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求职,从大一开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这种压力而言,求职的难度实在不值一提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揠苗岂能助长(2)
当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堵墙,我们可以选择破墙而过,也可以选择绕墙而过。但是,为了逃避一堵墙而决定冲破另一堵更厚更结实的墙,这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是胆魄;因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那是睿智。但是,知山有虎而入狼群,那又算什么呢?
如果创业不过是逃避就业的一个借口,那无异于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第二:无知者无畏。
近年来,我陆续接触了全国多个地方的大学生创业者,有些刚毕业离校,有些还是在校学生。在他们身上大抵有些相同的特质,比如非常自信、富有激情、志向远大、在某些方面能力过人。然而,这些人往往会犯同一个错误: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他们满怀激情地去创业,坚信自己的项目会前途无量,可当我了解了他们的创业思路及各方面的资源以后,总感觉他们就像是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出路没有。他们之所以选择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创业缺乏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去浙江大学做讲座的时候,有学生得知我对移动通信增值服务行业比较熟悉,便找机会拿了他们团队的创业计划书给我看。说是创业计划书,其实他们早已付诸实施了,产品开发已经完成大半,前期资金也已花掉不少。凑巧得很,他们那个项目正好是我们公司曾经关注过的。曾有几家实力很强的同行业公司尝试过那个项目,但是因为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先后放弃了,我们公司也就没再涉足。当那几个学生眉飞色舞地跟我阐述着他们的创业蓝图,我打断了他们的话,问道:“你们评估过这个项目的风险吗?陆续有几家大公司尝试过这个项目,但是都失败了,你们了解过吗?”他们似乎感到无比吃惊,简直不敢相信这么“新颖”的创意竟然有人尝试过,更加不敢相信这么“实用”的技术和产品竟然不受市场欢迎甚至被政策性叫停。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遇,我在长沙认识了一位刚毕业的校友。这位校友是个挺有生意头脑的人,读书的时候就做过一些产品的校园代理,带领一个团队在宿舍楼里推销,据说还赚了点钱。毕业以后,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市场机遇,便从亲戚那里借来十万块钱注册了公司、租用了办公场地准备创业。他准备建一个类似于B2C的区域性网站,为长沙定王台书市的书商有偿发布图书信息,读者可以在他的网站上在线购书,或者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以后直接去书店购买,节省了逛书店时选书、找书的时间。我没有对他这个项目做任何倾向性的评论,而是带他去见了我的几个书商朋友。我那几个朋友都算是资深的书商了,他们一听完这个网站的构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项目不可行的各种理由。我那个校友原本准备把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再去说服这些客户的,没想到产品才开发到一半,客户就给他泼了一大盆冰水,从头凉到了脚跟。
创业需要有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所以,创业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团队,资金,项目。很多大学生创业者还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项目,对于已有的人力与财力资源是否能做好这个项目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创业,失败率自然会非常高。上海曾举行过一次创业大奖赛,获奖的二十多名大学生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中国女大学生创业第一人”、原华中理工大学学生李玲玲凭借其发明专利得到10万元的创业风险金,并成立天行健公司。可从股权的纠纷到融资渠道和产品开发的分歧,李玲玲和投资公司最终合作破裂,公司也宣告破产。其实,稍微有点儿商业常识的人都不难知道,10万元的风险投资怎么可能支撑起一家科技公司?事实上,李玲玲用这10万元租了办公场地、购买了办公设备以后就所剩无几了。投资方不过是花10万块钱利用李玲玲来炒作自己而已。

揠苗岂能助长(3)
上海市创业教育培训中心校长徐本亮指出,资金瓶颈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障碍。华东师范大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的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创业的大学生常常觉得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难。但是,在我看来,大学生创业者最缺乏的绝对不是资金。他们可能拥有很不错的专利技术,也获得了数目不菲的风险投资,但能够成功的仍然寥寥无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缺乏财务、法律、市场运作等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清华大学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并以此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250万元的风险投资。然而,公司最终因为无法继续经营而被迫将其技术卖给了澳柯玛集团。华南师范大学学美术的几个同学曾成立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专为一些公司绘图、设计图册封面、产品商标,包括做一些活动策划。但由于管理比较混乱,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开张不到3个月便关门大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杨俊杰也曾尝试组建一支演出队伍,主要是为一些公司庆典搞活动和新产品上市做品牌推广秀,一手包办乐队、司仪、舞蹈、音响和灯光。昙花一现以后,杨俊杰的演出队伍很快就被经验丰富的同行所挤垮,从众多的“街秀”中销声匿迹了。
