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龙不败-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自坐镇指挥!”
“是,末将这就去!”那位张将军领命之后便走出了皇宫。
过了约莫一炷香时分,数十名宋国境内最得力的捕头进入大厅,开始调查取证。
而高太后则抱着孙子皇帝,不动如山地端坐于高台正中央,闭目养神,等待着查验结果。
他们的周围此刻站满了大宋国最精锐的御林军士兵,担任警戒。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一名捕头来到高太后面前,恭恭敬敬地奏报道:“启禀太后,微臣现已查明刺客同时熄灭大厅内油灯烛火的方法了。”
“喔,是吗?速速道来!”高太后听了,登时双目一睁,从里面射出两道精光,好奇地说。
东方不败也在不远处凝神倾听着,她同样好奇,当晚升平楼的大殿中,原本灯火通明,高手如云,缘何宴会厅内外七十二盏长明灯与三十六盏大红灯笼居然会同时熄灭。
她听到的答案是如此地出人意料之外,却又落入情理之中——灯里的油干了,灯自然会熄灭;蜡烛的灯芯燃尽了,就不会再燃烧。(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章 血溅皇廷(十)妙局
第三百二十章 血溅皇廷(十)妙局
那个捕头解释道:“我们已勘查无误,发现所有油灯里事先被人加了等量的油,而每只蜡烛的芯也被人做了手脚,里面被拆了一大截,所以这些油灯和蜡烛燃到几乎同一时刻尽数熄灭。”
高太后听罢额角渗出丝丝冷汗,微微点头道:“嗯,好大的手笔,好精巧的布局。”
捕头继续说:“料想是刺客一早便在皇宫里安插了内线,特意吩咐他们今晚给每盏灯里加同样多的油,把蜡烛里的灯芯弄成一样长。”
一旁的东方不败暗自赞叹这计划实在周密,几乎是天衣无缝的。
高太后又问:“那内线是谁?查出来了吗?”
那个捕快点头应道:“据我们多番查证,作为刺客内线的是宫里的几个太监。”
老太后闻言,猛一拍大腿,喝道:“好!只要抓住了他们,我们就能顺蔓摸瓜,找出幕后黑手了!”
她面前的捕头却微微摇头道:“只可惜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了几具尸体,现在就躺在那边。”说着伸手指向了大门旁的数具刺客尸身。
高太后听了,失望之余不由得大叫可惜。
目睹太后失望之态,护卫“天龙”上前一步。朝她行了一礼,奏道:“启奏太后,微臣方才与那班贼子交手之际。发现他们所施展的武功当中,含有大量的少林派路数。”
高太后一听,立时奇道:“喔,这么说来,行刺哀家的是那些少林寺的和尚啰?”
“天龙”应道:“这……这也难说。不过有了这条线索,微臣倒是想带人前赴少林寺查探一番。”
高太后点了点头,爽快地回答:“嗯。爱卿言之有理。准了,你这就点集人手到登封去一趟吧!”
“是,微臣遵旨!”“天龙”答应过后。便即转身出殿。
“那么这帮刺客为何偏偏选择今日来刺杀哀家呢?”目送救了自己一命的宫廷头号护卫离去,太后随即陷入了新的思索,轻轻沉吟道。
忽然抬首一望旁边的东方不败,发现东方不败也正看向她。
两位凤躯龙魂的女中豪杰在目光交接、四目相对之时。头脑中蓦地里灵光一闪。同时恍然大悟:“这帮贼子在有辽国使臣出席的大宋国宴上刺杀宋国太后,显然是要挑起大宋与大辽的战争。”
而东方不败想起自己酒杯中先前被人下了烈性蒙汗药,加上所有灯烛熄灭之时曾经有人来试图抱走自己和自己的手下,那么对刺客的如意算盘就分析得就更加透彻了:刺客先用药迷倒大辽的使臣,刺客头目猛下杀手击毙宋国主和派头目高太后,然后灯灭时大殿中骤然黑暗,里面的人必定惊慌失措,就在这片刻之间。埋伏着的其他刺客再行出手,一部分人悄悄将晕倒的辽国使者搬出宫去。另一部分人杀掉在场的其他主和派重要人物,待到灯火复明之时,厅中只剩下活生生的主战派首领赵煦以及他手下的重臣,面对一众主和派人物的尸首还有大辽使臣无影无踪的事实,这假借出使之名潜入大宋皇宫刺杀宋国当朝太后与大臣的罪名,辽国君臣可就担定了!
