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绣儿进了灶房开始做饭。虽然刘陈氏说随便做点儿,但是绣儿可不能把这句话当真。绣儿作为刘陈氏的外甥媳妇,而且是第一次见面的新外甥媳妇,刘陈氏来看她,她真不能随随便便地应付刘陈氏。
绣儿决定做红烧肉,炒鸡蛋,烧茄子,猪肉炖土豆。四个菜对于三个人而言已经不少了。
绣儿做菜的时候,刘陈氏进来帮忙。绣儿说:“大姨我自己来就行,你怪累的,先去歇着吧!我做完饭就去叫你吃饭行不行?”
刘陈氏不同意说:“你这孩子和我客气什么!我是成子的亲大姨,你和我客气就是拿我当外人。”
绣儿心想来者是客就算我不拿你当外人,也不能叫她自己丈夫的大姨第一次来进灶房忙活,但是刘陈氏都这么说了,绣儿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只能让刘陈氏留在灶房。
刘陈氏进了门见切菜板子上摆着切好的肉、土豆、在水里泡着的干茄子,还有旁边放着的鸡蛋,他就明白绣儿这是想给她老俩口做顿好的吃。
刘陈氏和刘老头是一个特别实在、特别勤俭的人,不然刘陈氏也不会因为吃了有异味没舍得丢掉的鸡肉拉肚子,而造成不能在秀儿与王成成亲的时候过来。
刘陈氏刚刚和绣儿说随便做点儿其实是真心话,不想让秀儿因为她老两口来了,就费东西做一些菜,但是看见绣儿把东西切好了,也就没说什么。
当看见绣儿做好炒鸡蛋、红烧肉、绕茄子,还要做猪肉炖土豆的时候,刘陈氏看不下去了,说:“你这孩子做这么多菜干什么,这些就够咱吃的了。”说着不等绣儿说话,就把秀儿准备炖土豆的肉放在篮子里吊到井里去了。
绣儿看这刘陈氏一气呵成地动作都愣了,大姨这真是把这里当成她家了。
刘陈氏是很容易打交道的人,反正绣儿经过一天的相处,特别喜欢刘陈氏这个人。
第二天吃完晚饭刘老头说回家,但是刘陈氏想着自己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见到的她外甥王成,两家离的远见面不方便,好不容易来一次,现在还没有见到王成,刘陈氏不太想走。
绣儿呢,经过一晚上的相处感觉他自己和刘陈氏很对脾气,绣儿想这刘陈氏留下陪自己也不错,不然自己也是要去叫张柳来和自己作伴。
绣儿问刘老头和刘陈氏说:“大姨、大姨夫家里是不是很忙啊?”
刘陈氏说:“现在没什么忙的了,地里的活忙完了,我才来的。”
绣儿听了高兴地说:“那大姨你在我这多住几天吧!,你看就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有做伴的人,等我家当家的回来就叫他送你回去。”
于是在刘陈氏本身不愿意走,绣儿的劝说下下,刘老头只好自己赶着牛车走了。
刘陈氏在刘老头走了以后,她也不进屋。绣儿也只好陪着她在院子里看。刘陈氏现在前院看见绣儿养的小鸡,又看见院子里新打的水井,对秀儿女说:“成子娶了你,这院子里才有过日子地样子。你是不知道,以前我来这里,看到你家院子里空荡的样子那个糟心劲儿了。”
刘陈氏说着还叹了口气“哎”。
刘陈氏说:“成子家,后院是不是还是成子做木匠活用的东西。”
绣儿说:“嗯,是呢。”
刘陈氏又问绣儿:“成子家,你昨天去上香不会是去求子吧?”
绣儿想着求子的事又不是不能说:“是呀,昨天就是和我姑姑去求子的。”
刘陈氏听了就说:“是不是成子心急要孩子?你这三个月没有孩子,他就对你没有好脸色啊?”刘陈氏心里觉得秀儿这么刚成亲三个月的小媳妇不会对要孩子的事这么急,她就以为是她外甥着急。
秀儿连忙摇头:“不是的,大姨,他没有催我,真的没有催我。”
刘陈氏说:“成子家,真不是成子催你?你可别骗我。”
秀儿点头:“真的,大姨。”
刘陈氏听了又说:“孩子的事不能着急,再说了才成亲三个月就怀孩子的人很少,你平时注意一些就行,越着急怀孩子就越不容易怀上。”
刘陈氏在秀儿家住下,省了秀儿不少的事。
刘陈氏是一个很勤快的人,早上起来喂鸡,扫院子都不用秀儿了。
秀儿肯定不好意思叫老人家干这些活,自己没事干啊,一开始还和刘陈氏抢着干。
但是刘陈氏在家干的活比绣儿多,力气也比绣儿大,绣儿起的早了扫院子一把就把扫帚夺了过去说:“你家也没什么活,你叫我一天天的闲着,我浑身不舒坦,你去烧火做饭吧!”
