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少帅-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多来,林觉民在茂名已经成为了高收入的一群,先是教师,后来成为学堂监督,他的工资翻了数倍,也成功在茂名城里买了一所自己的房子,一家人倒是其乐融融。
本来朱执信以为会去以前的那处院子,可是临下了马车,朱执信却发现好像地方不一样了。原来的那处院子在中学堂的东边,朱执信甚至记得那个院子里还种着一颗橘子树,他记得上次去的时候,橘树已经开花了。
“意洞,怎么,你又换房子了?”
提起这件事,林觉民很是得意的说道“换了。攒了一年的薪水,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宅院,一个不小的院子,还有一栋两层小楼和六间配房,到了你就知道了。”
转了一条短巷子,朱执信就见林觉民很自然的推开一栋红木大门,门额上面大书“林家”两字,显然这就是他口中的那座小院了。
推开房门,林觉民自得的问道“怎么样?”
庭院算不上大,正房是一座二层小楼,使用的是标准的汉家古建筑风格,旁边各有三间侧房,小院里栽满了各种花草,尤其是旁边的两颗石榴树已经结出了拳头大的石榴,有的都已经崩裂了,显然已经快要成熟了。
“好温馨的一座小院!”朱执信有些羡慕的说道。院子不是很大,也算不上奢华,可就是这种淡淡的温馨,让朱执信有种心颤的感觉,这一刻他有些羡慕起林觉民了,甚至后悔当初被送到茂名的为什么不是自己。
“这所宅院建起来花了五百多块银元,我一年的薪水全砸进去了。”返身关上院门,林觉民解释道“早先的那户人家是卖豆腐的,后来动了心思做起了豆腐罐头,发了小财,准备回老家建所大院子,就把这里廉价卖了,正巧我也想有所自己的房子,就买了下来。院子本来是清一色的砖瓦房,都还算坚固,可是芳佩觉得两个儿子长大了,房子就有些磨不开了,所以把主室扒了,重建了一所二层小楼,又花了不少的心思移来了两颗石榴树,正好今年的年景好,刚移来竟然就挂了果,等会儿让你尝尝家里的石榴。”
“柳妈,芳佩没出去吧?”看到一个仆妇,林觉民问了一声,就对朱执信介绍道“这是柳妈,平时帮助芳佩照顾一下那两个小家伙。”
“少奶奶在屋里呢,正忙着包饺子呢!”柳妈是一个中年妇人,也没有对林觉民特别的尊重或者敬畏,就像是面对自己的子侄辈一样。
“哦,那你先忙着。这是我的朋友朱执信。他可能会在这里住几天。”
柳妈朝朱执信笑了笑。没有多说话,就径直去了右侧的偏房,想来是收拾房间去了。
等柳妈进了屋,林觉民拉着朱执信朝小楼走去,边走边低声解释道“柳妈平时话不多,人确实很好。柳妈虽然是我们雇佣的仆人,但是也是个可敬的人,平时我们都把她当母亲一样看待。”
“这是怎么回事?”朱执信虽然是个革命者。但他并不是提倡人类绝对平等的人,有些理解不了林觉民的态度。
“柳妈的儿子是个陆军中尉,在广州的时候被炸死了,本来她算是烈士遗属,是可以受到官府的赡养的,每个月还有抚恤补贴。不过她是个要强的人,不喜欢花官府的钱,就在城里到处找活干。”林觉民低叹一声,接着说道“城里就那么些烈士,加上她儿子牺牲前又是中尉。几乎全城的人都知道她的故事,那个敢真让她干重活。都是给她一份工资,让她每天想做什么做什么。”
“那她为什么来这里?”朱执信微微动容,既然是烈士的遗属,确实值得尊敬。
“柳妈性子要强,自然看不过去有人照顾她,当年柳妈儿子就是他一手拉扯大的,别看她话少,可是心里明亮着呢!”林觉民有些敬佩的说道“白领工资她不想干,就辞了职,也没要一分钱。芳佩在街上看到她四处打听人找事做,就把她雇了下来,每个月两块银元,包吃住。”
“两块银元也不少了!”朱执信自然知道广东使用的是方孔银币,它的价值已经成为全国公认的坚挺银元了,价值甚至超过了那些更重的光绪银元和外洋。
苦笑一声,林觉民道“两块银元对她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按照军方公布的抚恤金标准,牺牲的烈士遗属每个月可以领到烈士牺牲时所在职位薪资的八成。柳妈每个月能领到二十二块四角钱,这比我半月的工资都不差多少,只是她一直不愿意花那笔钱,每次领到手,当即就送到了那些学堂,捐了出去。”
朱执信心中一震,不可思议的望着那个柳妈走进的侧房,这么一位妇人,无论是在那里都是值得钦佩的长者。
“执信来了!”一声惊喜,一位二十来岁少妇走了出来。
“弟妹近来可好?”朱执信很清楚眼前少妇与林觉民的关系有多深。
“猪叔叔……”没等陈意映开口,身后就传出了一声充满兴奋和喜悦的稚声。
“小依新!”大喊一声,朱执信快走两步,一把抱起了这个不过五六岁的孩子,猛亲了两口。
夫妻俩微笑的看着叔侄间的亲昵,也没有打搅,能够看着别人这么喜爱自己的子女,作为父母,林氏夫妇还是很高兴的。
“好了依新,快下来,朱叔叔做了一天的船,肯定累坏了!”
