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国色-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契丹人跑了,娘的。”
王实看着契丹骑兵退去道“不要追,重整阵势,各队报告伤亡。”
夕阳似血,草原上一场鏖战烟消云散,无数尸首陈横。远处乌骨岭的方向,一道黑烟冲天而起,在天幕中分外惹眼。
王实一屁股坐在一具马尸上,看着黑烟怔怔地出神。
“禀告校尉大人,我军死一百二十八人,伤三百一十七人,而战场上契丹人的尸首粗粗点了下有五百多具,加上被契丹人带走的尸首,还有负伤的,契丹人的伤亡应在我们一倍以上,而且我们还生擒一名契丹头人。娘的,这一次是中了契丹人的计谋,这股契丹骑兵分明有三千人以上嘛。”斛律宏向王实禀报着。
“这结果很好了,很好了,”王实从马尸上站起身来。
斛律宏感觉这一战过去后,王实仿佛沉默了许多。
“那我们是否挺进乌骨岭?乌骨岭上有黑烟,显然契丹人已是逃了。”
“当然要,不然这么多弟兄就白死了,”王实嘶哑着说到,“还有立即发战报给郭都护,就说我军已攻克乌骨岭,要他给我们记功。”
革新元年九月,松漠都护府郭孝恪率各部士卒三万五千之众,进攻契丹乌桓山。郭孝恪以偏师诱敌,最后再以主力猛攻乌桓的策略,获得了成功。乌桓山被攻下,击破契丹众十万之数,三万契丹人被俘。
自此一战后火儿慎草原上,几十万契丹族人被迫再度北迁,松漠都护府也成功在乌桓山筑城。为此松漠都护府付出的代价是,王实等三路偏军,除了王实一路伤亡过半外,其余两路尽是全军覆没。
2014…8…17 1452188535961
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权(第二更)
幽京刚刚入夜。
繁星低垂,幽京城中大街上早已是禁街,覆着黑衣黑甲的巡城甲骑,正在巡弋全城,街道上已空无百姓。
只有坊内依旧是热闹。巷子的小食肆前,食客盈满。归了家的百姓,与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在炉边围食。坊内万家灯火通明,华灯初上。不时的笑语远远传出,含着几句对秋日丰收以及生活日渐富足的喜悦。
这时坊丁们刚刚吃饱了饭食,打着饱嗝,拿起了刁斗,配上腰刀,漫步在街道,高声地提醒坊民们防火防盗之事。
临朔宫外宫门已是落锁,走廊上的宫女取下灯罩将宫灯点亮。远远望去,宫灯模糊的晕光,由远到近逐一亮起,驱散了浓浓的夜色。巡弋的侍卫踏过石阶,身上甲叶铿锵作响。
秋夜渐凉,临朔宫的大殿内,桌案一旁放着一叠尚未批改的奏折,不过大赵帝国的皇帝,李重九此刻却不在桌案旁。李重九身披披风,手按长剑,对着墙上悬挂着一副巨大牛皮地图认真地看着。
从地图上看去,大赵帝国的版图日益扩大,幅员渐渐辽阔。
昨日郭孝恪传来战报,他率大军不负所望攻陷了乌桓山,将赵国北方疆土,一举向草原深处推进了好几百里。郭孝恪已向李重九发出请求,增加对松漠都护府的汉军戍军,以便在乌桓山筑城。
李重九固然眼下兵力不足,但还是答应了郭孝恪,派出两千从北境六郡新募的两千精壮送往白狼城,不过兵嘛,要郭孝恪自己练。
此外郭孝恪还在奏章中保举王实为鹰扬郎将。言此在攻伐乌桓山的两战,先是守护粮队,击退契丹骑兵夜袭,又袭击乌骨岭,以少击多。大破三千契丹骑兵。李重九看了初时看了一愕,没料到王实这屯田校尉,居然自食其力,在松漠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自力更生还干出一番天地来。
