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国色-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欧阳询知岑文本讽刺自己来游说梁国,不过他倒是不动气道“微微绵薄之词,焉能动得了梁王之心,陛下心底早有成算才是。”
萧铣道“李渊策反我大将周法明,夺我四州之地,又以李孝恭,李靖,徐绍为将,沿江大造战舰,早有伐我梁国之心。眼下李唐又围攻洛阳,我与王世充虽没有交情,但唇亡齿寒的道理是知道的。”
欧阳询顿时面露喜色。
杨道生道“好啊,我们受李唐的气早已久了,能出这口鸟气实在太好了。”
萧铣道“宋王,我就令你以一万人马,攻打襄阳,打通洛阳以南通道。”
出兵襄阳啊,欧阳询心道这不是正好。
岑文本道“陛下,李唐李孝恭,李靖大军就驻扎在大江上游,若是宋王北征,唐军顺流直下,那该如何是好?”
萧铣道“无妨,令文将军率军驻扎清江口,扼守上游要路即可。”
岑文本还待再劝,这时候殿外一名文官入内向萧铣道“陛下洛阳紧急军情!”
萧铣,岑文本都是不说话了,欧阳询暗道,萧铣的出兵本就是在模棱两可之间,这时候若是不好军情,岂非影响萧铣出兵的决心。
萧铣当下道“念!”
“三日前,李世民焚掉虎牢关退兵往洛阳方向,现在赵国十万大军已挥师直奔洛阳。”
好啊,欧阳询一时激动差一点喊出声来。
岑文本怔怔地道“李唐居然连虎牢关都不要,难道真的放赵军直抵洛阳城下与王世充会师?”
萧铣站起身来喜道“此事真是做得极好。”
说到这里萧铣看向杨道先道“宋王,李唐已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无论如何一定要攻下襄阳懂了吗?”
“是,襄阳啊。”
欧阳询听了萧铣的话,心底琢磨,萧铣之前让杨道生攻打襄阳,可能只是牵制,但听闻赵军攻陷虎牢关后,却是下令一定要攻下襄阳,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以三国时的荆州九郡天下中的地位,若要从荆州下江扬,重在江夏;若要安定荆州,则重在江陵,而若要进取天下,则重在襄阳。这也就是为何在东晋南朝时期,据荆襄上游强藩巨镇,屡屡能更迭南朝政权,而从隆中对中说从荆川两路讨伐中原,襄阳乃是关键。
以荆州地理位置,襄阳,江陵,江夏都是重地,现在萧铣是得陇而望蜀。萧铣听说李唐在洛阳战事,急转直下,真正动了要取襄阳的心思。看来对方也不是偏安一偶的人物,而是真正有志于天下。
现在洛阳城下,李唐,大赵,郑国已是三家交兵,而梁国也是加入,这场戏真正越来越精彩,但无论如何梁国出兵已成定居,欧阳询想到自己出使任务成功,不由暗自高兴。
2014…6…22 1154088246490
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战(第二更)
春雨已是小了不少,嵩山北麓的山脚,松林密布,在春雨的浇灌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扎着绑腿的赵军士卒正在前行,赵军队伍犹如长龙一般,望不见首尾,而李重九按马持鞭看着远方的丘陵。
一旁士卒搭盖了一个临时的行营,李重九下马脱掉蓑衣,坐在一张交杌上。士卒们抓着一张羊皮地图的四角,铺到李重九面前,地图上密密麻麻,划了好几个箭头。而一旁薛万述,张玄素,姬川三名文官也是脱掉蓑衣,匆匆来到行营见过李重九。早有士卒将炖好的姜汤给三人奉上。
“郭士衡的前军前进到哪里了?”