☆、第二十八章 绣儿被夸了
随着刘陈氏在绣儿家待得日子越长,刘陈氏就越觉得绣儿不会过日子,可是绣儿又想到绣儿的娘家富,应该从小习惯这样了,就没开口说话。可是每次在绣儿做饭的时候,总是用肉疼的眼光看着绣儿往锅里倒油。
绣儿就是在迟钝也知道刘陈氏心疼东西了,更何况绣儿本身是一个通透的人。于是绣儿就开玩笑似的对刘陈氏说:“大姨,你好不容易在这待着,要是在我这瘦了,我可不好对表哥表嫂们交代。”
刘陈氏也笑着说:“什么交代不交代,我就是觉得你这里好就行。”
可是在绣儿抱回一只小狗后,将碗里的鸡蛋汤倒到小狗的碗里时,刘陈氏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浪费东西,这可是鸡蛋汤怎么能给狗吃呢?”
绣儿好脾气地笑笑说:“这不是看着小狗实在太小了吗?我怕吃别的养不活。”
刘陈氏说:“你就是年纪小还不懂事,这小狗不算小了,你把干粮用水泡了,再在里面放点咱吃剩的菜汤就行。”
绣儿讪讪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其实绣儿只是觉得小狗这么小就离开了生它的大狗,小狗是很可怜的,于是想喂小狗一点儿鸡蛋汤,反正现在的小狗很小,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刘陈氏在绣儿家待了二十多天的时候,王成就带着两个徒弟王伯东、杨超回来了。
王成一进院子门就看见一个白头发的老太太在喂鸡。王成仔细一看这不是自己的大姨吗?王成根本不知道他大姨在他家,看见刘陈氏在这还是很惊喜的。
王成喊了声“大姨!”
刘陈氏听见声音一转头就看见了王成,刘陈氏笑的脸和菊花一样说:“成子,你回来啊。”刘陈氏又对着屋里喊:“成子家,成子回来啦!”
绣儿在屋里回答:“哎,知道了。”
王伯东和杨超都不认识刘陈氏,两个人只好喊刘陈氏:“奶奶。”
刘陈氏氏绣儿讲过王成收的两个徒弟都是自家亲戚。刘陈氏答应后,问王成:“在外面还顺利吗。”一类的话,王成一一回答了这才进屋。
绣儿在王成回来前就想到家里的屋子住不了这么多的人,就在王成和刘陈氏说话的时候,交代杨超和王伯东这次回家,他俩在家可以多在家几天,就叫王伯东和杨超回家了。
刘陈氏想王成这个唯一的外甥,王成心里也惦念自己的亲大姨刘陈氏,王成说:“大姨,上次我成亲的时候,大表哥说你拉肚子来不了,现在好利落了吧!”
刘陈氏说:“早好利落了,这不,这段时间不忙了,我就来看看你,可别说,你真去娶了一个好媳妇。”
绣儿听了这话,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绣儿这段时间可是彻底知道刘陈氏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
在绣儿的心里刘陈氏说话直接,特别勤快,特别节俭,和自己熟了以后刘陈氏吃饭的时候嘟囔过好几次说菜里油太多。
从刘陈氏在绣儿手里抢过扫帚后,刘陈氏几乎把院子里包括菜地里的活都包了,绣儿对刘陈氏说过“大姨你来了这里,就好好养养,别干这么多,累着可不好。”
可是绣儿怎么说什么刘陈氏都没松口,每天还是继续干。绣儿只好想着给刘陈氏做两件衣服。
刘陈氏趁绣儿不注意的时候,朝王成使眼色,示意王成和她去她睡觉的那屋。刘陈氏就回了了她睡觉的那屋。
王成想大姨难道有难开口什么事还怕绣儿听到要单独对我说,王成就对绣儿说:“我去那屋看看大姨那边缺不缺东西?”
绣儿故意板着脸说:“你是怕我对你大姨不好啊?今天你回来就去看看少不少东西,难不成大姨在这住了二十多天都是少东西了。”
王成看的出来绣儿是在开玩笑,就笑笑对绣儿说:“我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我就是去看看。”
绣儿挥挥手,说:“去吧,我难不成还不知道你的意思。”
王成在绣儿的脸上亲了一口,说:“等着我,我一会儿就回来。”
绣儿说:“知道了,我等着你。”
王成到了刘陈氏面前问刘陈氏说:“大姨,有什么事啊?”
