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宅那些事儿-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照这么说。”安姐慢吞吞的开口,“那这位筝姐就该去灶上。”

这话说的两人一愣,她又道:“要不怎么上锅蒸啊。”

绣姐最先反应过来,立刻就笑了,颖姐怔了一下也反应了过来,一边笑一边指着安姐道道:“你还说她老实厚道,看看她就这么个老实法!”

“那也是厚道的。”绣姐挽着安姐的颖姐的胳膊,“我娘说了,老实不代表愚笨,厚道也不代表不聪明,安妹妹是个厚道的聪明人。以后我再遇上那个马筝,就有话说了!”

绣姐是当地土著,颖姐也在江宁呆过三年了,由她们两个带着,安姐迅速融入了当地的圈子。在平日的聚会上她的话并不多,凡事也很少露头,有那故意讨好她的,她也只是不冷不热的应付着,这种态度落在那些长辈眼中,倒落了个沉稳冷静,更有人觉得她出身虽然差些,可这姿态却也可以了。

此时在给朱抵的回信上她就捡了几件有趣的事情写了,又把做海贸的事情报告了一番,不多不少,还是三页纸。于是一个多月后,收到信件的朱抵就有些哀怨了,上次他只有一句话,安妹妹就回了三页,这次他写了那么多,怎么还是只有三页?不过二公子的心灵很快得到了安抚,因为这次除了信件,安姐还给他捎带了一些特产——咸鱼。

这倒不是安姐故意和他的绿豆做伴,而是江宁这地方好吃好玩的是不少,但都不易捎带,比如咸水鸭,以现在的保存手段,不用从江宁到大同都要臭了。而像雨花石这样的东西,安姐更觉得没什么意义,什么奇珍异宝朱抵没见过?而且看他那样子也不像是爱把玩石头的,反而不如带些吃的。而咸鱼作为一种腌制过的,极易保存的东西就被列了出来,其实这咸鱼不算江宁特产,可想来大同这东西更少。所以安姐还写了一个咸鱼粥的食谱给一起带了过去。

果然这东西一出现就赢得了朱二公子的欢喜,说起来二公子什么东西没吃过,一些咸鱼不应该让他这么激动,但锦衣玉食那是过去了,现在的朱抵就一个字——穷!

应该说此时大明的工资是比历史上高的,作为千户的朱抵也应该过上小康生活,但问题是他不仅要养自己,更要养他带来的十个人。一个人的工资十个人花,这日子过的如何也可以想象了。

什么,贪污?受贿?

先不说朱二公子的政治觉悟如何,就算他想贪,那也要有机会啊!大同谁不知道,二公子这支队伍就是逗着玩的,整个大同府从上到下都盼着这位爷早早离开,进到他的部队里基本就不用想出头了。当然也有那冲着他身份来的,可这种人二公子还看不上,很快,朱抵就为此受到了教训。当然那是以后了,现在朱抵一边幸福的吃着咸鱼粥,一边想日子不能再这么过了。



第52章

第四章

公正的说;朱抵同学这一年并没有混日子。虽然他在大同无所事事,但他发挥了这些年在南安王妃手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没事找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大同这地方,别的不多;将军多;会带兵、能带兵的也不少。他仗着自己的身份再加上厚脸皮;今天这儿凑凑,明天哪儿站站,倒是也算多了一些真实感受,对带领队伍的认识也不再停留在书面上了。同时他也发现他的上司早先还真没忽悠他;无论千户、百户,这大明的军队就没有真的满员的;究其原因,一是上面克扣,比如他一个千户,书面上报的也有一千来人,可从军部发下来的就只有八百人的,再加上层层克扣,落到他手里的,只有五六百人的了。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基本所有将军都用军饷养自己的私兵。为什么他这五百人这么不成样子?要什么没什么?还有二百多在那里哆嗦的?因为他的前任把钱都拿去养自己的私兵了。用五个甚至八个士兵的军饷份例去养一个私兵,自然养的兵强马壮。于是大同的情况就是正经的大明士兵普遍孱弱,而私家军却个个勇猛。在发现这个情况后,朱抵同学晕菜了,他从小受的是忠君爱国的教育,在他原本的想法里,驻守边关的军士都是忠于大明忠于皇帝的,可眼前的情况,算是忠吗?