“半日前突破巩县,在城南与唐军交战,唐军失利后退却,原郑军投降李唐的巩县县令倒戈,巩县已是收复,现在郑军前锋正朝偃师前进。”一旁薛万述向李重九禀告。
“攻下偃师后,就可以抵达洛阳城下了,没料到郑军还有点实力。”姬川笑道。
张玄素沉默了一阵道“不,我看王玄应,郭士衡危矣才是。”
“张爱卿,怎么说?”李重九问道。
张玄素道“以唐军的实力怎么可能被郑军击败,若是二人败了,尚好不会大损,若是胜了,必是诱敌之计。”
李重九点点头,当下众人商议了一阵,此时在黄河北岸,徐世绩,王马汉的两万人马,势如破竹。
淮安王李神通一路节节败退,连续攻下新乡,获嘉两县。李神通损兵折将,退至河内城与刘德威部会合,才遏制住败势。而徐世绩的前锋苏定方已是率军,攻至距离河阳不足三十里之处。
一旦攻下河阳,意味着赵军随时可渡河,援救洛阳。若是李重九今日仍是被阻在虎牢关前,那么徐世绩的两万大军。却可以先行一步,不仅可以解救洛阳,而且身在虎牢关的唐军,还随时有后路被切断的危险。
薛万述道“唐军总管黄君汉已败,李唐在河北只有潞州行军总管刘德威一支,其主要兵马都在河内,镇守河阳的兵马并不多。徐。王两位大将军攻下河阳,绝不成问题,但就是看河阳唐军能坚守多久。”
李重九用马鞭指着地图道“程名振的水军和苏定方精骑,合击河阳势在必行,河阳我军一定要拿在手中,让徐世绩。王马汉继续率军深入,不必理会河内的李神通,刘德威的唐军,调转南下,沿河而进攻下河阳三城,就为大功。”
“诺!”薛万述当下替李重九起草文书,命人渡河送至徐世绩军中。
处理军务后。李重九方才闭目养神一会。
“急报!”
一名骑兵来至行营停下,战马身上都是泥泞,对方翻身下马向李重九道“陛下,郑军前锋在偃师以东中伏了,唐军将郑国太子,郭士衡都围住了,正被攻打,形势岌岌可危!”
张玄素一语中的。此事也并非出乎李重九意料。
薛万述道“陛下,王玄应虽是咎由自取,但看在盟军的份上,我们不能坐视,当立即派兵马救援,否则郑军就完了。”
李重九站起身来,负手看着远处的山峦。却没有说话。
姬川也忍不住道“陛下,救兵如救火,一刻也耽误不得。”
李重九回过头来道“不,我军按兵不动!”
李重九此言一处。薛万述,姬川都是大惊,但是张玄素却是露出略有所思的神情来。
偃师于洛阳以东不过二十里。对于王玄应来说偃师对于郑军而言是一个福地,当初他们就是在这里击败了李密了,令李密入主中原的计划失败了。但是眼下对于八千郑军而言,此却成了死地。
因为下雨的缘故,洛水暴涨,河岸边水流湍急。但见河岸两侧,身着玄甲的李唐骑兵,从密林河谷之中杀出。而郑军丢盔弃甲,沿着河岸而逃,李唐的骑兵于马上不断张弓搭箭,向郑军射去。
唐军骑兵箭无虚发,郑军士卒仓皇奔跑之中,不断背心中箭扑到在地。待追击至近前时,唐军拔出马刀于马上劈砍逃亡之中的郑军。洛水河岸边不见洛神,唯有目睹郑军士卒不断被唐军劈落下水。有的郑军眼见唐军追至,竟不顾涛涛洛水,直接跳入水中逃生,反而被激流卷走。
河岸边郑军死伤,惨不忍睹。李世民悠然看着这一切,击败这股郑军对于他而言实在太轻而易举了。
这时大将侯君集策马而来,将一颗人头掷于地上道“此乃是郑军大将郭士衡,与我交手不过三合,即被斩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地上的首级道“什么郑军大将,在你面前也不过是插标卖首之辈罢了。”
侯君集得李世民夸赞十分高兴,这时另一员唐军大将程咬金也是策马而来道“殿下,其余郑军都向我们投降了,只有太子王玄应,几名郑国官吏,还有数百名郑军都退在山上了,末将问是不是要活得?”
“那还用说?”侯君集道,“抓拿了王玄应就可以让他迫王世充献城投降。”
程咬金道“好啊,某明白了,待某去拿他。”
“慢着!”李世民喝止了程咬金。
程咬金见李世民阻止他,不由一副火急火燎的神情道“秦王殿下,等什么,若是等赵军援军来,老程我这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
李世民看了程咬金一眼微微笑着道“孤就是要等赵军的援军!”
侯君集,程咬金二人一愣,随即恍然。
侯君集道“秦王要以王玄应作饵,来围点打援,这实在是妙计啊!”
