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装魔-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虫终于有一只被忒弥斯吸引到。

雷云远程通知忒弥斯行进路线,让她带上一只靠近另外一只。

事情很顺利,雷云立刻发布指令:

“全员疏散,去标记坐标找到另一个中队的兄弟。爆炸后回来。”

最后的问题是忒弥斯要往哪里躲。

妹子在下面奔跑,雷云在上面也有点紧张,阿尔忒弥斯再强,也必须超过三百米并找到障碍物才有躲避的可能。

进行快速分析后,雷云终于有了方案。

“忒弥斯,维持速度右转二十度。”

妹子照做,不一会两只大虫几乎撞上,这让它们不得不停下来。

好机会,忒弥斯现在距离大虫一百五十米,她的速度五秒内可以达到安全距离,雷云赶紧标记位置通知她过去。那里有个凹坑,还有块巨大岩石和一辆损毁的战车残害挡住。

几秒很快过去,而大虫此时还在转向,体型大自然也有它们的缺陷。

确认忒弥斯进入坑洞,雷云直接扣动扳机。

“嗖。”

一枚小导弹向斜上方发射,绕过一个抛物线变成垂直向下的角度。

在距离地面还有五十米的位置。

白光一闪!

“滋滋滋……”

所有电子系统都短暂失效,同时有巨大的冲击波伴随轰鸣声袭来。

“轰……”

早先就做好了准备的,所以冲击波反而没什么大碍,连那些小机器人都被医务班放到展开的手术车里好好的保护了起来。手术车的结构很特别,出底盘都是多层结构,展开后体积面积大了一些,仍然有顶棚。

等主控制面板上的雪花点减少,雷云第一件事就是呼叫阿尔忒弥斯:“忒弥斯!忒弥斯!”

雷云可以看到阿尔忒弥斯头盔显示的生命指标,只是看不到实际情况,她的脉搏明显有些急促,也许被吓到了。

重复呼叫有一分钟,才有了回音:

“嗯?”

“可以回来了,小心冒出其他虫子。”

“哦,好的。”阿尔忒弥斯的语言方式还是有些怪,只是雷云一直不纠正她就一直这样。

九百米外的地面上有一个正中心凹陷四十米的圆形坑,半径在两百三十米上下,里面除了一些滚动的熔岩什么都没,就这还是所有核子武器中威力最小的,专为步兵设计配备的终极武器。

她来到高地时,公共通话频段出现了大量杂音,也许对于仅仅有少许基因优化的战士而言,超级战士的出现实在是一张很差的下岗通知书。

超级战士有了,那么距离批量复制超级战士还远吗?要是不当星际兵,没有免费小别墅,没有各种免费公共交通,接下来就会没有妹子。

当然还远的很,本地人类的主攻方向并非是生物技术,现在的生物相关科技大多是些衍生品,生物科技发展进程也相对基础工业、化学、电子、电磁、能源相关要缓慢的多。基因改进和生物能量级的改变,其中的差距就好像光子电脑和量子电脑的差距一样,中间还少了一种生物电脑。

生物科技相对落后算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在星系殖民还未成功的时候,他们的星球爆发了一次生化病毒危机,虽然没有造出丧尸,只是把人弄死,也几乎是把全球百分之六十的人干掉了。于是他们出台了非常严格的基因法案,一旦涉及到基因的层面,需要层层审批并需要到国家指定生物研究院供职。

科技是从无数种可能中找到或许是唯一的通行证,严格的审批制度以及指定研究机构的行为,大幅度减少了生物科技偶然进步的概率。而科技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小进步积累。所以本地想要弄出超级战士,还得从根源上把基因法给弄宽松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物基因研究项目中。

雷云的中队中没有维修人员,而坠毁的中队则有个维修班,只是还不知所踪。在待命舱时每台动力机甲都有个伞包,可是由于在中高层降落速度太高,降落伞不一定能成功打开。比如现在来的五人中,就有一人降落伞未完全打开,导致落地时装甲膝盖部位破损,已经被低温整到快死了,尤其左侧膝盖破损后液压柱内液体流出,制服又不是潜水服,现在的左膝关节以下是完全没有知觉。

