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国色-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定方见了罗士信没什么好气,但事关军情,他还是如实道“军情尚且一无所知,风闻司没有给我们情报,只是知道这铁刹关是由唐军名将李道玄把守的。”

罗士信听了道“李世民不是对李唐宗室十分猜忌吗?为何还肯用李道玄为将。”

“不知道,可能两个人兄弟关系好吧。”苏定方随意猜测道。

罗士信哈哈笑着道“是啊,管他那么多,破了此关,就可以攻进闻喜了,兄弟们,准备吃肉了!”

罗士信这么一呼,身后的轻骑都是哄然举起兵器响应,显然士气十分高昂。

“骑兵怎么攻城?你看这道路。”

罗士信不以为意道“骑兵怎么了,骑兵就不能步战吗?看我的。”

“你要调动多少人马?”

“三百精锐即可。”

“你有把握,城内有多少唐军都还不知?”

罗士信手指山道上道“这铁刹关是险关,你看地势如此,军粮不便运输。何况这关隘也容不下太多人马,所以三百人足以。”

苏定方暗暗佩服。罗士信观察仔细,当下不再说什么的。

罗士信点了三百士卒。一并下了战马,向苏定方的借了三百步盾,然后道“你放心,这打下铁刹关的功劳,绝少不了你一份!不过我要占大头。”

“那我等着就是,”苏定方突然上前一步道,“罗将军还请小心保重。”

虽有苏定方的叮嘱,但罗士信丝毫不以为意。

当下罗士信的人马,举起步盾。布成龟甲阵向城门而去。苏定方道“我等弩手准备,准备接应。”

一旁副将道“罗将军如此自傲,就让他攻城去好了,碰个灰头土脸不是更好。”

苏定方道“哪里来这么多心思,万一败了,损失得都是我赵**力。”

副将当下允命下去布置。

关上的唐军见苏定方前来攻城,顿时箭矢擂石不断打了下来。

罗士信为士卒簇拥其中,一手持盾,一手提着铁枪。埋头前进。唐军上头的箭矢十分密集,一度射得赵军抬不起头。而山道隘口又十分狭小,只容五六个人站在前头。

罗士信这时候大呼道“弟兄们,狭路相逢勇者胜。随我杀上去!”

罗士信一声急呼后,三百士卒一并轰然答应,但见罗士信率领人马加速向前前进。士卒们抵至城碟之下。当下十数名士卒以为阶,在下面托着袍泽往关隘上跃上。

而冲上城碟的士卒。以袍泽手和肩膀为踏脚石,杀上城碟。

城上可以容身的地方不多。仅有数十人可以转圜,众人拥挤在狭隘之处厮杀。但唐军还是占据了地利的优势,堵在这处低矮的城碟前,并阻止赵军从其他处登上城墙。

赵军士卒连连被挑落城下,罗士信见此一幕,大吼一声,手提铁枪上墙。城墙上的唐军为罗士信这一声惊天怒吼,还未接战就是三魂七魄丢了一半。

罗士信跳上城碟,手中铁枪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随意一卷,但见城碟上的城砖如同米粉捏得一般,在他的铁枪扫打之下,四分五裂。几十块的红头砖四面飞去,劈头盖脸地砸在了当前七八名唐军的头上脸上。

一阵烟尘卷起,就在那片刻之间,但见罗士信长枪连挑,挥枪收枪快得简直都是看不清。一眨眼后,他手中铁枪上的红缨饱沾了鲜血,铁枪如刺穿豆腐般,连捅穿数名唐军健卒的身躯。他们身上的铁甲在长枪面前,根本毫无遮蔽能力。

罗士信杀得兴起,更是勇不可挡,

罗士信之勇竟至如此,城上城下敌我两军都是不由惊叹起来。

唐军大将李道玄,见罗士信如此之勇不由色变,但见罗士信与三名唐军健卒正在搏杀,当下心念一动,手持短剑突然欺近罗士信身边,一剑向罗士信杀来。

而罗士信已是杀了当前两名唐军,剩下一人见到这一幕,更是奋不顾身地朝罗士信扑来。

罗士信的铁枪轻而易举地戳穿了对方,但这名唐军士卒却是拼了命,死死地拽住插在胸膛上的长枪,连堪称神力的罗士信都没有办法将长枪拔出。

罗士信看见了李道玄偷袭自己,此刻他只有撒枪退后,才能避开刺向自己要害的一剑。但是撒枪之后,自己没有铁枪,在面临左右涌来的唐军,又如何能抵挡呢。

但罗士信没有空多想,眼下只能壮士断腕了。

不过就在罗士信要撒枪的一刻,李道玄却是一声闷哼,原来一枚箭矢陡然射中了他右臂。李道玄手中的短剑顿时丢在地上。

这时候但听城下一片喝彩。

“苏将军好箭法,两百步外箭无虚发!”

