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儿子兵法-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番话,对少年是当头棒喝。从此,他不但重新苦练枪法,而且深入去了解仇人们的生活世界,最后,终于一偿复仇之愿。
商业战场的现实与冷酷绝对不在实际战场之下,每一个行销者都希望赚钱,甚至赚大钱,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
一 钱不会自己跑到你的口袋里来。
二 在赚钱的过程中,会随时出现形形色色的竞争者(或者根本是敌人),这些竞争者会或明或暗,甚至不择手段地把你排除在钱道之外。
三 钱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中性之物,但有本事的人让钱追,没本事的人追着钱跑。
钱道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旅程,愈能消除障碍的人,他的道路就愈宽广。 。。 。。
反思学(二)
2??????? 需求是创造出来的
现代社会里,供与求有相当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地调整,无形中,就会形成很多潜在的需求只待人们去发掘而已。
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台湾的邮寄费用不断地提高,服务品质却反向地快速下降。限时专送变成了平邮,挂号信得自己到邮局领,邮差过门不候;更离谱的是,“洪乔”愈来愈多——因为少数邮差把邮件“吃掉”了。这方说早就寄了,那方却老收不到!这种情势显示,邮政独占的时代已经面临挑战,潜在的市场已经呼之欲出了。
有人看出了市场的微妙变化,推出民营邮局;标榜低价格、高品质的服务,迅速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业者无不大发利市。潜在的市场果然创造(发掘)出来了。
商场如战场,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先声者”或许可能“先阵亡”,但更可能“先夺人”,历史经验可以证明这点。
需求有时候是创造出来的,我自己就有过亲身的体会。
例:在我初入行销业时,常常想要发掘一些无人竞争的case。由于当年景气恰好由红转黑,无论报纸、街头上,都有无数二手房招租的广告。当时我就想过,如果能说服屋主将出租改为出售,不但可省掉不少开发的力气,更能提高不少业绩;于是我逐一拜访拥有整层办公室的出租屋主,说服并帮他们处理出售事宜。
大部分想将房子出租的人,并非不愿意卖,而是陷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中。于是我便展开一连串攻势,先详细了解房子贷款成数、利息负担、租金收入以及业主的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对方是生意人,还特别注意其事业经营状况……
其中,最后一项的了解浓度尤其重要,如果屋主本身的事业经营不顺,资金周转压力就大,售屋的可能性将大增。
我就碰过这样的例子:
屋主事业面临危机,本来还寄望出租的房子能多少收点租金,好补贴银行贷款。没想到,租客也经营不善,积欠了不少房租;好不容易才将他“请走”。这时候,若重新招租,眼看已缓不济急,不但贷款利息增加,家庭、事业的资金周转也日益拮据,一下子,陷入愁城……
利用这个机会,我为他详析利害:
现在最需要的大笔现金周转,此时若向针毡贷款,不但租金收入不及应付针毡复,还得再从有限的营收里拨款支援,徙增经营困难,目前最快获取大笔现金的方式就是将房子出售……
如果能立刻将房子卖掉,许多资金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国尤其近年来景气不振,房地产利空连连,价格持续下跌,利率将上扬,七月鬼月将届,到时候更不易脱手……
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屋主终于同意将出租改为出售。
当年,像这样的独门生意,每个月至少有一两件,而这种机会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需求就像,会随着现实环境的改变而上下调整,当你赚到一百万的时候,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赚一千万了。反过来说,当你亏掉几千万,面临倾家荡产的时候,心里会期望,手上如能留下一百万,只要一百万!那该有多好!
