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士-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爷明察,小人真的是亲眼看到那厮在池塘里抛尸,其他书友正在看:。”
“当面说谎。”杜庶淡淡的说道:“你可知道这人有一种隐疾,受不了芦絮飞扬,一旦吸入了芦絮必然气紧胸塞,无法呼吸,甚至可能危及性命。现在正是芦苇扬花之时,北门一带到处都是芦苇,你倒是告诉我,他是如何扛着这么一条大汉穿过芦花荡而又没有发病的?”
那人一哆嗦,小声说道:“小人也只是按情理推测,所以才大胆说小人亲眼看到过他埋人,小人的确从未到得那个地方。。。。。。”
“那你又错了,这人虽然从未到过埋尸的地点,但是你,”杜庶突然转身,眼神一下子变得锐利无比,紧紧的盯着那亲兵说道:“确是真真切切的到过那里!”
“没有,小人没有!小人冤枉啊!”亲兵一面说着一面又以头抢地,向着刘虎蹦蹦的磕着响头。
“你道是没人看见,所以欺瞒么!我来告诉你,当日晌午时分,有芦苇荡里捡拾鸭蛋的渔家儿子藏在芦苇中看的清清楚楚,他说有一约莫六尺的穿着招军袄的黑脸汉子,用车载着一个草席捆着的东西来到池塘边上,将其弃之塘泥上。我秘密让他再暗中指认,这黑脸汉子原来却是指证他人谋杀的王德统制的亲兵!”
“小人真的没有,小人冤枉!小人冤枉!”那亲兵眼见被揭破了谎话,也不敢再多说半句,只是顾着喊冤磕头。
“休要遮遮掩掩了!我想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个样子吧。”杜庶摸了摸自己那尚且稀疏的胡子:“我听说前日你在东百花街喝醉了酒闹事,被李统领撞见,教训了你一顿,又要你出钱赔偿。那日你看李统领在宴会上也喝醉了,独自出门,你却突然心生恶念,一路尾随他到后山竹林,拔出刀来将他杀死。然后丢弃尸体到城北的水塘中,这时你想到了嫁祸于人之计,于是趁着这壮士不备,偷偷将凶器放入他房中。你还觉得单凭一把凶器诬陷这位壮士不够有力,于是又找人伪造了蜡丸书信,献与王德,构陷于他,是也不是?”
“小人没有!小人没有!王统制会给小人做主,小人所说的都是实情!”
郑云鸣看着杜庶声色俱厉的样子,心中已经有了七八分明了,若是此时卖他一个人情,在安丰军杜杲面子上也会好看一点吧。于是站起身来,冷笑道:“真与不真,一试便知,你可知道福建提刑司宋慈宋大人近日开发了一种指纹辨认术,使用磷光粉可以从尖刀手柄上提取使用者的指纹。郑某离京的时候恰好见识过这法子,就便在这解腕尖刀上一试,若是只有秦武的指纹,那某当亲自给你赔罪澄清,保你官升五级,若是验出你的指纹,哼哼,休怪安庆军刽子手的刀不够锋利!”
杜庶也赶紧附和道:“说吧!幕后指使是谁!若是汝实情交待,还可以申请有司减刑一等,留得性命。这个时候还不悔悟,企图隐瞒,那就别怪国法严峻无情了!”
那亲兵被这两个年轻人一吓唬,登时软了,头捣蒜一般的喊道:“两位老爷休要怪罪,这不干我事,全是那王统制。。。。。。”
“住口!”一直在静静的听着两人审断的杨恢突然喝道:“分明汝等杀害长官,又诬陷良人,现在居然还敢牵攀汝等上峰!真是大胆的狗贼,以下犯上,混账之极!来人!”
两边几个虎狼似地牙兵一起站出来,将那亲兵捂住了口,牢牢架住。
“先打入监牢,而后严刑拷问,看这厮招是不招!”
