。主公亮出血诏的效果就会大大地降低了!毕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能分辨谁真谁假啊!”
张必武在颔首,他认可了这一番话,接过话来,赞道:“多尔衮真是厉害啊!他这一招,虽然不能全部化解掉我的血诏所起的作用,最起码是降低了我血诏的效果!哈哈!多尔衮啊,聪明!真聪明!”

第六十八章 江阴八十一日

张必武在赞完多尔衮后摇摇手臂,说:“好了!汉兴,我没事了!你刚才说的话,我全记在心上了!这世上还是一点,强者才能主宰一切!”
禤建豪是满意地点头了。就在这时,有人来报了郑成功收到了张必武给的信并且回信了:郑成功非常感谢张必武,要不是张必武的所作所为,他也不能摆脱困境呢。
郑成功表示,他将配合江南各地的反清军民们,他要由厦门进击,配合史可法、黄得功、张煌言等,希望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张必武一看,高兴地说:“郑成功啊郑成功,想当初我和你在虎门一同抗击荷兰,你还是记得清楚的!你果然是所有人中看得最清!最透彻的!”
张必武想到既然郑成功要出兵了,那么他也得在北方以与郑成功相呼应才行!至于永历和绍武二帝会不会怪罪他,张必武才懒得理呢!
反正手中有兵权,哪在乎你这么多啊!手中已有几万大军,你不封为侯,我也能快速地发展我的势力,我也会多封几个总兵的。
张必武见到南阳已被李自成所占,他就不能向南阳进发了,那么他现在的目标该是哪里呢?
关中?是的!关中情形吃紧。故多尔衮把豪格派来了,张献忠与豪格作战不利呢!张献忠在陕西所占的地盘,也在急速地萎缩着,很快地,他就只能是退回蜀地了。
商州!要是能攻占商洛山区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与张献忠合股,也能拉拢张献忠!
陕西之地有失,就能很好地支援江南的抗清,说不定,让清军停止在江南的**呢!
张必武并不知道他这么一做,将会令得李自成不爽呢!你一时与张献忠好,一时又与他李自成好!你让李自成怎么看待你呢?
张必武的大军出征到了商州,他先派人与张献忠取得了联系,张献忠听闻张必武出兵陕西以助他,他不知是多么地高兴呢!
而这个情况已然让清军所知晓,清军自然也布置了作战以待张必武,阿济格来到了西安,他与何洛会等亲自坐镇,他誓死地抵抗着张必武。
张必武想要向前进一步也难,退嘛又不行,最起码都要让人们知道他是在响应着江南的形势。
而此时,江南的形势已然不利!尤其是江阴城遭受到了清军二十四万的围击,其中有阿巴泰的二子博洛、敬谨亲王尼堪、恭顺王孔有德,携二百多门红夷大炮以围城不断地轰击。
江阴城内有百姓是城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七万五千余人,共计十七万人。满清调集了强大的兵力以**,就是想要告诉江南的百姓,凡是胆敢抵抗满清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如同嘉定一样,一场大**就要来临了!毕竟江阴在坚守了许久之后,已到了穷途末路。
可惜了,郑成功、张煌言等虽然是想要北上,可惜他们的兵力有限,又受到了清军的钳制,想北上也处处有障碍,无法冲破。注定无法避免一场悲剧……
江阴反抗清朝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江阴百姓原本已经投降了清朝,可是因为剃发易服令的发行,原明朝的进士方亨来到县以上任,当他来的时候,穿着的还是纱帽蓝袍,没有改换明朝的服饰。故人们都以为是明朝派来的官,哪个知道是清朝的。
常州太守宗灏派满兵四人到达江阴,以三天内剃发易服。在各个地方都能见到剃头匠在手持利器的清兵带领下,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见一个捉一个,强行头部四周剃发,留金钱鼠尾辫。
北州乡老名士等联名上书要留发,可是却遭受到了方亨的责备和大骂。为此,众人喧哗道:“你是明朝的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却来做清朝的县令,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一番话说得方亨是无言以对。一个叫做许用的诸生也慷慨陈词:“头可断,发决不可剃!”当方亨命书吏抄剃发易服令的布告时,书吏把笔扔到地上,愤慨地说:“就死也罢!”
方亨这个小人,一心只想让他的红顶子变得更红,所以他还是要严格地执行剃发易服令,不理他人的死活,而莫士英也在鼎力地相助方亨。终于是引发了众怒!
方亨的老师来贺**当县令之喜时被打死,而方亨和莫士英等下狱,这个方亨小人,还想着自己是大清的官吏,怕你们什么!你们胆敢冒险我,我就要多杀以立威,看以后谁还敢违逆我?他却不知道,他威风不了多久。
他指望的陈守备也被杀了,就算是清军兵发江阴,人们都是群情鼎沸,愿为护发而死。最后方亨和莫士英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处死。
陈明遇被推举为了首领,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强,而曾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