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嘉靖年间的建州右卫,屡次侵入边墙,指挥一级的武官有五六人被害,从备御到把总,数十
人遇害,官兵和百姓,遇害者不可胜数。
为首者,便是建州右卫的世袭指挥王杲。
此人也算是枭雄,除了自己的右卫,还囊括了左卫等沿河的部落,实力强劲,曾经攻到辽阳附近,
沈阳,抚顺,开原,屡受其害,明朝边将官员苦其久矣。
嘉靖晚年,此人终于被擒,被押送到京师,凌迟处死,除了一大害。
但建州右卫残余势力犹存,左卫各部也都不是善茬,比如塔克世兄弟,青年时凭着祖上传下来的指
挥大印和敕书,屡次攻击苏克素护河其余各部,统合势力,其兄弟诸人都轻捷彪悍,勇猛无比,射术不
说,那是女真人的天生吃饭的本事,能穿重铠,持盾拿刀,在厮杀时,越过奔跑的奔牛,连跃九牛,不
在话下。
这样的本事,不论是跳跃的能力,负重能力等等,都已经超过普通人的范畴,这样的身手,普通的
明军上来几十,也只是给人送菜了。
女真人中,这样的轻捷彪悍之辈颇多,也是王杲等人横行数十年,甚至在建州右卫强盛时,泰宁和
福余等蒙古各部,反过来要配合女真人的原因所在。
如此种种,都是惟功曾经苦口婆心,教导给辽阳镇官兵知道,叫他们明白,现在朝廷轻东虏而重北
虏,有些举重失衡,特别是李成梁,他在此事上的责任很大,而辽阳镇,迟早会将这种局面给扳回来。
当然,不是现在。
朝廷在边患上,不会允许边将轻易挑起事端,北虏现在势大,朵颜部和插汉土蛮年年犯边,精骑五
六万,控弦四十万,实力确实远在东虏之上,弃强而击弱,没有扎实的理由,合理的目标,朝廷不会嘉
奖,还会问罪。
所以赵雷等人经过的时候,脸上冷意明显,目光扫向那些东虏的时候,冰凉冷酷,见到这样的眼神
和蕴藏的杀气,知机的女真人纷纷避让开去,丝毫没有他们对上都司衙门兵马时的那种野性。
这些野人,就是这样,畏强而凌弱。
而更叫他们敬畏的,是马背上的那些面目狰狞的首级。此时的北虏,也就是蒙古诸部还没有被喇嘛
教给毁了精气神,野性十足,也不曾毁在满清的天花和减丁政策上,这些首级,一个个凶恶之极,悬挂
在战马身上,似乎仍然有残留的杀机。
但就是这么一群野蛮人,他们被战刀砍断了脖子,小辫子被捆在一起,五六个首级绑在一处,在马
身上,晃晃悠悠的,似乎是在述说着斩杀他们的明军将士有更强的武功,更凶猛彪悍的性格,在这些首
级的威摄之下,那些东虏当然是老老实实的,不敢有丝毫异动。
马刀之下,才能叫这些野人老实!
在抵达副总兵衙门之时,正巧遇着朱尚骏和郭宇几个出来,看到这四个人包的粽子一样,连脸上都
是,青紫成片,而四周围着不少人说笑,李青莞尔一笑,道:“这几个活宝,不过猪儿是老成人,怎么
和郭黑子朱尚骏混一处去了。”
他曾经在惟功身边,对这些人都十分熟悉,一张嘴就能叫出来名字。
从草原不毛之地回到镇城,又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种暖暖的感觉,顿时就袭上了心头。
“末将见过大帅!”
“职下见过大人!”
