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这么多的理由,加上清军毕竟有几十年不败的声威撑在这儿,又是大军临头,怎么取舍,根本不必多想。
“倒是我糊涂了……”
左良玉眼角lù出几滴泪珠,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见他如此,左梦庚长出。大气,一颗心也是落回了肚子里。
“传我将令!”
面向众将,左梦庚威风八面,大声道:“大军易帜,剪发留辫,城中士伸官民,一律剃发留辫,逮湖广总督何腾蛟,以示吾辈对新朝之忠!”
“大清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武昌城内,数丰万人齐声高呼,城中的士伸军民十分惊恐,家家都是关门闭户,但左军打仗不行,翻墙越户却是好手,就算百姓躲在层中,仍然免不了被抢劫,强jiān,杀害。
种种惨剧,就在左军集体落发留辫的动作之下,开始上演。
湖广总督府也是被围的水泄不通,乱事一起,城中不少够资格的士伸就躲进了总督府邸,原想总督好歹是朝廷大员,左军能有一点忌惮,谁知左军突然一变就成了辫子军,此时剃着趣青的头皮,翻墙越户,眼看这总督府中乱兵越来越多,而马声如雷,已经有人在外高叫,劝降,劝何腾蛟认清形势,看准大局,立刻投降清朝。
“唉,吾与国事,一无建树,岂能再辰及自身,以奴秋之身,如何见得祖宗?吾死矣,汝等善为之。”
留下一句话后,何腾蛟就是回到二堂,长吁短叹几个时辰后,最终在黎明前吊颈而死。
他的死,也是宣告长江上游局势的彻底崩坏。
四月上旬,叶臣率部入武昌,收编二十万左军。二十万左军不稀奇,就是人数说着好听,叶臣向北京报人数可是五十万。
这可是大清太祖以来收编的人数最多的一支明军了,叶臣不傻,自然也是大张旗鼓的报了上去。
如此一来,以左军和清军一起往下游,九江和安庆都不可守,沿江一线,湖广和江西半境,都将会落入敌手。
二十万左军先行,江上是遮天蔽日的旗帜,左梦庚和黄澍等人打前锋,和清军他们连动手的勇气也没有,奉命沿长江而下,却是兴致勃勃,动作十分快捷,迅猛。
没有几天功夫,就下九江,九江虽然有几营城防营部队,但没有过的去的名将镇守,成军的日子也短,守卫的决心也不足,袁继咸本事实在有限,自己在城头战死,但九江也是很快失陷了。
如此一来,上游危矣!
紧急军报,自然也是一封接一封的送到南京禁中……!。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八章 决胜(23)
‘L皇上’贼自九江顺流而下了。
军情紧急,最近内阁和军务处都混杂在一起了,内阁办军务,军务处也要催逼粮草,调集民夫修筑城池和水关。
现在是四月,按理是快农忙的时候,往年这时候能不多事就不多事,但今年是没有办法了。
“联意是调淅东兵,京营,操江、务要守住安庆、太平一线。”
崇祯的声音变的又暗又哑,眼睛里也是遍布着血丝。
这阵子清军如潮的攻势之下,他每天连两个时辰也睡不到,每天半夜都会惊醒。到这个时候,他才彻底明白过来,为什么太子说清国,也就是东虏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李自成不过是夺大明之国,清朝却是要亡华夏之天下!
一想到自己曾经是亡国之君,现在还可能是亡天下之君,崇祯的心理,自是十分的紧张,害怕。
这个时候,他恨不得早前死在北京算了!
他变的特别的焦燥,易怒,动辄就发火,原本的好心情和镇定的模样,已经是无影无踪了。
这其实怪不得他,形势实在是太紧张了。
现在的清军路线,是和méng元灭南宋相同,荆襄武昌尽在敌手,九江也在敌手,湖广可是产粮地,也是上江上游,顺流而下,南京怎么守?
难道真的再守孤城不成?