难道是人才到哪里都会发光,自己之前对王实看法有所偏差。或许还是老臣们那句话对,小辈嘛,总是要让他出去闯一闯的,不摔打摔打,怎么知道将来是龙是凤。不过对于王实能有如此上佳表现,李重九还是很高兴的。当下不仅批准了郭孝恪的请求,还给与王实实权,授予他白狼城副将之职。
王实归王实,但是郭孝恪在乌桓山击败了契丹人,让李重九在塞北形势一片大好,最主要的还是切断了突厥与高句丽的人直接联系。对于契丹内附于高句丽人的势力也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契丹各部几十万离开乌桓山熟悉的草原而北迁。李重九顺着地图望去,再北迁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这一片茫茫大山,直至今日很多地方仍是原始丛林。契丹人如果要被北迁至过冬,那么生活必然更加艰难。
如果真是这样,几十万缺少了牛羊畜马的契丹在寒冷的大兴安岭这,将最少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不过李重九不准备将契丹人赶尽杀绝,反而决定要乘此机会大力招揽契丹人,允许他们迁回火儿慎草原,当然条件是,他们必须服从大赵的管辖。不仅部民要随时服从大赵松漠都护府的征召,每年还要交纳一定税赋。头人的儿子作为质子入幽京国子监学习。
只要再有十几万契丹人归附赵国,那么剩下的契丹人,对火儿慎草原就很小了。如此也可以斩断高句丽一臂。当下李重九在牛皮地图上乌桓山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圈,表示此地已收入大赵的地盘。
随即李重九分别望向火儿慎草原西侧的突厥,以及东侧的高句丽。
高句丽国内近来局势平稳。南面的千里长城已是完成。这是一条连接十几座重镇的长城,当然是高句丽人效仿秦汉长城的作品。只是身份易位,高句丽将大赵,当作了游牧民族一般防备。
新任辽东郡郡守周洲曾上表给李重九,说要凭借陆军,攻破这千里长城,最少要调动二十万人马。要知道高句丽擅守之名,是都知道的,第二次征讨辽东时,隋炀帝三十万大军攻打辽东城一个弹丸之地三个月不下。
周洲反而给李重九上了一份海上攻取高句丽的奏折。周洲在奏折列举当年汉武帝平定卫满朝鲜时,命令楼船将军杨仆率兵五万横渡渤海,攻破卫满朝鲜王城之事,之后大汉在朝鲜设汉四郡。
周洲将此事引述,言大赵必须模仿汉朝当年平卫满朝鲜之事,而不应该重蹈隋炀帝三征辽东的覆辙。周洲建议就是从长远考虑,从海上进兵,绕过高句丽修筑千里长城这条坚固防线,而大力经营都里镇,登州两大据点,将来为渡海攻打高句丽做好准备。
周洲还说掌握海上霸权,攻打高句丽只是一,更重要是将来还要面对新罗,百济,甚至更东面倭国在海上的挑衅,为了防范未然。周洲建议扩大都里镇,登州两处水军大营,打造海船,训练水军,将来好争雄于海上!
让大赵水师不仅纵横于江淮,还要雄霸海上。
李重九将周洲奏折看完,没有一个字不赞同,但是也没有一个字赞同,原因很简单,李重九给周洲批复干脆两个字没钱。筹集水军之事可以,但让周洲自己去想办法。这也是没办法,李重九刚刚结束在乌桓山的战事,山东那边徐世绩,宋金刚的大军也已经开打,这边永济渠疏通还没有完成,李重九哪里有钱去管扩建水军的。
当然李重九也给周洲放权,让他自己自己想办法,哪怕用一些非常的手段都可以。那怕他去偷去抢。
李重九只是随口这么说,但周洲马上回复奏折,说要组织一支水军,侵袭高句丽沿海,劫掠百姓,所得之资自己消耗,还美其名曰以战养战。李重九想一下,暗道周洲这个人不简单,这不是他当初劫掠高句丽时干的事吗?
