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国色-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见,高见。楚王之母乃是苏威之孙女,家世也是不错了,至少不是寒门。”
“上朝!”但听一旁朝令官一喝,大臣们整理衣冠,两侧按序从走廊鱼贯而行。
到了殿上,众臣朝拜过李重九后,先谈论是与李唐的战事。
去年赵国与李唐激战多场,李唐只有守势,而没有攻势。但是赵国一直拿李唐的襄阳重镇没有办法。李唐名将李靖驻守的襄阳,令几名赵军大将皆是铩羽而归。
所幸河西,河东,洛阳的战事都十分顺利。南阳失陷,令李唐武关的门户已开,令赵军有侧袭关中的可能。此外庐江王李瑗的归降。令赵军的尉迟恭部,可以威胁蒲津渡口。河西方向。王君廓数度攻击,也已是让李唐河西的兵马。只有防守之力。”
至于草原上也是安定,阿史那摸末被杀后,突厥已是彻底顺服,至于其余契丹,室韦各部,更是服帖得如同温顺的小猫般。一年的功夫,赵国的局势已是将攻占的草原,江南之地消化,逐步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虽说众臣对战事十分关切。但眼下他们更关心立嫡之事。
李重九当下道“诸位臣工上表言立太子之事,朕已是晓得了,对于皇嗣之事,朕本待是过几年后再议的,但既是朝中某些人如此焦急,那么朕就决定在今日朝议上见立太子之事公布于诸位大臣知道。”
诸位大臣都露出郑重的神色。温彦博道“陛下英明睿智,所立下的太子,必是杰出,无论陛下作什么决定。微臣都誓死遵从。”
温彦博此言一出,在场众臣都是心道,果真是大赵宰辅,这等揣摩圣意的手段实在令人佩服。难怪李重九让他一直担任大赵宰相。
温彦博一说,其余大臣也是纷纷道“微臣等也愿意遵从陛下的决定。”
李重九点了点头嘉许道“诸位臣工果真是朕的忠臣,朕十分欣慰。”
当下李重九拿出一封诏书对诸位臣子道“太子的人选就在这诏书之内!”
众臣抬起头。看向那封明黄色绢帛所制的诏书,目光中都十分复杂。众臣都在等待着李重九打开诏书。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重九并没有打开诏书,而是从一旁内侍中接过了一个乌木匣子。李重九将诏书放入了乌木匣子之中。然将匣子合上。
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众人都不知道李重九此举的意图。
李重九道“此诏书就此封存,如无朕的旨意,不得打开,等到朕身后之时,再由诸位臣工推诏书中之皇子为太子。”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这难道就算立了太子吗?
一名御史上前道“陛下,这不合乎礼法!”
“礼法!哪一条礼法说如此不行的?”李重九看向这名御史道。
这名御史为李重九目光所迫,不敢再言。
李重九道“朕不欲立太子,是不想有李唐玄武门之事,再现于今日,你们懂得朕的用心吗?”
李重九这一做法是模仿清朝的秘密建储制,而立下太子。古往今来很多皇帝,都不愿意在在世时候提前立下太子,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欢公布皇位继承人,从而在继承人身边形成权力集团。
这权力集团是对君权的一个挑战,很多皇帝都处理不来与太子的关系。因此惨剧就发生了,过去很多独断专行,权力欲很重,而且又长命享国很久的皇帝,不得不下令杀太子,废太子。
过去有汉武帝,隋文帝,另一个时空有唐太宗,后来者还有康熙,都是在位时候没有处理好与太子的关系,令东宫的势力挑战到君权,最后不得不废除太子。而李重九现在才三十岁,将来掌权最少有二三十年,若现在立下太子,那么将来二三十年内,自己都要面临围绕着太子形成权力集团,对自己权位挑战了。
但是矛盾来了,臣子都不这么想,他们希望天子要早立太子,因为可以减少他们政治投机失败的风险,可以提早下注。同时也希望用这个方式来弱化君权。如明朝万历时,文官集团为何与万历围绕立太子的事吵了几十年。因此这就是臣子与君主博弈的另一个战场。
但是不立太子,也不行,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皇位继承就有危险。
所以李重九直接抄了雍正的手段,用秘密建储制,来保障自己在位时君权的地位,反对任何人试图从中间试图分权的打算。
李重九匣中藏诏之事,激起了轩然大波,但不得不遵行,所以不少臣子都是不满意的。
退朝后,有几名大臣到了姬川面前道“姬侍郎,你是我大赵文官之胆,眼下陛下行此举不和礼制,你为何不规劝一下呢?陛下是可以听进你的话的。”
姬川听了冷笑道“陛下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我姬川虽是要直谏犯颜,但也有分轻重的。劝立太子,并非是大赵,而是为了你们将来选出路,陛下是何人,你们这些手段和伎俩,陛下怎么会看不破呢?”
