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导致犯事人员在堡门前自杀求家人重被收容……当然最终还是没有收容。
犯错就得付出代价,这是惟功的治理理念,就个人来说他的心肠并不硬,就一个统治者来说,则是法律凌驾一切,规定好的事,犯了事就得承受最严酷的后果。
这样的理念之下,老屯堡的人才能维持着干劲,当然在收入高的区域,屯堡的各种福利也相应好一些。
管理加上福利刺激,才是屯堡一直保持高产量的原因所在,不然的话,做多做少一个收入,或是旱涝保收,人皆有惰性,本性再好也变的混日子,大锅饭的弊端,惟功心里可是清楚的很。
眼前这十七堡应该还没有太多的福利,不过就算如此,两边劳作的人群也是干劲十足,这里全部是新移民,只有管理和技术人员是老屯堡过来的,不需要太多的福利刺激就能使这些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充足的干劲。
看到猎骑兵的队伍过来,农田里劳作的人们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反应,毕竟这里距离海西女真近,道路修通后,开原那边经常派兵过来,长春军区也是,在盛夏时,两个军区和几个野战营曾经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合演,动员了两万多人,那段时间屯堡前天天过兵,开始各人还跑出去看,后来就没有什么兴趣看了,再怎样还是自己手中的活计要紧,通不过堡中屯田官的考核,那可是要扣薪饷和相关福利的。
这些新移民在家中忙农活时,一般辛苦,夏日时伏在农田中,浑身如在蒸笼之中,收获时常累的直不起腰身,在这屯堡虽然活也多,但农具好,耕牛和挽马都有,车也多,虽然精耕细作,其实反是比在家时轻松。吃的亦好,在郭宇等人眼中,四周农田里的人们多半面色红润,身上也有了肉,不象刚到辽阳这边时,人人枯瘦,男子身上只有皮肤和肌肉,一看就是熬出来的,这般打熬的身体虽能干活,却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故而很难得长寿,在辽阳这边,却是人人身上都有了肉,每日劳作虽是辛苦,却在身体允许的范围之内了。
在军队四周,只有一群还不够年纪上学的孩子跟着跑动,有一些军官身上带着有零食,不住有人下马来,分些给这些小娃子,惹的这些小孩欢声雀跃起来。
“在下是堡长金福,这边是民政官,屯田官,文教官,财务官……”
屯堡前欢迎的人并不多,人们多半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功夫出来搞这些虚文,只有堡中的官员和相关人员出来了,这一次军队从这里出发,需要做一些补给,上头指定由屯堡这边配合,除了屯堡本身的官员外,福余军区民政负责人还负责提调诸司协同补给。
“堡长不必客气了。”郭宇下马来,与诸多随同军官一起站在堡中官员的对面,这个屯堡是核心堡,人员多,而且发展的十分快速,对附近的军堡军台火路墩等防御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物资和人员支持,所以金福很有可能提为福余区的副民政总管,在辽阳民政体系内算是副司官级别,等同于副营官,也算是发展的很不错的民政官员了。
“见过郭千总。”
一个穿军服的军官也上来打了个敬礼,这是一个局百总级别的武官,应该是轮流抽调到各屯堡负责农兵事务的军训官了。
“嗯,你做的不错。”郭宇还了一个军礼,堡门前站着一队轮值的农兵,军姿很不错,能把新移民组织起来,并且训练成这般模样,确实还是下了功夫的。
他的目光扫了一圈,皱眉道:“本次出击,不是说本堡公安巡长随同配合,怎不见人呢?”
“来了一批耕牛,因怕有闪失,李巡长亲自带人去接了。听说还有新上任的福余区民政总管一起前来,所以还要随行护卫。”
福余等区的民政总管与军区总管一样,都是民政和军政事务的总负责人,位高权重,和民政司下的各等民政官不是一个概念,福余区总管一直没有定下来,看来这一次是终于确定了人选,并且派驻过来了。
“福余城修在哪儿?”
“就在十五堡附近,周长五里,地势正处中间,几条官道在这里交集,用来做政务中心和物流商业中心正好。”
这堡长看来也没耽搁过学习,话语里新词很多,自己说着自然,郭宇等人听的也是十分自然,并不感觉突兀和别扭。
十五堡其实是后世伊通县治所在地方,北是长春,西是四平,南是东辽和辽源市所在,也就是现在的海西女真驻地,地方确实险要,用来筑城并不是惟功的决断,倒是军方的参谋司和军需司,加上建筑司自己商量出来的结果。
“知道民政总管是谁吗?”