不过李重九当初只是陆贼,周洲的野望则是要当海盗。
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
将高句丽人当作肥羊来宰。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高句丽作为东北亚最强大国,除了军事势力外,经济势力也是不俗。
在靺鞨,契丹人还在进行原始刀耕火种,打猎牧羊时,高句丽已开始对田地精耕细作,高句丽不仅打造铁器,冶铁水平也不错,农人基本都使用铁器进行农耕。
虽然低层百姓十分贫苦,平日都有节食的习惯,其国内富豪之家不细作,坐而食者好万口,由下户供之。契丹,靺鞨等族自己不懂生产铁器,高句丽人却将自己打造的铁器卖给契丹,靺鞨等族,来换取牛羊。
特别作为农耕民族,高句丽也有储蓄谷物的习惯,不仅有国,城有大仓,还家家都自有小仓;名叫桴京。百姓平日互易,交税以布谷粟绢作为交易货币,历史上高句丽向倭国进贡时,特进布帛,毛皮,称之为皮币。而如臣服于高句丽,契丹,沮沃,靺鞨等部族,高句丽王都向他们严令,要求进贡貊布,牛羊,鱼,盐,谷物。
但就算如此高句丽,也仅仅比契丹,靺鞨经济好一点,就算进行抢掠,也不一定会有收获,反而可能赔了路费。但周州却在奏章里说,如果去辽东大山里打转,肯定是捞不到什么油水,但是他选择打击的,却是高句丽最富庶的萨水,以及浿水下游平原。萨水是一个大隋人为之痛心的名字,当年三十万征辽大军就打到这里,被乙支文德击败。
萨水就是今日清川江,萨水下游平原从过去到今天都是高句丽最重要的农业区。周州引一名当初参加过征辽的来护儿水师一名将领的话在奏折里写到,从萨水往上水师可以溯流直上两百里。
浿水比起萨水位置更重要。浿水就是今日大同江,这是朝鲜京畿平壤的所在。当初来护儿攻打平壤时,就是渡海后抵达浿水入海口,沿河直上,直接打到平壤城下。
萨水。浿水下游平原都是高句丽重要农业区,比之攻打千里长城防线,去啃这硬骨头,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现在高句丽朝野上下,为了对抗南部日益强大赵国,高句丽将西部的千里长城防线打造得无比坚固。更胜过当年。
当年于仲文率领的三十万精锐隋军府军在此一路挺进,结果打到萨水前,最终兵败。战果还不如来护儿的四万水军,要知道来护儿可是直接攻下了平壤,要不是疏忽了一些,没防备高句丽人的夜袭。征辽之战早就成功了。
而对于周洲而言,只有三千水军,不到三十万大军的百分之一,要正面度过辽水袭扰高句丽人就如同蚍蜉撼树,高句丽丝毫不放在眼底。可是绕海道攻打高句丽却完全没有这个担心,因为可以直插高句丽的心腹之地。
周州还说计划可以成功,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高句丽历来不重视水军,这点远远不如半岛三国中的新罗,百济。征辽时来护儿水军畅通无阻直入平壤城下,高句丽水军毛都不知道在那。
当初也就罢了,高句丽人到现在也不长进,仅仅这几年新罗,赵国海上贸易顺畅,高句丽半天也没想出派水军抄掠这一点来看,可知高句丽对水军是如何不重视了。
没有水军拦截,对于周州的海盗舰队来说。渤海就如同自家池子般来去自如,就算打了败战,也可以全身而退。周洲写了一通劫掠高句丽沿海之策的计划,言此举不仅可以以战养战,还可以破坏高句丽沿海的经济。
周洲洋洋洒洒写了一堆。不过李重九看了半天,却从周州的计划中,看出另外一个可能。在李重九看来,周州身为辽东郡郡守,眼光太短浅了,只知道小打小闹。在李重九看来要搞就要搞得大的。
一个庞大的野心和计划,在李重九胸中酝酿,那就是以今日赵国的实力,他亲自率领全军出海突袭平壤,又是怎么一个后果。
这不是不可能,自己的百艘海船战舰已是成型,具备跨海打击的实力。最重要是有心算无心啊,当年隋炀帝攻打辽东,搞得浩浩荡荡的,连地上的蚂蚁都知道隋军要攻打高句丽了。
而李重九这一次渡海打击,不走陆路,而走海路,到了突然兵临城下的一刻,身在平壤的高句丽王室会作何之想?何况李重九比杨广,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身边还有新罗这位好盟友的大力支持。
熊熊的野心,在李重九心中燃烧着,冒险,还是太冒险了,跨海远征变数是在太多,士卒能否服经历长途海上颠簸,风向气候海流都是大问题啊。
元军两度征讨日本,结果都喂了鱼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过好像历史上,隋唐两朝就好多了,除了杨坚攻打高句丽时,运气不好,水军都载入海底喂了鱼虾外。此后几度征辽,大隋水手已是摸清了高
句丽海域上的状况,再也没有出过事情。
最重要是李重九手上有一批,经常往返新罗,大赵之间进行海贸的海商。他们对海域的了解绝对是没有问题吧。
李重九眯着眼睛,在大殿上踱步,脸上不时露出沉思的神色。想到这里李重九再也坐不住了,当下道“立即传温彦博,姬川,张玄素,虞世南,魏征,王珪连夜入殿来见朕。”