几名大臣听了不乐意了,一人道“姬侍郎,你怎么说话的,若是天子不将立太子之意告诉我们,若是他立了皇长子为太子,我们不是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了。”
姬川笑着反问道“若是陛下今日真的是要立下皇长子为太子,你们反对有用吗?”(未完待续。。)
120 1090211217503
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见
匣中藏诏之事,在臣子中挑起了轩然大波,但是李重九圣意决断之后,整个朝堂上都无人敢于反对他的意见。故而那些有心的大臣们,只能寻找另外的渠道去打探消息。他们的办法就是猜测李重九心目中太子人选究竟是何人。
朝中几名大臣都在揣测起来,论起这揣摩圣意,自是每个官员为官的基本功。
众官吏都是琢磨起来,眼下李重九三个皇子,究竟谁最有可能。按照道理来说,李重九三个皇子都有可能,但也是都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皇长子李鹰,对于注重血脉,自持汉家正统的河东士族而言,他们是极力反对有胡人血脉的李鹰继承皇位的。出身关陇的姬川常常讽刺这些河东士族,在北齐时能够奉鲜卑化的汉人高欢为主,但现在却自持清高来了。不过河东士族放心的是,李重九似也不喜欢这皇长子,其他两个皇子都封了亲王,就这个皇子还只是郡王。所以理论上说,这个皇子理论可能最小。
至于英王,李芷婉之子,李重九对她在后宫中的宠爱,几乎与杨娥皇相当,现在又诞下皇子。别的嫔妃可以说是母凭子贵,但是唯有李芷婉可说是子凭母贵。自古以来,不乏有君王爱屋及乌,因更喜欢宠妃,然后考虑用宠妃之子取代太子,甚至废掉皇后改立宠妃为皇后的。但是众官吏也知道,李重九与皇后夫妻感情一贯很好,所以这个担忧根本不存在。
最后的楚王,也是苏贵人之子。不,是苏妃之子。因为在苏贵人诞下皇子后,李重九已将她加为妃。地位仅次于室得芸与李芷婉的贵妃。
现在对于官吏而言,楚王倒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一来是他血脉纯正,二来母亲身份高贵,其出身武功苏氏也是一流的士族,其祖父苏威,更是前朝的宰相。其三就是萧娘娘的态度,有传言说,因为皇后没有嫡子。所以萧娘娘有意让苏贵人将儿子,交给杨娥皇来养。苏贵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如果此举成功,有着杨家和萧家支持,那么楚王的成为太子的可能,理论是最大的。但是这一切只是猜测,因为李重九秘密立储,令人猜不到李重九究竟的打算。
后宫之中。
李重九立储之事,已是传到了诸妃的耳中。
室得芸看着李鹰正在射箭,心事重重。立储之事对于她又如何不关心呢?英贺弗,额托都是多次来信,询问此事,还有现任族长室得锋也是来信过问。
室得锋是室得芸的族亲。属于是新一代汉化的室得奚人。除了外表,室得锋言谈行止与汉人一般无二,还是国子监毕业的学子。是国子监祭酒周旭的高才。眼下室得奚部虽大,但实际上族长的权力已是很小了。现在室得奚的族人,被分征东。征西,白道三大都护府。
十万室得奚铁骑各自由室得奚部将领,以及汉人大将率领着,现在的室得奚部实际已成为了草原上第一部族,取代的突厥的位置。而眼下室得奚部有如此强大的武力,自是要求在赵国政治地位得到提升。所以若是李鹰能够被立为太子,那么对于室得奚部而言,是最好的结果。
“郡王,手再抬高一点!”太子师范柯木伦大声喝道。
李鹰听了柯木伦的话,当然将手臂举高。柯木伦教习李鹰日久,二人感情深厚。柯木伦教导李鹰比自己儿子还要用心。但听鼓声一起,李鹰举起手臂,对着五十步外的箭靶连射七箭。这一口气连珠箭,皆是中垛上。
李鹰兴奋地一握拳头,一旁柯木伦也是欣慰地点头,露出了赞许之色。
“母妃,我射中了!”李鹰激动地跑到室得芸身边,却见到室得芸满脸都是忧虑之色。
“母妃,我射中了,你看到了吗?”李鹰问道。
室得芸微微一愣,抬起头来道“鹰儿,抱歉,母妃刚才没有看见。”
“母妃,母妃,你是不开心吗?”
