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他嘴角一撇,露出不以为然的笑来。不过,适可而止,这么评说内操,太监们最没脸,不过崇祯想来也不好过,还是绕开的好:“内操不提也罢,今日选取你们来,却不是只打算在这万岁山左右玩一玩,立个靶子射上几箭,或是叫你们摆一摆队,扛一扛旗,再扯着嗓子叫几声就算完……我要的,是能打能拼,能上阵拼杀,能护卫在我左右保我平安,能为了大明江山,敢说头掉了留下腕大的腔子,算不得什么鸟事的厮杀汉子!”“我大明立国几近三百年,汝辈都是世职武官,都是金花银供养了近三百年的武职世家,当武官,就是要上阵厮拼杀敌,能马上骑射如飞,追亡逐北,能刀斩人头,能扬国威于塞上,扫强敌于草原,封狼居胥……这样才算真的武官军人!这二百多年,秦军晋军辽东诸军,或是对北虏,或是对东虏,或胜或败,总也对的起他们的俸禄,是一刀一枪厮拼出来的血汗功劳!你们出身京营,这么多年,除了偶有出征,平时就在京师花花世界里坐享太平之福,现在国家有事,内有流贼,外有东虏犯边,现在却如何?是还想躲在城中装作无事,等贼兵上门一降了之,又或是觉得,这二百多年俸禄吃下来,好歹也得略作回报……嗯?是汉子的,出来答我一声,谁愿将来与我一起,出关门,过宁远,再到大凌河,拔下沈阳辽阳,将老奴陵寝挖开,剖他的心肝,祭祀我大明关外无辜死难的过百万的军民百姓……谁敢,谁敢?”
朱慈烺先前说时,还只是娓娓道来,声音中也带着亲切,各人听了,原也没当回事。料想不过就是寻常说话,扯几句淡,然后就往常怎么操练怎么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倒是有不少人关心俸禄赏赐……皇帝也不差饿兵,皇太子也不能叫大伙儿凭白效力,总得拿出点象样的东西来,才对的起这么辛苦一场。
不过,等朱慈烺声调渐高,到得后来,原本那平和贵气的语调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剩下来的,便只有疯子一般的叫喊!
众人倒此时才知道,这位看着尊贵威严,脸上也文气十足的十五岁的皇太子,居然有这么疯狂的一面,更竟然有那般疯狂的想头!
恢复辽阳、沈阳,将老奴努儿哈赤挫骨扬灰,怕是哪一个汉家热血男儿都愿意的事,但又有谁能想到,堂堂大明的皇太子竟能用这般昂扬姿态,当着数百军人的面,就这么不管不顾的喊了出来!
“臣五军营下城守营把总百户官李恭,愿随太子殿下左右,以死效之!”
“臣五军营下城守营把总百户官王源,愿给太子效力,死也也不过就碗大的疤,当真算不得什么鸟事!”“臣神机营下把总百户官任尚……”
“臣神枢营下……”
============
码字很辛苦,特别是苦逼的修改再码新版的做法,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请大家留几张票票吧,谢了。
明天又到周末冲榜时,会在半夜加更一章,提前预报一下。
另,致某个无良写手:我没心乱!



 第十二 揉搓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十二揉搓第1页内容如下:
“兵指东虏,克复辽阳,沈阳?”
午正时分,寿皇殿太子演武阅兵的话已经传扬开来,最少,在内廷之中,够资格,也够关切的大人物们,都是已经全部听说了此事。
“是的,小爷就是这么说的……说真格的,听着还真的是提气的很!宗主爷是没瞧着,那伙武官,嗷嗷直叫,眼珠子都红了,就跟一伙狼似的……”
两个绯袍太监,一前一后,前者挺胸凸肚顾盼自如,后者却是蜷缩着身子,下腰躬身,跟在前者后头,就象个煮红了的龙虾。
两人身后,则是数十个穿着青袍或是绿袍的太监伴当,长袍白靴,标准的内侍装扮。
“哼,小爷这么说,倒是真的有志气的很哪。”
前头的太监慢悠悠的走着,先说了一句,半响过后,才又笑道:“少年人有志气自是好的,不过,咱家还真的不知道,就凭现在这情形,他又能做到什么模样。”
“宗主爷,那?”