严母说话了,小依新嘟着嘴,有些不甘心的让朱执信把自己放下。
笑着摇了摇头,陈意映牵起儿子的手,走进了房屋,她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两个男人见了面,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这个时候妇人是不适合在场的,就算是关系再近也不行。
“坐吧,尝尝我从巡阅使府搞来的武夷山茶,这可是顶级的极品,就算是比起大红袍,也只是输在了稀有方面。”熟练的冲起一壶茶,林觉民示意朱执信随意。
端起薄胎青瓷茶杯,朱执信轻抿了一口,仔细的让茶水在口腔里回味,半晌才咽了下去,赞道“先苦后甘,百般回味,确实好茶,怕是只有巡阅使府才能搞到这么极品的茶叶。”
“自然”林觉民笑道“这武夷山的大红袍采摘了一季,全部都送到了巡阅使府,外边一片叶子都没有,就算是北京的袁大总统,也要靠巡阅使府给他送过去,他才喝的道。”
朱执信此次来自然不是为了品尝,仅仅聊了两句,他就停了下来。
“哎”一声苦叹,林觉民道“就知道你此次来不是为了看我,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尴尬的笑了笑,朱执信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意洞多想了,这次主要是为了看你,其他事就都是次要了!”
“好了吧,我还不知道你朱执信,肯定是孙总理有了什么事才派你来的吧?”林觉民怪笑看着朱执信,直到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这个……其实是有些事情,不过看到你现在过得日子,我有些犹豫是不是该说了!”
犹豫了一下,朱执信还是直说了“现在同盟会改革了,和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一起组建了国民党,孙先生是国民党的理事长,而宋钝初则是国民党的代理理事长,具体负责国民党的事务。”
“是不是在北方失利了?”林觉民突然说道。
朱执信一愣,惊呼出声“你怎么知道!”
旋即,朱执信就知道自己自己说漏了,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从身后的茶几上抽出一份报纸,林觉民甩给了朱执信。
“看看吧,报纸上都说了,国民党重组,北方一片斥声。”
接过报纸,朱执信仅仅看了两眼,脸就黑了下来,自己什么都还没说,现在报纸上都把事情登了出来。
“那个……孙先生,现在是准备通过竞选的方式,获得内阁总理的职位,进而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
摆了摆手,林觉民直视着朱执信,诚恳的说道“不说孙先生是不是至诚为国,单就是他的为人,我就信不过了,如果你准备劝说我加入国民党的话,我劝你还是不要开口了。”
“过两天,我就要做广东教育长了,我想趁着年轻,多位教育做些事情,其他的革命什么的,我不想搀和了!”
“这些日子,孙复的人品……或许有待研究,不过他确实做了许多事情,这是北方的袁世凯和孙文都比不了的。粤汉铁路已经和株洲连到了一起,只要再有一年或者半年,粤汉铁路就彻底通车了。南洋海军的实力暴增,已经在南洋进行了三次巡航,极大的鼓舞了南洋华侨华人的人心,也切实改善了他们的处境。现在整个南洋巡阅使府正在大举兴建重工业,已经略有成效,这个时候我不希望再出现什么乱子了,只要这样下去,一切都会变好,你们也应该知足了。”
正诧异林觉民为什么这么决绝,当朱执信看到报纸的另一面,竟然是“孙文欲起二次革命,战火再次燎原”,而旁边的一份杂刊,竟然包装上就是“孙文与大月薰不得不说的秘密”。一脸黑线的朱执信心里哇凉哇凉,二次革命的事情,孙文仅仅提过一句,根本没有实行,就在报纸上出现了。至于大月薰,就算是同盟会中都知者甚少,可也登了杂刊,这无意表明国民党对南洋巡阅使府来说一句没有秘密了,更甚至是连报纸都能轻易的打听到国民党内部的会议内容。(未完待续。。)
ps:  历史上,林觉民在黄花岗成了七十二烈士之一,可是他的妻子却在两年后忧郁而死,长子也童年夭折,只余下一个遗腹子,人生也颇多坎坷,令人唏嘘!