亲兵答应了一声,拖着死狗一样的证人匆匆下去。
郑云鸣和杜庶无奈地对望一眼,人说官官相护,其实武臣之间的袒护比文臣要严重许多。须知文官都是学圣人礼法,相互之间不过是攀些年兄年弟,老师门生之类的关系。武臣们那真是要斩鸡头摆把子,不然很难在官场上混迹的。不要说如今的这些无赖将佐,就连绍兴年间人称中兴名将,也不能免俗,韩岳张刘,吴璘吴玠,杨圻中等辈,无不是结为异姓兄弟,其他书友正在看:。武将间无事就勾心斗角,有事则互相遮掩。早已成为武官中的一种循例,更是大宋国防方面难以治愈的痼疾。杨恢这么做,也是为了淮西都统李虎和淮东都统司的面子着想。
堂上这两个算是官场新手的年轻人,对于这种延绵国朝百年的顽疾,根本没有半点办法。
郑云鸣只好灿灿的笑着转移话题:“制置使能立辩是非,真有古时名将风范。”
“身为一方主将,当然不能不辨真伪。”杨恢点点头:“既然查得此人无罪,速速将其释放,不得再留在衙中。”
丘震一言不发的来到秦武面前,双手抱拳一辑到地,然后转头也向着郑云鸣和杜庶拜了一拜。
杜庶笑道:“这回可得到了教训,凡事没有查证清楚的时候,一定不能冤枉了好人才是。”
“不用多说,这次是俺鲁莽了,稍后事情一了,俺马上摆个酒向这位好汉赔罪就是。”
虽然是条粗汉子,但知道自己不对的时候也能够爽利的认错。这种人将来一定有用得上的地方,郑云鸣想着这桩事,杨恢却开口问道:“公事已了,今天就在衙门里设个便宴,为郑官人接风洗尘如何?”
上峰给低阶官员接风是不常见的事情,这自然是不常见的事情。郑云鸣于情于理都不可能拒绝。于是将郑云鸣让入后堂,杜庶作陪。只将丘震和秦武二人从衙门里放了出来。
丘震执意要拉着秦武去喝酒赔罪,秦武本是光明磊落不记仇的汉子,看见丘震实在热忱,也不能驳了他的颜面。二人寻了一家酒肆畅饮起来,相谈起来,才觉得有一见如故之感,酒越喝越精彩,待到月上梢头的时候,酒肆中又进来两个人。
丘震一见二人,便大着嗓门喝道:“郑官人和杜官人不是在副使老爷处吃酒么,怎么半路跑出来了?”
“官面上的迎来送往,总是气闷的很。”郑云鸣笑着说:“所以我编了个不胜酒力的理由,拉着学长来这里讨两杯酒喝。”
秦武站了起来向两人施了一礼,说道:“今日若不是二位官人给我洗脱罪名,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这份大恩,秦某只有日后图报了。”
“秉公直断乃是为官者的本分,这既不是我们施的恩德,你也用不着感谢。”杜庶说道:“反正我在堂上说的那些也都是瞎编的。”
郑云鸣大惊失色:“哪些部分是瞎编的?”
“这位秦壮士何曾有什么气胸病?若说城北的芦苇荡,他一定是能去的。我之所以能料定他没有去过城北而那凶手去过,靠的是另一件小事。”
“城北正在开塘挖沟,准备对付北边的骑兵,现在到处都翻出来略带暗红色的泥土,这种泥土是安庆府别的地方难以找到的。昨日我特意留意了秦壮士和那凶手所穿的靴子,秦壮士的靴子上并没有暗红泥土的痕迹,而那凶手的靴子上却沾满了暗红色的泥点,这岂不是太明显的证据了么?”
“我料这凶徒一旦知道自己的靴子是最重要的证物,说不定会舍了性命将这靴子毁去,反正他不是本地军士,只要矢口抵赖谁也奈何他不了。所以我以秦壮士有气胸病为由,拖他入局,只要他老实招认了罪状,自然也就不会去管那靴子了。”
郑云鸣恍然大悟的拍拍额头:“学长瞒的我好苦!不过说句老实话,我也有事瞒着学长。”
那三人好奇道:“是什么事?”
“那磷光粉取指模的法子也是我编的,宋大人还没来得及发明。”郑云鸣说完这句话,四个人一起大笑起来。

第四回 黄州界孟珙破贼众(1)
11…08
第二日上午,郑云鸣的官船在安庆码头上准备拔锚。
杜庶、秦武和丘震三人一起来送行。
“送了官人走,俺们也要拔营啦。惹了这一桩官司,兄弟们都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丘震的嗓门依旧是很响亮。
“那你们准备去哪里?”
杜庶说道:“我昨日跟杨副使已经谈好了,借丘将军这一支队伍去安丰帮助守城,安丰杜知军爱兵如子,加上有我从中照应,弟兄们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郑云鸣点点头:“我正好要对你说说淮东的事情,学长,我从临安出发以前就得到过消息,蒙古人正在简拔齐、鲁、幽、并各地的汉儿,一齐前往山东前线集中。从中都到东平府的官道上,每天都有人看到鞑子的骑兵整队南下。照这个架势,他们要动手不过就是一年以内的事情。”
“这个你大可以放心。”杜庶轻松的摇着折扇:“鞑子想从正面突破两淮之地,还早了一百年。淮河方面聚集了不下十万人,而第二线随时支援的部队,至少也有十万。相比之下要忧心的,是你要去的襄阳。”
“兵凶战危,小弟只有随机应变。”郑云鸣把话锋一转:“秦兄弟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需要回山东一趟。”
郑、杜二人对望了一眼:“你不会是赶回去当兵吧?”