郭宇下令全军休整,这会正好到了饭点,屯堡的堡民们停了手中的活计,按小队编制聚集在一起。
所有十五到六十的男丁都是强制性的接受军事训练,所有成年男子都是民兵,只在其中挑一些出来给补贴加入正式的农兵部队,再优秀者才有资格报名加入野战部队。
眼前的屯民如一支有组织的军队一样,列队在田头等候用餐,在他们身后是刚挖出来的引水沟渠,每个人头顶还在冒着热气。
看到这样的情形,郭宇用赞赏的眼光瞟了军训官一眼,这种训练成绩是实打实的,糊弄不出来的。


第八百六十五章 暂休
山娃子纵马策骑在队伍的最前列,在他身边有十几个公安司的巡兵,穿着灰色的公安司巡兵制服,胸口和领章上分别是公安司的标识和职位名称等标识,除了负责的任务是治安之外,他们和普通的辽阳军人也没有太多的区别。
各级军官全部都是退伍军人担当,普通的巡兵是从屯堡农兵和学堂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同时也有公安学校的毕业生充实进来,公安司毕竟要负责户籍管理,地方治安管制,案件侦破,除了刑事案子,还有小规模的治安战争和经济案子,专业性越来越强,山娃子在夏天时也到长春的公安学校进修过两个月,学习了不少律法知识和刑侦的常识。
这个年代大明的刑侦业务几乎没有丝毫进步,不论是法司官的设立还是刑侦业务都相比前朝没有任何的突破,地方官除了人命案子,一般的斗殴,抢劫几乎很少理会,只有绑票,强x一类的恶性案件,涉及人伦名教,才会按案子侦破。
这还算有良心的地方官,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案件都会在当地宗族和士绅的干预下内部消化,地方官真正有兴趣的是大户人家分家产一类的案件,油水很大,可以借着断案的借口狠捞一把。就算有心将地方刑名管起来的,也多半碍于自身的常识缺乏,经常性的搞出冤假错案。
刑讯逼供是破案的最佳手段,诸如奇计破案一类的东西多在话本之上,现实里是见不到几回的。
相比前宋的提刑官断案制度,由地方亲民官充任法司官是一个严重的倒退,宋代还会有《洗冤录》放入书架这样刑名专业的书籍诞生,在大明就是不可想象了。
山娃子学习的当然已经不是洗冤录了,而是专业性更强大的多的专业书籍,包括验尸和现场勘察在内的很多专业知识都包含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子,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就算山娃子早就通过了初级学识考试,在学习刑侦专业时还是头大如斗,好悬就毕不了业。
象他这种转业军官任职的巡长,每年都必须进行一到两次的强制性的学习,迟早要把刑侦的课给补了,不然的话,用公安司教习的话来说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这厮是以前辽阳都司负责刑名的一个老手,这几年一直在补文化课,用自己的实际经验配合书本知识,现在摇身一变倒是成了山娃子等人的教习了。
回到屯堡不久,山娃子就接到命令,叫他带几个经常出入女真部落的公安司巡兵,配合猎骑兵千总部前往女真区域,时间不定,在他离开的时间里,由其余几个巡官配合屯堡的堡长和官员们维持治安,如果时间太久,可能会调来一个新的屯堡巡长。
山娃子原本的巡长早就调走,任一路副巡长,山娃子因为上次表现优异接了原巡长的位子,十七堡是中心堡,他这个巡长等于局百总,如果是某路巡长就等于千总了,再往上就是分司副司长,司长,那么高的位子他倒也没怎么敢想,只是在十七堡刚上任,他一心想把这里治理好,为自己将来的仕途打一个扎实的基础。
除了仕途上的想法,他和自己在辽阳城外救过的那个新移民女孩的感情也进行的很顺畅,彼此有了好感后按本时代的习俗,山娃子已经叫人提了亲,女方家里也接了礼,换了庚帖,问过八字,再下来就等正式下定,在这节骨眼上,偏又叫他去出这趟远差……山娃子在马上心浮气燥的喘了口气,心中感觉一阵无奈。
不过他也是入伍多年的老兵了,知道任务是不可能打折扣,更不会有商量。既然调他,肯定也考虑过多种情况之后还是决定调用,说明这一趟的任务等级很高,象他这样级别也不被考虑个人情况,既然这样,也就只能坚决执行命令了。
“李巡长,还有多远?”
