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确切地说,65%以上的人际交流是以非语言方式,也就是通过身
体语言来完成的。
这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难道我们每天滔滔不绝地大侃
还不如一举手一投足有用吗?”但这却是事实,是多家著名的行为
科学研究机构共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目前已是各国科研人员的
共识。
上面那个故事中,之所以新经理更让阿霞紧张,是因为原经理采
〃用的有声语言表明了其具体的心态,而新任经理采用的“身体语言”;〃
传递的信息是模糊的,才让人不知所措。
而且,跟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真实。
身体的语言与人所说的话经常是矛盾的,这个时候,身体语言往往更
加可靠。
例如:摊开手掌一般表示诚实或天真,但当不诚实者摊开手掌,
面带微笑,却说着谎话时,一些细微的地方会让他露馅,有时表现为
瞳孔收缩、眉毛上扬、嘴角肌肉不自然,都与摊开手掌和微笑表示诚
实相矛盾。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莱温斯基排闻案审理中向大陪审团提供证
词时,平均每分钟摸鼻子达26次之多,伊利诺州某研究身体语言的
精神病学家便由此得出结论:克林顿在撒谎,因为人在撒谎时,摸鼻
子的次数会陡然增多。除摸鼻子之外,人在撒谎时还有不自觉的动
作:口吃、清咳喉咙、避免凝视、眨眼、多喝水、吞唾液、咬手指等
等。
人们用身体来表达自己,是一种下意识,是一种本能。人们想要
“口是心非”容易,但想做到“身是心非”就难了。据说,公安机关
使用的测谎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现代』自理学家认为,人的面部表情不论其文化背景如何,表达的
意思都是相同的。这个观点最早是达尔文根据人类进化的起源而作出
的。
上世纪70年代,有的学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测试研究,结
果发现,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中的人,对于展示给他们的一
套面部表情照片,都能够辨认出各照片中的表情代表的情绪。所以这
些学者认为:某些刺激源和表示各种主要情绪的代表性面部表情之
间,由天生的脑神经系统面连接。这些面部表情包括:兴趣、愉快、
惊奇、恐惧、愤怒、悲痛、厌烦、仇视、羞耻等。
正因如此,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根据别人的身体语言来推测他的心
理。
“他今天看起来垂头丧气,连胡子都没刮,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
〃了?〃
“她说话好唠,还搔首弄姿,让人浑身不自在。”
“开会时老板一直看着我,对我点头微笑,一定是觉得我表现很
好。”
用身体来表达自己,是一种本能。而通过身体语言了解他人也是
一种本能,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学习得到的“直觉”。我们谈
某人“直觉”如何时,其实是指他解读他人非语言暗示的能力。比如
在报告会上,如果台下听从聋拉着脑袋,双臂交叉在胸前的话,台上
讲演人的“直觉”就会告诉自己,他的讲话没有打动听众,必须换一
个说法才能吸引听众。
那么身体语言和人的内心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呢?它们分别有如下
对应关系。
开放与接纳:咧着嘴笑.手掌打开;双眼平视。
配合:谈话时,身体前倾,坐在椅子边缘.全身放松、双手打开.
解开外套纽扣.手托着脸。
自信:抬高下巴;坐时上半身前倾.站立时抬头挺胸、双手背在
身后.手放在口袋时露出大拇指.掌心相对、手指合起来呈尖塔状.
翻动外套领子。
紧张:吹口哨;抽烟;坐立不安;以手掩口,使劲拉耳朵.绞扭
双手;把钱、钥匙弄得叮当响。
缺乏安全感:捏弄自己的皮肤;咬笔杆.两个拇指交互绕动;啃
指甲。
挫折:呼吸急促;紧握双手不放;拨头发;抚摸后颈;握拳;绞
扭双手;用食指点物。
防卫:双臂交叉于胸前.偷瞄、侧视.摸鼻子;揉眼睛;笑时紧
闭双唇.紧缩下巴.说话时眼睛看地上;瞪视,双手紧握.说话时指
着对方。握拳作手势;抚摸后颈,摩拳擦掌.双手交握放在后脑勺,
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身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表达的意思很
不同,有的甚至相反。比如到文化背景不同的地方去,使用手势就要
慎重。
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会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自己,使我们的人
际交往更加顺利。
一对小夫妻为了周末回他家还是去她家看望父母的事争执了大半
天。最后两个人越吵越凶,盛怒之中,他摔掉了一个茶杯,还差点撕
碎了两人的结婚照。然而,当她趴在床上伤心地抽泣,甚至准备收拾
东西搬到宾馆去住时,他走进来,拉拉她的手。她要收拾东西,他拦
住她,实在拦不住,他就干脆抱紧她,她对他的胸口花拳绣腿般一阵
猛打,他故意挺直胸膛,让她使劲地敲打。他虽然没有开口承认他错
了,但为此受她的“虐待”,就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这大概是
不爱认错、死要面子的男士常用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以往使用身体语言是否有效,是
否自然,是否使人产生过误解。
有的性格开朗的女孩,在和异性交往中总是表现得很亲近,容易
令人想人非非。小张就遇到一个这样的女孩,结果害得小张陷人单相
思,烦恼不堪,而实际上,女孩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对于小