“那怎么可能,我就是因为在家乡受不了鞑子的鸟气,才到外面来闯荡的。但是我与山东的一位好朋友有承诺,要到南方来寻找他的家眷,现在家眷已经找到,还要把这小娘子一路护送到北边去和他郎君团聚。”
“孤男寡女一路相随,于名节似乎不妥。”杜庶皱着眉头说道。
“当逢乱世,如果我不出手帮他们一把,难道叫这夫妇二人永远天各一方不成?至于名节什么的,只要秦某持身端正,别人也说不了什么闲话。”
“急人危难,君子正该如此。”郑云鸣说道:“秦兄弟办完事情后勿忘再赴江南,你要记着襄阳府永远都有你一顿酒在。”
“自然记得,待北方事情一了,我马上就来襄阳拜访。”
“我在襄阳虚位以待。”郑云鸣又转向杜庶:“那亲兵做蜡丸书,伪造笔迹,岂是一人能办得到的?必然是背后有人指使,:。”
杜庶苦笑道:“这还不是明摆着得事情?今早去看那亲兵,早已经在大狱里七窍流血而死了。这背后主使的人虽然不在自己的地方,行事倒还利索。”
郑云鸣道:“话只需挑明了说,这王德既然敢干掉自己的部下,又不愿意负责。其人并不可靠,我只担心一旦鞑靼来袭。。。。。”
“大可放心,此人在暗中观察的名单上已经不是一日了。”杜庶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如此我也放心了。”郑云鸣拱手罗拜:“乱世未平,英雄豪杰正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云鸣愿诸位保重身体,勤修文韬武略。将来大家总有再度相逢的日子。”
说罢转身上了官船,站在船尾处挥手作别,官船扬起了风帆,很快就将灰白色的安庆城池和送别的三人抛在了身后。
正月里的江南还不似北方那样万物枯萎,江岸上点缀着点点绿色,时不时有水鸟野鸭被路过的行人惊起,从江边的芦苇丛中扑扑楞楞的飞向南方。
郑云鸣似乎全然没有被刺骨的寒风影响了心情,悠闲的观赏着两岸的景色。这并不是因为身上那件灰布棉袍有什么特别,而是藏在棉袍下面的黑貂内衬抵御住了寒冷,当然这件衣服他是不会穿在外面的,倒不是说郑云鸣刻意的表现出低调,若是从这北方来的物件上牵扯出郑府与北边有什么瓜葛,对父亲的声名难免是一种拖累。也正是他这种少年老成之处,特别得到老师的赞许。
宪儿正在忙着将夹单衣服一件件的叠好,放进雕花小木箱中。突然开口道:“少爷,再过几天就是上元节了,咱们在黄州过完了节在走好不好?”
“也好,看这样子到襄阳还有一段路程,不如我们就在黄州过了,起码能沾点人气,胜过在荒山野地里过个冷清的上元节。”郑云鸣向船老大招呼着:“船老哥,咱们在黄州歇歇过了十五再走罢!”
船老大欢天喜地的正要答应,突然岸上远远的传来了呼叫声:“救命啊!蒙古人杀来啦!!!”
郑云鸣心中一凛:“是蒙古人!怎么会来的这么快!不,他们是全骑行的军队,应该会有这样的速度。。。。。。遭了,黄州的兵将这么短时间如何集结,州城的城门说不定现在都是大开的,如果蒙古人能够夺下渡口的船只渡江的话。。。。。”
护卫的兵丁更是紧张,教头一声唿哨,兵士们各张弓箭,手忙脚乱的准备迎敌。
郑云鸣看着众人气势汹汹的样子,心下也自稍定,扶住了船帮向岸上看去。
呼救声是岸上一个瘦小的少年发出的,穿着麻布单衣的少年背上背负一个花布包裹,正拼命的在大堤上奔逃着。背后是数十名披头散发,哇哇大叫的壮汉,各持兵刃,气势汹汹的正在少年身后追赶。
一旦心神镇定下来,郑云鸣立马瞧出了破绽,大声吩咐道:“船老哥,把船靠近岸边,我们接那孩子上来!”
船老大一时竟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您,大人您是说。。。。?”