现在这个时候,北方半境在敌手,山东和河南原本是胜势,现在清军一加强,也是被压着打了。
这个时候就算他发下勤王令,恐怕也没有什么兵马来援助奄京了。
清江的太子是有好几十营的兵马,但河南和山东的压力也够大,而且新军成军时间短,战斗力怎么样,谁也没有把握。
而且以崇祯的sī心来说,太子一出兵,河南山东就大胜。
自己亲自调理的地方,清军一来立刻土崩瓦解。
这脸上也实在是太难看了一些。要是能把上游来敌顶住,太子新军一成,调一些来西征,主力北伐,这样总算保全了一点颜面。
否则的话,本朝中兴一切靠的是太子,那自己的身后之名,也真的好听不到哪儿去了。
好在清军虽盛也只是由一路来河南和山东有太子和各镇顶着一时半会不必担心。要紧的是东虏的西征军有几万兵马在休整,这一部随便调到哪里,都是了不得的强敌。
“按皇上的布置好了,境无异议。而今之势,其实没有那么要紧,只要守到夏天,满洲兵畏热,城池难攻其兵不退也退,到时我京营兵再练三十营,太子殿下平虏军亦可过十万那时,攻守之势反而逆转了!”
马士英还是很从容,在他看来,兵马再强,只要是一路前来,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从九江顺流而下,要过安庆这一关才成,打不下安庆就想打南京,那是痴人说梦。
安庆不止是中游的中心,还是人口密集的产粮区,有不少府库藏粮,是个比九江武昌更要紧的多的地方。
以前在凤阳的军事力量,现在全移在安庆,再按皇帝的布置调集淅江兵和京营兵,加上原本南直隶和安庆本身驻军改的城守营驻防营,加起来怕有五十个营超过十万人的战兵,加上二十万左右的辅兵和夫子,三十万人不敢说和三十万清军野战,但沿江守备要隘,这总可以做的到。
既然有备,也就不必太着急,马士英带兵多年,在外为封疆多年,这一点见识,倒也不能说是错的。
他这么想,又是军务首领,在军务上也确实还算同行,再加上路振飞和王家彦都是点头赞同。
见他们如此,崇祯的面sè就好看的多,而史可法和钱谦益等不大知兵的人,也是面sè要好看的多。
史可法虽是封疆领军多年,但论胆子并不算大,在军事上更是很差,这一次清军突至,他这个内阁首辅应对乏术,实在不成体统。
崇祯心中对他着实不满,但此人威望尚高,而且理政不怕辛苦,内阁也不是以军务为主,所以隐忍罢了。
此时冬人都是面lù轻松之sè,但马士英一眼看到殿外有个shì卫面sè惨白,正奔着殿内过来,御前大臣刘文炳正站在阶前等着,如此张皇,必是有大事,他一时凝住了神,顾不得听崇祯下一步的布置,只是看向殿外。
等那shì卫近一些,马士英才发觉是一等shì卫的服饰,而且,还正是自己那宝贝儿子。
看到马銮指手划脚的和刘文炳说话,而一时间这个御前大臣兼少府就变的面sè惨白,马士英知道,必有不得了的大事发生。
“皇上”,果然,没过一会儿,刘文炳急步而入,跪下禀报道:“泗州有紧急奏报。”
“什么?”崇祯见状有些不对,不过还是按着惯xìng思维笑道!”黄得功又要请调他守安庆?告诉他这不行,他和刘良佐要替联把泗州一带守好。”
“就是泗州不守了。”刘文炳神sè十分难看,还是接着道:“东虏的豫王率大军突然自商丘而下,精兵直扑泗州,黄得功和刘良佐的六万大军,一夜之间就跨下来了。守了一共不到五天,现在泗州已经落入敌手,黄得功率部撤走,大军已经溃散,当不得用了。”
“什么!”这一次崇祯再无适才撑着的那种安闲镇静,而是从御座上猛然站起,一时间,面白如纸。
泗州是对河南的重镇,河南镇总兵李成栋是在睢州拒守,泗州就是交给了黄得功为主,刘良佐和黄蜚等总兵官为辅助,主力是六万额定的营兵,还有几万驻防营和城守营,加起来也有小十万人了。
这么强的兵力,不进取就算了,守总能守的住吧?
况且这半年多来,大兴土木,把泗州城一带多修了几十个堡寨,加上泗州城高坚深,谁也没有想到,东虏一至,居然几天就把这个军事重镇给丢了。
“怎么会这么快?”
“各镇加起来快十万,就是逮十万头猪也得费点事吧?”
“黄得功该杀,刘良佐和张天福、黄蜚,皆以国法重处!”
内阁和军务处的大臣们此时顾不得官威国体,一个个都是跳脚痛骂起来。倒也怪不得他们,连钱谦益都明白,泗州一失,清军可以直迫淮安或扬州,要是太子率新军和其野战,正合多锋之意。
若不敢,则河南的清军和少量南下清军牵制清江,大军下扬州,渡江下镇江,南京就唾手可得了。
而上游也是有大股清军过来,朝廷守多绛远一路,上游就顾不得,守上游,多锋这一路也顾不得。
现在重兵都在别处,扬州和镇江苏常一带就是空白地带,几千清军就能把江南会给占了。
这一下,南京重地和财赋重地全失,这一仗打输了,明朝天下就丢了一多半了。
“哈哈,天亡联,天亡大明手?”