张而言,他应该增强对别人的身体语言的理解能力,避免产生误解:
而那个女孩则应该自省,自己是否总是使人产生误解,如果是,则应
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注意自省,可能很危险。
身体语言的使用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角色以及生活情境相适应。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个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职。在面试时,这位
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学生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还不时地
摇动。如果在家里,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姿势,而在面试的情境中,
则很不合适。结果,负责面试的人连半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客气地
说:“回去等消息吧。”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
作机会。
我们还要注意改变不良的身体语言,也就是消除无助于沟通反
而使沟通效率下降的不良的身体语言习惯。有人在与人谈话时,常
有梳理头发,打响指等习惯,有的人还有掏耳朵、挖鼻孔的小动作,
这些都会给人家留下不好的印象,有时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同
时,这些无意义的身体语言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会影响沟通的效
果。
·真诚是一种美德,而言行一致则是真诚的体现。口头语言与身
体语言不一致,会使人觉得你很虚伪,就如口说留客,身体语言已
经送客一样。所以要记住,你什么也掩藏不了,你的身体已说明了
一切。
19“美”与“好”的关系
为什么漂亮的容貌能给人好印象
在古代希腊的传说和诗歌中,写到雅典执政官审判艺妓弗丽娜罪
行的场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当弗丽娜被长衣蒙着带进大厅时,激愤的人群大嚷大叫:“处死
她{处死她{”严厉的法官已决定判她死刑。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弗丽娜的辩护人基彼里德从她身上取下了紫红色的长衣。法官和激愤
的人群蓦地惊呆了,在他们的眼前,是一位美妙绝伦的艺妓。于是:
神圣的形体发射出静谧清丽的光彩,
人群,一刹那前还在怒吼:
〃“将这高傲的艺妓处死!〃
倏忽间,全都哑口无言,
沉醉于阿佛罗狄式的庙宇。
弗丽娜的美貌,竟产生如此大的力量,它不但改变人的思维,使
铁石心肠软化,而且还使人们超越了传统的准则,作出出乎意料的决
定。
再看一个相反的例子。《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才能杰
出的庞统去拜遏孙权,意欲效力于东吴。但孙权一看到庞统相貌丑
陋,心中先既有了三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
位广纳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旷世奇才庞统拒之门
外,即使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在社
会生活中,美丽的确是一张特别的通行证,往往使人在社会交往中通
行无阻。
外貌美很容易产生好的印象,而外貌对于第一印象的建立尤其重
要。大多数人在念念有词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同时,
还是经常被外貌所“俘虏”,难以抵抗外貌的微妙作用。因此,现代
生活的一些妙龄女郎,在不满意自己天生的外貌后,纷拥而至“后夭
的加工场”进行整容。
生活中如此,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家在实验室里也证明了外貌的
“力量”。狄思、沃尔斯特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外表看来吸引人与
不吸引人的小孩相片,呈现给一些女大学生,告诉她们相片中的小
孩把一只小猫的尾巴弄断了,然后让她们描述她们对相片中小孩的
印象。结果对长得不漂亮的小孩,她们倾向于认为小孩是适应不良、心
理上有异常.对长得漂亮的小孩她们觉得该小孩仅仅是开了个玩笑面
已。这种截然相反的判断正反映出她们有一种“美即是好”的心理倾
向。
兰德和赛格尔也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被试阅读附有作者照
片的一些文章。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
水乎低。所有的照片的漂亮程度不是与文章质量的高低一一对应的。
结果发现,这些被试不是按“质”评分,而是按“貌”评分,他们对
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高,对不漂亮作者的文章评价低。
那么,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
外貌的影响呢?这是因为:(1)我们对漂亮的人看着就舒服,就使人沉
缅于美的满足之中。(2)我们有个老框框,总是认为漂亮的人还有其他
方面的好的属性。(2)我们从各方面学到,漂亮的人才值得爱。不论电
影或电视中,被爱的人总是漂亮的人,因此,容貌就起了爱的反应线
索的作用。(4)同漂亮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有一种沽光心理,在别人面
前就显得荣耀和光彩,有时候只因有一个漂亮的异性在身边,一个人
就受到别人的积极的评价。