刘陈氏说:“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叮嘱你几句过日子地事。”
王成坐在炕边上说:“大姨,难道我还是不会过日子地人。”
刘陈氏语重心长地说:“过日子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在你这住了这么长时间了,我觉得你媳妇可是真好,说句实话你配不上人家。”
刘陈氏见王成想要说话,直接说:“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吱声。”
刘陈氏就这样说了,王成能怎么办?王成只好乖乖地坐在炕边上听刘陈氏的话。
“咱先不说你媳妇人长得好,娘家好。就是你媳妇的针线我可是知道的,给我做了两件衣服,那针脚又密又平,那真是一双巧手。”
刘陈氏接着说:“为人也好,脾气更不用说,我在这里,就我们两个人,我这人脾气也直。按理说,我只是你大姨,不该说你媳妇,但是我可是说过你媳妇几次,你媳妇都没有对我有脸色不好的时候,你媳妇每天都对我笑眯眯的。”
王成心里走神,我媳妇的好我全知道,至于每天笑眯眯的那是她嘴角天生上翘。
刘陈氏说:“我看你媳妇也是会疼人的人,每天给我变着花样坐吃的,虽然你媳妇,花钱有些不计较,但是,也是会过日子的,你看院子里哪里没有收拾好?”
绣儿如果知道刘陈氏是这样夸自己,肯定会脸红,她想大姨这二十多天院子都是你收拾的好不好?这样对王成说你觉得真的好吗?
刘陈氏见王成不好好的听自己说,还走神呢,就有点儿着急“我知道你小子,精明人长了一副老实样,过日子可不能算计你媳妇。”
王成听了刘陈氏的说,觉得太突然了,刚才还在夸他娘子了,怎么一句话就变成损自己了。王成真心觉得自己冤枉,他什么时候算计绣儿了,他怎么不知道。
刘陈氏见王成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她就以为王成是装的,就对王成说:“你是不是特别想要一个孩子?”
王成当然点头了,谁不想要孩子啊,不然累死累活的过日子图啥,更何况那是他娘子绣儿生的孩子。王成想他如果不想要孩子,他就是一个傻子,王成可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傻子。
刘陈氏见王成点头就说:“果然是你!”
王成心说“什么果然是我啊?我到底怎么了?”王成就等着刘陈氏继续往下说。
“你还和我装傻,不是你明里暗里地说孩子的事,你媳妇才和你成亲三四个月,其中你还出门两个月,就会为没怀孕着急啊?我来的那天,就是你刚走的那天,你知道你媳妇干什么去了吗?”
王成摇摇头,"你媳妇去给送子娘娘上香了,你见过庄户人家谁家刚成亲的小媳妇这么着急要孩子?"
王成听到这里就明白了,是绣儿自己为要孩子着急,他大姨就以为自己给绣儿施加压力了。不过对于刘陈氏的误会,王成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刘陈氏见王成不说话,以为王成是承认了自己做过这事。
刘陈氏停了停说:“你媳妇没怀孕,你可不能对你媳妇不好。说句严重点儿的话,你要是对你媳妇不好,你媳妇娘家人都有可能叫你媳妇和你和离。”
“你别不信。你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她娘家人可是来看了他不止一次。成子,你别以为你自己会手艺就了不起。你媳妇和离以后再找一个像你这么大的,比你有钱的是很容易的。你看看你媳妇根本就不像个庄稼人,说是镇上的人,县上的人,不认识你媳妇的人都会相信。”
王成想大姨你是白操心了,他怎么可能对绣儿不好呢,不过大姨还真是有一点儿说对了,自己的娘子她根本就不像个庄稼人,庄稼人有几个绣花好又识字的,十里八村里就没有一个赶上他自己娘子好的。
在王成的心里,他见过的人里长得漂亮的没他娘子绣花织布好,即使有与他娘子绣花织布好的,也没他娘子做饭好。
反正,无论绣儿真的好还是假的好,总之,王成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王成看来没有人能比的过绣儿,即使真的比绣儿好,王成也能拍着胸脯告诉别人,她还是比不上绣儿。
刘陈氏又嘱咐了王成一些话,才放过王成。
虽然绣儿和刘陈氏的屋子中间只隔了一间屋子,但是两个屋门都关的紧,王成和刘陈氏说话的声音又小,绣儿真没有听到他俩到底说了什么。
王成躺下后,绣儿就凑过去问:“相公,大姨到底说了什么啊?怎么还专门避开我呢?”