“勿要惊慌,”郑云鸣突然间觉得无比清醒:“靠近岸边,接他上来。”
教头慌忙拦阻:“少爷的安全是要紧的,岸上谁知是不是贼人引人入套的把戏?照我说且休管他,自家赶路是正事。”
郑云鸣板起了面孔说道:“若是做官不管百姓的死活,与土偶瓦犬就没什么分别了,既然立了个官字在船上,这闲事咱们就管定了。”
说话之间少年脚力甚快,已经赶到和船只一般平齐。一面奔跑着一面向着船上大声呼救着。
船老大无奈的摇摇头,把船只向岸边驶去,其他书友正在看:。船只刚到浅水时,少年双手将花布包裹高高举过头顶,纵身跳下水来,拼命的向着郑云鸣的大船跑来。
“小孩儿抓住我的手!”郑云鸣俯身下探,双手向着少年伸了过去。
少年仔细的护住了包袱,右手紧紧的抓住了郑云鸣的双手,这是一只力气奇大的手,几乎把郑云鸣拽了一个趔趄。还好丘震一把在边上拉住,将两个小孩儿一并拖了上来,
“好啦,现在可安全啦!”宪儿向着拥挤到水边挥舞着刀矛大声咆哮骂人的蒙古人群做了个鬼脸,扭头对少年说道。
那帮蒙古人看见了官船的标志,却好像耗子见了猫一样,立马四下逃散的无影无踪。
“看来其中必然还有文章,”郑云鸣沉吟道:“好在黄州已在不远,想搞清楚只怕也不会很难。”
船只离开岸边越来越远,重新回到大江中间。少年躺在甲板上喘息了片刻,向着郑云鸣跪下,砰砰砰的连磕了几个响头。
“谢谢公子救命!没有公子我定活不了。”
郑云鸣定睛看那少年时,少年虽然放脱大难,神色却是相当镇定,白皙的面孔上透着一股豪迈的气概。
“不必客气,凡朝廷官员当善尽父母官的职责,遇到百姓危难而不理,哪里对得起朝廷那份俸禄?”郑云鸣人虽还未到任,官腔官调已经学了个十足十。“便说说你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是怎么遇到那些蒙古人的?”
“是,我本生活在淮东泰州,父亲在海上打渔为生。去年官府为了运粮征了我爹的渔船,爹爹一时气愤打死了一个官军,没法只能逃到外乡去。娘生下弟弟后难产死了。我葬了娘亲就想到襄阳去找当兵的舅父来投靠,走到离这里还有两三里的时候,草丛里突然钻出来好多蒙古人,说是要收什么过路钱,奔着我就砍了过来。我赤手夺了其中一人的兵刃,杀死了两个人,但他们人数太多,我只得逃走。若不是大人肯相救,只怕我现在已经被他们杀了。”
少年说起家变、寻亲、杀人,就如同谈论别人的事情那样平静。边地的人民遭受的灾祸已经太多,或者只有麻木自己的心灵,才能不感觉到撕心一样的痛苦吧。郑云鸣心中生起一股愧疚:若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么坚持这入洛的举动,这少年的父亲也不会被抽丁,如果他能在家照顾妻子的话,妻子也不会就这样故去。或许正是自己父亲的坚持,才使得这小小年纪的孩子遭到这样的惨痛。
我要补偿,我想要补偿。郑云鸣在心中默默的念着。
“那么,小孩儿,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俯首回答道:“我叫韩四郎。”
郑云鸣坐正了身子:“我是荆湖转运使司户曹参事郑云鸣,小孩儿,你可愿意和我们一起去襄阳么?”
韩四郎虽然不知道转运使司户曹参事确切的是些什么东西,他只是知道在坎坷的人生里遇到了贵人。当下撩衣跪倒,又向郑云鸣拜了下去。
郑云鸣伸手搀扶:“找见你舅父后,便到转运使司来报到,跟着我干些杂务来贴补家用。”
宪儿笑着扶着四郎的手臂:“这样很好啊,跟着公子既能找到亲人又不用一个人上路。对了,你说蒙古人要打劫你,难道你那个包裹里还有什么贵重的宝物么?”
少年猛地一愣,这才赶紧拿过了包裹,小心翼翼的一层层的把包裹打开。包裹里一个红扑扑脸蛋的婴儿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正在甜美的酣睡着。
四郎松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这是我弟弟,我要带着他去襄阳!”