“是啊,这偷袭的狗贼,俺们苏将军哪里能让你伤了我们罗将军呢?”

罗士信当下心知是苏定方救了自己的性命,当下不由惭愧,于是奋力将长枪拔出,对着李道玄奋力一枪而去。

李道玄措手不及,当下被罗士信一枪杀死!李唐一员骁将就如此毙命。

“敌军大将李道玄已被我杀了,尔等还不速速投降!”罗士信杀了李道玄举起长枪向四面高呼。

唐军士卒见到李道玄被杀一幕,当下全无斗志。都是弃械投降。城上城下的赵军无不欢呼!

铁刹关破后,罗士信当下到苏定方面前道“苏将军。若非方才你救了我的性命,我罗某人早就是丧命了。之前出言狂傲,还请见谅。”

苏定方道“都在徐大将军帐下效力,大家不必客气,只是这破城战功……”

“其他事好商量,战功免谈!”罗士信果断拒绝。

苏定方哈哈一笑道“好吧,那就你我二人一人一半吧。”

罗士信想了下道“成,就这么办!”但说着仍是一副公私分明的口吻。

傍晚时候李重九,已是得知前方铁刹关攻陷的消息。

捷报也是已到了他的手中,唐军大将李道玄被罗士信一枪杀死。城内三百唐军尽数投降,而铁刹关在猛将罗士信攻打下仅仅坚守了不足半个时辰。

对于罗士信的实力,李重九是一点都不怀疑的,但是随军监军发回另一封捷报上,却是另一番记载。

李重九知道罗士信攻城时候遇险,幸亏最后保住性命,而且还没有负伤。但对于李重九而言,不由是后怕,就是十座铁刹关。在李重九眼底,也无法与罗士信这样的虎将相提并论。

历史上罗士信就是过于刚猛,死守洺水城,最后堂堂虎将战死于城下。

但是有意思的是救了他的性命。居然是苏定方。李重九记得在说唐小说里面,罗士信的原型罗成是死在苏定方之手吧。不过眼下另外一幕,苏定方竟是救了罗士信的性命。两人因此反而是结下了交情。这对于李重九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下车!”

李重九轻敲窗户,马车缓缓停下。

李重九下了马车。左右都是进发的大军。

但见远处第一批从河阳出发的运粮队,已是赶到了后军。民役们推着鸡公车。行走在道路上。除此之外还有上千辆满载粮草的牛车,也是从后跟上。

李重九当下问道“护卫粮草是哪一路人马?”

廷卫官听后当下道“是翊卫军!”

李重九点点头,当下道“将廷卫军的骑兵调出五团来,编入翊卫军,一并护卫军粮。”

廷卫官听后连忙道“陛下,廷卫军是护卫陛下的禁卫军,若是抽调了人马,万一……”

李重九当下斥道“粮道无事,朕才能放心,否则没有军粮,朕身旁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是无济于事。此役与李唐决战,若是我军护好了粮草,就成功了一半。走吧,让张侍郎他们来见我。”

“诺!”

不久张玄素,姬川,虞世南等幕僚一并抵达。

李重九命人摊开地图道“铁刹关一破,绛州无险可守,我军前锋明日就可以抵至城下,尉迟敬德的人马到了哪里?”

“陛下在这里,”张玄素熟练地在地图上一指道,“距离绛州已不到三十里。”

“很好,绛州唐军动静如何?”

“回禀陛下,没有动静,自铁刹关失守一日前,绛州即是将城门紧闭,不准百姓进出。看来绛州守将,是担心有奸细入城。”

李重九道“驻守绛州是李唐大将段志玄,虞世南此人如何?”