事情坏到这种地步,连南京也可能呆不住,南北两京皆失,这个皇帝还怎么当平去?下一步往哪儿跑?杭州么?或是干脆逃到昆明?
崇祯心中十分苦涩,简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他的心头沉甸甸的,两眼也是变的血红一片,看向四周,只觉得毫无意思,亦没有任何坚持下去的意义可言。
“散了,散了吧,等奴骑至,你们要降便降,要死便死,联不管了,联自己现在去太庙,不,联去孝陵,要向太祖高皇帝谢罪,联是不孝子孙,死不足惜。”
崇祯满嘴蚺话,而满殿的大臣,却也是陷在惊慌之中,一时竟是没有人拉住皇率,或是说上些什么。
如马士英之辈,原本眼高于顶,此时灭顶在即,却也是心中空空dàngdàng,竟是完全的束手无策。
崇祯如此模样,后宫自也惊动,不过多时,两位皇后顾不得忌讳,也是赶了过来。
见他如此,张、周两皇后都是泣下,若没有北京逃亡那一次,众人还不觉得怎么可怕。可是有那么一回,心胆已经裂过一回,崇祯有这种过jī的反应,也是心理创伤过大,一旦压力太大,则自然会彻底崩溃。
“皇上,皇上!”
还是马銮,此时却不是刚刚那种垂头丧气的模样,又是狂呼大叫而来,他奔入殿中,一时也无人理会此人的无礼之处,崇祯仍在发呆,马銮却是不管不顾,只跪下道:“皇上,太子殿下已经到水西门了!”
“什么?你所说是真?”
崇祯一时尚且没有反应过来,史可法几个也在发呆,马士英却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他呆了一呆,便是凝声道:“皇太子殿下怎么不奉诏就擅自回南都,这个,似乎不如……”
“马大人,这都是什么时候了,还说这样的话?”
皇帝和文武大臣尚且没有说什么,倒是王承恩大为愤怒,一边指责,一边用冰冷的眼神看向这个军务首领大臣。
“吾儿来了就好,吾儿来了就好!”
周皇后适才被崇祯吓的发呆,也是害怕再一次流亡,这南京宫中再破,但听说外头的军政事物欣欣向荣,人的心里就安定,暂且吃一些苦也不算什么。
怕就怕国事还和前年年底和去年年初时一样,毫无指望。那就不如死了算了,但人生最艰难不过一死,适才警讯传来,听说崇祯发狂,诸皇子和公主哭成一团,那种凄惶景像,这一生不想再看到第二次……!。
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四十九章 决胜(24)
所以一听说朱慈恨来,周后被崇祯嘀咕过的那一点异样心思早就飞到九霄云外。
这个时候,百战百胜的儿子回来,可比他老子靠的住的多。
“快,替皇帝摆驾,皇太子北征而回,天子至午门亲迎!”
不等别人说什么,张皇后便是断然下旨。
她虽皇后,却被内外廷所尊重,一声令下,刘文炳也不等崇祯示下,便是先答应了一声,接着便是出门预备。
接着领shì卫的冯元彪亦是道:“臣去安排关防,令拱圣羽林两镇,戒备沿途。”
“不必太过惊动市面,你知道的,皇太子不喜欢扰民!”
“是,老臣醒得。”
“臣下去将最近的军报整理,汇成节略,俟太子殿下至,方便咨询。”
虽然最近的军报也是飞章清江,但荆襄上游一带的情形一天数变,太子这几天在路上,肯定隔阂了,所以王家彦和路振飞请旨外出,到军务处去综合归纳详细军情。
“臣备职礼部,请旨,是否可到午门协助办事?”