程咬金将马槊往地上一顿道“好啊,这赵军人马援军一到,我老程又可以杀个痛快了。”
李世民道“不错,李君羡,柴绍已在洛水岸边埋伏好了,侯君集你率部迂回山后,一旦赵军入了圈套,就扎进口袋,而程知节你率人马围困王玄应,待赵军一到,就佯装不敌后退,将他们引至口袋里。”
“诺!”侯君集,程咬金二人一并领命。
事实上李世民暂时从虎牢退兵,一是因为赵军水军已绕过虎牢,随时可以与徐世绩大军水路会攻河阳,抄袭身在虎牢关唐军后路。二是因为李渊圣旨已下,若是不从虎牢关退兵,就是当场抗命,如此就算他打赢了这一战,也必然与李渊决裂。
所以李世民采用迂回的手段,故意从虎牢关撤兵,一来麻痹赵军,以为李世民放他们西进洛阳,唐军已有了撤退之意,如此李世民突然杀个回马枪,击败急于入洛阳解围的赵军,二来在李渊面前也有了交代,就声言在偃师的殿后战中与赵军交锋,避免了抗命不尊的下场。
事实上以李世民的坚韧个性,哪里可能放弃就要得手的胜利,将半年心血拱手让之。李世民就是将战场从虎牢关下,迁至偃师。就如同王世充当年在偃师阻击李密一般,在此预设战场与李重九决一胜负。
迂回了一圈,结果没有变,但是李世民以退为进,不仅化解了自身各种不利绝境,又为自己赢得了先机。
现在李世民看着染红成一片的洛水心道李重九不要再耍弄那些阴谋诡计了,还是堂堂正正来与孤一战吧,从雁门关后,孤等这一战等了十年了。
李世民重重一挥马鞭,战马嘶鸣一声,奋蹄没入雨雾之中。李世民当下在偃师城下足足等了一夜。王玄应,杜淹等人被捆在山丘上也是担惊受怕。
不过近万精锐唐军枯等了一夜,却没有等来赵军援军。清晨洛水河畔湿雾四起,埋伏着唐军,被奔马蹄声惊醒。
一名将领来到李世民面前焦急地道“殿下,史总管急报!”
唐军大将史万宝坐镇龙门,看守着洛阳南大门。
李世民看了对方一眼道“孤知道,是否萧铣出兵襄阳了?”
李世民一旁的长孙无忌道“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此事早在秦王意料之中,萧铣此人多谋而无断,就算出兵,也断是不敢北上与我在洛阳下决战的。”
这名将领低下头道“回禀秦王确实是萧铣出兵了,不过史总管要告之并非此事。而是赵军……赵军昨日突破了轩辕关!”
此言一出,正在房玄龄,杜如晦手中一停。房玄龄更是失守差点将手中卷宗丢在地上。虎牢关与轩辕关一在嵩山北麓,一在嵩山南麓,如果说虎牢关是西进洛阳的正门,那么轩辕关就是侧门。
赵军一旦突破轩辕关后,距离洛阳只有二十里。在这里李唐根本无兵可守,只能坐视赵军成功抵达洛阳城下。赵军抵达洛阳城下,也就意味着李世民在偃师堵截与李重九决战,变得毫无意义。李世民辛苦布下的洛阳之围已被破解。
但轩辕关前小道难以行走,不利于大军出入,而关卡又是易守难攻,李世民之前又令大将盛彦师驻扎在那,可谓是万无一失。
可是为什么李重九可以攻破轩辕关,这除了盛彦师投敌之外,根本没有第二个可能。
连一贯神色镇定的,李世民当下起身怒喝“盛彦师坏孤大事!”