想明此节,饶是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东方不败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惊疑不定道:“这幕后主使用心不可谓不工,不可谓不毒!他究竟是谁?”
高太后所想到的虽然没有东方不败那样深刻,但也察觉出有人要拿辽国这次出使做文章。
既然刺杀自己一事未遂,那些刺客们的幕后主脑保不齐就要对使团成员下手。
大辽使臣若是有个什么闪失,辽国皇帝多半就要兴师问罪来了,宋辽之间还是免不了一场血战。
言念及此,高太后便决定将大辽使团中人尽快送离宋境,以绝祸端。
见礼部尚书苏轼还兀自倒在血泊之中,生死未卜。放眼望去,在场的礼部官员之中唯有黄裳没受多大损伤,随即对他下旨道:“黄裳接旨!”
还没从之前的惊魂时刻回过神来的黄裳,猛然间一听到太后亲自宣旨,赶紧跌跌撞撞地跑到她跟前,跪地应道:“臣……臣在。”
高太后吩咐道:“黄裳,你速速赴兵部传我懿旨,调两万禁军,守卫在大辽使团所居驿馆四周,务必保得他们平安周全。明日清晨,便护送他们带上两年的‘助军旅之费’启程北返,一路须挑大道而行,昼行夜宿,决不可有半点闪失!”
黄裳听罢,连忙磕头道:“微臣遵旨!”
高太后还不放心,又向他叮嘱道:“从即刻起,东方元帅一行人的安全就由你全权负责。他们倘若遭遇什么不测,哀家便要你的脑袋!你明白了吗?”
黄裳闻言,冷汗更是涔涔而下,继续叩首说:“微臣明白,微臣明白!”
嘱咐完黄裳,高太后又转身看向东方不败,脸上勉强露出慈和之色,说道:“东方元帅,你也看到了,哀家此刻有要事在身,无法起身远送。还请元帅与诸位使臣大人现在就随黄大人回驿馆歇息,明日一早便启程还赴上京,向贵国皇帝陛下转呈哀家与我国皇帝的问候。”
东方不败听罢,当即心领神会,朝高太后一行礼道:“小可承蒙太后与陛下关照,这就别过。”说完就跟着黄裳以及他手下的禁军返回了驿馆。
回到自己的屋中,东方不败的心绪颇不宁静,就算躺到了床上,也是一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思索着:“这班刺客的手段如此高明,到底是何来历?他们意欲挑起宋辽之战,从中渔利,这一点倒是与害死萧大哥父母的那个妄人颇为相似,他们到底有什么联系?”
考虑良久,东方不败终于下定决心,还是按照先前的计划,在出使重任完成之后,自己并不急于返回辽国,而是留在宋境之内,想方设法查探关于萧峰的大仇人——“带头大哥”和那妄人的消息,好给他一个交代。
不过现在她又多了一个目标,正是策划这次行刺宋国太后的那个幕后黑手。
第二天一大早,以东方不败为首的辽国使团便在两万名精锐宋军的护卫下风风光光地踏上了返回辽国的旅途。
由于这次行的尽是大路,路程比来时缩短了不少,没过几日,一大队人马就靠近宋辽边境了。
但这可不是东方不败所希望的。
这日刚经过太原府,东方不败就谎称自己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躲入一辆大马车之中,不再见人。而后更是吩咐自己的一个亲信,在使团完全进入辽国境内之前,决不能让任何人掀开那辆马车的车帷。待使团回归上京,便向耶律洪基禀报说东方元帅留在宋国进行刺探军情的大计,他必定龙颜大悦,不加追究。
当天夜里三更时分,东方不败就换了身平民百姓的粗布衣衫,背上自己的行囊,一个人从千军万马的眼皮子底下溜出了营地,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群英荟萃路方平(一)乔装
第三百二十一章 群英荟萃路方平(一)乔装
尽拣小路往南行了一夜一日,东方不败已然远离了使团的大部队,这才坐在一片小树林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