接下来这样类似的伤患还不知道有多少,在103基地拿下一块好地方迫在眉睫。

只是,丫的第三个中队到底是飘到哪里去了?到现在连个联系信号都没,不会是没来得及解体直接毁了吧!二中队也只有现在的五人到位,其中一个还是伤患正在手术中,就算雷云中队两个分组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散落在他们附近几公里的人也不超过二十一人,七十人,其中还有医疗班、伤患、可能存在的机修班,面对虫海能做什么还有待权商。

登陆后两小时,包括第二中队可搜救人员,全员到齐……遗憾的是,负责救援的小分队,之前被攻击过的B_Team,有一个人永远回不来了。

有战友死亡的确让人烦躁,但现在他们没时间伤感。

干掉追击B_Team的一堆小虫子和几只中型虫,他们马上要进入下一个阶段,清理103基地。中型虫的防御力比不上巨象,对于刚刚空降的部队,完全可以用渣来形容,只是它们也在消耗轻型机甲的“炮弹……”

在清理103基地之前,雷云还有一件事要做……接管第二中队的指挥权。

首先要确认的是被救人员中没有比雷云军衔更高的。

接下来,希望有更多兵力的雷云还要在接收权限后搜寻第二中队剩余信号有没有可能救援。

解体高度为90公里,落地范围或许可以扩散到周边十多公里范围,在这满是虫子的地方,雷云的部下没办法空出多少人手去救援,但若是四五个人的小队,或许值得稍微冒险。

空投武器补给不算太难,那不会消耗掉科技含量颇高的登陆艇,最多是小批量多次数投放。但人员则是地面部队最需要重视的部分,想要请求人员支援可比请求核弹覆盖打击还难。舰队能投入的步兵部队几乎都已经投入,整个星球总共才两个大队共四个中队的预备兵力,剩下的就全是空军,他们来除了被动力装甲压死,什么也干不了。这种情况下没可能对一个目标进行超过两小队人员的增援,除非目标正好是战争的根源矿产,还必须是大型矿才能吸引到高官的兴趣。

意外的是,还真有一个!

一个八人的小组,正在向103基地的方向移动,大约还有十分钟就能看见。

呼叫空中支援吧。

“少尉,雷,按我现在坐标向东面八公里,请求地面高清晰度拍摄,我们需要救下一个八人的步兵小队。”

地面高清拍摄的工作只能由现阶段比步兵还危险的行星轨道战机来完成,它们飞的很快,一旦发布指令,即使信号不好,也总有几架战机能在五分钟内拍到照片。

五分钟太久,雷云必须先做准备,所有的轻型装甲上高地最高点,以第一时间增援,另由埃文李带十五人的普通机甲部队去接人。

这次运气不错,营救部队刚刚出发,照片就发来了。

八个人正在逃命,后面有数量超过三百的小虫子,其中还有二十多只中型的。

接过了第二中队管辖权的雷云可以进行内部通话。

“第一中队队长雷,你们现在的指挥官是谁。”

“克里斯蒂娜,准尉。”对面的指挥是个女人。

“很好,现在第二中队指挥权由我接管,请听指令,你们保持匀速移动,接下来一分钟内要经过一个山丘,所有人立刻进入山丘躲避!”

“……请不要把我们一起炸死了。”克里斯蒂娜很快就知道第一中队长想干什么,没有说任何反对意见。因为他们的移动速度实际上比小型虫慢一些,照现在的速度,两分钟内就要进入接触战。

雷云没再说话,盯着三个屏幕,高清地形图,雷达显示的队友位置,以及旁边显示的时间。

允许三秒误差,雷云给自己定下目标,把还没拆卸的步兵核子导弹抬高进入发射待命状态等待读秒。

第347章 意外的物资

距离6。9公里,几乎到极限射程,导弹飞行需要15秒,留给他们两秒进行隐秘修正动作。

扣动扳机。

七公里,说起来不远,可地面单位若不是在高地上,根本看不到那个位置。

十多秒后一道白光在远处闪过,冒出一朵白色小蘑菇。

雷达上八个聚在一起的点消失的十多秒再次出现。

OK,完事。

十几分钟后,他顺利的多出八个手下。

七十七人,其中三个在手术室留观,手术室已经完全塞不下了。

多亏第二中队被救下的人中,有两个是机修班的。他们的动力装甲是专门的修理装甲,只需要很简单的材料就能在没有外部工具的情况下对机甲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有了机甲,手术室里因机甲破裂而不得不留观的人才能出来。

