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位面开拓者-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路上到是捎带手地还去了依旧在持续改造大气的巨型装置那儿转了一圈,由于这玩意儿附近的重力与磁场正牌剧烈的变化中。也没敢上前,只是远远看了一眼就闪了人。
等到了北极基地之后,经过同样的流程,情况几乎相同的另一道时空门也很快被打开并且稳定了下来。同样粗大的水柱在灌满了深潭后,顺着另一条水道奔涌而去。
眼瞅着两个出水点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宁致远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免有些皱眉头。要想短时间之内将起点星的环境改造好,只有两个出水点根本不够。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不同的区域里放置大量的出水点。尽可能让海水与依旧在不断被改善着的大气发生良性的反应,等到了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执行第三阶段。
其实第三阶段要远比第二阶段简单得多,等起点星有了足够的海水之后。就会在全球栽培某种藻类。与普通藻类不同,这种藻类是专门针对起点星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之前在第一阶段的改造时,起点星地下大量的干冰被蒸发到了大气之中,再加上原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高,氧气的含量却是极低,根本无法支持人类的生存。
而藻类这种东东,却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氧气的“行家里手”。在地球上。曾经有人研究过表明,维持整个地球生态的氧气,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藻类。
再加上,为了能更加的适合起点星的环境,实验室里培育了很多种专门针对不同区域里的藻类品种。除了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之外,还有着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如果能让整个起点星,不对,应该说哪怕能让起点星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甚至是更少的区域里繁殖上这些新型的藻类,那环境、气候的改造过程将会更快更好。
等第三阶段完成之后。各种能够适应低氧环境的植物,又或者跟那些新型藻类一样,能够快速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植物就会被种植在起点星上。
只可惜,宁致远也知道眼下想这些还太早,这第二阶段什么时候能完全都还是个未知数。这个时候想得太多也只是好高骛远、镜花水月,压根就没意义。
很想起点星能早些被改造好的宁致远,自然也想多开些时空门。可问题是,时空门不像被命名为“传送阵”的传送装置,对能量一点也不“挑食”。
到目前为止,除了《美国队长》世界里宇宙立方提供的能量可以打开时空门之外,不管是燃料电池还是人造太阳、甚至是反物质能,压根就用不了。
可维持一座直径上百米的时空门,每一天所要消耗的能量都是相当恐怖的数字。就算宁致远之前几次跑《美国队长》世界里弄了不少的库存,也绝对是入不敷出。
而且,最关键的是,美国队长世界因为宁致远的介入,整个剧情走向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道。天知道再这么搞下去,会不会出现什么岔子。
别忘了,虽然因为演员的问题,这个世界跟《复仇者联盟》并非同一个位面,但两部电影却用得却是同一个世界背景。万一引来了洛基甚至是灭霸,怎么办?
别看宁致远现如今的星际作战能力也算是不弱了,对付齐塔瑞族的战斗单位绝对没问题。但从个人的能力上来说,灭霸这样的逆天存在,依旧只能仰望。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危机感,每次去《美国队长》世界时,宁致远都会带去更多更先进的能量抽取和存储装置,为得就是在出岔子之前尽可能地多库存一些。