当然,他并不是彻底的文盲,也看过一些书籍,知道边关重将也会有私心。但当朝太、祖英明,早先就猛抓军事,当朝军人的待遇要远超唐宋,士兵们累计到一定的功勋还能在将来退役后换取田地,将军们到了不能打仗之后还能进中央军校,完全不用担心鸟尽弓藏,那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种局面?

朱抵想不通,他身边的锦衣卫也无法为他解答,他这几个锦衣卫都是挑选出来的,大多是将族出身,练成武艺后就被安排进了王府,说起来倒是跟着朱抵后开始遭了罪。倒是他身边一个从江湖里混出来的说出了一些缘由:“不瞒公子说,小的早先也想去当兵。我们村就有两户人家的产业是祖上当兵得来的。可后来小的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是为何?”

“现在当兵已和太、祖时不同了。那时候当兵,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拼命杀敌自有回报。可现在,不说远的,就说公子手下的这些人吃的又是什么?用的又是什么?若不是公子仁慈,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朱抵沉默了,他说是能领到五百人的军饷物资,不过是往宽里算。按照规矩,这种边关重地,没有战事时士兵也要保证每两天有一个鸡蛋,每七天有一顿肥肉。可发到他手里的这些东西,最多让下面人吃个干饭。兵器铠甲更不用说了,他那五百一十四人,有一半是没有铠甲的,有五六十人连把刀枪都没有,只能找个棍子替代。

下面人吃不饱饭,作战自然不用力。作战不得力,将领就要受到惩罚,为了保证战绩,就要练私兵,而练了私兵就更反过来影响大明的正常军士。

这件事看起来是无解的。要想让下面的士兵卖命,那就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吃穿,但军饷就这么多,凭空也变不出粮食。

钱,还是要钱!

朱抵同学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给他爹去了封信,他知道他爹对他出来有意见,也就没提这边的事,就让他把他的私房和未来十年的份例拿来。过去这些年他还是没少藏私房的,逢年过节他那些叔叔伯伯都要给点东西,王妃在这上面也从没空待过他,全部卖了也是一笔客观的数字。但信去了之后不仅没要来东西,还被他爹骂了一通,说他既然决心出来闯荡了,就不要再想着依靠家里了,他在大同这地方要私房干什么?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还是有了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最后说他若过不了苦日子就尽早回来,至于说家中帮扶,那是想也不要想了。

这封信看的朱抵哭笑不得,倒是送信来的牛管事说的话令他心中一凛:“王爷让小的来的时候,问公子一句话。公子向家中要银子,是不是想用来练兵?”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王爷说,公子在大同,要吃喝玩乐都没有问题,闯点祸也不算什么。唯有一件事不能做。”牛管事看着他,一字一句道,“那就是拿自己的钱来养兵,此举,有毁门之祸!”

朱抵脸一白,不用牛管事说更多,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就像每年有水灾旱灾,普通富裕人家还能设个粥棚,而他们只敢跟着宫里的娘娘施粥一样。打出他们王府的旗号,是让百姓感受皇恩,还是感受王恩?不仅是他们府,满京城那么多王府都是这么做的。而如果他拿南安王府的钱来养兵,那这兵算是大明的,还是算是他们南安王府的?

但是他就什么都不做吗?就这么一天天混日子吗?那他来大同做什么?

“忠勇郡王又如何?”他有些不甘心的道,他之所以会来大同,是因为前面有一个光辉明亮的例子,那就是忠勇郡王。一般来说王爷的儿子,除了世子都是郡王,但做什么郡王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嫡子都是二等郡王,而像他这样的庶子一般就是三等郡王,可当年的忠勇郡王硬是凭军功做到了一等!

虽说都是郡王,一等和三等却是天壤之别。三等其实就是名号好听点,说起来也是个郡王,实际上就有一个小庄子,若是皇帝看你不顺眼,或者宗人府打点不到位,这庄子还有可能分的天高皇帝远,让你连去都不想去。而一等的则有可能媲美条件差的王爷了,比如早先的忠勇郡王的封地就在平阳府,虽离大同不远,却是三路交汇之地,又有矿产,实乃富裕之所。

牛管事看着他:“忠勇郡王之事已过去三十年了,公子还提来做什么?”