“由着小爷自己折腾就是。饷,械、甲,都没有。吃的么,按说是光禄寺的差事,咱们可以不必去管……尽量支应吧!至于衣服布匹、弓箭、生漆、胶、牛筋等物,这一些库里有的是,倒不能勒掯不给,不然的话,小爷脾气,咱们也无词可对不是?”“是是,宗主爷说的极是。既然是这么着,小爷已经交待下来的,下愚就赶紧着去办,不然,催问起来,也真的不好交差。”
“嗯,你去办就是。对了,外间文官们有听说的没有?”
“听说怕是听说了,但是暂且还没有听到有什么动静。”
“哼,他们倒不会把这事轻轻放过去。你瞧吧,必定有人会拿此事出来做文章。但现在不必管他们,那帮龌龊官儿,咱家瞧他们不起,没有要紧事情,也是实在懒得理会他们。”
“其实宗主爷只要一句话,那陈演就算是内阁辅,也断然没有不听的道理……”
“唉,你懂什么?简直胡说!”被称为宗主爷的,自是司礼掌印太监,也是现在太监中的第一人王德化。能和他的权力相抗衡的有几人,最出名的就是王承恩和曹化淳,不过现在曹化淳并没有在东厂提督任上,而是在家闲居,放眼内庭,也就是王承恩够资格和他挺一挺腰子了。
至于王廉、高起潜、方正化等辈,就更要等而下之了。
至于跟在王德化身后的协理内操太监石川,怕是连史书留名的资格也没有了。被王德化当头对脸的训斥,石川也只是笑:“下愚当然不及宗主爷懂的多,还请宗主爷开释就是了。”
“开释不得,开释不得。”王德化胡乱一摆手,把这话题错过去,然后方看着石川,冷笑道:“安心当你的差,不要胡乱钻营,好多着呢。”
“这……宗主爷……”
“打量我不知道你的心思?”王德化面容更冷,只道:“观风望色,混水摸鱼,想在这件事跟着小爷,博一个咸鱼再翻身……我告诉你,老鳖打卦,你这一卦不灵!”
要说内监中的资历,王德化算是够老了,除了曹化淳等寥寥数人,怕也没几个能和他比的。当然,是说那些位高权重的太监,那些混吃等死的,就算活到八十一百的,也只当是能喘气的废物,谈不上资历一说。
眼前这石川倒是个有资历的,先是内书堂出身,然后司礼少监,接着转内官监,眼看要九转丹成,不合魏忠贤跨了……
这厮是魏党外围,但外围也是逆党,从内官监调出来,派到内操这儿守着万岁山寿皇殿,夜晚嚎起来都没有几个人能听到的荒地当差,对一个内官来说,这一生差不离就算完了。现在这会儿小爷去搞这么大动作出来,大约这个前朝余孽是动了什么心思,打量着要趁势而起……只是王德化一通冷言冷语,却是把这阉人心里好不容易刚冒起来的小火苗就给浇熄了……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十二揉搓第2页内容如下:
“姥姥……偏不听你的!”
石川当面连一个虚屁也没敢放,等王德化走后,才站在原地,向着对方远去的地方,恶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
……
……
就在王德化揉搓石川的同时,东宫殿宇之前,也是有两个头戴乌纱,圆领补服,玉带官靴,看着便儒雅风流的讲官,正站在殿门前等太子返回。
两人一个是五十来岁的中年人,面色清癯,长须美髯,眼神中也是文气斐然,令人一看便知道是读书破万卷的大儒。
另外一人,却是三十左右,面色白净,眉不过眼,五官纤弱,下唇只留出一抹短须,整个人看着也是瘦弱,人长的甚不起眼,只是顾盼之间,眼神中透着聪慧难言的光采,就是这么一抹光彩,叫人一眼便知道,此人文才,也绝不会逊于那中年人之下。年纪在五十左右,一脸大胡子的王铎是正四品少詹事,年轻文弱的吴伟业是正五品的左庶子。
两人都是当时最著名的才子,诗人。王铎二十来岁就中进士,点庶吉士翰林,到江南做主考难尽江南诸生,这在当时无比拉风的事情,因为江南是明朝文学基地,所有的著名文臣几乎都出身江南一带,到明中后期,更是文风鼎盛,几乎随便哪个县都出过阁老大学士。