否则,要是宇宙立方真被阿斯嘉德这种神一般的外星人给拿走,这时空门以后还要不要开了。没有了时空门,以后很多行动想实施起来可就麻烦了。
原本在去完《变形金刚》世界之后,宁致远是打算好好地给自己放个假,陪陪家人还有亲朋好友。可哪里想到,起点星第一阶段的改造工作会这么快就完成。
知道这件事情刻不容缓,并且对自己也相当重要的宁致远,开始还想着在打开时空门之后,自己也没办法于去其他位面闲逛,陪陪家人不是正好。
可看到全息投影屏幕上每时每刻都在飞快变化的能量消耗数值,知道宇宙立方的能量对自己来说终究是个限制的宁致远,心里就别提多郁闷了。
第400章 “韭菜”
“也不知道能源实验室那边,关于宇宙立方的能量应该是一种空间能量的分析到底靠谱不靠谱,要真是靠谱的话,看来去《星际之门》位面的计划得提前了。”
对于《星际之门》世界,宁致远其实早就想去了。甚至于,已经做好了将这个位面做为做为长久发展的位面之一。并且,在后期的穿越计划中还相当的重要。
这里的重要可不是指能从这个世界里得到多少高级的科技和装备,当然,这一点是必不可少得。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里的地球和宇宙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不管是《星际之门:SG…1》、《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还是离地球最远的《星际之门:宇宙》,只要能量方面没有问题,就可以做到在宇宙中任由旅游的地步。
这里的旅游可不是指从地球到火星,或者到起点星这么近。而是直接可以从银河系跨越到到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以及其他的庞大星系之中。
当然,前提是这些星系之中拥有星门网络才行。不过,以《星际之门》三部曲里所描述的剧情,古人早已经在不知道多少万年之前,就开始了在各个星系“播种”星门。
特别是第三部《星际之门:宇宙》里,同样不知道多少万年以前就发射出去的希望号飞船,更是不知道已经跑到了什么星系之中,就算是那样,却依旧能找到星门网络。
可惜。宁致远也知道,这种技术不可能,或者说短时间之内不可能用在主位面上。毕竟,与那些电影、电视位面不同,主位面的宇宙可是实实在的未知数。
宁致远可不想因为自己图懒省事。也学《星际之门》里的古人一样,弄什么“播种”船在各个星系里安放星门。到时候,要是引来什么强大的外星人那就惨了。
更别说,制造星门需要大量的硅岩金属Naquadah,可主位面里存在这玩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了充足的材料,宁致远就是想建立星门网络也是力有未逮。
不过。有了星门网络的《星际之门》世界就不同了,哪怕就算这个世界里的地球跟主位面的地球,肯定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怎么也比虚拟现实出来的场景要好。
别看宁致远表面上对地球已经兴趣不大了,可每次在异位面,特别是异位面的外星忙活时。时间一久,却依旧会在无聊的时候想念起自己的故乡。
更别说,做为老一辈的宁父宁母他们,更是有着叶落归根的传统想法。真要是让他们放弃地球,宁致远很担心时间一长,会不会让自己的父母得上“相思病”。
当然,宁致远也知道。异位面的地球毕竟不是主位面的地球。就算同样有中国、同样有江南省、同样有金陵,甚至同样有父母所在的厂子,但依旧不是自己一家的故乡。
可相比起来,怎么也比只能通过虚拟现实的手段回家看看,一觉醒来却是呆在星舰上要强多了。更别说,《星际之门》里强大的可不只是星门网络。
其他方面的高级技术就不说了,单单从星舰的规模和引擎上来谈,那直接就是一座小型城市的亚特兰蒂斯号星舰,同时还拥有着可以瞬移几百万光年的超级引擎。
这是什么概念可能有不少的朋友还弄不清楚,我们就用包括一千二百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的银河系来做例子。
吁了一口旋涡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为十万多光年,中心的厚度则大约为一万两千光年左右。也就是说,拥有超级引擎的亚特兰蒂斯号,可以瞬间跨越几十个银河系的距离。
