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大盗(校)-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七十八章 访东坡
  那些黄金还好,姬庆伸手即可收走,但是那些土地、店铺就没法弄了。
  还好,慕容家想的周到,已经把慕容家原来的主事人找来,直接让他们与姬庆见面。日后姬庆有什么事情,找他们就可以了。
  就这样,姬庆收获了一批黄金,一批田地,一批店铺,一批管理人才,一个商业网络。虽然姬庆不会在天龙世界里待很久,但是日后这些产业,还是要统合进周家庄的网络当中的。慕容家,也算是为周家庄的扩张做出贡献了。
  姬庆挥手间,收了那堆箱子,惊住了在场所有人。不过,乔峰等人却是神色不变,因为他们早就见过这些手段了。否则的话,一路上的锅碗瓢盆,乃至帐篷哪儿来的,又哪儿去了。
  但是其他人不清楚,以至于那慕容妇人和慕容家的下人,看姬庆好像看神仙一样。
  不过,彼此的恩怨,他们自然不会留下姬庆热情招待。姬庆自然自觉,告辞离开,同时告知那慕容夫人和慕容复,什么复国的事情他们还是忘了吧,否则的话,他们迎接的将会是所有武林中人乃至大宋普通百姓的怒火。
  这是姬庆的提醒,如果慕容家还在暗地中搞些小动作,恐怕即使姬庆不动他们,也会有人杀过来。到时候,慕容家的下场,就是鸡犬不留。
  慕容夫人脸色一变,连忙保证日后不会那样了,慕容家会好好的生活,忘记过去。说完,一脸的苦闷之色。
  慕容复这边,脸色就难看多了,他知道,他们慕容家彻底完了,无论复国与否,都会破落下去。他慕容复的未来,在哪里呢?!
  姬庆这边,则是带着过去慕容家商业网络的主事之人,一同离开。
  同行的,还有王语嫣,她也要回家一趟。
  说起来,慕容复武功被废之后,王语嫣仍旧与包不同等人一起照顾他。可惜,慕容复根本不领情,把王语嫣好好的数落了一番。
  他的心情姬庆自然可以理解,任谁经历了这一番变故之后,都会性情大变。尤其是面对女人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成了他们怒火的对象。可惜,他做错了。
  王语嫣虽然喜欢慕容复,但也是从前那种温文尔雅的慕容复,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慕容复即使武功不在,但是依旧沉稳,不自暴自弃,恐怕王语嫣依旧会跟随他。
  但是,慕容复现在这个样子,却是让王语嫣分外的伤心。渐渐的,她就放弃了。或者说,她要静一会儿。来姑苏这一路上,都是包不同在照顾慕容复的,王语嫣则是一人骑马,距离慕容复很远,身边只有着段誉。在段誉的安慰下,王语嫣的心情渐渐的好起来。
  此刻,送回了慕容复,王语嫣也不想留下了。不管以后如何,她要回趟家,见见母亲,好好诉诉苦。毕竟是少女啊,难过的时候,自然想到了娘亲和家。
  至于段誉,自然跟着王语嫣离去,在他眼中,某些时候,兄弟也比不上女人呐。这个家伙,完全的重色轻友,让姬庆、乔峰等人摇头不已。姬庆还好,乔峰的腰间可是获得了阿朱的两根手指的特殊奖励。不过,他不敢怒也不敢言,而且还得无防御,脸上赔笑。
  段誉、王语嫣离开了,段誉此刻百多年的功力,武功通达,安全上自然不成问题,姬庆等人,也放心的很。
  姬庆一行人,首先回到了姑苏城,先是与那些主事人走了原来慕容家的几大店铺,安排好了一切,日后让他们联系周家庄的人。
  之后,众人再次回到酒楼。同样的酒楼,同样的二楼,同样的雅间,同样的一桌饭菜。
  这一顿,吃得同样香甜。
  之后,一觉天亮。
  下一个目标所在,自然是杭州城,姬庆等人的目标,就是见一见那苏子瞻,苏轼了。
  苏州、杭州二地并不遥远,中午时分,众人就进了城。
  此时,杭州自然比不得苏州,但是相对来说,繁华程度上,则是更上一层,尽显大宋时代的富庶与美丽。
  拜访东坡居士,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虽然苏轼乐于接待百姓的来访,但是那是百姓有事情,姬庆一行陌生人到来,那就不一定了。