机修班在尽可能修复损毁的动力装甲,雷云和几个准尉也没的闲,他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接下来的基地突入及清理方案,还要避免里面有活人被误伤。

本星球的一天足有52小时,雷云等人所在的位置还有七小时天黑,天黑后的温度会转入零下160度以下,届时即使由于空气中没有水分不至于结冰,仍然有可能导致动力机甲某些功能失效,一旦某些重要功能失效很可能会把战士冻死在里面。他们必须在那之前在基地找到安全区,最坏的情况也要用燃料电池修复两个大功率探照灯以保障机甲温度。

正做计划,一架行星轨道战机擦着众人的脑袋坠毁在不到一公里处。

行星轨道战机长度22米,宽8。8米,整体呈钝头的锐角三角形,气动布局并不适合在大气层内飞行,若没受到任何伤害还能勉强降落,被击中后一般只能选择脱离轨道返回太空,而一旦受伤回到大气层,就只能坠毁了。

让几名准尉继续做计划,雷云带上包括一名机修兵在内的十来个人,把一辆步兵战车清空,带上十多只小机器人警卫前去查看。

两个事情,寻找有可能存在的幸存者,以及可能存在的三套通用型动力装甲。

感谢足够高的科技,人类和虫子进行过多次战争,现在的武器装备都有了很强的针对性,不论是战机还是登陆舰,被任何种类防空虫击中都不可能直接爆炸,坠落更不会成为造成爆炸的原因。轨道战机虽然坠毁了,仍然能搜出大量可用物品。

距离不远的好处是遇上任何情况高地上的狙击手们都能第一时间进行支援。狙击手最大的问题是弹药不够多,否则完全可以倾泻掉数十发炮弹来干掉巨象之类的大虫,只是真那么做的话,面对中型虫就会变得没有足够远的有效攻击手段。

小虫遍地都是,不过在没有中型和大型虫的前提下,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智力,只能游荡,偶尔召集几个兄弟冲击人类。

很快到达坠毁地。

动力机甲配有被动式生物探测器,通过指定生命特征能很容易找出周围两百米内的生命,包括一些会潜行的虫子。被动式有个很大的缺陷,探测结果会受到风力影响产生偏差,好处是能耗几乎没有,而且装置更小,只需几个传感部。它主要作为红外、热感、雷达等手段的补充,动力装甲毕竟是作战机器,没可能把大量空间和能量投入到侦查方面。

轨道战机的乘员为三人,包括驾驶员、副驾驶以及专门负责通讯、情报整理、对地拍照的情报官。

生命特征完全没有。

确认大概情况后,其他人和小机器人警卫负责警戒,两名军士使用高周波短刀按机修兵指示开始切割外壁。其实机修兵装甲也能切割,只不过他们的工具是用来做高精密作业的,以帮助装甲恢复如初,有其他战士在的时候都不用来干粗活。

挖通驾驶舱,有了第一项收获,一台通用型动力装甲还完好的保存在逃生舱中。

通用型动力机甲有点像步兵部队的普通型,在能源续航方面要差很多,且只有左臂有能源接口,右臂没有。有机修兵的时候,可以当成普通型使用,机修装甲上的专业工具能很快更换掉能源包。

说到能源包……其中一种里面装的就是魔晶,足有十磅,人类参与战争的的目的。根据型号不同,机甲能源包的大小和内含量也不同,即使是通用型,在不动用需要能源接口的武器时,也能连续全功率运作120小时。除了魔晶能源包,动力装甲配备的另一种就是裂变燃料电池,它的能源更充足,只是由于太危险,除非物资急缺,并不常用。

本地使用魔晶的方式不是魔动核心,它们被造成类似燃料电池的使用方式,通过某种保密的催化机制进行能源反应,释放出比其储量高出几倍的能源总量。有个很严重的缺陷,催化反应的透支行为,使得每个循环动力包会有6%魔晶改变物理结构完全失效,不超过十次就要回收重制。