虞世南道“此人乃是李世民手下走卒,一路凭战功升迁,十分骁勇,这一次接替原绛州总管襄武王李琛,为李唐镇守河东的大将。眼下李唐河东军都在其帐下。”

姬川补充道“河东是李渊起家之地,河东军一贯精锐,以往与驻守太原我骁卫军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不过据风闻司的消息,李世民为练新军,抽调了近万河东军精锐,现在河东军战力,应是不如以往吧。”

李重九道“这么说来绛郡之内,也是兵力不足,看来李世民是真打算放弃河东了。收缩兵力谨守长安。”

姬川冷笑道“如此李唐不是败得更快。绛郡一破,我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再攻破蒲津关,一河之隔就是长安了。”

李重九道“李世民绝非束手就擒之辈,我军进展顺利,就说明他必有后手。王君廓的西路军如何了?”

虞世南道“应该正是在攻打河西陇右一带,这时候该是快打到浅水原附近了吧。陛下河西和河东相隔甚远,许多消息都要二十日以上才能传达,本来有信鸽可以传信,但后来李唐情报部门驯养了猎鹰,专门捕杀信鸽,导致消息传递不便。”

听虞世南这么说,众人都不由替河西的王君廓大军生出一丝担忧起来。

李重九道“王君廓是朕选得大将,朕相信他的能力,就算李世民要针对他,但他的麾下都是骑兵,打不赢,撤退还是可以的。”

听李重九这么说,众将心底稍安。

虞世南问“那么陛下,明日我们是不是还要攻绛郡?或者是等西路军的消息。”

李重九手掌往地图上一拍断然道“当然不必等了,明日攻下绛郡,再下蒲津关,过了黄河就是关中。先入关中者为王!”

听李重九如此斩钉截铁地说道,众臣当下一并称是。

随即李重九的军令,通过快马立即传递到前方大将罗士信,苏定方的手中。

命令很简单,先入关中者为王!(未完待续……)

。。。

22 0534111712875

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开得胜



绛州城下。 。

北面是两万五千尉迟恭骁卫军士卒,东南面则是刚刚铁破铁刹关的罗士信,苏定方五千屯卫兵士卒。

赵国攻打绛州城的三万先头大军,逼近城下。

罗士信与苏定方二人并骑站在城下观阵,身后的人马布开阵势,做出准备迎战之势。

罗士信向苏定方问道“大哥,你看这绛州城好不好攻啊?”

经过铁刹关一战,苏定方救下罗士信的性命后,二人成了莫逆之交,私下是交换了名帖,拜了把子。苏定方长罗士信八岁,自然而然成了兄长。

对于罗士信的询问,苏定方耐心解释道“绛州内有雄山,外有大河,有表里山河之称,是易守难攻之地。李唐十分重视绛州,一直都有在此地设大总管之职,节制各州人马,所以这一战可是不好打啊。还有你看绛州附近有解池,今日你我所食之潞盐都乃是解池所产。若是攻下绛州,李唐失此产盐之地,关中之盐将无处可得,李世民恐怕要因此发愁了。”

罗士信听了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大哥受教了。”

罗士信仔细观察起这绛州城来,但见绛州城池只有二门,分别开在南北,东西城墙各有一座角塔。城中还立着一座宝塔,在南门外,则是一道汾河浮桥。从地形上来看,这样的城池并不好攻打。

罗士信道“若是强攻此城,我看是不容易啊,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好了。否则就算攻下了也是死伤不少人马。”

苏定方道“兄弟说得是,我也是这般认为的。可是唐军是不会随便放我们进去的。看来这先锋头功,不好拿。”

二人正说话之间。突然城头上,战鼓擂动。但见绛州城南城,城门开启。

一杆段字大旗挑了出来,城门里面先冲出一大队骑兵,后面则是步卒一路随着骑兵小跑。人马踏过汾河浮桥,来到南岸。随即城中唐军在赵军面前布阵,骑兵莫约有三百之数,步卒也有近千人,布成了一个左骑右步的阵势。

随即段字旗杆下。一名手持马槊的男子喝道“赵军将领是谁,可敢与我一战?”

罗士信哑然失笑手指着城门道“这守将是怎么回事?在我二十万大军面前,他小小绛州城也要出门搦战?”

苏定方道“城将自是不敢与我二十万大军来挑战的,但是陛下主力也是未至,你看我军兵马一南一北分隔老远,这城将自是打了各个击破的主意了。兵法守城切记闷守,守将要不时主动出战,否则士卒疲惫,士气反而下降。这城将也算是很有想法的人了。”

罗士信道“我看这城将是看不起我们二人才是,同样南北两路人马,不敢去北边惹尉迟敬德,却来这找我们挑战。”

苏定方道“这是当然了。尉迟大将军勇武之名,天下皆知,这城将当然是要是柿子找软得捏了。”

对方大将见自己搦战老久。而前面两人赵军小将犹自搭话,竟不将他放在眼底。当即怒道“吾乃绛州守将段志玄,你们哪个不怕死的与我一战?”