在某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有个团队的创业方案获得了金奖。根据他们的方案,公司注册资本金只需要400万元,这包括了请刘翔做形象代言人的费用和媒体的广告投放费用。当评委在答辩的环节中就此提出质疑的时候,创业团队的人惟有闪烁其词。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做具体的财务预算,只是想当然地“以为”加“估计”。如果这样的方案都能获得金奖,“挑战杯”还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又凭什么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第三,可怕的“羊群效应”。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既然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这则幽默堪称“羊群效应”的经典案例。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在某个地方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其他的羊便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选择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往往并不是因为自己认为值得去做,而仅仅是因为他看到别人也在这么做。
很多毅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对创业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客观上也不具备创业的各种条件,但是看到媒体报道某个“创业明星”的光辉事迹以后,立马蠢蠢欲动起来。如果他们身边有比较多的人对创业感兴趣,那就更加容易形成一个百舸争流的气氛。“挑战杯”便是一个明证。如果某所高校对“挑战杯”比较重视,又曾有过学生获奖的光辉事迹,那这所学校十之*会成为一片“创业热土”。我曾在好几所高校见识过非就餐时间里一群又一群大学生围坐在食堂的餐桌上热火朝天地讨论“挑战杯”参赛作品的盛况。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揠苗岂能助长(4)
当创业成为了一种跟风一种时尚,结局将是非常可怕的。成功往往难以复制,因为经历是无法复制的。号称“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的唐骏写了本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觉得这个书名是很有问题的。人类是从猿进化来的,可如今动物园里的猴子永远不可能进化成人了,因为它们不再拥有当年类人猿进化为人的时空环境。环境不可复制,经历也就不可复制。所以,当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宣传或者制造出一些光鲜的“创业明星”,很可能一些激情澎湃的创业者正在被误导。他们误以为可以通过复制那些成功者的经历进而复制他们的成功,于是学着他们去冒险,学着他们去创业。殊不知有很多人架着云梯爬到高处以后就会把云梯藏起来,当别人问他是如何登上去的,他会不假思索地说:“我是飞上来的!”
江南春是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据说他大学还未毕业时就已赚到千万资产,一向被视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代表。然而,他却并不鼓励大学生急于创业。“大学生创业前一定要充分积累管理经验,体验创业过程。一出校门就创业的成功率极低。”江南春表示,自己创业成功只是一个特例,而且他成功创办分众传媒时,已经在广告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年之久,积累了大量的从业经历及管理经验。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丁磊也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很反对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创业,有时是退学创业的学生,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目前的环境很艰难,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你凭什么能成功?很多大学生说,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你更应该学会如何建立自己事业的保护壁垒。否则的话,你的竞争对手很容易超越你,击败你,因为他们比你更有资本。而且,我认为,当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具备一毕业就创业的条件,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大学生需要先积累经验,成功的机会才会多。”
每个成功者固然有其优秀的品质值得后来者学习,然而,对品质和精神的学习不等于对经历的简单模仿。一只山羊在某个地方吃到了鲜美的嫩草之后,不等于别的山羊跑过去照样能够饱吃一顿;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成功地创办了自己的事业,不等于别的大学生也能通过同样的方式获得成功。
第四,画饼何以充饥。
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税费减免等诸多方面。比如,*发布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明文规定:“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国家工商总局规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一年内免交五种行政费用;上海市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