王成没有说话,只是搂紧了绣儿,用鼻子闻闻绣儿洗过刚刚干了不久的头发说:“媳妇,你怎么就这么香呢。”
☆、第二十九章 忘了什么事
绣儿说:“快说说,大姨到底说什么了?”绣儿不仅嘴里说话,而且还用手点点王成的胸膛。
王成被绣儿手指点的心里身上的火都冒出来了,王成声音有些暗哑地说:“别动,大姨就是嘱咐嘱咐我,说要我好好过日子。”
绣儿听见王成的声音有些变了,也不敢动了,万一她俩闹出动静,让刘陈氏听见,那多不好。不过绣儿还是低低地笑着说:“大姨没说我不会过日子吧?”
王成说:“你想什么呢?咱大姨一个劲儿的夸你,好像我不是她外甥,而是她外甥女婿似的,把我训了一顿。”
绣儿听了说:“训你这是真的对你好,你见有人训别人家的孩子吗?”
王成说:“我知道,咱大姨这人说话直,要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也别放在心上。”
绣儿说:“我才不会和老人计较呢,我也觉得大姨人不错。”
第二天晚上,刘张氏对绣儿和王成说:“我在这里住的时间挺长了,成子家你对我也是真的好,但是俗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再说了,我出来了将近一个月,也想家了。成子明天送我回去吧!”
绣儿也觉得刘陈氏到了该走的时间了。但是绣儿肯定不能说大姨你在这里住的时间够长了,赶紧走吧。
绣儿说:“大姨,你要走我也不留你了,你什么时候想再来,就叫人捎口信来,叫我家当家的去接你。”
绣儿把给刘陈氏做的衣服鞋子装到刘陈氏的小包袱里。
王成送刘陈氏后,他再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绣儿见王成回来了就说:“相公,洗洗脸,洗洗手赶紧吃饭吧。是不是饿了?”
王成见菜和饭都在锅里没有动过,就知道绣儿自己也没吃饭,等着自己呢。王成说:“娘子,以后我回来的晚了,你就先吃饭,就不用等我了。”
绣儿说:“那可不行,下次还要等着你。”
王成笑笑没有说话。
晚上的时候,王成觉得自己和绣儿该说说孩子的事了,从前天刘张氏和他说了绣儿着急要孩子的事,王成也觉得绣儿对要孩子的事是太着急了。
王成对绣儿说:“娘子,咱今天说说孩子的是吧!”
绣儿想她自己就够着急的了,怎么你还催我,这样想着绣儿就没有好气的“嗯”了一声。
如果往常绣儿表现出不愿意,王成肯定会依着绣儿,但是今天的王成在心里想着刘陈氏前天给自己说的话,他就没注意到,绣儿突然没了好心情。
王成讲:“娘子,孩子的事,不用这么着急,咱俩刚刚成亲三个多月,真的不用着急……”
王成说了好多的话,主要的意思就是:要孩子的事咱就顺其自然吧,别着急。
绣儿越听越觉得王成说的对,自己确实太着急了,绣儿说:“相公,是我不对,我太着急了。”
王成说:“哪是你不对?是因为你太为我着想了,娘子你不就是看我年龄大了,想给我添一个孩子吗?”
绣儿和王成成亲以来,已经知道王成心里对他比她大的介意,就对王成说:“谁说你年纪大了,我姑姑说了,年纪稍微大点会疼媳妇,我也觉得咱俩正合适。”
于是绣儿与王成开始把话越扯越远,最后俩人都不知道怎么说起两个人小时候的事了。
过了一个来月,苹果花和梨花都落了,绣儿恍然间发现已经进入五月了。
绣儿种在菜院子里的韭菜已经被绣儿割过一次,做了馅饼,其余的菜也长得绿油油的,看让去十分喜人。绣儿捉来的小鸡已经长大了,不过时间太短,母鸡还没有开始下蛋,现在绣儿吃的鸡蛋不是她买的就是王张氏给提来的。绣儿在王婶子家抱来的小狗也已经在绣儿家里生活了一个多月了。
绣儿总觉得最近忘了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挺重要的事,可是绣儿怎么想都想不起来。
到了中午,绣儿问王成说:“相公,我是不是忘了件事啊?”
王成怎么会知道绣儿有没有忘事,王成想想绣儿和他说过的话,他也没有发现绣儿忘了什么事?
王成说:“没有啊,你想多了。”
绣儿觉得王成肯定不会骗自己的,就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没有忘事。但是绣儿又想到,最近王成因为想在家多待一段日子,就在家多接了一活,所以王成白天一般都是在后院,万一自己忘掉的事没和王成说呢?