从这个观点来看,需求是发掘、提升,甚至“创造”出来的;而创造需求的时候,要循序渐进,切勿让人有遥不可及的梦想;否则唇舌费尽,还是前功尽弃。
例:我有个销售汽车的业务员朋友,他的业绩永远领先同仁;原因也是他很会创造需求。
他销售的主力是25万元左右的中价位进中车,他把冷客户锁定在使用价位在20万左右的车主。
他详细地对准车主解说两款车的必能与安全度的差异、气派程度、维修保养的方便性等,最重要的,他还用了一招:
“旧车换新画,不会增加您的负担;我可以尽量以高价处理您的旧车,差额部分,本公司有最优惠的银行低利贷款,每月负担总额一定比在的月缴款低,而平均分担的贷款期限,也不过比您的现车多了六期而已,这个方法可以让您在不增加开销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地拥有更高等级的豪华新轿车,更衬托出您事业上的成就……”
这种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先帮对方解决难题,而引导出对方需求的努力,经常会有正面的回应,而他的业绩就是这样来的。
从这一个例子来看,行销不过是一种“满足双方需求”的过程,邮递过是在双方的需求中找一个平衡点,而开发不过是“创造”对方的需求而已。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反思学(三)
3??????? 谈判未可轻年少
在我的演讲经验中,常被问到一人问题:
“如何与年长的商场老将谈买卖?”
这几乎是所有从事行销的年轻朋友们最常碰到的一大困扰!
初入行的行销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见到客户,自己就先矮一截,才一开口,就被对方一阵抢白:
“少来了!我生意做那么久,年纪比你大那么多,你耍什么把戏,我会看不出来吗?”
说话太谦和,姿态太低,又怕被别人当做“菜鸟”!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回答很简单:
“年轻是我们的本钱,大多数人都不大能接受一个所轻的商战老手,所以,最好能以谦虚、诚恳的态度面对他,说不定对方反而能接受你,给你机会。只要你能虚心地聆听长者的教诲,生意就是你的了。”
俗话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中国人的特性,喜欢“听话”的人,就怕你不但听不进“长者”的“教诲”,还反过头教训长者:
“时代变了,你这套早就落伍了!”
那铁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东西还是打包打包回去放着吧!
以我自己而言,每次面对准客户时,总是尽量把持两个原则:
一 向对方表明:我是来讨教,而不是来指教的。
二 让对方感觉我是个朋友,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
只要能解除对方的以防,事情就很容易处理了!
例:1990年,我刚退伍不久,就进了房屋中介这一行。刚开始的第一个月,除了勤于拜访客户之外,对房地产的基本常识简直一窍不通,更别提专业知识了;但也就是因为诚恳,我完成了生平的每一笔房地产买卖,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回,我去拜访一位女性业主,试图说服她把一栋房子委托我作中介。
一走进业主的“店里”,就把我吓了一跳,这是家舶来品服饰店,装潢富丽常皇,气派非凡;好不容易见到业主,表明了身份和目的之后,她开口就问我:
“好!你给我估估看,这房子值多少钱?”
这下可把我考倒了,除了会将平方米乘以,换算成面积外,其余一概不懂。看我一副面有难色的模样,业主就笑着问我说:
“你是不是新进的菜鸟?”
没想到一下子就被人家看穿,当时真是好窘,只有红着脸,退了出来。
一回到公司,情绪稍微稳定了以后,心里就后悔了,还没有出手,怎么就输给了自己,想想实在很不甘心。
第二天,我硬着头皮再去拜访她。这回绝口不提房子,反而很虚心地请教她怎么经营,生意如何做得这么大、这么好?
这一请教,引出她的兴头来了。她这么一开头,居然从小的时候说起:
她从小命就不好,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帮忙磨黄豆,6点开始卖豆浆……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了,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不久,父亲还打算将她卖到*户,她被迫离家出走。一个小女孩,身上只有20元,孤零零地来到台北,开始一个人独立奋斗……
她边说边掉眼泪,我只能在旁边耐心地听。这一坐就坐了8个钟头,在店里吃过了午餐;直到店里打烊后,她坚持请我到她家坐。一进门,又把我吓了一跳,这哪里只是“家”,简直像个“皇宫”,占地近千平方米,有花园,有游泳池……闲聊一阵之后,她对我说:
“年轻人!你很诚恳,在未来的事业上要多努力,这里有14栋房子,统统让你卖,我要移民了!”