此刻魏府上,魏征还没有入睡,在书房批改奏折,虽说李重九点了他为尚书左仆射,但是手头上还有一些事还没有交割完,所以他还必须作下去。
与李重九着眼大局不同,魏征这位李重九的管家,着眼的都是日常琐碎之事。比如一条好似看得无关紧要的,废除禁食牛肉疏,就在幽京朝野上下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这个事情,要从去年说起。自去年年末处罗可汗率大军攻打幽京,无功而返后,突厥着实很是消停了一阵。
突厥大赵都是彼此奈何不了谁,所以就只能坐下和平谈判。李重九攻下洛阳后,突厥再也没有对赵国边境进行过袭击,两家和平互市的策略一直奉行的不错。
特别突厥人今年羊马丰产,难以消化,这草原上牛羊再多,都碰上寒冬也是没办法。所以突厥人这一次驱赶了大量牛羊,南下贩卖。
物多了自然价格就贱了,所以两家今年的秋季互贸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突厥马,牛都是好东西,赵国上下无论朝廷民间都是急需的。
百姓商人都是闻风而动,甚至连李重九听闻今年突厥人将牛羊战马都卖得这么便宜,都是吃一惊,与魏征道突厥人这是怎么了,以往要买匹马都给我掖着藏着,这回还主动上门,给我送了这么多。
有这便宜李重九当然不能不要,他让林当锋向突厥人,以朝廷的名义,购买了一万匹可以用作战马的军马,还有一千匹上好的种马,用以配种。当然民间的交易,是国家交易的好几倍。赵国的畜力大大发展。
在刚刚攻取幽京,魏征给李重九上奏折说,赵国堂堂大员,竟连套车的牛都没有,更不用说马了。一千户的村庄甚至连一头耕牛也没有。而现在民间耕牛,骡马,已是大大富足,但对于幽京百姓来说,最大的苦恼,不是买不起,而是养不起,幽京的马料畜料早已是节节攀升。
但即便如此,幽京的中产之家,今年多可以拿一头马和驴子来代步,书生们骑着马,去幽京郊边踏青,射柳,赛马,普通百姓家里,拿一头驴子磨谷或者是代步也是不错。普通农户家里,也可以多添一头耕牛,节约劳力,农忙时可以犁田,收获时候,也可以用牛车拉上粮食,去十里八乡外的地方去卖。
由于耕牛充足,牛又不贵,这才有了一名朝臣要李重九放开不准宰杀牛的禁令,让坊间市井内的食铺可以贩卖牛肉。
这位朝臣或许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封奏疏到了中书省内后,竟引起几十名言官与中书,尚书两省的官吏打了一场嘴仗来。
这一次言官与实权部门,分作两大阵营,彼此奏章如雪片一般朝中书省递来。
言官的立场鲜明,就是禁食牛肉是古制,秦法上有言盗马者死,盗牛者加。言官道当年强国,必须鼓励耕战,而牛是耕农之本,国家之强弱,牛马就是国家的根本,所以反对杀牛。
而实权部门对于言官的长篇大论,却是冷笑。一名户部的郎中在上的奏折里说,话说得很好听,没错,但是在赵国民间私宰牛的事情,早已是屡见不鲜了。朝廷管也管不住,很多地方部门也是睁只一眼闭一只眼的,与其放任下去,倒不如立法对宰杀牛的人课税。
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国家收入,二来也可以减少牛被宰杀。
户部郎中的奏折上到中书省那只一天,次日就遭到言官反击,说你这是空口无凭,赵国什么时候到处私宰牛了,我怎么就没听说过了。
随即这名户部郎中一一将事实列举,看的众官吏们是心惊肉跳。
PS谢谢大家支持,终于上了首页赞榜,不过位置很危险啊,随时被人爆炸菊,恳请大家再支持下,
点个赞吧。
2014…8…18 2158098544031
第六百五十一章 远征之策
那名户部郎中给出的调研确实是没错。实际上,赵国民间已是私下宰牛贩卖牛肉了。这也是没有办法,市场决定的。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不喜欢吃猪肉。
当时的人认为猪肉有腥臊味,官宦人家及富贵人家都是不吃的。本草纲目里还说,猪,水畜,咸寒,肉有小毒,还有凡肉皆补,惟猪肉无补的说话,连医生都不鼓励人吃猪肉。所以在当时只有穷的没办法的人,才会去吃猪肉。
至于马肉就更算了,汉人一般都认为马肉有毒,而只有番人吃马肉的。
在当时肉类中,社会最主流的食物还是羊肉,医生也建议人用羊肉在冬天进补。不过羊肉性温,容易上火,更重要是羊肉有一股膻味,令部分人都不爱吃。羊肉下面就是鸡肉,还有狗肉。不过鸡肉,狗头还有鹅肉,都是上不了台面。
至于水产,虽北方很多,但也不是没有,但是中国人喜欢吃鱼脍,脍就是生肉,而鱼脍就是生鱼片。三国时的陈登就是因为整天吃生鱼片,结果寄生虫太多,得病死的。
牛肉作用在从祭祀就可以知道,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没有牛肉,只能称为少牢,差一个等级。古代一直禁止食牛,但凡是越禁止的,越令人有**。
所以食牛肉也成了江湖好汉经常干的事,凡谋反之人,干的第一件事经常就是杀牛。史书上,刘武周造反时遂椎牛纵酒大言曰‘盗贼方起,众又饥。壮士守分,死沟壑。今官粟红腐于仓。谁能与我共取之?’