王铎一个河南人到江南做考官,最后得了一个“才压江南”的评价,靠着这个名头王铎一路青云直上,又受到崇祯赏识,到东宫做了讲官。
庶吉士原本就是储相,东宫讲官更是着眼未来,不出意外的话,王铎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至于吴伟业就是标准的江南才子了,昆山人士,书香世家,做的一手好诗,在东宫充讲官后,任课极为尽心尽力,所以崇祯很是欣赏,吴伟业官符如火,几年功夫就从进士及第到五品庶子,没有皇帝的赏识信任是绝无可能。
此时两人眉头都是皱的紧紧的,脸上也是一脸的焦燥之色。皇太子尚在寿皇殿,今日的话语,却是已经传遍九城了。
毕竟,以太子的身份实在是十分的特殊,说是一人之下,但手中毫无实权,一切都需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而近日太子所行所言,不仅干犯圣忌,更为严重的,便是可能落外间文官们的口舌。
别人不知道,但身为这个集团中的一份子,两个文官却是知道这个集团力量的庞大与恐怖,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它对皇权的耐心和敬畏已经渐渐要耗尽,大明的皇权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是无比的削弱,从依附于皇权的内监就能看的出来,皇权强,内监便强,皇权弱,内监便弱。崇祯早年,周延儒与温体仁还得依附内监才能为辅,而到了如今,内阁诸学士已经不大把内监放在眼里,这十余年间,皇帝杀督臣九人,巡抚十一人,辅,尚书,州县文官无数,但杀人越多,皇权反而日渐侵凌,到了现在,除了武将跋扈,渐渐不听指挥,便是文官也是离心离德,实在是已经和这个王朝渐行渐远了!
实话说,就是都在暗中等着改朝换代!“咱们这位小爷……”吴伟业年轻些,沉不住气,看着东宫大门方向,摊手苦笑道:“这不是自己去捅马蜂窝?闹将起来,焦头烂额,连皇上也不好回护于他,到时候,却看他要不要勒石燕然了!”
“不过……”吴伟业突然一笑,向着王铎道:“不过学生一则佩服太子的胆量,二则佩服他的心思,只惭愧的是,此事却是与讲官每无关,却是他自己的主张。”
“我亦云然。”王铎微微一笑,道:“东虏是我朝大敌,太子有这种心思,着实叫人心折的很。只是,他年轻性燥,说的急切,容易落人话柄。而且,事情是要看怎么做,而不是看怎么说,吾辈现在就夸赞他,还嫌早了一些。”
说起这个,王铎亦是面色沉郁,身为东宫讲官,一生荣辱其实是和皇太子系在一起,一想到国事与眼前之事,就算想要破颜一笑,也是难乎为情了。
“来了!”看到皇太子仪仗过来,两个文官都是眼前一亮,一并向前踱了两步,王铎矜持,又停了下来,身为讲官,要有自己的体制尊严;只吴伟业年轻尚直,还是不管不顾的迎了下去。



 第十三章 异心

“先生们也在啊。”
朱慈烺的情绪似乎还沉浸在刚刚的情境之中,训话完了,众武官蜂拥而上,纷纷效忠……何等痛快,何等的快意。
在他狂呼谁敢之后,能有如此效果,还有什么可说?
京营之中,毕竟还是有几个热血豪胆的男儿,并不全是坐享膏梁,残害百姓,临事一无可用的废物。
因为正在高兴,所以他没怎么注意到两个讲官的脸色……这些书生,平素的脸色反正就是这个样,倒也瞧不出来什么。
“臣见过太子殿下。”
两个文官深揖下去,讲官不必如外臣那样礼节备至,相反,太子反而要给予适当的尊重……大户人家的私塾先生,也是如此。
“先生每请起,看茶。”