“没有。”
“母妃你说谎,你每次因父皇的事不开心都是这样。”
室得芸听李鹰这么说,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一旁柯木伦走到室得芸身旁施礼道“贵妃娘娘,我一身的箭术都已是传授给郡王了,眼下也是到了我要告别的时候了。”
室得芸听了呀一声站起来,而李鹰则是抱住柯木伦的腿道“师傅,师傅,你不要走,不要离开鹰儿。”
“是啊,为何你要走呢?鹰儿现在不可以没有师傅你啊。”
柯木伦抱住李鹰笑着道“我已是陪伴郡王数年了,但我也是室得奚族的勇士,这一次朝廷要征讨李唐,全军动员,陛下亲自下令,要调我去前线效力。我也是渴望上阵,所以我是不能再陪伴郡王了。”
“不,不,师傅,我要陪你一起上阵杀敌!”李鹰急忙道。
室得芸听了两行泪水留下,她失望道“连你也是要走了吗?为何陛下不肯让你留在我身边?不,我要去找他。”
说着室得芸急匆匆离开,留下一脸错愕的柯木伦和李鹰,十几名侍女连忙从后跟上大声道“娘娘!娘娘!”
临朔宫大殿内。
李重九正与姬川等几名大臣议事。
李重九道“幽京的军粮已是可以秘密调动至……”
这时候外面禀告道“陛下,室得贵妃求见!”
李重九皱眉道“告诉他朕在议要事,等一会见她。”
李重九转过头来道“诸卿,对朕的布置可有异议?”
一旁张玄素道“陛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是否要迷惑唐军,在其他之处发动佯攻。”
“陛下,室得贵妃仍是坚持求见!”
李重九听了不悦地拂袖,一旁内侍见了李重九不快的神色,当下连忙道“微臣是否……”
李重九出言打断道“不必,我知道贵妃的性子,若是无事,也不会如此急切来见我。”
“几位爱卿,再议论一下,李世民善于袭人粮道,这一次襄阳之战失利,就是李靖偷袭我大军粮道之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
姬川等人皆是称是。
李重九当下迈步离开,在殿外李重九看见了哭得两眼通红的室得芸。(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为汉统
殿外内侍,廷卫站了一堆,但都是头低低的,无人敢往李重九这里瞧上一眼。
李重九与室得芸走到大殿旁一平日休息的厢房内。室得芸的眼泪就簌簌地流了下来。见室得芸如此,李重九不由心底一软,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先屏退左右,然后道“朕在商议军国大事,你为何到这里来哭泣?”
室得芸红着眼睛道“陛下,自嫁给你以来,我跟了你十几年了,自从没有要求过陛下什么,我知道我的番邦女子,比不上皇后娘娘高贵,论感情深厚,也是不如李贵妃,但是在我心底……我的心底,陛下是除了鹰儿外,我最重要的人。”
李重九听了室得芸这一番话,难免有些愧疚道“好了,朕也没有薄待于你啊。朕对于你,对于鹰儿都是很好的。”
室得芸抬起头道“那么陛下既说对我和鹰儿很好,为何要将柯木伦调走呢?”
李重九听了沉吟了一会道“朕对柯木伦另有调用。”
室得芸问道“陛下,你也知道鹰儿素来与他亲近的,离开了他,又有谁来辅导他?”