多一台装甲,机修兵就有更多时间来处理其中一台膝关节损毁严重的机甲,也不用使用劣质材料先应付着而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四个人一起把包括机甲在内的整个圆柱形逃生舱弄出来暂时放到地上。

逃生舱会变成机修班最好的原材料,它们使用的是动力装甲一模一样的复合装甲外壁,有足够的强度和隔热能力,更能帮助维持装甲内温度,比普通的金属材料修理好的多。

轨道战机上其实还有很多好东西,机修兵都能想办法用上,只是中队没有足够的运输能力,没办法搬运个头太大的东西比如轨道激光炮。激光炮不适合大气层内使用,可是轨道战机上的型号即使在两倍大气压的星球上,仍然能对五公里内敌人进行有效杀伤,两公里能干掉中型虫,大型虫则需要更多能源进行更长时间的射击。

可惜是可惜,大伙还是合力把轨道战机上的设备舱弄下来装车,并卸下两门粒子副炮,它们体积小很多,长度三米,包括加速箱大小约一点五立方米,不含能源部。重型装甲的近防粒子炮的能源包勉强能供应使用。

先把东西运回去,然后又跑回来。

这次是重头戏……冷聚变电池!

步兵部队暂时是没有冷聚变电池的,有了它,103基地就算严重损毁都有可能全面重启;有了它轨道战机的粒子副炮能源消耗也完全不是问题。

冷聚变是本地科技的重点项目,已经造的相当安全,即使直接被物理手段击穿都不会爆炸,只会立刻消除反应因素……当然不能用粒子炮去轰它,不然不要说一个103基地,二十个摆在一起都会毁掉。

冷聚变电池是鸡蛋型,长度有四米,大小是没办法放上步兵战车的,幸亏步兵战车可以展开来行动,只要底盘外的部分不受力就行,否则会有液压装置顶到地上。

用一些略呈四面体的散落部件稍微做固定,小心翼翼的运回高地,下面就开始对付103基地了,希望里面的情况不要太差。

准备出发的时候雷云接到指挥中心通讯:第三中队飞到别的战区去了,他们已经被并入另一个作战序列……

很好,他们的驾驶员是要路痴到什么程度才能干出这种事情啊!

绝对是个天大的坏消息,总共三个中队,二中队登陆舰解体,人都找不齐武器装备就别提了,三中队干脆整个就跑路了!而且由于预备队不足,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单独中队再发动一次空降行动投入大量舰船和轨道战机保护。

现在等于雷云指挥一个中队,带着二十个没有武装的家伙要执行一个大队的任务!

多亏当时他们把集装箱里剩下的东西都尽量塞进了步兵战车,二中队被救下的人也不算完全没有装备,只是平均每人只有一样,要么是密集火箭箱,标准步枪只有三套,有的还必须以普通装甲装备重型装甲使用的脉冲粒子炮,有机修兵,勉强给他们想办法改装成腰挂式。比肩扛要省力点,可是腰部的重心产生了一定偏差,有点影响行动,反正勉强用着吧,总比拿人机通用步枪好的多。

还有十二个人没有装甲武器,没法子,只能用他们自己带的人机通用步枪凑合着,弹药雷云这边有一小箱,一千发子弹,先对付着,等拿下基地的空投坪并修复通讯就有补给了。

为了更好的指挥战斗,雷云换装了指挥系统替代用掉两枚的导弹发射器。

指挥系统拥有功率更大的雷达,并拥有更多的探测类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步兵装甲系统装不下的探地雷达,是对付虫子的利器,它同样要使用能源接口,因此雷云连标准步枪都无法装备,还好多的是大头兵没有枪用,不担心浪费火力。

装上指挥系统,雷云肩膀附近往上整个大了两三圈,高度更是超过三米,此时的整体重量超过一吨,很有那么一点高达风范。

五个医疗班成员、一名因伤情仍然需要留观的军士,两名机修班成员,还有刚刚从轨道战机上挖下来的东西,为此留下了十五人和所有小机器人警卫进行保护。雷云带着勉强超过一个中队编制的五十四人进行基地的初步清理工作。