确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喜欢美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的顿
向。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美的需求置于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认为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需要。也许因此,人们才毫不掩饰地表现
出爱美的心愿。一个不谙人事的小孩,当他被人夸奖长得漂亮时,也
会露出甜美的天真的微笑;一个连衣服还不会自己穿的小姑娘,她也
会向妈妈嚷嚷要穿漂亮的小花裙,要扎漂亮的蝴蝶结。
研究者观察电影院、洒吧利社交场合的一对对情侣,发现情侣通
常情况在相貌上是般配的。漂亮的男人和女人常常成双成对,相貌平
平的男女也会组成一双。而且,两个人在相貌上越匹配,其关系也似
乎越密切。一次用观察法所做的研究发现,60%相配的情侣有过亲密
触摸,不相配的情侣中只有22%的人进行过亲密的触摸。匹配的一对
也更可能长期地呆在一起。在许多国家,研究者发现匹配的情侣更容
易结婚并使婚姻保持下来。
当两个人不般配时,丑的一方通常要做出额外的贡献来补偿相貌
上的不足,比如更加富有,更加痴情,更有威信和声望等。也就是说,
长相欠缺的一方要增加其他的分量来使双方的关系平衡。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男人同漂亮的女人在一起时会更加赢得他人
的注意。研究者向调查对象出示了一个人的3种照片,即单身照、和
一位漂亮女人的合影照以及与一位相貌平平女人的合影照。人们对他
同漂亮女人在一起时的评价最高。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常常把美和好联系在一起。在许多语言里,
如德语、西班牙语和匈牙利语等,“美”和“好”常常融人一个词。在
心理上,人们也倾向于认为“美即是好”。在一次调查中,人们预测
长的好的人们会有更幸福的婚姻和更好的工作,实际上对他们的评价
只有一项较低,即做父母的能力。
美能改变漂亮的人的生活。母亲们更多地搂抱那些漂亮的婴儿,
并低声地对着她们说话,在家中父母们也很少惩罚她们。漂亮的女孩
子在学校运动场上受到更多欢迎。当然美对社交技能的影响会更大,
学者们注意到美能给人带来声望,因此人们发现同有魅力的人交朋友
很有价值。教师会给长相好看的学生打更高的分。
长相好看的人比相貌平平的人挣的钱更多,拥有的工作更让人羡
慕,而相貌平平的人比相貌丑陋的人又会好一些。实际上,对加拿大
人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好看的人比丑陋的人挣的钱要多75%。同样的
背景下对管理职位的申请,漂亮申请者比相貌平平的申请者赢得的职
位级别要高。
相貌好看的人做违法犯纪的事也更容易成功。作为成年人,相貌
堂堂能更轻松地混在顾客群中在商店扒窃,因为目击者很少去揭发他
们。而且当他们来到法官面前时,这种好处仍会存在。
研究显示漂亮的人更善于社交,适应性更强,更少有害羞感和社
交忧虑。他们也更少有孤独的经历,并有更多关于两性关系的经历。
但是美貌无论有多大的影响力,却不一定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我
们常说,一个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从长远
来看,容貌的吸引力终归要让位于内在的吸引力。
在一个研究中,实验者一连四天将人们聚在一起,每次聚一个小
时。
第一天,研究人员认为接受实验者对于美的评判有32%来自外
貌,20%仍来自对内在的了解。评价的人比较客观。
第二天,情况改变了,评判中的23%来自客观的印象,而33%
来自评价者的主观意识。
第三天,这一比率为26/34,而第四天,也就是最后一天,则是
23/48。
对别人的评价逐渐变得主观,而评价者自己的意见也越来越不一
样。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我们所喜欢的人在我们眼中要好看一些,仿
佛我们的意识在知不觉地改变了他们的面貌。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没有多少人会爱上一张纯粹的漂亮脸蛋。
1993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大卫·里克思和沃克·特里根让长得一模
一样的双胞胎的未婚妻来评价另外一个孪生子。虽然39%的人说他们
与另外一个孪生子长得很像,30%的人却认为他们不像。只有10%
的人说他们“可能会爱上”另外一个孪生子一一13%的准丈夫和7%
的准妻子。这个结果显示这些双胞胎之间除了外貌之外没有什么相同
无论男女,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配偶的亲切和善要比相貌重要
得多。因此,爱和感觉被爱能够凭空造出美来。当罗切斯特半开玩笑
地要求简·爱给他一种药水,使他变成一位英俊潇洒的男人时,她回
答说:“那不是魔法所能办到的,先生。”而她又在心中加了一句:“所
需要的只是充满爱意的眼神。”
20个人空间理论:
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
请想像这样的场景:下班后,你感到特别疲倦。在公交车站等
车时,你特别盼望上车后能有个位子坐一坐。车来了,幸运的你一
上车就看到有空位子,只是都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而且,在第一
和第五个位子上已经有两个陌生人坐好了。那么,通常情况下,你
会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呢,是的,你会选择坐在第三个位子上。你
的选择有没有普遍性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使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呢?