赵雷和李青的话不相同,也不整齐,两人敬完礼之后,都是一征,然后惟功先笑,李青和赵雷一起
笑起来。
“你们这一次立了大功,我很满意。”
赵雷也罢了,原本就是很优秀的夜不收,加上文化和军事养成的教育之后,成长几乎是必然之事。
李青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从顺字行的小伙计到学武学文都优异,进入惟功的卫队,然后派往
夜不收局,样样都做的很出色,确实很不容易。
赵雷和李青这一次统一了说辞:“多谢大帅夸奖,职下愧不敢当。”
“嗯,去歇着吧,过一阵我要出去,除了侍从室保卫处的人,你们也随行。”
“是,大人。”
李青和赵雷是累的够呛,来回这么久时间,精神高度紧张,能休整一段时间当然是好的。
他们的功劳,当然会如实报上北京兵部,不论有什么封赏他们倒也无所谓了。能在这个团体之中,
就已经足够。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复信
赵雷回来这一天,一队塘马从辽阳出发,经在城驿,牛庄驿,西平驿,盘山驿,宁远卫,沙河驿,
高岭驿,广宁中前所,两天时间,抵达山海关城。
出了关城,当然也是一路急行,抵达通州驿时,用时四天。
这样的速度,是用的四百里加急,大明最快的驿传就是如此,到清季,有六百里加急,最快是日行
八百,从广州到京师,数千里之遥远,几日之内必须赶到,换马换人,一路急行。
这几个塘马,身负重任,但事情不算太急,然而速度也不算慢,待他们赶到兵部,由兵部提塘官将
塘报接下来之后,一切就都了然了。
又是捷报。
旬月之内,两次大捷,而且,这一次并不逊于上一次。
上次是斩了速把亥,是一桩天大的功劳,到现在赏赐还没有定下来,论说起来,封爵当然很难,李
成梁是拥有强劲的实力,加上十几年的战功,斩首好几千级,这才授的宁远伯,大明三等爵中的最低一
等,张惟功才立了这一功,火候还早的很。
另外还有一个很扎实的理由,张惟功是未来的英国公,难道公爵不要,反去封伯或封侯?这太好笑
了一些。
但前赏未定,后功又至,这就颇为叫人为难了。
“怎么办?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兵部正堂曾省吾底气倒是很足,他与许国都算是张惟功幕后的人
,惟功在前方立功越多,他兵部正堂的印把子就抓的更稳,他的心里当然毫无负担,只是高兴而已。
一个兵部司官建议道:“曹簠要叫送到京师,余者不问,如何?”
“这是正办。”
“不宜惊扰地方太甚,辽阳初稳,凡事当然以安静为先。”
大明的官员,一切事物的最高评价就是两个字:无事。
当初某曾姓大吏,主导收回河套,结果就死在了这“有事”两字上。动手的是嘉靖皇帝,但底下一
群推波助澜的官员,原本无事,他偏生事,那便是厌人厌事。
辽阳初定,大功一桩接一桩,底下就应该无事了,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曾省吾也觉得惟功的风头出的够了,点了点头,笑道:“我们上报吧,反正有人去头疼,我们就不
必替别人担心了。”
……
……
内阁之中,申时行的脸色特别难看,沉郁郁的,简直能滴下水来。
他就是曾省吾所说的头疼的那位,上次惟功的功劳便是他一手压了下来,他对万历的心理有足够的
了解,不用多试探就知道万历对惟功也起了提防和嫉妒的心思,这种心思,对帝王来说只要一起就很难
消除……除非惟功在京。
凭他们君臣自小相识,惟功多次立功的过往,如果现在惟功还在京师,那么申时行倒不好用力太猛
,但这位英国公府的少主就是吃亏在不知道收力,锋芒太甚,叫申时行抓着不少痛脚,现在人远在辽阳
,立功再多又如何?
只要皇帝心里厌弃了你,立上天大功劳,你只能在外兜兜转转,永远进不了权力的核心,永远都是
外围。
申时行倒不是对惟功有什么讨厌的心理或是旧仇,只是单纯的提防武人的文臣心思罢了。
哦,如果说有怨,倒是有一些。
当初惟功支持张居正的清理整顿丈田之事,在京畿与当时的大宗伯礼部尚书马自强家起了严重的冲
突,申时行听到消息之后,没有表态,没有表态不代表没有态度,申时行的态度就是十分不满,可能就
是这么一件事,在他心里种了因,现在开始花花结果。
江南大家族出来的,哪怕小时贫困被人收养,连姓氏都改过,但几十年过来,申家也好,徐家也罢
,又是根深蒂固的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申时行的立场,当然也是在张居正的对面。
“奏给皇上知道吧。”
申时行少有的沉声叹气,将兵部呈上来的奏报,简略的写了票拟,将应办的流程写在上,当然,是
能简则简,能省则省,而两件功劳,一件正,一件奇,一起摆在案上,前功未赏,后功已至,想来今天
一直到晚上,估计会很难入眠了。
“阁老,辽东有信来。”
“是不是王叔平的信?”