  不过,怎么说也要走一趟,这次见不到,万一苏轼离开,再次被贬,那就不知何时才能见到这个千古留名的大文豪了。
  太守府修建的相当不错,但这不是苏轼的府邸,而是官宅。苏轼只有居住权利,没有买卖权利。
  守卫看到太守府外来了这么多人,浑身精气神,气质不凡,一看就不简单,立马上询问。
  一听说是拜访太守的,守卫笑了,说太守正在办公,他得通传一声。看他这模样,就知道拜访苏轼的人绝对不少。
  守卫回到门楼内,与里面的一个家丁言语,那个家丁看了看姬庆这一行人,点点头,跑了进去。
  没过多久,一个一脸大胡子的宋代文官,穿着官服,身边跟着一个家丁出来了。
  文官长的个头不爱,一脸的胡须,看似武将多过文人。但是那一身的文气,却是让人有着春风拂面之感,没有武将的那种煞气。
  姬庆眼睛一亮,知道这就是苏轼苏子瞻了,也就是号东坡居士,做出天下闻名东坡肉的那位。都说苏大胡子,苏大胡子,果然如此啊,够酷。
  “诸位是哪里来的?”苏轼很客气,话语也很直白。当然,这是他当地方官多年的经验。见百姓说文言,那是谁也听不懂的。
  可以说,苏轼多年为官,经验丰富的很,自然,良心之下,也做了不少事实。也正因此,他现在又下来了。
  “见过苏学士,我们久仰学士大名,今日特来拜访学士,有所打扰,还请见谅。”姬庆走出一步,微微躬身一礼,客气的说道。
  其实,姬庆也就是冲着苏轼的名声才躬身的,否则的话,谁又能让姬庆弯腰呢。这是尊敬,不是地位上的卑微。
  苏轼也看出了到来的这些人气质不凡,对于姬庆的无礼,也没说什么,不顾边上家丁的怒色,笑着把众人让了进来,“来者即是客,诸位请进。”
  “学士客气了,是我们打扰了。”姬庆一行人,就这样随着苏轼进了太守府。
  太守府内,虽然不小,但是并不奢华。看样子,苏东坡在这里的确是来做官的,而不是来享受的。
  当然,这也是姬庆了解苏轼的情况,否则的话,单凭面上,并不一定能够看出一个官员贪婪与否。
  要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看起来简朴的官员,其中不乏大贪之辈。历史上,例子太多了。
  反而,有些看似生活铺张之人,却是难得的好官。或许,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却为百姓做了很多事实,至少是个能吏。
  一进门,众人闻到了一股荤香,还带着一股酒香,姬庆脸上露出了笑意,这苏轼竟然在做东坡肉,如果没猜错的话。
  果然,见到众人的神色,苏轼也没掩饰,请众人落座后,笑道,“老夫喜好大块肉,所以早时就炖上了,此时午时十分,刚刚好。诸位不介意,可与老夫同桌一餐。”
  “学士相邀,怎敢推辞!”姬庆也不客气,这闻名天下的东坡肉,他可是向往太久了,尤其是苏轼亲自把关的正版,那怎能放弃。
  见到面前这位年轻人如此痛快,苏轼也是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挥手,吩咐家丁上菜上饭。因为来的客人不少,所以还吩咐人去买一些炊饼、包子、馒头、卤肉、小菜来。
  姬庆这边,却是想起了东坡肉的过往。实际上,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苏东坡谪居黄冈之时,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由这里可以看到,苏轼的风度和潇洒了。
  后来,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之后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
  还有一种说法,东坡肉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秋,黄河决口,七十余日大水未退。徐州知州苏轼亲率全城吏民抗洪,终于战胜洪水,并于次年修筑“苏堤”。
  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