苏定方吃惊道“竟是绛州守将。本来还以为他不会亲自出城,看来此战倒是不易。”

罗士信对苏定方道“大哥放心,这厮既是如此嚣张,你就将这头功让给我了,看我拿下此人,好一鼓作气,攻破绛州城!”

苏定方点点头道“好,我在一旁用为你掠阵!”

说完苏定方提弓上前。

但听罗士信朗声一笑,拍马举起铁枪直取段志玄而来。

段志玄见这赵军将领,也不答话,就挺枪厮杀,冷笑一声,当下挺着马槊上前迎战。

这段志玄乃是李世民麾下骁将,凭借军功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后又凭着玄武门之变立下的功劳,被李世民倚为心腹,委以绛州总管的重任。

得知赵军主力出动的消息后,他是一连几日都是睡不好,河东军被李世民调走大半,又都是精锐,剩下的要么是没有经验的新兵,就是体力衰弱的老卒,凭着他们要想在赵国大军面前守住绛州城很难。

所以要想防守必须出奇。

他看见赵军一南一北而来,北面兵力众多,其领军大将是尉迟恭,故而不敢轻易冒犯。而见南城赵军兵马又少,又是两名无名之将,当下就动了心思。因为城下有汾河阻隔,尉迟恭要救援没有那么容易。

而自己可以先声夺人,击败了这股赵军,挫了赵军锐气。绛州守城就容易许多。

眼下见罗士信杀来,段志玄亦是挺着马槊迎前。

两马错镫,两人都是在马上斗了起来。段志玄久经沙场,自是不怕这年轻小将,当年他随李世民攻王世充时。段志玄在作战时马倒被擒,敌军两将抓着他的发髻,要将他带走。在渡洛水时,段志玄纵身跳起,将二人拉坠马下,夺得马匹驰归。数百人在后面追赶,但是都不敢逼近。

故而段志玄在天策府中,也是以勇武之名而著称的。

但是段志玄和罗士信交手了二十余合,他不由背后冷汗叠起,杀得几枪下来,他的双手虎口发麻,暗道,这小将着实有万夫不当之勇啊,是自己大意了。

当下段志玄心底抵不过罗士信,于是虚晃一枪,拖起马槊拔马就走。罗士信哪里肯放,挺枪追上。两骑一人走一人追,渐渐靠近唐军阵前。

苏定方见了不由失色道“罗兄弟小心,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

苏定方的话刚刚说完,这时候段志玄手下三名偏将见段志玄不利,一并拨马来助战。这三名偏将都是唐军军中勇士,堪称是百人敌一般的勇将。一人使双锤,一人使长枪,一人使大刀。

见三人包抄而来。

赵军士卒一并见此高呼了起来“将军小心!”

但是罗士信却仿佛没看见般,策马直奔,这时候三名偏将已是骑马兜了上来。三人见赵军勇将落入圈套,得意地大笑,并在马上纷纷大叫。

“果然年轻,这么容易就中了诱敌之计!”

“赵将如此狂妄,中了圈套吧!”

“吃老子一锤!”

四马交叠在一起,罗士信突然暴起,双腿跨鞍而起,先是一枪将那使锤的短兵器偏将,一枪掀翻马下。

随即罗士信右手空出,从马鞍旁抓起一剑,当面飞掷,一名偏将正提枪冲撞,冷不防罗士信这一掷迎面而来,当下避开不及。此剑一下戳穿此人的头颅,剑刃从这偏将的头盔之后透出三尺。

呼吸之间,罗士信连杀两人,赵军士卒喝彩声如雷,士气振奋。而唐军士卒见了都是不能动弹,有人低声问道,此人是谁。

罗士信连杀两将,最后一名偏将见此早就是胆寒,一刀砍来也是软弱无力。但不知为何罗士信对这一刀却不避不闪。就在众人为罗士信担忧时,罗士信却大笑一声,闪过这一刀后,五指张开,直接伸手将对方从马上抓下,竟将对方活生生从马鞍上提起,最后往地上狠狠一贯。

这名偏将被罗士信这一贯,比从马背上摔下还惨数倍,身子如同从万丈悬崖上摔下一般,重重砸在地上,失去行动能力,只在地上抽搐。

段志玄连败三将,唐赵士卒皆惊,这时候已是无人喝彩,只是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段志玄更是心道,自己不知何时惹了这样的煞神,竟勇猛如此,这一番真是阴沟里翻船了。