103基地大门没有能源无法开启,中队只好从一处被虫子们攻破的电网进入。

电网的后面是防御区,现在已经是一片狼藉,充满沙尘的同时,还能看到一些破碎的骨头,壕沟、警戒塔也几乎完全损毁。

雷云站在中队中央,时刻关注着周边以及地面下的情况。

103基地的构造除了外围的防御设施,中间有个占地十一万平方米的整体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下面还有十多米加了料的固化层防止虫子从下面突破。

地上的第二层是无人机停机库和起飞坪,那里对基地功能的恢复没有帮助,他们的第一目标是位于地下一层的生活区,以便晚上能安置下来。

第348章 103基地

基地里有一些零散的虫子,也有中型的。在中型虫被干掉两三只后,所有的虫都跑了。

伙计们正觉轻松的进入主建筑,雷云发现了坏消息。

“所有人注意,地下一层有活体,使用我们的动力装甲,数量为八。”

“啊?还有人活着为什么不修复通讯?应该有备用设备啊!”频道中传来女准尉克里斯蒂娜的话。

雷云保持稳定的语速平缓说:

“八架动力装甲,都有破损,地下一层温度为零下36度,他们已经不再是人类。”

零下三十六度只比零下三十度低一点点,可是在装甲破损的情况下,制服保护不了就是保护不了,低一度就会缓慢导致失温等致命情况发生。

“头儿,装甲里是虫子还是人形?”一名走在前面的战士抽空问。

摇头别人也看不到,雷云还是说出推测:“人体在这温度下时间稍长会硬掉,就算被虫子寄生恐怕也动不了,我猜是虫子。”

“希望虫子没有足够的手指操作武器,伙计们,让我们打烂它们。”黑人准尉克鲁斯呼换队友稍微加快速度。

动力装甲的武器发射都是手指操作,在进入战斗状态时通过语音打开保险后,一些臂装、肩载武器都是由手指运动控制。

拥有探地雷达这种流氓装备,清理工作十分顺利,两小时后,除两台装甲被击伤没有任何损失。击伤的装甲也好办,一楼休息区就有一些存货,头盔不要,直接换上即可,只是他们现在没有权限开启封闭的武器库,这里的机甲同样只有人机两用步枪可用。

情况得到控制,雷云让一半人回去护送医疗班和物资,因冷聚变电池的存在,十五名留守的人要等第二批过来。

运送冷聚变电池又出了点问题。由于103基地和外面平原间有个四十五度的坡度,展开状态的步兵战车没办法把冷聚变电池拖上来。只好依靠机修兵临时弄的滑轮吊索,利用动力装甲的力量一起给它拖上来。

弄好这些,雷云已经带着剩下的人把二楼也清理了一遍。

武器设备弄到一个较为安全的休息房,冷聚变电池暂时放在一楼中央圆厅。

接下来是修复计划。

按照要求是要修复通讯系统等待后续命令,可要是自己的人在后续命令来之前就冻死了,那可没人赔。所以雷云要求两名机修兵先在地下一层找到一个合适的区块,以燃料电池暂时恢复电力,接下来尝试重新封闭被虫子打通一个个大洞的天花板、地板,其他的再一步步来。

要找到合适的区块主要考虑的是若万一再次被虫子突破,有没有什么地方更难被挖出坑来。

可惜那样的地方是不存在的,虫子挖坑大部分凭感觉,没有高等级虫的时候完全随机,也不管哪里厚些哪里薄些。

最后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先恢复装甲库,装甲库的防护更好,也有更多资源让机修兵修复装甲,还能从里面搜出一些能用的弹药。

伙计们一起合作,把装甲库中的破片和几具冻的跟铁块一样的尸体丢出去,是人类还算的上完整的就包好,等待火化装置恢复功能,其他的全部当沙包填充基地外围防线。这种事情让很多新兵几乎吐出来,其实不去想它就一点事情都没有,冻结的尸体是真的和水泥块差不多,上面铺层土谁也不知道下面是啥。

在天黑前只有两个半小时,中途爆发了一些小的防卫战,总算是通过改线的方式恢复了装甲库能源,原来的能源管理面板旁边被挖出一个大坑。能源的恢复立刻可以保障温度,而氧气系统暂时还不行,不过若有需要,可以在完全封闭房间后,通过拆解动力装甲的空气管理系统让室内二氧化碳转为氧气。

装甲库在地下一层分成八个区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