一个长随模样的胖子策马跑过来,纵在马上也是气喘吁吁的模样,看着都累,好在是秋天八月的时节,四周的树木才刚刚开始黄叶掉落,这胖子已经穿的很厚实,手还不停的搓动着,看样子这风就快受不得了。
山娃子知道这长随是新任总管的伴当,辽阳一般的官员都没有家奴,最多是家里帮着洒扫一下,后宅肯定要有一些仆妇丫鬟,一般官员出门时都是各部门配给的公务和公勤人员,自己私人带长随伴当的情形很少。
象任磊和张思根等人,原本就是乞儿出身,现在虽然个个都很富裕,却仍然保持着简朴本色,就算总兵官都不怎摆驾子,下头当然是有样学样。
只有眼前这位新上任的总管,旧的都司体系官员出身,以前的习惯还有不少留下来,府里养几个长随伴当,也是旧习惯的一种。
好在这几个长随也是跟着多年,调教好了的,不仅不敢趾高气扬,相反还很客气,跟着无非是做些打杂的事,也不多事,山娃子这才息了教训这些家伙的心思,若是遇着什么豪奴一类,倒是正好给他一个出气的良机呢……
“还得小半日功夫才得到,如果任大人累了,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一刻钟后再出发。”
“好,多谢李巡长。”
那长随果然是奉命前来,不过并没有直接明说,而是用试探的法子先试探了一句,山娃子主动提出可以休息,他可以顺利交差,当然十分高兴。
整个队伍有近百名公安司巡兵和一百多押牛的农兵,两个小队的特勤骑兵,加上五百多新移民和几十个福余区民政总管衙门的官吏们组成。
从开原过镇北关,一路往东北行,不到二百里路程,看着不远,其实难走的很。
当时的关隘边墙选择地址不是没有讲究的,这边墙都是沿着山脉修筑,长城多半修筑在河套与山脉区域,地势十分险峻,几个要紧关隘更是地势险要,关墙内外,都是修筑在山脉之中。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有效的将农耕区域与渔猎区域给分割了开来,汉民在内农耕,女真在外渔猎,这一道墙就是墙内汉民的安危所在,现在却是与以前截然不同,关门大开,除了盘查行人的兵丁外,这里已经和内地普通的一个城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了。
事实上,腐儒们有些话全是放屁,有些倒并不纯然。
所谓“在德不在险”,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仁德”的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不管是青阳关,镇北关,还是宽甸堡,或是抚顺关,这些关隘都没有阻止过后金兵占领它们的脚步,努儿哈赤起兵反明时,开原铁岭抚顺关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易主了,沈阳这样的坚城,还有三万明军于内坚守,数万明军前来支援的局面,结果一日之间沈阳易主,守兵被全歼,援兵也被全歼,几个总兵当场全部战死。
从这些例子来看,所谓险要地方筑关墙和坚城守备,在明朝国势还强盛,明军还较为有战斗力时有用,一旦国力下降,明军战力下滑以后,这些关隘坚城,几乎是毫无用处的……
在这个时候,辽阳空前的强大起来,象这些关墙口隘,无非也就是方便核查往来人等,便于征行商商税的用处了。
山娃子一声令下,沿路行走的新移民和农兵们发出了高兴的欢呼声,从开原到这里路程不远,但全部是山路,就算道修的还好,但高低起伏,爬上爬下,对人的体能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这些新移民全部是山东济南府那边过来的失地贫民,来自几十个村落,倒没有宗族问题,但他们生活的地区是平原区,很少走过山路,加上舟车劳顿,就算进了辽阳地界后伙食水平大为增加,体能一时半会也上不来,况且他们还赶着几百头耕牛,耗费的精神和体能就更多了。
一群人呼呼喘着粗气,将牛赶到路边有草的地方自己吃草去,因为新修官道两边都有排水沟,前一阵下过几场雨,沟里都有残水,正好省了事,有一些牛没了拘管,便是一径跑到排水沟中,往水里一卧,身上沾了河泥,这就算是给自己涂了一层防蚊蝇和防暑气的保护层,一边打滚,一边吃草,倒也是惬意的很。
四周无有什么农田,这里山地为主,修这官道就耗了不少物资人力,也是惟功要经营关外,把松嫩平原切实掌握了,象是浑河,白河,松花江,这些干流上都修着桥,沿边墙都修了好几条大型官道,这边墙山地,没有太大的开垦价值,是以也就是这么一条大道,极目望去,满山苍翠,风景倒是真的独一无二。