朱抵瞪了他一眼:“我提来高兴不行吗?我想提就提,不想提就不提,怎么着,本公子说句话还要得到你的同意?”

他这一犯二,牛管事也没办法,只有闭着嘴不再说话,当然回去后就把这番话同南安王妃说了,最后还总结道:“二公子虽有些想法,却是不成器的,小的看他身上穿的,还是早先从府里带出来的,都有些短小了呢。”

南安王妃点点头,回去后就婉转的对南安王说了,此时,南安王刚用过药,听了这话就叹了口气:“这孩子,还是那个样,你有对他说纳儿大婚,要他回来吗?”

南安王妃垂下目光:“牛管事说,他誓要做出一番事业。”

“混账!”南安王一气之下连连咳嗽,南安王妃连忙拍背抚胸,好一会儿他才止了下来,“这个混账东西就不让人省一点心。做事业?他要做出什么事业?那忠勇郡王是人人都能做的?他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

“王爷!”

南安王咬了下牙,虽然对外说当今圣上圣明,但他又怎么不知道真相?公平的说现在的永宣帝说不上昏庸残暴,但他却不作为,因为身体不好再加上没有儿子,他极为痴迷炼丹术,每天就在后宫捯饬这些。这也就罢了,偏偏他还重用太监,明明太、祖有训,对这些宦官可用,却不能重用,而永宣帝却为了省事,把批红的权利交了下去,弄的现在朝廷乌烟瘴气,朝臣们醉生梦死,天天除了打口水仗耍嘴皮子,就是掐着对方往上爬。真正做事干活的有几个?

他这样的王爷,缩在府里不出头还没什么事,一旦出头,不知道有多少腥风血雨呢,就他这一年多身体不好,就有言官参他是借机装病,意图逃避三年一次的巡视,满京城见过他的谁不知道他是真病了,偏偏圣上就能派一个宦官来府上看他,弄的他堂堂王爷还要与这宦官说好话塞银子。

“咱家看王爷倒是真病了呢?”想到那个李宦官拉着长音这么慢悠悠的说,他就一阵窝火。可他当时还要陪着笑,一边咳嗽一边说,“可不是,人上了岁数,这身体就不由自己做主了。”

“这倒也是,说起来王爷也不比陛下差几岁。”

他只有连连赔笑,最后还是南安王妃拿了一个和田玉的腰牌塞到那宦官手里才算罢。

南安王妃见他面色铁青,怒目圆瞪就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王爷早先也是心宽的,怎么现在却想不开了呢?我知道您有报国之心,可现在您最最要紧的是养好身体,待身体好了才有将来。”

南安王回过神,苦笑了一声:“就算身体好了,我又能做什么?不过你说的是,我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养好身体。说也奇怪,文君,这些事也不是这一年来才有的,可过去我从来不当回事。可这一年,也是在床上躺的时间长了,总会有些奇怪的想法。你说我想这些又有什么用?”

“再说这些丧气话可就不像王爷了。”她一边说一边帮南安王整理着衣服,南安王拉着她的手,看着她消瘦的脸,心疼道,“累了这大上午,你也去休息一会儿吧。”

南安王妃一笑:“待王爷歇了我再去。”

“我这天天在床上躺着,有什么累的,你才是最忙的,快去!”

他连连要求,南安王妃只有回到自己的房里,但却没有去休息,而是到了旁边的小佛堂里,过去她是不怎么信这些的,虽也去寺庙,也捐香火钱,不够是随大流,心中还有些鄙视那些笃信菩萨的——若是信佛又用,还要自身的努力做什么?若是命运早就注定,那不是人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吗?

可现在,她信了,她想,是不是就因为她做了错事,才有此报应?但菩萨知道,她会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自己。她跪在蒲团前喃喃:“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信女陈文君在此立誓,愿以此后三十年寿命换王爷十五年寿辰,若王爷能健康长寿,信女愿生生世世为猪为犬,绝无怨言!”