歇了片刻,东方不败心下寻思,前几日潜入皇宫之中刺杀高太后等宋廷稳健派人物的刺客们,手上所使的乃是少林派的功夫,而那“妄人”诬陷萧峰父亲一行人,也是要去少林寺抢夺武学典籍,“带头大哥”率人于雁门关阻截,同样不过是为了保卫少林寺罢了。
那么当前一切矛盾的焦点便是那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少林寺。
言念及此,东方不败打定主意,自己此行须得先到少林寺一探究竟。
然而河南一带江湖门派众多,加之大多数还是所谓的名门正派,其下不少弟子都参与过聚贤庄围攻东方不败和萧峰,而且还见过东方不败的女装模样。
如今无论东方不败身着男装还是女装,孤身一进入河南境内,保不齐就被武林中人给认了出来,随即陷入一连串围追堵截之中,当真是自身难保,根本就别提要为萧峰查出“带头大哥”和“妄人”的真实身份了。
虽然东方不败也会一些易容之术,可是在自己脸上东涂西抹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坚持十天半个月还行,要是再长久些那就难受死了。
于是东方不败把手伸进自己随身携带的那个包袱之中,从里面拿出一个大铁球。定睛一看,原来是阿紫本来要给游坦之戴上的那副铁面具。
当日东方不败救下游坦之以后,便出钱买下了此面具,还吩咐铁匠对其内层依着自己眼目口鼻的形状做了修改,并给它的前后两个半球装置了机括,令其不用趁热戴在头上也能达到镶得丝丝入扣的效果,还可不伤面容就取得下来。
“喀拉”一声。东方不败打开了面具,毫不犹豫地就往自己的头颅上一罩,顿时将那倾国倾城的容貌掩盖在了冰冷的黑铁之下。
待把铁面具重新关上。东方不败背起行囊便继续南行。
此时她的装扮虽然怪异,但江湖人士身着奇装异服者大有人在,往脑袋上套个铁球也没什么稀奇。
由于现在没人能认出她来了,因此她干脆大摇大摆地挑大路走。
又行了几日。这一晚东方不败在路边找了一座小破庙。躺在佛像之后睡觉。
正待合上眼,忽听得脚步声响,有三人走进庙中,就地坐倒,唏哩呼噜地吃起东西来。
三人东拉西扯地说了些江湖上的闲事,忽然一人问道:“你说乔峰那厮到底躲到了哪里,怎地一年多来,始终听不到他半点讯息?”
东方不败一听得“乔峰”两字。心中一凛,登时竖起耳朵。凝神倾听。
但闻另一人道:“这厮作恶多端,做了缩头乌龟啦,只怕再也找他不到了。”
先一人道:“那也未必。他是待机而动,只等有人落了单,他就这么干一下子。你倒算算看,聚贤庄大战之后,他又杀了多少人?徐长老、谭公谭婆夫妇、赵钱孙、泰山铁面判官单老英雄、天台山智光老和尚,还有我帮的马夫人、白世镜长老,唉,当真数也数不清了。”
东方不败听到萧峰还在背负着冤屈,心头的火“腾”地一下就窜上来了,恨不得马上跳出去,马上对着那三人喊:“不是这样子的!”
但她深深地知道,如此莽撞行事根本就无济于事,唯有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乔帮主一向仁义待人,想不到……唉……想不到,这真是劫数使然。咱们走吧。”说前站起身来。
另一人道:“老汪,你说本帮要推新帮主,到底会推谁?”
那苍老的声音道:“我不知道!推来推去,已推了一年多,总是推不出一个全帮上下都佩服的英雄好汉,唉,大伙儿走着瞧吧。”
另一人道:“我知道你的心思,总是盼乔峰那厮再来做咱们帮主。你趁早别发这清秋大梦吧,这话传到了全舵主耳中,只怕你性命有点儿难保。”
那老汪急了,说道:“小毕,这话可是你说的,我几时说过盼望乔帮主再来当咱们帮主?”
小毕冷笑道:“你口口声声还是乔帮主长、乔帮主短,那还不是一心只盼乔峰那厮来当帮主?”
老汪怒道:“你再胡说八道,瞧我不揍死你这小杂种。”
第三人劝道:“好啦,好啦,大家好兄弟,别为这事吵闹,快去吧,可别迟到了。乔峰怎么又能来当咱们帮主?他是契丹狗种,大伙儿一见到,就得跟他斗得你死我活。再说,大伙儿就算请他来当帮主,他又肯当吗?”