  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后世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带给来的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
  不久,东坡肉上桌,乃是用坛子盛装,一打开香气扑鼻,味道怡人。


第四百八十章 邀请小镜湖
  一口东坡肉,甜糯中带着酒香,真是无比的美味。这烧肉的火候,恐怕得三个小时小火慢炖,真是美食需要耐心啊。
  问了苏轼这东坡肉的做法,出乎姬庆的意料,竟然非常的简单。在姬庆看来,这就是家常红烧肉的做法么。
  之所以这么好吃,除了这是东坡居士亲手炮制外,更重要的是材料的天然。单拿这猪肉来说,乃是正宗本地土养的黑猪,完全不是激素催出来的那种。可谓是,美味来自天然。
  听到姬庆一行人对东坡肉的赞叹,苏轼也是笑开了怀,分外的高兴。自己饱食一顿大肉,与来客同品美味,还获得了认同,这个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对于苏轼来说,可能比赞美他的几首诗词还让他高兴。要知道,苏轼历史上除了是一位大文豪外,他也是位美食家。
  这时候,苏轼的家丁回来了,带回了各色小菜,包子、馒头、炊饼。姬庆他们是突然来访的,加之时间不够,苏轼只能抱歉下用此物招待了。
  姬庆哪里会在意这些,还得说两句劳烦学士的话,要怪就怪他们来的太突然,冒昧了。然后,姬庆的目光,就落到了馒头上。
  话说,这个时代馒头包子还没有分野。馒头,其实就是后世的包子,就是有馅料的那种。
  苏轼家丁买回来的馒头,就有好多种,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笋丝馒头、鱼肉馒头、蟹黄馒头、蟹肉馒头、糖馅馒头、辣馅馒头等等。足以看得出来,这家丁还挺用心的。
  姬庆尝了一口辣馅馒头,的确很辣,但不是辣椒的辣,而是一种辛辣。这个时代里辣椒还没有传进来,辣味都停留在辛辣阶段。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这辛辣也是难得的下饭口味了。
  至于蟹黄馒头,分量十足,此时已经有后世蟹黄包的模样了。只不过,这个头大了很多,是要全都吃下去了。后世的只喝汤,太浪费了。
  至于包子,其实还是馒头,只不过更加精致而已,更接近后世的那种包子,上面还有着美丽的花纹,天然的着色。
  炊饼,反而是后世的馒头,无馅的那种,只不过是大饼的形状,中间开了十字花。就像后世蒸馒头一样,开的那个口子,俗称开花馒头。
  说道炊饼,想起了武大郎,姬庆觉得武大郎之所以卖炊饼而不是包子,实则炊饼更廉价,需求更广。相对来说,馒头,尤其是肉馒头,就贵了许多,普通百姓,尤其是那种小县城中人,恐怕不是谁都吃得起的。
  有肉自然要有酒,推杯换盏之间,苏轼尽显文人的情怀,现场吟诗念词,借景抒情,表达与来客共宴这一乐事。
  对此,大家都佩服不已。但是想要像苏大学士那样来一首,那是很难的。这种临场发挥,可比预定题目再作诗词可难得太多了。即使拿已知诗词凑数,那也是不成的。人家追问,那就贻笑大方了。
  不过,姬庆倒是聪明,赞起了苏轼过去写的好词来,都是后人对于苏轼词上的精彩评论,看看苏轼如何反应。
  姬庆只是开个头,家里文学上的功底,还是姬庆的妈妈最强。最后,只有她能够与苏轼说到一块,谈诗论文,仿佛一场诗会一样。至于其他人,就是观众了,姬庆身为儿子,姬庆的爸爸身为丈夫,自然要按时给捧场。
  一场饮宴,这就过去了。因为苏轼下午还有公务,众人也不便打扰,就准备告辞了。
  不过临走之时,姬庆代表周家庄对苏轼做出了邀请,北方燕云十六州已经收回了一部分,正需要苏大学士这样的人才,希望苏轼去北方忙着忙乎一下。
  当然,姬庆不能说请苏轼去为官,那样的话,味道可就变了。帮忙二字,却是最为合适的。
  苏轼惊讶之中,仔细询问,这才知道原来姬庆一行人的几人,竟然是不久前闻名天下的周家庄的人。
