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皮划艇也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但在本届大赛中未发挥出原有水平,仅获3枚铜牌。
澳大利亚男女曲棍球队是两支世界劲旅,尤其是女队,近几年世界大赛中所向无敌,稳居世界冠军宝座。本届奥运会上女队获金牌、男队获铜牌。
网球男子双打选手伍德·布里奇和伍德·福德在本届奥运会上表现极为突出,为澳队争得1枚金牌。
射击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重大突破,摘取2金正铜,而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中仅获一项第7名。
本届奥运会共派出64名田径好手参赛,夺得2枚银牌,有11人进入前8名,与上届相比,田径水平亦有所上升。
自行车是澳大利亚的传统强项,多次获得奥运金牌。1995年更是战绩辉煌,在世锦赛上一举夺得3金2铜。但在本届奥运会上,澳车手却未能表现出昔日的风采,无金牌进帐,全部收获是1银4铜。在这个项目上他们至少丢失1~2枚金牌。
此外,还在女垒、女篮、女子沙滩排球、举重108公斤级项目上各获1枚铜牌。
澳大利亚体育近几年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绝非偶然。为了发展澳大利亚的体育事业,奥政府首先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1996年的体育预算为5.6亿美元,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增加预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澳大利亚代表队在1996年奥运会上和悉尼奥运会取得好成绩。特别是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政府还拨出体育款项支持体育运动的大力发展与提高。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悉尼奥委会和2000年奥运会组委会更是信心倍增。
为备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抓住时机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利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来提高本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出资100万美元购买俄罗斯奥运会金牌计划的成功经验,其中包括训练、教练及运动员食品等具体材料,以及测试分析等技术成果。他们与俄罗斯合作帮助训练尖子选手。
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如射击、田径、举重等项目已大见成效。射击队就是引进了俄罗斯的科学训练方法,并聘请了俄罗斯教练,使他们实现了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尤其在飞碟项目上,他们取得了2金1铜的重大突破。在举重项目上,近年来也引进了108公斤级的保加利亚运动员波捷大,他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取得了铜牌。这个项目澳大利亚过去是弱项,如今在世界大赛上已初显端倪。
田径也是借助于俄罗斯的训练方法等手段,在本届奥运会上运动水平有所上升。从巴塞罗那的2枚铜牌到本届奥运会在奖牌榜上又上了一台阶。在女子400米跑和标枪项目上夺取2枚银牌。
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说:“我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要向美国、德国、中国等国挑战。在金牌和奖牌上要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现在我们要为此目标努力奋斗。”
他又说,我们在训练强度与生物学原理的理论上还不如俄罗斯,所以我们与俄罗斯双方交往合作,买下他们70年的体育运动训练计划,使我们的强项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成绩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使弱项也能逐渐赶上去。
澳大利亚体育界人士近几年来由于聘请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一些优秀教练员,还有中国的体操教练员在一些项目上执教,他们深感这些教练在训练方法上很有一套,体操由于由中国教练的执教,在去年英联邦运动会上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他们想借助聘请这些高级教练来提高他们在一些项目上的竞技水平。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迅速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十分重视充分发挥体育学院的优势,对比较薄弱的项目进行培训,该项计划总投入达1亿3千多澳元。
澳大利亚奥委会与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以及澳体委合作,为了在2000年奥运会上有重大突破,不惜资金,千方百计挖掘人才。他们计划投资挖掘土著的体育人才。在土著人中曾培训过一个在澳大利亚最有名的网球天才。目前他们正筹划出资40万澳元,实现4年计划,资助土著人。他们准备建立奥林匹克训练中心,一则是培训该地区有前途的选手,二来也为条件差的儿童提供体育设备,从抓儿童体育的基础抓起,这是一项长远的计划。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前,他们采用高新技术,专门为自行车运动员研制了一种抗湿热气候的背心。澳大利亚在训练中,各项目的教练员、运动员十分重视与体育科研人员的密切配合。近几年澳大利亚竞技体育能迅速提高,与他们重视科学训练与科研人员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
为激励优秀运动员将自己的专项特长保持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奥委会制定了一项总金额为1550万美元的奖励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可获得42500美元。这笔奖金不包括该运动员今后在专项中继续发展的奖励。所有在亚特兰大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自1997年起都可以获得固定数量的奖金,金牌得主奖金为22500美元;银牌得主为13500美元;铜牌得主为6750美元。如果在悉尼奥运会夺得金牌,可获75000美元奖金。奥委会主席考特斯称,此举是鼓励那些奖牌获得者继续练下去,不会因后顾之忧而早早退役。