按理来说,这些优惠措施或多或少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便利,然而,这种理论上便利在现实当中却往往变得微乎其微。首先,政府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的扶持是非常有限的。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的额度一般就是几万元,用这笔资金开一个小杂货店或许还勉强凑合,若真要一本正经地创业,实在是杯水车薪。比如,根据济南市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申请担保贷款的上限为3万元。3万元又能干什么呢?租一间狭小的办公室、买几台办公用的电脑或许就花完了。

揠苗岂能助长(5)
其次,繁琐的申请程序和五花八门的门槛足以让大多数想创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2004年,武汉市设立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纳入武汉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该项贷款每年贷款额度为200万元,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可申请不超过2万元,对高校毕业生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项目申请5万元的贷款,贷款时间不超过3年。在这三年内,免除利息。条件相当优惠,可是应者寥寥。三年中仅有10名学生提出申请,银行最终也只贷出5笔。为什么如此冷清呢?因为门槛太高了——申请人必须是武汉市户口,而且仅限7个中心城区,郊区或外地户口的学生不行;申请人必须寻找两名大型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人员担任风险担保人。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校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凭《陕西省城镇失业人员证》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并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劳动保障人员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告诉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如此繁琐的程序去申请贷款,还不如告诉他们每人获赠了一块金砖,不过被存放在冥王星上,需要自己去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的各项优惠措施多少有点儿画饼充饥的味道,就跟我们平常说的“我在精神上支持你”差不多。政府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这些优惠措施如果能够落实,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固然也是有利的,但是,大学生创业者如果太把这些优惠措施当回事,以为这就足以解决创业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套用香港一位明星的说法,那实在是“很傻很天真”了。
第五,草鸡焉能成凤凰。
西安的一位读者曾给我发来邮件,很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的创业历程——读书的时候先后推销过图书、手机充值卡;通过派发传单等方式参与了一些公司在校园里的商业推广活动;和同学合伙开过一家小餐馆;毕业以后,他和几个老乡组建了一个团队,负责去老家为西安地区的民办高校招生。他们基本上是零投资,也没有注册公司,更谈不上公司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他在来信中豪情满怀地表示:“我们公司将打造成西安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招生服务机构。”
这样的来信实在让我哭笑不得。如果说推销电话卡、派发传单之类的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也能算是创业,那一个农妇提着自家的鸡蛋跑到集市上成功卖出,是不是也成为了伟大的企业家?
事实上,由于资金、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创业很难进入门槛较高的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他们的视野和能力往往被局限在很有限的低端领域,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也谈不上学以致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打字复印社、影碟租售店、东北饺子馆,或者是在淘宝、易趣等C2C网站注册一家网上商店卖些小商品,就美其名曰“创业者”了。
小生意往往蕴含着大智慧,所以,通过做一些低端生意来锻炼、提高自己,对日后的创业多少能够起到练兵的作用。但是,如果大学生把经营一些低端生意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那就非常危险了,他们不但失去了在更高的平台上锻炼的机会,而且很可能在经营低端生意的过程中成为可悲的仲永。

揠苗岂能助长(6)
我一个朋友在大学毕业前曾和一个同学合伙开了家打字复印社。当时他们那儿打印一张A4纸的行情价是1元,而他们破天荒地把价格降到了元。于是,几乎全校所有的毕业生都去他们那儿打印毕业论文和求职材料了,他们借用来的那间原本闲置的宿舍顿时成为了全校人气最旺的地方。两三个月下来,他们俩竟然赚了十来万。毕业以后,我这朋友被深圳一家IT企业聘用,而他那位合伙人因为求职不太顺利,索性放弃了就业的念头,继续在学校附近做生意。好几年过去了,如今我这位朋友拥有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年营业额近千万;他那位昔日的合伙人却依然在母校的围墙外面经营着一家招待所,据说还准备多元化经营:售卖成人用品,开设情侣澡堂,开一家以无痛人流为主业的诊所……