钱谦益适才面sè惨白,全身都在颤抖,清军就在眼前了,打过泗州,十几天就能到南京城下,这么危急的局面,他已经备位大臣,到时没脸皮降就只能去死。
但家中有美妾在,有好酒饮,有花园游,诗酒唱和,日子过的舒服的很,他还打算再活二十年,现在就死,太不值当了。
现在听说太子来了,他那点yīn微心思立刻就是不翼而飞,感觉全身是劲,再也是一点儿害怕的情绪也没有了。
不仅是他,就是高弘图等人,也是如此。
史可法也是松了口气,刚刚他也是一筹莫展,军事突然大变,他这个内阁首辅一点办法也没有,说掌军,他一头雾水,说领军出战,自知没有那个本事。
说应变,脑子里是一团浆糊,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
兵怎么领,将怎么驾驭,哪一路派出哪支兵马,预神该怎么打,军械粮草怎么分配,一想起来,脑仁都是生疼。
怎么得了?
等看到皇帝发狂的时候,他更是坚定信心。
政改和道统之事,他还要和太子打擂台,但军务大政,还是全交给皇太子的好。
有了这个明悟,他也是自失一笑,心中暗道:“以前怎么那般糊涂?太子年幼是不假,但武功赫赫,已经有明证,怎么还信人挑唆,几次三番挑毛病出难题?”
如此一想,看向高弘图的眼神当然就有谴责之意,但看到对方低头时,他便也扭过头来,不再继续下去了。
“臣等亦先至午门,内阁,六部,詹翰科道等中枢官,还有大都督府下众都督,亦该亲迎。”
身为内阁首辅,史可法也是微笑决定,并且率众人一起躬身退出。
殿堂之中,只剩下一个发呆的崇祯。
这也是群臣有意为之,因为一个帝王,遇事惊慌而至发狂,这脸面上太难看,大家都走了,也是叫崇祯自己警醒,免得太难看了。
“联,联……”
“冉检!”
啊?”听到张皇后用自己少时的名字称呼,崇祯十分惊诧,张大嘴巴,看着张皇后,惊道:“皇嫂,怎么了?”
“你长处在能吃苦,勤政,执政久了,天下事和人心也算了解。但短处就是在军务上了,”张皇后看着崇祯,神sè也是变的十分坚定,她道:“所以,听我一句,莫在军务上和长哥儿争了,好么?”
一番话说的崇祯面sè十分难看,当然,也是有适才惊慌时的余味。但此时此刻,由不得他辩驳,呆了半响后,他终于喟然一叹,点头道:“皇嫂所言甚是,自今之后,军事皆有皇太子来管,大都督府亦交给他。政务悉与闻,五品以上官员升迁罢免,都由皇太子过问后施行就是了。”
这样做法,等于是太子监国,就是面子上好听些,毕竟崇祯才三十五六,正当盛年,又没有病痛,叫太子监国,脸上难看。
“就是这样吧!”
张皇后也是用不可置疑的语调,断然结尾。
她虽不是皇太后,但其实在宗法上地位高于崇祯,崇祯毕竟是外藩!以宗法来说,她这个小叔子对她这个皇嫂,在家务事上,理应有一份尊重。
太子掌国政,说是国事,也是家务的一种,从今之后,自己这个小叔子,还是多享点儿福就好了!
一时殿中情形便是有点尴尬,好在水西门到皇城宫城是一路从北而南,从金吾卫大街到府军前卫大街,一路畅行无阻,shì卫处和大都督府都派了兵维持,虽不扰民,但也是把街道给肃清了,只是沿途军民都知道清军两路前来的消息,若是在朱慈恨出现之前,南京城的几十万军民也未必把亡国放在心上,国是朝廷的,是贵戚的,是大臣的,不是小百姓的。
但现在有新闻司的分析,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还有不遗余力的宣传清军屠城的事,再加上剃发令确实颁发了,所有人都是一身冷汗。
亡国亡天下什么的还能不理,这头发要剃,这可万万不能忍。
剃了头,怎么下去见祖宗?剃发易服,人不成人,鬼不象鬼,死都不安生,这他娘的鞑子也太可恶了些,当百姓的交粮纳税,管你哪家当国,可人家头顶的头发是留还是剃你也要管,这手也伸的太长了吧?