澳大利亚把亚特兰大奥运会当作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大好时机,其主要目标是要在2000年奥运会上一鸣惊人。正如澳大利亚奥委会一位负责人所说的,“在2000年奥运会上,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要夺取60枚奖牌,其中20枚金牌是完全可能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和体育界正积极行动,要在悉尼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为了办好第27届奥运会,也为了实现澳大利亚奥委会的奖牌目标,悉尼市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前就派出由100人组成的考察团到亚特兰大取经,考察团成员包括悉尼市长、澳大利亚奥委会和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悉尼奥运会组委会负责人海默林声称:“这对我们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练习。”
如今,悉尼奥运会组委会正在总结亚特兰大奥运会和以往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完善自己的计划。
为了避免像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样,完全由私人公司承办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悉尼2000年奥运会组委会9月8日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撤消主张由私人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沃尔沃斯有限公司老板约翰·艾利夫组委会主席的职务,任命43岁的新南威尔士州的奥运体育部长迈克尔·赖特为新的组委会主席,以确保2000年奥运会由州政府控制。
按照组委会的最新计划,悉尼组委会将主要负责奥运会的组织工作,而州政府将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及体育场馆的建设。正如赖特所言:“政府将建造剧院,而组委会将负责拿出好看的节目。”
组委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亚特兰大市完全由一个私人企业承办奥运百年庆典,所导致的严重问题和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艾利夫说,进行上述的人事变动是在组委会认真研究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举办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做出的,是为了确保“组委会内团结一致,从政府到每一个人都为奥运会的成功而竭尽全力。”
赖特则认为:“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组织上,私人公司与州政府、市政府之间关系不够密切,所以才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言外之意就是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所出现的问题与私人承办无关。
萨马兰奇对悉尼组委会的这一人事变动表示了支持,认为这是办好悉尼2000年奥运会很重要的一步。
赖特承认,由15人组成的组委会内部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总的方向已经确定,即2000年奥运会不由私营企业按照纯粹商业化的方式主办。赖特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按时完成将由近万名工人参加的各个体育场馆的建设,其中包括奥林匹克主会场。组委会预计,修建体育场馆将花费19亿澳元(约15亿美元),仅建11万观众席位的主体育场就花费6亿6千5百万澳元,这个坐落在悉尼西郊的体育场早在1996年8月已破土动工,计划在1999年6月竣工。
赖特目前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敦促政府尽快做到彻底改善和解决澳大利亚30万土著居民的生活条件,以免他们在奥运会召开期间“制造麻烦”。
改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生活条件是困扰奥政府多年的一个老问题。政府虽然花费了很大力气,投入了大量金钱,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正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人事部部长约翰·赫龙所承认的那样,在一些偏远地区,土著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条件“还远不如第三世界国家”。
昆士兰州住房部长雷·康纳最近巡访了昆士兰州北部一些土著人居住的地区,发现土著人的生活实在令人惊讶。
康纳说:“当我们看到一个6口之家挤在12平方米的小屋内生活时,我们绝对无法想象这居然发生在澳大利亚。”
但赫龙说,政府对土著人的生活状况并不感到惊讶,但是进行改善将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当有记者问,政府是否希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采取措施,彻底解决问题时,赫龙坦言:“这不太可能,因为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包括水电、公路、住房以及垃圾处理等。”
据悉,一些土著族领袖已经发出警告,将在2000年奥运会期间举行抗议游行,以要求政府更多地关注土著人的生活条件。
康纳指出,当2000年悉尼奥运会到来时,全世界的焦点将集中在澳大利亚。他承认,昆士兰州土著居民的生活现状将会令澳大利亚在全世界人面前感到很尴尬。
康纳说:“我们只有不足4年的时间来改善这一切。”
康纳表示,至少需要2亿3千6百万美元的投入才能使土著人的生活“大致上有所改观”。因此,他呼吁各方协作,向这一目标努力。
然而,澳大利亚政府在1996年8月20日公布的1966至1997年政府对土著居民培养计划的投资却有所削减,这一削减曾导致了土著居民在澳大利亚首都举行的抗议游行。