要是能把这艘亚特兰蒂斯号给弄到手上。别说可以轻易地在《星际之门》的世界里四处逛游,哪怕就是回到了主位面,只要有足够详细的星图,想回地球同样也相当的容易。
同时,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完全就是一座小型城市的亚特兰蒂斯号星舰,其本身所原配的能源体系,同是一种被简称为ZPM的“能量电池”装置。
而这种特殊的能源,也是从平行空间或者子空间里抽取相应的能量。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宇宙立方从异空间抽取的能量很可能有类似之处。
当然,这些都只是能源实验室那边的猜测,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也只有去了《星际之门》世界里,并且得到这种ZPM能源的技术之后才能分析出来。
只可惜,《星际之门》世界里确实拥有不少的好东西。但同样的,明里暗里也有着很多的威胁。特别是,《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里喜欢“吃”人的幽灵一族。
宁致远想得到亚特兰蒂斯,就势必要去飞马星系。而战胜了古人的幽灵一族,不但拥有着从古人那里偷学来的高级技术,而且,几乎潜伏在了整个星系之中。
更别说,从《星际之门》三部曲的描述中,这个世界里的外星文明相当的发达。甚至还有着可以制造星球和星系的逆天级存在,这要是对上了,下场可不是惨剧那么简单。
幸运的话,还只是会被对方捏蚂蚁一样的捏死。不幸运的话,说不定连自己的思维,关于位面穿越的事情等等一系列内容,都会被神秘外星种族给掌握。
也正是因为顾虑到《星际之门》世界里潜在的危险性,原本早就决定要去这个位面的宁致远,甚至明明知道里面的ZPM能源对自己很重要,却依旧不敢冒进的原因所在。
可眼下,起点星的改造工作一旦停下来,虽然不至于前功尽弃,但进度方面却会受到不小的影响。而且,能彻底改造一颗类地行星,对于宁致远也非常的重要。
在其他异位面就不说了,类似地球的行星也并非没有,完全用不着这么辛苦地去改造。但在主位面这么久的时间,星际探索这一块却依旧没有生命星球的踪迹。
不过,有着基础大气、基础地质等方面条件的类地行星吁了一口了一些。数量方面虽然算不上多,但以目前探索的星域范围来说,比例却也并不小。
哪怕对于宁致远来说,完全用不着在这些确实拥有改造条件的行星上浪费时间。但能够成功将一颗行星改造成生命星球,不管从学术上、技术上还是别的层面,都意义重大。
更别说,以后在主位面进行星际旅行,总不能天天地待在星舰上。特别是以后跟随的人员多了,偶尔找颗合适的星球,休整上一段时间也很重要。
再加上,宁致远现如今的穿越计划,已经度过了通过掠夺资源和技术来增强自身实力的初期阶段,已经进入了中期的开拓阶段。
不管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是改造出适合繁衍生命的星球,看着虽然都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但对于拥有悠久生命,甚至可以长生的宁致远来说,好处却是肯定地。
在原本的计划中,月球、火星、土卫二等行星的改造工程,就跟开垦合适的土壤一样。而在这些“土壤”里孕育出来的人类新文明,就是一簇簇的“韭菜”。
当这些“韭菜”成长到了一定程度,做为种菜人的宁致远,就会出现进行收割。当然,这个时间可能会很长,但对于拥有诸多长生手段的人来说,时间却根本不是问题。
为了能让自己这个“文明收割者”的身份更加名副其实,宁致远自然不可能完全指望人类的发展,只有让原本沉寂的宇宙欣欣向荣起来,收割的“菜”才会更多。
眼瞅着事情到了这一步,原本的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宁致远却并没有急急忙忙地就往《星际之门》的世界里赶,而是在起点星又耐心地待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不光是为了临时变动的计划做了些准备工作。同时,起点星南极和北极的时空门二十四小时不停喷涌出来的海水,也终于成功地在第一环带中汇合。
第一环带,是宁致远让工程机械体在起点星的南极和北极,人工开掘出来的两条环绕着两极山脉的运河。在这条运河之中,还在不同的区域成形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湖泊。