整个行销过程都“很菜”;而买卖之所以成功,只有一点——抱着谦和之心,虚心求教。
反思学(四)
4??????? 行销近视病
行销是一种综合性的待业,卖的不只是好产品,还有售后服务与真诚,三者缺一不可。只要能够达成这三样条件,保证业绩长红。
可偏偏就有人不信邪,喜欢走捷径,为了做业绩而不择手段;结果 兴旺 买卖不成,仁义也不在了。这种短视、近利的现象,我把它称为“行销近视病”。
行销近视病有各种不同的糊弄 但最恶劣、最要不得的,就是“骗”。
例:我有位朋友李先生,是个小有知名度的股票分析师。他告诉我一个他亲身经历的行销骗术。
1989年,股市正处于大多头市场。李先生投入股市10年,自觉在股票操作上略有心得,于是成产了一家证券投顾公司。一方面出版股票操作书籍,一方面开班授课,并招收会员。
有一天,有一家电视台打电话过来,指明要找李先生。
“李先生,您好,我是某某地区的电视台,我们公司辟有专为股票族服务的节目,内容以操作技巧为主。我们知道李先生是股票专家,我们很希望能和李先生合作。”
李先生听了很高兴,电视台请他上电视谈股票操作,不但可以打知名度,也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决定先弄清楚再说:
“你是说,贵公司要请我上电视讲习、谈股票操作,是吗?”
“没错,我们很希望有机会和李先生合作,如果李先生有兴趣的话,请指定一个时间,我们专程过来,和李先生详细谈一谈。”
“是这样子吗?那好,这个礼拜我比较心,下礼拜三下午两点钟,这时间你方便吗?”
“好,那我们下礼拜三下午两点见。”
放下电话后,李先生觉得挺高兴的。倒不是因为可以上电视出风头,而是一种被肯定的感觉。心里还盘算着,要怎么讲才会精彩,录影时要准备什么东西……
约定的日子到了,电视台的人也准时到达。一阵寒暄之后,对方大概地介绍了节目内容,风格、收视对象以及播出的时段,接着就进入主题。
“李先生,我们想把您的节目安排在每天晚上9点的黄金时段。这个时段的收视率最高,而且以您的知名度,应该可以为您招揽很多观众才是,如果每天一个小时的节目,不知道您在时间上能不能配合?”
“每天一个小时节目?很好,我会尽量拨空来配合录影时间;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开始录影,最好不要在早上,因为早上的时间我要看盘。”
“OK,没问题,下个礼拜就开始录影。不过,在录影之前,我们要请您先和我们签个合约。”
说完,从公事包里拿出一份合约书,李先生拿过来一看,脸色马上就变了!
这哪里是什么合约书,根本就是“广告委托书”。里面写得很清楚,委托制作每小时* *元,时段费* *元,杂费* *元……事情好像有点不大对劲,李先生忍不住问:
“不是请我上电视吗?怎么还要付钱,这是哪种规矩?”
“我们确实很有诚意请录影,只不过请您酌量付点费用罢了。其实也没多少钱,等您节目一开播,光是招收会员的得得就比这点费用多好几倍,您别怕回不了本。”
这下子,李先生搞清楚了,对方并非慕他的名而来,而是在推销时段、做业绩。这简直当头浇他一盆冷水,他忽然有一种受骗的感觉,不觉把脸拉下来,正色说:
“其实你是要向我推销时段,如果事先明着讲,我也许他考虑。干我们这行的,知名度很重要,但阁下这种手法,简直在骗人,让我无法忍受,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你请便吧!请以后不要再来打扰我,再见!”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办公室里了。
这是很典型的行销近视病,为了业绩不择手段,如果李先生不明就里签了字,恐怕会引起纠纷,传扬出去,对业只有坏处,不会有好处。这种短视坑人的手法,但激怒了客人,而且把自己的信誉都砸掉,太划不来了!