她说着,深深的扣手了下去。在这一刻,她的心是诚的,她的念想是真的。她想到了二十五年前的那一天,在那一天之前她是陈家的大小姐,有疼爱她的父母,有爱护她的兄长。她习字读书,学习女红,想着做一个闺秀典范。可那一天无数士兵冲到她家中,她的妈子丫头被打翻在地,她的箱子抽屉被统统拉开,她惊恐的看着这一切,感觉天都塌了。

他们家的天也的确塌了,就在那一天,她的父亲入狱,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诏狱!她那一向有才名也中了举的长兄也被带走,家中只有他们孤儿寡母。

他们求救无门,哭喊无地,没有人敢接近他们,就连一向亲近的外祖母家也只敢偷偷的接济他们一些银两,她的外祖母甚至还怂恿她的母亲与她父亲和离!

就在那个时候,她的祖母去世了,早先准备好的刷了七遍漆的红楠棺木早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最后,她祖母睡的是她的母亲卖了唯一的一根银钗换的一口薄板棺材。

她那祖母,早先的一品诰命,往日每天必用珍珠粉保养的最后就落了这么个结局!可她还记得她祖母临死前拉着她的手:“大姐儿,不要怪你父亲,他说的是对的!”

她的母亲当时只是哭,哭着叫父亲,哭着叫她的长兄。后来她的父亲回来了,她的长兄再也回不来了,她的母亲就这样带着哭瞎的双眼和他们一起上了路。那路上的艰辛是她现在还不敢回想的。她的脚走出水泡,走烂。那烂泥地里的脏水她也趴着喝过,她甚至还想过要与狗争食!

什么大家闺秀,名门闺女都仿佛成了上一辈子的事情。现在想来,她很怀疑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但她就这么活了下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二兄去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母亲悲痛欲绝后咳血而亡。

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她觉得自己也要死了。她病的厉害,可这时候再没有细心的丫头妈子,也没有太医开的苦药,她只有忍着、再忍着,再醒来的时候就发现她是被自己的父亲背着的:“大丫头,你怨我吗?”


第53章

第五章

南安王妃抬起头;泪眼婆娑,对面的观音慈眉善目面带微笑,她看着;再次深深的叩首下去。

记忆中的父亲是儒雅的,是威严的也是胖胖的。她还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与父亲开玩笑:“老爷学问越来越大;这腰带也越来越长了。”

可那个时候她的父亲很瘦;她靠着他的时候能清楚的感觉到他的骨头和那份颤抖——她的父亲,也没有气力了。

怨吗?

她那时候其实并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从外祖母家也听到一些,知道她的父亲卷入了一场争执;而这场争执,甚至涉及到太、祖!

是怨的吧;她不能理解为什么父亲不好好当官,不好好做学问,而要去议论太、祖定下的规矩,太、祖那般英明神武,那般圣明,赶走了蒙古,割除了那么多弊端,开创了这么太平盛世,有什么好被指谪的?她的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牵连的全家如此?

“太、祖自然是圣明的。”她父亲慢慢的开口,“文韬武略,历朝历代无人能及,但这件事他的确错了。嫡庶不能乱!这是礼法之根,而太、祖那训斥,却给了那些人乱嫡的借口。大丫头,我是没错的,活下来吧,活下来看着你的父亲洗尽冤屈,重新入朝!”

那时候她还是不太懂这些话的意思,但她真的活了下来。之后,他们到了岭南,在那里他们一家人重新生活了下来。再没有锦衣玉食仆人丫头。他的父亲弟弟要学着种地耕田,她同几个姨娘要学着喂鸡养鸭。而在劳动之余,他的父亲会把她同三弟叫过去讲知识,讲礼法,于是她慢慢知道了礼法是什么,慢慢懂得了他们汉人与鞑靼、女真、契丹、匈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礼。

有礼,方有规矩;

有规矩,方能让人知道该如何行事。

如果肆意妄为,乱的不止是朝代,还是人伦!

这是她的父亲用生命坚持的,这是她的祖母、母亲、兄长用生命证明的,她不能让他乱,甚至不能让南安王真的上这样的帖子!

她对着菩萨,再次磕下了头。她知道她罪无可恕,可如果让她重新选择她还会那么做,但如果她早知道那左正德会有这样的提议,她又怎么会真的下手?

左正德的老师,明明当年是坚持要判那庶子无罪的啊!

三叩首完毕,她站起身,回头却正看到南安王。

“王爷……”

南安王拉着她的手:“文君,你又何必如此?”