如果从起点星南极或者北极的星球轨道上望下看,就会发现,这一大八小九个湖泊,正好均匀地分布环带状运河的前后左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以及中间这九个点上。
别看这运河的规模并不算小,但相对于整个起点星来说却依旧是微不足道。没办法,别说时空门的总共就只有两个,就是有足够的时空门,想一口吃成胖子也不现实。
先在两极形成各自的生态圈,配合正在起点星前、后、左、右四个点上的行星改造装置,对整个星球的大气和地质做出一定的改善后,再进行下一步才更合理。
而这两个星期的时间,除了为下一步的穿越计划做准备,以及关注起点星两极环带水域的问题外,宁致远到是在智脑的建议下,找到了另一条给起点星补充水源的途径。
第三卷401…450章
第401章 《星际之门:SG1》
其实在宇宙中,拥有大量水资源的并非只有地球。比如太阳系里土星的第六大卫星土卫二,就是一个被冰层覆盖的卫星,并且地质喷发的活动也表明了地表下有着大量的水。
除了土卫二之外,在小行星带上,甚至是土星环里,都有很多的陨石和小行星中含有大量的水资源。单从效率上来说,要比利用时空门从《2012》世界里“偷水”强多了。
而且,换成是以前,小行星带离起点星那么远,想采集上面的水资源就只能派出采矿驳船去人工进行开采。能量消耗方面虽然并不什么,但整个过程却是相当的麻烦。
好在,有了来自于《变形金刚》世界里御天敌的太空桥技术,想把拥有大量水资源的小行星或者大陨石给弄到起点星所在的恒星系里,明显要就容易得多了。
当然,这里的容易也是相对来说。真要做到把小行星和大陨石弄过来,不管是采用人为推进的方式,还是牵引的手段进入太空桥,都需要对目标进行一定的改造。
同时,还需要考虑在小行星和陨石被传送到起点星所在的恒星系之后,如果才能顺利地送入起点星,并且不对于星球的地形地貌造成太大损坏的问题。
而且,这个办法还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这些小行星或者陨石上的固态水、液态水中,是否含有什么对地球生命极为致命的病毒或者其他的什么东东还是未知。
所以,在成功地利用太空桥技术传送了几颗富含固态和液态水的小行星过来之后。宁致远并没有采用最省事的方法,把这些小行星直接砸进起点星。
而是安排了专门的科研部队配合着开采人员,对这些小行星的水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建造了不少水质过滤和净化的装置,再通过传送阵送回起点星。
只不过,这些水却并没有补充进南极和北极的环带运河里。而是根据智脑分析出来的结果。在起点星上最合适的几个区域里先后弄出了小型的湖泊。
甚至于,还通过人为的手段在局部区域里下了几场还算不错的雨,到是给原本荒芜的起点星带来了一些生趣。就是这雨持续的时间短了点,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好在,宁致远也知道,一次两次人工降雨确实没啥效果。但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再配合行星改造装置、人工引水工程,怎么也比等着起点星自己进化要快得多。
两个星期的时间转瞬即过,眼瞅着自己库存的宇宙立方能量一下子就被消耗了不少,虽然短时间之内还不用担心库存问题,但相对于星球改造的时间来算。却远远不够。
正好,起点星南北两极的环带运河和湖泊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水分蒸发,以及和大气、地质之间的反应。再加上,在小行星取水工程也在初期的尝试后进入了正轨。
眼瞅着起点星这边暂时不需要自己的宁致远,将时空门暂时关闭,然后换上自己的猎杀者装甲,并且启动了隐形力场。然后发动穿越能力进入到了《星际之门》的世界里。
而这一次,宁致远并没有选择最早的电影版本,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是整个《星际之门》系列美剧的起源,但就这片子本身来说价值并不算高。
所以,这一次宁致远选择的是美剧版的《星际之门:SG1》。并且为了能让自己更加的安全,利益也能最大化,直接切入到第一季第一集的00:38:06这个时间点上。
按照原剧情的发展,因为Goauld一族的系统领主阿波菲斯,带着手下战士杰发们通过被关闭的星门入侵到了地球,并掳掠走了一个美国女兵。星门计划被重新启动。