这还不算新鲜,李先生还告诉了我另一个故事。这是我所听过最离谱,也最让啼笑皆非的行销手法:
例:有事的主角还是李先生。
有一天,李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宣称有一份股票操作的稿子,内容精彩,保证百战百胜,因为慕李先生公司之名,想把稿子卖给李先生出版。
放下电话,李先生不禁哑然失笑。自己研究股票达10年,不知缴了多少学费,白了多少头发,直到这一两年才能稍微赢多输少。但下的功夫愈深,愈觉得股票的学问深不可测,使他在操作时一直怀着戒慎恐惧之心,因为他知道股票市场根本没有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现在居然有人说他有百战百胜的独门秘诀,他倒想见识见识。
第二天,对方果然如约而来,是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眉宇间透着自信,腋下夹了个牛皮纸袋,里面装了一大叠厚厚的稿子。
买卖之前当然得先看货,李先生很自然地伸手去拿稿子,谁知道对方动作比他还快,顺手抽出了一小部分说:
“你先看目录,想看哪一章。我拿给你,这本书一共有20大章,但你只能选看十分之一,也就是两章,看过后希望你能立刻就做决定!”
这就奇了!还有买东西不准看货的,究竟什么宝贝这么值钱,只能看两章,还得立刻决定,这还是第一次碰到呢?
“如果我们合作的话,您想抽版税还是卖断?版税的话,市场上有一定的规矩;卖的话要多少?”
“这份稿子共10万字,我想卖断——25万元。”
李先生听,倒吸了一口气。乖乖!这么贵,全一个字元,这是破启示的稿费了。他心里不禁产生疑问,阁下是何方神圣?
是你本人的著作吗?有何证明?会不会有纠纷?
当场就得做决定,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大一笔买卖,可能吗?
最重要的一点是:内容究竟如何?
?
想着,想着,李先生有点耐不住,开口问他:
“老兄,华尔街股市有句名语:‘能预知股价3日涨跌者,可为世界首富’,这份稿子如果真能百战百胜,别说25万,给你2500万也不为过,问题是你不让我看货,我如何决定买不买;最重要的一点是,既然这么灵,你干嘛还卖?自己留着用,不是更好吗?”
这位老兄说:
“这里面的招数拆穿了就不值钱,如果你看完了,不买怎么办?”
“我不能保证看了一定买,但我可以肯定,看不到稿子,我一定不会买;你一直不肯让我看稿子,我如何能决定?哪有要人买货又不给看货的,这算哪门子买卖?”
李先生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板着脸如是说。这时候,对方犹豫了一下,好像下了很大决心似地说:
“那我让你多看一章好了,不过你公司里有25万现金吗?”
到这种地步,事情是谈不下去了,只好下逐客令,结束了这一段谈话。
行销必须有个基本观念:这是一个民智大开的时代,也是个谁也不比谁聪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早知道、晚知道,没有不知道的“笨蛋”,消费者不可能永远被骗,被蒙蔽。想要敲开消费者腰包的大门,诚恳是第一个先决条件,即使是小额的日常消费,亦复如此。他可能会上一次当,决不可能永远当傻瓜。一旦双方发生纠纷,真正划不来的还是卖方。有谁听过“童叟青壮必欺”,而又能长治久安的企业呢?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反思学(五)
5??????? 行销不是底线防卫战
这里所谓的“底线”有两个意义:
一 成本价,卖低了就会赔钱。
二 期望价,卖方所坚持的价位,卖低了未必会赔钱,也许只是少赚而已。
一个高明的行销,自然不应该让买卖形成成本价防卫战。做生意嘛,有别于慈善事业,而是在合乎情、理、法的原则下求取最高利润,否则,买卖就没有意义了。
在行销过程中,业务员最烦恼的是,万一对方出价在底线之下,怎么办?