山娃子是宽甸那边大山里出生,后世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到了秋天,满山红叶,到处山泉,另外人参松子松茸各色蘑菇猎物俱全,济南那边来的新移民没怎见过山景,大惊小怪的看着四周景色,他只略微瞟了两眼,就是自顾坐了下来休息,他身上带着制式水壶,扭开壶盖里头是灌的极清洌的山泉水,沽沽几口下肚,感觉身上的燥热也减轻了很多。


第八百六十六章 总管
若是换了以前,当然是脱了衣服打赤膊最爽快,不过现在已经八月天,中午还有些燥热,也多半是走路走的,若是停住不动,阵阵凉风吹上身,出的汗没一会儿就被凉风吹干了,是以山娃子连军风纪都没有解开,虽然坐在一块山石上休息,却是端坐如钟,军风纪保持的极好。
他这个主官都是这般模样,跟着他的那些公安司的巡官巡兵们当然也有样学样,要么肃立不动,要么就主动给马喂料,照料战马,要么也最多是端坐休息,没有丝毫放松懈怠的样子。
那两个小队的特勤官兵,原本眼高于顶,不怎看的起公安司的样子,毕竟他们是从军队中选拔出来,经过严苛的骑术和特务战的训练,不论武艺还是战功都不比镇兵精锐差,公安司虽然百姓分不大清楚,但真正的军人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也是可以理解,山娃子一路的表现,到底还是把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给折服了。
有时候,话语是无力的,只有实打实的表现才能叫人心服口服。
特别是山娃子立过战功,是鸳鸯战兵出身,身上负过重伤的过往被爆出来之后,这些特勤人员对他也就更加客气了几分。
“爹,吃蒸饼。”
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子将白面蒸饼从怀中掏出来,小心翼翼的掰开一大半递给身边休息的壮实中年汉子,自己留了一小半,眉开眼笑的吃起来。
“你小子全吃了。”
中年汉子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的饼子递给儿子,自己却是拿了一块杂粮饼子,就着一根腌萝卜条,大口的吃将起来。
蒸饼也就是白面馒头,里头夹着一点儿肉,对于常年不曾吃过细粮的人来说,这蒸饼的味道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再就菜,光是吃着甜香的白面就已经足够味道,更不必提还夹着一块猪肉在里头,一咬一口油,那种感觉自然是甭提了。
这些移民,每日都发两个蒸饼和四个杂粮饼子,加上一些腌菜,这样的行粮其实就是他们以前在家里过年时才能吃的上的好食物,这白面寻常人平时哪吃的起,家里有病人或是逢年过节了才买上几斤,象这般天天吃的事根本是做梦都不曾梦到过。
在辽阳境内已经超过一个月,各人都吃了几十个蒸饼,就算这样,这中年汉子也舍不得自己吃,终是将饼都留给儿子吃。
小孩子到底抵抗不了白面蒸饼的诱惑,大口大口的吃将起来。
“爹,俺听说咱不直接到屯堡,和这些军爷一起走,到什么女真地界。这些牛都是那些女真人求了辽阳总兵,特意赶去卖给他们的。”
“是有这么一说。”汉子点点头,眼光极柔和的看着儿子一眼,心中感觉一阵酸楚。这几年天时不好,他们这些与河南交界地方的都遭了灾,这孩子的娘就是死在去年的大灾里,眼前的日子虽好,跟着自己受了十来年苦的女人却是看不到里。他心里想着这事,嘴里却是说道:“你吃着,俺再去扫听扫听。”
“嗯,爹你赶紧回来。”
汉子叫杨长福,当时农村的百姓多半取这样的名字,都是福啊贵一类的好字眼,不过真的能富贵安康一生的,百中无一。
那边聚集着几十个新移民,一伙人正说的口沫横飞,十分热闹。
“俺们可真是背时,人家进了辽阳地界,安生换了衣洗了澡,天天一样白面蒸饼吃着,就等着分到屯堡做事就行,每日早晨一起出工,响午在工地吃,一天做四五个时辰收工,活计不一定,不过会点手艺在哪也不吃亏,会养羊的养牛的就自管照顾牧畜,活计比在地里轻省的多,只要把这些大牲口照顾好了,养的油骠体壮,考评就准保合格,每月拿银子领口粮,住的是公中发的房,每月扣了房钱剩下的就只管收起来便是,咱们这一群听说就是特别挑出来的,都能养大牲口,会放牧,羊啊牛啊马啊都会照顾,这一下却是把咱坑了,听说得跟着大军深入那女真地界几千里,马上就要过冬,这辽东地界过九月就能下雪,一场接一场的下,到十一月赶上咱回程,得在半人深的雪里趟回来,这一下,可真是生死不知啊。”
这厮不知道在哪里听到的消息,说的唾沫横飞,不过从眼下的局面来看,倒也未必是全然的胡说八道。
“那怎弄?王二你***说的这么多,倒是说说咱们该咋办?”