第四回 黄州界孟珙破贼众(2)
11…09
约莫晌午的时候,在船头上已经望见了黄州治所的高大门楼。黄州在地理上位于荆湖和淮东的中间,是守护荆湖南路柔软腹地的锁匙之地。州城临山傍水,西北方的高大山系能够从下俯瞰州城。长江从黄州南面缓缓的流过,再向上流延行数里,便是当年孙刘联军同心敌忾一举击败了曹操大军二十四万人的旧时战场…………赤壁。
“总之,必须把蒙古人出现的消息马上通知黄州的官老爷们才行。”郑云鸣一副事态紧急的模样:“如果蒙古大军真的杀来了,黄州十多万百姓可就全都活不下来啦。”
上元临近,从码头到黄州城的道路上行人颇多。郑云鸣带着一众亲从卫兵向着城门关匆匆而行,来往客商看见这副阵势不由纷纷避让。
城门外一里多地设了个简陋的哨卡,几个穿着红布衲袄的土军手中提着手刀,一面闲聊着一面扫视着来来往往的路人。遇见挑着担子、背着背篓的小贩,便上去盘查诘问一番,讹得几文钱出来。看见出门赶路的姑娘媳妇,也围了上去纠缠调笑几句。路人们都脸含着怒色,从这群地痞身前匆匆而过,生怕惹上了这伙无事生非的家伙。
不过看见这一群人直奔城门而来的样子,是人也知道是惹不起的主儿到了。
郑云鸣来到哨前,兀自通报了姓名,要求火速与黄州守臣见面。
那土兵们为首一人谄媚的笑道:“本城最大的武官是马步军司指挥使孟大帅,不过大帅一般不在城里衙门待着,官人去城西大营寻他多半能找着。“
孟珙?没错,郑云鸣回想了一下,这个时候大宋最强的三员大将里,孟珙的屯驻地就在黄州。虽然郑云鸣在端平年三大将中最喜爱的是那个原本预定要在天水军教书,最后却歪打正着的当了统兵将军的小个子书生,几次想动用父亲的权力把曹友闻和他的部伍从四川捞出来,派到淮西或者江南作为将来的预备队使用。但可惜的是四川总帅赵彦呐恰恰就是和郑清之在官场上势不两立的人物。郑清之以枢密院名义发布的命令也好,以私人的名义给他的书信也好。总之只要是朝廷郑大人主导的计策,赵彦呐一贯的态度就是以边地情势特殊为借口,推脱的一干二净,。更何况是借调作为蜀口防守核心的曹友闻忠义军。
估计曹友闻是逃不掉被灭的结局了,既然这样,趁此时机和将来十年里大宋前线的守御中坚孟璞玉搞好关系,赢得战斗力最强的孟家军的支持,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郑云鸣这样想着的时候,已经望见了主管马军司公事孟珙部下的大营。
孟珙的大营距离州城还有二里的距离,营地后侧对着州城的方向,左翼临近道路。右翼紧靠着大江,有木板做的简易码头,码头上拴着小船备用。看得出营地是立在一块比平地稍高的宽阔台地上,营寨前环绕着丈许宽的旱壕。大营用七尺高的木栅包围起来,看得出有一队队巡哨队兵在附近往来巡视。正门前放置着鹿角和拒马子,十多名全副武装的甲士持枪守在大门外,警惕的观望着江面和道路上的动静。
云鸣一行还未接近军营,突然看见一个戴着朱红笠头、身穿黄布衫的四五十岁的老者,一手挽着包裹,手扶着竹杖正在路边的大石上安静的歇息着。
这是典型的军队里的装扮,多半又是年老无依,给招兵的官吏塞了些贿赂,混到军营里来吃饷的老头吧。用这样的老头去对付弓强马壮的蒙古人,真是儿戏一样的军队。号称南朝第一的精锐之师,原来也不过如是。
开玩笑啊,把国家和百姓的性命让这些五六十岁的人来守卫。我还不如早卷钱早跑路呢。郑云鸣脑中这么想着,脸上却是堆着笑容,向老者唱了个诺:“敢问老丈也是孟都统麾下的军士么?”
老者微微抬首,眯缝着的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令人察觉的光芒,微笑着反问道:“难道我很老么?”
郑云鸣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四五十岁的人,在营中应该也只能搬运甲械衣帐,挑水做饭,要想站到第一列去和敌人刀枪相对,靠这样的老胳膊老腿怎么能行呢。但毕竟对着的是老者,这些话断不能当面说起,只好拿话岔开来。
“。。。。。。我是新上任的荆湖转运司官员郑云鸣,因为在城外遇到了鞑虏抢劫,所以赶紧赶来向孟大帅通报军情。”
“你是说。。。。。。蒙古军?”老人猛的警醒起来,抬头喝道:“就在黄州城外?”
韩四郎抢着说到:“他们每个人都披头散发的,有的人还带着鬼一样的面具。除了为首的几个人自称是蒙古军外,其他人都喊着让人听不明白的蒙古话呢。而且又是刀又是枪,还有斧头和鞭子。”
“正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