李重九道“习武乃是强身健体,一时也就够了,朕准备请几位大儒来教导鹰儿,他们都是……。”
李重九正待解释,这时书房外禀告道“陛下,河东有紧急军情传来。”
李重九道“朕知道了。”当下李重九对室得芸道“此事朕一时不能与你解释,你可以先找皇后,朕一会再来找你。”
室得芸要言语。但见李重九神色,知道军情为重。她也不是无理取闹的女子。当下道“好吧,陛下你今日无论如何也要与我说个清楚。”说完室得芸黯然离开。李重九看着室得芸的背影。不由担忧,但还是返回殿上。
室得芸离了皇宫之后,一人在御花园走着,身后侍女都被她叫开。她没有听李重九的话,去见杨娥皇,而是一个人散心。
临朔宫重修之后,这御花园也是休整一新,但是对于室得芸而言,却没有欣赏的心思。
室得芸不知走了多久。突听得远处喧哗,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到了苏妃的宫殿旁。苏妃的宫殿那似十分热闹,不断有宫内侍女,以及官员夫人上门来拜访。而
不似自己宫殿冷清。
这时候但见苏贵人走到台阶上,亲自将几名官吏送了出来,但见苏妃笑意盈盈,而一身妃子的华服,更是衬托得对方气质高雅。
室得芸见了这一幕想到,当初苏妃初来宫里时。并不受李重九宠爱,故而宫人对她也多是怠慢。但后来却渐渐转了冷淡的性子,开始逢迎起李重九来,令李重九对她十分喜爱。而现在苏妃诞下皇子。不仅母凭子贵,其子更有继承太子之位的可能。所以苏妃今日在宫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想到这里,室得芸不由暗自神伤。心道我为何这么傻,竟希望鹰儿得到他不该有的。
平心而论。哪个母亲不希望儿子出人头地,尽管这并非是她初嫁给李重九的初衷。当初李重九还是朝廷叛将。割据自立,外人看得朝不保夕,但是自己嫁给她,纯粹是单纯喜欢她,所以义无反顾。而现在,李重九马上要一统天下,成为天子之主。室得芸自也是从心底希望李鹰能够登上太子之位的,一点她从不否认。
若是杨娥皇有皇子,那么太子之位让给杨娥皇,室得芸没有丝毫异议。同作为李重九的妻妾而言,虽说室得芸爱得并不必杨娥皇少,但杨娥皇对李重九的付出是谁都看得见的。所以她心甘情愿退一步,但她可以接受杨娥皇所生之子为太子,不等于她可以接受其他人。
“参见皇后娘娘!”
室得芸正在走之际,突听到身后侍女的声音,转过头去看见杨娥皇正朝自己走来。室得芸见了杨娥皇,当下泪水上涌道“皇后。”
“不必说了,本宫都知道了,我们回宫再谈。”
当下室得芸与杨娥皇一同回宫,但见杨娥皇回来采薇就扑腾上来,缠着室得芸奶声奶气地道“我哥哥呢?娘娘怎么没有带着他来?”
室得芸也很是喜欢采薇道“他还在与他柯木伦师傅练箭,下午叫他再来陪你玩吧!”
“好了,采薇,你先下去,不要缠在这里。”
采薇听杨娥皇发话,当下吐了吐舌头,这才在几名宫人带着下一蹦一跳到屋外玩耍了。
室内只剩下室得芸与杨娥皇二人。杨娥皇道“妹妹,立储之事,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此事我从头到尾都知道了。而眼下未有消息,你一个人在这里暗自神伤,本宫觉得却不必要。”
室得芸问道“可是陛下膝下三位皇子,为何他偏偏薄待鹰儿呢?是否他做错了什么?”
杨娥皇道“此事本来本宫不该说的,但是你知道吗?陛下曾经与本宫有言,他并非不喜欢李鹰,而是怕鹰儿小时候太过宠溺了,反而不好,他就是要摆出疏远他的样子,让其他人无从逢迎,否则将来难成大器。所以陛下心底是很看重他的。”
室得芸听了不由惊喜地道“皇后,陛下真的这么说?”
杨娥皇点点头道“是的。”
室得芸脸上忧色皆是不见,因为她杨娥皇不会欺骗她,但是她还谨慎地问“听说萧娘娘有意让苏妃将楚王让皇后你抚养,而让他成为大赵嫡子,这事有吗?”
杨娥皇点点头道“有,但是本宫拒绝了。你知道吗?我虽身为皇后,但与一个普通女人没有区别,身为人妇只要夫君和自己孩子好,此生就足够了。至于苏妃的孩子终究还是苏妃来养,我既不想夺人所爱,也不愿意帮楚王成为太子。”
室得芸听了连连点头。这时候外面有人来禀告道“皇后娘娘,陛下来了。”
杨娥皇笑着拍拍室得芸的手,两人一起起身迎接。
李重九入内后,但见室得芸脸上已是由阴转晴,当下大喜。
杨娥皇也是道“陛下,妾身去看一看采薇,你与贵妃说话吧!”
李重九点点头。待杨娥皇走后,李重九走到室得芸面前问道“你还在怪朕将柯木伦调走吗?”