写林觉民这一段,也算是有感而发吧,真希望这样的人都能活下来,而不是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有大我精神的人,都应该得到崇敬,而不是在历史落下那么悲催的结局。


 七十二章 台湾来人

碧海蓝天是渔民最好的伴侣,一艘三十多米长的渔船驶出了港湾,它是要朝外海去放网的,两百多吨的汽船给了它跑远海的实力,就算是奔进了风急浪猛的南海,船主也有信心满载而归。
这艘是船主刘威花了三十万银元卖的,只有在马尾造船厂才能买到这么“廉价”的汽船。两百一十吨的满载排水量,让它一次就能拉回来一二十万斤海鱼。若是运气好了,刘威甚至敢用它捕杀一头鲸,那样的话,一头就能卖到三五万银元,只晓出海数趟,这艘渔船的本钱就收回来了。
鲸鱼比海鱼贵,至少是大部分的海鱼都不如鲸肉贵。不过相比于海鱼,鲸鱼无意更难猎取,而且有时候稍有不顺,甚至会面临船毁人亡的下场,所以刘威的主要收益还是要归于海鱼。
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鱼卖不上价钱,往往一次一船的鱼,只能换到百十块银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过自从闽地纳入了南洋巡阅使辖下之后,渔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每月的三个日子都会有大船跑到海边收鱼,价格比他们平时卖的时候要贵上一倍,每百斤能落得近二十块银元,这让海边的渔民日子好过了许多。
快到逢十的日子的时候,渔民们都多不在家,刘威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船待在港湾里,那样就太对不住自己耗上了全部家当,外加借贷买的这艘渔船了。这次,他准备跑趟远的,海边没有像样的鱼群。只有跑到海峡中间。才可能碰到大收益。如果这样的效果还不行。刘威就准备冒险去趟南海了,因为船代的无息期限快到了,到时候就要开始还利息了,日子会变得难过许多。
船上的都是可信的人,除了刘威的宗族亲旧,没有一个是陌生人,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只有这些亲人才值得信赖。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威叔,咱们跑那么远,会不会碰到日本人?”一个少年光着膀子,抓住缆绳,凑到刘威身边低声问道。拜妈祖娘娘的时候,他就已经想问了,只是担心触怒了妈祖,就没开口,一直憋到了海上。
“去去……”像是遇到晦气般的吐了两口,刘威呵斥道“现在咱们把日本人都打败了。那些洋人几次撮合日本人和咱们和谈,巡阅使大人都没有同意。正是咱们壮骨气的时候,咱们可不能害怕日本人。”
在海上船主的地位最高,少年也就仗着和刘威亲近,才敢这么问,要不然肯定免不了一顿胖揍。
“小乐,听你威叔的吧,这海上他都跑了十几趟了,也不是没有见过日本人,可是你见你威叔那次不是囫囵个的回来了!”旁边的一个精壮汉子忙着收拢船上的杂物,一会儿遇到了鱼群就要下网了,船上不能有太多的乱东西。
眼睛一亮,小乐想起了村子里关于威叔的传言,不由得兴奋了起来,低声问道“威叔,咱们船上藏得真有家伙啊?”