  想到这里,苏轼赶紧询问周家庄的情况。虽然大辽西京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已经光复了,但是对于周家庄和北方的详细情况,苏轼可不了解。此时一见姬庆他们来自周家庄,苏轼自然不会放过。
  看着苏轼,姬庆想到,无论苏轼是新党、旧党与否,单是身为华夏儿女,对于北方收回燕云十六州之事,就没有不关注的,就没有不热血沸腾的。相对于武将,文人也是不差,甚至更加的。苏轼的样子,完全可以证明一切,满脸的红润和激动的神情,不亚于打了鸡血。
  姬庆连忙介绍了一下北方的形式,杀敌的情况,其实说得与对乔峰、段誉等人说的内容差不多。
  当然,又多了一些内容。就是最近几天,周家庄再次与大辽对战的情况。自然,结果是一面倒,契丹人除了能够为周家庄提供马匹外,别无他用。
  然后,姬庆口中就念叨起了北方缺少管理百姓的人才,苏大学士如果去了,定能处理好各方面事务,让百姓重感华夏的荣光。
  苏轼此时虽然是杭州太守,但是比不久前东京的高官可要差太多了,此时,说来他是下放的,已经不入旧党的核心了。
  虽然,对于此事他并不后悔,他也算是说出了自己的良心话,但是,内心中,未必没有一丝凄凉,一份感慨,一缕失落,一抹失望。
  苏轼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他还能为官几任呢?!对于姬庆的邀请,他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不过,一时之间,他无法决定下来。
  姬庆自然知道此事是不能急的,所以留下了一个镯子,告知苏轼如果决定了,那么直接按动镯子上的按钮就可以了,然后,就会有人过来接送苏轼一家。路上的安排,都会由周家庄解决,让他放心。
  就这样,在苏轼半信半疑中,姬庆一行人起身告辞,离去。
  苏轼自然不会知道哲宗很快就要重启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政策,苏轼和他弟弟也要倒大霉,继续被贬。不过,以苏轼多年为官的经验,恐怕他也能知道朝中即将有大变。
  姬庆估计,苏轼辞官北上的可能性极大,到了晚年了,能够在收回的燕云十六州尽一份力量,这个诱惑,可是谁也抵挡不住的。
  姬庆也希望这个老头能够再辉煌一下,趁此机会,养养身体,多活几年。这么个大才,虽然不是完人,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苏轼家饮宴,让姬庆一行人都在回味着,包括乔峰、阿朱、姬庆的父母、爷爷,乃至姬庆,都非常的感慨,能够与天下闻名的大学士饮宴、畅谈,这种经历,足以终身难忘,这份记忆,珍贵无比。
  之后,一行人离开杭州,赶往信阳。对于乔峰来说,就是姬庆通过周家庄的情报网络,查到了阿朱可能的出生地。乔峰也没有质疑,反而与阿朱感谢了姬庆一番。
  虽然那马夫人已经死掉了,不会再有误杀阿朱一事,但姬庆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于是就决定陪他们走一趟。
  信阳路途比之苏州到杭州远不少,但是比之从苏州到嵩山可近的多了,不久后一行人就来到了信阳附近。
  但是没有进城,而是拐向了信阳西北的小镜湖。
  说起来,段正淳的情人都没有什么太好的下场,不说剧情中她们最后陆续被慕容复杀掉,单是他们的前半生,就颇为的挫折。
  马夫人不用说了,最为的凄惨,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秦红棉、甘宝宝,也好不了多少,一个不让女儿知道一切,以仇恨之,一个嫁给他人,女儿却不是那人的,可想而知她的心情了。
  阮星竹同样如此,她的家族是个家教很严的传统家族,这使得她不得不将与段正淳的两个女儿送给别人抚养,只各自给了一个段字刺青和一个刻有镶有自己名字的诗句的锁片做为记认。
  阿朱、阿紫两姐妹身上的金锁片铸着两句话:‘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湖边竹,盈盈绿,报来安,多喜乐。’嵌着‘星竹’二字。
  她自己也无法在家族中生活下去,独自搬到常人难到的信阳西北小镜湖方竹林居住。