老汪叹了口气,道:“那也说得是。”说着三人走出庙去。
耳闻三人离去,东方不败心下琢磨:“想不到丐帮要找一个合适人出来当帮主,竟然如此困难。哼,谁叫他们自个儿把萧大哥给赶走了,真是活该!哎,当日马夫人供出自己与那全冠清的奸情,丐帮中不少长老和弟子都是听到的,为何姓全的时至今日还在当着舵主?不行,我得跟着他们去打听一下丐帮的情况,看那全冠清到底是如何长袖善舞、屹立不倒的。”
当下一个闪身便从庙中飞出来,见三名丐帮弟子沿着山路径向西行,便悄悄跟随在后。
她轻功既高,这时又暮色已深,那三人便没有发现她。
走出数里后,四人来到一个山坳,远远望见山谷中生着一个大火堆。
东方不败见了,心中寻思:“他们到底在那边搞什么鬼?我且躲在草丛中听听再说。”随即钻入道旁长草丛中,慢慢向火堆匍匐接近。
但听得人声嘈杂,聚在火堆旁的人数着实不少。
东方不败小心翼翼,越近火堆,爬得越慢,爬到一块大岩石之后,离火堆约有数丈,便不再行向前,伏低了身子倾听。
火堆旁众一个个站起来说话。东方不败听了一会儿,听出是丐帮大智分舵的帮众在此聚会,商议在日后丐帮大会之中,大智分舵要推选何人出任帮主。
有人主张推宋长老,有人主张推吴长老。
另有一人道:“说到智勇双全,该推本帮的全舵主。”
又有一人随声附和道:“对,李大哥说的没错,乔峰的奸谋,是我们全舵主首先奋勇揭开的,因此全舵主有大功于本帮。大会一开,咱们便一拥而上,提出全舵主那日所立的大功来,然后推他为帮主。”(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群英荟萃路方平(二)请帖
第三百二十二章 群英荟萃路方平(二)请帖
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却说道:“谢谢众位兄弟的好意,只不过这推举我为帮主一事却万万不能提,否则的话,别人还道兄弟揭发乔峰那厮的奸谋,乃出于私心。”
一人大声道:“全舵主,有道是当仁不让。我瞧本帮那几位长老,武功虽然了得,但说到智谋,没一个及得上你。我们对付乔峰那厮,是斗智不斗力之事。全舵主升任帮主之后,必定能带领我帮用妙计除掉乔峰那厮,重振我帮往日的威名!”
围在火堆旁的二百余名乞丐闻言,纷纷附和道:“对,比起宋长老等人,全舵主更是当帮主的料!”“全舵主就算暂且不当帮主,至少也得升为长老,只盼那时候仍然兼领本舵。”“对了,就算全舵主当上了帮主,也仍然可兼做咱们大智分舵的舵主啊。”
正说得热闹,一名帮众从山坳口快步走来,朗言道:“启禀舵主,大理国段王子前来拜访。”
东方不败听罢,心中一惊:“咦?三弟怎会在此刻跑到这个地方来了?我俩可真算得上是有缘啊!”
全冠清当即站起,脸有喜色,说道:“大理国段王子?他亲自来看我。很给面子啊!”大声道:“众位兄弟,大理段家是著名的武林世家,段王子亲自过访。大伙儿一齐迎接。”当即率领帮众,迎到山坳口。
只见一位青年公子笑吟吟地站在当地,身后带着七八名从人。
那青年公子正是萧峰和东方不败的义弟段誉。
段誉和全冠清两人拱手见礼,却是素识,当日在无锡杏子林中曾经会过。
全冠清当时不知段誉的身分来历,此刻想起,那日自己摆下毒蛇阵意欲对付乔峰。差点连着段誉给一起谋害了,不禁微感尴尬,但随即宁定。抱拳道:“不知段王子过访,未克远迎,尚请恕罪。”
段誉笑道:“好说,好说。晚生奉家父之命。有一件事要奉告贵帮。却是打扰了。”
两人说了几句客套话,段誉引见了随同前来的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四人。
全冠清请段誉到火堆之前的一块岩石上坐下,帮众献上酒来。
段誉接过喝了,说道:“年余之前,家父在信阳随州分舵,承贵帮吕长老等接待,甚是感激。今年家父本欲亲来贵帮总舵拜访,只是政务繁忙。至今脱不开身。于是家父只好修下的一通书信,而贵帮诸位长老行踪无定。始终无法奉上。”
“数日前得悉贵舵要在此聚会,这才命晚生赶来。一来送信,二来郑重致谢,并奉上薄礼。”说着从袖中抽出一封书信,站起身来,递了过去。朱丹臣也呈上一包礼物。
全冠清双手接过,说道:“有劳段王子亲自送信,并赐厚礼,段王爷眷爱之情,敝帮上下,尽感大德。”见那信密密固封,封皮上写着:“谨呈丐帮诸位长老亲启”十个大字,心想自己不便拆阅,又道:“敝帮不久将有全帮聚会,诸位长老均将到来,在下自当将段王爷的大函奉交诸位长老。”
段誉道:“如此有劳了,晚生告辞。”
全冠清连忙称谢,送了出去,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对了,敝帮白长老和马夫人在段王爷拜访随州分舵期间,在舵中不幸遭奸贼乔峰毒手,他当日目睹了这件惨事吗?”