刘黑闼造反时,黑闼喜。椎牛飨士,得兵百余人。一顿牛肉饭就为刘黑闼召来百名士卒。从两位好汉的事迹就可以看出,为什么乱世时候耕牛如此少的缘故了。
不过幽京之所以,真正要废除宰杀牛的禁令,原因是幽京之地不必中原,由于李重九的政策,幽京府之地,居住了十几万的番人,国子监里有各族来的质子。幽京市坊里有大量番人商人,翊卫,武卫两大军中也有不少番军府兵。
幽京番汉混杂,可是番人可没有,不吃牛肉的习惯。特别是契丹人,在腊日时还有牛头宴的习惯。那么这些番人在幽京食牛肉时,赵国是管还不是不管,就是一个问题。
而民间呢,宰杀耕牛也自有办法。大赵法律宰杀耕牛者,徒一年。但百姓们呢,不说宰杀,而是说误杀。我不小心杀了自己家牛,朝廷总不能追究我吧。禁食牛肉的约束力已是越来越差,现在富贵之家中。偷偷杀牛已是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一些食肆里也在偷偷再卖牛肉。
结论一出,大赵官吏上下都知道。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当下废除禁杀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改而对宰杀牛,处以重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魏征也是赞同这观念的,但凡他认为有利于民之事,就是有利于国家之事,既然废除杀牛,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朝廷继续掩耳盗铃也是没有意义,若是强行镇压,反而会适得其反,但不如顺应民意而为。
“魏宰辅,陛下有召,令人深夜到临朔宫一趟,有要事相商。”对于这位大赵天子,多次临时半夜叫人起床到临朔宫商议的事,魏征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姬川是就时常抱怨,如此半夜叫人入宫,次日早上还要早朝,让他如何安省。
薛万述却说姬川你就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若非是你天子重臣,连被半夜召入宫中相商的资格都没有。
“知道了。”魏征刚刚将奏折写完,心想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交给李重九。
魏征的马车并非是最快来到临朔宫的,温彦博,姬川等人也是快了一步。温彦博,姬川他们都在靠着临朔宫的北坊内买了宅子,方便平日上朝。而魏征呢,却依旧是住在幽京牧守府的附近。所以魏征每次上朝都要比其他人早起,如此方才不会迟到。
魏征当下向温彦博见礼,而王珪,姬川,虞世南等人却是一并向魏征见礼。众人一并入殿。
但见殿内,灯火通明,李重九手拿着一盏油灯,坐在梯子上。众人看得清楚李重九手中的油灯,正照着地图上高句丽的地方。
“参见陛下!”六人一并向李重九参拜。
李重九道“不要多礼了,朕有意攻打高句丽,你们怎么看?”
话音一落,六名大臣都是对视了一眼,姬川先问道“陛下要怎么打?秋季马上就要到了,此去出兵准备动员一个月,大军至辽东时,已是天寒地冻,如何攻城?”
王珪也道“是啊,陛下,我军五军府兵,有三军驻扎在洛阳,山东,陕西,眼下手中可以调动的只有翊卫,武卫两军,虽说郭都护在松漠大胜,拓地数百里,但是突厥仍在,若是我们这时候调动番军攻打高句丽,难保突厥这时候有什么异动啊。”
李重九听姬川,王珪坚决的反对,丝毫也不意外,笑着向其他大臣问道“你们也是这么看的吗?”
“微臣心知,想乘着这一次攻下乌桓山,将突厥高句丽孤立后,全力收拾高句丽,但微臣觉得太操之过急了,”温彦博开口道“无论是幽京府库中储备的财力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