“殿下,茶就不必了。”吴伟业性子率直,最近这一段时间,太子讲学授课都很认真,和以前的光景大不相同。所以讲官们越尽责,说话自然也是少了很多含蓄客气,当下只道:“殿下召集京营武官教习内操,这原本也没有什么。不过,殿下说话需小心谨慎,心免被人抓着把柄。”王铎也道:“现在小人辈甚多,殿下早晨的话一出,浮议哗然。据臣所知,颇有几个言官想说话……一旦有人真的要兴风作浪,臣惶恐……殿下怕是很难向皇上解释清楚。”
朱慈烺在校阅内操之前,对文官们的反应也是有所考虑。最为担忧的,便是拿太子有不臣之心,或是防微杜渐这两个说法来攻讦。
崇祯的帝王心术还是有一些的,李邦华请太子南巡被拒,就是因为崇祯担心太子到南京后,会仿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故事,把他晾在北京成太上皇,对一个皇帝来说,哪怕是他儿子来夺他的权位,也是万万不允许的。
“先生们说的是,这些,我都明白。”两个讲官虽不大客气,态度也生硬了一些,但话语中的关切之意还是很容易能感受的出来,“只是……”朱慈烺话锋一转,语气也是变的沉重起来:“现在这会子,如果顾忌太多,畏畏尾,怕是什么事也做不下来。真有什么人寻事起衅,父皇要责罚,只管罚,哪怕就是用大杖打我一顿,我也只一身当之,受了便是。”“太子何必如此……日后多加小心,不必说太多就是了。”王铎其实确实有受人之托的意思,皇太子如果闹的太过份的话,托他传话的人想压也压不住了。
现在朝中局势诡异,老实说,皇上也会渐渐压不住场面,国家无力,连刑杀都快吓不住人的场面,很快就会到来。
托他传话的人也是一片好心,以数朝老臣之尊荣,强压了几个蠢蠢欲动的后辈,但可一不可再,如果太子再有什么逾规过份的举动,恐怕别人也就不好说话了。
吴伟业却道:“国事尚有可为……臣觉得殿下是太过虑了。”
吴伟业的话,王铎便先不赞同。只是两人一并来劝说皇太子循规蹈矩,所以当面拆台不得,听了他的话,王铎也只是一皱眉,却又接着来劝朱慈烺。
“尚有可为?”朱慈烺哑然失笑,想了一想,笑道:“两位随我来吧。”
吴伟业一皱眉,问道:“去哪儿?”
“还是万岁山。”
两个讲官面面相觑,朱慈烺笑道:“放心……断没有叫你们两位混在内操里头胡搅的道理……带你们去,是叫你们看一样物事。”“是,那么,臣尊太子令谕。”
一君二臣,心思迥异,皇太子骑马,两位文官和东宫太监们侍从在后,一行数十人,又是浩浩荡荡向着万岁山的方向而去。
李继业混在人群之中,也是亦步亦趋的向前走着,不管小爷干什么,他这个掌事太监,都得老老实实的跟着。
回到明朝当太子3第十三章异心第2页内容如下:
现在皇太子的变化,跟着小爷十来年的李继业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变化是好是坏,他暂且还分不清楚,只是知道,东宫太监荣枯都在这位小爷身上,任是谁都跟随了十年以上,打从小爷在钟粹宫居住时就是如此……现在想改换门庭,也是晚了。
唯今之计,也只有一步步的跟着,拼死效力,搏一个日后的荣华,至于小爷在万岁山和寿皇殿做些什么,又或说什么,现在的他,却是管不得那么许多了。
“李老爷,借一步说话。”
“怎么?”
走到日精门附近,一个小答应跑了过来,向着李继业低声道:“丘老爷请李老爷到乾清门那儿,等着商议事情。”
“好,我这就过去。”以李继业的身份,自是不需回禀,悄悄儿和另几个太监交待一声,自己带着几个小使宦官,悄悄儿向着乾清门方向而去。
离的老远,却是看到丘执中和几个绯袍太监站在一处,俱是面色难看,显然是刚有一番争执吵闹。
“怎么啦?”李继业问:“列位老爷怎么如此模样,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儿说?”