能让男人这么兴奋的家伙,不用问也知道是什么。
左右望了一眼,刘威照着小乐的脑瓜子抽了一巴掌,怒骂道“这种事能够乱说,要是让官府知道了,一个家伙每年就要交一个银元,现在老子连船的本钱都没有挣回来,哪敢把这事戳出去。”
“以后长点脑子,这是咱们一船人报命的东西,不能让外人知道。”拍了拍小乐的肩膀,刘威叮嘱了一句。
应了一声,小乐连脸上的痘痘都笑开了花,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男人不怕拼命,就怕送命。只要有家伙,那就能和日本人拼命,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反抗能力。
“有鱼群……”瞭望手一声大呼,全船都陷入了兴奋之中,各自都奔向了自己的位子,准备下网。船上的人都是入了股的,这船虽然挂在了刘威名下,可是却又村里大部分人的份子,上船的也多是出过钱,他们能分到多少,全看这次能有多大收益了。
今天的刘威运气还算不错,遇到了两个大鱼群,船上多出了数万斤的各种海鱼。闲下来的时候,会有水手按照自己的经验分拣一些,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这样不分类的卖给鱼贩子的,这样每百斤可以多长个一两块银元,也省了水手的一番功夫。
心里默算了一下,刘威知道自己现在已经过了海峡中线,再往前走就可能会遇到日本人的渔船了。台湾的渔船能跑远海的多是日本人,台湾的本土人只能在近海用人力木船捕鱼。
“小乐,告诉掌舵的,在往前开两个小时,咱们就转向。”根据经验,刘威基本可以肯定日本渔船不会冲出海边五十里。渔船过了中线,在向前行驶两个小时,也不过靠近台湾海岸四十多里,刘威坚信这个距离自己能够保证安全。
不知道是上天祝佑,还是怎地,刘威竟然在一个半小时内开了两网,船上多出了近十万的海鱼,这让他脸上都笑开了花。对于渔民来说,尤其是像刘威这样下了本的渔民,最怕的不是鱼多,而是鱼少。有时候运气差了,船上装不满,那样一来,除去油费什么的,基本上落不了太多钱。
“威叔,咱们好像冲过了!”眼看跑了两个多小时,小乐不得不出言提醒道。他是第一次出海,不清楚里面会面临什么威胁,虽然有着敢于拼命的热血,可到底缺乏锻炼,有些害怕。
从怀里掏出一块破旧的怀表,刘威小心的打开看了看,发现确实有些过了,这都跑了两个半小时了,若是再往前,说不定就要碰到日本巡船了。
遗憾的收起怀表,刘威大喊“准备……”
没等刘威声音喊完,瞭望手就回头喊道“船主。前面有人!”
闻言一愣。刘威快速的跑到了船舷上。却看不怎么清楚,顺着缆绳爬了两米多高,他遮光眺望,确实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在极力的前游,而后面还有两艘挂着“白旗”渔船在追赶,根据自己的经验,刘威敢断定,那就是日本渔船或者是巡船。
“是咱们的人?”疑问在脑子里闪了一下。刘威就下了决心。不管是不是汉人,只要是被日本人追赶的,带回去交给官府就肯定有奖。官府的奖励或许不多,但是他的象征意义很大,这对于刘威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
“迎上去!”一声招呼,刘威回头朝小乐喊道“让你山叔带人把家伙准备起来!”
听见家伙,小乐立即激动了起来,应了一声,就急匆匆的冲进了船舱。
林宝藩很辛苦。加急游了三十多里,任是再精壮的汉子也扛不住了。体力的大量消耗,让他有些开始乏力了。望了望身后越来越近的日本巡船,林宝藩苦笑了,早知道会这么倒霉,还不如在岛上直接和日本玩命呢,出来求什么援啊。
“咦……”脸色的惊愕开始朝惊喜转变,到了后来,林宝藩直接哈哈大笑了起来。
“救我……”兴奋归兴奋,现实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林宝藩毫不犹豫的呼救了。
没有让他失望,那艘渔船竟然加速驶了过来,而且有几个水手老早的就跳下了水,可着劲的朝自己游了过来。
上军舰对林宝藩来说都不是难事,更不要提一艘两百来吨的渔船了,靠着一根绳索,林宝藩就算是身体的力气消耗了大半,还是顺利的爬了上去。
没等他站稳,三个彪形大汉,就冲了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林宝藩结结实实的困了起来。
一个满脸横肉的壮年汉子,蹲在了他的面前,竟然一手抓住了他的头发,“你叫什么名字,那些日本人为什么追你?”