段誉一听,心中微微纳罕,随即摇头道:“当日家父别过吕长老等人时,白长老和马夫人尚在人世。而且,我相信他们绝不是我义兄乔大哥害死的,杀害马副帮主的也必定另有其人,还请全舵主明察。”又向全冠清一抱拳,说道:“后会有期,不劳远送了。”
他转身走到山坳口,迎面见两名丐帮帮众陪着两条汉子过来。
那两名汉子互相使个眼色,走上几步,向段誉躬身行礼,呈上一张大红请柬。
段誉接过一看,见柬上写着四行字道:
“苏星河奉请武林中各位精通棋艺之才俊,于六月十五日驾临汝南擂鼓山天聋地哑谷一叙。”
段誉素喜弈棋,见到这四行字,精神一振,喜道:“那好得很啊,晚生若无俗务羁身,届时必到。但不知两位何以得知晚生能棋?”那两名汉子脸露喜色,口中咿咿哑哑,大打手势,原来两人都是哑巴。
段誉看不懂他二人的手势,微激一笑,问朱丹臣道:“擂鼓山此去不远吧?”将那请柬交给他。
朱丹臣接过一看,先向那两名汉子抱拳道:“大理国镇南王世子段公子,多多拜上聪辩先生,先此致谢,届时自当奉访。”指指段誉,做了几个手势,表示允来赴会。
两名汉子躬身向段誉行礼,随即又取出一张请柬,呈给全冠清。
全冠清接过看了,恭恭敬敬地交还,摇手说道:“丐帮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拜上擂鼓山聪辩先生,全某棋艺低劣,贻笑大方,不敢赴会,请聪辩先生见谅。”两名汉子躬身行礼,又向段誉行了一礼,转身而去。
朱丹臣这才回答段誉:“擂鼓山在汝州上蔡之南,此去并不甚远。”
段誉与全冠清别过,出山坳而去,问朱丹臣道:“那聪辩先生苏星河是什么人?是中原的棋国手吗?”
朱丹臣道:“聪辩先生,就是聋哑先生。”
段誉“啊”了一声,“聋哑先生”的名头,他在大理时曾听伯父与父亲说起过,知是中原武林的一位高手耆宿,又聋又哑,但据说武功甚高,伯父提到他时,语气中颇为敬重。
朱丹臣又道:“聋哑先生身有残疾,却偏偏要自称‘聪辩先生’,想来是自以为‘心聪’、‘笔辩’,胜过常人的‘耳聪’、‘舌辩’。”
段誉点点头道:“那也有理。”走出几步后,长长叹了口气。
他听朱丹臣说聋哑先生的“心聪”、“笔辩”,胜过常人的“耳聪”、“舌辩”,不禁想到东方不败的“无招”胜过常人的“有招”。
那日段誉在无锡同萧峰与东方不败别过之后,就带着随从草草地在江南一带逛了几天。
之后段誉心想自从给鸠摩智擒拿北来,伯父与父母必甚挂念,而自己也想念亲人,便即回归大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群英荟萃路方平(三)重逢
第三百二十三章 群英荟萃路方平(三)重逢
在大理过得年余,段誉每日里只念念不忘东方不败的一颦一笑,虽不知这番相思最终有无善果,但心念难以割舍,不免日渐憔悴。
他父亲段正淳那日在随州分舵中与马夫人私会,后来被白世镜赶走,扫兴之下,便告别吕长老等人,出了分舵大门,遇上早就守候在外的情人阮星竹与女儿阿朱,一家人团聚,当然是其乐融融。
由于不能将阮星竹带回大理,段正淳只好在豫南和她双宿双飞,享那温柔之福。
段正淳派遣傅思归回到大理,向保定帝禀告情由,段誉在旁听了,正好找到个借口,禀明保定帝后,便随傅思归又来中原,与父亲相聚。
父子久别重逢,都是不胜之喜,段誉简述别来情形。
阮星竹更对这位小王子竭力奉承,而阿朱早就识得段誉,这下竟以兄妹身份再次相见,不禁感慨世事无常。
段正淳和阮星竹以阿朱、阿紫之事说来尴尬,只三言两语地约略一提。段誉知是父亲的常事,不以为奇,也不追问,倒是对自己突然间多了阿朱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妹妹而欢喜不已。
这日段正淳得到消息说,马夫人已经丧命于丐帮随州分舵之中。心里毕竟割舍不下和她的那段旧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