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
张小虎拿着一根齐眉棍,大步地行在轩辕关关下的石阶上
他是一名少林俗家弟子,在入少林前,他张家在洛阳以西的白马寺附近有上千亩地产,可谓是殷实之家,衣食无忧。父母因住在白马寺附近,皆是崇佛,乃是洛阳有名的好善人家,战乱之时常以粥布施百姓。
但是王世充占据洛阳后横征暴敛,欺霸田产,王世充之兄王世恽,看上了他父母的田产,指示其子王仁则欺霸田产,父母不肯就范,被王仁则以暗通李密的罪名,压入大牢拷打至死。
最后唯独张小虎一人逃至少林寺,得少林寺方丈普胜大师收留,成为少林寺俗家弟子。
这时天下大乱,少林寺附近多有贼寇,寺内为保护寺属田产,安定附近百姓,当下组织僧人习武,号称禅武合一。寺内僧人每日操练棍棒,更有数百俗家弟子武艺出众。
张小虎有心报仇,当下勤学棍棒,日夜不休。不久就成为少林俗家弟子之中的高手,特别是那套他人练之三五年都未必纯熟的棍法,他不到一年即练成了。
当时他向几位师兄问这套棍法是何人所传时,众位年长师兄都推说不知。
张小虎也没有太追问,只是一心想要报仇,后来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皇泰主在王世充受命下,被王仁则用毒酒鸩杀,王世恽被封作齐王。张小虎见仇人权势日大,自己报仇更加困难不由心急。
就在这时,少林寺因寺属田产被王世充侵占,与郑国结怨。李唐为了攻打王世充,派大将盛彦师来少林寺来结好,但方丈普胜大师因为种种考虑没有答允,令张小虎不由心急如焚,现在唐郑大战,正是他报家仇的大好时机。
后来到了半个月前。十几人夜上少林,张小虎当时值夜正好拦住。
对方为首是一名魁梧大汉,脸上有几道伤疤,手中所持一杆铁杵,浑身透着一股杀伐之气。张小虎见对方气质,心想此人不是杀人无数的江洋大盗,就是战场上百死余生的大将。
张小虎当时不知对方夜上少林有什么用意。但是还是依照方丈师兄们交代的那样,先以礼相待劝对方下山。
但是对方没有答应,硬闯少林,于是两人交起手。在打斗之中,张小虎发现对方对自己的棍法无比熟悉,最后张小虎不敌败退。但这时寺庙之中已收到他的警讯,上百名少林棍僧下山救援。
张小虎就要以为两边就要相战时,突然听得自己几位师叔,居然口唤那名打败自己的大汉为师兄。张小虎顿时讶然,没有料到对方竟也是少林寺出来的。
但见对方这时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没想到我老昙离开少林寺十年。寺内真是好生兴旺。”
说到这里,对方还看向张小虎道“这位小师侄棍棒舞得不错,若是十年前,我老昙还不一定赢得你呢。”
张小虎听对方这么说,对这位初见面的师伯,不由又是崇拜,又是尊敬。于是这位师伯就被迎上山去,方丈普胜大师。还有几位本是坐禅的师祖,居然连夜接见这位大汉。
张小虎见对方被迎入方丈精舍后,足足谈了一夜,直到天亮方才出来。当时张小虎看着方丈普胜走出精舍,一副满面红光的样子,似乎神情激动地说了一句,我少林寺终于要阖寺大兴了。
当时张小虎隐隐有种预感。觉得似乎少林寺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张小虎后来才明白,原来那昙师伯居然是赵国的大将昙宗,但更惊愕的事,远远不止如此。连那位布衣出身。今天与李唐,郑国三足鼎立天下的赵国皇帝,居然也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果真不久后,张小虎听说方丈答允了盛彦师派少林寺五百僧兵,到轩辕关替李唐作战。但是事实上却是为赵军的内应,要骗开轩辕关。张小虎知道不由吃惊,普胜大师居然骗了盛彦师,阿弥陀佛,出家人可是不打诳语的啊。
到了轩辕关后,张小虎一直受到内心谴责,他虽是在家弟子,但也是受居士五戒的。不过少林寺建寺以来,俗家弟子为了练武护寺,杀了不少流寇,首先第一这杀戒,早就是破了。而不少半路出家的俗家弟子,为了练武打熬气力,也是酒肉不禁的。
故而再度破戒,也不算什么大事。
张小虎记得潜入轩辕关后,少林武僧们就袭破了城门,放埋伏在城外的赵军杀入轩辕关,里应外合破了此关。但张小虎却不开心,因为李唐是来打王世充,而赵军是来帮王世充的,他现在这么做不是帮了王世充吗?
想到这里,站在轩辕关上的张小虎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小虎!”
张小虎听见有人在叫他,不由转过身去,看见原来是师伯昙宗。现在他穿戴着一身铠甲,立在关楼旁。而轩辕关下赵军士卒正源源不断从这关道入关。
昙宗很是高兴,拍了张小虎的肩膀道“听说那晚攻下轩辕关,你打倒三名唐军士卒,为抢门立下大功。真是厉害啊!”
张小虎连忙道“师伯,这不算什么,我操练棍棒就是为了护寺弘法!”
昙宗点点头道“你还未出家,愿意不愿意加入我赵军,凭着你昨日的战功,陛下一定会好好封赏你的。到时说不定能当个将军。”
“将军啊!”张小虎一愣道,“我倒是从未想过当将军。”
昙宗摸了摸脑袋道“你不想当将军想作啥呢?”
张小虎正色道“我要杀了王仁则父子,为我爹娘报仇!”