室得芸红着脸,摇了摇头。
李重九道“朕实话告诉你,这一次伐唐,乃是不世之功勋,此战之后即平定天下。故而陛下有心让柯木伦在此役中获得军功,回朝之后再提拔和重用他,让他成为将来鹰儿的左膀右臂,朕的用心你懂了吗?”
室得芸听了不由激动,双目中泪水再度泛出道“陛下早该与我说,我就不会误会了。”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朕虽有此心,但因太子之事已是秘密立诏,不好与你明说。没错,朕已在诏书中立鹰儿为太子。”
室得芸听了几乎激动得晕过去,但还是问道“陛下,立鹰儿为太子,你不怕大臣们反对吗?”
李重九笑了笑道“要反对的大臣,也只有那些崖岸自高的河东士族罢了,其他的大臣是不会有意见的。所谓汉统,什么是汉统?当年齐国皇帝高欢虽是汉人,但是行得却是胡人之法,尊胡抑汉,这就是汉统吗?相反开创周朝霸业的宇文泰虽是胡人,但是他却尊重汉人之法,推崇汉胡融合,而到前隋帝王杨坚,杨广二人,他们身上也都是流着胡人,汉人的血脉,杨坚的鲜卑姓氏还称为普六茹。”
“至于与朕争夺天下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他们也是鲜卑人和汉人混血之后,难道关陇士族还反对他们了吗?因为关陇士族本身也是胡人与汉人混血之后。天下这么大,并非只有汉人一族,执着于汉胡之见,就是固步自封。朕既是要一统天下,就是包容各族,朕只要赵国下一代皇帝,能尊重汉胡习俗,让国内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子孙后代不受他国欺凌即可。”
“陛下,我懂了!”室得芸抹去泪水道。
李重九握着室得芸的手道“鹰儿是我的长子,朕对他期望很高,你好好教导他,不要令朕失望。”
室得芸道“陛下,臣妾知道了。”
长安。
无极殿。
李世民登基已是一年多了,登上大唐帝位后的他,日益有帝王之威。而作为李世民智囊,也是他左膀右臂的房玄龄,杜如晦鬓间亦是有了几丝白发。
“陛下,据各地大将禀告,自入春以来,赵国在河西,河东,襄阳方面已是明显减少了用兵。”
房玄龄说完,一旁杜如晦咳嗽了几声道“陛下,赵军减少了用兵,我看并非是一件好事啊。就和人打架一样,要将拳头挥出去,只有先收回来,才有力气挥出去。赵军两年攻唐之时,已是迫在眉睫,现在收兵,是要积蓄力量发动决战才是。”
杜如晦说完又痛嗽了几声。
李世民关切地道“克明,你的身子近来不太好,要多保重啊。”
杜如晦道“陛下,微臣这身子自己明白,多谢陛下关心。”
李世民道“朕回头命人从宫中拿一些老参送到你府上去。”
杜如晦露出感激的神色道“多谢,陛下。”
李世民坐在椅上道“李重九即决定孤注一掷与朕决一死战,但这一年来朕也没有白坐着等他来攻。”(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九章 阴谋
长安西郊,乃是皇家之地,以往是帝王王公将相们游幸场所。
但是一年前以来,这里不闻歌舞,只听得杀声阵阵。无数屋舍取而代之是密密麻麻的军帐,四面都是用围栏拦起,禁止他人入内。唐军府兵进驻于此。
西郊校场上咆哮声如雷。
靶场上,唐军士卒脱去上衣,身上汗水反射着阳光,在肌肤上淌成小溪,但听鼓声隆隆过后。唐军士卒一列一列手持弓弩朝箭靶上射箭,箭矢如飞,但见箭垛上瞬间插满了满满的箭镞。
在校场上,校尉舞着令旗,对场上士卒发号施令,唐军将士手持陌刀,排成严谨的防马阵势,步步向前。前方的唐军轻骑队,模拟着赵军草原轻骑对步兵阵势的冲击。一队骑兵冲击完毕,但见烟尘滚滚之后,唐军步兵方阵巍然不动。
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从一旁走过,露出了满意的神色。李世民赞许道“侯君集练兵有素,这支唐军在他手中脱胎换骨了。”
面容如铁的侯君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多谢陛下夸奖,微臣十年磨剑,就是等着与赵军一战,看看传说中草原铁骑是否那么厉害?这一次就让微臣担任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