赖特目前正在积极活动,敦促有关的政府部门尽快制定计划,妥善解决土著居民生活条件问题,彻底消除2000年奥运会的隐患。这不仅是赖特的希望,也是国际奥委会和所有盼望和平的世纪奥运会的人们的呼声。
最新消息:《新华社4月7日电》,悉尼奥运会组委会主席迈克尔·赖特日前辞职,新任主席对组委会面临的巨大的财政困难束手无策,悉尼奥运会主会场被迫停工。
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们都翘首以待,盼望着从袋鼠之乡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更盼望2000年的世纪奥运会能够给全世界带来一个巨大的欢喜。
1995年的国际奥委会第103次全体委员会议于6月14日至18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由于议题重要,仅来采访的各国记者就有600多人。
通常,国际奥委会的年会商议的都是些例行公事:增补执委和副主席、间或增补委员以及听取下届夏运会和冬运会筹备工作的报告,只有在选举奥运会举办城市时才会热闹些,各申办城市的角逐和最终的投票总是人们谈论不休的话题。但是由于今年插进了关于是否改变委员的年龄限制问题,选定2002年第19届冬运会的地点在本届年会上相形之下反而变得不那么突出了。
改变委员年龄限制问题实际上是萨马兰奇主席在1997年后能否连任的问题。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过去没有年龄限制,都是终身制。1966年国际奥委会罗马第74次全体委员会议决定,此后当选的委员至72岁时必须退休。1985年柏林全会决定将退休年龄延至75岁,即“任何委员在年满75周岁的当年年底必须退休,1966年以前当选者除外”
根据此项规定,现有的委员中只有11个人是1966年以前当选的,现都已转为终身委员,其他人都到75岁退休。萨马兰奇1966年开始担任委员,1995年7月他已到75岁。按照规定,他应在1997年主席任期届满时退休。
萨马兰奇担任主席以来,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改革,使奥林匹克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国际奥委会的声望。虽然萨马兰奇在1994年曾说过将在1997年任满时退休,若干年以来,人们也曾经议论过他的接班人问题,有的委员也已跃跃欲试。但是绝大多数委员仍然认为目前只有萨马兰奇是威望最高、最能团结大多数、最没有争议的领袖。1992年两个英国记者,代表了一部分盎格鲁·撒克逊势力,曾写了本《五环下的老爷们》,大肆攻击萨马兰奇和国际奥委会。后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法院提出诉讼,经过法院调查审理,这两名英国记者最终败诉,未能撼动国际奥委会的威望和团结。相当多的委员以不同方式要求萨马兰奇再连任一届,以主持跨世纪的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其中不少人为此要求修改退休年龄限制的规定。
对于这样的要求,萨马兰奇一般均表示,原则上他将于1997年退休,但并未把话说死。
1995年4月13日,萨马兰奇决定先发信征求委员们的意见,信中提供了四种选择。由于事关重大,所有委员都做了答复。这些选择以及所获答复是:
——取消全部委员的年龄限制,27人支持
——取消主席的任职年限,22人支持
——将年限提高到78岁,21人支持
——维持75岁不变,7人支持
(作了一种以上选择的18票,未统计在内)
在这次全会前召开的执委会对反馈的意见进行了研究。执委会认为,前三种意见虽然分散,但共占70票,说明多数人赞成修改《奥林匹克宪章》关于退休年龄和任职年限的规定,但这仅是咨询意见,不具法律效力,所以建议交全会讨论时先就是否修改现行规定进行表决,如多数同意,再就前三种修改意见分别作秘密投票,按选举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办法,先淘汰票数较少的意见。
15日的全会开了3个多小时。首先通过秘密投票以62比27票决定修改年龄规定。然后就修改规定的三种方案进行表决,三种方案分别获得35票、27票、24票(2白票、1弃权),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8岁的方案遭淘汰。第三轮就剩下的前两种方案进行表决,结果是47比35票(4白票、1废票、1弃权),否决了取消主席任职年限的方案。于是就取消年龄限制的修改章程的提案进行表决,结果是57比31票(工废票),由于比章程规定的2/3多数票少2票,取消全部委员的年龄限制这个动议没有通过。有的委员说这体现了委员是真正独立的、民主的,说明多数委员不赞成全都没有年龄限制,也有委员开玩笑说,白开了一天结果等于零的会。外界有人认为这是个挫折,甚至有的反对萨马兰奇的人兴高采烈地欢呼萨马兰奇时代的结束。
但是多数委员主张对宪章关于年龄限制的规定进行修改,希望萨马兰奇连任,认为在目前,国际奥委会内除了他以外,没有真正有威望、有才能、能稳妥掌舵的领导人。于是会外大家继续酝酿,是等到明年全会时解决还是这次解决?如何修改现有条文,使得大家都满意,而能按照章程使主席能够连任?原来有人想让最德高望重的委员在全会结束时的发言中要求主席连任(过去都是由卢森堡大公发言),后来由巴西委员、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牵头,意大利委员、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和墨西哥委员、国家奥委会联合会主席拉尼亚串连,70个委员联名重新提案,将原章程中75岁必须退休改为:75岁时是否退休可由各人根据自己情况决定,但是到80岁则必须退休。这个书面建议在17日下午散会前交给了执委会。
18日一早,执委会讨论了该项提案,认为75岁至80岁的浮动方案太过复杂,建议只改提80岁为最后退休年限一个方案,并就此征求全体委员的意见。有人提议采取秘密投票,但多数人认为已有70个签名,不必再秘密投票。18日全会上,仍然有人提出秘密投票,但赞成的只有12票(章程规定只有与会者的1/4提出要求,才能秘密投票)。在最后举手表决时,除了12票反对,1票弃权外,都赞成将退休年龄延长到80岁。这样,由于萨马兰奇主席本人的巨大威信,修改年龄限制的提案经过几天来会场内外的反复曲折,终于获得了通过。
大家估计,萨马兰奇主席1997年任满时,如果他身体健康,打算竞选,也不会有人会出来与他竞争。很可能他乐意连任到2001年,将主持跨世纪的悉尼奥运会作为自己奥林匹克生涯的光辉结束。
国际奥委会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国际机构,有着重大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1996年国际奥委会的会员已达到197个,超过了联合国的183个,成为世界上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人们固然信赖任期最久、成绩最显著的现任主席,但是他的年事已高也是事实,如何在这几年内物色培养一个可靠杰出的接班人,是大家以及萨马兰奇本人都关心的事。