  阮星竹的武功不知如何,但是水性过人。此外,她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柔。
  阮星竹在段正淳的情妇们中间,是最缺少主见心地柔软之人。她没有甘宝宝的聪明知进退,也没有秦红棉怨毒于心的尖锐,更没有王夫人的骄傲、霸道,没有马夫人的变态疯狂扭曲的爱。
  阮星竹没有特色,但她却最女性化,所以段正淳来中原访查少林寺玄悲大师等人惨死真相之际,公私兼顾,三言二语就将她摆平,两人重温鸳梦,双宿,一段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平凡一点的女人最能得到人间真正的快乐,最能尽情享受上天的恩赐,平凡的女人有福气。
  愈是平凡的父母,愈能生出特异的子女。阮星竹的两个女儿,阿朱和阿紫,都别有一种奇气,此是另一种人生辩证法。
  阮星竹胸无城府,随波逐流。秦红棉来了之后,两人竟化敌为友,叽里咕噜大说起风月之事来。柔能克刚,阮星竹愈是没有主见,愈能在被动中占主动,愈能对生活易于把握。
  可惜,这个女人剧情中也死在了变态慕容复的刀下。而慕容复的目的,仅仅是想成为另一人的干儿子。
  这理由,实在让人唏嘘啊,那慕容复,着实的疯狂。
  好在,现在一切已经改变。
  距离小镜湖还远,但是姬庆已经感知那里有好几个人了。姬庆眼睛一亮,难道是那段正淳来了?!
  姬庆猜对了,一行人走进小镜湖的时候,正看到了几人。
  其中一位中年人,气势颇为的不凡,年纪不小,但是风流倜傥,一表人材。他身边跟着一位书生,一位渔夫,一人手拿一对板斧,一人手拿一根铜棍,四人位列中年人的周围,似乎在拱卫一样。如幌子一样,点名了那中年人的身份,大理王爷段正淳。
  边上还有两个女子,一个十五六岁,一身紫衫,但是此刻双目紧闭,一身带水,似乎死去了。
  另外一位女子,一身淡绿色的贴身水靠,纤腰一束,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晶光粲烂,闪烁如星。流波转盼,灵活之极,似乎单是一只眼睛便能说话一般,容颜秀丽,嘴角边似笑非笑,约莫三十五六岁年纪。


第四百八十一章 阿紫三喜临门
  姬庆一行到来,吸引了段正淳和他四个护卫的目光,但是那阮星竹,却把目光落到了紫衣少女的身上,看着一块黄金锁片,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你快来看看?”女子话音中,露出惶急无比。
  段正淳还没来得及与姬庆一行人打招呼,就赶紧来到女子的身边,刚开始没以为然,岂知他看到锁片后,却是面色大变,声音颤抖道,“哪哪来的?!”
  “从她头颈中除下的,我曾在她们左肩上划下记号……”说道这里,已然泣不成声,难以置信当中,带着无比的悲凉之色。
  段正淳目瞪口呆,彻底的傻眼了,不过,他还是来到少女身边,拉高少女衣袖,察看了少女的肩头。
  这一刻,他目如死灰,一坐到地上,口中念叨着,“不可能,这怎么可能?!”段正淳丝毫没有了风流倜傥的样子,瞬间苍老了许多,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是你自己的女儿,你竟亲手害死了她,……你这狠心人…”那三十多岁的女子说着,过来挥拳敲打在段正淳的胸膛上,没几下,呜呜的大哭起来。
  很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了那紫衣少女的身份,正是当年他们生出的女儿。但是,谁又能想到,女儿归来,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呢。
  随着姬庆一行人走进,乔峰、阿朱也瞧见了那金锁。乔峰自然知道那金锁的涵义,因为姬庆在帮阿朱寻找身世的时候,阿朱曾经取出来过。
  此时,一见另一枚金锁,乔峰、阿朱两人都是面色一变,一起走了过来。
  此情此景,让阿朱的心里一阵冰冷,她目光直直的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