“是,阁老……是派专门的信差送过来的。”
申时行微露惊疑,低声道:“那还不赶紧拿来。”
信是从广宁发过来的,当然不可能用塘马,也没有用官家的驿站,私人私信,只能派自己家人,沿
着官道,自己打尖住店。
这样的送信法,一般的官员都没有办法承担,除非是有急事,或是要紧的大事,否则的话,当时的
人写信送信,都是托人捎带,替人带信,原本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交手腕和办法。
王叔平是山东按察司的分巡道,名政和,申时行的任副主考和房师时取中的门生,十年时间从二甲
吊尾的进士巴结到了正四品的按察副使,分巡辽阳,就他的资历来说,申时行这个座师肯定也是出了不
小的力气。
出了力,当然就要有回报。
以申时行现在的地位,六部正堂,他无力扶持,也插不进手,那是张居正的地盘。侍郎一级,也是
很难着手。
郎中,员外,主事,还有寺监之中,已经尽可设法,想办法安插自己人了。
和后世大佬爱用自己的秘书是一样的道理,当世大佬,多喜欢用自己的门生,相当的位置上用同年
,提携的后进,十个有九个倒是自己的门生。再下来就是同乡,姻亲一类。不过用这两种,当然没有用
同年或门生来的光明正大。官僚集团之中,人人如此,是以理直气壮。
王政和的信,隔一阵子会经由塘报夹带,象这样专门送来,这还是头一回。
展信之后,申时行先是皱眉,接着便是眉目舒展。
王政和这个人,器小无行,不过在做这样的事情上,还是要专门的人才做起来才得心应手,这王某
人,看来就是专门人才了。
看完之后,申时行取来一张信纸,持笔濡墨,想了想,便开始写道:“前次所云药方,思之再三,
依叔平兄所言之法为是,其间添减,当以斟酌为要,务使药到病除也……”
他当然不会直言不讳,王政和信中,提起来的便是林绍勇与他沟通的大事,听到此事后,王政和便
急使到京,请示机宜,只要申时行不反对,或是有片纸只字到辽东,他行事就有了倚仗。
申时行自然不会将白纸黑字落入人手,话语之隐讳,绝不会落下只字把柄到人手中。
写完之后,吹干封套,当然交给原来的信使带回。
处理这一桩事,申时行才微微一笑,将精神又投到辽阳镇的军功上去,这一件事,更加的叫他头疼

……
……
“皇后,吾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万历不象他的孙子崇祯,崇祯对防止后宫干政还是有很强的警惕心理,绝不会将朝政说于后宫知道
,最宠爱的田妃有干政迹象,立贬入冷宫,绝不宽贷。万历则不同,他的郑贵妃就对朝局有足够的影响
力,福王夺嫡之事,当然就是后宫发力,外廷有志同者合谋,终于衍生出万历朝的三大案出来,成为明
末最著名的事件之一。
此时的万历还不知道郑贵妃在哪儿,不过现在就算郑妃出来,估计也得不到同等的宠爱了。万历对
郑妃,包括成化皇帝对万贵妃,应该都是天子这种生物寻找世俗感觉做为寄托的一种表现,不然的话,
天子后宫美人无数,又何必吊死在一颗树上?天子亦是凡人,也有心灵寂寞寻找知已良朋的想法,所谓
的宠冠六宫,无非就是天子拿对方当平等的家人,寄托一点凡人的情感罢了。
现在的万历,已经将这种情感寄托在王皇后身上了,患难夫妻,关键时刻皇后挺了他一把,足见皇
后对的起自己头顶的那顶凤冠和怀中的金印,帝后原为敌体,现在相处,就更加融洽和随意,万历对这
种感觉,也更为欢喜。
现在他躺在暖阁的榻上,两个都人在一侧替他切着新橙,这是打江西贡过来,刚到京不久的新鲜东
西,昂贵之处,连皇后亦不大舍得多吃。
听到万历的话,皇后微笑道:“是不是张惟功又立奇功的事?”
“嗯,可不是……”皇帝道:“前功尚未赏,又来这么一个奇功,叫吾怎么办是好?”
“皇上,臣妾有话要直说了……”
“你说,你说。”
“还是上次那话,张惟功再能耐,他也是你的臣子,做什么都是替你,替大明效力,这是他臣子应
做的本份。他家自永乐年间到如今,世代簪缨,享尽荣华富贵,祖宗的功劳情份福及子孙,皇家并未亏
他,现在立些功劳,皇上反似有些不安似的,臣妾期期不以为然……”
“吾懂了……”
万历握住皇后的手,都人在场,皇后不免一脸娇羞,万历却是神采飞扬,顾盼自雄的道:“吾知道
了,但凭吾的本心去做,荣辱富贵,皆是君恩!”