当下张小虎将当年父母冤死的事告之了昙宗,昙宗听了大怒骂道“我呸!这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待我到了洛阳就替你出这口气。”
“这可以吗?”张小虎不由又惊又喜。
昙宗道“这有什么,现在我赵军十几万大军水陆并进洛阳,现在轩辕关都攻下了,王世充那现在都恨不得跪着舔我老昙的马靴呢,那两个人又算得什么。你们明日就随我进兵洛阳。”
2014…6…23 2305518253453
第五百七十二章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盛彦师坏孤大事!”
李世民目光闪动,眼下已不是追究轩辕关如何被攻下之事。轩辕关一丢失,赵军在轩辕关的人马,随时可以北上切断偃师退路,或者是直进洛阳。虽不清楚,赵军在轩辕关的具体兵力,但李世民已不可能在偃师继续据守下去了。
李世民望向虎牢关的来路,决然地道“撤兵至洛阳城下,与齐王,屈突通大军会师!”
既然事不可为,那么就干脆退兵,绝不拖泥带水。李世民想透了这一点,就立下做出了决断。
“那么困在此的郑军怎么办?”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淡淡地道“他们是李重九弃子,杀之无益,撤围撤军!”
当即唐军开始撤退,而偃师城中,县令,县尉见唐军撤军,皆是出门哀求道“我等背郑而降唐,此事必为王世充所怒,眼下唐军退兵,我等必为王世充所戮,求秦王哀怜!”
李世民温言言道“县令你们尽管放心,尔等随我军一同撤走即是!”
县令,县尉都是大喜,心道果真秦王殿下乃是宽厚之人道“多谢秦王,可是城中乡绅百姓……”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其余孤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半日之后,李重九的帅旗出现在偃师城。
偃师城城头上燃烧着熊熊大火,显然是李唐大军退出偃师之后,放火烧城,不留给赵军。偃师城外都是无处可归的难民,有数千之多,哀嚎遍野。
李重九见了当下令魏征拿出军粮安抚百姓,姬川道“我军粮船还没有到,现在将粮食分给百姓,我军如何进军洛阳?”
李重九看了姬川一眼道“朕不惜粮草,而是为了取名望!”
说话间。王玄应,杜淹,长孙世安等人仓皇来见李重九。王玄应发髻皆乱一见李重九即拉住李重九的马,嚎啕大哭。
杜淹亦是垂泪道“悔不听陛下之言,我等几乎不能保住性命。”
李重九道“尔等平安无事就好,朕也没有料到李世民会在偃师伏击之事,说来还是朕的过失。”
王玄应。杜淹,长孙世安三人都是惭愧不说,只道李重九是安慰他们,张玄素在一旁道“三位不必灰心,我军已攻破了轩辕关,眼下两路并见。洛阳之围旦夕可解,郑国无事了。”
三人听后这才从大败中的阴影稍稍恢复回来。
而偃师的百姓得到赵军的军粮后,数千百姓都是感激不尽。赵国大军乘势向洛阳而去。
过了偃师,洛阳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没有了,下面就是宽阔的河洛平原。当年周公经营洛邑,形容此地道“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自古兴衰更替。必取决于中原。
河洛平原,处于中原腹地,有河、雒、伊三川纵横,当年秦灭周王室后,在此置三川郡。
杨广称帝后,听相士庾季才之言,将都城长安迁至洛阳。后杨广率十几万骁果军南下江南,离开洛阳时对留在洛阳宫女作诗。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最终杨广离东都一去不回。
而李密为取天下,数战王世充于洛阳城下,但最后于偃师城下功败垂成。王世充击败李密后,本可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但他名望不够,以西域胡人的军阀身份,为洛阳士族公卿所排斥,故而以兵夺权。强行窃据帝位。
但没料到遭到众叛亲离,李唐大军一出关中,洛阳诸位周边州县,不战而降。李唐扫平洛阳四周后,李世民率大军围攻洛阳,希望一战而克,但最后功亏一篑。
现在洛阳城雄伟的城郭,就在李重九眼见,更远处乃是绵延起伏的邙山。洛阳城郭下,伊水流淌,这三川汇聚,伊水直通黄河,也是千里大运河的起点。往日大隋在洛阳建都时,在城东建上亭宫和华林园,但李密与王世充在此一战后,往昔宫殿皆是成土。
李重九驻马于山坡,伊水从旁而过,赵军铺路架桥直渡伊水,河洛平原上遍布赤红色的赵军战旗,赵军士卒精神百倍,齐头并肩,人马好似泛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