虽然双手后背的感觉很不舒服,可是为了能够回归大陆,林宝藩也不在意这些小节了。
“我叫林宝藩,是从那边逃过来的,你们把我送到茂名或者榆林,事后一定重重有谢!”林宝藩一脸诚恳的说道。
突然,他发现那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和周围的人都有些不对劲了,脸色似乎觉得好笑,却又死死的憋着,像是不敢笑出来。
“尼玛……”不轻不重的一巴掌抽在林宝藩的脑瓜子上,刘威笑骂道“小家伙不知道从哪儿听来了林上校的名字,竟然敢冒充烈士,若不是看你像个汉人,我直接把你扔到海里喂鱼。”
“林上校?烈士?”林宝藩脑瓜子里装满了疑问,愕然的看着刘威,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稍微瞄了两眼林宝藩的打扮,刘威就确定了这人必是汉人无意,日本人喜欢穿木屐子的爱好,早就被传的天下皆知了。一看脚丫子,刘威就断定此人八成是个山民,那一脚硬茧,没走过山路是磨不出来的。
日本的膏药旗越来越清晰,刘威甚至能看到对方船上的人形了。仔细分辨了一下,发现那两艘船上都没有火炮,刘威就彻底放下了心,只要不携带火炮,那么就算是两艘船,他也不惧。
“山子,把家伙给大家分一分,让这些倭奴尝尝咱们福建爷们的厉害,当年的倭寇可没少祸害咱们祖上,今儿可不能客气了!”
一声招呼,刘威就率先踹开一个木箱子,在林宝藩惊愕的目光中,拎出来一挺麦德森轻机枪。他敢肯定,这绝对是麦德森轻机枪,这种枪他以前的军舰上就有二十挺,除了自家军队,从来没有那方大规模装备过这种枪。
“你们是哪来的麦德森轻机枪,难道国内已经好到可以让渔民装备它了嘛?”
“咦”惊讶的看着林宝藩,刘威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够认识这种枪。
“小子,你恐怕不是山民那么简单吧,等打完了倭寇,我在好好审审你!”留了一句话,刘威就熟练的给弹夹装上了子弹,巴掌宽的弹夹插在了枪体上部,拉动枪栓,机枪就被架在了船舷上。
林宝藩惊恐的发现。这船上竟然有两挺麦德森轻机枪。其他的竟然都是赞新的步枪。足有十多支,船上的水手大部分都分了一支,而且看他们数量的样子,应该不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武器了。
猛地把脑袋撞在了船板上,林宝藩痛苦的呻吟道“这到底是渔民,还是海盗啊?”
“你别担心,我们真是渔民,家伙是我威叔搞来的。他在城里可有面子了,就是那种什么枪都能买得到。”小乐一脸羡慕的看着老水手熟练的玩弄着枪,而自己只能在一旁旁观。
“难道大陆现在不禁止枪支买卖?”在台湾生活了这么久,林宝藩有些转不过弯来了。
愣了一下,小乐有些怪异的看着林宝藩,小声问道“台湾是不是不让买枪啊?那样的话,你们过得就太辛苦了!”
悲愤的点了点头,林宝藩差点没流出泪了。
同情的看着欲哭无泪的林宝藩,小乐安慰道“等到了我们那儿就好了,城里有人是专意买枪的。到时候只要你每年交一个银元,就能携带一枝枪。”
“什么枪都行?”
灿灿的挠了挠头。小乐不确定的说“这个……应该能行吧!”
“对了,你们现在的是谁的治下?还是孙道仁嘛?”林宝藩知道自己游过海峡就是福建,也知道福建都督是孙道仁,但是却不清楚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会不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啊!”点了点头,小乐说道“孙大人是我们的民政长官,他人很好的,以前还……”
“等等……”脑袋再次狠狠的在船板上碰了两下,林宝藩问道“你说孙道仁是民政长官,他不是都督?”
民政长官似乎是自家少帅发明的名词,这个林宝藩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想到竟然连福建都有民政长官了。
“当然!”小乐有些同情的看着林宝藩,解释道“孙大人以前是都督,不过后来就换成了民政长官,而且现在全国都是民政长官,没有都督了。”
“难道少帅已经统一全国了?”林宝藩被自己的这个猜测刺激的热血澎湃,激动万分。
“现在的皇帝是谁,或者是……”嘟囔了半天,林宝藩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小乐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少年,似乎察觉到了林宝藩很关心这件事,就出声道“现在的皇帝是袁大总统,我不知道他叫什么,不过咱们福建不……”
“砰”
小乐被枪声一惊,一屁股蹲在了船板上。
刘威没工夫理会小乐,端起自己的家伙就扫了起来“哒哒……”
刘威从来不是个老实人,谈判也不是他喜欢做的,要不然也不会偷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