再想像一下,会场中有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10号位
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这时,你走进了会场,你与这两个人互
不相识,你最有可能选择第几个位子坐下呢?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实验
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一般会选择8号位子,
而走进会场的第四个陌生人一般选择3号或4号位。在这里,这些参
加实验的被试都是彼此不相识的,为什么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会做出
几乎相同的选择呢?
心理学家发现,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位子时一般遵循这样的
法则:既不会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而任由其他许多空位子
空着;但同时,也不会坐的离那个陌生人太远。如果你真的紧紧地
挨着陌生人坐下,人家就会变的十分不安,有可能把身子移向另一
边,甚至很有可能索性换一个位子坐:而你也极有可能会觉的很不
自在。反过来,如果你选择了离那个陌生人很远的位子坐下来,你
又有可能会无声地伤害了人家,给人以自己有地方不对劲,遭到了
嫌弃的感觉。所以,我们通常选择既能给人留有一定空间,又不会
对人家造成无声伤害的位子。这就是“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的
原则”。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假设你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没
有什么人,这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坐在了紧靠你身边的位子,你会觉
得这个人有点奇怪。明明有那么多的空位子,干吗非要坐在我的身边
呢?你一下子觉得别扭起来,不能再像刚才那样专心地看书了,甚至
你的防御系统也不由自主地启动了,干脆你就换了一个座位。
每个人习惯的生活空间,如座位、床位、办公桌……不喜欢别人
侵占,即使朋友去坐(占),潜意识里也感觉别扭。在公共汽车上,人
们也都喜欢一个人独占两个人的座位;看电影、看戏时人们不得已地
坐在互相紧挨着的座位上,若空座位很多,人们宁肯到较偏的座位上
就坐,而不愿坐到中间与别人紧挨一起。
美国西北大学霍尔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人们交往的“人际空
间”结论。霍尔指出1英尺半(45。72厘米)的接触,是角力、调情
或亲昵的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互相传递的信息,就不仅仅是靠
语言,而且靠接触、微笑、身体的热度,每人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的
快慢、皮肤肌理及颜色的变化。
1英尺半到2英尺(60。96厘米)是私人的空间距离。它相当于
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中的个人企图维护的私人空间的大小。妻子可以
自由自在地呆在丈夫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女人试图这样做,她就会
大发雷霆。
远而言之,私人空间距离可延长到2英尺到4英尺(121。92厘
米),基本上与人臂等长。这个距离讨论个人问题是合适的。
4英尺到7英尺(213。36厘米),是社会的距离。在办公室里,一
起工作的人们总是保持这种距离进行交谈。社会距离可延长到12英
尺(365。76厘米),一般正式会谈就保持这个距离。有趣的是,重要
人物的桌子都被制作得非常大,足以使别人和他谈话时保持上述距
离。
12英尺以上是公共距离,它对讲演者与听众人们之间极为生硬的
谈话是适用的。
可见,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个人空间。这个个人空间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侵犯的,但又不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关于个人空间有着许多有趣的研究。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对站的远近有不同的偏好:南欧人比中欧人和北欧人彼此
靠的近,犹太人比法国人、北美人靠的近。心理学家萨勒幽默地说:
一位习惯于近距离的阿拉伯人若跟在一个习惯于远距离的英国人后面
走。他们会像拉风琴一样,一前一后忽近忽远地展开“拉锯战”。英
国人往前赶,力图摆脱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则往前追,当接近英国人
时,英国人一回头看阿拉伯人临近了,又赶忙快走……
一般来说,英国人和瑞典人相互间站的较远;希腊、意大利等南
欧人,相互间站的较近;南美洲人、巴基斯坦人和阿拉伯人相互间站
的最近。巴基斯坦人说远距离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而美国人则说近
距离使他们感到别扭。可见各民族的领域感大小各不相同。
我们到上海,总会听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人在拥挤的公交车
上吵架。这是因为上海人口密度大,人的空间小,领域效应迫使她们
要宣泄,于是就易发火。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女人比男人相互间站的更近
些。在马路上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女性手牵着手走路,不论是两位女性
自己,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觉得很正常,也很自然。她们甚至
可以在等汽车时相拥在一起,抵御风寒,行人也不觉得奇怪。但如果
是这样的两个男人在勾肩搭背,就会引起行人的注意和嘲笑,当然他
们自己也会不舒服。
除了种族和性别在个人空间使用上有差异之外,还有一些本质上
的差异是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人们越亲密,越友好,
他们就站的越近;而陌生人有可能站的较远一些。但如果一个人想和
你交朋友,他也会在谈话时离你近一些。而如果你讨厌他的话,你很
有可能会无意识地向后挪一挪。虽然很少有人会注意个人空间问题,
但你可以通过站的近还是远来判断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或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