第三百八十二章 态度
“张惟贤去一趟辽东吧。”
坐在金台上,眼前只有阁臣,九卿,科道,是一场小规模的廷议,对辽东的封赏,在万历的主持下
,迅速敲定了。
两次大功,一前一后,如果按正常封赐,一大票人得封为总兵,副将,参将都不在话下,都指挥,
指挥,同知,佥事等世职,也得按功劳大小颁下。
但因为种种原因,封赏被严重的削弱了。
升官的,只有马光远,马世龙,朱尚骏等一级做战的军人,各升一级,比如马世龙,原本是指挥同
知,世职为佥事,这一次升一级,成为正三品的指挥,世职不变,勋、阶,各升一级,对应三品。
赵雷和李青两人,一个实授游击,一个实授千总,世职对应。
张惟功不升官,只将太子少保升为太子太保,算是两次大功的酬劳。
一般的文官,为侍郎到尚书,可能为少保,最少要十年之功。等封为太子太保,恐怕要终其一身,
到致仕的时候,年高德勋,没有大的错漏,亦无政敌攻讦,且颇有建树,这才能封为太子太傅或太保,
这是一种难得的荣誉,惟功这个年纪,得封太子太保,十分难得了。戚继光为太子少保十余年,一直到
前几年,因功才加为太子太保,他都已经是领兵十万,镇守蓟门多年的大帅了。
蟒服,麒麟服,斗牛服,银牌,银鞭,这一些的物事,大为加厚,这是对官爵给的少的一种变相的
抚慰。
当然,还有钱粮,惟功前一阵上疏,练兵之事,将要提上日程,朝廷最近日子好过,兵部和户部协
商议定,每年给辽阳镇四千兵的粮食和两千到三千战马的豆料,也就是粮食近四万石,豆料八万石左右

另外本色每年给三万六千两,这也是兵部议定的额数,万历在这方面格外体恤,大笔一挥,给加到
足额四万。
将来扩军练兵,本色折色再议,不过不脱自万历八年起各省额定钱粮的平均数值,纵稍高一些,亦
高不到哪去。
这些事,从传旨到提曹簠来京审问,都需要派员去辽镇办理,另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李成梁和张
惟功上次的争斗,也需要朝廷派员去调和。
万历挑的张惟贤,倒是一个好人选。
以英国公嫡长孙的身份,加上金台轮值官,锦衣卫实权掌印,大约张惟功和李成梁都得卖三分面子
,此人出使,正合其宜。
“臣遵旨。”
在场廷臣皆无疑议,张惟贤自金台下转身,叩领圣旨……这件事就算定局了。
万历对他,当然也有额外的嘱咐。
“你此行辽阳,不妨同惟功直说,他太过年少,锋芒太甚,所以朕要压一压他……此事与旁人无关
,是朕乾纲独断……当然,你不能说是朕的亲口,就说是你的猜测。”
万历对张惟贤,已经信之无疑。
相比锥子一样到哪儿都出尖的惟功,万历此时发现,颇有世家子风范,做事稳妥圆融,行事风格不
显山露水的张惟贤,这才是他需要留在身边的人才。
或者惟功能力更强,但万历在短期之内,不打算将惟功调到自己身边来。
这种微妙的心理和情绪,恐怕就是万历自己,亦不大明白其中的深奥之处。
皇后几次劝他,刑赏之权在于君上,对臣下不论是重用或是敲打,皆可由本心而发,万历这一次对
惟功的处断,可以说确实是乾纲独断了。
“臣明白。”张惟贤很机警的道:“臣会和五弟说清楚,皇上爱他用他的心,没有任何的改变,还
要看看,臣家这五弟有没有怨望之心……不过臣敢保,那是绝不会有的。”
万历没有说出口来的就是张惟贤的后半截话,他想知道,自己亲自压一压惟功,看他心里怎么想。
这就是帝王心理的矛盾之处,又要压一下臣子,又不想臣子有怨恨的心理,而是如被冷落的女人一
样,对男子没有丝毫的怨恨,只是不停的期盼黄昏之后,男人的降临。
深宫之中的后妃,大约是对皇帝有一样的心理,而到了明清之季,帝王对臣子,也是用于对后妃一
般的心理来处置了。
先秦之时,拜相时君王要下拜,言曰:寡人自今而起,将国事托付与君。
两汉时,君王拜相,亦要向丞相揖让,丞相至殿,皇帝要起立相迎,议事,是坐而论道,丞相有自
己的佐吏,甚至有自己的府兵。
到大明,废相,天下一切执掌俱在皇帝手中,连心理亦是发生了这般的变化。
“你那五弟是聪明人,岂会怨望?”万历半真半假的道:“朕叫你和他说,是要磨磨他的性子,将
来京营总要靠他的,有他在京,朕才真正睡的安稳。”
这话半真半假,不过万历指望惟功对京营再加整顿,确定京师防务,这个话当然是真的。
张惟贤心中是何想法,当然不会叫皇帝知道,当下再顿了顿首,沉声道:“臣明白。臣会劝臣的五
弟如钉子般钉在辽阳,辽镇李家一家独大,也确实是一件危险的事。”
所谓近臣,心腹,就是能将帝王不便宣诸于口的心思,揣度出来,并且自己给扛上。
说辽镇和李成梁的话,是张惟贤自己的角度,与皇帝无关,但是,是真的无关吗?