当下段志玄只是一意催马狂奔,想要逃回城中。

但是就在这时候,只听弓弦一声崩动,段志玄下意识要俯下身去,但已是来不及,只觉得肩上剧痛,然后被这股巨力一拽摔下马鞍。

罗士信当然知道,射出这一箭的是苏定方。就在段志玄落马的一刻,赵军一并发喊冲上去,而唐军士卒也是如梦方醒,冲上前来抢人。

双方骑兵对冲而去,都是来寻段志玄。

但是这时候罗士信一马当前,提枪杀入唐军士卒的阵中。唐军士卒见是罗士信,都不敢迎战,罗士信枪到即纷纷避走。

罗士信一人将抢夺段志玄的唐军士卒杀散,赵军随后掩杀而来!

绛州守将段志玄落入赵军手中。唐军见主将被俘,已是六神无主,而苏定方当即大喝一声道“抢城!”

赵军士卒听了苏定方号令朝城门冲去,并还一面大喊“唐军大将段志玄,已被我军所擒,尔等还不速速投降!”赵军冲散了唐军外城的阵势,唐军士卒纷纷撒腿就跑,往城内跑去。但更多人则是被赵军骑兵冲下了运河。

城门上唐军士卒也判断出赵军抢城的意图,左右用力想要合上城门,但是城门只是合上了半扇,就合不拢了。里面都是要冲城逃命的唐军败卒,城门处无人主持,一下子被赵军跟着冲进城门。

被俘的段志玄看了这一幕,不由失望地合上眼睛,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绛州居然连一个时辰都没有坚持到,就失陷了。(未完待续。。)

。。。

22 23441611722099

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关之役



大雨滂沱,令西进长安的赵军主力受到了行军的困难。

马车在山道上缓缓行进,而一旁就是陡峭的悬崖,士卒们都是不敢怠慢一步一步推着马车前进。

外面大雨如注,而马车内李重九与张玄素,姬川,虞世南正商议军国之事。

一盏油灯下,一张简易的羊皮地图摊开在车上,四人围坐在那。

“段志玄被俘,绛州守军尽数投降,没有料到这么容易就攻下绛州了。”马车内李重九看着前方送来的捷报,在最初的惊喜之后,反而皱起眉头。

张玄素道“是啊,陛下,确实是大捷。”

李重九问道“段志玄被俘,唐军失胆,可以理解,但是唐军崩溃如此快,显然是他们也没有足够信心守住绛州城。这绛州城是李唐河东军大本营,那么攻下绛州是不是等于歼灭了整个河东军呢?”


“是唐军不堪一击,还是我军太骁勇善战了。”

张玄素回禀道“陛下,经过投降唐军几名将领禀告,原来襄武王李琛为绛州大总管时,河东军有三万之数,而段志玄接任总管时,兵马被李世民抽调走了,眼下河东军兵力只余下万余,而且都不是当初精锐,装备不足,平日给养也是不够,士卒士气也不高。”

李重九听到这里,点点头道“朕明白了,留这么点人马看守绛州,看来李世民真是有放弃绛州,以及在河东与我决战的打算。那么可以肯定李世民现在的精锐主力,并不在河东了。张卿你看在哪里?”

张玄素想了想道“这不好判断。可能在潼关,可能还在长安。更可能在河西。以微臣来看,李世民不是坐以待毙之辈。在长安可能不大,所以要么就是向西至河西与王君廓的西路军决战,提前击败我军主力一路。要么就是得知我洛阳空虚,所以大军从潼关东进,直取洛阳,扭转眼下不利的局面。”

听张玄素这么分析,李重九深思道“那么当初庙算时,可否有考虑到这一情况?”

张玄素禀告道“陛下,我们都考虑到了。无论是李世民率唐军主力西上,还是东进,长安都必然空虚,那么我军只要夺取长安就可以了。长安乃关中腹心,若是没有长安,关陇门阀也将不会支持李世民了。”

“这倒是未必啊!”姬川出言反对道,“我听闻之前李唐朝堂内,因关中疲惫,曾经数度有迁都之议。我想若是李世民放弃长安,留下一座空城,故意引我们去攻打,而自己率主力夺取洛阳。或者是击败王君廓的西路军。”

见李重九对自己建议不置可否,姬川还道“我听说李世民还将皇后和太子都准备迁往川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