南安王妃垂下头,没有说话,南安王将她揽在怀里:“文君文君,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南安王妃看着地面,闭上眼,王爷,你不知道我对你做了什么。若你知道了……若你知道了……

就在南安王两口子黏黏答答的时候,朱抵正在苦逼的吃着刀削面,刀削面很好吃,可任谁心中有事,也会有些食不下咽的。不能自己养兵,他手下的这些兵又不中用,难道他真要打道回府?

“难道去找安妹妹?”他思忖着这件事的可能性,可又觉得就这么跑过去真有些不成样子,“或者,真的要克扣一部分人的军饷?”

其实朱抵一直知道要怎么做。他现在有五百人的军饷给养,那么只要扣掉其中二百人的就能养另外一部分,他也知道为什么其他的千户将军要养私兵,因为若用这种方式练出大明士兵,那还是朝廷的人,不说你带不走,更有甚者不等你调职升迁,上面一句话就能把人要走了。可要养成私兵,那就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了。

不合规矩?

大家都这么做,那这就是规矩了。而且按规定,不同品级的官员本就可以有一定的护卫,比如他父王,按规矩可以有三千护甲。而像他这样的千户,也可以有三十护卫。但其实像他父亲,四千也行,五千也行,胆子大些,六千也没人会说什么。至于他这样的千户,弄上五十八十个护卫也常见,事实上在大同,一般千户做的,就是弄上一百个私兵做护卫,打仗时,这些私兵就是中坚力量。

“公子,林千户来了。”他正想着,手下来报,朱抵本来就不好的心情更加恶劣了。这林千户同他一样,也是这大同府的一个千户,他过来后就对他极为热情,领着他吃喝玩乐了一番。虽然有些看不上这人,但他也可有可无的跟着跑跑,后来这林千户就对他大吐苦水,说这大同如何艰苦,他身体如何不好,最后那意思就是让他想办法帮他调出去。

本来,朱抵是能理解他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奋不顾身,热爱打仗是吧,但当他见了林千户手下的兵后就忍无可忍了。别人就算再养私兵,手下的士兵也总是能喝上点稠粥的,就算再没有武器,起码还是个正常人。可这林千户,除了自己的那五十多个私兵,剩下的统统面黄肌瘦,别说打仗,跑的快些都能吐血!

后来他知道这林千户来大同四年,每天钻研的就是怎么能调出去,拿到手的军饷给养大多被他跑关系了,甚至他这千户就是跑上来的!朱抵对他实在是深恶痛绝,当下就皱了眉:“不见!”

侍卫去了,过后又来了:“公子,林千户说有紧要事要报。”

朱抵一笑:“他能有什么要紧事?就对他说本公子中暑了。”

那侍卫看了看朱抵身上的夹衣,心想公子您就算找借口也找个靠谱点的啊,这理由……不过他也知道朱抵的脾气,当下就又去回了,果然这理由一说出来,林千户就震惊了:“二公子中暑了?”

侍卫点点头。

“二公子真的中暑了?”

侍卫继续点头。

林千户不死心的塞了个银锭过去,过去这点银子是不会被那侍卫放在眼里的,但这一年来他也是苦日子过多了,当下就收了,然后有些无奈的道:“林大人,公子现在不想见您,您还是回去吧,有什么事将来再说。”

林千户又一次震惊了,他想不通朱抵为什么不想见他?他对他可有一点不好的?大同最贵的华玉楼也请他去了,平日里对他也毕恭毕敬的,绝不敢有一丝怠慢。可现在朱抵竟然不想见他?为什么?在想不通之余,他又有一种屈辱感。朱抵可以不想见他,可以看不起他,但是不能这么侮辱他!

中暑了!

哪怕你说个头疼呢?

林千户愤怒了,在生气后他决定要报复朱抵。不过朱抵此时和他一样的品级,又是王府公子,他不好动他,但他不行有人行,京里的那些言官就等着找人参呢。虽然这种参参一般也不会怎么样,可哪怕是出口恶气呢。

这些事朱抵并不知道,在苦恼之余他又给安姐写起了信,这次就不只是大同的风土人情了,还说了自己郁闷的心情。于是拿到信的安姐也震惊了,她甚至下意识的抬头向外面看了一眼,朱二逗郁闷?这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吧!为此,她还专门招来了秦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