万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眼前这张惟贤,是条好狗呢。
他微笑道:“朕已经口谕锦衣卫上下,南北镇抚,由你统带。”
“臣惶恐……”
“是要惶恐,虽有东厂番子,但锦衣卫旗校亦十分要紧,南北镇抚,轻易不得用,而又不得不用,
其中关窍所在,你要好生揣摩。”
万历早年,锦衣卫处于衰落之后,万历中期之中,随着矿监税监的增多,天下骚然,处处,锦
衣卫出动极多,至天启年间,锦衣卫使田尔耕为魏忠贤死党,锦衣卫成为魏忠贤手中对付异已的利器,
是最后的辉煌。
在此时,张惟贤终是博得了万历的信任,边带着锦衣卫的走向,似乎也要发生微妙的变化。
历史的浪花一朵朵的飘过,终究是有一些为惟功直接影响,开始了不同的走向了。
“对了,”正事说完,万历很随意的道:“你和张诚,好歹要把梁子揭过去。你抓了他侄子,有几
天了吧?这事儿总得支唔过去才是。”
“是,臣知道,一会下去,臣便去张公公的府上。”
大太监都有自己的居处,将父母兄弟家人接来,如果效力有年,皇帝亲下诏旨,准其过继一个宗侄
继承自己的香火,当太监到这种地步,这一生功业就算功德圆满了。
万历对自己的身边人,有一种十分关照的习惯,也有一点真正的情感在里头,他现在吩咐张惟贤,
就是将他看成了半个自己人,不愿自己的身边人,彼此争斗下去。
见万历无话,惟贤便又叩了个头,慢慢后退,出殿之后,方才转身离开。
站在乾清宫的殿阶之下,遥看远方。
今日有些细雨,整个宫禁之中,烟雾迷蒙。
前方的三大殿笼罩在细雨之中,但仍然看的分明,那巍峨高耸的殿宇,象一座座山峦,沉甸甸的压
在人的心头。
又象是一只只的怪兽,正在匍匐着,瞪眼看着,在寻找和选择着自己的猎物。
若是往常,张惟贤一定会心怀敬畏,这里,哪怕你是世代簪缨的勋贵子弟,也很难生出傲气,只能
深深敬服,但在今日,他却是自信一笑。
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之中呢……
到得张诚的府邸,张惟贤脸上的笑容尽敛而去,拿了名刺,叫人投递进去。
“我们老爷说了,今日身上不爽利,请指挥大人得了闲再来罢。”
细雨转成小雨,淅淅沥沥的飘洒着,张惟贤连门亦不得进,张诚府中的下人,也是与普通家中的下
人一样,称呼自己的主人为老爷……看门的眼神最毒,主人对客人是什么态度,自然也决定了他们的态
度。这名刺,也就差丢出来了,往张惟贤的跟班手里一塞,眼神已经转向别处。
张惟贤的长随当然也是英国公府的人,见此情形,无不大怒。
大府出身的人,何曾在别人的府门前,遭遇这样的冷遇?
“呵呵,”张惟贤微笑着,将自己的名刺再递过去,同时还塞了一个小小的包裹过去,递在那个看
门人的手中,“老哥务必再辛苦一趟,就说今日公公务必请见下官一面,有下情容禀,若是公公不见,
下官只能在这雨地里淋着了。”
“你这人……有趣的很。”门官掂掂银子,份量不轻,受人钱财,只得再去碰一碰钉子。
这一碰,果然还是大钉子,直接将名刺又丢出来,还是不见。
门官拿了银子,只得将张惟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