这时候,较没有经验的业务员总会怀着“最低忍受限度”的心态来行销。于是,销售成了“底线防卫战”,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即使买卖做成了,也没啥利润,这种鸡肋式的买卖,何苦来哉!
在这种非常态的行销架构里,往往为了价格的坚持,使谈判形成僵局;甚至意气之争,令双方不欢而散!
基于此,笔者愿意就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 如果对方出价在成本价之下,有两种应对方式:
①??????????????? 立刻将价位拉高至原设定价位,以扩大自己的谈判空间。宁可开高再让对方缓步拉回,也不要让对方开低,再自己辛苦去拉高。
②??????????????? 如果①的方式不能奏效时,就直接拒绝,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底价没有谈判空间;或许能让买卖置之死地而后生。
二 如果对方出价在底线价之上呢?
①??? 商品本身是否为抢手货?
②??? 是否可能有其他更好的买主?
③??? 不卖是否对我更有利?
如果三者都肯定,则不妨以一之①原则处理,简单之至。
如果有一个以上是否定,笔者建议,不必进行最后底线防卫战了,否则,只会越输越多。倒不如运用其他附属条件式的谈判策略,以维护双方平衡。一方面得面子,一方面得里子,皆大欢喜。
例:有某厂房,5年前以875万元购入,现市值约1250万元,贷款1000万,由于业主已选厂至海外,所以,已空厂将近1年。
我们都知道,生意人的现金大都处于灵活运用的周转状态,不可能把资金压得太死,所以厂房多半都有高额贷款。
业者经过仔细评估:景气不振,空厂房不易增值,每个月还得负担近10万元利息,如果能将厂房脱手,可省掉许多不必要的开销及利息负担,最后决定将厂房出售,开价1375万元,“底价”设定在1250万元。
这时候,刚好有某大企业有扩厂需要,经过参观评估之后,决定购买,并出价1200万。
一出价就出在底线之下,业主很头痛,既不是很懂房地产,也不是行销专业,对于谈价,拉价完全没有要领。最后决定化繁为简,希望速战速决,于是丢给买方一名话:
“最低1250万,低于1250万,少一毛都不卖!”
话一出口,局面就有点僵了,于是战火平息了一段时间。
一周后,双方再度展开协商。买方稍做让步,加价25万,即总价1225万。但附加条件是厂房里原有的15条电话线、水塔、中央空调、办公桌椅……都免费奉送。
卖方的回应方式依然不变:
“最底价是1250万,低于1250万,少一毛都不卖,要来就来,不要就算了!”
双方再度形成僵局,买方一怒之下,也声明放弃购买念头。
由于业主利息成本太高,才过了两个月,平白损失将近25万利息,而这期间又没有新的买主上门。业主无奈,硬着头皮打电话给买方,买方价钱立刻退缩,经过一番协商,最后以1200万成交,而原有的厂房设备,另行议价购买,交易总算完成,一方得里子,一方得面子,皆大欢喜。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买卖是一门艺术,要能灵活变通,尤其谈判时更不应带着底线上桌。这种做法,只会使双方增加摩擦,升高行销的困难度而已!
反思学(六)
6??????? 面子杀手
中国人有一句很重要的商业格言:
“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
西方人也说:
Busniss is Busniss。
首先讲出这句话的人真是“先知”。因为很多人在和对手“短兵相接”的时候,虽然布局精密,谋略深沉,却往往在紧要关头中落败——败给了温情主义;更明确地说,败给了“面子”。
所以,先知们早就告诉我们:面对商战,谈生意就别谈朋友;反过来说,谈朋友就别谈生意,即使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可真难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例:我有个精于行销业务的好朋友,月入10万元。但商场上纵横无敌,却不保证追女朋友百战百胜。有一天,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准女友”首肯,陪他上西门町看电影。
一路上,他小心侍候,就生怕佳人不开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