有这种心思,当然是人心不安,再无知的百姓也能凑在人堆里听人念新闻纸上的事,现在战事不大妙,五六个总兵被人打的如狗一般,四处逃窜,百姓交口痛骂的时候,心中自然也是十分不安,此时看到皇太子前来,自是交口相传,一起到街面上亲迎。
当然,看热闹的心思也不低。
皇太子上次进京时的热闹,到现在还有人念念不忘。
但这一次,朱慈恨却是十分低调。他上次来,根基还浅,不得不张扬其事,而到现在,除了少数人外,绝大多数的大臣和武将都得承认他是练兵领军的奇才,是大明的定海神针。有这种舆论和清江行营实际上的实力,再张扬就无谓了。
而且,也不必刺jī崇祯的神经,对这个父皇,他还是不愿做的太过了。
所以南京市民看到的就是穿着灰sè平虏军常服的朱慈恨,只有领口和xiōng前的金sè龙形xiōng牌才能显lù出他皇太子的身份,别的,武装带,利落的灰sè军常服,圆形笠帽,高可及膝的皮靴,看着是威武漂亮,但南京人有点丑识,知道平虏军的驿兵和军官平时就是这种打扮,全军上下,全是如此。
看皇太子身后跟随的大股骑兵就是眼前明证,全部是灰sè军常服……黑sè皮靴,所不同的就是领口章和xiōng章袖标的不同,离皇太子最近的……就是一片金星和银星,远一些的是铜星,有见识的人也知道,这是军中的军衔标识,军中人凭着这些标识就能认的出来,哪一个是武官,哪一个是将军,哪一个是老兵军士长。
战时,遇到危急时刻,就能会拢一处,听从上官指挥,平虏军在这一年来的战事中,打不散,拉不跨,靠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蹄声如雷,轰鸣在南京城的街道之上。
沿途的百姓军民,都是默不出声,而行进中的平虏军,也是静默的可怕。
这是一支铁流,不少人身上还有血和火的痕迹,那是从河南战场下来休整的骑兵,现在又跟随着皇太子进城来安定人心,稳固大明天下来了。
不少人眼中含泪,看着川流不息的铁流从眼前过去,想要说些什么,却是什么也说不出事。再伶俐的人今天都变的笨嘴拙舌了,他们只是含着眼泪,看着这些军人从自己眼前一直不停的走过去。
很多人都是在这个时刻才明白,天下事,国事,都和自己的家事有关,而平时看不起的大兵,吃粮的没出息的货sè,在这种时刻,得靠他们来保护自己的身家安全。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下,对军人的形象有了彻底的扭转。打今天起,再有人在南京人面前说军人的不是,市民百姓就敢用大耳光抽他。
而百姓如此,平虏军的将士们更是在期待与信任的眼神中被洗礼了一圈,他们整个灵hún都在颤抖,在这样信任的眼神中,叫他们立刻去出战,去迎敌,哪怕立刻就死,身为一个军人,也是没有半点的犹豫!
就是朱慈恨自己,心中又何尝不是如bō涛涌起?
前身一个历史爱好者和老师,今世华夏命运,终于全部落到了他的手中。
在这种危急关头,就是以他一人之力,一定能扭转乾坤!
大明不会亡,天下也不会亡!
到得宫城,他看到了史可法,高弘图、钱谦益等东林党。
冯元彪和路振飞、王家彦等太子党。
李邦华和黄道周等宿儒老臣。
所有人都向他庄严行礼,向他手舞足蹈,用最庄严的礼节,欢迎他这个不到弱冠之年的大明皇太子。
这一切,都是他用自己的辛苦换得,万民的崇拜,百官的信任,都是由自己的能力,逐渐得来。
适才入城时,一群艳丽女子都在人群之中,从柳如是他认的出来,那是所谓的秦淮八艳。
面对这些绝sè,他也只是用眼角的微光一瞥,然后便又庄容前行。
终于前行到此,终于到如此!
“父皇!”
看到缓步出午门的崇祯,朱慈恨也是纵身下马,到十余步前就跪下,屈膝前行,叩首:“儿臣当不得如此。”
“你当得!”崇祯面sè沉静,语气却是前所未有的庄重:“天下万民,皆仰赖吾儿了。而今军政要务,皆由汝处断!”
“是,请父皇放心!”崇祯如此,倒省了不少事,朱慈恨也是庄容答道:“儿臣会以京营兵分守淮扬,清江平虏军主力尽皆下南,与京营会合,在扬州一带,将南下清军尽数剿灭。他们想逼咱们野战,儿臣就满足他们这个心愿,父皇,六月之前,多锋的南下大军,儿臣叫他有来无回!”
多锋从泗州南下后,朱慈恨布置在淮扬各地的汛塘铺卡的防守营兵就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到处都是堡寨高垒,一个垒高十几米,上有佛郎机炮,里头是几十个大兵,凭险而守,几千人都不好攻下来。
这样的堡垒在淮扬到处都是,完全能把清军拖偻,拖累,拖瘦。
等邱元一的京营兵一出,和清江平虏军主力会合,二十万大军一起发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