丘执中面色铁青,拂袖道:“你问方老爷他们,就知道端底。”
方正化却是昂起了脸,一副难说话的样子。
他这个司礼太监是内操总领,宦官中第一等的好手,不论是骑射还是武功都是一时之选,崇祯一直放在身边,取他的忠心和武艺,向来宠溺的很。所以此人在司礼中竟是个炮仗,一点就着,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这个人可以不理他,方正化身边的张彝宪为人骄纵阴毒,胸襟狭隘,是司礼中有名的不好相与的,唯有一条,此人是王德化的心腹,也就只有王德化治的住他,使唤的动。
这两人是正经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从内书堂出身再到司礼,直到太监,这条道也不比文官们十年读书,再授进士,然后庶吉士翰林,再历任翰詹科道,最后任九卿,再会推入阁要容易些儿。都是华山一条道,能攀上顶峰的,没有一个是善与之辈。
要说起地位来,李、丘二人比眼前这两位自是天差地远,但东宫太监权势上升是迟早的事,所以常人等闲也不愿得罪,如今日斗鸡般的场景,实在也是少见的很。
方正化不答,张彝宪却是笑容可掬,只向着李继业道:“老丘太心急了些……咱们不是不给,小爷的东西还有什么可说的?将来皇爷的江山都是他的,咱们做奴婢的还敢勒掯着不给?就是现在委实是没钱,无械,更加没有甲。十几年了,各地不停用兵,请饷请械用甲,京营兵的装具都被皇爷扒了几次皮了!看看现在都穿的什么?要是有,又何必小爷再要?原本京营具甲,就是天下第一么。”
此人虽然阴狠小气,此时说的倒也是事实。打崇祯即位之后,战乱不休,京营兵也出兵过好些回,就是战绩不佳,而且越来越无用,所以现在也根本没有人再请派京营兵出战的话了。但营兵不动,饷械甲胃却是不断支应前方,到了今日,京营也确实是内囊都上来了。只是张彝宪的话当然是推托,烂船还有三斤钉,几百人的甲胃饷械凑不出来,也只能说,司礼这边,大约是别有用意,绝不是没有保留的支持。
“两位大约还不知道吧?”见李继业微微点头,方正化又上前来,怒气冲冲的道:“前方又在请饷,内阁又请内帑,可现在内帑银连十万之数也没有,总得留几万,以备非常?国家现在这般窘迫,皇爷今天下朝回来,在轿子里很掉了几滴眼泪……咱家站在一边,瞧着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唉,现在国事是这般情形,漕运都可能保不住,各方起火,四处走风,皇爷着实是烦,和两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小爷那里,能怎么着就怎么着,该有的,咱们不会不给,宗主爷也是这样的话,有就给,没有,也就只能没有。”
回到明朝当太子3第十三章异心第3页内容如下:
他说完,就是一拍手,意思也很简单,就是绝不再讨论了。此人虽然粗鲁,但也很率直,说的话也有一些是实情。
李继业微叹一声,向着丘执中道:“既然如此,我们回明小爷,瞧小爷怎么说吧。”“嗯,也只能如此。”
丘执中是奉命前来,朱慈烺在内操那边挑好了人,接着就是要军服、铠甲、兵器,弓箭和相关的物资,当然也是要尽拔下。再有,就是要定下饷银,还要有大量马匹,因为朱慈烺满心打算好的,是要练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出来,所以要马,还要上等的战马,再加上备用的马匹,鞍具,还有从役马夫,大料的精料……这些加起来,甭看只有四百人的额子,所需要的费用和物资,粗略一算,却是吓死人的天文数字。
原想要不到全部,有一半下来也可以回去交差,不料到了司礼这边,王德化托词不见,叫方正化这个大炮筒子出来,加上张彝宪这个阴微小人,两人一刚一柔,要钱要甲要马都是两个字没有,到是军服布匹,生胶牛皮一类,可以要多少给多少。
丘执中也是知道,这是惠而不费,这些玩意以前是各地卫所年年交进,二百多年,十个大库里头装的都要走不进人,插不下脚,拔再多出来,这些司礼太监们也是绝不心疼。想到这里,丘执中也唯有与李继业相顾叹息,小爷那边,怕是没有想到,做一些事情,帮手少而掣肘多,不但外臣会指手划脚,便是内里的家奴,也未必同他一条心了。



 第十四章 先声

回到明朝当太子4第十四章先声第1页内容如下:
朱慈烺此时却是在攀爬万岁山。
他现在身子轻便,劲力十足,两个文人官儿却是气喘吁吁,爬的甚是艰难。
景山实在就是当年挖护城河时起出来的大量塘泥,再加上一些树木奇石,建筑宫殿,也就俨然是皇家宫廷园林的一部份了。明朝的御花园还叫宫内苑,地方很小,如果皇室中人有什么高兴的事,或是到了重阳节庆时,爬上景山,整个禁城加上大半个北京城都是赫然脚下……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爽的?
所以这山虽不高,在大明名头却是不小,而且修筑的奇、险、幽,到处都是树木和山石,小径蜿蜒曲折,山虽不高,攀爬起来却也很需要些体力。
眼前这两文人,显然是打小就没经历过任何的体育锻炼,爬将起来,可就真的受了不小的罪了。
好在,也就短短时间,朱慈烺并没有带他们爬到最高峰去,只是按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七折八弯的,到了半山腰的一处所在。
“就是这里了。”站在一处山石之上,朱慈烺神色复杂的一笑。“这里有什么出奇处?”
王铎顾盼不语,只有吴伟业神色间满是好奇之色,向着朱慈烺问道:“还要请太子明示给臣知道才好。”
“昨儿个晚上,我做了个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