单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后者似乎也能算是成功。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不甘平凡的创业者来说,如果能够在这两者当中进行选择,他无疑会选择成为前者。小鸡永远不能成长为凤凰,急功近利、选择过于低端的切入点开始创业的人也就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蛰伏者生存
小林是我一个朋友的亲戚,毕业后在深圳找了几个月的工作,终于进入了一家家电行业的上市公司担任市场专员,负责几个地区的渠道维护。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份工作,而且是份不错的工作,加上小林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大学四年浑浑噩噩过来的,一无所长,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上班的时候勤勤恳恳、谨小慎微,下班后还要带很多资料回家学习。几个月下来,小林不但有了漂亮的工作业绩,还与同事们建立起了和睦融洽的关系。可是,伴随着原来的上司被调走,一位新的上司走马上任,一切都变了。不知道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缘故,还是因为这个新上司原本就脾气不好、心胸狭窄,总之,一连串的事情让小林很是难受。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被骂个狗血淋头,而且出差补贴大幅减少了,酒店住宿标准也降低了,各种切身利益都受到了损害。部门的好几个人忍无可忍,相继辞职了,也包括小林。我朋友就此事征求过我的意见,我让他尽量说服小林不要拿辞职来赌气,可是,我朋友的劝说无济于事。
三年以后,我在朋友家见到了小林。此时的他仍然一事无成,在一家软件公司做销售,因为业绩并不好,每个月都只能拿到少得可怜的一点底薪,随时可能被公司辞退。此前他相继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和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做过,先是因为老板多疑而辞职,后来又因为金融风暴期间公司降低了提成的点数而炒了老板的鱿鱼。我问他:“后悔从最初那家家电企业辞职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不后悔。让我在那样一个变态的上司手下任劳任怨、卑躬屈膝地工作,我做不到。”我接着问道:“你辞职的时候,整个部门的人都走了吗?有没有留下来的?留下来的人现在怎么样了?”他说:“有两个人留了下来,现在混得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辞职后没再和他们联系。”正好我有原来的同事跳槽到了那家公司,我便通过这个人去打听了一番。三年前的那个新上司已经辞职了,留下来的两个人当中的一个已经接替了他的位置,另一个人也早已成为了骨干,前不久跳槽到佛山一家同行业公司当大区经理去了。 。。

揠苗岂能助长(7)
从同一个起点上起跑的几个人,经过短短的三年,就已经拉开了如此大的距离。有些成为了行业精英,有些却在失业的边缘徘徊。这是多么残忍的反差!在这种残忍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字:蛰伏。之所以会有如此悬殊的落差,归根结底是因为有些人具备蛰伏的勇气和毅力,而有些人却没有。如果小林当初不那么意气用事,可以隐忍一些、理智一些,好好利用公司的平台积累自己的资源,又怎会三年下来还一无所有?做错事情以后被上司骂一顿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挨骂以后吸取教训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了。出差补贴减少了又有什么关系?酒店住宿标准降低了又有什么关系?如果工作是为了长远的事业,又何必在乎那几十几百的补贴?既然读书的时候好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宿舍里都过来了,出差的时候又何必非要住在星级酒店里?
按理来说,大学生是处于蛰伏期的,可事实上他们却并不需要保持蛰伏的姿态,而可以尽情地锋芒毕露快意恩仇。如果哪位同学看不顺眼,完全可以把他当成透明的;如果哪位老师不讨人喜欢,要么上课上到一半就昂首挺胸拂袖而去,要么就逃课,从开学逃到期末。可是,毕业以后在用人单位所要面临的人和事却截然不同。有些事你不想去做却偏偏要去做,因为不做这些不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有条件去做喜欢的事情;有些人你不想面对却偏偏要在他面前毕恭毕敬,因为你必须工作,而这个不想面对的人却偏偏是工作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工作并不是为了他的上司和老板,而是为了他自己。就算可以跟老板过意不去,也一定不能跟自己的工作过意不去。
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的资源其实是非常稀缺的,比如说一个晋升的机会只能给一个人,而获得这个机会的人却未必就是最合适的。很多人自认为能力最出众、最应该得到晋升,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成为他的上司、拿着比他更高的薪水。在这种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愤愤不平,一气之下给老板递上辞职报告。炒老板的鱿鱼或许有着美妙的*,“轻轻地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简直酷毙了。可是,*过后却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既然如此,何不蛰伏起来等待机会呢?公司的每一项人事安排都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公司给别的员工更高的薪水往往也会有某种特定的原因。只要自己确实有了能力、有了业绩,老板又怎么会一直亏待你呢?老板聘请任何一个人绝不是为了给他发工资,而是以工资为交换条件获取员工的工作成果。只要你的工作能力确实上去了,确实可以创造更多的工作成果了,公司自然会给你相应的报答。在此之前,与其牢骚满腹,与其频繁跳槽,还不如多一点耐心和毅力,好好蛰伏起来,完善自己,等待机会;与其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