“他能有啥办法?咱已经到人家的地头,白面蒸饼吃着,还不听人使唤?”
有人挤眉弄眼的道:“你看看那边的兵爷,一个能打咱山东镇十个,有他们在,咱们能怎么办?”
这些人近来在辽阳地界倒也不是白呆的,也是知道辽阳是一个**度的地方,凡事只要在法度内都好说,比如众人在这里尽管说,不远处就是特勤军人和公安司的人,众人说的再多人家也只当没有听到。
但如果敢聚众闹事,甚至发生辱骂上官,或是发生斗殴事件,那么与事者就惨了,轻则被抽皮鞭,重则被打了皮鞭关了禁闭,还得送到工地或矿山去当苦工,看你犯的事有多大,事儿越大呆的时间就越长……这些事从上了海岸就开始有移民事务官讲给他们听,众人听的耳朵都起茧子,到了辽阳和开原,这一路上果真有一些不识好歹犯了事的,无非就是挨皮鞭和关禁闭,好在这些人毕竟是淳朴农民,二流子和混混不收,所以真正犯了大事要被押去服苦役的人,倒也没有。
就算这样,叫眼前这些人敢出头闹事的,也是没有谁敢真站出来。
杨长福听了一气,闷声道:“有白面蒸饼吃着,咱又确实是会赶牛的,官府需着咱出力,有什么可怕的。说来说去,辽阳这边又不是叫咱去打仗。”
“长福说的也是……”开头说话那人先是赞同,接着又叹道:“说起来会养牛不如会种棉花啊,东昌那几个,因为会种棉花,直接去了棉田,听说上来就是三两一个月的薪饷,你们想,一个月三两银,能吃蒸饼吃到撑死!”
“辽阳也不孬,那边工厂也多。”
“工厂不能去,俺们过来,听说那边厂主前一阵子还克扣薪饷。咱卖力做活不怕,就怕被人欺负。”
“这事情辽阳的人不是说平了么?”
“平了也不能去,给这些商人做活俺心里头打鼓,还是给辽阳总兵官效力吧。”
“这倒也是,一路过来这耳朵里全是辽阳这边人夸他们总兵的话,这边日子是过的好,随便一个屯民就比俺们庄上地主过的还好。”
“俺们族长也不如这边堡长威风。”
“就是,听人家的也没错。”
山娃子歇了一气,就在这些移民中间走动,听到这些议论声响,也是悄没声的咧嘴一笑。
果然还是总兵官的章程对,该管就管,不该管不管,管你说破大天,只要不出头捣乱,随你怎生说,果然说来说去,最终还得挑一个自己接受的说法,没有外力压迫和有心人挑唆,这些老实巴交的种田汉子,能议论出什么花来不成?
“李巡长,这边来。”
山娃子走了一气,那边却是有人叫唤,看看却是新上任的总管大人,山娃子心里对这总管不是很喜欢,身上有不小的官气,又娇贵,人有些胖,体力不行,这一路走来,隔一段路便是要休息一次,最少一刻钟,因为此人,抵达十七堡最少耽搁了半天时间!
但对上官却又不能怠慢,而且县官也不如现管,虽然公安司是垂直体制,分司司长,副司长,各路巡长,各中心堡巡长,各堡巡官,还有区属的各处都是由辽阳城中的公安司负责管理,薪饷补给也是有总司负责提调,与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