面对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信任和年事已高的事实,萨马兰奇也陷于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说不退吧,自己确实年岁已高,而且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家人团聚,现在该到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说退吧,萨马兰奇确实又舍不得为之奋斗多年的奥林匹克理想。回想自己自198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洛杉矶、汉城、巴塞罗那奥运会一届比一届办得成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却是197个成员的第一次全体集会。1980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奥运大门向职业运动员敞开,使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奥委会增加了女委员,结束了男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到1996年7月17日国际奥委会第108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中国的吕圣荣女士为委员,国际奥委会已有10名妇女委员);商业与体育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奥运会比赛项目有所调整增加,整个结构更趋于合理。
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者,是先驱。他提出了近乎唯美主义的理想。萨马兰奇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革新者,是实干家,他在追求理想的同时,敢于面对现实,兢兢业业,不断追求。
国际奥委会197多个会员国和地区里,他已访问了除阿富汗以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行程达几百万公里。他会见过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包括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美国的里根、布什和克林顿,原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法国的吉斯卡尔·德斯坦和密特朗,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意大利的安德烈奥蒂,罗马教皇,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摩洛哥、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国王,日本天皇,埃及的穆巴拉克,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印度的英迪拉·甘地,伊朗的拉夫桑贾尼,利比亚的卡扎菲,古巴的卡斯特罗,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昂纳克,朝鲜的金日成,科威特的埃米尔,南非的曼德拉等等。
萨马兰奇以其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确保了第23、第24、第25和第26届奥运会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更加成功,为国际体育运动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球性的广泛尊敬和爱戴。他曾获得十几个国家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先后被加拿大、匈牙利、西班牙以及日本等国的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2年荣获美国体育界最高荣誉——体育学院奖;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荣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1996年10月荣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奖”——该奖是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外国人。
经过20多年矢志不渝的追求,萨马兰奇的奥林匹克理想已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即使他想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也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因为他已得到了一切:荣誉、地位、金钱。他曾经说过,“我不想为自己谋取权力,只是为奥林匹克运动谋取,因为奥委会主席有权,但我要尽职尽责,宣扬奥林匹克理想。”
1996年10月萨马兰奇在访问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时宣布,他将在1997年3月发表一个公报,决定是否继续竞选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说:“我的决定将取决于我的健康情况、各国奥委会的愿望和我的家庭。”
我们期待着萨马兰奇说一声:“我决定留下。”
他果真留下了。
最新消息:1997年2月2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接受瑞士电台采访时,表示有意再次竞选连任。
萨马兰奇说,假如几天后的体检结果证明他身体健康,他将会寻求第五个任期。据悉,萨马兰奇将在今后几天内正式宣布他竞选连任的决定。
已年届77的萨马兰奇对记者说:“我知道自己年事已高,而主席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旅行,因此,我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彻底的了解,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再当侯选人。”
萨马兰奇这番算不上正式的答记者问,使得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国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