到了晚上,绣儿还是想自己忘了什么事。王成看绣儿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就说:“还在想自己忘了什么事啊?”
绣儿说:“可不是嘛?”
王成说:“别想了,咱快睡觉吧。对了,你不是说明天回娘家,是不是这件事?”
绣儿立即说:“不是,不想了,睡觉。”
今天,绣儿的侄子们的教书先生先生有事,所以绣儿到她大哥张柱家里的时候,张榆和张杨都没有去上镇上的私塾。
绣儿看见他哥家的院子门开着,进了院子就喊:“大哥,大嫂。”
张榆和张杨从屋里出来说:“小姑姑,我爹和我娘都去地里拔草了。”
绣儿把手里提着的鱼肉,放到张榆的手里说:“你先把这东西放到灶房里去,对了,你俩今天怎么没去私塾呢?”
张榆接过鱼肉,转身去了灶房,张杨一边牵着绣儿的手往屋里走一边大声的说:“小姑姑,今天私塾里的先生有事,所以昨天的时候,先生就告诉我们从今天开始五天都不用去私塾。”
绣儿揉揉张杨的脸说:“那你和你哥哥在家做了什么啊?,怎么没去地里呢?”
张杨说:“正在屋里描大字,我爹说今天地里的活不多了,让我们在在家多看几个字。”
张榆放好东西,他进来对张杨说:“张杨,赶紧去地里找咱爹咱娘回来。”
绣儿说:“张杨,不用去了,我又没有什么事,你俩在家赶紧做先生留的功课吧!”
绣儿知道她大哥张柱俩口子留的地多,她可不想耽搁大哥大嫂在地里忙活的时间。
绣儿一两个月没有回来了,她也不进屋,就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绣儿看见她大哥家养的肥猪,心想她也回家去抓只小猪喂,现在开始喂,到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杀年猪。
日头已经很高了,将近中午了,张榆和张杨就准备做中午饭。张榆和张杨进了灶房,看见绣儿已经在烧火做饭了。
张榆和张杨就都乐了说:“小姑姑,你来了可真好,你不知道,我爹和我娘说今天不用去上地拔草了,但是中午饭要我们俩在家做了,去给她们送去,小姑姑你是不知道,我俩做的饭,我俩都不想吃。”
绣儿听见她侄子这么说,就说:“做的不好吃,你就学呗。”
张榆和张杨是真不想做饭,于是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君子远庖厨。”
绣儿听了直笑“就你俩还君子?”
张榆和张杨知道他小姑姑做饭,就用不到他俩了,俩个人就去喂猪了。
做好饭,绣儿对张榆和张杨说:“我去给你爹、你娘送饭,你俩在家准备吃饭吧,不用等我了,我在地里和你爹娘他俩一起吃。”
绣儿提着装饭的篮子,就去地里了。路上遇上了几个村里的人,绣儿担心饭凉了,只说了几句,赶紧往地里赶去。
这时候麦子已经抽穗了,绣儿想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一个丰收年。绣儿想‘不知道今年王福家能给她家几石麦子当租子’。
现在正是地里的草疯长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地里拔草,就是怕草分了庄稼的肥力,庄稼长不好。
绣儿到地里的时候,张柱和张秦氏正坐在地头上休息。
一开始,张秦氏看着远远地走来一个人,看着很像绣儿,就说:“当家的,你看那是不是绣儿?”
张柱连看都没有看,喝了一口水说:“怎么可能,绣儿可没说最近要来,你看错了。”
张秦氏也以为自己看错了,直到绣儿走的近一些,张秦氏才知道还真是绣儿。
绣儿走到地头上说:“大哥,大嫂,你们饿了吧!赶紧吃吧!”
张秦氏说:“绣儿,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叫张榆和张杨来叫我呢?咱回家吧!”
绣儿自己来送饭,没叫张榆和张杨来就是怕大嫂知道他来了,要回家,那多耽误事,再说了,绣儿也想着来帮帮忙。
绣儿说:“大嫂,回去干什么?我就是想来地里帮你和大哥干些活才来的。大嫂,你和大哥赶紧吃饭吧!我也没吃呢,吃饱了,我去拔草。”
张秦氏可不想绣儿去拔草,张秦氏知道自己的这个小姑子被大姑王张氏养的娇,地里的活基本上不会做,而且张秦氏从绣儿成亲后去过绣儿那里两次,知道绣儿在王家也没干什么活。
张秦氏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