以杰克·欧尼尔上校和美女物理学家萨姆·卡特为首的SG1小队,赶到了星球Abydos与电影里留在这里生活的考古学者丹尼尔·杰克逊博士进行了汇合。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让这位很牛波依的古语言学家发现了一处隐藏在星球Abydos上的神殿,并从中发现了银河系星门网络的地图,也让SG1的剧情得以展开。
而Goauld一族。其实是一种水生寄生生物体,既能在水中生存,又能通过寄生宿主生存,原始宿主为Unas,后来选择人类,原型是条类似蛇一样的东东。
Goauld没有性别,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寿命很长,通过使用石棺更可延长寿命至上万年,有治疗宿主的能力,喜欢通过高科技冒充神仙来奴役人类。
至于战士杰发,则是Goauld在选择人类为宿主后,针对人类的基因进行了修改,去除了人类的免疫系统,制造出转基因人类,这批人不再作为奴隶和宿主,而作为战士出现。
这种基因人类一出生就开始严格的训练,青春期后则作为幼年Goauld的培育温床,这批战士对他们的主人,也就是Goauld的系统领主依赖性极强,同时也绝对的忠心。
在战场上不但因为特殊的体质以及共生体Goauld带来的强悍免疫和自愈能力,展现出了很强大的实力。而且在面对敌人时更是无所畏惧、死战不退。
电影版的《星际之门》里,地位还在Goauld系统领主之上的RA被人类给搞死之后,Goauld一族就开始为了争夺权利、地盘以及增强实力而内乱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Goauld一族的系统领主阿波菲斯,才会带着手下战士杰发,在电影版《星际之门》剧情结束的一年多之后。通过星门来到了地球。
等处于隐身状态的宁致远顺利地穿越进《星际之门:SG1》这个时间点,并出现在美女物理学家萨姆·卡特身后的阴影角落之后,一小队机械蚊就被放了出去。
也就是几个呼吸的时间,原本还站在神庙大厅里就墙壁上的星门地图是因为宇宙的膨胀导致天体远离,才没有办法使用的萨姆·卡特和丹尼尔·杰克逊就相继晕倒。
还没等有些过于疏忽大意的杰克·欧尼尔上校他们。还有Abydos星球上的土族,因此而做出有效的防备,就在机械蚊的叮咬下,也被强效麻醉剂给放倒在了地上。
在派出机械蚊虫把可能存在的外围人员也给清理掉后,宁致远这才走到晕倒的众人面前,从主位面拿来一只专门采集基因和记忆的箱式装置。
前前后后也就是几分钟的样子。以杰克·欧尼尔上校为首的三个主角就被搞定。至于剩下来的其他人,宁致远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收回机械蚊虫后就回到了主位面。
当然,这一次的穿越计划不可能这么简单就结束。只是,想要完成这个计划,光靠宁致远自己可不行。还得需要这三位主角智慧甚至是基因来帮忙。
做为考古学者丹尼尔·杰克逊博士,对古语言、古历史、古文学等方面的学识相当浑厚。可以说,有了他在,对于外星文明的研究将会容易很多。
在整部《星际之门:SG1》里,丹尼尔的战斗力不如杰克·欧尼尔上校,科学研究方面也远不如美女物理学家萨姆·卡特,却破解了诸多外星文明的谜题。
可以说。如果没了考古学者丹尼尔·杰克逊博士,SG1虽然还可能会成立,但绝对不会像原剧情里发展的那么顺利,更不会屡次带着SG1逃出生天。
美女物理学家萨姆·卡特,用聪明绝顶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各处外星文明的技术,虽然还谈不到信手拈来,但只要肯花功夫研究,很少有研究不出来的技术。
人类之所以能从原本都没办法自由地在太阳系内航行,到拥有自己的星际飞船,抛开长相很象ET里外星人的那个种族Asgard不谈。几乎全靠这位美女。
当然,后续的研发和制造等方面的工作,自然不可能都是由萨姆·卡特来完成。但是,对于外星技术的研究和掌握,却几乎没人能比得过这位美女物理学家。
相比较而言。在这三人当中,要说最没用得,就属总喜欢板着脸讲冷笑话的杰克·欧尼尔上校。可是,架不住人家的基因好。而且,运气方面也相当不错。
纵观《星际之门》三部曲里的所有角色,除了《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里的男主角薛帕德还能在古人基因上跟杰克·欧尼尔上校比一比之外,其他人都差得太远。
至于古人基因,却是使用古人控制椅、驾驶“Jumper”小飞船所必须的条件,可以说,谁体内的基因强度越高,操控起古人的设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